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dangerous(下)
「喂,那要不是妳女兒,妳現在就不在這裡了吶,不能陪我喝咖啡囉。」B女狀似調侃,爽朗地笑出聲來,那段笑聲輕得純粹潔淨,意義卻無比複雜——配著冰塊在玻璃杯裡相互碰撞的哐啷聲響,合而為一的兩者已然超越教堂禮拜的祝禱,如此短的幾個音節、稱不上樂章的樂章,我兀自...
We’re dangerous(下)
「喂,那要不是妳女兒,妳現在就不在這裡了吶,不能陪我喝咖啡囉。」B女狀似調侃,爽朗地笑出聲來,那段笑聲輕得純粹潔淨,意義卻無比複雜——配著冰塊在玻璃杯裡相互碰撞的哐啷聲響,合而為一的兩者已然超越教堂禮拜的祝禱,如此短的幾個音節、稱不上樂章的樂章,我兀自輪播了數回,悄悄作成聖歌。
「嗯啊,誰知道呢。」A女視線仍投向杯底,簡單表以同意。
「現在沒事就好,都過去啦,對不對?這樣就好了。」轉瞬,B女的詼諧口氣變得溫暖,語帶堅定。一陣風起,A女終於笑了。
於此之後,她們自然而然地換了下個話題,聊起彼此孩子的壞脾氣,還有自身與學校師長溝通時的趣聞軼事,那些再平常不過的育兒經。不曉得為何,我怎樣都無法再聽下去——只要想著這些話「有可能不會被說出」、「有可能不會被我聽見」,濕潤的眼眶就快蓄成黑暗汪洋。究竟,要跟一個素昧平生的人「錯過」,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更殘忍地假設,要跟生活圈周遭的人,認識的、正愛著的、曾愛過的,也許熟悉也許不很熟悉的那群人「錯過而不再見」,是多麼輕易就「不小心做到」的事?作為生物界一員,我們的生命週期長得奢侈,卻往往比螻蟻、蜉蝣更不懂得求生。所謂的「頑強」教會牠們的,似乎是神技般的敏捷與險境苟活的能力;反之教予我們的,則是過猶不及,極端往火裡走去的獻祭心理。
「獻祭」,是希望換得什麼吧,是希望贖罪。可是到頭來真的贖罪了嗎?天色轉暗,我離開咖啡廳於街頭踱步,溫差讓身體打了個哆嗦。我想起一年半前警察闖進租屋處的那個清晨,想起耳邊接收到的微弱訊號——「不會吧!是不是哪裡搞錯了?」房東在外頭嚷嚷,兩、三個警察則打開陽臺那側的窗戶,用手電筒的光企圖直射我的瞳孔,我撐不開眼。我想起藥物和酒,想起沾了血的衛生紙團散亂一地,想起那個連洗牙都迫不得注射麻醉針的,怕痛的自己。我想起搬離昔日那棟大樓時,房東善心的關切與我低劣的演技,更想起事隔一年後,在新的租屋處用美工刀割開未知紙箱,最後發現是一堆黑炭的春季。我忘了自己曾經有多危險,忘了落入深淵時也懷想過「要如何才可以死得漂亮」這類愚蠢的念頭——開什麼玩笑嗎?如我一般因為自私之舉,使他人屋房差點變作「凶宅」的人,一輩子都不可能漂亮了。
昨日上午,手機群組傳來訊息,朋友說隔壁戶的租客自殺了,選在步往頂樓水塔的公共樓梯間,因此她不敢出門,暫且向公司請了一天假。
我睡眼惺忪、尚未下床,平靜地回覆一句:「看來是個貼心的人啊,雖然可能沒有達到他預期的效果。」語畢,恍惚望向天花板,我默默假想自己若是那名租客,生前應當考慮過哪些細節⋯⋯,而後幾分鐘過去,全身臟器忽地充滿「抱歉」之感,我點開視窗補傳了安撫的話語——像是代替他——給我的朋友。而那兩個咖啡廳女人的對話,也在這剎那如同輓歌似地,隆重響起。
我出了神。腦海乍然浮現學生時期英文課堂上的叮嚀——關於「dangerous」這項詞彙的用法。當年老師總不吝再三強調:「注意了,這是很容易犯下的錯誤,當我們要說一個人身處危險的時候,不可以用someone is dangerous,因為這樣的意思反而譯作『某個人是危險人物』。」與中文語法不同,英文的「dangerous」真是奧妙,但此時此刻我好想問問,有沒有一種可能,是「變得『危險』的我們,讓自己『深陷危險之中』?」
別逃了,一個個都逃不了。
所有看似「正常」的人啊,we’re dangerous; we’ll be dangerous.
