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越南故鄉小吃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越南故鄉小吃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越南故鄉小吃店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要輕視你的孩子,要相信他學得會、做得到 在晨光中走在路上,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的溫馨接送情。家長跟年幼的孩子手牽手一起走路上學,就像是晨光中會移動的美麗風景。只是,有很多孩子的書包與餐袋,是在大人的肩上或手上,而孩子身上卻沒有任何東西。 你跟我一樣,一開始也幫孩子揹書包嗎﹖ 我們做了多少原本是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陪沈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久沒有起大早去逛傳市, 回歸初心去到了一個我從沒踏入的國度, 就是文山區(可能有路過啦)! 除了早上該有的傳早蛋餅、吐司以外,當然還要有異美! 在這邊發現了一家隱藏版越南餐廳,大家速速與沈同行!! 這一趟吃下來團員平均分數都超高! 如果你還沒去過木新市場,週末又不知道要跑哪玩, 這集一定要看起...
-
越南故鄉小吃店 在 陪沈團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02 22:00:16很久沒有起大早去逛傳市,
回歸初心去到了一個我從沒踏入的國度,
就是文山區(可能有路過啦)!
除了早上該有的傳早蛋餅、吐司以外,當然還要有異美!
在這邊發現了一家隱藏版越南餐廳,大家速速與沈同行!!
這一趟吃下來團員平均分數都超高!
如果你還沒去過木新市場,週末又不知道要跑哪玩,
這集一定要看起來。
本日店家:
佳香豆漿 台北市文山區忠順街一段26巷25號
巧味豬腳 台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三段310巷4號
越南故鄉小吃店(道地越南小吃)台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三段232巷13號
BÁNH MÌ 越式法國麵包 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四段134-1號
三三活力早餐屋 台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三段122號
山的另一邊 台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二段264號1樓
小木箱豆花 木箱豆花小攤車 台北市文山區保儀路87號
大家也要記得 與沈同行或是出門在外都要適當用PH9.0鹼性離子水補充水分,
平衡我們攝取的精緻澱粉調味料,還有我們逝去的汗水!!
謝謝本次財沈 PH9.0好在可以很平衡!!
攝影設備: @Sony Taiwan A7C
室外收音:【Saramonic】 blink500
室內收音:【RODE】Video Mic Pro plus
✿✿✿ 沈及其友人IG ✿✿✿✿https://campsite.bio/yuus2.0
✿✿✿精彩幕花都在臉書追起來:https://reurl.cc/vDr9l1
許願更多強心臟的財沈找我們合作。
歡迎財沈有合作需求可寄信至:ssyuss00@gmail.com
本頻道為個人經營,不隸屬於任何MCN旗下。
越南故鄉小吃店 在 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要輕視你的孩子,要相信他學得會、做得到
在晨光中走在路上,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的溫馨接送情。家長跟年幼的孩子手牽手一起走路上學,就像是晨光中會移動的美麗風景。只是,有很多孩子的書包與餐袋,是在大人的肩上或手上,而孩子身上卻沒有任何東西。
你跟我一樣,一開始也幫孩子揹書包嗎﹖
我們做了多少原本是孩子自己該做的事,卻越廚代庖的幫孩子做了,還以為這樣是表達對孩子的疼愛與關懷呢﹖
不要輕視你的孩子,要相信他學得會、做得到,要多給孩子嘗試與練習的機會,他就會愈做愈好,愈來愈有自信與能力。
長子剛念小一時,我跟很多家長一樣,幫孩子揹著書包,總覺得多幫孩子做一些事,好像就是幫他的忙。
過了幾天,接長子放學時,長子說:「媽媽,老師說不要再讓媽媽幫忙揹書包了,要自己背,因為我已經長大了﹗」
原來老師在上學的途中看見我們母子倆一起上學的身影,老師說的沒錯,孩子長大了﹗有自己可以承受與承擔的事,但是﹗做為父母的我們,卻常常想幫孩子多做一點﹗
幫孩子多做一點,真的是愛孩子嗎﹖還是我們沒有掌握住為人父母角色該有的界線呢﹖
