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赫茲租車股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赫茲租車股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赫茲租車股價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197的網紅Jeff Machine 黃育仁,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加速了十年的世界(上) 英國政壇怪俠George Galloway曾說: 「有可能幾十年都沒事, 接著幾星期內就過完了幾十年。」 前陣子的疫情三級警戒 讓大家的生活步調都出現巨大的變化, 待在家的時間比正常情況多, 經歷平常無暇注意或體會的事(不論好壞) 所以大部分的人感覺都是步調慢了下來...
赫茲租車股價 在 Jeff Machine 黃育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加速了十年的世界(上)
英國政壇怪俠George Galloway曾說:
「有可能幾十年都沒事,
接著幾星期內就過完了幾十年。」
前陣子的疫情三級警戒
讓大家的生活步調都出現巨大的變化,
待在家的時間比正常情況多,
經歷平常無暇注意或體會的事(不論好壞)
所以大部分的人感覺都是步調慢了下來,
但與此同時,世界的變化卻在飛快的加速,
幾個月的時間內,許多現象都加速了十年,
幾乎完成了一個世代的轉化。
這就是疫情開始之後,
世界趨勢變化的寫照。
《疫後大未來:誰是大贏家?》
這本書的作者Scott Galloway,
(跟前文提到的的Galloway不是親戚)
是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行銷學教授,
是連續創業家,曾創辦過九家公司,
也是另外兩本暢銷書《四騎士主宰的未來》與《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的作者。
我很喜歡他立場鮮明、商業實戰經驗豐富、
帶有一點點世故的自大、直爽的風格,
他的書中可以看到很明確直白的論點。
當然,立場人人不同,
他以身在美國的視角出發,
但我相信身在台灣的我們,
一樣可從書中的分析得到很多想法。
跟大家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論點:
一、大加速
二、強者恆強
三、現金為王
四、大分散
五、品牌時代讓位給產品時代
六、紅與藍
七、四巨頭
八、破壞性創新
美國科技巨頭們對全球的巨大影響力,
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現實。
(以前看小說或是動漫,
都曾經看到未來的世界是由企業統治,
從我們現在生活的狀態來看,
這些想像似乎成了神準的預言)
在疫情開始之後,
這些企業對世界的影響甚至有增無減,
作者在書中有很多針對這個現象的探討
身為一個連續創業家,
他有跟這些巨頭們交手的經驗,
所以分享的經驗都是活生生的,
而不是象牙塔裡那種學者氣息與口吻。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上述的論點
一、大加速:
「這場流行疫情影響最深遠的衝擊,是它將
扮演一個加速劑;它會啟動一些變化並改
變一些趨勢方向,不過在此同時,疫情的
主要影響是加速已經存於社會的動力」
加速聽起來很厲害,但值得注意的是,
這個加速的狀態並非對所有人事物都友善,
而是對之前正在成形的社會/商業轉變、
社會趨勢發展中強大的力量、
相對強勢的族群,
帶來更好、更多、更大的推動力量。
但是,
「負面趨勢可能以更高的速率加速」
「每個危機必然存在機會;危機更大、更具
破壞性,機會也就更大。…許多因疫情而
加速的趨勢是負面的,削弱我們在『後疫
時代』復原和發展的能力。」
各種型態的不平等,
包括教育、企業競爭、貧富差距...等,
在這段時間更明顯的被曝露出來。
以工作機會來說,
Covid-19帶來衝擊的前三個月,
美國失去的工作機會(13%)
比起大蕭條時期兩年所失去的(5%)更多,
美國用過去十年創造出兩千萬個工作機會,
卻在十個星期內摧毀四千萬個工作。
而且收入低於四萬美元的家庭受創最嚴重—
2020四月有近40%遭解僱或休無薪假;
相較之下收入超過十萬美元的家庭,
失業的比例只有13%。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落差?
因為疫情封城或是提高警戒的情況下,
能夠遠距離的工作都是中高端的工作。
有60%超過十萬美元的工作可以在家完成:
相較之下,
只有10%不到四萬美元的工作可以在家進行,
低收入工作者被資遣或放無薪假的機率,
是較高收入工作者的將近四倍。
遠距工作所帶來的好處,
流向原本就過得比較好的那些人。
另外的例子是零售業的變化。
在美國,二○二○年初,
大約有16%的零售業是透過數位管道交易。
二○二○年三月到四月中旬,
疫情出現後的八個星期,這個數字跳增到27%,
而且沒有退潮的跡象。
而且看得更深入,
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
電子商務在零售業的比例,
從2000年扎根後大約每年成長1%,
而從2009年到2020年初這十年,
也才成長了10%,
但2020年的短短八個星期就成長了11%!