(完)
2020/9/8
#追奇
#向明天告別
記:
這篇是一直放在電腦裡的稿子,遲遲忘了放上來。ig有字數限制的關係,所以拆成兩半發布。
如今又半年多過去了,我們依舊是危險的人嗎?我想是的。時時刻刻,誰都是危險的人。
-
#散文 #短文 #長文 #故事
#文學 #文字 #文字創作 #文章
趣聞軼事意思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博愛如我又來介紹這個月相當有興趣,也非常想趕緊一讀的新書們,若有人在意,得先說聲不好意思,因為這個月是維持快兩年來首度沒有本月選書的一次,最近處於水深火熱狀態,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不過,很快也會有對這裡極其重要的消息準備和大家分享,請稍微期待一下,可能有些眼尖的朋友已經發現了,不過現在容我暫時賣個關子,就先將焦點放在近期推出哪些令人目不暇給的好書上。
⠀⠀⠀⠀⠀
⠀⠀⠀⠀⠀
如果四月份有選書,這幾本就是我的首選名單。首先是,世上最有可信度的推書大師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去年最愛小說之一《#消失的另一半》,作者布莉貝內特曾說,這本書創作的靈感,是她與母親的一通電話。母親說起自己位在美國南方路易斯安那州的故鄉:「那個小鎮的人通過結婚,來讓自己的小孩看起來一代比一代白。」她聽完立刻拿起筆記下這件事情,從此成了小說《消失的另一半》的主題。16 歲那年,雙胞胎姊妹一起逃離家鄉。妹妹絲黛兒假扮白人,成了富太太,終於得到想要的一切。為了隱瞞身世,一生戰戰兢兢,與女兒、丈夫之間總是隔著謊言。姊姊德姿蕾重回出生的小鎮,守候她們年邁的母親,日子雖然踏實,卻從未忘記大城市裡的精采生活,更放不下從此失去消息的妹妹。30 年後,姊妹倆的女兒也離家遠行。兩位少女像她們的母親當年一樣,各自背負著創傷與想望。當兩人遇上彼此,新世代躁動的心靈不禁揭開陳年的家庭祕密,所有人在時間的長流中,終要承擔起自己的選擇。這個故事橫跨三代人,綜觀劇烈變動的 40 年歲月,從種族、階級到性別,人們永遠在外界期待與自我之間拉扯,對未來茫然、對親密關係寄予渴望。當我們決定為了未來賭上過去,生命裡消失的另一半,是成長必然的代價?還是終生放不下的過往?
⠀⠀⠀⠀⠀
其次為葡萄牙文壇超重量級作家莉迪亞豪爾赫的經典作品《#畫鳥的人》,這座葡萄牙南方的古老大宅,距離大西洋夠遠,無法聽到暴風雨中的碎浪,但也離得夠近,足以使牆壁被空氣中的鹽腐蝕。1950 年代,原是熱熱鬧鬧的務農大地主,八個兒女卻相繼出走,如同當年的華特。空蕩的宅院中,只剩老范西斯科、大兒子庫斯多喬、瑪莉亞艾瑪和四名孩子。她,庫斯多喬和瑪莉亞艾瑪名義上的孩子,總是盡力讓自己既不在場也不缺席。她一直都知道瑪莉亞艾瑪嫁給了兩個男人,三個弟弟並不是她的親手足,也知道她的所有身分證件都是謊言。但這都無關緊要,因為她所珍惜的一切也在這座大宅。直到那年初冬,家族中的浪蕩逆子,那個華特大兵回來了。1963 年冬日,他就這麼出現在眾人面前。他的回歸,讓所有人的祕密起了變化,埋藏在地下的家族之謎破土而出。那個雨夜,華特駐足於樓梯上,一如之後他偷偷探視女兒的每個晚上。她其實都知道,他的離去,他的到來,他的家書,他畫的鳥圖。她都知道。此書以雋永文字、優美文筆,喚起了現今處在不斷變化世界中的人們,透過大宅中那名幾乎無聲的女孩之眼,訴說了那段葡萄牙 1940 至 1980 年代農村社會的氛圍,寫盡大家族的繁盛與衰敗。
⠀⠀⠀⠀⠀