當孩子平安的誕生後,因為他甚麼都不會,我們從開始猜解孩子的心思與需求做起,陪著孩子一天一點的努力建立與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常規,到了入學接受正規教育,我們卻還以為孩子還是那個甚麼都還不會的嬰兒嗎﹖
孩子是還有很多不會的事,所以需要學習與練習,但是家長卻常常超過界線,幫孩子多做,這其實不是愛,而是輕視與不信任,因為家長不相信孩子已經可以做到了,在輕視孩子的能力下而直接幫孩子完成他原本可以做到的事,讓孩子失去練習與檢視自己能力的機會,這樣不是很可惜嗎﹖
昨天去美容院洗髮、剪髮加護髮,一開始美容師跟我洽詢完要做的項目後,來幫我洗頭的是一個很年輕的大男孩。我知道這家美容院有許多的建教合作生,他們一邊上學、一邊工作,工作與上學都是三個月為期。讓我驚訝的是,之前幫忙洗頭的都是台灣的年輕孩子,但在這次服務的卻是緬甸人。
政府的南向政策,開放大概十幾個科別,去緬甸、越南、印尼、馬來西亞這些國家招收要讀高中年紀的學生來台灣學習與工作。
這幾個國家原本就有許多的華僑,如果他們本身就具有中文能力,可以很快地就展開專科的學習;如果沒有中文能力就先上中文課。像幫我洗頭的大男孩,因為原本就會說中文,來台灣學習與工作一年多了,真的完全聽不出他是外籍人士。
我很好奇他怎麼會想來台灣,他說:「因為還年輕,想去外界的世界看看,想給自己一個機會﹗」
我問:「父母當初有反對過嗎﹖」
他說:「沒有耶﹗因為我有三個哥哥都在緬甸工作,爸媽想說最小的想跑出去看看,那就試試吧﹗」
我問:「喜歡台灣嗎﹖」
他說:「喜歡耶﹗不但可以上學聽理論,也可以實務工作學技術,這樣以後不管是要回緬甸,還是留在台灣取得身分,都不錯﹗」
我問:「有同學放棄學習跑回去嗎﹖」
他說:「有﹗只是很少,因為覺得太辛苦或是想家,就跑回去了﹗」
台灣現在有越來愈多的外籍移工、外籍新娘,因著台灣比他們故鄉好賺錢,一個介紹一個地跑來台灣展開新人生,不管是作按摩、開小雜貨店、小吃店,甚至在市場擺攤做生意,你有發現那些外籍人士的身影嗎﹖
現在連十五六歲的孩子都跑來台灣學習與就業了﹗我們卻還在擔心高中職的孩子網路成癮﹖擔心他們未來人生的方向與就業﹖是我們的孩子長不太﹖還是父母沒有把孩子該長大的責任還給他們呢﹖
不要輕視你的孩子,要相信他學得會、做得到。要多鼓勵孩子自己動動手、動動腦,多為自己的生活付出心力,也多想一想自己人生要走的方向。未來的路不怕遠、不怕轉彎,只怕孩子在安逸與舒適中,失去學習的動力與企圖心而停滯不前。
愛孩子,要掌握住為人父母的界線,不要變成妨礙孩子進步與成長的阻礙,要幫孩子時,有時候先想一想,這樣是幫﹖還是害﹖
越南故鄉小吃店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忙了一天,看到了一個美麗的故事。
【聽新台灣之子說故事】
「那天,我帶媽媽去第一廣場,她笑的好開懷。」
----------------------------------------------------------------
(感謝四方報FB讀者、新住民第二代劉育瑄同學提供故事及照片,小編看完後感動淚推!)
---
您聽過「第一廣場」嗎?
「第一廣場」位於台中火車站前站出口不遠處,是一棟地上十三層、地下三層的商業大樓,原本是青少年休閒娛樂的去處,後來不知為何漸漸沒落,建築外觀看起來年久失修,現在則成為東南亞移工假日聚集、遊憩的場所,裡頭除了原有的服裝、首飾和通訊行等店面外,二、三樓現也進駐東南亞各國小吃店及超市。
剛來台中讀書的頭幾年,「第一廣場」對我來說很神祕,每每搭公車經過,也不見哪裡有什麼「廣場」,倒像是舊都市規劃中留的一塊小空地,冷冷清清的,經過的行人大多是下公車趕往火車站的旅客。
直到有天上課,老師偶然跟同學聊起第一廣場,我才知道對一些台中人來說,那是一個大家口耳相傳女生最好少涉足的地方(特別是星期天或晚上),因為「外勞很多、很危險」。聽到的當下除了心裡默默為台灣的東南亞社群抱不平外,同時也挑起我對這裡的好奇心。
說來奇怪,華人移民到海外後,總會跟子孫說不要忘記自己血液裡的中國文化,但我媽媽卻從沒跟我提起她是廣東裔柬埔寨華僑的身分。直到幾年前偶然聽見她稱自己為「我們廣東人」,撥跨國電話說的是廣東話,我才慢慢回想起,我小時候曾經會唱好幾首廣東兒歌。
得知母親族裔認同的那一刻,我的世界觀起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之後我就不斷地想,那些在台灣的幾十萬、甚至近百萬東南亞移民工與他們的後代,都是怎樣在這裡過生活?這陣子我常跑去第一廣場想這些事,偶一回神,才發現已經自己一人靜靜在這坐了一下午,不知道第幾次了。
您也許覺得奇怪,為什麼這個老師告誡沒事別去的地方,我一個小女生敢一個人待那麼久?其實真的不可怕,這邊就是一個人來人往的商場而已 ── 我要強調我看到的不是「一堆外勞」而是「人」,很多跟我們一樣也有朋友、也會笑得很燦爛的人。
我曾在這聽到一個賣首飾的台灣老闆娘,對一位二十來歲的越南小姐用國語說:「如果有什麼問題的話,這是我的名片,再打電話給姊姊我(編註:越南話的稱謂中,越南人會互相以兄弟姊妹相稱)。」接著台灣老闆娘指著名片,用越南文發音念出自己的名字。
我還聽見喧囂人群中,有群年輕人坐在角落,邊彈吉他邊打節拍一起唱歌;我也看見情侶拿著衣服互相在對方身上比樣,洋溢著甜蜜笑容;更看見有朋友互相幫對方挑選看起來最蠢的太陽眼鏡,試戴之後兩人一起捧腹大笑。
這些聽起來很可怕嗎?
