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賴和出獄歸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賴和出獄歸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賴和出獄歸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賴和出獄歸家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04的網紅酸酸時事鐵絲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嘉義第一座228記念碑的設計藝術家詹三原。 嘉義市政府地政處:#嘉人小知識🙋🙋 台灣首座二二八紀念碑,就在嘉義市👏👏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854832841731875&id=387482635133567 土星六號之狼:...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團購企業家486先生當年以寫部落格起家,透過實際的使用、評測及分享,累積了大量的粉絲。從早期的開團銷售模式,成功轉型為電子商務平台。如今,486團購為台灣家電類網購平台領導品牌。 點進下面連結,陪我拜訪大哥吧! 「486先生」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KK48...

賴和出獄歸家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9:11:33

#潘木枝 74 年前的今天,在嘉義火車站前倒下的,除了有畫家陳澄波,還有向生醫院院長潘木枝,他們都是嘉義市的參議員,一心為民,卻死於政府槍口下。 ■懸壺濟世 日治時期的潘木枝,畢業於東京醫學專門學校,在東京工作一陣子後,便返鄉回嘉義開設「向生醫院」。 在那個還沒有健保的時代,有些人因為沒錢看...

  • 賴和出獄歸家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25 10:56:54
    有 2 人按讚

    台灣嘉義第一座228記念碑的設計藝術家詹三原。

    嘉義市政府地政處:#嘉人小知識🙋🙋

    台灣首座二二八紀念碑,就在嘉義市👏👏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854832841731875&id=387482635133567

    土星六號之狼:「我們可以為台灣付出,盡自己一份心力,那是生命中非常浪漫的事。」

    邱萬興:二二八和平日LOGO的由來

    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大屠殺到白色恐怖年代,國民黨全面封鎖二二八歷史記憶,長達四十年的噤聲,台灣人無人敢談起二二八。在高壓統治時期,二二八受難者家屬更是恐懼噤聲,只能暗夜哭泣,不敢要求平反。

    鄭南榕在一九八六年因違反《選罷法》而入獄,八個月後,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四日出獄,他就立刻聯絡同志,在雜誌社商討如何紀念二二八事件四十周年活動。鄭南榕希望透過二二八平反運動撫平撕裂的社會,讓台灣土地的裂痕,人民的傷口可以癒合,讓受難家屬擺脫二二八的恐懼與陰影。二月四日,正式成立「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當時在聯廣任職的葉菊蘭,邀請設計部門同事來《自由時代》雜誌社,設計一組「二二八和平日」(LOGO)識別標誌,這個228數字的(LOGO),清楚表達甚麼是二二八事件。這是黨外運動第一次用廣告行銷概念,帶進街頭運動中,讓群眾更清楚瞭解「二二八和平日」的訴求是什麼。葉菊蘭在「二二八和平日」運動中,不只幫忙鄭南榕在她的故鄉苗栗縣申請二二八演講會,在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二日苗栗的大同國小演講會中,由葉菊蘭擔任司儀,她用客家話演講,向鄉親介紹二二八和平日的宗旨,在很多二二八演講場都可看見她陪著先生鄭南榕出席,她扮演二二八平反運動中,最佳的幕後行銷推手。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也請美麗島事件受難人林弘宣的弟弟林心智,另外設計一個一九八七年「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LOGO),一起在二二八事件四十週年紀念活動推動。隔年,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通過決議,將二二八定為公義和平日,每年都舉辦追思禮拜,為受難英靈與國人追思祈禱。在當年推動這些紀念活動時,沒有電腦輸出,所有的二二八手舉牌、抗議布條,演講會的帆布,都要用手工繪製,非常耐用,二二八70週紀念活動時,我再次彩繪這二個LOGO,複刻這些二二八手舉牌,目前典藏在鄭南榕紀念館與蔡瑞月舞蹈社。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在全島一共舉行了二十三場公開性的演講與遊行活動,「二二八和平日」與「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這二個LOGO就在二二八事件四十週年紀念活動中出現。每場二二八演講會,有的數千人,有的甚至上萬人,他們在推動『二二八和平日』運動時,最困難的是,二二八受難家屬都不敢站出來。

    衝破二二八禁忌之後,「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經過三年的努力,台灣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決定先設立在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畫家陳澄波的故鄉嘉義,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陳澄波被帶到嘉義火車站前廣場,先遊街示眾而後公開槍決。一九八九年五月九日,由詹三原設計的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在基督教長老教會嘉義中會協助下破土施工,八月十九日,在嘉義市彌陀路舉行「二二八紀念碑」落成典禮,由民主進步黨主席黃信介與陳永興醫師及二二八受難家屬代表共同剪綵。鄭南榕未能看見這座二二八紀念碑的設立,二二八紀念碑設計者詹三原特地畫了一幅油畫紀念鄭南榕。

