雖然這篇足底筋膜炎診所台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足底筋膜炎診所台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足底筋膜炎診所台北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位長笛演奏家的媽媽手問題】 兩週前有一位患者來看困擾她將近兩個月的問題—右手拇指根部疼痛。 這個問題其實臨床上很常見。 大部分的人會被診斷為「媽媽手」, 也就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她在西醫復健科做過各種治療,包含電療、消炎止痛注射、增生療法⋯但都是頂多1-2天不痛,最終...
足底筋膜炎診所台北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位長笛演奏家的媽媽手問題】
兩週前有一位患者來看困擾她將近兩個月的問題—右手拇指根部疼痛。
這個問題其實臨床上很常見。
大部分的人會被診斷為「媽媽手」,
也就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她在西醫復健科做過各種治療,包含電療、消炎止痛注射、增生療法⋯但都是頂多1-2天不痛,最終仍然無效。
最後一次回診西醫的時候,甚至被認為可能與風濕性關節炎有關,建議轉診治療。
聽完她描述西醫的診斷之後,我進行了詳細的觸診,發現她的右側上半身異常緊繃。
包含前側的胸小肌、三角肌,到頸椎的提肩胛肌、膏肓處菱形肌、斜方肌群,全部張力都是集中在右半邊。
同時在右腰薦關節處發現明顯筋結沾黏,這是很典型翹右腳習慣所造成。
於是便聯想到可能與她長期演奏姿勢有關,便請她做出平常演奏時的動作。
果然,右手抬起、肩胛後收做出吹笛姿勢,同時加上她習慣翹右腳的坐姿,造成整個脊椎像是扭麻花捲似的旋轉姿態。
我請她維持當下的姿勢,同時活動拇指看看,她驚訝的發現,竟然在這樣的姿勢之下拇指完全沒有疼痛。(她就診當下是很痛的)
然而在把手放下、坐姿正坐的時候,拇指疼痛又再次出現,於是我判斷她的拇指疼痛問題應該是來自於全身姿勢性造成的張力失衡、產生疼痛問題。
她表示,她的拇指疼痛,是自從兩個月前演出與練習長笛的次數減少,才開始出現。
這可以理解為,或許在過去十幾年下來,長期的演奏姿勢,已經讓她的筋膜肌肉組織形成另一種歪斜的平衡(右半身張力大且旋轉)。
就像是松樹盆景,一旦經過長時間的調整修枝,最終造成樹木姿態的偏移。
這樣的情況下想要靠自己強行轉直(站直坐正、不旋轉),反而會造成不適或是疼痛,站歪歪的反而比較舒服。
但是這樣長時間讓關節、肌腱、韌帶維持固定在錯誤的張力狀態,是可能會造成組織的慢性發炎,甚至是受傷變形。
與她討論之下,建議進行「筋膜圓針治療」,
將目前發現造成疼痛不適、張力失衡的筋結沾黏點進行鬆解。
由於她的姿勢扭曲是整體性的,一連串錯誤的張力從骨盆開始,最終受害於右手拇指根部,因此我們的治療範圍包含了肩頸、上臂、整條脊椎到骨盆。(拇指部分甚至完全沒有處理)
兩週後的今天,她回診表示,經過上次的治療之後,這兩週右手拇指在任何的姿勢下都已經完全沒有再出現疼痛現象。
人體許多的疼痛問題,其實發生疼痛的位置是「張力異常的最終受害者」。
是因為身體其他地方的張力出現問題,導致整個動作的肌肉動力鏈失衡,因此受害的肌肉被迫更用力或是被拉扯,於是才出現疼痛的感覺。
舉凡,
五十肩可能源於脊椎姿勢的問題;
足底筋膜炎可能源於骨盆站姿的問題;
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源於站姿整體受力問題。
並不是所有的疼痛都需要在患處進行局部治療,消炎止痛藥物也只是暫時阻斷神經的疼痛反應,並沒有改善結構失衡、張力錯誤的問題。
【個案疾病治療內容已經當事人同意公開作為醫學討論研究】
【實際療效因個人情形可能不同,建議於門診向醫師諮詢!】
#沒有從根本處理軟組織張力問題
#再怎樣局部消炎止痛都只是暫時
#PRP與增生療法也不是萬能方式
-
#筋膜圓針鬆解治療
#改善結構張力異常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足底筋膜炎診所台北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足底筋膜炎竟是腰椎骨盆問題?】
最近很喜歡看介紹汽車維修改裝的youtube節目。
看到裡面講解汽車發生問題故障的情況,發現其實跟人體構造有一些相似的邏輯。
開車的朋友可能曾經有過輪胎偏磨的經驗。
就是部分輪胎的內側或是外側發生磨損比較嚴重的情形。
其實人體發生足底筋膜炎、或是慢性關節磨損,跟這類情況有些相似的地方。
都是因為整體動力力學結構不平衡,
導致最末端受力的地方出問題。
輪胎偏磨(吃胎)問題,並不是單靠換掉輪胎可以解決的。
如果不找出重新進行輪胎定位、找出結構上的異常、甚至是調整底盤懸吊,那麼只會陷入無限換輪胎的循環。
同樣足底筋膜炎,其實往往也不只是足底筋膜本身的問題。
包含體重過重、骨盆腰椎問題、站姿問題、足弓問題,都有可能是造成足底筋膜炎惡化的原因。
前幾天一位患者朋友跟我提到她左腳足底筋膜炎的情形。
她表示一開始是在腳底中間偏前面的地方發生用力時疼痛的現象,經過其他醫師治療了幾次,到了最近則是轉移到接近足根部的位置持續疼痛感。
她在猜想這樣疼痛處的轉移,不知道是好轉還是惡化了?