這就是大加速,幾個星期內,
十年的發展就完成了。
二、強者恆強(汰弱留強的無情殺戮)
蘋果公司花了四十二年的時間達到一兆美元的市值,然後只花了二十個星期從一兆美元加速到達二兆美元(2020年三月到八月)。
同樣在這幾個星期內,特斯拉(Tesla)不只成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汽車公司,甚至還比Toyota、Volkswagan、Daimler,以及Honda等公司的總和還有價值。
至於資本市場,在2020疫情爆發期間,
美國股市先是經歷一波巨大的跌幅
(2020年2月下跌到3月低點,
大約下跌了40%),
但隨後也上演一波大反彈,
乍看之下會覺得這是全球最強大市場所展現的韌性,但事實上,這是一幕強者更強的戲,
所謂的「復甦」是少數公司超乎尋常的獲利所造成,特別是科技業巨頭和一些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而沒有反映在更廣泛的公開市場上。
我們把公司規模分開來看,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7月31日,S&P500指數(美國五百大上市公司)維持年度的正成長,
但是中型股下跌了10%,
S&P600小型股指數則衰退15%,
而受創最深的「BEACH」產業—預定(booking)、娛樂(Entertainment)、航空(Airlines)、遊輪(Cruises)、賭場、飯店與休憩(Casinos, Hotel, and Resorts),在這段時日內股價平均下跌50-70%...
媒體被大型科技公司和大型股指數閃亮亮的表現所吸引,
但是,一場汰弱留強的無情殺戮正悄悄進行。
很多過去知名的品牌都在這一波宣佈破產:
服裝品牌J.Crew、Brooks Brothers、True Religion;赫茲租車(Hertz);連鎖健身品牌Gold’s Gym、24 Hour Fitness;健身營養品公司GNC;高級食材超市Dean & DeLuca…名單還有一長串,這真的是會讓人下巴掉下來的名單,因為太多我們認識的百年老店知名品牌,就這樣在疫情期間默默的「確診死亡」,
但是這些企業新聞並沒有引起太多波瀾,
因為大型科技公司的發展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針對強者恆強、弱者加速淘汰這樣的狀況,
作者在書裡提到一個務實卻也很心碎的思維:「如果品牌是你最強大的資產,但企業已陷入結構性的衰退,那就該認具思考在企業消亡前充分榨取品牌的利益。儘管我們盡可能把品牌人性化,不過品牌終究不是人—它們是要被變現的資產。一個品牌在消亡之前,沒有把握它的黃金歲月充分利用它的價值,才是唯一的罪過。」
三、現金為王(淘汰賽中存活的關鍵之一)
一家公司的價值是由它提供的「數字」(財務報表、營收獲利...等)和它的「敘事」(在大眾之間傳遞的公司文化、公司歷史,使命...等故事)所呈現的結果。
「目前看來,規模大小給一家公司提供的敘事不
只是能否度過危機,而是它在後疫時代能否蓬
勃發展。擁有現金、擁有債務擔保、擁有高價
值股票的公司,將可以接收陷入困境的競爭對
手的資產,鞏固在市場上的有利位置。
疫情同時也助長「創新」的敘事。被視為創新
者的公司所獲得的估值,反映的將是十年之後
估的現金流,並且以難以想像的低利率折現。
這正是特斯拉的市值如今超越豐田、福斯、戴
姆勒、本田總和的原因所在。儘管,事實上特
斯拉在2020年大約生產四十萬部車,其他四家
汽車公司總共打造出兩千六百萬部車。」
當市場決定亞馬遜、特斯拉、以及其他被看好的公司(也就是市場上的科技巨頭們)是贏家,市場就會降低這些公司的資金成本(讓他們可以更容易而且用更好的條件拿到他們要的錢),增加它們的補償價值(透過股票選擇權),並調升它們獲取本身無法自行建構的東西的能力。
而且,如今有多到難以想像的資金在尋找標的。(低利率、政府振興經濟方案這些寬鬆政策讓市場上有滿滿的錢想要找到好的投資方案或是公司,想當然的這些市場寵兒會是優先被選擇的對象)疫情衝擊之前表現良好的公司,在這場全球危機中將得到驚人的獲利。
過去十年,市場判定一家公司價值的標準,已經用願景和成長取代獲利(舉例:Amazon、Tesla、Netfix…沒賺錢但股價市值卻仍然衝天)。不過在疫情流行期間,畢竟現金是王,成本結構則是新的血氧值,誰有更多現金,就站在更好的長期戰略地位上。(舉例:Costco可望在零售業逆勢攀升,其中一個理由是它坐擁110億美元的銀行帳戶;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有近200億美元,它的地位也穩如泰山),因為手上有大量現金的企業,可以在競爭對手關門之後,好好挑選它們要變賣的資產跟留下來的客戶,因此在每個產業類別,權力都將更集中於資產負債表最搶眼的二或三家公司。
「如果你的公司收支平衡不良,那現在已經無力為繼;如果你從事的是必需品零售業,那麼你的產品比過去更必需了;如果你在可選擇性零售業,你的產品比過去更顯得可有可無。」
後疫時代損失最慘重的將是有眾多員工、但帳面成績不良的大型公司。比如傳統零售業,如果無法創新並吸引更年輕、更常在線上消費的族群,疫情期間無非雪上加霜。
