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外戚勢力關係圖(二之二) 長知史
(續前文)
3. 秦國外戚勢力的政治鬥爭
下面簡單描述秦國內部外戚關係,以及外戚勢力的政治鬥爭過程。
秦國最具影響力的外戚來自楚國。
文章第一部分提過,秦楚兩國的姻親關係,有數百年的歷史。史書對此記載不詳,但根據宋朝的考古發現可以確立這個關係。(考古發...
秦國外戚勢力關係圖(二之二) 長知史
(續前文)
3. 秦國外戚勢力的政治鬥爭
下面簡單描述秦國內部外戚關係,以及外戚勢力的政治鬥爭過程。
秦國最具影響力的外戚來自楚國。
文章第一部分提過,秦楚兩國的姻親關係,有數百年的歷史。史書對此記載不詳,但根據宋朝的考古發現可以確立這個關係。(考古發現者居然是蘇東坡!有機會再詳細介紹。)
秦國外戚關係圖顯示,秦楚姻親關係緊密,長久以來讓楚系外戚在秦國呼風喚雨。例如,來自楚國的宣太后羋月,雖然是秦惠王的側室,卻是繼位的秦昭王的生母。當時除了宣太后攝政外,也由她的兩個弟弟和兩個兒子(戰國「四貴」)輔助秦王執政。
「四貴」指:(1)華陽君羋戎(宣太后弟),(2)穰侯魏冉(宣太后異父同母弟),(3)涇陽君,即公子巿(宣太后兒子,秦昭王弟),(4)高陵君,即公子悝(宣太后兒子,秦昭王弟)。
其後,秦昭王的兒子秦孝文王的正妻也是楚國人,就是華陽君的孫女。秦孝文王和華陽夫人是表兄妹,親上加親。
由於華陽夫人沒有兒子,楚系影響力將隨著秦孝文王傳位給非楚系王子而下降。因此,為了保持楚系外戚的影響了,華陽夫人接受了衛國商人呂不韋的建議,將正在趙國做質子的孝文王之子子異當做自己的養子,並立他為太子,改名子楚。如此,楚系勢力可以延續下去。
這就是出名的「奇貨可居」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呂不韋成功讓子異成為秦王,自己則成為秦國的相國,也獲得大片封地,這樁生意讓他獲得巨大回報。
也由於呂不韋將自己的情人趙姬介紹給子異,趙姬生下後來的秦始皇嬴政,這讓趙系勢力抬頭。
另外一方,子異的親生母親,來自韓國的夏姬(後來的夏太后),也因為兒子和孫兒成為秦王而身價大增。
夏姬更推薦娘家王女韓姬給親生兒子子異作為側室,韓姬替子異生下成蟜(始皇帝弟弟),如果滯留在趙國的趙姬嬴政母子遭遇不測,成蟜很大機會成為子異的接班人。
前240年,韓系首腦夏太后過身,加上嬴政早已返回秦國,並於兩年後親政,迫使支持成蟜的韓系勢力急於發難奪權,削弱楚系勢力。前239年,奪權失敗的成蟜逃亡韓國,史稱「成蟜之亂」。平定成蟜之亂的是楚系勢力。
平亂後不久,前238年,當時22歲的秦王政前往秦舊都雍城,在祖廟行冠禮,隨即準備親政。但正當這個節骨眼上,趙系勢力蠢蠢欲動。
趙系勢力的首腦不是呂不韋,而是趙姬。因為秦莊襄王早死,嬴政13歲便繼位,趙姬以太后身份干政。呂不韋成為相國後,刻意疏遠舊情人趙姬,加上他原來是衛國人,所以也只能算是半個趙系人物。
為了疏遠趙姬,呂不韋推薦據說床上功夫了得的嫪毐給趙姬,嫪毐也是趙國人,與趙姬同聲同氣。總之,嫪毐假裝已經淨身,得以留在宮廷服侍趙姬,後來他們生了兩名私生子(始皇帝的弟弟)。史學家稱趙姬對嫪毐是「絕愛之」,應當沒有誇大其詞。