    我們投入政治改革工作,就是希望能為台灣打造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我們可以為台灣付出,盡自己一份心力,那是生命中非常浪漫的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61963965170621&id=100191361347885

    微生槑:《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二二八事件70 週年紀念專輯》
    出 版 者: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主  編:邱斐顯
    採  訪:陳銘城、邱斐顯
    攝 錄 影:黃裕順、邱萬興、謝學榮、李昇霖
    文字整理:陳銘城、邱斐顯、黃旭初、邱萬興、彭孟濤、陳雅惠
    出版日期:2017 年11 月
    ── ── ──
    目錄
    002 序-從平反運動到轉型正義的追求/薛化元教授

    【導論】:
    006 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陳儀深教授
    020 禁忌年代的探索——1987 以前
    022 李筱峰教授:書寫人生最心痛的一本書/黃旭初
    028 劉一德主席:談1983 年彭孟緝宅外牆噴漆/邱斐顯

    【衝破禁忌——1987-1989】
    034 陳永興醫師:「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話當年/邱斐顯
    037 公佈真相.平反冤屈--二二八和平日宣言
    045 李勝雄律師:致力探究二二八歷史真相/黃旭初
    049 林宗正牧師:細數1987 年台南「二二八和平日運動遊行」/邱斐顯
    058 二二八事件的造因及其對台灣社會文化的衝擊/蕭新煌教授
    064 從二二八事件看台灣知識份子的歷史盲點/謝里法教授
    072 畫家詹三原:設計全台第一座民間二二八紀念碑/黃旭初

    【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1990-1994】
    07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家屬的道歉
    079 教科書應呈現歷史真實:對二二八事件應編入教科書的看法/張炎憲教授
    081 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二二八追思禮拜1987
    到外省籍基督徒曠野社的二二八平安禮拜1990
    083 二二八關懷聯合會的成立
    084 民間版與官方版「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之對照比較/邱斐顯整理
    086 賴澤涵教授:當年二二八研究的困境/邱斐顯
    093 1992 年第一場二二八紀念音樂會/邱斐顯

    【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1995-2000】
    100 勇於面對黑暗才能走向光明-二二八受難家屬代表林宗義致國人公開信
    103 二二八紀念碑的政治、社會與歷史意義/林宗義博士
    106 姚嘉文資政:二二八是外來政權的問題/邱斐顯
    110 葉菊蘭資政:平反運動30 週年,勿忘鄭南榕/黃旭初
    116 李登輝總統:二二八事件,我聽到槍聲/邱斐顯
    122 1995 年2 月28 日李登輝總統為二二八事件道歉演講致詞
    124 陳水扁市長:推動「二二八和平公義運動」/邱斐顯
    134 公佈真相、平反冤屈(全國設立二二八紀念碑)

    【繼續追求真相——2000 之後】
    152 陳水扁總統:「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轉型正義的指標/邱斐顯
    166 訪陳儀深教授談《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的產生及相關的兩個官司
    /彭孟濤.邱斐顯
    176 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
    177 全國二二八關懷團體一覽表
    178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180 作家李喬談二二八文學創作/彭孟濤.邱斐顯
    188 導演游堅煜:努力拍一部台灣的歷史故事/黃旭初
    190 平反運動後的二二八影劇創作【悲情城市】、【天馬茶房】、【傷痕二二八】
    191 【悲情城市】
    192 「天馬茶房」,電影【天馬茶房】
    194 故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談【傷痕二二八】
    196 共生音樂節,定義我的31 歲/藍士博
    200 詩人李魁賢.作曲家柯芳隆 攜手合作—2008 年【二二八安魂曲】首映/邱斐顯

    【小人物狂想曲】
    216 民主運動不可欠缺的街頭創意家
    217 街頭道具的化妝師:袁嬿嬿/邱萬興
    220 無畏無懼的街頭兄弟:廖耀松/邱萬興
    223 台灣民主運動的影像記錄者:邱萬興/邱斐顯
    227 二二八讓他遺失母親的容顏:梁金鐘/黃旭初

    【結論:未竟之路】
    232 薛化元教授:檔案全面公開並制定法規,才能推展轉型正義/陳雅惠整理
    237 花亦芬教授:德國經驗給台灣的啟示與參考/陳雅惠整理
    240 朱立熙教授:南韓的轉型正義值得學習/陳雅惠整理
    245 陳儀深教授:轉型正義的未竟之業/陳雅惠整理
    250 二二八平反運動大事紀/邱萬興.陳雅惠整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58474307555825&id=100001798122356

    【「所以,228關我們什麼事?」面對歷史傷口,不能用一個甜美的擁抱就抹去】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755684057834419&id=481065478629613

