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賭徒之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賭徒之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賭徒之淵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白色豆腐蛋糕電影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魷魚遊戲》失敗者的勝利遊戲 (有劇情雷) 「謝謝你,跟我一起玩。」 雖說看完一周多了,整個人的情緒仍然深陷在這部韓劇裡面,著迷於李政宰、朴海秀竟有辦法能演出與過往完全不同的角色,李政宰以往的果斷、霸氣不復見,朴海秀的剛毅認真也沒了,他們完全貢獻給他們的角色。 關於《魷魚遊戲》,許多人都有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粒方不插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喜歡這個遊戲的話 到這裡購賣: https://myship.7-11.com.tw/cart/confirm/GM2008191889365 這次要來玩的是一個需要賭性超堅強的桌遊! 嘴砲到不行 你敢跟別人對賭 用超恥的條件來交換嗎? 快來看看《歡迎回到地下城》吧!...
賭徒之淵 在 電影潭 FilmdePool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7-02 20:27:13
《比翼雙飛》Shockproof (1949, dir: Douglas Sirk) 又到了每個月介紹一套舊戲的時間(好啦其實是不定期的系列),雖然之前已經在電影文化中心的節目上和主持人介紹了一共十套荷里活四五十年代的黑色電影,但意猶未盡,今日再講多一套吧。 《比翼雙飛》是我昨晚在Criterio...
賭徒之淵 在 Peiyu 高珮喻 페위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2 01:23:28
中國四大名園之首——拙政園。 敬啟者: 收集到了啊!拙政園。紅樓夢你記得吧?《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故事的場景設定,就在這裡喔! 那我跟你說這園~怎麼來的故事! / 明代有個官員叫王獻臣,姑蘇人,精明能幹,當時擔任巡察御史職位。這個官呢權限大但是位階小,雖然管的寬但是...
-
賭徒之淵 在 粒方不插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2-12 20:15:11喜歡這個遊戲的話 到這裡購賣: https://myship.7-11.com.tw/cart/confirm/GM2008191889365
這次要來玩的是一個需要賭性超堅強的桌遊! 嘴砲到不行 你敢跟別人對賭 用超恥的條件來交換嗎? 快來看看《歡迎回到地下城》吧!
賭徒之淵 在 白色豆腐蛋糕電影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魷魚遊戲》失敗者的勝利遊戲
(有劇情雷)
「謝謝你,跟我一起玩。」
雖說看完一周多了,整個人的情緒仍然深陷在這部韓劇裡面,著迷於李政宰、朴海秀竟有辦法能演出與過往完全不同的角色,李政宰以往的果斷、霸氣不復見,朴海秀的剛毅認真也沒了,他們完全貢獻給他們的角色。
關於《魷魚遊戲》,許多人都有不同的敘述,韓國戲劇、電影總是特別狡猾,能將一部類型戲劇雜揉以他們對於社會的不滿,可以加入勞工運動的無疾而終,可以加入對於南北韓政局的曖昧,可以加入外籍勞工的夢想挫敗,可以加入財團控管政府的粗暴,可以加入黑幫對市井小民的欺壓,這些憤怒無處宣洩,在整部戲劇裡緩緩控訴,而且還是用最有娛樂性的角度。
現實生活中總有人不甘於平凡,有些人或許能像001吳一男占盡優勢,年輕時就懂得以錢滾錢,到老年後反而充滿空虛,家人都不在身邊,決心用最殘酷的方式,拉攏所有人一起玩死亡遊戲。但大部分的人都像456名參賽者,曾經以為自己可以逆轉時局,但到頭來發現敗光了人生迄今累積的光陰,最終只得重來,說穿了資本社會這個大型遊戲,贏家或輸家,差別只在於運氣。
這跟童年時期的遊戲不一樣。
吳一男在韓戰後的年代,隨著政府蓬勃發展而大發利市,隨後韓國走進貧富差距的險峻局勢,有人輕易享有榮華富貴,有人則僅能在底層打滾,我們一邊隨著主角成奇勳(李政宰 飾演)的正義感所打動,卻又在另一方面體驗到他迄今的人生為何過得如此失敗的原因,他太不合時宜了,不懂得卑躬屈膝,他是個深愛自己女兒的爸爸,也是個屢戰屢敗的賭徒,時常想要賭一把,只能迎接失敗。
投資失利、做生意求助無門,連自己的生命,都只能成為在上位者的娛樂,《魷魚遊戲》脫去驚悚類型的6大遊戲包裝,內在竟是如此殘酷,看待這群走投無路的人,自相殘殺,我們在現今社會之所以有人性,是因為我們都是群體動物,被法律、政府以及既定道德觀念掌控著,但這一切都被拋去時,我們還會是我們嗎?
