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超人正義聯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超人正義聯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超人正義聯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超人正義聯盟產品中有5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神出生、死亡與復活——Zack Snyder 的擁躉在高潮甚麼? | 盧斯達 on Patreon】 導演版《正義聯盟》(Zack Snyder's Justice League) 在電影以外,本身就是一個電影業的經典暗黑案例,也是奇蹟。 電影的製作史抖出來,便折射出「製作電影其實好困難」。擁...

 同時也有5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90的網紅美劇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首個美劇癮認證 『劇毒警告』級amazon 血腥18禁 動畫! https://youtu.be/F7kNZpT3AFI 評分: IMDb 8.8/10 I RT?98%正評認證! Mark Grayson外表是一個平凡青少年,但其實他的父親Nolan是地球上最強的超級英雄Omni-Man。在他的...

超人正義聯盟 在 放映雞x放電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10:09:32

盤點九部集數超多的電影系列,你跟上了哪些🔍  人說現在是續集氾濫的時代,主線劇情拍完還有外傳、前傳,失誤也能重拍、重啟,翻來覆去終讓觀眾熟悉角色並產生歸屬感,慣性一但成功建立,買票看續集的意願會高到難以撼動,獨立新片幾乎不是巨型IP的對手,即使我們常邊罵邊看,感嘆續集走下坡、毀我青春,又放不下一...

  • 超人正義聯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30 09:23:46
    有 31 人按讚

    【神出生、死亡與復活——Zack Snyder 的擁躉在高潮甚麼? | 盧斯達 on Patreon】

    導演版《正義聯盟》(Zack Snyder's Justice League) 在電影以外,本身就是一個電影業的經典暗黑案例,也是奇蹟。

    電影的製作史抖出來,便折射出「製作電影其實好困難」。擁有 DC 版權的華納高層,太想複製 Marvel 宇宙的成功,便將最不適合的作者向導演,放入「製作委員會」架構,強迫 Zack Snyder 改變前兩部電影的風格和敘述;為了增加每日放映場次,強迫《正義聯盟》必須剪到 2.5 小時,結果必然是整個故事「支離斷裂」。

    後來 Snyder 的養女自殺,最終令其退出製作。華納也自信滿滿地拉了《復仇者》導演 Joss Whedon 過來魔改。最終《正義聯盟》如期上映,畫虎不成,變成人人恥笑的怪胎。

    逆襲與奇蹟

    四小時的導演版能夠重見天日,則是奇蹟。首先是狂熱的教派粉絲大力推廣,買廣告版、買私人飛機拉巨型橫額宣傳,要求釋出導演版。後來電影的演員也在社交媒體發難參戰,站了導演版那一邊。加上串流時代,HBO 要搞好自己的串流影業,就加碼給 Zack Snyde 後期和補拍費,令導演版完汁完味上映。

    沒有 Netflix 帶起串流這門生意,一部四小時的電影不適合電影院,就會上映無期。前網絡時代,是大片商主宰觀眾能看甚麼戲,觀眾唯一權力就是買票與否,但對電影製作的影響相當間接。公義一定會遲來。導演版《正義聯盟》由死亡至復生,也在戲外上映了粉絲與大片商的對決,卑微的人類最後以熱情和意志成功逆襲片商,完成大衛打倒巨人的奇跡。電影公司高層屬意的版本一敗塗地,普通人與串流影業的「策略性同盟」,最終復活了導演版本。

    整個行動重新定義了「甚麼是電影」,也為「不適宜在商業電影院上映」的異類找到歸宿。在沒有奇蹟的時代,任何小奇蹟都足以令人熱淚盈眶。

    為他的執著乾杯

    以前我不看美漫,也不太看超級英雄片。應該是看 Zack Snyder 之後,才開始留意漫畫。改編美漫神話的《守望者》,還有 Snyder之後的超級英雄三部曲 (《超人:鋼鐵英雄》、《蝙蝠俠對超人》、《正義聯盟》) 也許都生錯了時代。2010 年代是 Marvel 的時代,Marvel 成功不是 Marvel 有問題,而是觀眾被特定的經驗局限了, DC 那邊也有諾蘭的三部曲作為前設,大家對超級英雄題材都有預設期望。我剛好沒有,就當劇情片來看,非常受落。

