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走到盡頭了嗎婚姻走不下去的15個原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走到盡頭了嗎婚姻走不下去的15個原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走到盡頭了嗎婚姻走不下去的15個原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走到盡頭了嗎婚姻走不下去的15個原因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Charlie Munger最新訪談】 這是芒格日前和Dr. Sabrina Kay的一次內部採訪交流,在這場對話中,除了芒格,還有洛杉磯市前市長Richard Riordan和億萬富翁、農業大亨Stewart Resnick。 Richard Riordan是美國投資銀行家,商人和政治家,曾...

走到盡頭了嗎婚姻走不下去的15個原因 在 月亮塔羅坊?喵子 | 六日不占卜不回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17 12:47:23

#粉紅色的月亮 #文長慢慢看 如果這些天你有注意看天空,會發現這次滿月的月光特別亮、月亮也特別大,新聞也熱烘烘的說著這次的月亮是「粉紅色的超級月亮」。 但,還是老話一句,本喵不是占星師,不是來和你討論月亮的,是要來和你聊聊最近的占卜現象。 -- 這陣子的占卜,戀愛占卜特別多,主題都繞著「復合」。而...

  • 走到盡頭了嗎婚姻走不下去的15個原因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21 12:51:16
    有 285 人按讚

    【Charlie Munger最新訪談】

    這是芒格日前和Dr. Sabrina Kay的一次內部採訪交流,在這場對話中,除了芒格,還有洛杉磯市前市長Richard Riordan和億萬富翁、農業大亨Stewart Resnick。

    Richard Riordan是美國投資銀行家,商人和政治家,曾於1993年至2001年擔任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第39 任市長。

    Stewart Resnick是美國億萬富翁、慈善家,他在1986年購買了富蘭克林造幣廠,並於2006年出售。自1979年以來,一直擔任The Wonderful Company的董事長兼總裁。

    訪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8ecVYLwYM

    以下為訪談全文:

    Sabrina:查理,你永保青春的祕密是什麼?

    芒格:我年輕的時候曾經試圖縮短我的生命,而不是延長我的生命。我害怕當我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自己會花費太多時間在養老院流口水,我想要縮短那段時間。所以我總是會吃很多植物奶油、動物脂肪還有糖之類的東西。但是這些不管用,我還是一直活着。所以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有一次,我的一個朋友為我們精心準備了生日聚會,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也出席了。當時我説,我和我的朋友兩個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比其他人活得都久,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倆都長高了8英寸,請問晚熟和長壽是不是存在相關性?哈佛的教授説他不知道。然後我就回到了洛杉磯。一週之後,他發來了一大堆研究報告,報告顯示,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青春期越晚,預期壽命越長。

    學到這個新知識點讓我感到很滿意。那天晚上我出去了,見到了一位可愛的年輕女士,她大概60歲。我非常急於炫耀這個新知識,於是我對她説,「你知道嗎?晚熟和長壽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相關性。」她看着我,對我説:「查理·芒格,你這個混蛋,你為什麼要告訴我這個?你明明知道我10歲就來大姨媽了!」

    哈哈哈哈哈。(全場笑)

    Sabrina:查理,你和沃倫總是教導我們,要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在2020年裏,你是恐懼還是貪婪?

    芒格:當一個傻瓜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可以賺錢的時候,我不會考慮這個問題。目前的市場上確實有很多愚蠢的和錯誤的行為。那些不謹慎的人永遠會面臨最大的風險。

    Sabrina:Stewart,目前你對於投資是恐懼的還是貪婪的?

    Stewart:我非常恐懼。也許我有些誇張了,但是在公共投資和私人投資領域我都看到了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而且全球政府都是如此。我認為對經濟的救助未來有可能會使我們陷入困境。

    Sabrina:市長,你是恐懼還是貪婪呢?

    Richard:我總是很貪婪。我可以告訴你2008年的時候除了和查理溝通我還做了些什麼。當時我重複了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時我的做法。我考察了那些小微企業,並且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家企業五年後是否還會存在?也許這家企業的估值只有三倍市盈率,但是很可能五年後它就消失了。不過,如果我覺得這家公司在五年後還會繼續生存下去,我就會抓住機會買入,有多少買多少。這個方法很管用。

    Sabrina:查理,你曾經説過,如果從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持倉中去掉一些公司,那麼伯克希爾的投資回報將會非常平庸。你和你的合夥人沃倫·巴菲特鑄就了這個傳奇。當你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尤其是那些非常關鍵的投資決策,你們會有不同的意見嗎?你們是怎麼進行決策的?

    芒格: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不愉快的衝突。對於一些事情我們偶爾會有稍微不同的觀點,發生這種情況時,我們就按沃倫説的做。

    有人對我説,查理,你這樣一個霸道專橫的人怎麼會在沃倫面前這麼順從呢?我回答説,沃倫不是一個普通人,他是值得被信服的,他真的非常有能力。

    Sabrina:查理,你曾經是一個氣象學家。

    芒格:是的,那是部隊給我安排的工作,空軍。

    Sabrina:是的。之後你就去了哈佛法學院,然後你就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優秀的投資人之一。你的投資業績非常好,我記得你的投資收益曾經連續十四年是市場收益的三倍。你是怎樣進行投資決策的?

    芒格:我的決策體系非常簡單,我稱之為「系統化的反常識」。我所做的是去除傳統思維中愚蠢的部分,然後就得到了「反常識」。大多數人運用的都是傳統的思維,而不是「反常識」,所以我的操作方法就是避免愚蠢。我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但我的勝率比大多數人高。
    好的機遇看起來就像是穩操勝券

    Sabrina:Stewart,在識別好的交易方面你非常有名。一筆好買賣是什麼樣的?

    Stewart:我的想法很簡單。人們在收購公司的時候通常都非常關注公司的歷史,但是我認為歷史只有在對未來有影響時,才值得被關注。所以我會去研究未來,考慮我能給這家公司帶來什麼技術或者特別的東西,可以讓這個公司有所不同。然後就是勤奮和努力,執行也非常重要。其他人可能認為執行比戰略更重要,但是我認為戰略比執行更重要。

    總之,你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資產,去改造它,要有耐心。這對於我來説都是常識,但很可惜其他人都不知道。

    芒格:一個人一生中的機遇是很少的,人生就是如此。如果人生中好的機會非常珍貴,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輪到你的時候趕緊上前拿一大塊屬於自己的蛋糕。我就非常擅長這件事。

    Sabrina:好的機遇是什麼樣的?

    芒格:它看起來就像是穩操勝券。

    Sabrina:你會怎麼投資你孫子的錢?

    芒格:每個商學院都將分散化投資奉為圭臬,我認為分散投資愚蠢至極。我只對具備優勢的公司感興趣,所以這意味着我不會遵循常規的做法。如果我有三項佔有優勢的投資,這對於任何家族投資來説都足夠了。想想看,三項佔有優勢的投資,並且賠率很大,還需要什麼呢?

    所以不懂投資的人可以進行充分的分散化投資。但是,如果你真的瞭解你所投資的公司,三項投資就足夠了。對於芒格家族來説,伯克希爾、COSTCO和李錄的亞洲基金三項投資就佔到了所有資金的90%。

    芒格:我很幸運,遇到了一些非常優秀的合作伙伴,他們對我幫助很大。我有一個祕訣,你們大家都可以用到。怎樣才能找到一個優秀的合夥人?訣竅非常簡單,那就是——你值得最好的。

    另外,這個祕訣也適用於婚姻。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方法。

    Sabrina:這真的非常有智慧。

    Sabrina:當今世界貧富差距很大,對此你是怎麼看的?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痴迷於社會主義,他們一直在探討統一的基本工資和其他很多社會主義概念。這個世界上有非常有錢的人,也有很多貧困人口,你怎麼看待這樣的貧富差距?你怎麼看待社會主義?查理,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嗎?

