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回合經濟談
〔#桃園市普發五千?政府:#挖某錢~~~〕
7 月 27 日,桃園市議會國民黨團的市議員徐玉樹在臨時動議中提案,提議桃園市民每人普發 5000 元。
相較於民進黨議員蔡永芳在其後所提出的「針對生活陷困的市民」另行補助,徐議員的提案獲得了在場出席議員的多數同意通過。...
#八百回合經濟談
〔#桃園市普發五千?政府:#挖某錢~~~〕
7 月 27 日,桃園市議會國民黨團的市議員徐玉樹在臨時動議中提案,提議桃園市民每人普發 5000 元。
相較於民進黨議員蔡永芳在其後所提出的「針對生活陷困的市民」另行補助,徐議員的提案獲得了在場出席議員的多數同意通過。
桃園市人口約 227 萬,照這樣算下來,每人普發 5000 元會需要花費 114 億元的經費。
今天政經八百就帶壯士們來看看——地方政府的錢,從哪來?
▌ 憲法登場
依照我國憲法第 19 條:人民有依法納稅之義務。
那麼,人民所繳的稅,很自然地就會成為國庫的一大財源。
而這些稅賦,又可以分成兩大類:國稅以及地方稅!
▌ 國稅
國稅,是由中央機關負責徵收。簡單來說,這類的稅會進到中央政府的口袋,也就是繳到我們的國庫。
國稅包含:所得稅、遺產與贈與稅、關稅、營業稅、貨物稅等等共九種。
在這之中,所得稅最為重要,在全國總稅收約佔了 45%。
▌ 地方稅
地方稅,是由直轄市及縣(市)地方政府所屬的稅捐機關負責徵收,是屬於地方政府可支用的稅收。
地方稅包含:房屋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使用牌照稅、娛樂稅等等共八種。在這之中,房屋稅、地價稅的占比最大。
然而,光是稅收,足夠支應一個地方政府整年的支出嗎?
▌ 地方政府的錢從哪來?
地方政府的主要的財源分為三種:自籌財源、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補助款。
根據《財政收支劃分法》與《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地方政府的自籌財源包含稅課收入與稅外收入。
前者指的是收到的地方稅,後者則是收到的罰款、賠償收入、規費收入、捐獻與贈與收入等等。
中央統籌分配款,是從 10% 的所得稅、扣除統一發票獎金後 40% 的營業稅、10% 的貨物稅,依照法定比例分配給各級地方政府:61.76% 給直轄市、24% 給縣市、8.24% 給鄉鎮市。
但 24% 給縣市總顯得遠遠不足,因此另外還有 20% 的土地增值稅,是專門統籌分配給縣市的。
補助款,則是中央為了讓全國經濟能夠平衡發展,可以限制在某些事項的情況下,依法酌予補助地方政府。
▌ 桃園市的地方財源分布
根據 107 年度的統計資料,從收入面來看,桃園市的自籌財源佔歲入的 57.8%、中央統籌佔歲入的 22.16%、補助款佔 20.04%。
再從支出面來看,桃園市的自籌財源佔歲出的 50%,表示桃園市政府每100 元的支出,只有 50 元是從自己的口袋掏出來的。
也就是說,地方政府自籌財源不足,必須仰賴中央補助,再沒辦法支應,就剩下舉債了。
▌ 桃園普發的潛在影響
當有一個地方政府帶頭普發高金額補助後,其他縣市的居民也會要求他們的地方政府普發、甚至發更多,政府迫於下次仍想執政的壓力,也只好跟著發。
如此一來,當各縣市都跟進普發政策時就會變成拖累國家財政的問題。
前面還有提到其實各地方政府自籌財源不足,因此普發現金所造成的額外支出要如何籌措也是需要考量的層面。
▌ 如果錢不夠普發,該怎麼辦?
以桃園市來說,突然增加 114 億的支出,絕對不是個小數目。
如果錢不夠用,通常會有以下幾種籌資管道:
📌 加稅:壞處是對人民不利、相對剝奪感大,一旦加稅對執政黨的連任百害而無一利,也容易造成政黨間的唇槍舌戰。
📌 預算調度:把尚可彈性挪用的預算挪到普發中,可能需要砍掉未來其他事項的預算,通常效果有限。
📌 舉債:目前中央政府針對新冠肺炎編列特別預算,其中已多次追加舉債至近6500億餘元,確定要再繼續舉債下去嗎?