    【回顧】
    ㄧ「馬非白 - 【被遺忘的歷史】蔣經國、228、血濺嘉義火車站 - 想想Thinking Taiwan - 想想台灣,想想未來」
    一「學者揭白色恐怖知名「虐囚監獄」真面目:毆打到接連吐血4天,蔣經國主導「文字獄」奪16命-風傳媒」
    說個笑話:「蔣經國給了台灣民主」。
    一「蔣經國是臺灣民主推手?政治學者吳乃德:獨裁者放手的關鍵在「美麗島事件」」
    【吳乃德:台灣民主化歸功蔣經國 是扭曲】
    ➡「被遺忘的嘉義二二八光榮戰役:年輕人軍事基地對峙抗國軍砲擊血洗 卻遭污衊「流氓」70年」
    ➡「「主張原住民自治」率部落青年守護家園,下場卻是被槍斃!揭二二八為族人喪命的鄒族領袖…」
    ➡【劉厝里事件—水上機場之役】
    一「【228專題番外篇】我的阿公叫陳澄波--陳立栢專訪」
    ➡「每次看,回家就吐」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410936629046412&id=584986081641475

  • 賴和出獄歸家 在 健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03 13:47:55
    有 507 人按讚

    練先生,太樂觀了。六桶冷水會令人清醒?不,我都說過幾個類似的觀點,結果惹來什麼?泛民打手連登招呼呀。因人廢言,乃方塊字文化。見你可以棒打再有利益之時,那些賤貨一定會不留情面的拿著你的文章說「剩係識潑冷水」、「咁叻你做過咩?」來招呼你。有些說話都是自己私下說好了。香港人要死,就由得他們尋死好了。

    #流亡就是無能
    #不是我說的
    #我quote練生quote㗎咋
    #這些人在槍林彈雨之下願意拋頭顱灑熱血
    #卻頂唔順安全流亡生活裏冇奶茶魚蛋雲吞麵。

    //今天和大家談香港社會運動的海外翼。當本土翼遇到前所未有的壓阻力之後,不少香港人寄望海外翼有所作為。一些響叮噹的社運骨幹透過各種途徑離開香港到海外立足,這些人物帶着不少港人祝福飄洋過海到異域,矢志做外國政府和民間的游說和解說工作,也盡力在香港人社群裏發揮影響力,壯大各方對香港民主自治運動的支持。游說似乎真有用。近月歐美政府的一些作為,包括對若干「鎮壓有功」的中港黨政幹部制裁、為香港人提供「救生艇」、犧牲若干自身經濟利益同香港攬炒等等,反映了國際線上的汗馬功勞。不過,我認為香港人看了先別高興,倒應該也很快看到,儘管各國有所行動,但中港軸心政權並沒有絲毫退縮,反而加倍鎮壓、氣勢如虹。

    如果這個全景象令人有點泄氣,那麽我還可以給大家澆幾桶涼水清醒清醒。

    一、人權說帖不是符咒
    首先要明白,國際游說有個限度,而這個限度,在一些最賣力、最同情香港人的國家裏,已經幾乎觸碰到了,往後難再有甚麽突破;也就是說,游說已經到了經濟學說的收益遞減區,事倍功半無可免。游說存在極限,因為事實上各國是為了你香港人在捱義氣──看到你的人權受壓,引發了他們的同情心,對中港軸心政權作出制裁,但制裁對他們而言是有經濟和其他各方面代價的;他們要對自己的國民負責,包括在經濟方面負責,不可能無限度付代價替你打人權仗。這不能怪人家。

    說到底,你若要民主要自治要光復,主要還得靠你自己付出,人家不可能代你去搞這個那個革命,國際政治的餐牌上,沒有這一道免費午餐。辛亥國民革命成功推翻清帝國,關鍵恐怕不是英法日俄等國的道義制裁罷?美國獨立革命,法國在旁支持,最後還是十三州殖民地的建國者拿了槍炮把英國人的十倍兵力打垮了。中共打敗國民黨,有蘇俄的强大支持,但關鍵還是他們的三大法寶特別是最後階段的那張王牌解放軍。三十年的香港民主運動從政權那裏爭取不到絲毫讓步,說明了一個事實:面對的原來是專制極權,香港人的付出因而遠遠不足;現在大家清楚了,光是磨損幾雙鞋底磨不出民主雙普選,哪怕是幾百萬人都經年纍月在那裏磨。

    那麽,2019年的勇武又如何?不少手足流血了,還死了幾個人,於是有人罵政權麻木不仁──怎麽你特府黑警可以那麽無動於衷?換作是民主國家政府早倒台了!誠然。問題是大家面對的是專制極權;過去二十多年北人搞韜晦,所以大家錯覺了。所以,不光是「飯民」搞錯了,勇武和他們的支持者也許還是搞錯了;原來,香港人2019年的付出還是遠遠不足;光是流幾灘血死幾個人,別說換不來民主,連送中也阻止不了,12人的遭遇不是說明政權給大家「加倍奉還」了嗎?

