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新書預告
繼《紫禁城裡很有事:明清宮廷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後,王一樵博士最新作品《流轉的紫禁城:世界史視野下的明清宮廷文化》
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教師):雖然我們現在比較關懷平等,但有些地方就是樞紐,不能否認,紫禁城即有這等舉足輕重的政治及文化地位。本書運用明清檔案及域外使臣記載,讓我們...
9月新書預告
繼《紫禁城裡很有事:明清宮廷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後,王一樵博士最新作品《流轉的紫禁城:世界史視野下的明清宮廷文化》
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教師):雖然我們現在比較關懷平等,但有些地方就是樞紐,不能否認,紫禁城即有這等舉足輕重的政治及文化地位。本書運用明清檔案及域外使臣記載,讓我們看到紫禁城曾經的日常與不凡。從宮廷轉身為博物館,其中所體現的平等精義,因紫禁城豐厚的歷史價值而更加彰顯。
蔡偉傑(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本書視野開闊。雖以紫禁城為名,但是內容並不僅限於紫禁城,還納入了江戶幕府、朝鮮王室以及歐洲皇室的生活作為對照。此外還有詳盡的注釋與延伸閱讀。適逢紫禁城建城六百年紀念之際,對紫禁城及宮廷生活有興趣的讀者而言,相信本書不會讓你們失望。
•萬歲爺請吃飯,外國使節卻口味不合,無福消受?
•祥獅獻瑞,包藏禍心?——明清動物外交的故事
•朝鮮人最愛打聽明清易代的八卦消息,越南人熱衷尋訪儒家名勝古蹟;這些外國使節懷抱著各自的任務與心事,在紫禁城交織出豐富動人的歷史風景。
《流轉的紫禁城:世界史視野下的明清宮廷文化》從珍貴的域外文獻,爬梳出外國使節留下的豐富紀錄,嘗試由世界史的觀點,在各種流動與轉變的文化元素中,重新探索明清宮廷生活與歷史事件。
從皇家御宴上的雅緻菜色到京城百姓的日常點心;從來自歐洲的自動人偶到西域進獻的獅子;從高僧法骨串成的御用念珠到皇后親手縫製的刺繡荷包,王一樵以生動淺顯的筆觸,描寫古代旅人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們對明清兩朝的深刻觀察。域外之人,往往提供了一扇窗口,讓我們可以透過他們的雙眼,找尋到這些發生在紫禁城中,令人神往不已的有趣故事。
名家共同推薦
胡川安(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陳一隆(臺中市立臺中一中歷史科教師)
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蔡偉傑(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序)
越南人姓氏 在 阮饅頭 Mantounguy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越南那麼多人姓阮(Nguyễn)?】
大家來到越南,有沒有發現很多越南人都姓阮(Nguyễn),這一直是Jason或是其他台灣人來到越南的一個超大疑問,現在百家姓的時代但是越南幾乎有40%的人都姓阮,而且阮氏、陳氏與黎氏大概佔了約60%-70%越南人的姓氏,昨天一查這個資料,還發現到一個越南非常特別歷史故事。
第一階段-「早期中國阮氏家族大量南遷」
其實阮氏在早期在中國也算是國姓,在魏晉南北朝(420年-589年)的時候,當時中國的局內非常的混亂,因此中國人為了謀生,有部分住在浙江省、安徽省或是河南省的阮氏家族移居到了越南,而不斷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中國人也慢慢地跟越南人生活在一起,這算是阮氏第一次被擴大的原因,然後南北朝後接五代十國,又有越來愈多的阮氏家族進入了越南。因此現在的中國境內其實較少阮姓家族,通常都已經在早期往越南進行遷移。
