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超量召喚台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超量召喚台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超量召喚台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超量召喚台詞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今(13)日三級警戒「微解封」,也正代表各產業能因應地方政府的相關規範,適度解除封閉。至於影迷們關注的電影院也在今日重啟,不過,在疫情陰霾尚未明朗,疫苗接種率有待提高的狀態下,務必請步入實體影廳的觀眾落實防疫辦法,注意安全。 倘若,各位讀者和我一樣,對於疫情仍相對保守,那麼宅在家選擇串流平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曾在Mooncell·Automaton發生的特殊事例。 本是為了負責管理Master健康,而被配置好的高級AI,但因為BUG暴走了。 她就像是侵略電腦世界的Cancer(癌症)一般,支配了月之裡側,成為了妨礙SE.RA.PH聖杯戰爭的電腦魔。 其本人是讓聖杯戰爭的參加者被規則束縛,但自己破壞規則,...

超量召喚台詞 在 Johne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10:53:48

#舊文 #人間慘劇 [奸爸嗲]今天又在通完頂神智不清的異常狀態下到了某中學講Talk,而且不幸地是次任務的制限時間為兩小時,即馬拉松式喪講兩個鐘由創作心得講到心路歷程再到家世背景直入血型生肖和星座運程的無限延伸加時賽,而網速只剩56k的我要不斷在腦中循迴不斷地做重組句子和擴充句子的語文小練習,最後在...

  • 超量召喚台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3 12:00:33
    有 142 人按讚

    台灣今(13)日三級警戒「微解封」,也正代表各產業能因應地方政府的相關規範,適度解除封閉。至於影迷們關注的電影院也在今日重啟,不過,在疫情陰霾尚未明朗,疫苗接種率有待提高的狀態下,務必請步入實體影廳的觀眾落實防疫辦法,注意安全。
     
    倘若,各位讀者和我一樣,對於疫情仍相對保守,那麼宅在家選擇串流平台觀影會是很好的選擇,今天中午就推薦 #是枝裕和 於 2004 年問世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深耕紀錄片領域,刻鑿出自身印記的【#Giloo紀實影音】,在疫情肆虐的2021年夏天拓展新局,引進劇情片系列經典電影,對於挑戰品牌定位的嘗試,Giloo紀實影音是這樣說的:「讓觀眾以虛構之眼,看見世界的本來面目。」
     
    的確,於我而言紀錄片、劇情片某些時刻並非能明確畫清分界,它時常是模糊的,兩者也的確有其共通性——皆帶著導演「選擇」過後的觀點,在精敲細磨的蒙太奇之中,就藏著人為痕跡。因此關鍵的提問是,何謂虛與實?紀錄片必為真實?劇情片僅有虛假?或許,兩者本該返於「影像」,而影像便勢必反襯時局、映照生活、談論人性,從這角度切入,兩者同歸一路。而且常常,我在劇情片中碰觸到更真實的靈光。
     
    於是,Giloo紀實影音7月的經典影展以「家」為名,試圖透過岩井俊二、是枝裕和、李安、楊德昌、蔡明亮、侯孝賢談「#家族幸福論」。
     
    將是枝裕和放進「家庭」主題的框架範疇中,確實再適合不過。攤開是枝裕和的創作脈絡,「人」與「家庭」的狀態一直是最為關注的議題,這中間「血緣」的羈絆又是貫串其作品的重要核心。而幾乎在所有是枝裕和的片裡,所謂成年人的心智和狀態都帶著強烈缺陷,「大人們」皆為幼稚、不完美的存在(或許樹木希林除外)。
     
    這些特徵在他創作初期便散落一地,是枝裕和創作數十年,談論的幾乎是同一件事。且是枝裕和與台灣有著極深羈絆,其影像風格也能窺見「台灣新電影」的些許影子,從侯孝賢、楊德昌等人望向這名日本導演,是有趣的觀影體驗。
     
    有幸收到Giloo紀實影音的邀請,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因此第二次看了這部作品,一次大銀幕;一次小螢幕,感受類似,同樣酸楚、同樣銘心。
     
    下筆評論前,引用此前文章談過的段落,記得六年前一再重看的《海街日記》,召喚出這幾年經歷死亡的一些記憶。《海街日記》是我首度喜歡上是枝裕和的作品,第一次覺得寫實電影也能那麼魔幻,魔幻的點在於,這有位陌生人身處遙遠彼端,講著不同語言,擁有相異文化,但懂得你的哀傷,並與之共享,進而就被影像療癒。「美麗的事物依舊美麗,真讓人開心。」這句台詞似寒冬中的暖陽,輕撫無常。
     
