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贏得第一名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贏得第一名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贏得第一名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贏得第一名英文產品中有4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3萬的網紅王定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星期專論》領導者的養成:蔡英文的總統之路 ◎楊甦棣(Stephen M. Young) 我第一次見到蔡英文是在一九九九年,當時我是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代理處長,因為前任處長張戴佑(Darryl Johnson)剛剛離任,新任處長薄瑞光(Ray Burghardt)又尚未履新。她是當時...

 同時也有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78的網紅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的東京奧運,台灣打破之前5 枚獎牌的最高紀錄,總共贏得 12 枚獎牌,其中包含史上第一面的羽球金牌。破紀錄的獎牌數量使台灣代表團在國際比賽中使用的 Chinese Taipei 名字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訂閱講義 & 朗讀稿 (只要 $88 /月):https://bit.ly/...

贏得第一名英文 在 Camillus’ 歷史劇場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36:34

話說在西元1721年時,由於英國國王喬治一世的母語是德文,自己其實不太會講英文,也不太方便和部屬溝通交流,所以任命委託當時身為國會多數黨領袖的他來擔任內閣首領,順便主持樞機會議,而他也就此成為了英國歷史上的頭一位『首相』! . 8月26日知名壽星:英國史上第一位具『首相』身分的內閣最高掌權者,也是當...

贏得第一名英文 在 Jen English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1:17:02

#最後一頁有彩蛋🐣「感覺人生也是一樣的,我們害怕被外界以一個失誤或是失敗的結果定義我們,進而放棄了不斷挑戰自己極限的機會。但小戴可以成為世界球后也受大家愛戴的原因,在於她不會為了穩穩當當贏下比賽,就不去表現極限精湛的球技。」 「希望我們都可以學習英國的球評,多花時間為自己與他人精采的表現喝采,旅途...

贏得第一名英文 在 Jen English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1:17:02

#分享給世界台灣最引以為傲的運動家精神 🇹🇼  今天中華隊的賽程好滿 ,三台 @elta_sports 轉來轉去而且隨著比賽晉級,一場比一場刺激 😮 但比賽的精彩不只是得分的瞬間,場上每個冷靜果斷的舉手投足,以及場外每個養兵千日的堅持,都是奧運精神的展現 #留言你最喜歡哪一句 💙 🏓林昀儒|「我不...

  • 贏得第一名英文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6 16:39:56
    有 5,250 人按讚

    星期專論》領導者的養成:蔡英文的總統之路

    ◎楊甦棣(Stephen M. Young)

    我第一次見到蔡英文是在一九九九年,當時我是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代理處長,因為前任處長張戴佑(Darryl Johnson)剛剛離任,新任處長薄瑞光(Ray Burghardt)又尚未履新。她是當時總統李登輝的年輕幕僚。李總統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提出後來被稱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新論述。可想而知,北京暴跳如雷,並試圖鼓動華盛頓嚴厲抨擊李總統。在這段期間,蔡英文和我會面討論情勢發展。我對這位沉穩內斂的女士印象甚佳,她有著令人欽羨的教育背景,包括曾經留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康乃爾大學等知名學府。後來,我邀請她到我松江路的家裡作客。

    在我們第一次一對一會商後不久,蔡英文告訴我她要休息一下,飛到倫敦去看看。我問她打算在這個五光十色的國際大都會裡從事哪些活動,是走訪迷人的名勝風光,還是參觀典雅堂皇的博物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蔡女士告訴我,她最想要做的是逛遍這座城市的書店!這些年來,她在我心目中一直保有那種孜孜不倦的學者形象。

    孜孜不倦學者形象 一直存在

    二○○○年,經過激烈的三方角逐,陳水扁意外當選總統,蔡女士成為新政府的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在此之後,她才正式加入民進黨。二○○七年,我以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身分回到台北,當時她已成為行政院長蘇貞昌內閣的副院長,陳水扁的總統第二任期正邁向尾聲。隨著國民黨在馬英九領導下於二○○八年初重掌政權,蔡英文成為民進黨主席,後來在二○一二年的總統大選中,以相當接近的票數敗給競選連任的馬英九。緊接著在二○一六年,蔡英文終於在總統大選中贏得壓倒性的勝利,民進黨也首次在立法院取得多數席次。我很榮幸能做為美國代表團的一員,參加她的就職典禮。二○二○年,蔡女士成功連任,她領導的民進黨目前在立法院掌握絕對多數優勢。