    芒格:我很容易就能找到反對社會主義的理由。當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的耕作制度時,人們經常餓肚子。最終一羣飢餓的農民聚在一起,決定將土地分給每一個人,即使他們有可能會被處以極刑,他們仍然要堅持這麼做。所以每個人都分到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第一年糧食的產量就增長了20倍。

    在這個世界上,這樣的事情就是會發生。如果你是一個純粹的社會主義者,那麼你就是一個瘋子,你絕對是一個瘋子。像Bernie Sanders和Elizabeth Warren這樣的人,他們都很聰明,在某些方面也非常令人欽佩,但是他們從來沒有讀過亞當·斯密,他們不知道生活中的這些最基本的法則。

    我們想要提高社會的生產力,所以我們需要讓個人動機去驅動人們的行為,這麼做會導致不公平的財富分配結果。所以我們無法推行社會主義,這是為了增加社會財富所付出的代價。

    但這並不意味着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應該進一步完善。一個更加完善的社保體系是完全被允許的。
    仔細想想,如果一個富裕的國家沒有一個合理的社會保障體系,這將非常不幸。而且我不覺得最高税率是38%、42%還是26%會有什麼區別。

    但如果所得税税率是60%、70%或者80%,那麼肯定會出現反常的行為,最終會傷害到經濟,即使這樣的税率是合法的,它最終的效果是會減少全社會的總財富。

    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當然應該堅持資本主義。像Bernie Sanders和Elizabeth Warren這樣的人當然是瘋了,儘管他們的智商都很高。瘋子的智商也可以很高,這是我在這漫長的一生中觀察到的一個現象。

    Sabrina:非常好,這句話將成為查理·芒格的名言。市長,你對於貧富差距的爭論是怎麼看的呢?

    Richard:一兩年之前,我和Eli Broad曾經爭論過一個問題——應不應該允許人們變得富有?

    芒格:我知道Eli會怎麼説。

    Richard:但我不會問你。我們的爭論是,人們是應該把大部分的錢用於慈善事業,還是應該把大部分的錢用於創造就業?你覺得應該怎樣?

    Sabrina:如果把錢用於創造就業,會使得經濟運轉起來,通過這樣的方式花錢可以掙到更多錢。

    Richard:很好。查理,Eli會怎麼説呢?

    芒格:我認為像Eli這麼有錢的人會認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Sabrina:Eli確實對慈善事業投入很多。

    芒格:沒錯,但是……

    Richard:我們大家都為慈善事業投入了很多錢,這非常棒。

    芒格:還有一個問題,我們所有人最終都帶不走這些錢。

    Richard:你不會的,查理。

    芒格:如果遲早這些錢都會離我而去,那麼我實際捐獻了多少錢呢?我覺得我不知道。

    Sabrina:Stewart,你對貧富差距的爭論和富人的辯護有沒有什麼看法呢?

    Stewart:是的,我很關注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我聽過一個笑話,為什麼社會主義道路行不通?因為最終你把別人的錢都花光了。

    不過我認為我們的社會確實存在一定的扭曲。比如各種奢侈品的存在就顯示出社會貧富差距巨大,某些人實在是太有錢了。如果有錢人拿這些錢進行再投資,他們可以設立企業、創造就業。應該可以有更好的税收制度,讓富人有動力去創造就業,而不僅僅只是掙錢。

    Sabrina:我很關注美國的教育問題。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是我們的教育和醫療卻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水平。美國世界第一的地位是不是要終結了?我們是不是也和所有其他現代文明一樣?大家都知道,文明的火炬曾經從雅典傳到倫敦,然後又傳到了其他國家。一個教育和醫療體系都非常薄弱的經濟強國將在世界上處於一個什麼地位?我們還有希望嗎?美國是否還是一片熱土?你們怎麼看?

    芒格:一個偉大的公司最終會將接力棒交給其他公司,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問題,在我們國家,過去所有偉大的公司都經歷了這個過程。在適當的時候,這樣的事情註定會發生。這就像人終有一死一樣自然而然。偉大的公司終將會衰落,而總有公司會變得偉大。這就是世界的運行方式。

    和其他所有人相比,我們所生活的國家、我們所處的時代都是最易於生存的。其他所有人的生存難度都比我們更大,生存環境也更差。現在的美好生活是我們的先輩無法想象的。眼睜睜的看着你的孩子死去,這是過去的人都經歷過的事情。想象一下這樣的痛苦,還有各種各樣類似的痛苦畫面。

    昨天晚上我在讀丘吉爾的傳記,裏面講述了他母親是怎麼去世的。你知道丘吉爾的母親是怎麼去世的嗎?她在樓梯上跌倒,摔傷了腿。她的腿在治療時發生了感染,必須截肢,在截肢的過程中因為操作失誤導致動脈破裂,她出血致死。這樣的事情在過去非常普遍,人們因為類似這樣的原因白白送命,給他們的親人造成了難以承受的痛苦。

    當今時代,我們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生活在最好的國家、最好的地方,我們已經非常領先了。儘管在某些至暗時刻我們還是會覺得非常艱難。但我認為不需要擔心其他國家會變得更強大,這樣的事肯定會發生。不過那會是我死之後的事情了,所以我並不覺得困擾。

    Sabrina:好的,所以目前我們還是安全的。市長,你認為呢?

    Richard:我認為加州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也是最難生存的地方,因為税率很高,汽油價格很高,等等。其他國家的有錢人也會來到加州生活,尤其是中國人。但是長期來看我認為這裏前景堪憂。我已經89歲了。

    Sabrina:恭喜你,生日快樂!

    芒格:祝賀這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Richard:我知道你94歲了。

    Sabrina:是95歲吧?

    芒格:95歲。

    Sabrina:他剛滿95歲。查理,你的皮膚太好了,我想知道你是怎麼護膚的,不知道你塗了什麼,但是你的皮膚真的太棒了。

    芒格:我喜歡你的脂肪,你的脂肪讓你沒有任何皺紋。
    Richard:我是這樣建議別人的,如果你現在50歲,那麼你應該考慮搬到其他地方去生活。但如果你已經和我一樣老了,就拿着你的錢留在加州享受生活吧。

    Sabrina:好的,謝謝。Stewart,你認為呢?

    Stewart:我覺得我們的教育體系有一點分裂。一方面我們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另一方面,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很多想要讀好大學的人卻上不了好大學。這將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但是其實我們是可以提高教育水平的,比如我們在Central Valley所做的事情,這是讓我感到最自豪的事情之一。在克林頓政府的支持下,我們設立了特許公立學校,這是第一屆沒有進行生源篩選的孩子,他們中有超過80%的人都上了大學。

    另外我們給所有特許公立學校的畢業生提供了獎學金,讓他們進入了很好的大學。我們的孩子有上哈佛的,有上杜克的,還有去加州大學的。他們在大學裏都表現非常好,我們的第一屆學生中,有75%的孩子在五年內讀完了四年本科,這在之前是聞所未聞的。

    我想表達的是,我們是可以提高教育水平的,這需要很多努力。不僅僅需要錢,還需要理解,需要像經營企業一樣經營教育事業。我們專注的去做了這件事,所以取得了這樣的成績。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這樣的教育機會,在市中心學生還是要經過選拔才能入學。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我同意查理的觀點,美國是不是世界第一的國家並不重要,興衰是自然規律,我們已經當了很久的第一名。

    長期來看,我不知道我們國家將要怎樣與中國競爭,中國的人口是我們的4-5倍。從1985年開始我就在中國做生意,我們很早就在中國設立了工廠,我對中國很熟悉。據我所知,中國人非常勤奮,他們對未來的願景和他們願意為之付出的努力都和美國人差別非常大。

    Richard:我們的州長聲稱他不允許在加州設立特許公立學校,對此你怎麼看?