    接著回憶起《幻之光》、《下一站,天國》,是枝裕和對生死的提問中,總能看見誠實、謙卑、良善和寬容。而他對死亡的探索——或憂傷、或謙卑、或淡然、或莊嚴、或輕盈——無意間承接住活著的人,就有力量能拾起日子,坦然地朝下個必然的死亡前進。
     
    但其實,是枝裕和並非全然暖心,《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就有著冷冽的無常。
     
    ---以下有雷,斟酌閱讀---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開場的第一顆鏡頭,即耐人尋味。是枝裕和將攝影機與被攝者的距離拉開,畫面構圖則讓人物接近景框邊緣,幾近於壓迫的位置。此鏡位的意義,在於將觀眾強行排除,是枝裕和在此行使有效的導演權力,讓觀眾無可選擇地棲身於「窺視」的位置,便捏塑出觀眾與角色之間冷冽、遙遠的疏離感,更藉此強調角色的迷樣性,給予觀眾偷窺的慾望,加深探索角色深層內心的動力。
     
    除了攝影機位置精準,這場戲的場域定於「行駛中的列車」。回溯影史,火車等交通工具的媒介所代表的符號意義,通常象徵時間、空間、心靈的移轉,甚或是夢境彼岸。而進一步從角色隨行的行李箱解讀,這場戲的場域符號顯然具備「漂泊」的不確定性。同時,隨著攝影機與列車的節奏同步搖晃,提升了觀眾的不安,略為挑釁地擠壓觀者神經,是枝裕和似在低語宣告:「這並非一場安逸旅程,請偷窺者(觀眾)們遙遠地觀看即可。」
     
    第一顆鏡頭之後,立刻特寫角色的手部與行李箱,而後是正面臉龐,進而串連起角色與行李箱的關係。然而,觀者在開場戲中,無法確定任何事;於是,單是第一場戲、第一顆鏡頭,是枝裕和便將全片定調:《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在有意識地選擇視角、場域之下,注定是一場極具「距離感」的追尋與探索。
     
    這樣的追尋與探索,進入敘事主軸之後,便擺放在社會脈絡底下的「家庭」、「階級」等意象。
     
    是枝裕和在影片前半段,鉅細靡遺地透過鏡頭描繪了柳樂優彌的日常,市場挑價買菜、廚房烹飪等細節。這些敘述性功能的鏡頭是必要的,在孩童們實踐的生活中,一筆一畫地勾勒出「家」的輪廓,近一步構築家的全貌。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柳樂優彌購買食材同時,仍為妹妹繞路挑選阿波羅巧克力。這場戲呈現的是,縱使柳樂優彌肩負起家人的生活雜事,但本質仍是孩童。「生活必需品」投射出必須堅強的成人表徵;「阿波羅巧克力」則映照內在童心(允許妹妹吃零食),一外一內,是枝裕和便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角色立體度,有血有肉。
     
    然而,在散落、未經組織的日常,母親是缺席的。家庭的功能性於母親而言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以柳樂優彌為首的孩童四人組。
     
    於是,本該由成人撐起的「家庭」意象,就反身疊映於孩童之上,以「家」為名,成人與孩童的反差,更顯前者失能。是枝裕和就此拋問「家」的意義,也從成人的離去,孩童的自理,談論責任。而在成人的缺席之中,更多是「男性」的消散,孩童由母親養育,落在女性之外的是男性的恣意與懦怯,不難想見是枝裕和觀察日本社會權力結構的洞見與底氣。
     
    倘若由此細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是枝裕和更側寫「社會中的大人樣貌」。本片開場就建立起觀眾對柳樂優彌的好奇,是枝裕和加以利用此點,全片圍繞於柳樂優彌的視角,攜著觀眾共同悲喜。
     
    而在柳樂優彌尋求「爸爸們」的救助之際,就透過孩童眼眸望向社會底層的人物百態,便利超商、柏青哥店、計程車車行,成了底層游移的場域。也因角色們皆處於同一位階,是枝裕和隱匿了上、下階級視角的差異,抹除上層的虛假關懷,抖落道德高點,就讓觀眾在觀看日常的凝視中,與柳樂優彌的處境平起、平坐。
     
