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起釘器用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起釘器用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起釘器用法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沒有蘋果日報的七月一日,香港的報紙就長這樣,太陽升,東方紅。2021直接變1984。 同事陳虹瑾蔣怡婷寫的《當蘋果落下》,照片來自Thomas Kuo(顧爾德)臉書。 《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落地香港,不到1年,剛過26歲生日的香港《蘋果日報》也落地了。 6月17日起,《蘋果日報》(以下簡稱...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林榆芩牙醫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牙齒矯正Power Chain橡皮筋關縫原理及五大用法。會不會痛?戴多久?斷了怎麼緊急處理?|林榆芩醫師 矯正的時候所使用的橡皮筋大致分成三種: 只使用在傳統矯正器的O ring tie、 傳統和新型矯正器如戴蒙矯正器都會使用的關縫橡皮筋power chain、 病人自行更換的顎間橡皮筋Elast...
「起釘器用法」的推薦目錄
起釘器用法 在 ?????????? ♥ 瑪德蓮??♀️ ღ 小魚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2:24:23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在下廚的朋友,你們有注重刀具的挑選嗎? 刀具是廚房裡必備的料理用具,一柄好用的菜刀能夠讓料理輕鬆不少 市面上菜刀的種類非常多,有西式家用菜刀、中式大菜刀、日料和刀等 切家禽肉、魚肉、蔬菜、麵包、水果等也都有分,這些刀具的形狀、刀刃的厚薄都會因為食材有不同的...
起釘器用法 在 HanA LiU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20:10:14
[台中🛵西屯區] 夏天到來,除了要幫衣服換季,鞋子亦是。又到了穿涼鞋、夾腳拖或打赤腳的時節了,千萬要保養得宜。平時愛亂跑亂撞的我時不時就踹到東西腳趾偶爾瘀青,以為局部灰指甲。嚇鼠人😰大熱天總是無法持續藏拙,於是求助於全台最靠譜的美甲店拯救一下。除了指甲能成功變身外,還能起保護作用呢實在太op了!一...
-
起釘器用法 在 林榆芩牙醫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20 20:43:13牙齒矯正Power Chain橡皮筋關縫原理及五大用法。會不會痛?戴多久?斷了怎麼緊急處理?|林榆芩醫師
矯正的時候所使用的橡皮筋大致分成三種:
只使用在傳統矯正器的O ring tie、
傳統和新型矯正器如戴蒙矯正器都會使用的關縫橡皮筋power chain、
病人自行更換的顎間橡皮筋Elastics/Rubber Band
本集針對關縫的power chain做講解
Power Chain,直接中文翻譯應該叫做「強力鎖鏈」,
聽起來有點恐怖,好像是要用力量很大的鎖鏈把牙齒拴在一起。
其實Power Chain不是金屬的鎖鏈,
他是有彈力的連在一起的橡皮筋,
利用橡皮筋拉扯後會回復原來形狀的拉力,
將橡皮筋兩端的牙齒拉攏靠近,
就可以關閉牙縫。
此外因為Power Chain配戴方便的特性,
它可以搭配鈕釦、骨釘,從各個方向靈活的施力,
達到多種不同方向移動的目的。
這支影片就是要介紹用途廣泛的Power Chain
同時解答網友提問關於Power Chain的問題
power chain
可以配合鈕扣、骨釘
做很多方向靈活的施力,用途廣泛。
戴的時間有多久,
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
💡影片重點
0:00 前情提要
0:33 power chain橡皮筋作用原理
1:18 關拔牙/缺牙縫
2:15 closing coil spring
4:00 關小齒縫
4:40 防止縫再打開
6:00 壓前牙/壓後牙
7:30 壓後牙(改開咬)
8:06 戴power chain會痛嗎
8:40 橡皮筋斷了怎麼辦
9:49 染色問題
10:25 要戴多久
音樂: Walk
音樂家: @iksonmusic
✏️相關文章
影響臉型變因暴牙只是其中一個
https://follow-heart.com/pow_face
二次矯正費用和效果值不值得
https://follow-heart.com/pow_pri
我需矯正牙齒?牙套美女怎來的
https://follow-heart.com/pow_beu
✉️歡迎追蹤
臉書粉專|https://follow-heart.com/pow_fb
IG追起來|https://follow-heart.com/pow_ig
#牙齒矯正橡皮筋 #powerchain #牙齒矯正 -
起釘器用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7-25 23:31:53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排灣族:巴里的紅眼睛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里慕伊.阿紀(泰雅族作家)
本書特色:
達悟族知多少?