第二階段-「朝代的轉換,逼不得已」
在越南李朝的末年,李朝的末代皇帝李昭皇禪位給陳太宗,讓陳太宗開啟了170年的越南陳朝,在一開始陳太宗上位時,其國政事務基本上都由他的叔叔陳守度(Trần Thủ Độ)進行管理,而陳守度在接下來的行動也改變的越南的姓氏,在當時陳守度希望越南人民忘記李氏王朝,所以規定所有姓李氏的人全部都要改成阮氏,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為什麼是阮氏而不是陳氏,從這次開始,後來的所有朝代都是這樣的玩法,例如在1592年的越南莫朝沒落,擔心如果姓莫氏會被後來的鄭朝給特別處理,所以很多莫氏家族也慢慢改姓氏為阮氏,就這樣,越南的姓阮氏的人愈來愈多。
第三階段-「法國殖民進行人口普查,沒姓氏的通通姓阮」
在法國殖民階段,在越南進行了最大一次的人口普查,但是因為當時一些中下階級的越南人沒有姓氏,因此在人口普查時遇到了一個小困難,而後法國聯想到越南最後一個王朝為阮氏,因此就把這些沒有姓氏的人全部都作為阮氏,因此在最後這個階段,阮氏的家族又突然迅速的增加的一大堆人。也就因為上面幾個種種的因素,讓阮氏成為目前越南的大姓。
其實這個議題,雖然目前看上去會覺得很好笑,改朝換代後連姓氏都要跟著改,但是如果是當時背景的話,姓氏一不對很有可能直接被抄家滅口,所以與其跟政府抗衡,還不如改成阮氏,這樣就比較難分辨出來,且在越南阮朝時代,只要姓阮氏的越南人能夠在律法上受到非常大的保障,所以當時就有許多犯人也開始改姓阮氏,以獲得更大的自由權。所以阮氏在越南非常的普遍,不知道大家身邊有多少姓阮的朋友呢?
越南人姓氏 在 TEEPR 亮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經典回顧】在學校只學了地獄梗嗎?(trapbae編)
越南人姓氏 在 阮饅頭 Mantounguy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越南墊名-男生「văn」與女生「thị」
其實越南人的名字簡單的結構為姓+墊名+名字(真名),姓跟名其實好解釋,因為台灣人也是用這套在取名,但是墊名大家就會比較不熟悉,墊名其實是用來簡單的分男生跟女生,當公司拿到一堆人名的清冊,透過墊名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誰是男生誰是女生,但是為什麼墊名普遍越南男生都是用「văn」而女生是用「thị」,以下就有一些不同的解釋。
一、傳統男尊女卑的觀念
傳統大中華社會的士農工商,其中士又是代表位階較高且較有知識的人,而其中有知識的人須透過一些文學(văn)的薰陶,在以前的年代也只有男生能夠碰這些文學類的東西,而相反的女生的墊名thị就代表當時社會中區分男女的一個依據。
二、受到阿拉伯的影響
有一位教授做出了提出了一個解釋,因為男生的văn起源於阿拉伯語”Ben”,”Ben”在阿拉伯之意為男生的意思,反之,女生的thị來自於阿拉伯語的”Binti”,”Binti”在阿拉伯之意為女生的意思,早期越南在一些商船來往的貿易中逐漸被外國受到一些影響,因此這些影響也影響到姓氏甚至是文字裡面,這個說法我認為比較腦補一點,但是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三、古老的紋身文化與過去越南社會
根據2000年到3000年前的越南歷史的紀錄,越南人民就開始有一些紋身的文化存在,在當時紋身意義代表著人們能夠戰勝多種的動物(蜂類或是水怪),是一種權威的象徵,從以前到現在都是如此,且從以前的記載上,以名字來說,許多人相信Tran Van Phi與Dao Van Duy中間的van都代表男生的意思。
而thị代表女性的說法存在一些爭議,因越南文化受中國影響較深,早期中國人常在丈夫姓氏後面加上氏(thị)來表達自己,而這個文化傳到越南後,用法有稍微的不同,例如越南貴族家庭會保留父親的姓氏+ thị,最後在加上名字,以前的許多歷史記載也都有提到。
以上有這幾個說法,當然可能還有更多一些關於墊名的紀載,大家有比較相信哪一個呢,歡迎大家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