    Snyder 的故事並不晦澀,通常是被大量剪走,戲院觀眾才會得出「前因後果解釋不清」。《蝙蝠俠對超人》即如此,導演版多了 30 分鐘劇情,一切都解釋得很圓滿。Snyder 當然有很多放飛自我的自 high 段落。他沉迷慢動作;他沉迷忠實改編而不考慮「非漫畫迷」的閱讀困難;他沉迷營造氣氛,導致每次亞馬遜人出場時都要響那個 BGM。你覺得他經常自 high 過度,但又為他的執著乾杯。

    一般導演用對白交代劇情,Snyder 則用 Cinematography 交代劇情。奇觀式的鏡頭和節奏。那些東西無法用文字或者口耳相傳來播道,完全是用心去看才能一個人感受。例如《蝙蝠俠對超人》的開場,他堅持不用言語和對白來直接塑造世界觀,這部電影的時間線是蝙蝠俠已經退休和迷失,正在「墮落」。開場時重演蝙蝠俠父母被打死的場景:中槍的父母倒下,母親的頸鏈化成一顆一顆下墮的珍珠,到最後是韋恩少爺年少時跌入了蝙蝠洞。這一切都意象化蝙蝠俠人生的「墮落」。

    然後演蝙蝠俠的 Ben Affleck 第一句說話是一首詩白:

    Tere was a time above... A time before…
    There were perfect things. Diamond absolutes.
    But things fall... Things on Earth...
    And what falls is fallen.
    In the dream they took me to the light. A beautiful lie.

    畫面繼續,韋恩少爺倒在蝙蝠洞,然後一堆蝙蝠包圍他,帶他緩緩上升,象徵他用蝙蝠俠的身份治療創傷,向上飛出那個象徵黑暗回憶的蝙蝠洞,但他說,光明的出口是一個漂亮的謊言,他在義警生涯早已失去信仰。後來他對管家說,他不在乎報紙寫甚麼,他一向是一個罪犯,跟他打擊的罪犯沒有兩樣。

    這一段是整部電影的開首。通常是觀眾姍姍來遲,或正在吃爆谷時不留心的時間線,但訊息量非常大。它一開場,就是氣勢不凡的大師之作。

    神之降生、死亡與復活

    那麼這三部電影合在一起,究竟講了甚麼?它其實講了一個宗教故事,或直接說,是耶穌和凡人的故事。《超人:鋼鐵英雄》講耶穌降生、《蝙蝠俠對超人》講耶穌受難,《正義聯盟》則講耶穌之死啟發了門徒,門徒集結起來對抗降臨世界的邪惡,還有耶穌死後復活。不是過度解讀,而是 Snyder 的影像交代明顯得不能再明顯。

    《超人:鋼鐵英雄》講超人對自己與別不同的身份困惑,最後在人類家人的啟發下,選擇為人類而戰,成為啟發人類變得更好的神子。敵人要他交出自己,便類似經書中的客西馬尼園,電影還特意安排超人到一所教堂找神父聊天,將耶穌的玻璃壁畫與主角並排呈現,他就是神的化身。

    《蝙蝠俠對超人》講人類如何面對外星人存在於世界的難題,整個世界都在批判超人是否應該行動,而他的救人行動都會有無關的傷亡者,令「神之子」良心受到責備,受到考驗。墮落的蝙蝠俠、操持一切的 Lex Luthor 都代表人類,人類無法接受自己不是宇宙中心,也不能忍受上帝之子不受人類控制,於是在十字架上釘死耶穌。

    可以殺死氪星生物的氪星石,最後被製作成一支長矛,即歷史中刺中耶穌的朗基努斯之槍(Lance of Longinus)。最後超人用它來殺死故鄉的怪獸,同歸於盡,令質疑他的人類最終接受了「全善」確實存在。超人之死令蝙蝠俠「悔改」,重新找回行俠仗義的初衷。

    《正義聯盟》,耶穌死後落葬,而蝙蝠俠則為了應付外星侵略者而招集隊友,是第一代聖徒集結起來的戲份。管家問為甚麼他做這些事,為甚麼相信這個行動,蝙蝠俠說:「因為信念 (faith)﹗」非常的宗教感。