‧達悟Tao語意是「人」,現在蘭嶼人都以達悟族自稱。
‧「雅美」一詞是日本人統治時所使用,也是現在台灣官方的稱法。
‧達悟的拼板舟、半穴居、語言、文化等,與菲律賓巴丹島相近,同為人類學家所稱的「南島語族」。
‧製造拼板舟大致有七種木材:龍骨與舟底可選用堅硬厚實的番龍眼、欖仁舅或蘭嶼赤楠,船身則選可浮在水面的輕質綠島榕、大葉山欖或麵包樹;並以小葉桑削成接合用的小木釘。
‧達悟人生性和平,不使用武器攻擊敵人、不獵首,近年來曾為核廢料問題憤怒抗爭。
‧每年3-6月是蘭嶼飛魚祭,但由於各地的大量捕捉,能夠隨著黑潮洄游到蘭嶼的飛魚已年年減少。
達悟族神話與傳說
1. 竹生人和石生人:蘭嶼是達悟「人之島」
美麗的蘭嶼被一群古怪的人佔領並破壞,天上的人以大洪水淹沒,並在九年後恢復美好生態。接著在漁人部落、紅頭部落降下石生人、竹生人兩個孩子,開始繁衍後代,以珍惜之心守護,並將蘭嶼命名為達悟之島。
2. 飛魚之神:飛魚的捕捉與食用法則
達悟族人吃了飛魚後,全身奇癢難治,飛魚之神託夢給族中長老,教導正確捕捉與食用方法:男女分工虔誠合作、只捕一年份量不貪多、不在戶外吃、要樂於分享親友弱勢…。
3. 達悟拼板舟:向地底人學造舟
天上的人派地底人化身的老鼠到底底參觀學習:共有共享、合力造舟,預先種植祭船儀式所需食材,適當選材、不破壞山林,不罵人或說話不禮貌,夥伴若遭遇不幸時必須暫停表示悼念…。
4 林投樹下的男孩:正直、寬厚的健康人格
年輕女孩未婚生子,在族人壓力下只好丟棄在林投樹底下,幸好被老夫婦撿回,以愛心溫柔養育。男孩長大後英俊孝順又懂事,舉辦了達悟族最隆重的筵席回報老夫婦,也邀請生母、族人一起享用。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
起釘器用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7-25 22:47:39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達悟族:飛魚之神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里慕伊.阿紀 Rimuy Aki(泰雅族作家)
本書特色:
達悟族知多少?
‧達悟Tao語意是「人」,現在蘭嶼人都以達悟族自稱。
‧「雅美」一詞是日本人統治時所使用,也是現在台灣官方的稱法。
‧達悟的拼板舟、半穴居、語言、文化等,與菲律賓巴丹島相近,同為人類學家所稱的「南島語族」。
‧製造拼板舟大致有七種木材:龍骨與舟底可選用堅硬厚實的番龍眼、欖仁舅或蘭嶼赤楠,船身則選可浮在水面的輕質綠島榕、大葉山欖或麵包樹;並以小葉桑削成接合用的小木釘。
‧達悟人生性和平,不使用武器攻擊敵人、不獵首,近年來曾為核廢料問題憤怒抗爭。
‧每年3-6月是蘭嶼飛魚祭,但由於各地的大量捕捉,能夠隨著黑潮洄游到蘭嶼的飛魚已年年減少。
達悟族神話與傳說
1. 竹生人和石生人:蘭嶼是達悟「人之島」
美麗的蘭嶼被一群古怪的人佔領並破壞,天上的人以大洪水淹沒,並在九年後恢復美好生態。接著在漁人部落、紅頭部落降下石生人、竹生人兩個孩子,開始繁衍後代,以珍惜之心守護,並將蘭嶼命名為達悟之島。
2. 飛魚之神:飛魚的捕捉與食用法則
達悟族人吃了飛魚後,全身奇癢難治,飛魚之神託夢給族中長老,教導正確捕捉與食用方法:男女分工虔誠合作、只捕一年份量不貪多、不在戶外吃、要樂於分享親友弱勢…。
3. 達悟拼板舟:向地底人學造舟
天上的人派地底人化身的老鼠到底底參觀學習:共有共享、合力造舟,預先種植祭船儀式所需食材,適當選材、不破壞山林,不罵人或說話不禮貌,夥伴若遭遇不幸時必須暫停表示悼念…。
4 林投樹下的男孩:正直、寬厚的健康人格
年輕女孩未婚生子,在族人壓力下只好丟棄在林投樹底下,幸好被老夫婦撿回,以愛心溫柔養育。男孩長大後英俊孝順又懂事,舉辦了達悟族最隆重的筵席回報老夫婦,也邀請生母、族人一起享用。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起釘器用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有蘋果日報的七月一日,香港的報紙就長這樣,太陽升,東方紅。2021直接變1984。
同事陳虹瑾蔣怡婷寫的《當蘋果落下》,照片來自Thomas Kuo(顧爾德)臉書。
《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落地香港,不到1年,剛過26歲生日的香港《蘋果日報》也落地了。
6月17日起,《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短短1週之內被迫關門。直至截稿,至少有7名《蘋果》員工被抓,除了管理層級,更有負責撰寫評論者,港警並警告,未來不排除逮捕更多蘋果人。
蘋果終究沒能撐到今年七一。中共歡慶建黨百年的同時,香港的新聞自由正在急速死亡。曾是新聞自由堡壘的香港,在無國界記者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從2002年的全球第18名,摔到2021年第80名。