人性永遠莫測,呈現諸多變貌,如同白雲蒼狗,我們給予這樣的自己一個名字,謂之為無常,或稱為命運。
說實話,要在《魷魚遊戲》裡面尋找一個好人,都是徒勞,就連幾乎全劇抱持著樂觀團結的成奇勳,也會在打彈珠一關忍不住矇騙夥伴,他的軟弱戰勝了他,他的恐懼造成了他的改變,只是話說回來,好人與壞人,又該如何界定?這本來就是一件殘忍的事。反倒是,我們偶爾能看見其他角色偶爾的善良光輝,一如韓美女向背叛的愛人同歸於盡,一如曹尚佑在臨死之前的自我犧牲。
多半的時候,人人與惡並肩同行,《魷魚遊戲》雖是童年遊戲,但大部分都是出賣、背叛、敲詐以及暴力脅迫,只給予我們真相。
但為何《魷魚遊戲》要這樣呈現呢?尤其是黃東赫導演,他的《熔爐》總是讓我感動再三,在跌落黑暗深淵時,最寂涼的角落,總有一個傻子會舉起一盞微弱的燈。
我想有時候黑暗實在無邊無際,我們這群平凡人都難以與之對壘,面對破碎的社會,讓自己也變得越來越不完美,我們僅能用膠帶包裹自己,用消極的逃避,躲掉身後的一場戰爭。
法籍猶太裔詩人保羅策蘭有首很知名的詩〈死亡賦格〉。
「清晨的黑牛奶/我們傍晚喝/我們中午喝/早上喝/我們夜裡喝/我們喝啊喝。」
保羅策蘭是猶太人,見證過納粹暴行的人,眼前有歷史慘劇,一群人類殺害另一群人類,世界失去秩序,但這樣近乎慘痛的現實,也是提醒我們,不要往黑暗去,即便世界很壞,但你要很好。
我覺得這也是《魷魚遊戲》結尾製造出的光明面,原本一直被社會左右操控的成奇勳,染了一頭紅髮,轉身離開美國,走回自己的南韓家鄉,想要做些什麼,想要阻止一些不公平,即便我們知道那很難,但已經有人走在革命的前線,這畢竟是個開始。
我們還是有自己的意志,雖很渺小,但很強烈。
#魷魚遊戲
#squidgame
#오징어게임
賭徒之淵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許多事,沒出事,都不是問題。
然而,一出了問題,大家就瞬間忘了有這檔事。
否認再否認,自己和這些事,沒有關係。
雖然,在見光之前,彼此心照不宣,人人都有關係。
有一種錢,在檯面上,還有一種錢,見不得光,在地毯下。
然而,在銀行內部裡,卻人人心知肚明,如同私房錢,提款機,隨時讓你無本提領。
只是,這時你玩弄的金額已經超出你可以想像的鉅額天量。
是數字的天才,是無懼的賭徒?
一場銀行內部默許的集體舞弊交易事件。
在多空之間擺盪,買空,賣空,一切成空?!