而餐飲業,特別是餐廳,也面臨艱困的挑戰,因為有大額的固定開支(房租),而且幾乎無能為力改變現況(房東降租是佛心,不降租也無計可施),再加上沒有緩衝的資金可以幫忙度過艱困時刻(大部分餐廳手上保留可以週轉的資金都不高)。紐約時報曾在一篇採訪餐飲界名人張錫鎬(David Chang,在全球有數間餐廳,同時也是Netflix紀錄節目《美食不美》(Ugly Delicious)的主持人)的文章中提到,疫情過後,餐廳或服務業可能消失,「如果政府沒有介入協助,未來服務業將不存在。」儘管當時的政府有與餐飲業代表商談援助計畫,但代表一字排開都是大型連鎖餐飲業者,很可能疫情下能生存的只有連鎖餐廳,David提到其它中小型餐廳時明顯的表現出擔憂。當然,還是有很多具有特色與知名度的餐廳可以生存下來(至少目前為止仍在苦撐),但是餐飲業的變化與整合,已經是進行中的必然,這個產業當然會繼續存在,但是過去很多獨立經營的個性化小店,很可能撐不過這一波衝擊紛紛停業。運動休閒產業也是如此。
很多台灣的餐廳、健身房、個人運動工作室…等等,在三級警戒期間也是一路苦撐,最近陸續聽到自已認識的品牌要結束營業真的很心酸,而且雖然解封了,很多店家其實還沒止血,只是流血流得比較慢而已…即使現在已經陸續補充疫苗供民眾預約施打,但要能恢復到疫情前一切「正常」的生活,依然是無法預測且非常緩慢的過程。
其他的,下次繼續跟大家分享
#jeffmachine #puma #pumataiwan #pumaeveryday #postcovid #faang #大加速
赫茲租車股價 在 信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GameStop模式也是萬中選一加上天時地利人和,想複製沒那麼容易啊…😅
#破產 #網紅 #meme #Reddit #租車 #赫茲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https://is.gd/a5lUNM
👉「台農發」成立4年虧掉半個資本額 蘇貞昌又要組國家隊賣鳳梨?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6133
赫茲租車股價 在 OP凱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選擇權是一個高槓桿、並且多樣策略的工具,善用的話其實在投資理財的路上會幫你很大的忙。
但另一方面,也是我最擔心的部分,是怕各位會把它當成賭博的工具,
不理性的情況下買股票可能還不至於慘賠,但不理性的情況下操作選擇權,
等你回過神時一定會非常懊悔,請大家在作選擇權時仍然記得資金控管與停損。
------------
投機炒作之風盛行 美股散戶終將以悲劇結尾?
https://finance.sina.com/bg/usstock/usstock_news/sinacn/2020-06-26/doc-ifzxrniw1574113.shtml
由於近幾個月封鎖防疫的特殊情況,一種曾經在互聯網泡沫時期風行一時,之後便偃旗息鼓的現象再度出現在美國股市上,這就是散戶們高度活躍的日間交易。
《華盛頓郵報》刊文指出,這些每天都不斷買進賣出股票和期權的新玩家似乎多數都是年輕男性,而且其中不少還是突然跨界來到投資圈的體育網紅、斷言巴菲特(Warren Buffett)已經“完蛋”的波託伊(David Portnoy)的粉絲。
不過,那些真正頂尖的專家和大亨們,卻着實爲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菜鳥捏着一把汗,不斷警告他們,這樣的做法絕不會有好結果。比如,個人投資里程碑之作《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的作者、著名經濟學家麥基爾(Burton Malkiel)接受採訪時就說,他們其實是在嘗試“一個註定失敗的命題”。
麥基爾也承認,許多出色的投資人和市場評論家都有着“賭徒的直覺”,但是歸根結底,精明的投資和胡亂的投機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他說,爲了娛樂去賭博完全可以接受,但是現在這些日間交易者“以爲自己是在投資,在我看來,這就是絕對錯誤的,只能讓他們陷入災難……這並不是說他們在市場上賭博就不能賺錢,但是從長期角度看,這就是一個註定失敗的命題”。“日間交易者和嚴肅的投資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不要被那些日間交易能夠輕鬆致富的牛皮誤導。”
億萬富翁投資人馬克斯(Howard Marks)對這些日間交易者也是一樣的看法,他接受CNBC採訪時說,一些人“覺得這就是一場賭局,和賭球沒有區別……這可很不妙”。
儘管在他看來,這種交易者只是少數,但是“一些人只是爲了找樂子買進股票,總歸不是個健康的徵兆”。“這讓我想起了1999年,當時也有許多人在做日間交易,而且宣稱這是一種不會賠錢的策略。衆所周知,接下來科技股就在2000年崩盤了。”