    聖禮

    大致橋段的發展,導演版基本上是 re-contexualize 了 Joss Whedon 版本 (或者反過來說)。 Joss Whedon 的版本是超人最終一個救全家,其他人都成了配角,一部爆谷電影輕鬆完結; Syder 的版本則突出鋼骨起源與重要性,還有閃電俠在行動失敗之後突破自己,將時間倒流的段落。雖然超人還是各種能力點滿,但整個行動沒有其他人努力參與亦不會成功。你會感受到 Syder 對這個故事的角色充滿關注充滿愛——有時是太多的愛,所以一些刪掉也可以的段落,也在這次「告別之作」全部保留。

    整部電影經歷了導演養女的死亡,之後電影死亡又重生,那種來自古老世界的神話意象撲面而來,一切最後以一首《Hallelujah》作結,與其說是電影/影集,整件事更像一首神話詩。它像一部21世紀的《吉爾伽美什史詩》,帶出了英雄和諸神的起源,世界的危機和墮落,講述人們的信念失而復得。

    在《蝙蝠俠對超人》被評為「太過自我質疑的超人」和「太過黑暗的蝙蝠俠」,都只是處於「神被死亡試煉」的章節,他們都在《正義聯盟》完成了角色的弧度 (character arc) 。超人死而復生,成為之後人們熟知的樂觀積極的超人;蝙蝠俠由不再相信別人,變成懂得相信別人。Snyder 的角色是有發展的,只是發展速度不符我們的心急預期,像他的慢動作一樣,很慢,但看到最後一刻,看到所有的點和線都連結起來,確實有非同凡響的滿足感。

    這三部電影攤開來,就是兩個主要角色的聖禮。本來是破碎的,然後通過試煉,變成更好的人,變成更好的英雄。前兩部電影的所謂「黑暗」只是為了鋪設他們後來的脫胎換骨。只是公司迫不及待,拔苗助長,最後浪費了精品。還是那句,華納太想學 Marvel,但你不是耶穌,你不能把水變成酒。你要醞酒,要找對人,還要給時間。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 超人正義聯盟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30 09:23:28
    有 62 人按讚

    【神出生、死亡與復活——Zack Snyder 的擁躉在高潮甚麼? | 盧斯達 on Patreon】

    導演版《正義聯盟》(Zack Snyder's Justice League) 在電影以外,本身就是一個電影業的經典暗黑案例,也是奇蹟。

    電影的製作史抖出來,便折射出「製作電影其實好困難」。擁有 DC 版權的華納高層,太想複製 Marvel 宇宙的成功,便將最不適合的作者向導演,放入「製作委員會」架構,強迫 Zack Snyder 改變前兩部電影的風格和敘述;為了增加每日放映場次,強迫《正義聯盟》必須剪到 2.5 小時,結果必然是整個故事「支離斷裂」。

    後來 Snyder 的養女自殺,最終令其退出製作。華納也自信滿滿地拉了《復仇者》導演 Joss Whedon 過來魔改。最終《正義聯盟》如期上映,畫虎不成,變成人人恥笑的怪胎。

    逆襲與奇蹟

    四小時的導演版能夠重見天日,則是奇蹟。首先是狂熱的教派粉絲大力推廣,買廣告版、買私人飛機拉巨型橫額宣傳,要求釋出導演版。後來電影的演員也在社交媒體發難參戰,站了導演版那一邊。加上串流時代,HBO 要搞好自己的串流影業,就加碼給 Zack Snyde 後期和補拍費,令導演版完汁完味上映。

    沒有 Netflix 帶起串流這門生意,一部四小時的電影不適合電影院,就會上映無期。前網絡時代,是大片商主宰觀眾能看甚麼戲,觀眾唯一權力就是買票與否,但對電影製作的影響相當間接。公義一定會遲來。導演版《正義聯盟》由死亡至復生,也在戲外上映了粉絲與大片商的對決,卑微的人類最後以熱情和意志成功逆襲片商,完成大衛打倒巨人的奇跡。電影公司高層屬意的版本一敗塗地,普通人與串流影業的「策略性同盟」,最終復活了導演版本。