再者,本月最受矚目的翻譯文學作品莫屬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我的奮鬥》,因寫作內容過於真實,在出版後曾多次遭受親人反對,儘管如此,評論者卻認為這樣的露骨反倒滿足了人們最深處的窺視欲。《我的奮鬥》第一冊甫出版就迅速引起熱議,除了暢銷挪威,也迅速售出各國版權。全六冊的半自傳體小說,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每一冊都從生活中洞察出深刻反思,以樸實的日常經驗喚起讀者強烈的共鳴。作者不避諱揭露的事實的寫作風格也是造就出如此精彩敘事的原因。在克瑙斯高的寫作策略成功後,北歐也有越來越多作家紛紛效仿,引起一波克瑙斯高的美學風潮。系列初始,克瑙斯高就以父親的死亡作為一切開端。他的父親嚴肅、寡言,對待工作十分認真,卻是個失職的父親。父親的死重新讓他想起了曾與他相處的一段童年時光,他是如何在那樣的威嚴底下成長,又是如何從中找到破口學會叛逆。父母離婚後,父親與他的關係變得更加疏遠,得知父親死訊,想起上一次單獨與他談話,竟已是一年半以前的事情。晚年的父親儘管試圖在他面前維持著端正、得體的樣子,但實際上已落魄不堪,終究端正的形象沒能印入克瑙斯高眼中,而那間父親死去的屋子,更是充滿了大量的垃圾、空酒瓶、髒污……那是巨大孤獨的極致。
⠀⠀⠀⠀⠀
以及,個人非常熱愛的藝術家芙烈達卡蘿的傳記小說《#世上沒有純粹的黑:芙烈達的烈愛人生》。她,芳齡 18 就遭逢嚴重車禍,公車的鐵桿貫穿她的陰部與腹部,導致終身殘疾,兩次截肢。她說,當全身都劇痛無比,你就感覺不到疼痛了。她,與情場浪子結婚,被無數次深深背叛,與他一度離婚,一度復婚,並為他經歷三次流產。她說,遇見他,是比遭逢車禍,還要可怕的災難。她,曾在所有人都唱衰的情況下堅決相信愛情,結果卻被至親至愛的人們雙雙背叛。她說,人對痛苦的承受能力,遠遠超乎你我能想像。她,模仿愛人,出軌探索自我慾望,潛心藝術創作,卻以靈魂知己的身分贏回了愛人,以及死亡病榻前十餘年來的不離不棄。一個為藝術與愛情滿身傷痕,最終燃燒殆盡的烈火女子。一位站在壁畫大師身旁的陪襯,最終成為讓所有男人都失色的世紀天才。一生與苦痛相伴,卻從不絕望頹廢,昂首面對生命中種種殘酷的時刻。她,是芙烈達卡蘿,你再也不會見到如此堅韌的女子。
⠀⠀⠀⠀⠀
吳爾夫的《#普通讀者》也是我一直想讀,卻苦無機會補上的作品,終於等到此書的重新問世。她以隨筆的形式,沒有教條、不帶成見、無拘無束地談著自己對作家與作品的印象,而她的對象,就是與她同樣熱愛閱讀的「普通讀者」。博覽群籍的吳爾夫,以平易的筆調,如數家珍地為我們介紹了康拉德、契訶夫、勃朗特姐妹、珍.奧斯汀、蒙田、托馬斯‧哈代,以及我們不熟悉的一些作家的生平、作品、寫作生涯和趣聞軼事。她讓這些人物起死回生,在讀者面前活靈活現,字裡行間不時流露她特有的敏銳、機智與幽默,讓向來被視為枯燥的文學評論發出迷人的異彩。從吳爾夫的漫談中,能清楚感受到她對閱讀的熱愛,以及她對文學、歷史、人生的細膩觀察與思考。想讀懂吳爾夫,本書絕對是最容易入門的作品。另一本相當有意思的小說是法國作者尤安巴爾貝羅《#我在西伯利亞的監獄》,據說比電影更電影,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真實追獵行動。事發在距離貝加爾湖不遠的地方,就在我打造美滿家庭的伊爾庫茨克,東西伯利亞的首府。那是個早上,一群蒙面人突然闖進家裡,五歲的女兒嚇到大聲尖叫。我在她面前遭到逮捕,然後被毆打、審問,更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竟然指控我對自己的女兒不軌。暗處有一夥人啓動了一部毀滅機器,粗暴而無情,擁有格別烏為它發明的名字:黑資料。他們揚言要將我關進黑牢,讓我永不得翻生,因此我的逃亡行動,就此展開。
⠀⠀⠀⠀⠀