    故事進入中段,在母親全面離散後,就能看見柳樂優彌一群孩子們的追尋。無論是追索食物、尋找母親,甚至是與外界接觸,某程度都是徒勞的,這份徒勞歸結於孩子們擔憂「被」拆散,而追根究底,這份擔憂還是來自於「家庭」與「社會」的失能。
     
    是枝裕和緩緩切斷這座公寓與外在的連結,幻化成社會遺漏的孤島,好似是枝裕和鏡頭下,一盆一盆以廉價泡麵盒種植於陽台前的植物,在欠缺灌溉、喪失照護的惡劣環境中,漸漸失根、僵化,而後墜落。
     
    至於和這座孤島唯一的連結,是逃學離家的中學少女,此角色同時蘊含打破階級鴻溝的作用。是枝裕和雲淡風輕地交代少女背景,觀眾得以知曉其處於中產階級,至於中產與底層能有連結,關鍵在於「死亡」。片中兩次死亡的現形,一是弔念少女友人、二是妹妹小雪,都讓彼此有了跨越階級的連結。至於柳樂優彌此前嘗試以電玩與外界建立的輕浮友誼,在死亡面前就顯得微不足道。
     
    於是,故事走至片尾,柳樂優彌與「行李箱」的關係也隨之拆開,首尾呼應,行李箱經過敘事的堆疊後,從躲避房東的利器,鋪展成裹藏死亡的容器。除了象徵「漂泊」的不確定性,甚至內化成住所、記憶與生命,符號意義的更迭,成了《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最後一筆幽微的淡色塗暈,悄悄留下絲線般的綿延哀傷。
     
    綜觀全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從小單位的「家」、談到「階級」,而後拉出「社會」的三重辯證,是枝裕和克制地流洩出隱隱作動的不安和暴力。而在溫柔地敘事之下,藏著的是刀刀見骨、針針見血的銳利手術刀,肢解角色的無助與日本底層社會的長年窠臼,最終再緩緩送入觀眾心頭,與之共震。
     
    最終,無人知曉的悲傷往事,安安靜靜地躺在土壤中。或許,在夏日清晨的微風輕拂後,能被記得、被傾聽、被理解,然後,牽起手繼續過日子。
     
    🎬【家族幸福論】片單點此👉https://bit.ly/3APopz7
    📝圖文完整版寫在【Giloo紀實影音】👉https://bit.ly/3hAhJNw

  • 超量召喚台詞 在 毛小孩的溝通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6 19:14:02
    有 2 人按讚

    🎬《獅子王-王者風範》

    很喜歡這段預告旁白,觸動至靈魂深處

    「生命就是不公平
    你所看到的一切
    在微妙的平衡共存
    當大家只顧追求利益取巧豪奪
    真正王者則盡力奉獻自己
    辛巴走!永遠不要回來
    在生命的循環中⋯⋯
    找到自己的宿命」

    無意間看到這篇文章的註解,
    我反覆看了好多遍!
    ⋯⋯⋯⋯⋯⋯⋯⋯⋯⋯⋯⋯⋯⋯

    好像《獅子王》電影中的辛巴,
    在他還沒有『直面』自己的個人使命時,
    (榮格心理學所表達的個體化)

    辛巴逃避了自己獅子王國的使命,
    離群、逃避地生活著,
    但這樣遠離是非,真的就會快樂嗎?

    僅管可以躲避獅子王國外界一時的召喚,
    辛巴卻無法躲避心中的雄獅。

    他從水中倒映的影中看見這個『不那麽獅子的』自己,
    但也看見了父親的影子——他的雄獅之心,
    引領他回歸族群、領會責任。

    默默無聞自卑躲起來的獅子,
    可能是暫時安全的,

    在這時候,好像可以不用肩負或面對寶瓶象徵的社會大眾
    群體、社群中那些讓我們感到不愉快、不舒服的事。

    但這時候的“逃避”,也因此我們失去了
    獅子能量最寶貴的光芒,那是來源於『心輪的鋒芒』。

    想在人生中真正體驗、實現開開心心、自由自在的王國寶地,
    小獅子必須認清自己心中因恐懼而逃避的禁地。

    那就是,通過水瓶座所代表的『群體』考驗之門,
    真正拓展心的疆域,這種拓展,

    也許可以通過充分地認識自己、發展自己,
    用自信的光芒,消解在群體中失聲的恐懼,

    也或者可以通過在群體中碰撞反思,
    來更為『客觀地』發展自己

    但無論是關注發展自己,還是在群體中碰撞,
    水瓶座理性超然、客觀的能量特質,
    都將幫助我們,把獅子自我發展中“創造性快樂”
    提高到寶瓶的『民胞物與』的大我境界

    獅子真正的快樂,需要水瓶的客觀理性和大我精神。
    這樣的獅子,才不會沈浸在自卑或是自大情節
    寂寞地自娛自樂。

    星盤中有行星獅子的人可以感受一下
    它是不是充滿熱情與歡樂地在燃燒?