    蔡英文在許多方面都創造了歷史,尤其是成為這個島國悠久歷史上的首位女性領袖。她造就出持續蓬勃發展的經濟,同時為馬英九總統執政時期過熱的兩岸關係踩煞車。問題的癥結主要在於習近平,他拋棄了緩和兩岸緊張關係的穩健措施,轉而對這個島國採取更為強硬和恃強凌弱的倨傲姿態。蔡英文無視習近平獨裁政權的威脅利誘,力挺高科技業開疆闢土,帶領台灣走過近期的全球經濟低潮。

    蔡總統和戀棧權力的獨裁者習近平不同,她將在二○二四年第二個任期結束後離開總統府。屆時她將帶著受人景仰的政績卸任,包括在全球Covid(新型冠狀病毒病,武漢肺炎)疫情危機中維護台灣的經濟成長,度過兩岸關係的驚濤駭浪,並與台灣的主要捍衛者美國保持歷久彌堅的雙邊關係。美國可以為結交這位勇敢的領導人感到自豪,她多年來經由留學和頻繁訪問,一直與美國維持密切聯繫。

    未來卸任後 仍有重要影響力

    儘管北京無所不用其極地搶奪為數不多與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台灣的「邦交國」持續緩慢流失,但蔡英文已經加強與重要友邦的非官方關係。台北與東京的關係不斷升溫。蔡女士也巧妙地利用在美國過境停留,與朋友和支持者會面。台北也和越南、印度、印尼、南韓、菲律賓等鄰國密切交往,並且持續爭取其他國家的支持。

    毫無疑問,這位令人欽佩的領導者將在結束兩屆總統任期後,繼續在台灣政壇發揮重要影響力。我有幸見證她在過去二十五年來波瀾壯闊的從政歷程,也期待能夠繼續關注她在未來對台灣的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楊甦棣,二○○六年至○九年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一○年至一三年擔任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475010

  • 贏得第一名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1 13:58:30
    有 4,513 人按讚

    台灣一直靠大陸在養

    1
    大陸海關宣布暫停台灣釋迦跟蓮霧進口。
    問題還是老問題,就是,你怎麼老是出現害蟲。
    大陸忍也忍夠久了。
    於今就沒有理由再忍,就放開手公事公辦了。
    鳳梨釋迦蓮霧,難道不正演示了,台灣其實一直靠大陸的善意在活?

    2
    消息一出,台灣立刻炸了鍋。
    一票人火速開始表演。
    我想,民進黨的回應,當然就是套路。
    第一招是甩鍋大陸,說這是”中國”惡意打壓。
    第二招是激發悲情,要台灣人一致對抗大陸。
    第三招是告洋狀。
    第四招是拿百姓血汗錢,為失去的大陸市場買單。
    民進黨可以套路,但是最終,水果的下場,也可能預告了台灣的下場。

    3
    果然,民進黨立刻高聲”譴責”,說台灣農產品享譽國際。
    ”中國片面以不符國際規範的做法打壓”,還要"中國”不要傷害兩岸貿易跟人民情感。
    其實,光是稱大陸為"中國”,或是像綠委陳亭妃說大陸是"敵國”,又或是蔡英文稱為的"鄰國",就足以傷盡兩岸感情了。
    喔不,民進黨心理,哪還有兩岸?
    只有兩國。
    鄰國跟敵國。
    蔡英文唱的調,跟民進黨差不多。也都舉出2月鳳梨被停的例子,甚至是澳洲紅酒。
    然後,罵”中國真的有心遵守國際貿易規範嗎 ? “
    表演得好像她不知道,兩岸經貿關係,是大陸一直片面優惠台灣的關係。
    是臺灣對大陸趕禁殺絕的關係。
    要去WTO提告。
    最好趕快去。
    告了,也許我們才能盤點大陸對台灣,到底有多優惠。
    可能兩岸將來的貿易關係,才可能平等一點。

    4
    陸委會接令,表達不滿,說這”傷害兩岸關係!"
    可是,傷害什麼兩岸關係?
    兩岸關係,不都給台獨傷害完了?
    現在還有兩岸關係剩下嗎?
    所以,大陸必須一直不計一切的買台灣的問題水果囉 ?
    片面的給種種鉅額優惠,包括綠色通道,快速通關,提供特價甚至是免費的冷鏈與倉庫囉 ?
    給了種種好處,還要被罵是統戰,還要對台灣感激涕零囉 ?
    最後得到的'兩岸"關係,卻是一個台灣否認是中國領土,站隊美國,叫罵大陸,每天想台獨的關係。

    5
    農委會說要擴大”中國”以外的市場,"星馬港澳日本,,。
    大家都笑了。
    明明,越南跟日本,就一直不准台灣釋迦蓮霧進口。
    蓮霧原產地,本來就是馬來半島。
    新加坡貨架上的馬來產黑珍珠蓮霧,價格大概是台灣進口的一半。
    你要怎麼賣?
    釋迦跟蓮霧都是很難保存的水果。
    空運費,一公斤350元起跳。
    看著辦吧!