    Stewart:希望他不會這麼做。他曾經跟我們説他不會這麼做,讓我們拭目以待。我認為這樣做將會非常糟糕。他在當選之前確實這麼説過。

    Sabrina:是的,教師工會的勢力太強大了,出於政治考慮他才那麼説的。既然談到了政治,那麼在晚餐之前讓我們來好好聊一聊政治吧。查理,這應該是你最喜歡的話題吧?

    芒格:但是這羣人並不是我最喜歡的人。

    Sabrina:我們的總統在他詞不達意的推文中説,因為有太多的假新聞和存在偏見的媒體,所以他才會使用Twitter和大家進行交流。他發的很多推文都讓人覺得有點難堪。但是我們的媒體和新聞確實存在很多偏見。你是從哪裏獲取信息的?你從哪裏可以獲得準確的、沒有偏見的新聞?

    芒格:我沒有地方可以獲取準確、不帶偏見的新聞。事實上,普通的新聞讓我覺得很無聊,既然每個問題都會有兩個傻瓜站在對立面互相爭論,我會從一個蠢貨切換到另一個蠢貨。我老了,我喜歡這些狗血的東西。所以我從來都不去看那些普通的新聞,我會仔細瀏覽這些有偏見的人是怎麼説的。他們每個人的説法我都會去聽,他們都非常有意思。

    Sabrina:所以你聽取他們每個人的説法也是在做研究。
    芒格:是的。雖然有點令人討厭,但是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顯得非常機智。想想看,他們把Elizabeth Warren叫做寶嘉康蒂公主。也許你不喜歡特朗普,但是他在修辭學方面確實頗有天賦,僅僅只用了一個外號就給另外一個人造成如此毀滅性的打擊。寶嘉康蒂,哈哈哈哈。

    Sabrina:你有什麼可以和我們分享的建議?

    Richard:我認為大家應該投資,並且享受複利。如果你獲得了8%的投資收益,你應該將其中4%的收益進行再投資,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我的一個最有意義的建議是,企業家應該善待員工,要非常珍視員工。你可以期望員工努力工作,但也要保證好好的對待他們。

    Sabrina:謝謝你,市長,這個建議非常棒。查理,你有什麼要和我們分享的?

    芒格:我有一個永恆的祕訣——順其自然,擁抱一切你所面臨的挑戰,努力保持理性。

    如果仔細考慮那些我們錯失的機會,你會發現我們自己的愚蠢所造成的麻煩比別人蓄意破壞所造成的麻煩要多的多。所以我們要持續不斷的對抗愚蠢。這是一件非常具有建設性的事情,也很有趣。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愚蠢,你可以不斷的去偽存真。擊破愚蠢,得到理性的結果,這個過程很有意思。所以,我認為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順其自然,擁抱一切挑戰,努力保持理性。

    Sabrina:謝謝。Stewart,你呢?

    Stewart:我的建議是這樣的。大家總是非常關注事情積極的一面,我們總是有很多計劃,但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有時結果比計劃更好,有時會更差。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應該更加關注最差的可能性。

    如果你在投資和企業經營的過程中從來沒有虧過錢,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優勢。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掙了15%,非常好;如果你掙了7%,很不錯;但是如果你虧了20%,這將會非常難以彌補。

    所以每次在考慮一筆投資的時候我總是説,是的,我明白最好的情形是什麼樣的,這很好,但是最差的情形是什麼樣的呢?最差的情形下會發生什麼?這是我自己避免踩雷的方法。我踩過雷,不過幸運的是次數並不多。

    Sabrina:今天我們學到了很多。你們的智慧、你們關於財富和人生的故事讓我們受益匪淺。非常感謝你們今天的分享。

  • 走到盡頭了嗎婚姻走不下去的15個原因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31 07:15:03
    有 2,223 人按讚


    「我一直愛著你,我盡力了(I always love you, and I did my best.)」潔恩流淚地說,聽完這話的霍金,哭了。

    我們都要為自己活下去,我們的人生並不是依附在他人身上。他離開了,我們的日子仍要繼續。這個視野的轉換,對我來說,不是廉價的自我安慰,它是深層的覺察,是對自我的疼惜,也是我們愛自己的練習,是我們能夠再往前走的動力。

    她把焦點放在自己的努力,而非他人的回應,她把焦點放在過程的付出,而非最後的結果。她知道自己盡力了,而她的努力不是由霍金的回應來證明,她知道她對得起自己,她的價值也不是因為對方離開就遭到否定。

    關係有開始的時候,也有結束的一天。但關係沒有未來,並不代表你們擁有的過去就沒有意義,那些曾有的美好,都已經存在你的生命經驗裡,是誰也拿不走的曾經。我們能做的是珍惜彼此給予的曾經,對於不能繼續陪伴的未來,最好的禮物,僅是祝福而已。

    取自《影癒心事》

    *********************************

    各位朋友,早安:

    收假完要工作,會需要一點時間適應,辛苦了。再一下下,就可以休息了。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也隨著劇情起伏而流淚,揪心、虐心,但最後也跟著主角走向雲淡風輕。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也很期待能好好在觀影之後,跟現場的朋友盡情討論。

    作者的註解我相當喜歡,伴侶關係反映的,最終是自己跟自己的關係。看重自己的價值,不因結果而否定自己,這是我特別要拿來跟朋友們一起學習的課題。

    祝願您,記得為自己盡力,就足以愛自己!

    *********************************

    「我一直愛著你,我盡力了。」
    ──《愛的萬物論》(Theory of Everything, 2014)

    【文/ 黃柏威】

    「以前你有邀約,都會第一個告訴我。」《愛的萬物論》裡妻子潔恩對霍金這麼說。也是這一刻,她知道有人取代她在丈夫心底的位子。

    潔恩與霍金結婚了二十五年,過去在霍金人生最低潮的時候,可說是潔恩一手將他拉出谷底。當時霍金得了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預言他只能再活兩年,霍金因此灰心喪志,每天把自己關在宿舍,不願踏出房門一步,但當時他的女朋友潔恩,沒有放棄希望,持續鼓勵霍金面對生活,她堅毅的態度讓人動容,才讓霍金繼續回到學校完成學業,到日後成了家喻戶曉的科學家。

    更出乎人意外的是,當年的潔恩不只陪伴霍金走出低谷,她還想跟霍金結婚,縱使霍金的父親極力反對,還找了潔恩當面溝通,他以為潔恩沒有仔細考慮清楚後果,無視醫生對霍金的病情評估,沒想到,潔恩的態度堅定,她知道這是自己清楚的決定,並非一時衝動的舉動, 她不是天真的以為事情會很簡單,她知道往後的日子必然辛苦,但愛情裡相知相守的至高性, 對她來說,似乎毋庸置疑,就算前頭再多風雨,因為愛情,就能前行。

    「假如你是潔恩,在這個時候會和霍金結婚的請舉手?」我常在演講中調查聽眾的態度。

    通常年輕大學生族群通常舉手的人多,但若在已婚人士團體裡詢問時,舉手的人很少,兩者形成很大對比,或許對真正處在婚姻關係的人來說,深知婚姻生活的難處與不易,對於給出承諾,現在就變得保守謹慎許多。

    潔恩選擇結婚,反映了她堅定的意志。電影也拍出他們婚禮的場景,雖然沒有對話,只有畫面搭上配樂帶過,但看見他們穿著西裝與白紗走上紅毯、裡頭有牧師證婚、有眾人的祝福、有美麗的鮮花擁簇。我若是潔恩,大概沒有堅定的勇氣,說自己一定想和霍金結婚,但看完這段婚禮場景後,似乎對潔恩的想法多了一點理解,她並不是對霍金的病情視而不見,相反的,或許就是他知道霍金只能活兩年,因此她希望在霍金有限的歲月裡,也能有婚姻生活的體驗,而希望自己就是那個能陪霍金走上紅毯的人,她也想把自己心裡最重要的位子,留給霍金吧!