    整個行動重新定義了「甚麼是電影」,也為「不適宜在商業電影院上映」的異類找到歸宿。在沒有奇蹟的時代,任何小奇蹟都足以令人熱淚盈眶。

    為他的執著乾杯

    以前我不看美漫,也不太看超級英雄片。應該是看 Zack Snyder 之後,才開始留意漫畫。改編美漫神話的《守望者》,還有 Snyder之後的超級英雄三部曲 (《超人:鋼鐵英雄》、《蝙蝠俠對超人》、《正義聯盟》) 也許都生錯了時代。2010 年代是 Marvel 的時代,Marvel 成功不是 Marvel 有問題,而是觀眾被特定的經驗局限了, DC 那邊也有諾蘭的三部曲作為前設,大家對超級英雄題材都有預設期望。我剛好沒有,就當劇情片來看,非常受落。

    Snyder 的故事並不晦澀,通常是被大量剪走,戲院觀眾才會得出「前因後果解釋不清」。《蝙蝠俠對超人》即如此,導演版多了 30 分鐘劇情,一切都解釋得很圓滿。Snyder 當然有很多放飛自我的自 high 段落。他沉迷慢動作;他沉迷忠實改編而不考慮「非漫畫迷」的閱讀困難;他沉迷營造氣氛,導致每次亞馬遜人出場時都要響那個 BGM。你覺得他經常自 high 過度,但又為他的執著乾杯。

    一般導演用對白交代劇情,Snyder 則用 Cinematography 交代劇情。奇觀式的鏡頭和節奏。那些東西無法用文字或者口耳相傳來播道,完全是用心去看才能一個人感受。例如《蝙蝠俠對超人》的開場,他堅持不用言語和對白來直接塑造世界觀,這部電影的時間線是蝙蝠俠已經退休和迷失,正在「墮落」。開場時重演蝙蝠俠父母被打死的場景:中槍的父母倒下,母親的頸鏈化成一顆一顆下墮的珍珠,到最後是韋恩少爺年少時跌入了蝙蝠洞。這一切都意象化蝙蝠俠人生的「墮落」。

    然後演蝙蝠俠的 Ben Affleck 第一句說話是一首詩白:

    Tere was a time above... A time before…
    There were perfect things. Diamond absolutes.
    But things fall... Things on Earth...
    And what falls is fallen.
    In the dream they took me to the light. A beautiful lie.

    畫面繼續,韋恩少爺倒在蝙蝠洞,然後一堆蝙蝠包圍他,帶他緩緩上升,象徵他用蝙蝠俠的身份治療創傷,向上飛出那個象徵黑暗回憶的蝙蝠洞,但他說,光明的出口是一個漂亮的謊言,他在義警生涯早已失去信仰。後來他對管家說,他不在乎報紙寫甚麼,他一向是一個罪犯,跟他打擊的罪犯沒有兩樣。

    這一段是整部電影的開首。通常是觀眾姍姍來遲,或正在吃爆谷時不留心的時間線,但訊息量非常大。它一開場,就是氣勢不凡的大師之作。

    神之降生、死亡與復活

    那麼這三部電影合在一起,究竟講了甚麼?它其實講了一個宗教故事,或直接說,是耶穌和凡人的故事。《超人:鋼鐵英雄》講耶穌降生、《蝙蝠俠對超人》講耶穌受難,《正義聯盟》則講耶穌之死啟發了門徒,門徒集結起來對抗降臨世界的邪惡,還有耶穌死後復活。不是過度解讀,而是 Snyder 的影像交代明顯得不能再明顯。

    《超人:鋼鐵英雄》講超人對自己與別不同的身份困惑,最後在人類家人的啟發下,選擇為人類而戰,成為啟發人類變得更好的神子。敵人要他交出自己,便類似經書中的客西馬尼園,電影還特意安排超人到一所教堂找神父聊天,將耶穌的玻璃壁畫與主角並排呈現,他就是神的化身。

    《蝙蝠俠對超人》講人類如何面對外星人存在於世界的難題,整個世界都在批判超人是否應該行動,而他的救人行動都會有無關的傷亡者,令「神之子」良心受到責備,受到考驗。墮落的蝙蝠俠、操持一切的 Lex Luthor 都代表人類,人類無法接受自己不是宇宙中心,也不能忍受上帝之子不受人類控制,於是在十字架上釘死耶穌。