    好了,這邊廂的搞錯了就搞錯了,但如果舊運動的名人、新運動的骨幹,都跑到海外面對民主國家的政府搞游說,以為以人權民主價值寫在說帖上,人家就會超限量給你支持、中港政權就會讓步,那就依然會是「搞錯了」。幾十百個人磨嘴皮不會比幾百萬人磨鞋皮有效。說帖不是符咒,沒有神力。

    但有人會說,游說可以很有效啊,你看當年基辛格不是成功游說中國聯美抗蘇?《左傳·定公四年》不是記載有超級楚國說客申包胥「哭秦廷」哭了七日七夜,結果秦國答應出兵攻吳救楚嗎?

    游說在某些條件底下當然可以非常有效。中蘇當年已經撕破臉,中國便是在社會主義陣營裏也非常孤立,朋友只剩東歐兩個小國;文革搞到後期,中國經濟已非常惡劣,基辛格於是有機可乘。秦國答應出兵救楚,絕不是被申包胥磨眼皮感動了;秦楚本來就有姻親關係,而且如果吳滅了楚的話,秦的頭號敵人晉就能夠坐大,秦稱霸中原的目的就難似登天。這些都是赤裸裸的大國利益關係算計,游說的內涵不涉絲毫道義。況且,游說者都帶了手信。基辛格準備好要出賣台灣。楚國答應秦國,事成之後讓出六百里商於之地。國際線上的流亡人光用人權反共等道義理由游說,不是沒有作用,而是力量很有限。如果沒有新的形勢突變,西方國家的現有反應,幾乎可說已接近他們的道義極限。

    二、流亡組織十居其九泡沫化
    西方學術界於二次大戰之後興起了「播遷學」(diaspora studies;也有譯作「離散學」)及「流亡政治學」 ,其中不少結論相當悲觀。1972年,匈牙利猶太裔作家 Paul Tabori 寫出了第一本流亡學專著《The Anatomy of Exile: A Semantic and Historical Study》, 指出一個大致規律:絕大多數流亡或播遷者當中的反抗運動,一代人光景就消失。這一點我有親身體驗。十年前我每到加拿大省親,常會應當地港僑團體邀請座談香港民主運動和政經狀況,聽眾九成以上是上了年紀的香港移民,特別多是89年離開的那批次。主持者給我指出,較年輕港僑關注的是當地社會和生活;在那邊出生的不用說,便是在香港出生和上過學的年輕移民,也很快對香港的事務淡忘,支持香港民主的意識薄弱得幾乎可說沒有。這當然是人之常情。2014年之後有變化,座談的聽眾以年輕人居多,而且人數比之前幾年的暴增。不過,我不認為這個變化可以持續;一代人(25-30年左右)之後,如無意外,那時的新一代又會忘情。Tabori 的結論放在香港人身上是對的;香港人不是猶太人。

    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歷史教授 Idesbald Goddeeris 於2007年寫了一篇關於流亡研究的文獻綜論,劈頭第一句就說 “Exile is the experience in impotence.” 這幾乎把「流亡」和「無能」畫上了等號。他列擧二十世紀一系列流亡經驗,包括1917年的俄羅斯反革命流亡、1930年代的西班牙反法朗哥流亡、二次大戰期間的德法等國的反納粹流亡、大戰後東歐國家的反共流亡等,不是流亡者客死異鄉就是流亡組織無聲無色急速泡沫化,就算最後流亡者所針對的政權消亡了,也主要不是由於他們的在外吶喊和努力。文章指出,政治學文獻對流亡者的貢獻通常認定得比較大,但那是因為不少那些文獻是出自流亡者手筆,而所謂貢獻,通常是難以量度的。至於歷史學文獻,總的來說則是對流亡者的貢獻認定低得多。

    Goddeeris 的文章還指出了非常有意思的一點:如果流亡運動產生代表性或正統性爭論的話,那這個運動就無可避免一事無成,因為正統性的爭論不僅佔據了他們的主要精力,還往往導致運動的最惡意分裂再分裂。要大台,終歸連小台也沒有。據我所知,八九六四那批中國流亡者的運動泡沫化了,爭大台是一重要原因。香港的2019批次的流亡者在這個問題上的表現可能好一些,因為2014年之後就批判、摒棄了大台主義; 但一個問題是,流亡運動在海外沒有强大的公民社會監督,會不會重新掉進大台、正統之爭而虛耗精力?大家不要忘記了,大一統觀念在中國文化裏出現得特別早,自宋朝以後,中國人就普遍掉進大一統裏意淫;歐陽修《正統論》說:「《傳》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統。』」那個《傳》指《春秋公羊傳》,戰國時期的東西。正統思想活在我們的部份文化基因裏,根深柢固,所以運動裏的人,就算主觀上反對大台,也容易「以我為中心」,彼此為之打個半死。