有天吃晚餐,媽媽突然問我知不知道「第一廣場」在哪?我回:「知道呀,我常去。」「那地方不是很亂嗎?」「不會啦,就是賣衣服跟賣很多東南亞食物的地方。」言談中我察覺媽媽對這地方很有興趣,於是隔天星期日,滿心期待的媽媽和淡定的爸爸,連同我在內三個人一起搭上往台中的火車。
進入第一廣場後,我媽原本在人群中牽著我的手,突然間她居然鬆開手、逕自一人往前走去 ── 她被一個賣越南點心的攤子吸引住了,我跟過去一看,媽媽拿起一盒粉類點心,眉飛色舞跟店員說起越南話(編註:筆者的母親是居住在柬埔寨跟越南邊界地區的廣東裔華僑,因此母親在故鄉就會講柬埔寨話、越南話、廣東話三種語言),那種沉著自喜的樣子,只有在她說家鄉語言的時候才見到。
那盒小點心要價八十塊,媽媽爽快的買了,後來又看見她小時候在故鄉常吃的水果,後來又看見好多她懷念的東西,她的表情簡直容光煥發。這時我們看到兩個東南亞女生,一個彎腰一個半跪,兩人奮力把剛買的東南亞食品全塞進她們帶來的登山用超大背包,東西居然多到拉鍊拉不起來,媽媽看到這幕忍不住對我偷笑,但我臉上冒出三條線,因為她跟我的雙手也提滿東南亞食品啊!
很久沒看到媽媽這麼開心了,我們在一間印尼餐館用餐時,她興奮的拿起烤斑鳩飯的小斑鳩腿拍照,我也跟著開心起來,爸爸則從頭到尾在旁靜靜微笑看我們。幾年前我在越南小吃店見過一個新住民家庭,那家的小女孩戴著越南常見的金耳環銀手環,一坐下就用流利的越南話跟她媽媽說要吃什麼,那時小女孩的爸爸就是用一樣的笑容看著她。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自學廣東話,甚至跟朋友出去吃飯時,我都會把辣醬整罐拿起來猛淋。其實沒為什麼,只因為我希望有天媽媽也能用那種笑容看著我,因為我剛出生時,她曾把年幼的我抱在懷裡,甜甜喚著「ㄋㄨㄟˊ啊、ㄋㄨㄟˊ啊(廣東話:女兒啊、女兒啊)」,那聲音真是好聽。
最後我發現三樓的東南亞超市有四個收銀台,每個收銀台分別插上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的小國旗,代表該位收銀員會講的語言。這一幕深深烙印在我心裡,他們明明有名有姓、有自己的國家,我以前卻通通叫他們「外勞」、「菲傭」,還覺得反正他們長的差不多,這樣叫沒差。
我們其實不用把來自東南亞的這群人劃分為外勞、新移民、媳婦、媽媽......之類的,無論什麼種族、文化和語言,我們一樣都是人,不需要用過度簡單的系統把人做分類。
星期天傍晚的第一廣場很可怕嗎?一點也不,在那裡我聽見很美很美的笑聲。
---
您是否也有動人的故事想跟四方報網友分享?或是您自己本身就是新台灣之子呢?歡迎使用四方報讀者投書系統,大家一起建構一個零歧視的社會!
http://goo.gl/forms/ZtpquqKVml
歡迎使用網路訂購系統購買各語言版本的四方報!
http://goo.gl/forms/8ziSlPWDv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