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趙粵語拼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趙粵語拼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趙粵語拼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趙粵語拼音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無待堂,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盧斯達:《李屍朝鮮》改名 — 不是爭持歷史而是爭持史觀】 喪屍宮廷劇《李屍朝鮮》第二季上映前後,有人投訴劇名諧音「李氏朝鮮」,是日本人以前用以貶低朝鮮;Netflix即以「尊重韓國歷史文化」為由,中文片名改名為《屍戰朝鮮》。 歷史和文化如果留在過去,今人根本不在乎;牽涉到韓國主體,即「現在」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居庸關在距北京市區50餘公里外的昌平境內。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征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後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關。 1 券城與南北關: 南關甕城呈馬蹄形,南關主城門南北走,向上有重簷歇山城樓一座,自地面計算高31.8米,甕城西側有甕城城門通往關城向南的大道,在弧形甕城城臺上設有炮...

  • 趙粵語拼音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09 20:14:08
    有 85 人按讚

    【盧斯達:《李屍朝鮮》改名 — 不是爭持歷史而是爭持史觀】

    喪屍宮廷劇《李屍朝鮮》第二季上映前後,有人投訴劇名諧音「李氏朝鮮」,是日本人以前用以貶低朝鮮;Netflix即以「尊重韓國歷史文化」為由,中文片名改名為《屍戰朝鮮》。

    歷史和文化如果留在過去,今人根本不在乎;牽涉到韓國主體,即「現在」才是爭持處;發乎內為「韓國人民感情」,發乎外即「韓國中心史觀」

    「李氏朝鮮」一詞不只日本用,華人亦然。現在亦找到不少中文內容有這個字。前者是日帝國主義史觀,後者是大中國主義史觀。日本為洗白日韓合併,有過「日鮮同祖論」(にっせんどうそろん),「大家都是一家人」;又有主張日本、朝鮮、滿洲、蒙古,是中國長城以外的人種,才是近親;帝國主張「滿鮮人」和日本人才是近親,跟中國人反而沒那麼熟;

    中國人則長期認為韓國是「中國文化」一個小弟,中老年一輩甚至會認為,日本和韓國越南以前都是「中國領土」。

    申采浩:韓國歷史發明家

    如果說香港一直處於雙重殖民,受中國和西方兩套中心主義宰割,那麼韓國的處境亦相似,只是處於中日之間的夾縫。日本戰國末期,豐臣秀吉攻襲韓國,全韓八道有四道失陷;明神宗若不派援兵,韓國已經亡國;二戰前夕,日本終於成功吞併了韓國,自然是國仇家恨;但韓國亦不永遠依戀中國。韓國遭日本滅亡,震驚韓國知識份子,窮而後工,新東西就出來了。

    韓國歷史長期被擠壓於天朝(世界)歷史陰影,要建立民族,必建立歷史。例如申采浩(1880-1936)作為日殖時期的朝鮮獨派兼歷史學家,便致力將朝鮮的民族主體,從中國歷史疏理 (創造) 出來。至今仍是兩韓一致推崇的民族主義歷史家。

    例如韓民族起源。以前一向說法,都是中國歷史之延長,即「箕子朝鮮說」,說朝鮮建立者是商人箕子。箕子是商紂王叔父,因不能勸好紂王,就往東方出走,後來周武王命令他在朝鮮建地建國。如此朝鮮就永遠只是中國人後代;朝鮮歷史就永遠只是中國歷史一部份。

    歷史即神話 即今人慾求

    申采浩便將韓民族起點拉前,拉到箕子之前。韓國傳說相信佛教中帝釋天兒子桓雄動心下凡,桓雄住在山洞,有一頭鄰居熊。熊表示想變成人,請求桓雄幫手。經過一番試煉,熊得以成為女人,但另一隻老虎無法通過考驗,沒能變成男人,桓雄就自己上陣變成男人,跟女人生下了檀君王儉。

    檀君王儉統治了朝鮮約1500年。直到箕子來到朝鮮,便隱居聖山阿斯達,最後以約兩千歲之壽死亡。根據此神話,朝鮮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並證明在中國勢力來到之前,自己已有純潔民族主體。韓民族神王世系以佛/印度教神明帝釋天為起源,可見有關說法應起源於深受佛教影響之中世朝鮮。