    三、流亡團體多是道德糞坑
    馬克思是流亡界的常客,一生流亡三次,第一次兩年在巴黎,第二次三年在布魯塞爾,第三次在倫敦最長,達34年,直到他去見上帝。前兩次他都被當地政府請走;當時最先進的資本主義民主國家英國對他仁至義盡最寬大,他卻最憎恨資本主義民主。他的流亡經驗豐富,因此對流亡團體的種種惡習十分熟悉。1848年巴黎二月革命失敗幾個月後,恩格斯寫信給他,痛駡流亡團體的內部失德,他十分以為然:”...(it) is an institution which inevitably turns a man into a fool, an ass and a base rascal unless he withdraws wholly therefrom, and unless he is content to be an independent writer who doesn’t give a tinker’s curse for the so-called revolutionary party. It is a real school of scandal and meanness in which the hindmost donkey becomes the foremost saviour of his country.” (...除非你徹底從那所謂的流亡革命黨抽身而去搞單幹,否則它一定會把你變成一個儍瓜,一頭笨驢,一個低等壞蛋。那是一所不折不扣的出產醜聞和習得尖酸刻薄的學校,最屁的驢子在那裏給認作最一品的救國者。)(《馬恩全集卷38》)

    熟識中共黨史的人都知道,中共「長征」(內流亡)到了三不管的延安,高幹生活腐化不堪,給王實味、丁玲、艾青等文人黨員寫文章捅破,毛惱羞成怒,找個特務罪名把王秘密處決。不只共產黨如此,同盟會人士在日本的時候,醜聞耳語不少,孫大炮志大才疏獨裁專橫而且不是正人君子的一些說法已經傳開,只不過後來的人寫黨史都為尊者諱。

    如果用理論分析,流亡革命黨因為多是地下組織,便是終極主張民主的,也不免在運作層面採用高壓一元化領導,但在革命階段,組織運作就是一切,權力於是極度集中,又因為沒有法治和社會監督,於是出現各種弊端;如果再加上不同派系之間的矛盾、十分有限的資源的爭奪、個人作風的近距離衝突、執行「家法」時的種種不公,等等,狀況的確可以非常惡劣。這僅僅是就那些尚未喪失革命鬥志和初心的流亡團體而言。換作是一些喪失了鬥志、徒具虛名不事生產而以欺騙所在地政府和NGO津貼度日的那些團體,當然就更不堪。

    四、勇武無法適應流亡日常
    流亡者離鄉別井,舉目無親到一個異文化裏生活,若無法適應,會產生難以承受的心理壓力。2019離港的那批次當中,就有不少如下事例:流亡者到了目的國,人家慷慨接收,居留手續和基本生計都給苦心安排好,但因為流亡者飲食不習慣,於是沒多久就回流,寧願送頭。看官,這些人在槍林彈雨之下願意拋頭顱灑熱血,卻頂唔順安全流亡生活裏冇奶茶魚蛋雲吞麵。當然,那也並不奇怪,因為大家都「真係好撚鍾意香港」。不過,做出那種取捨,心理因素方面是否欠缺了甚麽?西方心理學家已經做了不少研究,證實流亡者當中,或深或淺患上各種精神病的比率偏高,自殺傾向更明顯,而香港的流亡者對此束手無策。

    2014年的佔運日子裏,我在佔領現場和一些年輕抗爭者交談。他們有一些告訴我,今後要進行嚴格的體能訓練,以備日後抗爭時「打得應、掟得遠、走得快」,令我大吃一驚。回想,原來勇武抗爭的體力本錢,幾年前就開始累積。不過,2019之後,我卻覺得,心理質素方面的弱點,可能更加致命,而克服這些弱點的本事,則更難練就,不是舉舉重、跑跑圈就可以。出身於港式大都會的抗爭者被迫要面對的,是兩種截然不同卻一樣沉悶的環境和孤獨的長時間,其一就是流亡,其二就是坐牢,所包含的心理挑戰,並不是有了勇武所需的體格就能具備。

    十多年前,我的老友程翔先生出獄回港,久別重逢,我問他受刑期間最難挨的是甚麽,他說:「係冇人同我傾偈,幾乎發癲。」因此,培養堅强意志力和在大異環境裏的中長期心理適應能力,對抗爭者非常重要。歷史上為了達到政治目的而刻意鍛煉心理質素的最著名故事,就是春秋時代越王勾踐為了光復己國而强迫自己睡不舒適、吃不甘美,即「卧薪嘗膽」的傳說。我不知道今天的抗爭青年當中,有多少人能夠對自己作出這種鍛煉要求;也許很多,或足以令我再次感到驚訝,但我估計其實很少很少,少到接近零。