敲出超級槓桿的作用下,如天文數字般的交易金額,在鍵盤敲敲打打,開盤收盤之間,任意來回穿梭。
一場天文數字金錢的豪賭遊戲,反映的是一場又一場,暗黑人性對於金錢慾望的無盡貪婪。
無底洞,見不到底。
如同走在鋼索上,一眨眼,一搖晃,墜入深淵,粉身碎骨。
這是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發生在2008年巴黎交易員,未經授權,涉及非法的金融交易買賣,金額高達500億歐元💶,幾乎導致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倒閉的空前危機。
在每一場金融危機的風暴裡,往往都暗藏了人性的貪婪以及慾望的無從節制。—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法國🇫🇷電影🎬《巴黎交易員》(L'outsider )(2016),CATCHPLAY,播映。
延伸閱讀:
🎬美國電影《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2013)
🎬次貸危機,美國電影《大賣空》(The Big Short)(2015)。
🎬1997亞洲金融風暴,韓國電影《分秒幣爭》(2018)
🎬印度電影《操盤天王》(Baazaar)(2018)
🎬日劇《詐騙青年》(Scams)(2019)
(圖片來源:IMDb)
賭徒之淵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兩個賭徒的人生
碧樹西風
讀者分享給我兩個故事,一個人30歲,一個人40歲。
要說倆人有啥共同之處,大概在於都是賭徒了。
第一個人是開店的,賣了房子賣了店,半年輸了200萬(人民幣,以下同),最後還差80萬欠著高利貸。
老婆和他離婚了,父母也不認他,一個人跑去外地成了洗車工。
另一個人也是家境不錯,本來小生意做著,人到中年,覺得日子過於平淡。玩著玩著,就上癮了,也是短短幾個月。輸的清潔溜溜,只能從頭再來。
所幸老婆沒和他離婚,不過這真的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作為職業玩家,我完全能夠理解這倆散戶的心態。他們都曾經有過贏的經歷,甚至有過已經翻本,贏回來的經歷。
但還是收不住,直到輸無可輸。
吸引他們的是什麼?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叫做不勞而獲。
其實賭博只是一個空泛的名詞,不是說只有玩德州,賭球才叫賭博,實際上,所有押寶行為的本質都是賭博。
我知道這裡面有幾種情況,大家認為是應該排除在外的。
比如,你買房,長線買股票或者投資企業、項目。
你買房的本質是你看好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發展。說白了,你是準備搭乘經濟發展紅利的列車。
投資企業,項目,這就更明確了。你一定是看好一個行業或者公司的團隊,產品。
這些背後都是有支撐的,這個支撐就是你看好經濟的長期發展。
用巴菲特的理念來解釋就很清楚,他做的一切都基於他長期看好美國經濟。
在這個經濟活動的大背景下,實際上,他做的事情是把資金提供給別人以分享收益,他認為長期來看,經濟活動會讓他的資金增加。
說白了,這種行為就是買大盤,或者你可以認為是一種放貸的行為。
等於你把錢貸給了城市,貸給了公司,回頭收到了紅利。
但我們同時也應該清楚,這種情況下,能讓你大幅度改變自己經濟狀況的可能性是沒有的。
很多人都會感慨鄭淵潔在當年房價1000塊錢的時候買十幾套房子專門用來存放孩子們寄給他的信,結果沒想到幾十年後都變成了學區房。
但問題在於,當年就算1000塊一平米,你也買不起十幾套,因為你一個月就3,4百。
鄭淵潔這一行為的背後是因為他屬於高收入群體,他是作家。就像馬未都收藏的起源也是因為他拍過《海馬歌舞廳》,他在萬元戶的年代里,就有一百萬了。
其實巴菲特的故事也是如此,他在三十歲之前不是後來的玩法,他早期也是短期套利者,鑽了很多空子賺到了第一個一百萬美金,要知道那是六十年代的一百萬美金。
之後通過開保險公司,低息獲取大量別人的資金,然後通過股票市場的長線投資積累了巨額的財富。
所以,他引人注目的是30歲賺到一百萬美金,而不是後來的故事。
實際上,上世紀六十時代,如果他把那筆錢都拿來買中國的藝術品,那麼他會比今天更有錢。