    90年代,北韓聲稱挖出檀君陵,稱檀君為真實人物。檀君不只為北韓「主體史學」接受,在2000年代也開始將檀君朝鮮寫入教科書,作韓民族起源。2005年,「漢城」改名為拼音名字「首爾」,亦大致與檀君崇拜興起時間接近。

    申采浩不只重置韓民族起源,亦大力歌頌歷史上勇武抵抗外侮之人。申采浩自己就在報紙上連載人物傳記《水軍第一偉人李舜臣》,歌頌水師將軍李舜臣。他有效抵抗豐臣秀吉水軍,挽狂瀾於既倒,強調東國幸存並非明朝之恩,而是本土軍民奮鬥戰鬥所致;

    其他民族英雄包括高句麗亂臣賊子淵蓋蘇文,他先誅殺高句麗之王,自封攝政,又希望攻打韓半島另一國家新羅,引來唐太宗軍事干預,但淵蓋蘇文最後力擋唐軍,成為抵抗中國第一強人,即便弒君,亦被後世歌頌為愛國軍人;申采浩亦有描寫唐太宗親征但落荒而逃,繼而被淵蓋蘇文追擊,上演了一幕抵抗天朝的大戲;北宋時期姜邯贊擊退遼朝侵略,同理而受歌頌;成功刺殺伊藤博文之安重根,更是勇武民族主義者典範。

    少年啊變成神話吧

    韓國重新獨立至今不過一世紀,仍急欲撇清他國陰影,不管日本或中國。所以在網上經常聽到韓國聲稱孔子端午「起源於韓國」,或學者將韓國起源推前一萬年,聲稱東亞文明是古朝鮮創造之類……中、韓、港、日、台人或覺得好笑甚至厭惡,但考慮韓國在中日陰影下渡過一兩千年,作為初發民族,言行尤如少年過激,仍值得體諒。若說申采浩在進行歷史創作「不盡不實」,其實《朝鮮上古史》與錢穆《國史大綱》性質實在無異,笑甚麼?

    不管是清末漢人發明「中國」,還是香港最初有本土主義者,亦言必上追古史,以示自己「自有堂堂體統」,其實我們都像少年裝成熟,此種例如強調「粵語比普通話更接近古漢語」,反證明香港充滿少年意識。

    八旗出版總編富察說,民族有三個成長階段:「從我是你,到我不是你,再到我是我」,韓國仍在「我不是你」和「我是我」之間,同樣年輕。隨著民族自信逐步建立,「起源論」終有一日趨於平復。

    香港是少年,成長卻極快。只用約十多年,就從「我是你」——愛國民主運動、08年狂愛京奧;走到「我不是你」——重構六四、公民民族主義、Hong Kong is not China;來到「我是我」—— Stand with Hong Kong、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和勇不分,重新建立國際聯結,以香港人自居而撇清中國人身份,不再做俄羅斯娃娃。

    以前西人進步過港人,現在香港之國際遊說者要去教育他們:政治現場不是家家酒,很多東西皆自然出現,不值得大驚小怪。

    多數人無法接受創造性地運用歷史,他們認為史觀更新,會導致偏離史實;其實史觀即歷史。人們以為歷史產生史觀,其實於傳播角度,往往是史觀產生歷史,是人注解歷史。人根據自己的形象創造神,何況歷史。略嫌激進的歷史形上學反題,即「沒有歷史,只有史觀」。

    人以為歷史可以離開意識形態、認為歷史是客觀,其實歷史是 virtual reality。歷史本體,沒人接觸得到,只能看到真實之投影,最終我們還得接受歷史是人之意志。歷史貌似客觀,詮釋傳播後卻不能無念。貌似客觀之表象之下,滿佈慾望和傾向。