另外一位億萬富翁投資人庫珀曼(Leon Cooperman)也明確預言:“他們就是在幹蠢事,在我看來,他們最終只能落得悲劇收場。”
問題在於,雖然警告的聲音已經很響亮了,但是這些投資菜鳥卻根本是充耳不聞。然而,歷史確實已經不知多少次證明,他們所嘗試的方法最終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很多研究都已經證明,典型投資者靠着自己的交易能力超越大盤的可能性還不到1%。事實上,這一點也已經爲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過去十年牛市當中,基於標普500指數等大盤指標的指數基金和ETF規模的迅速膨脹就是最好的例子。
遺憾的是,美國人總是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傾向,他們總是會不時無視經驗和專業能力的價值,轉而去崇拜那些只不過看上去很牛、很有感染力的外行,而後者的表現最終必然會讓崇拜者飲下苦酒——也許川普2016年的勝選就是近期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不必說,當下波託伊已經成爲了美股的川普。
波託伊原本只是一個體育網紅,幾個月前還曾經親口承認自己對投資一無所知,但是突然間,他就搖身變爲線上投資導師,儘管他的推特簽名還赫然寫着——“我關於股票的話,一句也信不得。”他每次直播都會吸引數量衆多的觀衆,而他則在直播當中隨意貶斥巴菲特和其他類似的專家,說他們全是泥古不化的老頑固。週三,標普500指數大跌幾百點後,他發推宣稱:“今天就像是一場戰鬥。然而我們要記得……股市只可能上漲。”
誠然,早在疫情爆發前,期權交易就已經日益流行開來,但是新近入場的這些交易者當中,期權變成一種使用更加廣泛的工具也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幾乎肯定,他們根本就不理解這種工具意味着怎樣的風險。在這些人高度集中的股票交易app如Robinhood當中,半數的新用戶都是首次接觸股票。這些人當中就包括一位20歲的內布拉斯加大學學生卡恩斯(Alexander Kearns),本月早些時候,他錯誤地理解了賬戶信息,以爲自己欠了Robinhood超過73萬美元鉅款後,自殺身亡。
無論如何,如果沒有疫情的突然爆發,新交易者數量的爆炸性增長几乎肯定是不會發生的。在他們到來之前,市場上真正的日間交易者是很少的,畢竟要走這條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去自己研究和分析,而對上班族而言,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可是現在,衆多美國人被迫待在家中,真實失業率超過了20%,突然間,很多人手裏都有了大把的時間。
與此同時,諸多以往打發空閒時間的方法又幾乎完全消失了。有大量證據證明,許多新人之所以進入股市,就是因爲他們沒球可賭了——波託伊本人就是如此。再加上Robinhood等app普及開來,提供了免費交易渠道,當前發生的一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無知無畏的衆多交易菜鳥在美股市場上掀起了一場完美風暴,讓哪怕老到的專業人士也猝不及防。比如,全球最大上市對衝基金公司Man Group的首席執行官艾利斯(Luke Ellis)在參加彭博的線上研討會時也承認,該怎樣從這些交易對手身上賺錢,他們也在學習當中。
“與一個從未見過的對手玩撲克,總歸不會輕鬆。”他說,美股從3月低點躍起的行情,很大程度上就是這些人主導的,“在最初幾周,我們的處境着實困難,因爲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對手——也許十年多時間裏,市場上都沒有過這樣的角色了,可是其影響力又十分強大。”
在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赫茲租車,以及其他那些已經或者瀕臨破產的企業,其股票真實價值按理說已經無限趨近於零,但是在這些人的瘋狂交易中卻可以逆勢猛漲。比如赫茲的股價本月就生生從每股56美分漲到了超過5美元,只是最近才跌回2美元以下。
當年的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一位日間交易機構的經理人在國會作證時曾經說過,他們的客戶當中有80%到90%都賠了錢,並且在六個月內註銷賬戶離場了。看上去,這一場景的翻版幾乎註定將要在不久後上演了。波託伊這位網紅之前就已經有了過百萬的身家,他完全可以不在乎炒股賠錢,一直玩到經濟恢復正常,可以再度有正經事做。可是,他的追隨者們,絕大多數恐怕就沒有他這麼強的負擔能力了。
正如投資大師鄧普頓(John Templeton)早在1930年代就曾經說過的,所謂“這次不一樣”的說法堪稱是“投資歷史上代價最昂貴的字眼之一”。
眼下的這次,當然是不會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