    五、學猶太人窩囊復國?
    近聞海外各派抗爭者的中生代有一共同點,就是非常欣賞猶太人的堅忍承傳,播遷世界各地幾乎兩千年之後最終復國並實行民主。這種欣賞,擺在 Paul Tabori 說的「流亡意識一代即消亡」旁邊看,非常有理。不過,要兩千年才能實現一個理想,凡事慣即食的香港人,真是難以認同;莫說兩千年,就是兩百年,對那些嘴邊常掛一句「希望有生之年乜乜乜」的老一輩民主派而言,也是不可想象、遙不可及。因此,以猶為師,文化上不對號。

    猶太人自公元初給羅馬征服乃至驅散之後,很快喪失鬥志,變得窩囊怕事,膽小如鼠;千百年來世界上排猶、猶太人遭殘殺、財產被掠奪的事例不可勝數,但它們只會逆來順受,受不了就走,好死不如賴活着。二十世紀猶太建國,也很大程度是英國開綠燈並撐腰。 這種性格容或不足以稱道,但頗值得留意的是他們有信仰的軟硬件,後者指遍佈世界各地每一猶太人聚居處的教堂(synagogue),那是他們發揮軟力量即信仰本身力量、達至文化承傳和民族凝聚的物質建設。支持這種物質建設的,就是猶太人的雄厚經濟實力。他們認為勤奮賺錢是本分,但同時認為所得財富不過是神託付給你今生管理的東西,死的時候應該盡量捐出。他們流亡,代代堅守信念,而且相信自食其力,不靠政府救濟或NGO施捨,和很多八九六四的中國流亡人不一樣。

    還值得留意的,是他們對信仰的執着,香港人看簡直是到了病態的地步。猶太人的信仰規條以及由之而來的行為守則多如牛毛,例如單是安息日不可點燈着電發熱的規矩和例外規定就有好幾十條,電燈泡不可用但LED不發熱卻比較認為可以,安息日之前就已經開着的就可以,如此等等。規條多得連他們自己也吃不消,於是各教派和地方都會發明一些巧妙理由去盡量繞過、取得方便但名義上不違反這些規條。儒家會說那是沒有了仁的內涵的禮,徒具形式,但從他們寧願辛苦挖空心思將就也要保留那些規條,倒可看出他們的一種極度執着。大概就是這種執着讓他們窩囊地死守着復國信念近兩千年,最後神推鬼擁之下成功了。香港人很難效法猶太人復國(那是違反國安的);但有些人認為能夠從猶太民族身上得到啟發,例如不靠正規學校教育而能夠有效作語言文化承傳。我則認為香港人連這一點也難學到。別說流亡在外國,就是在香港,大部份家長也以子女習得英、法、德、日、普通話等外來語為尚。

    學猶?算罷啦!

    六、流亡者不懂流亡學
    香港人一向輕視學術,凡事靠直覺扭計精乖高轉數,所以縱有大批人流亡移民搞海外抗爭翼,卻鮮少有人提出要學懂弄通流亡學。本地翼搞民主抗爭,一代人光景下來,才發覺搞錯了,因為未弄清抗爭對象政權的本性,遂以磨鞋底抗爭三十年一事無成。海外翼現在一窩蜂搞國際游說,我估計一樣錯誤,因為未弄清楚民主國家政客要對投票人負責、包括要保障他們的經濟利益,因此不可能以人權為武器與中國周旋到底。若又因此磨破嘴皮一代人一事無成,那麽海外翼也是無效的,知道的時候,如 Paul Tabori 所說,已經夠鐘消失。我估計在西方很多幾十年一事無成的流亡運動,包括西藏獨立、古巴復國等,都是糊里糊塗抗爭幾十年,最後又糊里糊塗地夠鐘消失。前車本來可鑑,但香港人很可能缺乏必要的文化資源去解決這個問題。

    一口氣給大家淋了六桶涼水,估計會清醒,然後迷惘,因為不知路在何方。指路不是我的角色,我也無此能力。沒有大台了,也沒有唯一的正確途徑,找路因此是每個人的獨立責任。讓我改寫一位法國哲人的一句話:當你感到完全迷惘,也許就是你觸到了智慧的邊沿。

    練乙錚//

    全文: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210102/76ZXRNCDZNCQRGCFFIG3JRLV4I/?fbclid=IwAR1q3J3VgMPs-zx4YFmL24wFh6oUf7h8ydOfjeWX_vIhW2-x3R3ccXEjyHw

  • 賴和出獄歸家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28 23:05:34
    有 33 人按讚


    今天是「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 醫師126歲冥誕,長期來不管是行醫或是從事政治工作,我都深受賴和精神感召追隨著賴和醫師腳步。今天來到紀念館除拜訪後代家屬向賴和醫師獻花致意外,更深受他在二零年代為弱勢者行醫、不畏殖民強權的勇氣感動。