科幻迷不容錯過的經典,艾西莫夫《#永恆的終結》,戰爭、瘟疫、地震、洪水,太多的苦難交織成人類的歷史。如果能夠操控時間,在過去未來億萬年的時間裡自由穿梭,在某些關鍵的時刻改變現狀,那麼,我們是否就能夠操控歷史?如果歷史能夠設計,那麼,人類是不是就可以活得更好?於是,在 27 世紀,有人發明了「時間力場」,創造出一個超越時空之外的領域 ──「永恆域」,匯集了來自不同世紀的少數人。他們隱藏在時間之外,暗中監督人類的歷史發展,在關鍵的時間點製造微小的改變,避免真實的世界發生重大災難,危害到人類的生存。他們叫「永恆人」。「永恆人」的使命,就是保護人類,確保人類幸福。主要分成三種專家:觀察員、計算師、執行人。觀察員負責收集真實時空狀態的資料。計算師負責研擬改變真實時空狀態的計劃,並分析這些改變對未來的社會和人類的影響。執行人負責執行這些計劃。他們的行動稱之為「最低程度的必要改變」,用最少的傷害來為人類創造最大的幸福。例如,在某個時間點打開一扇門,就會創造出驚人的結果。然而幸福是必須付出代價的。當永恆人發現某些發明創造會引發嚴重的後果,他們就會及時阻止那些東西出現,於是,在永恆人的保護下,許多科技和藝術都流失了,人類的進步停滯了。於是,在漫長的十幾萬個世紀裡,人類幾乎沒有改變。但奇怪的是,永恆人無法進入 70000 世紀到 150000 世紀之間的時空。他們稱之為「隱藏的世紀」,那裡似乎有某種奇怪的力量在阻擋他們。
⠀⠀⠀⠀⠀
還有相當喜歡的作家之一史蒂芬褚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出了德文直譯新版,本書德文原題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意指「人類的偉大時刻」,以戲劇性的敘事,書寫真人真事,體現歷史人物面對人生轉捩點時的內心曲折。褚威格將這種體裁命名為「歷史特寫」,每一篇均在在反映出他當時閱讀到並深受感動的史料文獻,以及他對時局、對文明的深刻關懷與無盡憂思。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永不停息;是非成敗的定義,總也說不清。積累多年的功勞與苦勞,可能因一秒鐘的猶疑而被全盤否定;也或許你一夕之間享盡眾人掌聲,隔天一覺醒來卻被同一批人唾棄。當故土再無容身之處,有人選擇在世界盡頭向不朽逃亡,力爭一線生機;也有人甘冒大不韙的罵名,只為掀起貫徹理念的革命。文明的進程正繫於人的一念之間,無論功成或飲恨,他們都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指引後人方向的閃耀恆星。《人類群星閃耀時》截取西塞羅、拿破崙、歌德、托爾斯泰、列寧、威爾遜等人生命中的關鍵一刻,透過褚威格洞察人心的慧眼與才氣縱橫的妙筆,讓他們的故事不再只是死板的知識,而是慷慨激昂又扣人心弦的勵志經典。
⠀⠀⠀⠀⠀
迫不及待想展讀的華文作品,當然必須是這本洪愛珠《#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她自小看著有頭家娘風範的外婆與母親,進出廚房,起灶架鍋,張羅數十家人員工日常吃食,宴請東南亞與中東等地賓客,哄嚷熱烈,直到滷肉飯、蒸冬瓜肉餅、芋棗甚至一碗煲粥,俱成為她日後的念想。她曾與外婆、母親,三代女子,穿行在大稻埕與永樂市場,買鮑參翅肚、麵龜椪餅、胡椒肉桂蠶豆,見識老鋪的講究,練就一套對古早物什的擇選標準。她熟稔蘆洲湧蓮寺周邊,在旺鋪裡食切仔麵黑白切與米苔目,飲青草涼茶,更向在地攤商習得剁雞的技巧,與若干習俗規矩。如此種種,養出她一雙識貨的眼睛,一根敏銳的舌頭,一個老派的靈魂;更化作筆下時而雍容深情、時而輕俏意趣的篇章段落。「長長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顧僅餘我一人。」當至親家人一一遠行,她最終成為一個自擁廚房的女子。然循著吃食滋味,她重回那仿如傳說盛世的親族過往,再現早輩人的心志與作風。她且飛港島,尋覓那一路喝到大的福建茶行鐵觀音;從曼谷買齊各尺寸的猴桃標白藥油;自檳城拎回一口像似外婆「烏鼎」的印度黑鐵鍋……老食、老物、老鋪、老市場,是回返時間的甬道,是追尋記憶的線索。她還以此學會撫慰自己,做人待人,並學會看人間煙火,安身定心的過日子。
