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趙祥誠粉身碎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趙祥誠粉身碎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趙祥誠粉身碎骨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37的網紅林家興 Alfred Li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林家興:國民黨的「六四」記憶與表態政治 「六四天安門事件」事件邁入三十週年,個人對於「歷史的傷口至今未平」的感慨,已經逐漸蓋過這些年對國民黨對六四事件有零星表態但無具體政策價值路線支撐的批判。受到邀稿談從國民黨角度談六四事件三十週年,不禁莞爾。第一時間反應竟是:國民黨對這事從來沒有什麼態度可言,又...
趙祥誠粉身碎骨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林家興:國民黨的「六四」記憶與表態政治
「六四天安門事件」事件邁入三十週年,個人對於「歷史的傷口至今未平」的感慨,已經逐漸蓋過這些年對國民黨對六四事件有零星表態但無具體政策價值路線支撐的批判。受到邀稿談從國民黨角度談六四事件三十週年,不禁莞爾。第一時間反應竟是:國民黨對這事從來沒有什麼態度可言,又何談角度?在黨內總統初選即將白熱化的當下,又有誰會願意真正花功夫關心無政治利益可言的六四?但這樣說不盡公平。國民黨對六四是曾經有過態度的。
#國民黨對六四曾經有態度
三十年前的中正紀念堂,彼時國民黨雖處於一黨專政,卻相對進取、顯得關注民主自由。全國同胞在廣場前以大合唱與血書明志的方式聲援對岸學生的場景震撼人心,雖有黨國當局出於標榜中國正統以彰顯對岸政權不義的政治需要,卻也多少存有繼承自由中國遺風的追求。當時臺灣社會同仇敵愾,誓為彼岸民主運動做最堅強的後盾。而今時空變換,三十年後的廣場已經自由,我們也迎來了第三次的政黨輪替,鞏固了臺灣的民主,那股推己及人的進取精神卻一去不復返,在島內政治惡鬥下視曾經的同胞如陌路甚至寇仇。除了馬英九前總統外,我們有多少年沒看到國民黨人一以貫之地持續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或是聲援大陸人權與為香港爭取普選而發聲了?
前國民黨青年團長劉昱佑近日也在臉書上撫今追昔(http://bit.ly/2wBjvpy),談及六四事件發生當年恰逢國民黨召開了十三屆二中全會。在這次大會上,國民黨要人,包括馬英九、趙少康、林火旺等當時在座的全國黨代表多對六四學運發表肯定言論。當時的主席李登輝就在會上發表談話,認為「中國的民主化是全民所熱烈期盼的。革命的目的就在使中國人民能夠自由、正直且有尊嚴的立於天地。」劉昱佑評論道,無論李登輝與國民黨關係或外界評價如何,「這場三十年前的談話都展現了國民黨領導人應有的立場與高度。」劉也認為,國民黨應藉此反思民主的重要,重新檢視政建黨時的政治哲學與使命,「經過反思的紀念才有意義。」筆者相當同意。
在六四二十七週年時,筆者曾投書報紙,以台港陸三地青年世代為引,寫下「當年出生的孩子們,如今都已成為社會體制內『有用』的一分子。然而可怕的不是長大,而是遺忘。」來提醒國民黨遺忘自由主義精神、缺席紀念六四的後果。當年那些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高歌、在黨代表大會上慷慨激昂聲援對岸天安門學運的熱血青年,三十年後也多是國民黨的領導階層、權力核心了。然而,如今的「六四」作為一個政治符號,對國民黨的大部分政治人物來說是相當尷尬的。
