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超級市民 維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超級市民 維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超級市民 維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超級市民產品中有3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報時光UDNtim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墓地上的眷村聚落】 #康樂市場 康樂市場得名於康樂里,原址位於今南京東路、林森北路口的康樂公園與林森公園,舊時屬三板橋一帶,日治中期劃分為三橋町,是當時日本人的共同墓地,比如第七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就曾安葬於此。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大量軍民湧入臺灣,但本地沒有足夠空間可供收容,無法獲...

 同時也有36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Daptop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挑了10個Jailbreak越獄的熱門交通工具,讓鴕鳥先生來猜它們的價錢,中間給一些提示、也給一些騙人的誤導xD,到底他會答對幾題呢?!(有猜AE86 Deja、Terero藍寶堅尼、Drone無人機、M12 Molten跑車、UFO幽浮外星高科技、Volt Bike、Dune Buggy沙灘越野...

  • 超級市民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0 19:55:27
    有 1,668 人按讚

    【墓地上的眷村聚落】 #康樂市場
      
    康樂市場得名於康樂里,原址位於今南京東路、林森北路口的康樂公園與林森公園,舊時屬三板橋一帶,日治中期劃分為三橋町,是當時日本人的共同墓地,比如第七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就曾安葬於此。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大量軍民湧入臺灣,但本地沒有足夠空間可供收容,無法獲得安置的底層移民只得自力救濟,任意尋找空地搭建平房、依群而居,逐漸形成了非列管眷村,其中有一批人便在當時的三橋町共同墓地住了下來。
      
    勉強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後,居民為謀生便開始擺起各式各樣的攤販與生意,而隨著臺北這座城市的快速發展,康樂里搖身一變成了都市中心,並在外地尋求發展機會的人不斷加入下,聚落規模日漸擴大,康樂市場也愈見繁華,據1996年市政府統計,共有一百七十四戶攤商。
      
    然而早在1956年,臺北市政府便依日治後期的都市計畫將此列入公園預定地,雖有居住事實在前,但雜亂、缺乏規劃、不符法規的康樂市場終不免被認定為違建,基於公共安全及城市發展,自1980年代起便不斷傳出市府有意拆遷的消息。
      
    1997年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終於下定決心拆除康樂市場,同時也引發了臺灣首次大型的反迫遷運動,但在市府的強力執行下,康樂市場最終在一個不斷失火的夜晚後被拆除,而部分攤商則轉往欣欣百貨鄰近巷內的金財神大廈,繼續以康樂市場的名義營業,但如今已漸沒落。
       
    康樂市場曾是導演萬仁在《蘋果的滋味》、《油麻菜籽》、《超級市民》、《超級大國民》等電影的取景之地,反映了城市底層人民的生活,也展現了無窮的生命力;它記錄了來臺軍民的顛沛流離,也接納了北上打拼的中南部民眾,最後卻在都市發展的名義下,使這些居民不得不再次離開。
      
    #都市發展史 #城鄉遷移史
    #聽說有些屋子裡就有墓碑
    #現在已完全看不出原樣了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7-02-23/聯合報/16版/台北人】
        
    超級市民 前途茫茫覓家園
    面對即將拆遷 十四、十五號公園地上
    千餘戶居民 面臨著「天人交戰」的惶惑
         
    【記者楊金嚴】農曆年剛過,一般市民還沈浸在過年氣氛中,不過年初五市府一上班,社會局社工就開始調查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居民的安置意願,隨著公園開闢時間日益逼近,兩公園預定地上居民都知道,這次是真的要離開這個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
    走在林森北路上,兩邊不少商家都貼出結束營業大拍賣的海報,希望在地上物拆遷前將存貨出清,因不少商家是租的店面,對公園拆遷大都沒有意見,像在林森北路南京東路口賣仙草的老闆就說已準備搬了,否則能怎樣?
      
    陳才根故事 引發共鳴
      
    曾被電影「超級市民」當做題材的十四、十五號公園用地,進入兩側低矮的巷內,有的住戶已在打包,一些高齡的老人則仍坐在室內,面對將被拆除的房子,及未來要開始的新生活,頗有前途茫茫之感。
    目前兩公園內有一千零八十九家住戶,住戶中有高齡的榮民,也有三四十歲由中南部到台北打天下的本省人,因為戰爭、婚姻,讓這群人聚集在這裡,近五十年來,這群人歷經時代的大變動、兩岸的變化,目睹了台北的成長,早年台灣仍有省籍情結時,這兒早已默默的進行著省籍融合。
    過年前關心兩公園拆遷的都市計畫學者,在十四號公園外的人行道舉行守歲活動中,放映以十四號公園內老兵陳才根由大陸至台灣轉戰一生經歷紀錄片,引起不少人共鳴。
    其實在兩公園內,五百多名七八十歲的榮民,都有和陳才根類似的經驗,每人都經過了戰亂,目睹了生離死別,在九死一生中輾轉才到台灣,不過在離開軍中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或是學歷不高,只好在社會底層中求生存,睡在日本人的墳墓上活了下來。
      