    觀看 virtual reality 的原始碼,可以反向挖掘書寫者、群體和時代的心理慾求。隱題才是真相,顯題則是包裝和花紙。知識反映人,唯獨反映不到知識本身。

    世界將再一次出現華夷變態論

    《李屍朝鮮》之空想屍疫源發自「生死草」,內藏粉末可以羽化成寄生蟲;蟲控制人體,因而產生喪屍。喪屍方法具體為:搗碎生死草,用針將汁液刺入死者額頭即成。

    第二季開始穿插倒敘,講回三年前豐臣秀吉軍隊與朝鮮守隊大戰,朝鮮軍不敵,權臣趙學柱即斬殺人民,將人民變成喪屍得以打贏日軍,但回憶中並無明軍出現,只有朝鮮人獨自向黑暗尋求力量,求勝不計後果,之後終於償還代價。這段詮釋固然極為自我中心,貫徹「古為今用」。外戚趙氏家族以生死草將駕崩國王喪屍化,為王后爭取時間誕下龍種,以取得大位並排斥庶世子李蒼。人物如黑白臉譜奸邪分明雖然略為公式,不過屍疫變成政治鬥爭、貴族反對燒死喪屍化親人、權臣用「封關」打擊政敵,今日看來亦自然令人共鳴。

    第二季末,主角發現生死草有可能來自中國,以一群喪屍腳繫金鈴襲來告終,一切伏筆要留待第三季發展。經過 2020 年中國將武漢肺炎輸出並禍害全球,固然我們亦期待《李屍朝鮮》能將格局寫得更大,直寫生死草 (病毒)來自中國,將喪屍政治格局全球化,寫後金和明朝打仗,雙方都用喪屍。朝鮮在史實中亦目睹中國改朝換代,由持續支持明朝,到最後被迫向滿清朝貢屈服。朝鮮在兩強對決之中如何介入,便充滿戲劇和想像空間。何況全智賢角色最後登場,便是一副女真人模樣。若寫女真人靠喪屍以少勝多,才得以建國,不知有多好玩。

    當然這就考驗劇組的勇氣和腰骨,因為寫中國,怎樣都很容易陷入「辱華」指控。日韓兩國這次都被中國病毒害慘,中國形象在疫情之後肯定大受影響,我們即將目擊一場思想轉變盛宴,一次力度堪比《華夷變態》的「中國再認識」。

  • 趙粵語拼音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09 20:13:53
    有 68 人按讚

    喪屍宮廷劇《李屍朝鮮》第二季上映前後,有人投訴劇名諧音「李氏朝鮮」,是日本人以前用以貶低朝鮮;Netflix即以「尊重韓國歷史文化」為由,中文片名改名為《屍戰朝鮮》。

    歷史和文化如果留在過去,今人根本不在乎;牽涉到韓國主體,即「現在」才是爭持處;發乎內為「韓國人民感情」,發乎外即「韓國中心史觀」

    「李氏朝鮮」一詞不只日本用,華人亦然。現在亦找到不少中文內容有這個字。前者是日帝國主義史觀,後者是大中國主義史觀。日本為洗白日韓合併,有過「日鮮同祖論」(にっせんどうそろん),「大家都是一家人」;又有主張日本、朝鮮、滿洲、蒙古,是中國長城以外的人種,才是近親;帝國主張「滿鮮人」和日本人才是近親,跟中國人反而沒那麼熟;

    中國人則長期認為韓國是「中國文化」一個小弟,中老年一輩甚至會認為,日本和韓國越南以前都是「中國領土」。

    申采浩:韓國歷史發明家

    如果說香港一直處於雙重殖民,受中國和西方兩套中心主義宰割,那麼韓國的處境亦相似,只是處於中日之間的夾縫。日本戰國末期,豐臣秀吉攻襲韓國,全韓八道有四道失陷;明神宗若不派援兵,韓國已經亡國;二戰前夕,日本終於成功吞併了韓國,自然是國仇家恨;但韓國亦不永遠依戀中國。韓國遭日本滅亡,震驚韓國知識份子,窮而後工,新東西就出來了。

    韓國歷史長期被擠壓於天朝(世界)歷史陰影,要建立民族,必建立歷史。例如申采浩(1880-1936)作為日殖時期的朝鮮獨派兼歷史學家,便致力將朝鮮的民族主體,從中國歷史疏理 (創造) 出來。至今仍是兩韓一致推崇的民族主義歷史家。