    賴和紀念館入口牆面上,浮嵌著「勇士當為義鬥爭」一句話。這是賴和醫師治警事件出獄後寫下的詩句,提醒後代的我們要無畏強權打壓、追求公平正義的精神。就在今天中國人大不尊重香港人民追求民主,強行通過港版《國安法》的同時,賴和醫師「世間未許權存在 勇士當為義鬥爭」的詩句,更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支持香港人民、守護民主、捍衛台灣的決心。

    二零年代賴和、鍾理和與許多台灣知識份子都曾經歷過艱辛、漫長的身份認同過程,但不管先來後到最終大家的選擇是歸來「台灣」----我們的母親。賴和是台灣新文學之父,我在紀念館內看到家屬保存賴和在日本時代寫下的珍貴手稿,他用一個地方醫師的力量,提攜許多年輕作家耕耘台灣新文學,參與台灣文化協會,推動社會文化改革。後人成立賴和基金會,更是傳承賴和醫師精神,推廣台灣文學,將台灣文化紮根在無數青年心中。

    明年是台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年的日子,我常在想彰化很早就開啟民主運動先驅,像是美麗島事件的姚嘉文資政。彰化的民主運動是不是也受到賴和、陳虛谷這些民主前輩的精神感召、潛移默化呢?今天我們很幸運不必再像先人那樣,犧牲青春、生命來反抗強權,但也更加深了我們要捍衛民主、建設台灣的責任重擔,今天就讓我們從賴和紀念館出發,一起努力迎接台灣下一輪民主盛世的到來。

  • 賴和出獄歸家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2-14 23:30:11

    團購企業家486先生當年以寫部落格起家,透過實際的使用、評測及分享,累積了大量的粉絲。從早期的開團銷售模式,成功轉型為電子商務平台。如今,486團購為台灣家電類網購平台領導品牌。

    點進下面連結,陪我拜訪大哥吧!
    「486先生」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KK486/
    「486好物與開箱」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R486Communit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如果你剛來,請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j5phF46N8&list=PLNsYSXaDLA89TvBjuV3h7l0wVRSPLk7FJ&index=1
    諾蘭電影全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3pZ8GCNnI&list=PLNsYSXaDLA896bdu-7_WbeX4sDLI5JIjS
    =====================================

    剪輯: Bruce Lu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歡迎來到超粒方,一個主要探討影視作品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電影和影集的觀點解析,從熱門大片道經典老片到必看的冷門電影! 有時也會探究時事。還有迷因,非常,非常多的謎因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返校》(英語:Detention),是一部於2020年播出的臺灣校園懸疑歷史驚悚影集,總計8集,改編自赤燭遊戲的同名電腦遊戲,由2020年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所發行,此劇集由蘇奕瑄、莊翔安、劉易三人執導,製作人林仕肯、林怡伶,於公視主頻首播,Netflix全球同步上線,公視+每週日上線[


    此次劇集的背景設定是以原作遊戲中的輪迴結局作為衍伸,並更進一步擴展遊戲的世界觀,與2019年上映的同名電影《返校》並無任何關聯或是續作之意。
    除了將原先發生讀書會事件過後的事發背景「翠華中學」拉到原始劇情的30年後——1999年[註 1]作為擴展,
    更以雙主角的模式開啟全新的故事篇章。此外,於原作登場的臺灣民間文化與等元素信仰,在本作則是另一更加具象的形式作為呈現。

    1969年,正值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禁錮的戒嚴時期,位於分業縣金鸞鄉[註 2]的『翠華中學』傳出有師生因組織讀書會而遭到拘捕。
    隨之,因檢舉匪諜有功獲頒榮譽狀的女學生「方芮欣」不知何故墜樓身亡,
    因而令發生在校內的靈異事件傳聞不斷,校方只好請託城隍廟舉辦法會、鎮魂驅邪。
    直到三十年過去,翠華中學威權的校風依舊。某日,從台北轉來翠華中學的轉學生「劉芸香」
    因誤闖校園禁地『涵翠樓』[註 3]在意外中遇見方芮欣的鬼魂過後,逐步揭開校園過去塵封的悲劇真相……


    李玲葦 劉芸香 翠華中學學生
    1999年,和母親從台北搬至分業縣金鸞鄉,並於翠華中學二年忠班就讀的轉學生。
    由於過去不健康的家庭關係及背負母親的沉重壓力,導致其養成內心自卑的壓抑性格。
    在一連串的意外中闖入禁地並遇見方芮欣的鬼魂過後,雙方漸漸對其產生依賴。
    韓寧 方芮欣 翠華中學學生(30年前)
    就讀三年忠班,容貌清秀、成績優異的資優生。生前曾被肯定具有相當非凡的文學才華。
    在三十年前(1969年)的讀書會事件帶來的愧疚感而選擇輕生[註 4]後,
    在往後因靈魂徘徊於校園內不得超生,在封印的痛苦中記憶漸漸扭曲,自身的怨靈則徘徊於涵翠樓尋找新的附身對象。並試圖對當時的事件所復仇。