⠀⠀⠀⠀⠀
崔舜華《#貓在之地》則是她第二本散文集,刻劃一切離聚的傷痛怨咒與暴烈激昂,逝去的碎裂的愛於焉拾遺湊整。生而在世,愛恨加身無可抵禦,於是紋身以痛以咒語,也豢貓拾物以眷戀寄情,然而體內的魔,對愛與美的渴求,未有被鎮壓的一日。詩辦不到的交給散文,於是崔舜華再次將濃烈情感佐以酒精尼古丁與無數藥片,吞吐成如詩的字句,甚而比詩更危險,更袒露,更濃烈。另一本香港作家鍾耀華的
《#時間也許從不站在我們這邊》收錄了作者從 2016 到 2020 年底寫下的文章,呈現他在後傘運時代的思索歷程;思辨與抒情,智性與感性,經常在他的文字中並存不悖,難以歸入既有文類,卻形成一種破格文學之美。而這份美,是來自於一個人不與世界的不可忍受尋求和解,選擇直面痛苦、殘酷與不義,同時仍渴望超越。「時間也許從來不是站在我們這邊,問題只是我們是否願意站在良知的一邊。」作者經歷城市起伏的流變,見證歷史再開的瞬息。現世為每個人繪製肖像,他拒絕順從,以寫作贖回主體,用文字重建、叩問自我與世界的關係。
⠀⠀⠀⠀⠀
日韓作品也包括日前推薦過的權汝宣《#黃檸檬》,透過三名共同經歷一起駭人聽聞的「美女高中生兇殺案」的女性視角,從不同立場、處境,裡裡外外探問這個社會的目光是如何強加在人們、在女性身上,思考創傷過後數度翻轉的善惡、生死、存在等種種命題。著沉魚落雁之貌的海彥,據說美得危險致命年僅十九歲的她,卻被發現陳屍在學校附近的公園花壇,頭部遭到盾器重擊,雖然社會高度關注,但兩名嫌疑較大的男同學皆因有不在場證明而使案情陷入膠著,最終不了了之。一條性命的香消玉殞成為事實,罪惡感卻會毀了好幾個人的人生,顫抖掀開長年覆蓋的薄紗方能察覺到,原來走過這一遭的每個人都各自背負著恐懼而活,抱殘守缺,踽踽獨行,以及一份受孤獨百般侵蝕下才緩緩浮現的失落、理解和釋懷。
⠀⠀⠀⠀⠀
其他是新田次郎文學賞、未來屋小說大賞與靜岡書店大賞三冠王的得主伊與原新《#月亮前方三公里》,透過六個受挫的心靈,六段人性的考驗,六篇理性與感性交會的暖心物語,展現自然紋理與情感肌理的動人凝視,人生本來就充滿了後悔,但有時候,即使這樣也無所謂。還有,睽違多時的安倍夜郎《#深夜食堂23》,章魚先生的香腸、七草粥、八寶菜、辣油蔥豆腐、蒟蒻生魚片、芋頭雞鬆汁,每一口滋味,每一種愛的形式,持續每晚在這裡,與等待它的人相會。安倍夜郎筆下的《深夜食堂》裡,每則故事獨立成篇,不必擔心跟哪個角色不熟,突然想念哪道菜就能翻閱,想進去坐隨時可以從任何一集坐進來。在這裡,每道料理雖然獨立,吃入口中的感受卻是共通的。透過 14 道日式家常菜,參與這些食客的人生際遇,時而溫馨,時而開懷,偶爾也令人鼻酸。簡短的是故事,漫長的是人生,持續邀請你掀開暖簾入店來,用他們短短的故事,陪伴你面對長長的人生。
⠀⠀⠀⠀⠀