    生活雖貧苦 彼此照顧
      
    最早到林森北路左側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的山東人,從小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長大的康樂里長禚淑雲說,她父親以前是國軍五十軍的尉官,卅八年大陸逆轉,五十軍經海南島轉進來台,眷屬隨部隊撤退到台北時,在舉目無親下只好住在當時只有墳墓和草叢的「郊外」。
    稍後不少離開軍中自謀生活的老兵,在互相聯絡下,以山東人為主的卅二軍、五十軍的長官、部屬,不少人都住入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稍晚到的江蘇、福建籍老兵,則住在對面十四號公園預定地內。
    老兵們開始新生活時,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大都以拉三輪車或是賣饅頭為生,生活都相當辛苦;禚淑雲記得小時候,家裡地面是黃土,下雨時雨水潑進來,地上滿地泥濘,雖然生活辛苦,但彼此相互照應,共同度過艱苦的歲月。不過這群人生活雖不富裕,在中美斷交,各界舉行捐款購機運動時,康樂里是中山區各里中,捐款最多的。
    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巷內做包子的呂作雲太太說,和呂結婚時丈夫身上只有六百元,如果有錢早就搬走了,誰想住在這種地方,已八十多歲的呂作雲也不反對公園更新,不過擺在眼前的也是房子拆後,不知要住那裡,只好向市府求助。
    七十二歲的丁學故說,不少鄰居曾回鄉探親,但發現在相隔數十年後,不只兩地生活、觀念已差距太大,加上他們在台的生活不是很好,大陸親人也不見得歡迎,想回大陸的不多。
    十四號公園預定地新生北路二段二八巷內的李金方,民國四十二年在離開部隊後,進住當地時,周圍到處是草叢,旁邊還有豬圈,他太太說,後來因為見到鄰居沒有住的地方,把門牌給對方搭房子,他們再重新申請門牌,想不到這次公園要拆遷時,因為門牌是七十九年設的,無法領取拆遷費,變成領不到一毛錢。
    雖然有五十年交情的老戰友鄰居,自動要將拆遷費分一半給他,不過李金方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傷了卅年的交情,也不想要錢,只是眼見拆遷將屆,仍沒有住的地方,他也不禁著急。
    李金方對面的施三妹,已八十多歲又是素食,雖然在區內住了卅年,也有類似李金方情形,領不到一毛錢,這陣子他試著找房子,但同樣因為每月租金都要上萬元,讓每月只領一萬多元榮民津貼的施三妹,愈來愈急,在社工員上門時,又不知道說明自己情形,只有乾著急。
      
    居住四十年 補償無著
      
    原籍桃園的營業戶自治會會長吳坤明,因為姐姐嫁到當地,在退伍後到十四號公園預定地上打拚,早年他以手工彈棉被為生,他的棉被店開張時,林森北路只有三家商店。他說林森北路開發前叫九台街,底下是一條大水溝,路拓寬及欣欣大眾百貨開張後,林森北路才開始繁榮。
    他記得早年區內還有本省人、外省人打架的情形,不過到民國六十年以後打架已很少,六十五年以後居民已打成一片,沒有本省外省人之分,這幾年對面十五號公園住戶有幾次火災,還是他們十四號公園一側的住戶協助撲滅的。
    吳坤明很早就支持民進黨,在黃信介選立委時,康樂里只有三票投民進黨,其中一票就是他的;在陳水扁選市長時,陳在里內拿一千七百多票是歷來之冠,不過對陳水扁沒有履行先建後拆承諾,民進黨中央也沒有表示意見,讓他覺得很沒有意思,他說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家鄉在彰化的賴文筆,退伍後在朋友介紹下,到在康樂市場賣雜貨,一晃廿七年,賴文筆說,他到康樂市場時,就聽到市府說要建公園,但說了廿七年都沒有動靜,這次居然真要幹起來了,由預算通過到要執行拆除,前後只有一個多月,中間又卡著過年,拆遷戶怎麼來得及應變,對市府的作法,賴文筆直說太過分。
    住宜蘭的林飛龍在區內住了廿年,也是到台北打天下的類型,他說有錢的人早走了,眼見家園即將拆遷,他擔心的是市府是否真的能做好八十多戶高齡單身住戶安置工作。
      