    又或者是不是沈默緊縮,
    放棄了自己的獅子王國領地?

    如果我們曾像獅子王辛巴一樣,
    沈浸於『偏離』我們真實表達的“快樂”中,

    那你的太陽意志可能會如倒映辛巴面容的湖面,
    呈現波光粼粼的心中“雄獅“,
    來試圖喚醒我們看見自己的真誠渴望。

    我們可能會意識到,真正的快樂並不那麽簡單。
    但如果我們響應活出內在“雄獅”的渴望,

    我們會更深入地和靈魂校準,
    它是如此振奮、如此振奮鼓舞人心,
    讓我們看到生命中的紅日。

    就如電影《獅子王》裏面有句台詞:

    你已經忘記了你是誰,所以你也忘記了神的存在。
    看一看你的內心吧,你不應是現在的樣子。
    你要在生命的輪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獅子要不斷地記住自己是誰。

    https://youtu.be/he2rj_8XwsE

  • 超量召喚台詞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07 12:48:34
    有 51 人按讚


    今年4月18日完成
    《千年一問》的文化版面時
    渾然不知
    人生會有大變動
    記者生涯一個月後
    就要畫下句點

    一切來得突然
    但我慶幸自己在看完
    《千年一問》的第一版本時
    就完成了這次採訪

    將近半年後
    再次看了 《千年一問》
    我很驕傲
    自己即時做出歷史見證

    以下是專訪全文
    文化週報》女導演的千年一問—王婉柔用魅影召喚鄭問博物館
    2020/04/18 專訪◎藍祖蔚

    鄭問畫作在故宮展出時,號稱《千年一問》。鄭問過世三年後,導演王婉柔拍攝的《千年一問》紀錄片也完成定剪。 認識他的朋友,會讚嘆電影中雖然無法訪到鄭問,從頭到尾鄭問彷彿就在身旁;不認識他的粉絲,也可以在看過兩個多小時繁花似錦的影像後,明白何以大家要稱他千年一問,因為前無古人,後也難有來者了。

    藍:傳主已經過世的紀錄片容易變成導演自說自話,加上傳主低調,生前留下的影音資料有限,艱難指數更高,而且拍攝之前,妳並不認識鄭問,怎麼會對這個題材感興趣?又怎麼敢接下這個工程?

    王:或許就因為初生之犢不畏虎吧,兩年多前,監製王師問我有沒有看過鄭問,我回答說沒有,他就要我趕快Google一下,我找來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東周英雄傳》,翻著看著,耳旁就響起了馬叫的聲音,那是以前從來沒有的經驗。

    鄭問吸引我的地方不只是畫好,更在於他的古典取材,我念的是中文系,鄭問又擅長古典故事,從史記到戰國策到東周,共鳴感本來就高,接下來我又去找時裝的《深邃美麗亞細亞》,應該是我看過最怪的漫畫了,當下的反應就是天啊,究竟鄭問是個什麼樣的人?怎麼可以畫出這麼怪又這麼迷人的東西?就想來挑戰。

    鄭問2D銀幕現身 故宮看展魂兮歸來

    藍:不管認識不認識,看過《千年一問》的人很容易產生一種好像進入鄭問博物館的讚嘆,視覺華麗,凸凹陰陽的刻痕鮮明,有如看到了鄭問的立體雕像。更有趣的是妳創造了一種魅影般的意象與敘事詩意,到處都是意外與驚喜。

    王:我的上一部作品《擬音》,討論的是電影中的聲音,這部《千年一問》念茲在茲的就是想在畫面上有突破。攝影師韓允中看到鄭問的畫作原稿時,就立志這部片要拍到讓觀眾目不暇給,要跟鄭問的畫拚了,有鄭問畫作在前,視覺風格不能遜色。