本刊訪談的15名前香港《蘋果》員工,在《蘋果》年資最長者達25年半,最短者僅5個月,他們之中,不乏在《國安法》正式生效之後,仍堅持到《蘋果》報到的記者。走過自由的黃金年代,香港新聞界最壞的時刻可能還沒到,有人卻說,最壞的年代,最需要記者。
6月23日,收到《蘋果日報》正式停運的消息時,Ruby(化名)在旺角的咖啡店裡看著手機的新聞標題,幾乎不可置信。手機不斷彈出同事傳來的訊息,「回公司、回公司」,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工作最終日 公司的死期
2018年,Ruby加入《蘋果》港聞組擔任記者。這是她畢業後的第1份全職媒體工作。最初,她寫人物專訪、城市裡大大小小的人情故事,但沒過多久就遇上了反修例運動與香港政治環境變動最劇烈的時刻。「我好像是專門寫抗爭新聞…由2019年開始,全部的東西都是和抗爭有關。」
前一天,她已交出在《蘋果》的最後一份稿件。她想轉換跑道,幾週前辭職,只是沒想到,原訂工作的最後一天,竟成公司的死期。
香港《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深夜正式生效,阿婷(化名)在7月進入蘋果工作。其實,當時她也拿到其他媒體的工作機會,會選擇蘋果,有2個原因:「我待過親建制的媒體,想試試香港最自由的媒體;還有,我想見證歷史。」入職不到1年,歷史突襲阿婷和她的同事,她嘆:「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會來,但來的時候,每個人做100次準備都不夠…」
6月17日清晨,港警以「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香港《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及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等5名高層,隨後正式起訴張劍虹、羅偉光,並凍結《蘋果》3間相關公司共港幣1800萬元資產。其後,警方動員逾500名警力搜查壹傳媒大樓,並帶走44部電腦和大量新聞材料。6月21日,黎智英顧問Mark Simon透露,《蘋果》缺乏資金,可能在6月25日前會被迫關閉。
恐懼纏繞著蘋果辦公室。6月21日下午,陳沛敏表示,如果同事決定辭職,可以不用通知期,即時生效。負責國際、突發及英文版的主管相繼離職,動新聞和財經版亦停止運作。6月23日,警方拘捕筆名李平的蘋論主筆楊清奇,《蘋果日報》當天表示,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宣布將提早於當晚關閉,並在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
法治框架中 紅線在哪兒
滂沱大雨中,Ruby搭計程車趕回將軍澳壹傳媒大樓,路上買了5份《蘋果日報》,想回辦公室後分派給同事。2天前,她和一群同事像去戶外教學一樣參觀公司的印刷廠。看著機器吐出一份一份滾燙的報紙,她說當時有種看電影《Spotlight(驚爆焦點)》時的感受。《Spotlight》講述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們如何揭發天主教會在波士頓性侵兒童醜聞。「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做傳媒的人來說,那個moment都是一件好浪漫的事情。這是一個大家同心合力的結晶。」
但過了這一晚,這些都要成為歷史。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表示,從以《國安法》起訴黎智英,到拘捕公司管理層、打壓《蘋果》,這些動作背後,港府想傳遞給香港新聞界訊息很簡單,「就是做報導、做評論、做新聞工作是會有後果的。」他指出,香港新聞界在《國安法》落地後的一年內經歷多次打擊,例如整肅香港電台、撤換有線電視與《Now新聞》高層,又例如記者蔡玉玲運用查車牌資料做報導,就被控「虛假陳述」並遭定罪。「整個氣氛都是對新聞業不友善,是不是記者知道太多事情,對整個(政府)管治會不好呢?」
《蘋果》熄燈後2天,香港政府公布新人事任命,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出任保安局局長。以往,政務司司長這個香港政府的「第二把交椅」均由政務官擔任,李家超上任後,成為首名具保安局背景的政務司司長,香港負責制定政策的機構和實際執法的機關,現在都由有保安局背景的人出任。
6月23日,李家超在接受商業電台專訪時表示,《國安法》公布1年來,國家安全的嚴重風險已降低,但須防範資金以「基金」形式透過「媒體、藝術、戲劇」等「軟性」途徑進行思想方面的滲透,「宣揚港獨及危害國家安全的訊息」。對傳媒的整肅,可能尚未到頭。
陳朗昇觀察,香港的傳媒工作者一直站在法治的框架中思考紅線在哪裡?到底什麼樣的報導、評論會有問題?但從特首到警方,沒人說得出標準在哪裡。「不是法律,而是政治問題。」他說.......