▌ 小結
今天政經八百跟壯士們介紹了國稅與地方稅、地方政府的財源,以及地方政府普發會帶來的影響。
看完了這些分析,下次看到普發的新聞,在高興之餘,可以再多想想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哦!
#臺灣 #生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 #懶人包 #普發 #發現金 #現金 #紓困
贈與稅土地增值稅扣除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八百回合經濟談
〔#桃園市普發五千?政府:#挖某錢~~~〕
7 月 27 日,桃園市議會國民黨團的市議員徐玉樹在臨時動議中提案,提議桃園市民每人普發 5000 元。
相較於民進黨議員蔡永芳在其後所提出的「針對生活陷困的市民」另行補助,徐議員的提案獲得了在場出席議員的多數同意通過。
桃園市人口約 227 萬,照這樣算下來,每人普發 5000 元會需要花費 114 億元的經費。
今天政經八百就帶壯士們來看看——地方政府的錢,從哪來?
▌ 憲法登場
依照我國憲法第 19 條:人民有依法納稅之義務。
那麼,人民所繳的稅,很自然地就會成為國庫的一大財源。
而這些稅賦,又可以分成兩大類:國稅以及地方稅!
▌ 國稅
國稅,是由中央機關負責徵收。簡單來說,這類的稅會進到中央政府的口袋,也就是繳到我們的國庫。
國稅包含:所得稅、遺產與贈與稅、關稅、營業稅、貨物稅等等共九種。
在這之中,所得稅最為重要,在全國總稅收約佔了 45%。
▌ 地方稅
地方稅,是由直轄市及縣(市)地方政府所屬的稅捐機關負責徵收,是屬於地方政府可支用的稅收。
地方稅包含:房屋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使用牌照稅、娛樂稅等等共八種。在這之中,房屋稅、地價稅的占比最大。
然而,光是稅收,足夠支應一個地方政府整年的支出嗎?
▌ 地方政府的錢從哪來?
地方政府的主要的財源分為三種:自籌財源、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補助款。
根據《財政收支劃分法》與《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地方政府的自籌財源包含稅課收入與稅外收入。
前者指的是收到的地方稅,後者則是收到的罰款、賠償收入、規費收入、捐獻與贈與收入等等。
中央統籌分配款,是從 10% 的所得稅、扣除統一發票獎金後 40% 的營業稅、10% 的貨物稅,依照法定比例分配給各級地方政府:61.76% 給直轄市、24% 給縣市、8.24% 給鄉鎮市。
但 24% 給縣市總顯得遠遠不足,因此另外還有 20% 的土地增值稅,是專門統籌分配給縣市的。
補助款,則是中央為了讓全國經濟能夠平衡發展,可以限制在某些事項的情況下,依法酌予補助地方政府。
▌ 桃園市的地方財源分布
根據 107 年度的統計資料,從收入面來看,桃園市的自籌財源佔歲入的 57.8%、中央統籌佔歲入的 22.16%、補助款佔 20.04%。
再從支出面來看,桃園市的自籌財源佔歲出的 50%,表示桃園市政府每100 元的支出,只有 50 元是從自己的口袋掏出來的。
也就是說,地方政府自籌財源不足,必須仰賴中央補助,再沒辦法支應,就剩下舉債了。
▌ 桃園普發的潛在影響
當有一個地方政府帶頭普發高金額補助後,其他縣市的居民也會要求他們的地方政府普發、甚至發更多,政府迫於下次仍想執政的壓力,也只好跟著發。
如此一來,當各縣市都跟進普發政策時就會變成拖累國家財政的問題。
前面還有提到其實各地方政府自籌財源不足,因此普發現金所造成的額外支出要如何籌措也是需要考量的層面。
▌ 如果錢不夠普發,該怎麼辦?
以桃園市來說,突然增加 114 億的支出,絕對不是個小數目。
如果錢不夠用,通常會有以下幾種籌資管道:
📌 加稅:壞處是對人民不利、相對剝奪感大,一旦加稅對執政黨的連任百害而無一利,也容易造成政黨間的唇槍舌戰。
📌 預算調度:把尚可彈性挪用的預算挪到普發中,可能需要砍掉未來其他事項的預算,通常效果有限。
📌 舉債:目前中央政府針對新冠肺炎編列特別預算,其中已多次追加舉債至近6500億餘元,確定要再繼續舉債下去嗎?
▌ 小結
今天政經八百跟壯士們介紹了國稅與地方稅、地方政府的財源,以及地方政府普發會帶來的影響。
看完了這些分析,下次看到普發的新聞,在高興之餘,可以再多想想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哦!