    鄭一生經歷崎嶇起伏,再加上人已過世,只能靠眾人回憶來拼湊身影,難免會陷入孰真孰假的困惑,還好,眾人口中的鄭問滿一致的,只是我會自不量力地想:要不要談到台灣漫畫史?要不要把1980年代的氛圍著墨多一點?最難的是在還沒有理出頭緒之前,鄭問故宮展就要開展了,錯過了,就沒能再補拍,所以我逼問自己:要拍什麼?要怎麼拍?當下的念頭就是要做2D動畫,而且找鄭問的兒子來演鄭問,要他模擬鄭問也來到故宮看自己的畫展,因此才能拍出鄭問也在現場看展的律動。

    藍:採用2D動畫,讓鄭問重現銀幕,這款美學選擇很「鄭問」,因為很多漫畫主角的長相根本就是鄭問本人的翻版,畫中有他,電影中也有他的動畫身影,鄭問在天之靈應該也會對妳的巧思露齒一笑!

    王:我要求這個2D人物,要一看就知道是畫像,是很虛的影像,就貼在實景上,我透過這個方式表現鄭問,透過2D動畫比對他的畫作,請教大家一部沒有傳主的紀錄片究竟能掌握多少真實?我看的到底是紀錄片?還是劇情片?受訪者描述的鄭問都是真的嗎?回憶有過濾或誇大嗎?其實我到現在還沒有答案,因為我沒有真的見過他本人。

    電影的第一顆鏡頭就是從鄭問心肌梗塞倒下的那個書桌開始,樓下有工作人員正在拍攝訪問鄭師母,但是另外有架攝影機就從那個位置站了起來,你看見了一位外型有點像鄭問的2D人物沿著樓梯走了下來,我從未點明他是誰,或許是鄭問的魂魄,也或許只是想像中的鄭問,想要看看我們在做什麼。

    我用了超廣角的鏡頭來拍攝這個有點魔幻的時刻,鏡頭走經狹小的樓梯間有點快要撞牆的近視感,再神秘又優雅地悠悠繞行工作團隊身後,開門走出戶外,希望真能創造一種魅影流動的感覺。而且,不只開場,凡走過,必有鄭問,從香港到故宮,都有同樣的律動。

    藍:2D動畫出現時提供了一種換口氣,深呼吸,繼續看下去的能量,這種魂魄猶在的拍法很奇特,很迷人,而且是一以貫之,最初怎麼想到魂魄依舊在的這個點子?

    王:我看過一部法國動畫片《魔術師(The Illusionist)》,主角闖進一間電影院,銀幕正放映著法國導演賈克.大地的電影《我的舅舅》,也就是真人和動畫同步存在,鄭問的作品就適合這樣子的做法,因為這個2D版鄭問,有如一位畫中人正看著我們在拍片,這一切或許也是因為我們在現場一直感覺到鄭問跟我們同在……

    說話寫信找大師 有如鄭問降臨現場

    藍:真的同在嗎?

    王:現場沒有發生什麼靈異事件啦,只是特殊體質的人三番兩次都感覺到鄭問就在現場,所以我們會試圖跟他講話,我則是不時寫信給鄭問,把我的感覺或疑問逐一寫下來,那是一種抒發,一種反芻,也是一種治療,寫完信,既無法投遞,也得不到回信,然而冥冥之間你就比較能夠走下去。

    藍:信件內容能分享一二嗎?

    王:每封信都會以敬愛的鄭老師開場,輕聲問著我是否不停在對鬼魂說話?投石於井,一切需要我自己找答案。問他你是否在圖書館內,今日,與我們同在,看著聽著我們如何用攝影機和錄音機建構你……我該傳遞什麼剪輯什麼建構什麼,給世人什麼你的樣貌?我相信你與我們同在,一如你現在很可能坐在我的身後……還是,我自始至終都駛錯了方向?如何輕鬆一點? 我不知道。我只能掌握當下。

    我也會喃喃自語似地寫下……關於紀錄片種種,關於電影理論,甚至過去很多經驗,這次幾乎不適用了。很濃烈的情感主宰了一切……也會試著想問他:電影會長怎樣,你是否也好奇呢?

    畫中人都是鄭問 英雄映照人生哲學

    藍:《千年一問》拍攝工程浩大,先後走訪了日本、香港和中國,逐一重現鄭問曾經風光、逐夢及夢碎的場址,這種認真與堅持,很接近鄭問本人?