    結婚對身為基督徒的潔恩而言,是重要的生命立約儀式,並且那也是一個公開接受眾人祝福的機會,如此說來,這是婚禮很大的意義,她希望這段愛情是被祝福與肯定的吧!

    兩人不僅結婚,還生了孩子。

    「你們會生孩子的,請舉手?」我繼續問著剛剛舉手說會結婚的聽眾們,但現在幾乎沒有人舉著。大家說這太辛苦了,很難想像萬一霍金不幸過世,獨自撫養孩子所要承受的辛勞與壓力,但也由此再次可見,潔恩的堅毅性格,彷彿沒有事情會是她的阻礙,別人眼中的限制, 對她來說,她從不願輕易降服,也不會放棄追求。

    但隨著霍金的病情越加嚴重,手與腳都逐漸萎縮,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越來約低,這也意味著潔恩的負擔更重了,霍金無法自己進食,吃飯得靠太太餵食,他也無法自行穿衣,也得靠太太協助。電影有一幕,潔恩正幫霍金脫掉身上毛衣,但脫到一半,毛衣罩著頭時,房外的嬰兒哭了,潔恩只好先去照顧寶寶,她再回來,已經是兩個小時後了,霍金的頭,就這樣被罩了兩小時。

    可想而知,一個家庭所有的勞務工作,如今都落在潔恩身上了,她臉上過往的笑容,現在早已不見,鏡頭帶到她的時候,都已是滿臉疲憊。之後,他們又生了第二個小孩,也別忘了,潔恩自己同時也在攻讀博士學位,她並不是全職的家庭主婦,蠟燭多頭燒的情況,讓她瀕臨崩潰邊緣。

    前文曾經提到潔恩跟霍金反映過自己的壓力,她希望能有幫手來協助,但當時的霍金,未能好好回應潔恩的需求,甚至他拒絕的態度,都讓潔恩覺得自己的感受是被忽略的吧,那其實是很深的孤單,潔恩不是要強人所難,要霍金來分擔責任,但若連自己的感受都得不到霍金的關心與照顧的時候,這段關係還剩什麼呢?

    她愛霍金,她知道這是自己的選擇,在這段關係裡,她還有自己的承諾。

    得不到霍金支持的她,仍需要找到壓力出口的潔恩,在母親的建議下,潔恩重拾以往的興趣, 她愛唱歌,於是她參加了教會的詩斑,因而認識詩班指揮喬納森,也請了喬納森來家裡當孩子的鋼琴家教,喬納森看見霍金的情況,也看見了這個家庭的匱乏與需要,主動提及自己可以來當幫手,不同以往的是,過去總反對潔恩請幫手的霍金,這次竟然答應了。

    「你需要幫手,我不反對。」霍金說。

    這幕很感人,因為霍金終於回應了潔恩的需求,這表示他看見潔恩的辛苦,他願意跟她一起解決,收到這份心意的潔恩是感動的,她起身坐到霍金的身邊,她抱著他,讓先生知道她的感謝。但若細看霍金的表情,他其實哭了,這對他來說,似乎不是容易的決定。

    「為什麼霍金哭了呢?」我們也常討論這問題。

    或許一方面這意味著他得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答應找幫手,就是真的承認目前自己的不足吧!另一方面,他可能也擔心讓喬納森的到來,會不會造成他們婚姻關係的威脅,畢竟這男子四肢健全、溫柔體貼,他能給出潔恩許多自己不能給出的東西。但即便如此,霍金還是答應了,這一次,他願意放下自己的焦慮與擔心,先去回應太太的需求,說來,那是他給出的愛呀!

    喬納森成了霍金一家的好幫手,能帶霍金一家出遊,分擔潔恩的勞務,甚至現在潔恩還能與霍金坐下好好喝茶,享受喬納森演奏的音樂,他們的生活品質因此得到很大的改善,潔恩終於也重展笑顏。但這確實對潔恩與霍金的婚姻關係形成挑戰,潔恩在喬納森身上滿足了她無法從霍金身上得到的陪伴,曖昧的情愫在兩人中間悄悄滋長,但兩人並未說破這點,也僅維持著朋友關係。直到霍金與潔恩的第三個孩子出生,霍金的家人卻對孩子的生父有所質疑,甚至要潔恩說清楚講明白,孩子究竟是誰的?是霍金?還是喬納森的?

    難以承受他人質疑眼光的喬納森,決定要離開霍金一家,但在面對潔恩的挽留時,喬納森說了另一個決定離開的重要原因。

    「我對妳產生感情了!」喬納森對潔恩說。

    但讓我們張大嘴巴感到驚訝的是潔恩直白的回應。

    「我也是。」潔恩說。

    這可能是史上最詭異的告白場合了(當時的場景在潔恩的公婆家庭院)。喬納森聽完,只說了聲謝謝,他知道,這是他更要離開的理由了。

    潔恩對喬納森的情意,其實並不難理解,相較於霍金,他倆更像是共同生活、解決困難、相互支持的伴侶,在情感層面,她未否定自己的真實感受,但在承諾方面,霍金是自己的丈夫,她是霍金的妻子,她看重婚姻之約,看重自己許下的承諾,也因此她沒選擇離開丈夫,不管從哪個層面來看,其實這都是愛呀!而愛從來就不簡單。

    得知潔恩感受的喬納森,主動選擇離開關係,也是因為愛啊!他承認他愛潔恩,但他知道這個愛,若不小心可能會帶給潔恩的家庭傷害。雖然他愛潔恩,但他的愛,不是要把潔恩與自己綁在一起,他的愛,更像是種放手,不讓潔恩承擔更大的危險與責難。

    你知道後來喬納森是怎麼又回到霍金家的嗎?

    電影裡是霍金拎著啤酒去找喬納森,在這場哥們的談話裡,他拜託喬納森回來,原因是他希望潔恩快樂。

    在我心裡,這是偉大的愛情故事。偉大之處,不是說主角們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蹟,我覺得的偉大,是指故事呈現了愛情的複雜性,這裡頭的愛,都不是用片面的單一價值可以評論,它包含了愛的各種面貌,拓展著我們對於愛的想像。

    但峰迴路轉的故事還沒完呢!