·········《蘋果》前總新聞主任李家聰是《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的負責人,今年6月從《蘋果》離職,卻以特約方式持續參與節目製作,對外他都說:「離職原因很複雜。」《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是他去年八月底一手規劃的節目,彼時,香港2家主要電視台《Now新聞》及有線新聞台均有高層人事異動,立場親中的空降新團隊引發電視台大批記者離職,「網路上很多年輕人說,現在沒有一個可以看的電視台了,都給建制派說話了,《蘋果》可不可以開一個新聞播報?」
「我想了很久,很想做,我主管、最近被捕的(動新聞總監)張志偉就跟老闆提,他(黎智英)一口就說,『應該做,馬上做。』那是(去年)810大搜捕後,黎智英被抓進去調查,2天後放出來時,」李家聰在電話那頭笑道,「《蘋果》是很奇怪的公司,很自由,沒有規範,可以讓你不停做你想做的事情,黎智英是不能停下來的人,隨時有新想法,要做就做,企劃案都無需提。」於是他和團隊從零開始,訓練同事當主播,用現有機器建出「很山寨」的攝影棚,不到1年,《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每日直播都有1萬多人收看,最後一天直播甚至有3萬6千人在線觀看,單集點擊率已近40萬次,「香港話講,我們是『用蔗渣價錢做出燒鵝的味道』。」
彼時親民主派的香港新聞台節目正在消失,「像是47人案(47名泛民主派因「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審訊,我們都會在法院門外做直播,別家媒體肯定不會放在重要位置,但我們用一整節15分鐘做,人家不敢做、怕做的,我們更應該站出來。」
國安法逼迫 當局眼中釘
港聞靜態組採訪主任蔡元貴工作到公司營運的最後一日。他1999年入職,至今已22年。他說《蘋果》政治立場向來鮮明,這些年受到不少壓力。「2019年之前,報紙和網路經營狀況很差,被一些廣告商杯葛嘛,就算政府不搞我們,可能也會很辛苦。」但他回憶,自他入職以來,《蘋果》的編採政策從沒因政治壓力而改變。「從1999年開始做,感受到外界政治壓力越來越緊縮。所以在《蘋果》好幸運,當很多人都不敢講話的時候,你還敢講。」
但今年4月開始,前所未有的壓力,逐漸逼到《蘋果》眼前。4月15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稱會依照《港區國安法》「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對國家安全事宜的處理」,時任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強調「假新聞和國家安全直接有關」,將採取調查,並影射批評《蘋果日報》。5月17日,香港警方根據《國家安全法》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多數股份,及黎智英擁有的3家公司銀行帳戶內的資產。當天,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停止印製報紙。
報導不具名 是認輸了嗎
5月底,港聞組記者阿凱(化名)身邊已有4、5個同事離職,其中包含他的主管。當時,除了年資淺的同事,還有一批中高層主管離職。阿凱證實說,「當時真的有幾個中高層的人走,他們對外都說是個人理由,但其實也是透露《蘋果》可能會關,記者可能會被抓…」那幾個月,公司迎來更詭異的低氣壓,上層甚至開始盤點人力,問人員:「有沒有想要走?」傳言流竄,「有人說他們是逃兵,但我覺得,他們不是害怕而離開的,中高層的人總是會被找到,比較像是提醒同事,每個人都應有不同考量。」
「我想自己還可以留多久呢?我還有3、4個採訪沒有做完,我一定做完,所以傾向要再待一陣子。但下一步是什麼?要等到總編被抓時走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堅定說,要跟《蘋果》走到最後。」5月初,阿凱在越洋電話那頭說。
當時他的工作已比過去艱難得多。官方活動這兩年已很少邀請《蘋果》記者,《國安法》實施後,他的受訪者紛紛拒訪,「大學教授以前很樂意回覆採訪,現在敢說話的很少,『刊登在蘋果』會不會被視為支持《蘋果》?」報導紅線在哪?哪些是「敏感詞」?「現在很流行說勾結外國勢力,像採訪外交新聞、流亡人士,都要小心,不然就會被認為是宣傳港獨思維,我們要引用比較多官方內容,盡量平衡報導,也是保護自己。」
據悉,去年中《國安法》落地,港蘋記者從此幾乎不在報導中使用真名。今年4月,《蘋果》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這是很重要的改變,像黑警這樣的詞改掉,我覺得OK,但武漢肺炎並沒有情緒化,只是形容某個疾病從哪裡發生,感覺公司更保守了。我們不應該禁止、不能用哪個字眼,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編採做法變了,」6月底,當阿凱再次接受我們的採訪,他無奈提及那場會議。
蔡元貴也證實,港聞靜態組近期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涉及國外制裁的內容也都盡量避免報導。
幾乎每位受訪的港聞記者,都提到「武漢肺炎」一詞用法的轉換。不少人也提及,《國安法》去年通過後,稿頭幾乎不再放記者名字,有些記者對此安心,卻有人對公司做法感到憤怒。雙方妥協後的做法是:若記者堅持要掛名才掛名,其他報導一律隱去記者真名。
6月24日清早,香港書報攤湧現購買最後一期《蘋果日報》的排隊人潮。(達志影像)
這一年之中,阿婷曾訪談香港本土青年組織與其他敏感題目,類似稿件,她都堅持在稿頭掛上本名。「我主管再三問我:『真的要掛嗎?妳確定喔?』我說:『確定。』」為什麼如此堅持?「我想…表現一種:『我就不怕』的態度吧…」
港聞記者駱嘉輝(化名)說得直接:「光榮和安全,我不用思考,安全第一。」這整年,他做的重要報導都不具名。港聞記者阿海(化名)說:「可是,自己的獨家或重要故事,還是會想給自己credit啊。」阿海又說:「雖然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出事,但受訪者是具名受訪,我們不下byline(記者署名),對受訪者也不公平。」記者阿強(化名)曾經質疑公司的做法:「我為什麼不要具名?我覺得這樣好像是我們認輸了。有同事問公司,為何要後退一步?為何讓人家覺得你怕《國安法》呢?」我們問阿強,此刻回頭來看,如何看待公司1年前不讓你們掛名的決定呢?「我不知道…」他沉默了一會兒,答道:「也許他們(主管)的危機意識很高吧。」
雖然阿強的立場是「不向《國安法》低頭」,但他仍不諱言,這一年中,經歷過前所未有的自我審查。例如在報導裡,「港獨」字眼是萬萬不可出現了;就連報導《國安法》後街頭的零星民主行動,有人高舉或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到最後他連受訪者說的原句都不敢寫,自動替受訪者隱去「那8個字」,轉而改寫成隱晦的「光時」2字。駱嘉輝更曾在挑照片時,和同事討論半天:照片裡的人手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字樣,那8字是否該打上馬賽克?