    王: 電影其實是無數淚水換來的,一開始,日本人不太開心,因為我們從故宮展開幕時就把握機會先做訪問,架好攝影機就要搶拍,然而日本人講究細節與禮數,事先不但要擬好題綱,層層送審,還要說清楚受訪影片未來要怎麼用……剛起步的我們有點手足無措,場面一度僵住了,幾度懇談,我和監製更不時泣訴心聲,表達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鄭問,以及日後映演若有盈餘,一定會回饋鄭家人……日本人才打開心房。

    有過這次文化碰撞後,我選擇做預訪做足功課。開拍前,先到日本探勘可以拍攝的場景,更逐一拜會預定的受訪者聽他們細述鄭問,熟讀翻譯逐字稿擬定拍攝重點,才二度前往日本正式拍攝。講堂社新泰幸先生看到了我們的用心,一路陪著看著,主動幫我們打點大小事,不但拍到了很有大正風格的舊辦公大樓,原本日本漫畫家受訪時都有行情價,而且價格不菲,也因為他的協調,輕快達陣。尤其看到講談社編集長栗原良幸拿出厚厚一疊有關與鄭問合作的歷史檔案時,你就能感受到日本人的認真。

    藍:《千年一問》揭露了很多鄭問的創作秘辛,妳不但找出《三少爺的劍》說明他的素描源頭,更點出不少角色依稀都可以辨認出鄭問的影像,都藏有他本尊,所以片中出現的動畫身影,剛好也呼應著鄭問無所不在的小自戀?而且第一場戲是鄭問高中同學在講他的自畫,片尾也是鄭問的自畫像,自畫像顯然是個很有趣的題目?

    王:鄭問說過,畫中的每個角色都是他自己,他會把他的悲憤或厭憎都畫進畫中,他就是這麼奔放地把自己投射進作品的每個角落,才會給人無所不在的感覺。

    鄭問的面相一直在變。高中期的鄭問,若不做箭頭標示,誰都認不出來。自畫像代表著畫家怎麼看自己,是對著鏡子畫?還是拿著照片描?不同的呈現方式,是否反映著他的成長?片子以自畫像始,又以自畫像終,我的想法是不管怎麼解釋,受訪者怎麼推崇,都遠遠不如從自畫像來認識,真正的鄭問就在他的自畫像之中。

    藍:其實,片尾還有一幅自畫像,精準一點說是張照片,是鄭問在畫室中作畫,持筆含笑回眸的照片,放在故宮展的出口處,粉絲、好友、夥伴參觀完後,都會從照片前走過,形成有趣的生死對話,大家是來看鄭問,照片中的鄭問同樣也在看著這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尤其是鄭問的眼神那麼神采奕奕,散發著想和大家對話的火光,非常立體。

    王:讓電影活起來,讓鄭問的作品也能活起來,就是我最希望達到的目標。我特別感謝剪接師陳曉東,他從巨大的影像素材中撈到了這顆鏡頭,其實畫面很短,只拍到了日本友人匆匆走過的一瞬,因此還特別放慢速度,經過這麼特殊的處理,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鄭問的笑容,達到了畫家與觀眾的對話目的。

    認真研究過鄭問後,我發覺他的畫技可能花俏,編劇與敘事卻很古典,不會玩那種時空錯置的穿越戲,他堅持只要好好地說好一個故事,就夠動人了。鄭問受儒家思想影響很大,很在乎道德或禮貌,有道理的事情就會堅持做下去,作品中對英雄的定義也會變成自我要求的準則。

    章回手法有巧思 重現大師文學氣質

    藍:提到古典,你把電影分成九個章節,從《冰中的火焰》開始,一路還有《八眼醒來》、《驕傲的蜘蛛》、《好善良的蛤蟆精》到終話的《花開了》,帶有古典章回小說的欄目趣味,只是用字遣詞又非常新潮另類?為什麼?

    王:鄭問是文學性很高的創作者,所謂的文學性不只是他擅長改編古籍經典,以《深邃美麗亞細亞》為例,這本漫畫的結構是先有話名欄目,翻頁之後才會看見漫畫,欄目文字容易勾起聯想,例如《好善良的蛤蟆精》會讓人去想蛤蟆精到底長什麼樣子?又如何善良?他在文字和圖像的搭配上顯然有過深思熟慮,角色的對白台詞,也都是他親筆寫下的,很有鄭問風格:乍看直白,卻又富含有趣的隱喻,很吸引人一路看下去,加上這個文字特色以前沒有人討論過,所以就成為我的表現重點了。只是後來的欄目名稱擴大取材範圍,不再局限《亞細亞》,還包括《戰士黑豹》與《大霹靂》。篇名來自他的創作,卻由我選擇放在哪一話,就有一種我跟鄭問錯身而過的感覺。

    藍:《千年一問》一共採訪了54人,有獨訪,有聯訪,然而受訪人物出現方式都不一樣,鏡位既不重複,光影也不刻板,獨訪莊重,聯訪有趣,鬆緊參差之間很有巧思,很有漫畫格式任意伸縮的自由彈性,妳怎麼想出這種風格?