    霍金因為肺炎動了氣切手術,但這也讓他無法再開口說話,失去口語表達能力的霍金,再次陷入生命幽暗的低谷,而潔恩依舊是那個堅毅的潔恩,她努力想把霍金拉上來,她教他使用讀字色版溝通,但這次不論她多努力,霍金都好難好難做到,兩人在當中都挫折無比,這也暗喻著兩人在關係中失去了溝通的語言,而當兩人無法溝通彼此心意,關係自然走向疏遠。甚至在潔恩的表達裡,你會感覺霍金是個難搞的病人。

    潔恩與霍金在溝通上遇到的挫折,與後來霍金與看護伊蓮的互動形成強烈對比,伊蓮的專業,讓她很快就能解讀霍金的心意,她能引導霍金表達,能接納霍金的感受、同時又欣賞著霍金的幽默,兩人的溝通顯得通暢愉快。

    霍金的生活,重拾了笑容,只是這次帶他走出低谷的人,不是潔恩,而是伊蓮。兩人的關係越走越近,霍金在語言中也有意無意透露出對伊蓮的重視。

    終於來到了那天。

    「我問過伊連,要不要跟我去美國,她會照顧我」霍金告知潔恩。

    其實霍金也非神經大條,在他要說出這話的時候,他猶豫了一會,才決定按出傳送鍵(此時的霍金已經無法說話,得靠電腦輔助發音)。他會猶豫,表示他知道這句話非同小可,若說出口,平靜的湖面就會起了風浪,但他似乎想賭一把,若潔恩沒有太大反應,彷彿也可蒙混過關。

    但關係改變的痕跡,就藏在這句話裡吧!敏感的潔恩解讀到了,她知道現在對霍金來說,伊蓮是更重要的人。因此她回了這句「以前你有邀約,都會第一個告訴我」,道出了潔恩的失落,她知道他們的關係,已經來到了盡頭。

    「又得了一個獎,我有什麼辦法呢」他回。

    一開始霍金仍打哈哈帶過,維持他習慣的玩笑姿態,卻完全忽略了潔恩的失落情緒,只是一昧地想替自我解釋,直到他看見潔恩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他收起了嬉笑,說出了「對不起」三字。

    「幾年了?」他問。
    「醫生說兩年,沒想到卻這麼多年」潔恩說完,哭了出來。

    霍金的眼裡也泛著淚水了,然後他推著輪椅往潔恩身邊去,陪著她哭泣。

    雖然兩人情緣已盡,他們的關係走到了最後,但在最後一刻,他們靠彼此好近,在最後一刻, 他們願意貼近彼此的悲傷,給彼此最後的溫柔與陪伴。

    「我一直愛著你,我盡力了(I always love you, and I did my best.)」潔恩流淚地說,聽完這話的霍金,哭了。

    他們握著手,流著淚,一起哀悼逝去的愛情,哀悼這大輩子兩人一起走過的關係。戲外的人們,大概也是哭著看這段吧!

    霍金與潔恩的分手場景,是我看過最動人的分手戲。每一次看,都還是很容易被當中的情感所打動。一方面是因為兩人最後的溫柔陪伴,也許它過於理想,很少人的分手場景會是如此平和,但就是如此,才更讓人覺得它溫柔到讓人想落淚。

    另一個被打動的點,就是潔恩面對關係結束的態度。

    霍金有了新歡,潔恩當然難受,但她沒有嘶吼,她只是流著淚對霍金說:「我一直深愛著你,我盡力了。」

    潔恩一向是為自己情感負責的人,從開始到結束,都是如此。因為愛情,她不顧疾病與死亡的威脅,勇敢與霍金結婚。結婚後,她承擔所有家務、全心照顧霍金生活,即便她曾對喬納森動了心,但她也未背棄婚姻誓約,直到霍金愛上伊蓮、她知道現在的自己,不再是霍金生活中最重要的伴侶了。

    她當然很難受,但她依然為自己的感情負責、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她沒有說「我這樣照顧你,你卻那樣對我?」「我這麼愛你,你怎麼可以背叛我?」「我這些年的付出算什麼?你怎麼對得起我?」

    她只是說「我一直深愛著你,我盡力了」。

    她沒有要霍金為她的付出負責、沒有要求霍金因為她的付出就得給出相對的回報。她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回應著自己心中的愛,她知道自己盡力了,意味著自己也不可能給出更多,而當自己盡力,仍得不到這份感情後,她也得接納自己過去的付出、看重自己的努力。

    這當然不容易,而且好痛呀!

    為此,我們應該大哭一場,那是我們對自己過去付出的尊重,那痛苦需要我們用力哀悼。

    但請別一直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因為那終會讓我們失力。這也是潔恩面對分手時所展現的態度,她把焦點放在自己的努力,而非他人的回應,她把焦點放在過程的付出,而非最後的結果。她知道自己盡力了,而她的努力不是由霍金的回應來證明,她知道她對得起自己,她的價值也不是因為對方離開就遭到否定。

    分手時候,你看的是「自己的努力」,還是「他人的回應」?對你來說,「過程的付出」有價值?還是「最後的結果」才重要呢?

    關係不是控制,我們永遠無法要求對方的回應。要生出放手的勇氣,得要看見「自己的努力」、看重「過程的付出」才行。

    有人會問,這樣難道不是一種自我催眠與安慰嗎?但我想說,我們都要為自己活下去,我們的人生並不是依附在他人身上。他離開了,我們的日子仍要繼續。這個視野的轉換,對我來說,不是廉價的自我安慰,它是深層的覺察,是對自我的疼惜,也是我們愛自己的練習,是我們能夠再往前走的動力。

    我們可以從霍金與潔恩的故事中,覺察與反思自己在關係中的樣子,不論是關係中的溝通與互動、面對關係生變的應對方式、特別是當愛情結束的時候,如何生出放手的勇氣。

    這件事,當然沒有一定公式,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同,處理的方式自然不同。但從潔恩的身上,或許可以找到一些參考:

    一、珍惜、看重自己的付出:她沒有因為關係結束,或是得不到的對方的回應,就認為自己過去的付出無用或沒有意義,反而她接納並珍惜自己的付出,她看見這些努力對自己的意義, 這些意義不是建立在對方的回應上。當然,這不表示對方沒有回應時不會痛苦,一定很痛啊! 只是她沒有因為這些痛苦,就貶抑否定了自己的努力,她知道就算對方沒有回應,她的努力、和努力所代表的意義也不會消逝。

    二、接納無法掌控的結果:潔恩知道自己盡力了,而當盡了全力還得不到對方的心,她知道時候到了。對這段關係,她知道自己無法付出更多了,再多就是再苛求自己了,既然自己無法付出更多,這就是她無法掌控的事了,她得要放過自己,她給出了接納,接受自己努力之後,但沒有結果的結果。

    三、接納對方為自己的情感負責:潔恩一向是為自己情感負責的人,或許也是如此,她尊重霍金為自己的情感負責,她想要的是真誠的關係,而不是對方的虛偽與配合。再說一次,這不代表不痛啊!放手的勇氣,絕對不是「不痛的勇氣」,對我來說,不痛不是勇氣,那可能是種逃避。

    放手的勇氣,是帶著痛苦但仍往前走的勇氣。

    關係有開始的時候,也有結束的一天。但關係沒有未來,並不代表你們擁有的過去就沒有意義,那些曾有的美好,都已經存在你的生命經驗裡,是誰也拿不走的曾經。我們能做的是珍惜彼此給予的曾經,對於不能繼續陪伴的未來,最好的禮物,僅是祝福而已。