    例如韓民族起源。以前一向說法,都是中國歷史之延長,即「箕子朝鮮說」,說朝鮮建立者是商人箕子。箕子是商紂王叔父,因不能勸好紂王,就往東方出走,後來周武王命令他在朝鮮建地建國。如此朝鮮就永遠只是中國人後代;朝鮮歷史就永遠只是中國歷史一部份。

    歷史即神話 即今人慾求

    申采浩便將韓民族起點拉前,拉到箕子之前。韓國傳說相信佛教中帝釋天兒子桓雄動心下凡,桓雄住在山洞,有一頭鄰居熊。熊表示想變成人,請求桓雄幫手。經過一番試煉,熊得以成為女人,但另一隻老虎無法通過考驗,沒能變成男人,桓雄就自己上陣變成男人,跟女人生下了檀君王儉。

    檀君王儉統治了朝鮮約1500年。直到箕子來到朝鮮,便隱居聖山阿斯達,最後以約兩千歲之壽死亡。根據此神話,朝鮮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並證明在中國勢力來到之前,自己已有純潔民族主體。韓民族神王世系以佛/印度教神明帝釋天為起源,可見有關說法應起源於深受佛教影響之中世朝鮮。

    90年代,北韓聲稱挖出檀君陵,稱檀君為真實人物。檀君不只為北韓「主體史學」接受,在2000年代也開始將檀君朝鮮寫入教科書,作韓民族起源。2005年,「漢城」改名為拼音名字「首爾」,亦大致與檀君崇拜興起時間接近。

    申采浩不只重置韓民族起源,亦大力歌頌歷史上勇武抵抗外侮之人。申采浩自己就在報紙上連載人物傳記《水軍第一偉人李舜臣》,歌頌水師將軍李舜臣。他有效抵抗豐臣秀吉水軍,挽狂瀾於既倒,強調東國幸存並非明朝之恩,而是本土軍民奮鬥戰鬥所致;

    其他民族英雄包括高句麗亂臣賊子淵蓋蘇文,他先誅殺高句麗之王,自封攝政,又希望攻打韓半島另一國家新羅,引來唐太宗軍事干預,但淵蓋蘇文最後力擋唐軍,成為抵抗中國第一強人,即便弒君,亦被後世歌頌為愛國軍人;申采浩亦有描寫唐太宗親征但落荒而逃,繼而被淵蓋蘇文追擊,上演了一幕抵抗天朝的大戲;北宋時期姜邯贊擊退遼朝侵略,同理而受歌頌;成功刺殺伊藤博文之安重根,更是勇武民族主義者典範。

    少年啊變成神話吧

    韓國重新獨立至今不過一世紀,仍急欲撇清他國陰影,不管日本或中國。所以在網上經常聽到韓國聲稱孔子端午「起源於韓國」,或學者將韓國起源推前一萬年,聲稱東亞文明是古朝鮮創造之類……中、韓、港、日、台人或覺得好笑甚至厭惡,但考慮韓國在中日陰影下渡過一兩千年,作為初發民族,言行尤如少年過激,仍值得體諒。若說申采浩在進行歷史創作「不盡不實」,其實《朝鮮上古史》與錢穆《國史大綱》性質實在無異,笑甚麼?

    不管是清末漢人發明「中國」,還是香港最初有本土主義者,亦言必上追古史,以示自己「自有堂堂體統」,其實我們都像少年裝成熟,此種例如強調「粵語比普通話更接近古漢語」,反證明香港充滿少年意識。

    八旗出版總編富察說,民族有三個成長階段:「從我是你,到我不是你,再到我是我」,韓國仍在「我不是你」和「我是我」之間,同樣年輕。隨著民族自信逐步建立,「起源論」終有一日趨於平復。

    香港是少年,成長卻極快。只用約十多年,就從「我是你」——愛國民主運動、08年狂愛京奧;走到「我不是你」——重構六四、公民民族主義、Hong Kong is not China;來到「我是我」—— Stand with Hong Kong、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和勇不分,重新建立國際聯結,以香港人自居而撇清中國人身份,不再做俄羅斯娃娃。