身陷恐懼中 憂被警抓走
「《蘋果》死掉,只是反映了整個行業快要死掉的問題。每個人的『最後』是不一樣的,我不一定能承受那種恐怖(挑戰底線),在香港,沒有記者認為自己是在做非法的事情,以前在香港做記者是挺好的,但現在要想,為了做對的事情,要付出什麼代價?讚美政府的文章沒有新聞價值啊,要批評它,找出問題才是我們的工作。」但恐懼不時鑽進阿凱腦中,「我有時候會想像這個畫面,早上6點鐘,警察上我家的門要抓我。我是不是該跟家人討論、做好心理準備?不能當沒有這一回事,但這很難跟家人討論,他們一定會叫你不要做啦。我心裡也一直有一個人在呼喊,『走啊!走啊!不可以留下來!』」
阿凱終究留到最後一天。6月17日,羅偉光等人被抓那天,他在外頭採訪,他用訊息告知我們,「我問了採訪主任,他說如常採訪,我就繼續做已約好的訪問。有同事說:『做好今日,才有明日。』」
同樣留到最後一天的港聞組記者S則說,早有心理準備了,只是沒料到會有500港警上門搜公司,她見長官被港警押出《蘋果》大樓,「那種感覺很差,不是害怕,而是憤怒。」6月17日,她回到公司時見電腦被抄走,抽屜被亂翻,唯一慶幸是,她把重要資料都處理掉了,「其他所有文件都被翻過了,去年公司被搜之後,我就只在抽屜放食物、零食。」但她顯然還是不甘心:「我們之前覺得,《蘋果》能熬過六四,是不是能熬過七一呢?」答案很明顯了,話筒那頭沉默許久,傳來一聲慘笑。
凶險超乎預期。6月17日中午,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記者會上稱,《蘋果日報》有數十篇文章呼籲外國制裁,危害國家安全。他並稱:「行動是針對利用新聞工作為工具,做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一般新聞工作者與他們不一樣,不要和他們扯上關係,要和他們保持距離。」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甚至形容《蘋果》大樓是「犯罪現場」,媒體追問,一般人轉發《蘋果》文章、市民購買或訂閱《蘋果日報》是否違法?李桂華竟稱:「要視乎其企圖。」
6月19日,羅偉光等人出庭那天,李家聰去了法庭旁聽,「我在公眾席上一直在想,他們到底做了什麼的大錯事?現在要面對牢獄之苦?我不禁想,如果今天坐在裡面的是我呢?」那天羅偉光對來支持他的同事們比了個握緊拳頭的手勢,示意「要加油」,卻讓旁聽的同事們哭了出來。
全文連結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628pol001
起釘器用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團購4/19-25】壽滿趣收麻吉(旅行收納好幫手)/減醣食品補貨團
下單連結: https://gbf.tw/ydklo
終於又到了我們一年一度的行李打包"收麻吉"團. 莎老師真不是在臭蓋的, 行李打包很整齊!! "不是好物不分享", 這個跟著我從美國回到台灣, 又在台灣南北走跳, 再從台灣回來美國. 幫我省行李箱空間, 讓我可以多買很多戰利品的手捲式真空壓縮袋.
飛機上很冷, 我把一大兩小的輕薄羽絨外套用壓縮袋裝起來, 直接丟在我隨身包裡面. 一家四口去台北五天四夜, 光是正式的衣服, 休閒的衣服, 運動衣, 睡衣, 還有一堆內衣褲跟襪子咧, 也是全部用壓縮袋裝成四包, 塞進一個行李箱, 另一個行李箱可以全部裝伴手禮! 是不是很理想!
秋冬換季, XL號的壓縮袋剛好可以裝一床雙人的棉被跟床套組, 超省位置, 衣櫃裡多出的空位就可以買新衣服! (哈哈哈....媽媽心機很重)
這款手捲式壓縮袋是
⊕ 日本製
⊕ 採用強化纖維: 可以重複使用不破裂
⊕ 方便收納省空間: 居家或旅行收納
⊕ 雙條夾鏈: 多一條加強保護
⊕ 手壓排氣: 不需要工具(吸塵器或真空機)就可以做真空
⊕ 單向排氣出口: 排出去的空氣不會回流, 衣服不復胖
⊕ 左右兩個洩氣閥: 排氣更順暢
★ 尺寸:
S: 40 x 50cm
M: 50 x 70cm
XL: 90 x 110cm
使用注意事項:
壓縮袋的材質有點厚度, 但為了"壽命"更長久, 還是要避免有尖銳物品搓或刮. 若衣物上有鉚釘, 或是拉鍊...的類似物品請向內折起用布料包覆起來, 避免直接與袋子接觸.
=====================
減醣食品也一同給媽媽們補貨喔! 上一檔熱烈受歡迎的:
⊕ Forty Thieves 無糖堅果抹醬 (柔順, 顆粒)
堅果抹醬有兩個口味: 花生 & 杏仁醬. 對於減醣的朋友來說, 杏仁醬的碳水比花生醬還要低, 若是斤斤計較碳水量的朋友, 選杏仁醬準沒錯. 有別於之前的花生醬品牌, Forty Thieves的成份更簡單, 只有花生或杏仁而已! 連鹽都沒加了, 只吃得到堅果本身的香氣&風味, 絕無添加有的沒有的... 所以對我這個早餐控制碳水的媽媽, 實在是爆炸讚的! 哪一款比較好吃? 即使是柔滑無顆粒的, 都還是可以看到小顆粒. 顆粒狀的吃起來很有口感, 入菜也是非常的棒, 拿來滷肉, 涼拌, 甚至是代替芝麻醬做成麻醬麵, 都非常的濃郁且香滑好吃.