    「如果我們分手,那過去所經歷不是都沒意義了嗎?」有人問。

    《愛的萬物論》片尾的最後一句台詞,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在科學成就上備受肯定的霍金,日後得到了英國女王的接見。但他去白金漢宮,晉見女王時所帶的伴侶,不是伊蓮,而是當時已經離了婚的潔恩。在電影前段,潔恩曾表達過自己對英國女王的喜愛,霍金沒有忘記這點,在這時候,他帶她去,也是一種回應。

    話說起來,在這件事上,霍金也算有情意義,因為霍金之所以會有如今的成就,潔恩大半輩子的陪伴與照顧,是背後最重要的支持,沒有潔恩的付出,就沒有今日的霍金吧!因此在這榮耀的時刻,他選擇與潔恩共享,都表達著雖然兩人婚姻結束,但他仍舊珍惜看重兩人過去的相處,表達出他對這段關係的感謝。

    當他們在皇宮的花園,潔恩對霍金說:「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很不凡吧!」潔恩的話,也肯定著他們共有的過去。

    接著,霍金敲了手上的機器(這是他現在的發聲方式),潔恩湊過去問他在打什麼,我們才聽見霍金的電腦輔助語音,說「看看我們的孩子們」。然後,眼前是他們三個風度翩翩、亭亭玉立的孩子,迎面走來,這是他們愛情的結晶,是他們留給世界的禮物。

    「看看我們的孩子們」是電影的最後一次台詞,但英文的原文,說是「Look what we made」
    (看看我們做的吧!)。

    電影結束在這句,很有寓意。過去的經歷有沒有意義,其實就取決於「Look what we made」吧!整部電影讓我們「look what they made 」,縱使他們沒有未來,但我們都看見他們經歷與成就的一切,雖然他們走向分離,但他們的過去與故事,並不是一片荒蕪,他們曾有的快樂, 仍存在他們的生命記憶裡,他們沒讓任何人抹去。

    因為他們的珍惜,就保存了過去的意義。

    「Look what we made」,你在逝去的愛情裡,看見了什麼呢?看看你們經歷的曾經,那裡頭的故事,都讓你成為現在的你。

    .

    以上文字取自
    影癒心事:他的電影,你的愛情,心理師陪你走過關係四部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5168

    .

    【已取消】2/9我不是挨打就會趴下的人 》2/9台北國際書展.對談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8178876154107/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走到盡頭了嗎婚姻走不下去的15個原因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31 07:15:02
    有 2,215 人按讚

    「我一直愛著你,我盡力了(I always love you, and I did my best.)」潔恩流淚地說,聽完這話的霍金,哭了。

    我們都要為自己活下去,我們的人生並不是依附在他人身上。他離開了,我們的日子仍要繼續。這個視野的轉換,對我來說,不是廉價的自我安慰,它是深層的覺察,是對自我的疼惜,也是我們愛自己的練習,是我們能夠再往前走的動力。

    她把焦點放在自己的努力,而非他人的回應,她把焦點放在過程的付出,而非最後的結果。她知道自己盡力了,而她的努力不是由霍金的回應來證明,她知道她對得起自己,她的價值也不是因為對方離開就遭到否定。

    關係有開始的時候,也有結束的一天。但關係沒有未來,並不代表你們擁有的過去就沒有意義,那些曾有的美好,都已經存在你的生命經驗裡,是誰也拿不走的曾經。我們能做的是珍惜彼此給予的曾經,對於不能繼續陪伴的未來,最好的禮物,僅是祝福而已。

    取自《影癒心事》

    *********************************

    各位朋友,早安:

    收假完要工作,會需要一點時間適應,辛苦了。再一下下,就可以休息了。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也隨著劇情起伏而流淚,揪心、虐心,但最後也跟著主角走向雲淡風輕。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也很期待能好好在觀影之後,跟現場的朋友盡情討論。

    作者的註解我相當喜歡,伴侶關係反映的,最終是自己跟自己的關係。看重自己的價值,不因結果而否定自己,這是我特別要拿來跟朋友們一起學習的課題。

    祝願您,記得為自己盡力,就足以愛自己!

    *********************************

    「我一直愛著你,我盡力了。」
    ──《愛的萬物論》(Theory of Everything, 2014)

    【文/ 黃柏威】

    「以前你有邀約,都會第一個告訴我。」《愛的萬物論》裡妻子潔恩對霍金這麼說。也是這一刻,她知道有人取代她在丈夫心底的位子。

    潔恩與霍金結婚了二十五年,過去在霍金人生最低潮的時候,可說是潔恩一手將他拉出谷底。當時霍金得了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醫生預言他只能再活兩年,霍金因此灰心喪志,每天把自己關在宿舍,不願踏出房門一步,但當時他的女朋友潔恩,沒有放棄希望,持續鼓勵霍金面對生活,她堅毅的態度讓人動容,才讓霍金繼續回到學校完成學業,到日後成了家喻戶曉的科學家。

    更出乎人意外的是,當年的潔恩不只陪伴霍金走出低谷,她還想跟霍金結婚,縱使霍金的父親極力反對,還找了潔恩當面溝通,他以為潔恩沒有仔細考慮清楚後果,無視醫生對霍金的病情評估,沒想到,潔恩的態度堅定,她知道這是自己清楚的決定,並非一時衝動的舉動, 她不是天真的以為事情會很簡單,她知道往後的日子必然辛苦,但愛情裡相知相守的至高性, 對她來說,似乎毋庸置疑,就算前頭再多風雨,因為愛情,就能前行。

    「假如你是潔恩,在這個時候會和霍金結婚的請舉手?」我常在演講中調查聽眾的態度。

    通常年輕大學生族群通常舉手的人多,但若在已婚人士團體裡詢問時,舉手的人很少,兩者形成很大對比,或許對真正處在婚姻關係的人來說,深知婚姻生活的難處與不易,對於給出承諾,現在就變得保守謹慎許多。

    潔恩選擇結婚,反映了她堅定的意志。電影也拍出他們婚禮的場景,雖然沒有對話,只有畫面搭上配樂帶過,但看見他們穿著西裝與白紗走上紅毯、裡頭有牧師證婚、有眾人的祝福、有美麗的鮮花擁簇。我若是潔恩,大概沒有堅定的勇氣,說自己一定想和霍金結婚,但看完這段婚禮場景後,似乎對潔恩的想法多了一點理解,她並不是對霍金的病情視而不見,相反的,或許就是他知道霍金只能活兩年,因此她希望在霍金有限的歲月裡,也能有婚姻生活的體驗,而希望自己就是那個能陪霍金走上紅毯的人,她也想把自己心裡最重要的位子,留給霍金吧!

    結婚對身為基督徒的潔恩而言,是重要的生命立約儀式,並且那也是一個公開接受眾人祝福的機會,如此說來,這是婚禮很大的意義,她希望這段愛情是被祝福與肯定的吧!