    盼做好安置 免於恐懼
      
    卅歲的韓鴻順,從小生活在這裡,是區內的第二代,父親早逝,母親又失明,負起家庭重擔,面對拆遷他已開始另找房子,但問到的房子幾乎每月的房租要兩萬元上下,讓他也覺得壓力很大,不過因為年輕,他也認為整個地區改建是時勢所趨,早晚他要搬出去,只是對市府沒有讓他們有太多的搬遷時間,讓他覺得很不平。
    在兩地預定地上待了近五十年,不少人將這兒當作第二故鄉,大多數的人也同意這個人鬼雜居民的地方,是需要拆除改建,只是面對茫茫的未來,都希望市府在拆遷前能作好安置工作,讓他們能免於第二次的流離失所。
    就像一名高齡榮民在市府說明會中曾激動痛訴的,他在大陸的家已被共產黨毀了,想不到臨老,又遇到市府要拆他房子,大半輩子居然要兩次被「掃地出門」的情況,第一次是戰爭,他無可奈何,不過這次只是為了「建設」,就要拆他房子,真是情何以堪。
    五十年來,台北已由農田、水道遍布的地方,變成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之地,在這個城市的核心,這群見證台北成長的人,隨著公園拆遷將離開這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以往市府在公共工程進行時,對拆遷安置往往說的多作的少,或是存有霸王硬上弓的心態,這次在學者和外界一直要求市府拆遷前一定作好安置工作下,市府正全力進行老弱的安置工作,希望市府能交出一分讓市民一新耳目的成績單。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 超級市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3 06:34:49
    有 1,279 人按讚

    詩人管管在4/30因跌倒陷入昏迷,不幸於5/1辭世,享耆壽92歲。在這部1985年的國片《超級市民》裡可以看見他的身影(3:22至4:15處,站在路口指揮交通者)

  • 超級市民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2 20:30:43
    有 137 人按讚

    ※悼念 #永遠的頑童:#管管詩作特輯,之一※​

    童心未泯的頑童,前輩詩人管管,已於昨日(5/1)離開地球,飛回他的母星。感謝這位能演能寫能畫,在許多專業領域有著極高成就的詩人,為我們留下那麼多奇思妙想的作品。我們將從今日開始,連續三天分享「永遠的頑童:管管詩作特輯」。​

    ※​

    管管〈放星的人〉​

    吾們坐在橋上​
    看水​
    看夜​
    看宇宙間星球與星球款擺著​
    他們投下淡淡的影​
    就像燈垂在河裡的頭髮​
    吾是一個放星的人​

    表妹說​
    像這樣下去​
    總有一天吾們要鬧飜的​
    那時風會割斷了牽引的線​
    星們便跳傘了​
    那時吾該呆在那個星上​
    表妹該呆在那個星上​

    吾說​
    吾是愛飛的​
    卻把吾放置在地球上的現代​
    辨別著禮貌與野蠻的色調​
    以及哭與笑的音樂性​
    吾不禁要來一次現代式的哭泣​

    吾想別個星球上不會這樣吧​
    所以吾總想飛​
    總想飛​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管管 創作​
    #李傑 手寫,粉專 Jie′s 療癒.修行路徑
    #李蕪 襯圖,粉專 蕪地芳草
    #林蘅 選篇​​

    ※本篇選自《管管詩選》(#洪範出版,1986年1月)​

    ※管管(1929年9月27日-2021年5月1日)​

    本名 #管運龍,生於山東青島。因戰亂,十七歲時被國民革命軍抓伕強迫入伍。1949年,跟隨國民政府至台灣,曾任左營軍中電臺記者、花蓮軍中電臺節目主任。因為對於現代詩的喜愛,加入 #創世紀詩社,曾任 #創世紀詩雜誌社社長。自軍隊退役後,專心寫作及繪畫。除了創世紀詩社,也曾與 #張默 主編《#水星詩刊》。​

    管管多才多藝,是詩人、散文家、畫家、詩朗誦表演者、裝置藝術家、景觀設計家、表演藝術家、編劇家和演員。​

    電影電視演出三十多部,如《#六朝怪譚》、《#超級市民》、《#孽子》、《#小爸爸的天空》、《#策馬入林》、《#掌聲響起》、《#梁祝》、《#暗戀桃花源》等。​

    著有《#荒蕪之臉》、《#管管詩選》、《管管‧世紀詩選》、《#春天坐著花轎來》、《#茶禪詩畫》、《#腦袋開花》和《#燙一首詩送嘴,趁熱:#管管百分百詩選》等書。​

    作家 #白靈 曾說:「這世上要是有什麼必不可少的詩人,管管必然是其一。」他形容管管有十絕:詩絕、人絕、髮絕、衣絕、裝扮絕、表情絕、說話絕、唱腔絕、肢體動作絕,七十歲得子;畫陶畫詩更是一絕,「他對兩岸詩壇的詩人而言,永遠是站在高處準備為大家醍醐灌頂的那一位。」​

    (小編 林蘅 自留言所附新聞剪裁、整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