    6
    世界各國對農產品進口,都是看得緊緊的。
    誰會對台灣,像大陸對台這樣優厚縱容 ?
    民進黨根本是裝傻。
    紐西蘭發現台灣水果有蟲,突然停止台灣進。
    直到停了8個月以後,陳吉仲還是很溫柔的說,我們尊重紐西蘭。
    大陸一直是台灣水果最大市場,是因為大陸又近。
    政策大力扶持台灣水鬼。
    而且,台灣兩個字,在過去,對大陸消費者來說,是一種特別的家國情懷。
    這些,台灣作到現在,還能有什麼情懷?

    7
    綠委鍾佳濱終於承認: 台灣賣到大陸的水果是次貨,好的都拿去日本歐盟賣了。
    因為台灣被大陸慣壞了。
    日本歐盟美國甚至越南,嚴格挑剔台灣水果,反而贏得台獨尊敬。
    大陸對台灣處處忍讓,事事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優待台灣,台灣不但不心懷感激,反而輕蔑。
    拿出次貨出口到大陸。
    這樣的操作,只能讓人心寒。

    8
    水果,不會只是水果。
    是農產,是經貿。
    是因為一種情懷,大陸才給了台灣種種特權。
    世上除了大陸對台灣的莫名特惠以外,國際間一切買賣,都只是血淋淋的金錢交易。
    美英跟澳洲密謀,要賣核動力潛艇給澳洲。
    澳洲立刻撕毀跟法國660億美元的傳統動力潛艇合約。
    法國立刻明白,翻臉,召回大使,表態澳洲跟歐盟的貿易談判,可以不用談了。

    9
    大陸一直在追求讓台灣人有感的政策。
    其實,在台獨法西斯洗腦下,再多的惠台政策,台灣回報大陸的,竟然是給你次貨與反中,與無休止的滿滿惡意。
    那麼大陸也將會明白,也許,蠟燭是不點不亮了。

  • 贏得第一名英文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0 22:48:49
    有 129 人按讚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 贏得第一名英文 在 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08 17:41:39

    這次的東京奧運,台灣打破之前5 枚獎牌的最高紀錄,總共贏得 12 枚獎牌,其中包含史上第一面的羽球金牌。破紀錄的獎牌數量使台灣代表團在國際比賽中使用的 Chinese Taipei 名字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訂閱講義 & 朗讀稿 (只要 $88 /月):https://bit.ly/ssyingwen_notes
    🏸 延伸閱讀:https://ssyingwen.com/ssep43
    🖼️ IG 單字卡: https://bit.ly/ssyingwenIG
    ♥️ 支持這個 podcast:https://bit.ly/zeczec_ssyingwen
    📪 合作邀約:ssyingwen@gmail.com

    ———

    朗讀內容來自Deutsche Welle (DW)
    👉 選讀片段文字: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syingwen/posts/279363137283266/
    👉 完整文章:https://www.dw.com/en/chinese-taipei-taiwans-olympic-success-draws-attention-to-team-name/a-58780593

    ———

    本集 timestamps
    0:00 Intro
    1:22 第一遍英文朗讀
    3:48 新聞 & 相關單字解說
    13:27 額外單字片語
    18:50 第二遍英文朗讀

    ———


    本集提到的單字片語:
    Lebanon 黎巴嫩
    Mercedes-Benz 賓士
    Closing ceremony 閉幕典禮
    Last chance 最後一次機會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民國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中華人民共和國
    National anthem 國歌
    Sydney 雪梨
    Athens 雅典
    Badminton men’s doubles 羽球男雙
    Opponent 對手
    Emoji(s) 表情符號
    Criticizing (criticize) 批評
    Sensationalizing (sensationalize)炒作
    Inalienable 不可分割的
    Referendum 公投
    Repeat 重複
    Say again 再說一次
    Reiterate, reiterates, reiterating, reiterated 重申