    劉芸香周邊人物
    演員 角色 介紹
    黃冠智 程文亮 翠華中學學生
    就讀二年忠班,劉芸香的同班同學,出身自道士世家,將繼承背負家族傳承使命的城隍廟第五代傳人。
    嚮往著能夠離開金鸞鄉,前往外縣市的都市展開新的生活,實際個性相當真誠善良,在事件的過程也默默關心著芸香的安危,也因在校內成績表現不佳,因而成為校規制度中「鬼牌」[註 5]的配戴者。
    姚淳耀 沈華 翠華中學教師
    二年忠班的代班導,沈敬校長的獨子,懷抱著理想與熱忱的青年。
    心底卻因成長於父親威嚴之下,有著脆弱的一面。
    自從海外歸國返鄉後來到翠華中學擔任詩社指導老師,深受學生們的愛戴,一心想改革校中守舊封閉的制度。
    趙正平 白國峰 翠華中學教官(年長時期)
    陸軍中校轉調至翠華中學擔任30多年的教官,
    視學校為反共基地,堅信終有一日重返戰場。
    平時於校內皆以軍隊般的威權教條管束翠華師生。
    羅光旭 沈敬 翠華中學校長
    沈華的父親,三十年前在翠華中學擔任主任,因覬覦權力利用讀書會事件讓自己順利上位,
    如今已成為翠華中學的董事長兼校長。
    蔡瑞雪 蘇婕妤 翠華中學學生
    劉芸香和程文亮的同班同學,二年忠班的班長,是位品學兼優的乖學生。
    自從劉芸香轉學至翠華中學後,就默默經常關心她,直到發現芸香的情況有異時才漸漸疏遠。
    鄭家榆 鄧馨予
    (劉母) 劉芸香的母親
    觀念保守的傳統女性,依賴著搖搖欲墜的家庭空殼。是劉芸香最大的精神壓力來源。
    張翰 劉俊賢
    (劉父) 劉芸香的父親
    長年於中國大陸出差的台商,長期忽略劉芸香母子,也是劉芸香的精神壓力來源。
    吳昆達 魏仲廷 翠華中學學生(中年時期)
    因讀書會事件後的15年牢獄生涯而受盡折磨、未老先衰。
    因解嚴而赦免出獄,卻因周遭都已家破人亡後而產生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導致精神狀況異常,
    因此而自囚在沒落的魏醫院中,時時害怕再次遭到政府的監控迫害。
    方芮欣周邊人物
    演員 角色 介紹
    夏騰宏 張明暉 翠華中學教師(30年前)
    曾於翠華中學任職的教師,因著對文學的喜好而與方芮欣兩人相知相惜。並意外產生了師生戀並親手做了一條白鹿項鍊贈與方芮欣。
    最後在讀書會事件中遭到處決,是對方芮欣產生巨大影響的關鍵角色。
    林志謙 魏仲廷 翠華中學學生(學生時期)
    30年前(1969年)的魏仲廷,就讀二年仁班,讀書會成員。
    房思瑜 殷翠涵 翠華中學教師(30年前)
    曾於翠華中學任職的教師,外冷內熱,儀態萬千,結合智慧與美貌在一身。和張明輝一同創辦讀書會,對學生有種柔中帶剛的氣態。也因和張明輝接觸頗深關係,讓方芮欣誤會倆人有戀情,進而使讀書會被舉報。
    楊閔 張佩樺 方芮欣的母親。
    唐治平 方道勤 方芮欣的父親。
    其他演員
    演員 角色 介紹
    莊益增 程父 金鸞鄉城隍廟傳人
    程文亮的父親,城隍廟的的廟祝,承襲家族志業,但完全沒有天分,期待受城隍爺欽點的程文亮能夠留在金鸞繼承家業。
    是魏仲庭的舊識,當年曾旁觀讀書會事件的發生,但始終保持沈默噤聲。
    王世緯 趙導師 二年忠班老師
    因其以不當方式管教班級的作為,使得方芮欣在「聽見」芸香的怨念後,於深夜吸引剛下班的她踏入涵翠樓,並對其展開了「復仇」。
    最後則因涵翠樓經歷的一連串的事件而嚇到失魂,隔日校方發現後則被送進醫院。
    王渝萱 李子琪 翠華中學學生
    就讀三年忠班, 曾是因家人的期望壓力而過度壓抑的「資優生」。
    在前往校園禁地涵翠樓許願後,雖然成績立刻突飛猛進,但人卻因此變得詭異。
    實際上則是在芸香來到金鸞前方芮欣的附身對象,因承受不住方芮欣的束縛,最終則在芸香及文亮面前走上自殺的道路。
    張允曦 李麗芬 立法委員千金
    李裕富立委的女兒,也是沈華的相親對象。
    譚慶普 殷傳良 翠華中學校長
    曾於翠華中學任職的校長,殷翠涵的父親。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