    王:攝影師韓允中會先問我想怎麼拍,然後提出可以加分的拍法。既然受訪者這麼多,畫面上不求變化,看過幾回就一定會膩了,所以即使是同一個人,我至少拆成兩個地方拍攝,不同議題就要找出對位場景,創造不同的視覺感,找到對的氣氛,讓觀眾更有感受。但要這樣操作,前置準備就要大費周章,現場要找場景還兼打燈,時間又緊迫,這麼高密度的作業要求折殺了我的團隊。

    藍:鄭問進故宮開展是漫畫界的大事,然而藝術界卻出現一些雜音,妳的紀錄片略過了這個議題,呈現的都是讓人感動的盛況,是不想碰,還是另有考量?

    王:主要是怕離題太遠。我請教過故宮的三個單位,青銅器和甲骨文的研究員都對鄭問的用功與用力給予高度肯定,只有書畫組認為鄭問雖然擅用毛筆,然而畫風與傳統水墨無關,不願多談。

    故宮的青銅器專家一輩子都鑽研其中,一看見「東周英雄傳」的封面,立刻就可以指出主角頭上戴的帽子其實是鄭問借用了哪個朝代的文物,但是鄭問厲害的地方在於他不是只會複製或重畫,例如他可以把傳統的壅不落痕跡地轉化成為帽子,而且古文物上的花紋經過鄭問拆解轉化,組合排列出新貌,讓他們佩服又感動,鄭問不是抄襲,而是把這些死文物都活化了。因為你不會活用國寶,它就只能硬邦邦地晾在那兒發呆,鄭問不是瞎用亂用,而是理解消化吸收之後,賦予這些古典多重意義或象徵,讓文物得到了新生活力,鄭問的活用或許可以帶動更多人願意再來從骨董中找尋更多東方元素的靈感,年輕人透過漫畫看到了青銅之美,在美的召喚下願意去認知青銅時代,不是更有意義嗎?

    有位甲骨文研究員還指著《鐵血三國志》的圖告訴我,鄭問花了不少力氣去鑽研甲骨文,除了會變造新字,還會偷偷在其中藏進一個「問」字,用得既巧又妙,讓人會心一笑,近來歐美流行的中國元素都還在紅色或者龍鳳的表象層次上打轉,鄭問早就超越了他們。

  • 超量召喚台詞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5-12 20:31:06

    曾在Mooncell·Automaton發生的特殊事例。
    本是為了負責管理Master健康,而被配置好的高級AI,但因為BUG暴走了。
    她就像是侵略電腦世界的Cancer(癌症)一般,支配了月之裡側,成為了妨礙SE.RA.PH聖杯戰爭的電腦魔。
    其本人是讓聖杯戰爭的參加者被規則束縛,但自己破壞規則,進行違法改造的化身。
    像是吃早餐一樣輕巧地毀滅世界的同時,又是活潑且早熟,盡全力捉弄前輩(Master)的後輩系小惡魔女主角。

    「規規矩矩的戰鬥不是很無聊嗎?
    我想多看看大家痛苦的神情啊! 」

    就像這樣,乍一看覺得其行動設定和性格設定都有所扭曲——不過,還是往常的BB醬呢。

    身高/體重:156cm・46kg
    出處:『Fate/EXTRA CCC』
    地域:SE.RA.PH
    屬性:混沌・善 性別:女性
    「其實當個Ruler也不錯,但果真還是算了。連遊戲管理員都被規則束縛的話,那不就只是個機器了嗎。
    BB醬啊,會為了愛,忍痛吞淚的繼續折磨各位人類的! 」

    是個行為舉止既邪惡,又頑劣,就算台詞和舉措出現差錯也會一往直前的黑幕Girl。
    原本是較為保守、不愛上前線的性格,但是又是個只要是為了所愛之人,就會變得一味活躍的愛戀之心的化身。
    本人雖興致勃勃地演繹著反派角色,但因為沒有天賦,總是會失敗。