⊕ 低GI椰花蜜糖 & 馬卡龍杏仁粉
我其實已經用椰糖好一陣子了, 椰糖它跟一般糖類用法一樣, 只是它屬於椰花萃取, 升糖指數只有35, 是一般白砂糖的1/3. 它的味道有點像黑糖跟焦糖, 沒有椰子味道喔, 所以"怕椰子味"的可以安心食用. 馬卡龍杏仁粉就是減醣媽媽做烘焙的"麵粉代替品", 我把它拿來做鬆餅, 做司康效果都很好. 它不是一般在泡杏仁茶的杏仁, 不要搞混囉!
⊕ Alpro 植物乳品
喜歡喝拿鐵的朋友有福了, Alpro的無糖植物乳有燕麥奶&杏仁奶兩種選擇. 我覺得無糖燕麥奶做的拿鐵比較接近"真實版", 還蠻推薦給初步要戒拿鐵的朋友, 我拿來做紅茶拿鐵, 抹茶拿鐵, 鴛鴦奶茶, 或是咖啡拿鐵都很不錯喔! 當然...斤斤計較碳水的, 可以直接選無糖杏仁奶, 我接觸堅果奶已經非常久的一段時間, 我其實還蠻習慣咖啡+各式堅果奶的味道(偷講...雖然還是比不上燕麥奶拿鐵好喝, 但依然比豆漿拿鐵好喝! 哈哈哈)
⊕ 堅果素香鬆
這款素香鬆真的是比肉鬆好吃~ 哈哈哈! 非常的讓媽媽大開眼界啊! 我的千張捲餅秘密武器就是無糖杏仁醬+堅果素香鬆! 非常的有口感又香氣十足, 讓捲餅吃起來一點都不孤獨!! 它除了素香鬆之外, 還加了南瓜籽, 葵花籽, 跟杏仁片, 不管是夾蛋餅, 包飯糰, 做壽司都好好運用.
▍出貨時間 ▍4/20-5/7,依照付款順序陸續出貨。
▍客服資訊 ▍
特吉國際有限公司
服務專線 : (02)2700-3713
客服信箱 : groupbuy@somuch.tw
FB粉絲頁 : 壽滿趣
LINE : @somuchvip
服務時間 : 週一到週五 9.00AM - 6.00PM (例假日及國定假日休息)
起釘器用法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蔡穎杰觀點:重啟核四或是綠電轉型?一個國土永續發展的視角..... (02/02/2021 風傳媒 )
作者:蔡穎杰 / 作者為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德拉瓦大學能源及環境政策博士
2020年以來,農地種電的政策引發甚多爭論,甚至擁核政黨藉機怪罪到我國發展綠電的頭上,而訴求「重啟核四」。不過,從土地使用的角度來看,顯然核電廠與核廢料場址也不是蓋在空中閣樓,一樣要使用土地。歸根究柢,所有的土地原本都是自然綠地,端看社會如何分區使用。因此,主文主張,無論是農地種綠電,或是核電廠相關的土地使用,也就是要考量電力設施的興建過程是否符合憲法所認定的正當民主程序,要回歸到土地使用制度面來檢討,進而比較發展綠電與核電兩者之間,何者較能搭配民主程序的土地使用,以及當前我國土地使用的法制面有哪些可以進一步改善的地方。
以核四廠的案例,根據負責土地徵收的台電副處長林源得回憶(參見《述說龍門,我們的故事》),1980年政府核定蓋核四廠,並預定徵收370公頃的土地。多半是農地與林地,後續又追加97公頃。而林副處長則是1991年開始辦理與居民溝通協調土地徵收事宜。當然,過去在戒嚴時期,林副處長並未質疑,為何政府可以先斬後奏核定建設跟土地徵收,過了10年再去跟居民「溝通」?