即便他們看似未曾遺忘,近年來一到六四前夕必然貼文表態,大談民主自由、反思歷史、期待中共平反及歷史傷口需要癒合等等。先不深究這樣的「溫情喊話」對平反六四、推進中國大陸民主化有何果效。三十年來,在一年當中的其他三百六十四天裡,國民黨整體的政策路線與價值立場何曾根本性地往「反共抗暴」、支持六四移動過?儘管推動中國大陸民主化是極為艱鉅的工程,更鑑於中共綜合國力崛起,台灣在現實上也有務實開展兩岸互動、執行「和陸興臺」路線以求潛移默化對岸之需要,但在微妙政策實踐的隱忍難為與艱澀的「九二共識」文字表述下,國民黨以往具備統治正當性的精神號召「反共復國」,其面貌早已漸漸模糊,淹沒在「親中賣台」的政治標籤與攻訐中,拱手將「堅守民主陣地」的議題與自由主義代言人的光環相讓於民進黨。
儘管在「六四」二十六週年(2015)時,國民黨曾一度應邀派遣代表出席學生團體主辦的「六四」紀念晚會,但也是剛好在具備時任黨主席較為開明、政黨輪替氛圍濃厚等特殊條件彙集下的產物,難以視為國民黨全體一致理念與立場的展現。在「六四」記憶淡去、僅留下各方政治角力與表態消費殘餘價值的今天,國民黨人大多選擇棄守、忽視,少有人堅持苦撐待變。此刻海內外紀念「六四」三十週年的聲浪與能量雖大,對如今在歷史格局上偏安島嶼一方、政治議程聚焦總統初選的國民黨來說,「六四」可能僅是指示幕僚研究、社群小編發文的諸多表態行程當中之一而已罷。
然而,「六四」絕不能僅淪為一年一度的政治表態,對於「六四」事件的看法,也正是外界檢視國民黨初選候選人的最好時機。無論出身背景、重視經濟或接地氣與否,細究競選中華民國總統的各路參選人們面對「六四」事件的反應,將能從中追索他們的兩岸政策方向、國際觀、個人識見乃至政治格局。
這些高喊「要為中華民國粉身碎骨」、「政治要為經濟服務」的總統候選人,可曾深思過如今中美貿易戰的發生,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不平衡或次世代頂尖技術的霸權競爭,而是源自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世界菁英對於中共專制威權本質與對中外交「We got China wrong」的歷史性反省及政策轉向?在這樣幾近於「新冷戰」的國際局勢脈絡底下,「六四」事件對於華人世界、兩岸關係與中美格局的意義及份量,都將大不相同。最具備正當性及立場高舉自由民主大旗、以實際政策作為推動中國大陸民主化的國民黨籍中華民國總統,該如何自處於這個歷史時刻?
#如價值已死如何奢談民國存亡
直面「六四」、以行動而非僅止於貼文回應過去的歷史傷口與當下的歷史時刻,這是國民黨人乃至於中華民國總統都無可迴避的問題,口口聲聲將總統選舉無限上綱到「中華民國保衛戰」,卻在中共面前「屈於威武」而無力捍衛中華民國的立國價值、無力彰顯中華民國在臺灣及其憲政民主制度與自由生活方式存續至今的歷史及現世意義,那麼民國價值已死,又有何顏面奢談民國存亡?
當這些候選人一面表態紀念六四,卻在造勢場合中稱讚鄧小平、忽略或無感於中共國防部長魏鳳和在國際場合中以「平亂」來為中共在「六四」事件中向學生及市民開槍的惡行辯護,請問他們要如何取信於世人、盟友及選民,他們在當選總統後,真能「誓以至誠,恪遵憲法,效忠國家」以捍衛中華民國的憲政制度與民主自由?