我告訴她,這其實是症狀惡化的表現。
一開始在腳底前中部位施力疼痛的表現,還不算是典型的足底筋膜炎,但是已經是因為站姿施力錯誤,導致足底筋膜的張力緊張現象,因此在施力時肌腱、筋膜組織就會出現疼痛感。
到了近期轉變到無論施力與否,都會有持續的足跟骨周邊疼痛感,表示足底筋膜的張力與發炎位置逐漸集中出現在筋膜與跟骨的黏接處。
這個地方因為是足底筋膜彈性最差的地方,因此也是長期足底發炎之後最終的疼痛位置,長時間下來便容易形成沾黏現象。
有些長期足底筋膜炎的人,如果在骨科照了X光,可能也會發現「足跟骨刺(Heel Spur)」的現象。
很多人都以為是因為有骨刺才造成疼痛,事實上卻是相反。
骨刺是因為長時間的足底筋膜發炎與骨膜受到過度壓力刺激才導致骨贅增生。
因此足跟疼痛是與「足底筋膜張力異常加上發炎問題相關」,而不是足跟骨刺是否存在有直接關係。
回到這位患者身上,
詳細檢查脊椎姿勢、骨盆、下肢角度之後,在左側的腰椎與薦髂關節交界處發現明顯的沾黏筋結點(一團按壓明顯痠痛的軟組織),同時伴隨活動腰部、走路時該部位會有明顯的酸緊感。
在該部位以及腰椎、臀區進行筋膜圓針治療,鬆解局部沾黏筋結、重新平衡張力之後,讓患者再重新行走,她感覺足底張力與踩地疼痛感明顯減少許多。
這是因為日常站姿、足底受力,會受到脊椎骨盆角度影響,當脊椎中軸出現張力失衡的情況,骨盆無法平衡受力(側彎、前傾、後傾),再往下到大小腿、足弓、足底筋膜便會接連受到影響。
而如果下肢長時間以不正確的力學方式運作,大量的負荷活動之後(長跑、負重),便可能造成組織的發炎,於是負責乘載最重的足底筋膜便受其害。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足底筋膜炎問題都出在腰椎、薦髂關節。(甚至許多是來自於久坐造成臀中肌與臀小肌的無力)
每個人習慣的姿勢與肌肉代償模式有所差異,身體動力鏈可能遇到的問題並不完全相同,這時就是需要專業的判斷來找出造成足底筋膜發炎的原因。
#最近很喜歡的youtuber是小施汽車
#原來吃胎問題與底盤調教有關
#說到底盤調教BMW表示在座的各位都是
-
#足底筋膜發炎原來不止是足底的問題
#別再只想足弓墊或鞋子的問題了
#請試著在姿勢結構上面找找原因
-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足底筋膜炎診所台北 在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陳相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去年底台北馬拉松剛結束,這幾周的病人有很多足底和膝蓋痛的病號,都是因為跑完台北馬才出現的問題,尤其是足底痛和足底筋膜炎的病人最多,包括馬拉松老手的足底筋膜炎的復發,以及一些很多新手初次罹患。
🏃足底筋膜炎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慢跑者當足底筋膜長時間因為過度使用、不正常足部的生物力學,造成足底筋膜承受過大的壓力而勞損,進而產生了發炎疼痛。
📌足底筋膜炎有三大症狀:
1:下床第一步腳後跟痛
2:走一下就不太痛
3:走更遠腳後跟就開始痛
再加上軟組織超音波的影像,如果發現足底筋膜的厚度變厚且有超過0.4cm,則可以確診足底筋膜炎。
📍急性的處理: 建議先休息、拉筋、口服一些止痛消炎藥搭配一些復健治療(超音波、雷射)
📍慢性的處理: 增生療法、震波、客製化鞋墊
👨⚕️臨床發現足底筋膜不會好的原因:
慢跑老手: 都是不想休息、覺得拉拉筋滾一下按摩球就會好、完全不想治療,堅持跑下去沒有減量,覺得自然就會好。
慢跑新手:一次的跑量太多、沒有足夠的訓練和運動前拉筋和熱身。
👉更多的足底筋膜炎的治療: https://crclinic072.com/disease/content/22
#大安區宏康復健專科
#再生醫療
#物理治療
#運動訓練
#健保特約診所
#宏康復健團隊
#信義路四段134號1F
#預約專線02-2755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