在林副處長眼裡,當地農村衰敗,核電廠就像救星一樣可以提供就業,拯救在地經濟,但為何政府整天宣稱發展農業,照顧農民漁民,卻「發展」到鄉村生活衰敗到必須要仰賴核電廠來挽救經濟?而當地人是否如台電所說的想要依賴核電廠生活?以及台電是否有誠實揭露資訊給居民?可參見崔愫欣紀錄片《貢寮 你好嗎?》
林副處長也描述了跟地主討價還價的經過,這恐怕給讀者一種迷思,好像被徵收戶可以任意拉抬土地價格「刁難」公務員。多數人所不知道的是,依法,土地徵收的價格是政府單方面說了算,民眾、自救會、地主的意見只是「參考用」,尤其一般老百姓多半沒有政治聲量與資源對抗政府,除非是外來投資客,往往只能被迫吞下去政府開出的條件,而被官方宣傳為「地主同意被徵收」。而官方常用的手法就是分化被徵收戶,給予某些人特別優惠當樣板,當內應,製造自救會內部糾紛,各個擊破。(參見:南鐵協議價購開始 自救會控南市府、鐵工局「威逼誘騙」)
令人遺憾的是,直到2021年的今天,我國政府仍然沿用戒嚴時代陋習,由行政院先黑箱作業核定「興辦事業計畫」,當地居民都完全不知情,只能等有朝一日,忽然得知政府公告要來「溝通」徵收你家,然後媒體與各路公關對外宣傳大建設有利經濟,就跟當年宣傳核四一樣,至於想過著原本生活,不想被徵收的地主時常被網軍抹黑為愛錢、釘子戶(參見徐世榮《土地正義》)。或是媒體配合冷處理,社會大眾也不知道全台灣到處都是土地徵收自救會。
當然,既然行政院已經先斬後奏「核定」興辦事業計畫才讓在地居民知道,後續的都市計畫、土地徵收相關審議,也只是做做表面工夫,而不會去實質審查該建設是否有真的必要性或是公益性,內政部與各縣市由於多年來浮濫的國土規劃已於2013年遭監察院糾正,另政大賴宗裕教授研究指出,2014年全台住宅量已可供應5000萬人居住(參見《不動產學之理論與實踐》)。唯一較有「抵抗力」的可能是環評,但試問當其他單位的審查都已經定調,環評委員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最近台北市社子島自救會所訴求的,也就是暫緩環評,重新檢討全區徵收剷平式高密度開發的必要性與公益性。
因此,像核四案例,集結社會各界力量纏鬥數10年成功擋下建設計畫的,可以說是特例中的特例。而貢寮當地,也因為核四的施工,影響生態環境及漁場,要如何善後也未可知。行政院長蘇貞昌其實也曾嘗試以土地使用分區變更阻擋核四案,彰顯生態與農業價值,敝人衷心予以肯定。
台北縣政府昨天召開澳底都市計畫第2次通盤檢討先期會議,決定將8公頃多的核四電廠用地改劃為農業區。縣長蘇貞昌表示,核四電廠面積400多公頃,澳底都市計畫的8公頃多核四用地雖只是電廠的一部分,將使核四失去著力點,達到反核的目的。事後蘇貞昌縣長表示,依法規定,都市計畫每5年至少應通盤檢討一次,澳底已10多年未辦檢討。藉由這次檢討,縣府只是以業主身分,要求規劃單位把台北縣的好家園恢復,把貢寮最美麗的地方變更為原來的農業用地,核四廠蓋在美麗的海邊很突兀,也破壞海洋生態,是用錢堆砌的科學怪物。(1998-04-10/聯合報/06版/)
雖然當時台北縣土地分區變更被內政部否決,但其實也突顯出一個問題。也就是,在我國,土地使用分區的法定權力,都是由縣市長聘任的專家會議背書跟內政部說了算,而就算十多年沒有依法檢討土地使用,老百姓也沒轍。直到今天,一般老百姓跟市議會完全沒有任何法定程序讓他們審查跟參與土地使用決策過程的餘地,只有提供「參考意見」跟抗爭的角色,而無法比照歐美民主國家,強制舉辦行政聽證讓各方辯論,並邀請第3方公正專家來作證。以美國紐約市為例,雖然紐約市已經算是惡名昭彰的浮濫開發城市,都市計畫委員要經過市議會審核資格才能擔任,而非像台灣一樣由縣市長自行聘任即可,且紐約市要先通過環評與社會影響評估,才能申請開發案。基於憲法保障人民的基本財產權,紐約市的都市計畫土地使用跟土地徵收也都要經過市議會審核,而非像台灣一樣,由行政機關自行核定,等於是球員兼裁判,也難怪歷年來我國政府首長不斷把農地浮濫變更為建地,幾乎沒有看到如同當年蘇貞昌縣長為了保護農業生態價值,主動勇於承擔被抹黑成阻礙經濟的案例。
以土地使用來說,政府發展農地種綠電,應該算是一把雙面刃,為了四處建置再生能源分散式電力系統相關設施,勢必讓在地人參與,有別於核電廠這種大資本大工程,去徵收一塊特定大面積的土地而驅逐在地居民。政府當下也在推動地方創生,以及國土計畫法要求的「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其主要政策目的,是為了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地資源與增加農村人口。藉此機會,比照正常民主國家,完備土地使用與土地徵收的法制保障民主參與及私人財產,讓鄉村居民可以因地制宜規劃自己的生活場域及產業。更重要的,綠能轉型、地方創生、「鄉村地區整體規劃」3者搭配土地使用法制改革,才能開啟鄉村居民實質民主參與規劃在地發展。反之,可能導致農地資源、農業繼續不斷被壓縮,農民變成越來越需要仰賴大量興建綠能設施來補貼,變相延宕屋頂型光電發展。而未來的縣市政府首長也可能拿出一句歷史共業,又去浮濫變更種電的農地改為建地。也就是說,依現行法規,土地使用分區要不要變更,仍然是政府單方面說了算。
聽到農地變建地的光電發財夢,曾文生說,這是騙人的話術,應該揭發與制止,他要告訴不肖業者,這個承諾不是你們能給的,最後審查權還是在政府手中。(參見: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農地變建地是騙人話術,這承諾不是業者能給的)