針對中國大陸民主化的未來,當年的「六四」學運領袖封從德在流亡海外30年蒐集、鑽研六四史料後得出自己的答案:回歸南京憲法的「民國化」。而對於「六四」學運為何失敗以及六四至今的主流論述,封從德也給出「荊軻太少,祥林嫂太多」的結論。
面對專制暴政的進逼與世局劇變,各位中華民國總統的參選人們自然毋須魯莽行刺、躁動挑釁,但在精神態度上要效法勇刺秦王、流芳百世的荊軻,還是哭訴困境,卻無力也從未想過如何結束專制政權的祥林嫂?看各位對六四說些什麼、在六四這天以外又做了些什麼,我們就能清楚知道。
▎原文刊載於上報: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4614
#六四三十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趙祥誠粉身碎骨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林家興:國民黨的「六四」記憶與表態政治
「六四天安門事件」事件邁入三十週年,個人對於「歷史的傷口至今未平」的感慨,已經逐漸蓋過這些年對國民黨對六四事件有零星表態但無具體政策價值路線支撐的批判。受到邀稿談從國民黨角度談六四事件三十週年,不禁莞爾。第一時間反應竟是:國民黨對這事從來沒有什麼態度可言,又何談角度?在黨內總統初選即將白熱化的當下,又有誰會願意真正花功夫關心無政治利益可言的六四?但這樣說不盡公平。國民黨對六四是曾經有過態度的。
#國民黨對六四曾經有態度
三十年前的中正紀念堂,彼時國民黨雖處於一黨專政,卻相對進取、顯得關注民主自由。全國同胞在廣場前以大合唱與血書明志的方式聲援對岸學生的場景震撼人心,雖有黨國當局出於標榜中國正統以彰顯對岸政權不義的政治需要,卻也多少存有繼承自由中國遺風的追求。當時臺灣社會同仇敵愾,誓為彼岸民主運動做最堅強的後盾。而今時空變換,三十年後的廣場已經自由,我們也迎來了第三次的政黨輪替,鞏固了臺灣的民主,那股推己及人的進取精神卻一去不復返,在島內政治惡鬥下視曾經的同胞如陌路甚至寇仇。除了馬英九前總統外,我們有多少年沒看到國民黨人一以貫之地持續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或是聲援大陸人權與為香港爭取普選而發聲了?
前國民黨青年團長劉昱佑近日也在臉書上撫今追昔(http://bit.ly/2wBjvpy),談及六四事件發生當年恰逢國民黨召開了十三屆二中全會。在這次大會上,國民黨要人,包括馬英九、趙少康、林火旺等當時在座的全國黨代表多對六四學運發表肯定言論。當時的主席李登輝就在會上發表談話,認為「中國的民主化是全民所熱烈期盼的。革命的目的就在使中國人民能夠自由、正直且有尊嚴的立於天地。」劉昱佑評論道,無論李登輝與國民黨關係或外界評價如何,「這場三十年前的談話都展現了國民黨領導人應有的立場與高度。」劉也認為,國民黨應藉此反思民主的重要,重新檢視政建黨時的政治哲學與使命,「經過反思的紀念才有意義。」筆者相當同意。
在六四二十七週年時,筆者曾投書報紙,以台港陸三地青年世代為引,寫下「當年出生的孩子們,如今都已成為社會體制內『有用』的一分子。然而可怕的不是長大,而是遺忘。」來提醒國民黨遺忘自由主義精神、缺席紀念六四的後果。當年那些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高歌、在黨代表大會上慷慨激昂聲援對岸天安門學運的熱血青年,三十年後也多是國民黨的領導階層、權力核心了。然而,如今的「六四」作為一個政治符號,對國民黨的大部分政治人物來說是相當尷尬的。