嫪毐隨後也作為趙姬的代理人干預朝政,更趁秦始皇行冠禮之際,發動政變,史稱「嫪毐之亂」,最終由呂不韋和楚系的昌平君熊啟平定,嫪毐被處死。秦王政趁機將呂不韋貶回家鄉,並迫使呂自殺。但秦王政沒有殺他母親,只是把她送去雍城幽禁,但後來又將她接回咸陽。
近年的研究讓昌平君的身世逐漸清晰起來。原來他是秦始皇的表叔。秦始皇親政後,可以想象他一邊籌備滅六國統一大業,一邊也逐步削弱楚系外戚勢力,落實君主集權。這個論點雖然欠缺具體證據支持,但應該非常接近事實,就是說,楚系表叔和楚系王后的政治影響力不斷受到壓制。
果然,前225年,昌平君叛秦。其後,楚國大將項燕(項羽祖父)更擁立昌平君為末代楚王,進行抗秦反攻,但最終失敗。(全文完)
#知史 #長知史 #中國歷史 #中國 #歷史 #秦始皇 #秦帝國
趙國君主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林氏璧的由來
現在的小朋友是不是已經不太會念古文,我常常遇到沒聽過和氏璧典故的朋友...@@
讓小小狸多年前的文章來告訴你林氏璧的由來吧!
------------------------------
我的把拔叫做林氏璧。
他是一個東京迷,旅館控,夜景控,他很愛我和馬麻。
他常常說,之所以叫作林氏璧,要先知道和氏璧的故事。 (以下出自wiki百科)
和氏獻璧
和氏璧最早見載中國東周末年著作《韓非子·和氏第十三》:楚國人和氏(全名字為卞和)在楚地的山中發現一塊外裹岩石的美玉,將這塊玉獻給當時的君主楚厲王,而楚國王室御用的玉匠聲稱和氏貢獻的只是一塊石頭,欺騙了君王。於是楚厲王下令將和氏左腳砍去。厲王死後楚武王即位,和氏再次將該玉獻給他,武王命令玉工鑒定這塊玉石,鑒定的結果是和氏所貢獻的仍是一塊石頭,結果和氏右腳被砍掉。最後和氏帶著玉石回到楚山,在那裡他慟哭了三日三夜,新即位的楚國國君楚文王派人詢問事情的緣由,和氏說「我並非因被砍去雙腳而傷心,而是寶玉被認定為頑石、忠臣卻被認為是騙子,這才是我所傷心啊」楚文王派工匠除去裹在玉石上的岩石,才看到了這塊玉,於是楚文王將該玉璧命名為「和氏璧」。
與趙惠文王同一時期的秦國君主秦昭襄王在得知和氏璧歸屬趙國王室後,於前283年向趙國派遣使者,希望以15座城市來換取和氏璧,這便是成語「價值連城」的由來。後來還發生了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 秦滅亡了六國後,據說以和氏璧被雕琢成為傳國玉璽。
所以把拔的前半生,過了很長的一段寂寞的日子。
遇到的人都當他是石頭,丟在路邊沒人要,就差沒被砍去雙腳惹!
後來終於遇到了識貨的馬麻: 林氏小狸!
發現把拔是個璞玉,從此把拔就被叫作”林氏璧”啦。
把拔常常跟我說,以後要好好的找到你自己的璧,要準備好,耐心等待,忍受寂寞,相信自己,他會出現的!
但他要我充實自己能夠認出他的能力。
如果愛情來了,自己沒有準備好,那就太可惜了。
趙國君主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揭秘:默默無聞的韓國有做過什麼大事嗎?