    外表強硬是因為她有潛在的施虐嗜好。小惡魔系的開端正是在此。
    再加上,她是忍耐後爆發的類型,爆發的時候會展現出驚人的抖S姿態。
    在扮演反派角色的中途會覺得「實在是太有趣了!」而變得嗨起來,結果回到後台冷靜後又會懊惱地抱頭失落。

    她製造出了下級AI——Alterego作為協助自己工作的使魔,但她自己卻和ego們的關係很差。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她們不是『BB人格的複制』而是『以人格為藍本』製成的AI,與身為父母的BB有著不同的想法。
    這也是Meltlilith和Passionlip不是被稱為Avatar而是Alter ego(另一人格)的原因。

    『C.C.C.』
    等級:A 種類:対人寶具 範圍:1~10
    最大捕捉:1
    Cursed·Cupid· Cleanser。
    曾經使用寶具靈子虛構陷阱(Cursed·Cutting·Crater)的BB,一臉得意得拿出來新技能,說:
    「那玩意用過太多次,我已經厭了。這次的主題是可愛&治愈!就算我成為了大家的同伴,Cursed的部分還是不會消失的喔。BB醬的詛咒是永遠的!」

    引出Mooncell的力量,變為無敵的護士姿態。接著從自己的領域虛數空間中抽出惡性情報,用噪音一樣的東西將周圍的頻道(共通認知)覆蓋。
    展開固有結界『BB Channel出差版』,向對手進行混亂的猛擊。 ……說了這麼多,其關鍵就是BB換成護士服接著用注射器攻擊。

    ○十之王冠:EX→D
    權能等級的超強技能。
    十之王冠指代十位邪惡的王。
    七之丘陵暗喻遭人忌諱的邪惡之都。
    簡單來看,就是將受到的傷害或是發生的事,一切結果都化為“沒有發生”的技能。
    實際上,只要有這個技能BB就是無敵的。
    ——騙你的啦,無敵都是過去的事情。
    你想呀,無敵外掛也太不成體統了吧?
    本次美麗又可愛的BB醬並不需要這個技能☆
    啊但是用一點還是OK的吧?就像這樣!

    ○自我改造:EX
    改造自身的技能。
    Mooncell的AI具備“禁止增強自我機能”這一絕對指令。
    但是,因故障從這束縛中逃脫的BB,開始了自我機能的擴張。為了增強計算能力,她用黑色的噪音捕食·分解NPC、AI、Servant,用作自己的內存。
    她毫不顧忌後期增築所引發的自身崩壞,結果就是BB擁有了龐大的容量,成為了超級AI。
    就好似沉入水中也持續建設的填築地,或是弗蘭肯斯坦的怪物一樣。

    曾經引發了事件·CCC的暴走AI。
    原是保健室的管理AI,卻因BUG而使自我保存的命令系統發生暴走。因某個原因貫徹著『無論犧牲什麼都要持續自我保存』這一結論,吸收眾NPC、Servant和Master,成為了不斷成長的怪物。
    公開聲明自己「討厭人類」,將某個Master拖入月之裡側並加以折磨。本人以為是正常的行為,但客觀來看明顯是異常的。
    行為舉止的各個方面都體現出愛情過盛·愛憎交織的矛盾性,至於起因還請參照CCC本篇。

    同時,幸運值參數原本是最低等級的E,但經過BB扭曲自身世界的努力(獻身)下,成為了幸運EX。
    也就是說,她實現了不被設定成『幸運EX』就無法達成的“奇蹟”。

    因FGO世界的殺生院祈荒,與CCC世界的殺生院祈荒同一化的事,Mooncell為了進行對抗,將BB暫時變成了英靈,派遣到了FGO的世界。
    (因為身為抑制殺生院的虛數空間使用者的BB是最合適的)
    就這樣,雖然造就了『稱作BB的BUG的再現』,但BB也作為獨立電腦生命體,能夠干預SE.RA.PH了。
    在FGO世界現身的BB,雖然和『CCC事件』當時那樣,以小惡魔的姿態活躍著,但是對她來說『CCC事件』感覺像是數万年前的事一般。
    於是BB也充分了解了,英靈化僅限於FGO的世界,原本『CCC世界』的BB就不存在,而且自己的存在僅是一夜的夢幻等一系列事實。

    BB將自己當做是『時而蠱惑人類,時而幫助人類的惡魔』
    而並非是『拯救人類的道具』。
    「所以,就算你喜歡上我也是沒用的哦? 不管你對BB醬有多神魂顛倒,我都不會被你抓到的(比心)」
    擺出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的她如是說。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