    兩人不僅結婚,還生了孩子。

    「你們會生孩子的,請舉手?」我繼續問著剛剛舉手說會結婚的聽眾們,但現在幾乎沒有人舉著。大家說這太辛苦了,很難想像萬一霍金不幸過世,獨自撫養孩子所要承受的辛勞與壓力,但也由此再次可見,潔恩的堅毅性格,彷彿沒有事情會是她的阻礙,別人眼中的限制, 對她來說,她從不願輕易降服,也不會放棄追求。

    但隨著霍金的病情越加嚴重,手與腳都逐漸萎縮,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越來約低,這也意味著潔恩的負擔更重了,霍金無法自己進食,吃飯得靠太太餵食,他也無法自行穿衣,也得靠太太協助。電影有一幕,潔恩正幫霍金脫掉身上毛衣,但脫到一半,毛衣罩著頭時,房外的嬰兒哭了,潔恩只好先去照顧寶寶,她再回來,已經是兩個小時後了,霍金的頭,就這樣被罩了兩小時。

    可想而知,一個家庭所有的勞務工作,如今都落在潔恩身上了,她臉上過往的笑容,現在早已不見,鏡頭帶到她的時候,都已是滿臉疲憊。之後,他們又生了第二個小孩,也別忘了,潔恩自己同時也在攻讀博士學位,她並不是全職的家庭主婦,蠟燭多頭燒的情況,讓她瀕臨崩潰邊緣。

    前文曾經提到潔恩跟霍金反映過自己的壓力,她希望能有幫手來協助,但當時的霍金,未能好好回應潔恩的需求,甚至他拒絕的態度,都讓潔恩覺得自己的感受是被忽略的吧,那其實是很深的孤單,潔恩不是要強人所難,要霍金來分擔責任,但若連自己的感受都得不到霍金的關心與照顧的時候,這段關係還剩什麼呢?

    她愛霍金,她知道這是自己的選擇,在這段關係裡,她還有自己的承諾。

    得不到霍金支持的她,仍需要找到壓力出口的潔恩,在母親的建議下,潔恩重拾以往的興趣, 她愛唱歌,於是她參加了教會的詩斑,因而認識詩班指揮喬納森,也請了喬納森來家裡當孩子的鋼琴家教,喬納森看見霍金的情況,也看見了這個家庭的匱乏與需要,主動提及自己可以來當幫手,不同以往的是,過去總反對潔恩請幫手的霍金,這次竟然答應了。

    「你需要幫手,我不反對。」霍金說。

    這幕很感人,因為霍金終於回應了潔恩的需求,這表示他看見潔恩的辛苦,他願意跟她一起解決,收到這份心意的潔恩是感動的,她起身坐到霍金的身邊,她抱著他,讓先生知道她的感謝。但若細看霍金的表情,他其實哭了,這對他來說,似乎不是容易的決定。

    「為什麼霍金哭了呢?」我們也常討論這問題。

    或許一方面這意味著他得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答應找幫手,就是真的承認目前自己的不足吧!另一方面,他可能也擔心讓喬納森的到來,會不會造成他們婚姻關係的威脅,畢竟這男子四肢健全、溫柔體貼,他能給出潔恩許多自己不能給出的東西。但即便如此,霍金還是答應了,這一次,他願意放下自己的焦慮與擔心,先去回應太太的需求,說來,那是他給出的愛呀!

    喬納森成了霍金一家的好幫手,能帶霍金一家出遊,分擔潔恩的勞務,甚至現在潔恩還能與霍金坐下好好喝茶,享受喬納森演奏的音樂,他們的生活品質因此得到很大的改善,潔恩終於也重展笑顏。但這確實對潔恩與霍金的婚姻關係形成挑戰,潔恩在喬納森身上滿足了她無法從霍金身上得到的陪伴,曖昧的情愫在兩人中間悄悄滋長,但兩人並未說破這點,也僅維持著朋友關係。直到霍金與潔恩的第三個孩子出生,霍金的家人卻對孩子的生父有所質疑,甚至要潔恩說清楚講明白,孩子究竟是誰的?是霍金?還是喬納森的?

    難以承受他人質疑眼光的喬納森,決定要離開霍金一家,但在面對潔恩的挽留時,喬納森說了另一個決定離開的重要原因。

    「我對妳產生感情了!」喬納森對潔恩說。

    但讓我們張大嘴巴感到驚訝的是潔恩直白的回應。

    「我也是。」潔恩說。

    這可能是史上最詭異的告白場合了(當時的場景在潔恩的公婆家庭院)。喬納森聽完,只說了聲謝謝,他知道,這是他更要離開的理由了。

    潔恩對喬納森的情意,其實並不難理解,相較於霍金,他倆更像是共同生活、解決困難、相互支持的伴侶,在情感層面,她未否定自己的真實感受,但在承諾方面,霍金是自己的丈夫,她是霍金的妻子,她看重婚姻之約,看重自己許下的承諾,也因此她沒選擇離開丈夫,不管從哪個層面來看,其實這都是愛呀!而愛從來就不簡單。

    得知潔恩感受的喬納森,主動選擇離開關係,也是因為愛啊!他承認他愛潔恩,但他知道這個愛,若不小心可能會帶給潔恩的家庭傷害。雖然他愛潔恩,但他的愛,不是要把潔恩與自己綁在一起,他的愛,更像是種放手,不讓潔恩承擔更大的危險與責難。

    你知道後來喬納森是怎麼又回到霍金家的嗎?

    電影裡是霍金拎著啤酒去找喬納森,在這場哥們的談話裡,他拜託喬納森回來,原因是他希望潔恩快樂。

    在我心裡,這是偉大的愛情故事。偉大之處,不是說主角們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蹟,我覺得的偉大,是指故事呈現了愛情的複雜性,這裡頭的愛,都不是用片面的單一價值可以評論,它包含了愛的各種面貌,拓展著我們對於愛的想像。

    但峰迴路轉的故事還沒完呢!

    霍金因為肺炎動了氣切手術,但這也讓他無法再開口說話,失去口語表達能力的霍金,再次陷入生命幽暗的低谷,而潔恩依舊是那個堅毅的潔恩,她努力想把霍金拉上來,她教他使用讀字色版溝通,但這次不論她多努力,霍金都好難好難做到,兩人在當中都挫折無比,這也暗喻著兩人在關係中失去了溝通的語言,而當兩人無法溝通彼此心意,關係自然走向疏遠。甚至在潔恩的表達裡,你會感覺霍金是個難搞的病人。

    潔恩與霍金在溝通上遇到的挫折,與後來霍金與看護伊蓮的互動形成強烈對比,伊蓮的專業,讓她很快就能解讀霍金的心意,她能引導霍金表達,能接納霍金的感受、同時又欣賞著霍金的幽默,兩人的溝通顯得通暢愉快。

    霍金的生活,重拾了笑容,只是這次帶他走出低谷的人,不是潔恩,而是伊蓮。兩人的關係越走越近,霍金在語言中也有意無意透露出對伊蓮的重視。

    終於來到了那天。

    「我問過伊連,要不要跟我去美國,她會照顧我」霍金告知潔恩。

    其實霍金也非神經大條,在他要說出這話的時候,他猶豫了一會,才決定按出傳送鍵(此時的霍金已經無法說話,得靠電腦輔助發音)。他會猶豫,表示他知道這句話非同小可,若說出口,平靜的湖面就會起了風浪,但他似乎想賭一把,若潔恩沒有太大反應,彷彿也可蒙混過關。

    但關係改變的痕跡,就藏在這句話裡吧!敏感的潔恩解讀到了,她知道現在對霍金來說,伊蓮是更重要的人。因此她回了這句「以前你有邀約,都會第一個告訴我」,道出了潔恩的失落,她知道他們的關係,已經來到了盡頭。

    「又得了一個獎,我有什麼辦法呢」他回。

    一開始霍金仍打哈哈帶過,維持他習慣的玩笑姿態,卻完全忽略了潔恩的失落情緒,只是一昧地想替自我解釋,直到他看見潔恩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他收起了嬉笑,說出了「對不起」三字。

    「幾年了?」他問。
    「醫生說兩年,沒想到卻這麼多年」潔恩說完,哭了出來。

    霍金的眼裡也泛著淚水了,然後他推著輪椅往潔恩身邊去,陪著她哭泣。

    雖然兩人情緣已盡,他們的關係走到了最後,但在最後一刻,他們靠彼此好近,在最後一刻, 他們願意貼近彼此的悲傷,給彼此最後的溫柔與陪伴。

    「我一直愛著你,我盡力了(I always love you, and I did my best.)」潔恩流淚地說,聽完這話的霍金,哭了。

    他們握著手,流著淚,一起哀悼逝去的愛情,哀悼這大輩子兩人一起走過的關係。戲外的人們,大概也是哭著看這段吧!