#臺灣 #生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 #懶人包 #普發 #發現金 #現金 #紓困
贈與稅土地增值稅扣除 在 蘇家宏律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父母想將房地產過戶到孩子名下,如何合法節贈與稅?PART 1
小明的媽媽想把價值2000萬的房產贈與給他,擔心要負擔高額的贈與稅,遲遲不敢過戶。
其實不用擔心,用『附負擔的贈與』,可以減少贈與稅的支出!
因為不動產的贈與計算『贈與總額』,是用公告現值來計算,如果小明的媽媽房產公告現值為1000萬元,贈與總額就是1000萬元。
但如果這不動產有銀行設定抵押權在上面,仍有銀行房貸800萬元沒有清償,而這房貸未來給小明自己去繳納的狀況下,就可以把贈與總額1000萬元扣掉房貸800萬元的負擔(因為實際上小明還要繳房貸,所以可以把房貸的『負擔』扣掉),以及土地增值稅、契稅等,最後得出贈與淨額不到200萬元。
如果媽媽今年還沒有任何贈與,就可以利用一年220萬元的免稅額度,也就是說媽媽將市價2000萬元的房產(公告價1000萬元),上面有800萬元的房貸,以『附負擔贈與』的方式贈與小明,是不用繳交贈與稅的。
律師還是要提醒,省了贈與稅,但是未來如果在短期出售房屋,會課更高的房地合一稅,傳承規劃時要特別注意。
此外,國稅局在審查這類附有負擔贈與的案件時,會看受贈人(小明)是不是有能力負擔銀行貸款?如果沒有能力,也不一定可以扣除銀行房貸數額的。
在一些豪宅的過戶,由於銀行房貸上億(或數千萬元),如果用附負擔贈與的方式過戶給小孩,節省掉贈與稅,但千萬不要在短時間內把房貸還清,因為,就房貸的清償,是免除小孩債務,等同於贈與,也會被核課贈與稅。
所以,該孩子負擔的貸款就讓他們負擔,也可讓孩子有責任感。
#財富傳承
#節稅
#房地
#不動產
#最好還是用遺囑,不一定要先贈與過戶
#贈與稅
#房地合一稅
贈與稅土地增值稅扣除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財產規劃學習筆記:
這陣子每個禮拜都在進修財產規劃課程,深深覺得生完小孩笨三年的魔咒還是隱約影響著我,像是乾枯的腦袋,硬要它吸收精華液。
不過講師的功力深厚,上課的方式也盡量活潑,所以每次上課我還是覺得獲益良多,也觸發了我自己開始在思考,不能只是想著怎麼賺錢,也要把錢用最有效的方式配置。
今天想把最近一次上課學到的一個很實用的概念介紹給大家。
~要如何讓自己辛苦累積的財產可以有效節稅,又能安全傳承給子女呢?
主要可以利用贈與、繼承或信託,這三種方式各有優缺點,但是一般來說,動產適合用生前贈與的方式,不動產則適合用身後繼承的方式來節稅。
因為,不動產如果在生前就贈與,會有贈與稅及土地增值稅,土地增值稅最高稅率高達百分之四十,而且未來房子出售時,還要課房地合一稅。
但是,如果不動產透過繼承的方式傳承給子女,過去所累積的土地增值稅就可以一筆勾銷,而且繼承還可以減掉1200萬的免稅額及其他扣除額後再計算遺產稅。
不過,財產傳承並不只是考慮到節稅就好,還要考慮到將來的財產分配,避免子女對遺產的分配意見分歧,所以建議要立遺囑。
遺囑規劃,應該要注意到三個重點:
1. 合理分配
2. 合法節稅
3. 可行的繳稅工具
此外,也要注意到特留份的問題。
一般遺囑分配有兩個方式:一種是均分,另一種是各自持有。均分看起來公平,但是像是不動產共同持分,有時候子女得自行出售遺產才能享用遺產價值。
各自持有不同的遺產項目好處是,子女可以各自自由享用收益,避免子女被迫出售遺產來分割,但缺點就是容易因為價值不一樣,讓子女覺得不公平,這時,可以透過人壽保單來平衡價值的不一致,也可以達到槓桿的效果。
未來也希望將更多財產規劃的知識分享給大家,讓大家也一起長知識喔!
#講師吳鎔任
#APPC中華民國個人財產規劃人員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