歷史春秋網
戰國前期,武器的製作上很多都是用青銅作為原材料,特別是在戈、矛、戟以及劍等常規制式武器上,青銅使用都十分普遍,而青銅卻有致命的缺點,就是脆,容易折斷。韓國坐擁宜陽鐵山,故韓國軍隊率先裝備鐵質兵器,在戰場上韓軍士卒的單兵裝備較六國略強。蘇秦曾評價韓國的優勢,其中之一就是「天下強弓、勁弩、利劍皆出於韓」。韓國兵器製作精良,在戰場上威力不俗,故韓國的兵器是當時的搶手貨。
韓國也不是一個守舊的國家,早在商鞅變法之前,韓國就用法家名士申不害變法,韓國變法早於趙國的胡服騎射。韓國滅掉鄭國後,韓昭侯重用申不害為丞相,在韓國主持改革,他在韓為相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十五年間便使韓國強盛起來。
韓國變法功成,國富民強,且韓國數次出兵攻擊周圍的國家,均取得勝利。韓國這頭肥豬引起了魏國的注意,於是魏國發動滅韓大戰,意圖佔有韓國的變法成果。韓國一方面頑強抵抗魏國,一方面向齊國求援。齊國等魏韓兩國消耗得差不多了,一戰救韓,並重創魏國,從此魏韓兩衰。秦國強盛後,屢屢出兵伐韓,韓國不得不割土求和,軍隊打不贏,就用計謀。韓國謀秦,有了資周抗秦計,移趙攻秦計,水工疲秦計、軍爭疲秦計,這些驚世大謀都是智慧的結晶,只不過沒有實力做為後盾,最終淪為笑談。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韓國
趙國君主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蘇秦:從運氣不佳的縱橫客到超級國際諮詢顧問
歷史春秋網
前無古人的六國丞相
蘇秦,字季子,戰國時代東周洛陽人,為當時著名的縱橫家。蘇秦的一生,表面上搖擺不定,實際上一直忠於燕國,因為燕國是第一個接受他、願意任用他的國家。蘇秦為了燕國利益考慮的合縱抗秦政策,對燕、趙、韓、魏、齊、楚六國都有好處。他憑藉自己的出色才華,掛上六國相印,讓秦國軍隊十五年不敢跨出函谷關。
讀書發家的鄙人
東周時代的洛陽人,本是從事工商業發家致富。蘇秦早早就離開家鄉,在鬼谷子那裡學習了好幾年。鬼谷子是有名的辯論家,蘇秦跟隨了他幾年,卻沒有混出什麼名堂,最後窮困潦倒地回到了家裡。蘇秦的家人,甚至家裡的僕人都嘲笑他、看不起他,認為他想靠搬弄口舌謀生是不可能的事情。
蘇秦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自慚形穢,整天在家裡讀書。一天,他對自己說:「你整天讀書,卻不能因此取得名聲和權位,讀再多的書,又有什麼意義呢?」最後他找出了一本名叫《陰符》的書,從中仔細揣摩君主的心理。一年之後,他認為自己可以靠這些知識來遊說各國君主了。
運氣不佳的縱橫客
作為說客,蘇秦的運氣實在不太好。他首先跑到秦國,鼓勵秦國統一天下。但當時秦惠王剛殺掉了大功臣商鞅,國家內部諸事紛亂,覺得統一天下的夢想太遙遠了。蘇秦口若懸河說了半天,引不起秦惠王半點興趣。蘇秦不得已,只能灰頭土臉地離開了秦國。
他的第二站是趙國,沒想到趙國當時的相國奉陽君不知為何原因,十分討厭蘇秦,對蘇秦的話自然也沒有興趣。
連續失利,讓跟隨蘇秦的人都失去了信心,在去燕國的路上,他的隨從時時都想離去,讓蘇秦十分苦惱。到了燕國之後,他連晉見燕文侯的機會都找不到,一年之後才見到了燕文侯。他對燕文侯陳述燕國的危機,指出合縱政策對燕國的好處,燕文侯甚受感動,毅然決定啟用蘇秦,並贈予許多馬車和金銀作為他的資金。這樣,蘇秦終於擺脫了厄運,開始了偉大的縱橫家之路。