而自稱永續的擁核陣營也不宜見獵心喜,把土地使用亂象的源頭怪罪到綠電設施。與其趁機考古吹捧所謂的核電經濟效益,不如回歸永續發展的正途,改革土地使用法制。由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定義來看,經濟效益本來就不是首要考量,而要並重土地正義、民主參與、保障私人財產、在地文化、糧食生產、宜居權與環境生態等等,這其實也跟我國許多土地徵收自救會的心聲一致,由於案例過多,僅引述部分如下。
「市府官員總是喜歡帶風向,不論在哪一場會議,總是說:社子島居民最在意的是【安置問題】!大錯特錯。社子島自救會不斷的陳情、請願,我們是【反對區段徵收】,我們是要一個適合在地居民的都市計畫,可以 讓居民修繕房屋、改善環境的計畫!在武漢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下,社子島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
#糧食供給:蔬菜除了供應自己之外,另提供大台北地區將近1/3蔬菜量。
#開放式生活空間:非密閉式大樓空間。社子島為水平式住宅,居民大都戶外活動,互助互惠的社會網絡與緊密的鄰里感情。
我們不需要剷平式開發,而是需要一個良好的都市計畫,畫出建築線,以人為本、以社子島居民生活的聚落替代方案。」(台北市社子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
「機場捷運A7開發案在未完工前爆發「違法預標售」及「葉世文收賄弊案」,另在被徵收戶的抽籤配地說明會上,罔視居民的利益,居民只剩邊坡地、電塔旁、及垃圾地可選擇,實際上較具發展前景和生活機能較好的土地皆留給財團和投資客。表面上被徵收的地主可申請領回40%抵價地,但由於有最小基地面積的規定,許多被徵收戶的土地面積過小,只好又把抵價地賤賣或改領補償金。」(機場捷運A7站自救會長徐玉虹)
「補償金額大小並不是居民反對的原因,而是不想要放棄原本的生活、搬離現在居住的地方。這片土地不僅是從祖先手上傳下來的祖產,「家」的記憶都附著在這片土地之上,且當地生態豐富、環境優美、居住空間寬敞,生活品質優良。在國土計畫法公布後,原本坡度35%為土地的開發底線,現在卻變為可開發的農牧用地,以提高糧食自給率。「那為什麼水田又把它消失掉,把那邊山坡地變為農牧用地來騙老百姓,這是中央在騙老百姓。」(竹東二三重埔自救會長呂政權)
「同意徵收的2000多人都是炒作農地,政府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財團服務?台商回流,是鮭魚返鄉?還是鱷魚?他們都是來瓜分我們農民的利益及土地,官商勾結。有一次自救會農民問陳處長:「為什麼一定要我們這塊地?」陳處長表示:「因為廠商要你們這塊地!」(竹東二三重埔自救會長呂政權)
「每個人對金錢的態度和價值觀都不一樣,有些人一點點錢就覺得自己很富有,不應該把每個人都劃分為想要更多財富,更何況我們基層的民眾也沒有分沾到這些利益。一個人就會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被徵收就是破壞這個人原本的生活而必須重新開始,一個人不應該被指導怎麼過生活,而是有權利自己去決定自己所過的生活,你無權干涉。但是如果被徵收就是強迫你去別的地方重新開始。」(灣寶自救會長洪箱)
「新買的透天厝才順利交屋1個月,就得知自己的房子也被納入航空城的徵收範圍,這棟屋子是為自己的家人所布置,未來要一起共同居住的地方,這樣的無奈只好開啟抗爭之路。反迫遷居民和民間團體最無法接受的部分,政府和財團假借計畫案開發名義,讓農地成為建地,以及第3跑道開發的必要性。國軍基地跑道早已足夠,在政府手段之下,造成國軍基地跑道無法使用,而藉口需要多開發百姓賴以為生的民宅農地,但對居民來說唯一的訴求只有「留下來,留在他們扎根的地方。」(桃園航空城自救會蔡美齡)
「附近經過2次的區段徵收,原本農地都是免稅,但你配回來的土地有各式各樣的稅,地價稅又一直調漲,他說你配的地還漲不夠,政府說漲價歸公,但我們是自有住宅,沒有其他房子,你把房屋稅地價稅調這麼高,合理嗎?就是逼百姓把房子賣掉去鄉下的地方住的意思,這又牽涉居住正義的問題。投資客在這裡炒這塊地,如果徵收了,配回來變成建地轉賣,屁股一拍就走了。在地人的話,有些農地會配回來,但你的家當要丟掉多少,有多少東西沒地方放,政府說會補貼你租賃的租金2年,但田沒了,這些東西也就沒用了,這些工具都是錢買的,譬如農機,都是生財器具,現在都沒有用了。新竹縣政府已經徵收了那麼多土地,但學校廠商後來都不來,前科累累,縣長又有任期限制根本不能負責。他們根本在炒土地,拿我們的土地在玩,被徵收後的地方都變成是外地人的,我們這裡是客家莊,需要保留文物。」(新竹璞玉自救會長邱鴻鈞)
綜上,農地種綠電跟重啟核電2者之間,不僅僅是電力系統轉型與碳排放的差異。核電象徵的是戒嚴時代政府高層自行決定重大建設跟國土規劃,叫在地人吞下去,而發展綠電開啟了我國土地使用法制改革以及整合當前政府地方創生政策的機會之窗,讓台灣人有機會脫離戒嚴時代奠定的土地制度,以免被政府高層自行核定強制徵收老百姓私人土地轉手財團。與其讓投資客賺完屁股拍拍離開移民,不如落實土地使用的正當民主程序,才能建立民主政治到民間地方層級(參見李登輝《新‧台灣的主張》,第3章),讓台灣人能實質對自己的家園發展有參與權,應較能符合所謂轉型正義與永續發展台灣主體性的本意。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44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