    ————


    #podcast #台灣奧運 #中華台北 #東京奧運 #學英文 #英文筆記 #英文學習 #英文 #每日英文 #托福 #雅思 #雅思英語 #雅思托福 #多益 #多益單字 #播客 #英文單字卡 #片語 #動詞 #國際新聞 #英文新聞 #英文聽力

  • 贏得第一名英文 在 吉娜英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25 20:00:15

    #吉娜生活英文實用句
    #英文怎麼說

    輕鬆背5000單字會員課程
    打字背單字課程
    http://www.wordsgo-members.com/

    輕鬆背5000單字
    基礎單字試用版本
    http://www.wordsgo.com/2000w/2000menu.html

    輕鬆背5000英文單字影片
    如何快速背單字
    https://youtu.be/wypSE6WTeBU

    加入吉娜英文FB 粉絲頁
    學習更多道地美式口語英文
    https://www.facebook.com/wordsgo/

    吉娜提供教學服務:
    KK音標課程
    基礎英文從頭學起
    學好英文諮詢
    請寫信到
    webmaster@wordsgo.com

    英文口說學習
    英文口語練習
    英文對話
    英文會話
    生活實用英文
    英文聽力練習
    日常生活英文
    英文學習 English learning

    1. This restaurant charges a 10% service fee, so we need to add that to the total.
    這家餐廳收10%的服務費,所以我們需要把它加到總額裡上去。

    A: What's your sign?
    B: I'm a Sagittarius. I'm really outgoing.
    A: 你是什麼星座?
    B: 我是射手座。我個性很外向。

    3. Sorry, I can't accept the terms of the agreement. We need another negotiation.
    很抱歉,我無法接受這個合約的條款。我們還需要再一次的協商。

  • 贏得第一名英文 在 三個麻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4-14 20:00:15

    好多童年回憶!
    別說你小時候上電腦課時沒偷偷玩過╮(╯▽╰)╭

    - - - - -
    ➟ 九宮格系列
    韓綜遊戲九宮格!聖誕跨年玩到瘋掉!
    https://youtu.be/attHGhdcfME
    金錢遊戲九宮格!你血液裡流著有錢人還是窮人的血?
    https://youtu.be/4HpZn5WhTQE
    歌詞關鍵字九宮格!請唱出含有___的歌!情緒/食物/顏色...
    https://youtu.be/QQ25XTnKEMY
    認眼睛九宮格PK賽!館長竟猜成蛇丸😂
    https://youtu.be/jNY3rYOT4KQ
    國語隨堂考九宮格!舉頭望明月 更上一層樓?老師對不起...
    https://youtu.be/qL5Mq5-pSmY
    電影場景PK賽(上) 只看截圖你猜得出來嗎?電影迷快來挑戰!
    https://youtu.be/gDwXR8QXYbs
    電影九宮格PK賽!主題曲/場景/經典橋段 你贏得了電影系嗎!?
    https://youtu.be/dhInj9MVm60
    品牌logo大亂鬥!奧迪竟認成奧運...你能猜出幾個?
    https://youtu.be/aqefwOn8F8o
    英文隨堂考九宮格!瞎拼ABC/英文諺語/電影片名?繞口令繞到懷疑人生...
    https://youtu.be/5NMFHbern7A
    國家知識PK九宮格!旅遊/冷知識/美食/明星...全球只有這個國家沒蚊子!?
    https://youtu.be/1VkRqKMaiLw

    - - - - -
    ➟ 追蹤私下的麻瓜
    IG|https://www.instagram.com/three_muggles
    FB|https://m.facebook.com/threemuggles333/
    合作邀約請來信|[email protected]

    #電玩 #遊戲 #九宮格 #PK賽 #電動 #bgm #懷舊 #回憶殺 #Switch #任天堂 #馬利歐 #手遊 #神魔之塔 #coinmaster #荒野亂鬥 #貓咪大戰爭 #電腦遊戲 #online #單機 #CS #絕地救援 #PUBG #槍戰 #LOL #英雄聯盟 #跑跑卡丁車 #爆爆王 #魔獸世界 #暗黑破壞神 #freestyle #天堂 #仙境傳說 #RO #傳說對決 #部落衝突 #卡比之星 #健身環 #明星大亂鬥 #mario #gameboy #小朋友齊打交 #小朋友下樓梯 #越南大戰 #Playstation #game #惡靈古堡 #動物森友會 #overcook #神奇寶貝 #寶可夢 #明星三缺一 #楓之谷 #快打旋風 #爐石戰記 #三個麻瓜 #麻瓜挑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