    霍金與潔恩的分手場景,是我看過最動人的分手戲。每一次看,都還是很容易被當中的情感所打動。一方面是因為兩人最後的溫柔陪伴,也許它過於理想,很少人的分手場景會是如此平和,但就是如此,才更讓人覺得它溫柔到讓人想落淚。

    另一個被打動的點,就是潔恩面對關係結束的態度。

    霍金有了新歡,潔恩當然難受,但她沒有嘶吼,她只是流著淚對霍金說:「我一直深愛著你,我盡力了。」

    潔恩一向是為自己情感負責的人,從開始到結束,都是如此。因為愛情,她不顧疾病與死亡的威脅,勇敢與霍金結婚。結婚後,她承擔所有家務、全心照顧霍金生活,即便她曾對喬納森動了心,但她也未背棄婚姻誓約,直到霍金愛上伊蓮、她知道現在的自己,不再是霍金生活中最重要的伴侶了。

    她當然很難受,但她依然為自己的感情負責、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她沒有說「我這樣照顧你,你卻那樣對我?」「我這麼愛你,你怎麼可以背叛我?」「我這些年的付出算什麼?你怎麼對得起我?」

    她只是說「我一直深愛著你,我盡力了」。

    她沒有要霍金為她的付出負責、沒有要求霍金因為她的付出就得給出相對的回報。她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回應著自己心中的愛,她知道自己盡力了,意味著自己也不可能給出更多,而當自己盡力,仍得不到這份感情後,她也得接納自己過去的付出、看重自己的努力。

    這當然不容易,而且好痛呀!

    為此,我們應該大哭一場,那是我們對自己過去付出的尊重,那痛苦需要我們用力哀悼。

    但請別一直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因為那終會讓我們失力。這也是潔恩面對分手時所展現的態度,她把焦點放在自己的努力,而非他人的回應,她把焦點放在過程的付出,而非最後的結果。她知道自己盡力了,而她的努力不是由霍金的回應來證明,她知道她對得起自己,她的價值也不是因為對方離開就遭到否定。

    分手時候,你看的是「自己的努力」,還是「他人的回應」?對你來說,「過程的付出」有價值?還是「最後的結果」才重要呢?

    關係不是控制,我們永遠無法要求對方的回應。要生出放手的勇氣,得要看見「自己的努力」、看重「過程的付出」才行。

    有人會問,這樣難道不是一種自我催眠與安慰嗎?但我想說,我們都要為自己活下去,我們的人生並不是依附在他人身上。他離開了,我們的日子仍要繼續。這個視野的轉換,對我來說,不是廉價的自我安慰,它是深層的覺察,是對自我的疼惜,也是我們愛自己的練習,是我們能夠再往前走的動力。

    我們可以從霍金與潔恩的故事中,覺察與反思自己在關係中的樣子,不論是關係中的溝通與互動、面對關係生變的應對方式、特別是當愛情結束的時候,如何生出放手的勇氣。

    這件事,當然沒有一定公式,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同,處理的方式自然不同。但從潔恩的身上,或許可以找到一些參考:

    一、珍惜、看重自己的付出:她沒有因為關係結束,或是得不到的對方的回應,就認為自己過去的付出無用或沒有意義,反而她接納並珍惜自己的付出,她看見這些努力對自己的意義, 這些意義不是建立在對方的回應上。當然,這不表示對方沒有回應時不會痛苦,一定很痛啊! 只是她沒有因為這些痛苦,就貶抑否定了自己的努力,她知道就算對方沒有回應,她的努力、和努力所代表的意義也不會消逝。

    二、接納無法掌控的結果:潔恩知道自己盡力了,而當盡了全力還得不到對方的心,她知道時候到了。對這段關係,她知道自己無法付出更多了,再多就是再苛求自己了,既然自己無法付出更多,這就是她無法掌控的事了,她得要放過自己,她給出了接納,接受自己努力之後,但沒有結果的結果。

    三、接納對方為自己的情感負責:潔恩一向是為自己情感負責的人,或許也是如此,她尊重霍金為自己的情感負責,她想要的是真誠的關係,而不是對方的虛偽與配合。再說一次,這不代表不痛啊!放手的勇氣,絕對不是「不痛的勇氣」,對我來說,不痛不是勇氣,那可能是種逃避。

    放手的勇氣,是帶著痛苦但仍往前走的勇氣。

    關係有開始的時候,也有結束的一天。但關係沒有未來,並不代表你們擁有的過去就沒有意義,那些曾有的美好,都已經存在你的生命經驗裡,是誰也拿不走的曾經。我們能做的是珍惜彼此給予的曾經,對於不能繼續陪伴的未來,最好的禮物,僅是祝福而已。

    「如果我們分手,那過去所經歷不是都沒意義了嗎?」有人問。

    《愛的萬物論》片尾的最後一句台詞,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在科學成就上備受肯定的霍金,日後得到了英國女王的接見。但他去白金漢宮,晉見女王時所帶的伴侶,不是伊蓮,而是當時已經離了婚的潔恩。在電影前段,潔恩曾表達過自己對英國女王的喜愛,霍金沒有忘記這點,在這時候,他帶她去,也是一種回應。

    話說起來,在這件事上,霍金也算有情意義,因為霍金之所以會有如今的成就,潔恩大半輩子的陪伴與照顧,是背後最重要的支持,沒有潔恩的付出,就沒有今日的霍金吧!因此在這榮耀的時刻,他選擇與潔恩共享,都表達著雖然兩人婚姻結束,但他仍舊珍惜看重兩人過去的相處,表達出他對這段關係的感謝。

    當他們在皇宮的花園,潔恩對霍金說:「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很不凡吧!」潔恩的話,也肯定著他們共有的過去。

    接著,霍金敲了手上的機器(這是他現在的發聲方式),潔恩湊過去問他在打什麼,我們才聽見霍金的電腦輔助語音,說「看看我們的孩子們」。然後,眼前是他們三個風度翩翩、亭亭玉立的孩子,迎面走來,這是他們愛情的結晶,是他們留給世界的禮物。

    「看看我們的孩子們」是電影的最後一次台詞,但英文的原文,說是「Look what we made」
    (看看我們做的吧!)。

    電影結束在這句,很有寓意。過去的經歷有沒有意義,其實就取決於「Look what we made」吧!整部電影讓我們「look what they made 」,縱使他們沒有未來,但我們都看見他們經歷與成就的一切,雖然他們走向分離,但他們的過去與故事,並不是一片荒蕪,他們曾有的快樂, 仍存在他們的生命記憶裡,他們沒讓任何人抹去。

    因為他們的珍惜,就保存了過去的意義。

    「Look what we made」,你在逝去的愛情裡,看見了什麼呢?看看你們經歷的曾經,那裡頭的故事,都讓你成為現在的你。

    .

    以上文字取自
    影癒心事:他的電影,你的愛情,心理師陪你走過關係四部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5168

    .

    【已取消】2/9我不是挨打就會趴下的人 》2/9台北國際書展.對談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8178876154107/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