超級國際諮詢顧問
如果說戰國時代的國家都是超級大公司的話,那麼蘇秦的工作無疑相當於一個國際大顧問。他指出這些國家的問題,並且幫助它們解決,同時,收取的顧問費也是天文數字。
他合縱宣傳的第一站就是趙國,當時討厭他的奉陽君剛好去世,他雄辯滔滔地向趙蕭侯分析國際間的局勢,指出合縱對趙國的好處。趙蕭侯被他的言辭打動了,不但送給他百輛車馬、黃金千鎰(相當於現在的兩千多斤),還有白璧百雙、錦繡千匹。
有了經濟支援,蘇秦輕易就說服了韓國和魏國,接下來又東去齊國,說服了齊王,最後又南下遊說楚國。因為六國都害怕秦國,故六國聯盟很快就團結了起來,蘇秦順理成章地成了合縱聯盟的盟主,同時兼任六個國家的相國。
身掛六國相印之後,蘇秦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以前鄙視過他的人都對他敬畏有加,嘲笑過他的兄弟妻嫂,見了他都匍匐在地,大氣也不敢出。蘇秦對此感慨萬千,把得來的金銀送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對以前幫助過他的人,更用百倍去回報。
合縱政策在蘇秦的領導下,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秦國因此有十五年不敢兵出函谷關。蘇秦也被趙國封為武安君。
沒有不變的道德
然而合縱政策也不是沒有缺點,六個國家之間難免會有裂縫。秦國通過努力,爭取了齊國和魏國一起攻打趙國,蘇秦離開趙國到了燕國,合縱政策隨之破產。
蘇秦到達燕國以後,燕文侯去世,燕易王繼位,齊國趁機攻打燕國,奪取了十座城池。蘇秦為了報答燕國的知遇之恩,遂出使齊國,利用燕易王為秦國女婿這點來遊說,讓齊國歸還了侵佔燕國的土地。蘇秦立下了這樣的功勞,沒想到回到燕國以後反而失去了燕國的信任,被剝奪了官職,原因只是有人密告蘇秦無德。
那個時代,忠、信、孝是三項很高的道德評價。而在戰國時期,國際事件變亂紛呈,個人為了生存,也難以待在家中盡孝。為了國家利益,正人君子也往往信口開河,當面發誓,轉頭就反悔的事情層出不窮。蘇秦用時代的變化來解釋忠、信、孝應有新的內涵,因為自己在多個國家之間奔走,難免陷入一僕二主的窘境。蘇秦用忠誠亦可獲罪的寓言故事,向燕易王解釋自己的苦衷,最後取得諒解,重新恢復了他相國的職位。
蘇秦為報恩,齊國作苦主
因為和燕易王的母親私通暴露了,蘇秦自告奮勇到齊國去做臥底。齊國和燕國是世仇,為了燕國之利,蘇秦遊說齊王大搞厚葬,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以此來耗費齊國的國力。
後來蘇秦和齊國貴族爭寵,對手派人暗殺他。蘇秦受到重傷,自知難以活命,便對齊王說:「請您把我車裂了,然後說我為了燕國,在齊國作亂被誅殺,這樣,殺我的人就會自己出來,您就可以為我報仇了。」齊王照這個方法做,果然抓住了刺客。
蘇秦死了之後,他為燕國所做之事慢慢暴露了出來,激怒了齊國上下。蘇秦的兩個弟弟蘇代、蘇厲學習蘇秦的縱橫術,繼續到燕國發展,反倒引起燕國內亂,齊國趁機攻擊燕國,蘇代、蘇厲最後都依附了齊國。在蘇秦的時代,齊國一直充當冤大頭的角色,後來總算在蘇秦的弟弟身上撈回了一點好處。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蘇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