壓軸的兩本都極具分量,跟磚塊書一般厚重。先看橫山秀夫的《64》,關於一件 14 年未破的綁架案,道盡了人性的幽微暗湧。昭和 64 年只維持了短短七天,猶如海市蜃樓,但這一年確實存在。就在這一年,犯人綁架殺害了一名七歲女童,躲進了平成到來的歡呼聲中,而這起事件在警界暗地裡的代稱,正是「64」。三上信義,前任刑警、現任 D 縣警媒體公關、女兒失蹤中的父親,正在焦頭爛額的處理記者們針對交通事故犯人匿名問題的嚴重抗議。這時他又被告知,統領全日本 26 萬名警察的警察廳長官要來視察,特別是針對公訴期將屆的「64」懸案。更麻煩的是,被害者家屬還拒絕接受長官的慰問。為了說服家屬,三上設法探究背後的原因,沒想到竟然受到刑事部的全面抵制。在各方夾擊與壓力之下,三上意外得知了長官前來視察的真正目的。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臨巨大危機的 D 縣警,竟又迎來了另一起重大的案件。全書以警察體系為背景,細膩感人的描寫,緊張、緊湊又峰迴路轉的劇情,加上令人爆哭的結局,構成了這部當年未出版即轟動的長篇鉅作,全球讚聲不斷,公認為橫山秀夫小說世界的顛峰之作。
⠀⠀⠀⠀⠀
最後是多次介紹過、含金量極高的諾蘭信徒聖經《#諾蘭變奏曲:當代國際名導 Christopher Nolan 電影全書》,本書作者,同時也是美國著名影評人的 Tom Shone,完整紀錄了諾蘭導演之路至今的每一部作品,深入探索理念、製作、編劇、攝影、美術、剪接、配樂各層面,依序以「方向」談《跟蹤》,以「時間」談《記憶拼圖》,以「感知」談《針鋒相對》,以「空間」談《蝙蝠俠:開戰時刻》,以「幻象」談《頂尖對決》,以「混亂」談《黑暗騎士》,以「夢境」談《全面啟動》,以「革命」談《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以「情感」談《星際效應》,以「生存」談《敦克爾克大行動》,最後以「知識」談疫情時代下的中流砥柱《天能》。內容則從諾蘭的成長生活,求學過程,電影如何影響他的童年,文學、建築、《星際大戰》、《2001 太空漫遊》如何拓展他的心智,《銀翼殺手》、《異形》如何奠定他對「導演」的想像,大學時克難地拍攝出學生電影,到《記憶拼圖》的四處碰壁而後一鳴驚人,一切鉅細靡遺,目前已經完食,且讀得過癮非常。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各出版社書介。)
趣聞軼事意思 在 地圖並非疆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各位端午節快樂!
最近豔陽高高,那麼,我們來分享一下老高!
這位是我蠻喜歡的Youtuber
他是講趣聞軼事、都市傳說,甚至是世界未解之謎等而出名的
而沒想到,他最近一期,竟然也開始講起「金錢」來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XQ0L62o-zQ
在這裡面老高說到:
「錢,就是價值!而價值,就是信用!」
所以,只要搞定了信用,錢的事就搞定了!
沒想到這麼簡單啊!
一直以來,我們所有人都搞錯了方向,導致無法賺大錢呀!
但是…
我不知道是否和我一構…
你是不是覺得這似乎有些道理
而又同時覺得哪裡怪怪的?
對,你有發現這其中有點誤區呢?
直接來做個解答吧!
對,錢就是價值沒錯
但構成價值的元素其實並不單單是信用
而是…
#信用你所創造的東西!
什麼意思?
這麼說吧!
如果你非常信任一個人,對,超級的信任,那麼,你會把你所有的錢都給對方嗎?
不會吧?
哪裡怪怪的是吧!
對,如果你非要給他,那麼你一定是基於其他什麼特別的理由,所以才把所有的錢都給他呢?
所以,你是信任什麼呢?
信任對方的為人嗎?
信任對方的財力嗎?
信任對方的聰穎嗎?
以上,都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最重要的是:『信任對方能創造出更多的東西,包含有形及無形的!』
而且你相信你得到那些有形及無形的東西,是高於你付出的錢
甚至是遠高出你所付出的!
也就是說,你屆時得到的「價值」,是遠比你付出的價值(錢)還要多!