即便他們看似未曾遺忘,近年來一到六四前夕必然貼文表態,大談民主自由、反思歷史、期待中共平反及歷史傷口需要癒合等等。先不深究這樣的「溫情喊話」對平反六四、推進中國大陸民主化有何果效。三十年來,在一年當中的其他三百六十四天裡,國民黨整體的政策路線與價值立場何曾根本性地往「反共抗暴」、支持六四移動過?儘管推動中國大陸民主化是極為艱鉅的工程,更鑑於中共綜合國力崛起,台灣在現實上也有務實開展兩岸互動、執行「和陸興臺」路線以求潛移默化對岸之需要,但在微妙政策實踐的隱忍難為與艱澀的「九二共識」文字表述下,國民黨以往具備統治正當性的精神號召「反共復國」,其面貌早已漸漸模糊,淹沒在「親中賣台」的政治標籤與攻訐中,拱手將「堅守民主陣地」的議題與自由主義代言人的光環相讓於民進黨。
儘管在「六四」二十六週年(2015)時,國民黨曾一度應邀派遣代表出席學生團體主辦的「六四」紀念晚會,但也是剛好在具備時任黨主席較為開明、政黨輪替氛圍濃厚等特殊條件彙集下的產物,難以視為國民黨全體一致理念與立場的展現。在「六四」記憶淡去、僅留下各方政治角力與表態消費殘餘價值的今天,國民黨人大多選擇棄守、忽視,少有人堅持苦撐待變。此刻海內外紀念「六四」三十週年的聲浪與能量雖大,對如今在歷史格局上偏安島嶼一方、政治議程聚焦總統初選的國民黨來說,「六四」可能僅是指示幕僚研究、社群小編發文的諸多表態行程當中之一而已罷。
然而,「六四」絕不能僅淪為一年一度的政治表態,對於「六四」事件的看法,也正是外界檢視國民黨初選候選人的最好時機。無論出身背景、重視經濟或接地氣與否,細究競選中華民國總統的各路參選人們面對「六四」事件的反應,將能從中追索他們的兩岸政策方向、國際觀、個人識見乃至政治格局。
這些高喊「要為中華民國粉身碎骨」、「政治要為經濟服務」的總統候選人,可曾深思過如今中美貿易戰的發生,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不平衡或次世代頂尖技術的霸權競爭,而是源自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世界菁英對於中共專制威權本質與對中外交「We got China wrong」的歷史性反省及政策轉向?在這樣幾近於「新冷戰」的國際局勢脈絡底下,「六四」事件對於華人世界、兩岸關係與中美格局的意義及份量,都將大不相同。最具備正當性及立場高舉自由民主大旗、以實際政策作為推動中國大陸民主化的國民黨籍中華民國總統,該如何自處於這個歷史時刻?
#如價值已死如何奢談民國存亡
直面「六四」、以行動而非僅止於貼文回應過去的歷史傷口與當下的歷史時刻,這是國民黨人乃至於中華民國總統都無可迴避的問題,口口聲聲將總統選舉無限上綱到「中華民國保衛戰」,卻在中共面前「屈於威武」而無力捍衛中華民國的立國價值、無力彰顯中華民國在臺灣及其憲政民主制度與自由生活方式存續至今的歷史及現世意義,那麼民國價值已死,又有何顏面奢談民國存亡?
當這些候選人一面表態紀念六四,卻在造勢場合中稱讚鄧小平、忽略或無感於中共國防部長魏鳳和在國際場合中以「平亂」來為中共在「六四」事件中向學生及市民開槍的惡行辯護,請問他們要如何取信於世人、盟友及選民,他們在當選總統後,真能「誓以至誠,恪遵憲法,效忠國家」以捍衛中華民國的憲政制度與民主自由?
針對中國大陸民主化的未來,當年的「六四」學運領袖封從德在流亡海外30年蒐集、鑽研六四史料後得出自己的答案:回歸南京憲法的「民國化」。而對於「六四」學運為何失敗以及六四至今的主流論述,封從德也給出「荊軻太少,祥林嫂太多」的結論。
面對專制暴政的進逼與世局劇變,各位中華民國總統的參選人們自然毋須魯莽行刺、躁動挑釁,但在精神態度上要效法勇刺秦王、流芳百世的荊軻,還是哭訴困境,卻無力也從未想過如何結束專制政權的祥林嫂?看各位對六四說些什麼、在六四這天以外又做了些什麼,我們就能清楚知道。
▎原文刊載於上報: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4614
#六四三十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