    以前西人進步過港人,現在香港之國際遊說者要去教育他們:政治現場不是家家酒,很多東西皆自然出現,不值得大驚小怪。

    多數人無法接受創造性地運用歷史,他們認為史觀更新,會導致偏離史實;其實史觀即歷史。人們以為歷史產生史觀,其實於傳播角度,往往是史觀產生歷史,是人注解歷史。人根據自己的形象創造神,何況歷史。略嫌激進的歷史形上學反題,即「沒有歷史,只有史觀」。

    人以為歷史可以離開意識形態、認為歷史是客觀,其實歷史是 virtual reality。歷史本體,沒人接觸得到,只能看到真實之投影,最終我們還得接受歷史是人之意志。歷史貌似客觀,詮釋傳播後卻不能無念。貌似客觀之表象之下,滿佈慾望和傾向。

    觀看 virtual reality 的原始碼,可以反向挖掘書寫者、群體和時代的心理慾求。隱題才是真相,顯題則是包裝和花紙。知識反映人,唯獨反映不到知識本身。

    世界將再一次出現華夷變態論

    《李屍朝鮮》之空想屍疫源發自「生死草」,內藏粉末可以羽化成寄生蟲;蟲控制人體,因而產生喪屍。喪屍方法具體為:搗碎生死草,用針將汁液刺入死者額頭即成。

    第二季開始穿插倒敘,講回三年前豐臣秀吉軍隊與朝鮮守隊大戰,朝鮮軍不敵,權臣趙學柱即斬殺人民,將人民變成喪屍得以打贏日軍,但回憶中並無明軍出現,只有朝鮮人獨自向黑暗尋求力量,求勝不計後果,之後終於償還代價。這段詮釋固然極為自我中心,貫徹「古為今用」。外戚趙氏家族以生死草將駕崩國王喪屍化,為王后爭取時間誕下龍種,以取得大位並排斥庶世子李蒼。人物如黑白臉譜奸邪分明雖然略為公式,不過屍疫變成政治鬥爭、貴族反對燒死喪屍化親人、權臣用「封關」打擊政敵,今日看來亦自然令人共鳴。

    第二季末,主角發現生死草有可能來自中國,以一群喪屍腳繫金鈴襲來告終,一切伏筆要留待第三季發展。經過 2020 年中國將武漢肺炎輸出並禍害全球,固然我們亦期待《李屍朝鮮》能將格局寫得更大,直寫生死草 (病毒)來自中國,將喪屍政治格局全球化,寫後金和明朝打仗,雙方都用喪屍。朝鮮在史實中亦目睹中國改朝換代,由持續支持明朝,到最後被迫向滿清朝貢屈服。朝鮮在兩強對決之中如何介入,便充滿戲劇和想像空間。何況全智賢角色最後登場,便是一副女真人模樣。若寫女真人靠喪屍以少勝多,才得以建國,不知有多好玩。

    當然這就考驗劇組的勇氣和腰骨,因為寫中國,怎樣都很容易陷入「辱華」指控。日韓兩國這次都被中國病毒害慘,中國形象在疫情之後肯定大受影響,我們即將目擊一場思想轉變盛宴,一次力度堪比《華夷變態》的「中國再認識」。

  • 趙粵語拼音 在 英倫光影 Sunny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1-13 21:06:05
    有 267 人按讚

    「𡁻完鬆」- Go Away After Taking Advantage
    有些朋友可能以為跟松鼠玩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但可能忽略了我們經常要面對心碎的打擊,因為牠們經常會「𡁻完鬆」。
    跟台灣及不太認識廣東話的朋友介紹這個生活用語:「𡁻完鬆」(ziu jyun sung 召圓兇 [普通話音_很難拼_有沒有人知道正確粵語拼音])意指一方從另一方身上拿到好處後,馬上消失於無形的行為,屬一個口語用的動詞,此行為一般會指責比較過份的惡行上,比較常用在一些朋友感情被欺騙的話題上。但如果一班朋友聚餐,有人不付錢更提早離開的時候,也可以開玩笑說他「𡁻完鬆」。這種經驗是常常發生在我跟松鼠之間的關係,奈何這就是大自然的定律,動物就是愛「𡁻完鬆」。
    #猴塞雷 #趙很難拼 #有沒有高手可以指點
    #廣東話教室 #紅松鼠 #RedSquirrel #Squirrel #UK