    可以殺死氪星生物的氪星石,最後被製作成一支長矛,即歷史中刺中耶穌的朗基努斯之槍(Lance of Longinus)。最後超人用它來殺死故鄉的怪獸,同歸於盡,令質疑他的人類最終接受了「全善」確實存在。超人之死令蝙蝠俠「悔改」,重新找回行俠仗義的初衷。

    《正義聯盟》,耶穌死後落葬,而蝙蝠俠則為了應付外星侵略者而招集隊友,是第一代聖徒集結起來的戲份。管家問為甚麼他做這些事,為甚麼相信這個行動,蝙蝠俠說:「因為信念 (faith)﹗」非常的宗教感。

    聖禮

    大致橋段的發展,導演版基本上是 re-contexualize 了 Joss Whedon 版本 (或者反過來說)。 Joss Whedon 的版本是超人最終一個救全家,其他人都成了配角,一部爆谷電影輕鬆完結; Syder 的版本則突出鋼骨起源與重要性,還有閃電俠在行動失敗之後突破自己,將時間倒流的段落。雖然超人還是各種能力點滿,但整個行動沒有其他人努力參與亦不會成功。你會感受到 Syder 對這個故事的角色充滿關注充滿愛——有時是太多的愛,所以一些刪掉也可以的段落,也在這次「告別之作」全部保留。

    整部電影經歷了導演養女的死亡,之後電影死亡又重生,那種來自古老世界的神話意象撲面而來,一切最後以一首《Hallelujah》作結,與其說是電影/影集,整件事更像一首神話詩。它像一部21世紀的《吉爾伽美什史詩》,帶出了英雄和諸神的起源,世界的危機和墮落,講述人們的信念失而復得。

    在《蝙蝠俠對超人》被評為「太過自我質疑的超人」和「太過黑暗的蝙蝠俠」,都只是處於「神被死亡試煉」的章節,他們都在《正義聯盟》完成了角色的弧度 (character arc) 。超人死而復生,成為之後人們熟知的樂觀積極的超人;蝙蝠俠由不再相信別人,變成懂得相信別人。Snyder 的角色是有發展的,只是發展速度不符我們的心急預期,像他的慢動作一樣,很慢,但看到最後一刻,看到所有的點和線都連結起來,確實有非同凡響的滿足感。

    這三部電影攤開來,就是兩個主要角色的聖禮。本來是破碎的,然後通過試煉,變成更好的人,變成更好的英雄。前兩部電影的所謂「黑暗」只是為了鋪設他們後來的脫胎換骨。只是公司迫不及待,拔苗助長,最後浪費了精品。還是那句,華納太想學 Marvel,但你不是耶穌,你不能把水變成酒。你要醞酒,要找對人,還要給時間。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 超人正義聯盟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28 16:00:00
    有 29 人按讚

    【超級英雄還是超級工具人,你還會為一部粉絲向的電影感動嗎?】全文:https://bit.ly/31ogfx9

    當你耐心看完4小時的《薩克薛達之正義聯盟》,可能會發現自己無法記住本片的某一個名場面,而這無疑是本片缺乏張弛造成的。然而面對這一問題,Snyder 一向的解決方式是塞進很多讓漫畫迷和 DC 影迷激動的彩蛋,但這也讓影片進一步滑向粉絲電影的深淵。

    除了缺乏記憶點之外,影片的主題同樣也是無法繞開的痛點。超級英雄電影在2010s大行其道,人們在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中鼓吹英雄和為自己造神,這非常名正言順。但是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英雄坍塌聯盟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分裂與封閉,超級英雄題材的開始變得不合時宜…

    實際上,對於英雄題材的反思早在《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中就有所體現。但到了續集《正義聯盟》,超級英雄們又變回了老舊而又腐朽的符號,拒絕任何曖昧多意的解讀,從一個個稍微有點血肉的社會人,又變回了單純以拯救世界為己任的工具,但罔顧當代人是否還會因為英雄而喚醒鼓舞?

    相關閱讀:

    漫威電影是電影嗎?電影將會變成什麼樣?https://bit.ly/3pqi5XA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DC漫畫 #HBOMax #超人 #正義聯盟 #神奇女俠 #蝙蝠俠 #ZackSnyder #華納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