對,你要思考的不只是信用
你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創造」!
如何創造出這些能夠被他人信用的東西,包含有形及無形的!
錢的本質,就是這麼簡單!
但這一切,很可惜,就如同老高所述
這些,學校永遠都不會教你
不能怪學校,因為他們也不知道!
所以,我們只能靠自己
讓自己去創造出這些價值!
沒錯,這也就是,我想要推薦你的東西
https://bit.ly/2YLMxjo
是的,這堂課,我認為課程本身的價值,遠高於有形的金錢
但如果能幫助到這個社會,能幫助到你
能讓更多的人更快樂的享受在自己的工作中,並不再為了金錢而痛苦
這個無形的價值,對我來說,就是超值了!
#錢的本質
#創造價值
趣聞軼事意思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同學投稿}大城小店記(2)- TAP The Ale Project
最近的天氣悶熱的讓人難以忍受,持續的狂風暴雨也讓人措手不及。一如我們的生活。
煩悶不安的季節,喝一杯「鬼佬涼茶」最適合不過。上次的小店記提到了一點香港本地啤酒的歷史,作為啤酒愛好者,筆者深感意猶未盡,於是決定和各位繼續分享有關香港本地啤酒的趣聞軼事,和大家一醉解千愁。
事先聲明,所謂「小酌怡情、豪飲傷身」,筆者反對飲酒過量,閒時一杯起兩杯止便好了,畢竟輕輕微醺讓人忘憂,酩酊大醉則給你宿醉。
還記得上次的小店記談及深井的生力啤酒廠嗎?它的前身是巴斯商人律敦治所建的香港啤酒廠(Hong Kong Brewery,簡稱HB),是第一家成功做起的本地啤酒品牌。香港本地啤酒的興起與駐港英軍有莫大關係,據說當年英軍將領多鼓勵兵士喝啤酒,而非酒精濃度高且便宜的本地米酒,避免他們醉酒鬧事[註1]。
早期最受歡迎的是由麥芽釀製而成的黑啤酒,亦即我們父母輩俗稱的「波打酒」,質地厚實,有濃郁的麥味。說起黑啤酒,筆者想起上週末和朋友在南豐紗廠TAP the Ale Project 喝的maple syrup stout beer。Stout beer 是波打酒的進化版,由尚未發芽的大麥釀製而成,他有個文雅的中文名字叫「司陶特啤酒」,其中 “stout” 一字源於法語,意思是強烈或光榮。顧名思義,司陶特啤酒的口感比一般黑啤酒更濃烈,而友人的這杯司陶特啤酒加入了楓糖,為啤酒增添了一絲似有若無的香甜餘韻,正好平衡苦澀的後勁。
把酒未必言歡,正如紅太陽未必帶來溫暖。筆者友人並非「飲得之人」,卻偏偏點了烈性的司陶特啤酒,半杯下來已經臉紅耳赤。有時候生活就是這樣,加在我們肩頭上的擔子遠超過我們所能承受的重量,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選擇擔起各自的包袱、各自的抱負,不是因為我們自信有能力勝任,而是我們願意去承擔。所幸的是,我們還有彼此,還能在雪夜裡圍爐取暖,這不正是白居易所說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嗎?
相較性烈味濃的黑啤酒,清涼爽口的淡啤酒更受香港人的歡迎。TAP the Ale Project 供應一系列本地釀造的淡啤酒,筆者在推薦下點了一杯叫Rye the Wood 的酒桶陳釀啤酒(barrel-aged beer),啤酒入口順滑而醇厚,酒身散發出盈盈的橡木香氣,不僅增加了啤酒的層次感,也讓啤酒的餘韻更溫潤細緻。
筆者年少時並不喜歡喝啤酒,總覺得啤酒花的味道又苦又甘,但不知從何時起,筆者竟覺得啤酒花的苦正好平衡了麥芽的甜,豐富了啤酒的口感。也許是經歷多了生活的艱苦,讓筆者懂得欣賞吃苦;也許是感受多了生命的痛苦,讓筆者懂得接納苦澀的滋味。
涼涼夜色中,我們坐在平台遙望四周大廈林立,瓊樓玉宇是否已悄然倒了陣營呢?慶幸的是,我們還有彼此。
註1 :https://www.google.com/amp/discovery.cathaypacific.com/the-history-of-beer-in-hong-kong/%3Flang%3Dzh-hans%26amp%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