  • 趙粵語拼音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3-16 08:00:00

    居庸關在距北京市區50餘公里外的昌平境內。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征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後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關。
    1 券城與南北關: 南關甕城呈馬蹄形,南關主城門南北走,向上有重簷歇山城樓一座,自地面計算高31.8米,甕城西側有甕城城門通往關城向南的大道,在弧形甕城城臺上設有炮臺,陳列著明代古燈,外牆有垛口,內側牆低矮無垛口。作戰時可將敵人誘入甕城,主城關閉阻其入城,再放甕城閘門,敵人就被困在甕城裡,只能束手就擒,有“甕中捉鼈”之意,因此得名甕城,在甕城之中建有一座福佑關城的關王廟。北關與南關作用相同,呈長方形的甕城上設有炮臺,甕城城門朝向北側,北甕城中建有北方鎮守大神真武廟,廟內供有十二生肖神,水火。
    2 古炮:在居庸關南券城和北券城城牆之上,分別陳列5門古炮。南券城陳列“大將軍鐵炮”2門,長1.7米,炮口口徑8釐米。“竹節鐵炮”3門,長1.7米,炮口口徑15釐米;北券城陳列“大將軍鐵炮”2門,長1.77米和1.79米,炮口口徑7釐米。“竹節鐵炮”3門;長為1.08米、1.5米、1.7米,炮口口徑為14釐米和8釐米。明代是我國古代大炮製鑄和使用最興盛時期。元朝末年,朱元璋起義,和州人焦立向他呈獻十支新式武器“火銃”。用火藥發射鐵彈丸,當時稱為“火龍槍”。明朝建立以後,專門設有兵仗軍器局,研製鑄造大炮。大炮被稱為“神威大將軍”。在軍隊中,設有使用大炮的軍機營。京城衛戎,長城關口要衝,配備神機營。明成祖時,下令在長城沿線安置大炮。還“佛郎機”“神槍”“鐵銃”等。《明史.兵志》記載,到了明代中葉,大炮的鑄造工業逐于精良,製造出的“紅夷大炮”長可二丈有餘,重三千斤。發之洞裂石城,聲震數十裡。這種炮,有照門和準星用於瞄準,射程可達500多米。在修復居庸關北關城時,發掘出土石炮彈23枚,最大直徑為15釐米,鐵炮彈6枚,最大直徑5 釐米。
    3 雲台石刻:堪稱一絕,券門內兩側右壁及頂部遍刻佛像,佛像造型生動,雕刻技藝高超,六種文字的石刻經文、咒語為歷史研究提供了難能可貴的資料。據專家考證,石刻造像具有典型的藏傳佛教薩迦教派的特徵。進入券門兩壁刻四大天王像。天王身軀高大,怒目圓睜,並有厲鬼在其左右,是護持佛法,鎮守國家四方的尊神。據說明朝正德年間,武宗皇帝朱厚燳微服出遊,夜間騎馬偷偷混出居庸關時,他的坐騎見到四大天王像,嚇得不敢前行。無奈之下武宗下令用煙火把像熏黑了,才得以出關。券門兩壁四天王的空間處,有用梵、藏、八思巴、畏兀兒、西夏、漢等六種文字鐫刻的《如來心經》經文、咒語、造塔功德記等,西夏文是紀錄我國古代黨項族語言的文字,創制於西元1036—1038年間,當時約有六千多字流行。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然必烈命其帝師八思巴創立的蒙古新字。它脫胎於藏文,採用拼音的方式書寫,並於西元1269年頒詔推行。以上兩種文字流傳時間很短便廢棄不用,而保存下來的石刻文字對破譯古代文字,以及研究西夏、蒙古歷史都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券門頂部刻有五個曼荼羅,即五組圓形圖案式佛像,佛界稱其為壇場。壇場的設立有保護眾佛修煉鐵,防止魔眾侵犯的意思。五曼荼羅的主尊佛像,由北往南依次為: 釋迦牟尼佛(如來佛)、阿彌陀佛(菩薩形)、阿佛(菩薩形)、金剛手菩薩、普明菩薩。其中除釋迦牟尼為佛祖之外,其他四菩薩在此顯現,則有四方教主的意思。五曼荼羅連同其他佛像,共197尊。券頂兩側的斜面上,刻有十方佛,在每方佛的周圍還分別刻有小佛102座,共計小佛1020座,取共千佛之意。這些小佛,是明朝正統年間,修建泰安寺(1443—1449年)時,由鎮守永寧(今延慶縣境)的太監谷春主持補刻的。連同十方佛下的菩薩、比丘,券項兩側部共有刻像1060尊。券門的南北券面上,雕刻著造型獨特、別具一格的一組造像,其中有大鵬、鯨魚、龍子、童男、獸王、象王等等,佛界稱其為“六拿具”。大鵬寓意慈悲鯨魚為保護之相,龍子表示救護之意,童男騎在獸王上自然是寓意福資在天,而象王則有溫馴善師的含意,券面最下端的石刻紋飾為交杵,又稱羯魔杵、金剛杵。原本為古印度的一種兵器,在此為斷煩惱、伏惡魔,護持佛法的法器。鑒於雲台刻石造像的歷史與文物價值,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雲台刻石造像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4 真武廟(1996年修復):明洪熙元年(1425年)建。真武廟所祀主神為真武大帝。真武即玄武,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道教所奉的神。相傳古淨樂國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東海來遊,遇天神授寶劍,入湖北武當山修煉,經42年而功成,白日飛升,威鎮北方,號玄武君,宋代皇帝因避其祖趙玄朗名諱,改玄武為“真武”。宋真宗時尊為“鎮天真武靈應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元朝時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成為北方最高神。明代對真武信仰達到鼎盛。朱棣稱帝后,特加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將其所謂修煉之地──武當山賜名“大嶽太和山”。相傳,洪武初大將軍徐達北征“屢有真武靈助之”,因而在關內修建此廟。修復的廟內有道教真武神八大元帥、六丁六甲神將、水火二將和青龍、白虎等神像。
    5 城隍廟:這組廟宇規模較大。城隍是道教所傳守護城池的神。中國古代稱有水的城塹為“池”,無水的城塹為“隍”。據說三千多年前的周代,除夕要祭祀八種神,其中就有城神、隍神。以後兩神合二為一,就成為城池之神了。道教認為城隍是剪惡除凶、護城安民之神,能應人之求,旱時降雨,澇時轉晴,以保五穀豐登,百姓安泰。最早是三國東吳時,在安徽蕪湖建城隍神廟,以供拜祭。到了唐代,祭祀城隍逐漸普遍,人們把一些在地方有功的開明人士死後奉為城隍神,希望他能繼續福佑鄉土,保護百姓。宋代祭祀城隍更是遍行各鄉。到了明朝,明太祖元璋即位不久,就下令在都城南京修建規模宏大的城隍廟,並頒佈城隍神的封號爵級,敕封京城城隍為帝,開封臨濠等地的城隍為王;府級城隍為威靈公,官居二品,州級城隍為顯佑伯,官居四品,並按照級別,配製服飾。另外,城隍還管領亡魂。朱元璋還為城隍組織了一套機構,設有判官和衙役,道教乘機聲稱“城隍老爺”有權拘捕活人到陰間,死人的陰魂也都首先到城隍廟去接受審問。新官上任必須齋戒沐浴去祭祀城隍廟後,方得進衙理事,每月初一、十五還得前往祭拜。
    朱元璋如此重視城隍神是有他的目的的。朱元璋曾對大學士宋濂透露過心裡話:“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說穿了,大肆鼓吹神鬼的威力,不過是震懾臣民,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居庸關的城隍廟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7年)。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在這裡建置城隍廟除為了護佑關城外,還有約束軍民的用意。這次修復是1996年,廟內塑有城隍、閻王、山神、地神等神像。
    6 水門:居庸關地形險要兩側高山,中間一水,水道,南北方向貫穿關城。長城與河道交叉之處,建有雙孔圓拱水門,水門上有閘樓,內設水閘,借此控制門內外水量。洪水季節打開閘口,瀉洪,枯水季節,儲備河水供關城使用。水門橋墩為南北尖狀,以利於減少洪水對水門的作用力,起到了防止毀壞,延長使用時間的作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