我說的這句話就是告訴你,如果拿中國的藝術品,也就是所謂的古董作為價值錨,那麼實際上,他當年100萬美金的購買力和今天的幾百億,是一回事。
回到我們的話題,所有的賭徒,之所以會沈迷於這個遊戲,一定不是因為看重長期、緩慢的押寶經濟增長的放貸模式。
他們想要的,是快速的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
所以我們看到散戶的交易是很頻繁的,也就所謂的追漲殺跌。
追到一個漲停板是很吸引人的,100萬就是10萬塊,頂一個普通白領好幾個月的工資了。
也許他一年也抓不了幾個,但是,抓住的那幾次留給他的印象是深刻的,就是所謂的一日頂了好幾個月的感覺。
雖然也許虧的比賺的還多,但大部分人對時間是不敏感的。也就是說,贏的那幾次留給他的印象很深,而輸的,他會選擇性的遺忘。
所以,盈虧同源這件事,我說了一百遍,但聽的人,多半還是聽不懂。
所謂盈虧同源,是指你的操作方式不變的情況下,你賺錢、賠錢,都來自同一件事。
你可以不下單,你會回避風險,但你也失去了盈利的機會,或者說有踏空的概率。
你可以下單,你有盈利的可能,但你同時也得冒風險,這就是虧損的來源。
我知道大部分散戶們迷信什麼,迷信的就是所謂的通過學習增加自己的眼光。
其實眼光的本質就是預測,預測的本質就是算命,雖然大部分人不肯承認這一點。
所謂的通過學習提高眼光和你用電腦去算命沒啥區別,當然,有人非要認為電腦算命比瞎子准,這個認知我也沒法糾正。
如果按照交易時間的長短來劃分,一共有三種模式:
長線的本質是借錢。把錢借給了企業(買股),城市(買房),實際上你為經濟活動作出了貢獻,收取紅利是應當的,這就是錢的利息,這個行為也是對經濟有貢獻的;
中短線的本質實際上是賭命,所有賭眼光的本質都是賭命,命好的人會賺取命不好的人的一部分錢,然後有另外的一部分被繳納給了收取傭金,手續費的平台。這個行為實際上對經濟也是有利的,因為本質上,你們等於是在變相的納稅。
超短線的本質就是賊。你實際上從來沒有把錢借出去,你把錢剛出示,別人還沒拿到手,又被你抽回去了。它始終攥在你手裡,就像牛的鼻子前懸掛著一根草,牛看得到,卻吃不到。
這三種模式都有人賺,但是各有各的要求。
做長線,很需要本錢的,時間也是一種本錢。鄭淵潔可以買十幾套房用來存小孩子們的來信,本質上不是有眼光,而是有錢。
他真的很有錢,收入非常高,即便不買這些,也會買藝術品,或者其他。
做中短線的,很需要信息面,很需要見識,而做超短線的,很需要天賦。天底下的賊,絕大部分都是被打死的,做賊不被打死,往往都是天選之人。
所以實際上,無論什麼方式,勝出者都是極少數,這是一定的。
你只要想清楚一件事,有錢人是少數還是多數?
當然是少數,一定是少數。如果有錢人是多數,那錢就沒有任何價值。
那如果有錢人是少數,憑什麼是你有錢?一定是你具備了什麼少數的資源,比如前面聊的三種實力,都是稀缺的資源。
比如中短線,你想一想,假如真的有辦法預測,或者說眼光是可以確定的,那它屬於誰?一定屬於出價最高的人。
這個道理非常容易理解,你說你努力學習,我可以招聘一百個哈佛的去學習,你說你非常努力,我可以招聘二百個耶魯的去努力。
沒可能你可以掌握,而資本不可以。
因為不管你怎麼努力,怎麼學習,足夠的資本都可以找二百個比你更努力的來取代你。
所以,假如大資本無法做到預測未來,無法做到把握每個波段,那你就不可能做到。
如果你覺得你做到了,沒啥奇怪,你運氣好而已。
運氣,沒法購買,無法確定,所以大資本也就沒興趣了。
對於超短線,同樣的道理。一旦它是確定性的盈利機會,一定有資本不停的去購買它。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散戶,也可以從這種搶劫模式里分得一杯羹,無它,因為你是個天才,你原本就值這個價。你只是把上帝白送給你的天賦,換了錢而已。
能理解這意思麼?
你能搶來一百塊,說明人家本來就肯花一百塊雇傭你去搶或者雇傭你防止別人來搶。
你搶來的,本來就屬於你,這就是一個天才本來的價值,僅此而已。你本不需要去搶,你可以去給人家大公司做風控系統,一樣會給你帶來和你能搶來差不多的高薪或者股份。
這就像一個神偷,其實他不出手更賺錢,他可以去做安防系統,一樣會得到股份,得到高薪,未必比他出手偷錢少。因為神偷和鎖王,在資本市場看來,是等價的。
這就是我們說的,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價格,這個價格取決於你自身擁有的資源。
你得到的一切,都是你原本就應該得到的,僅此而已。
文首那倆人,30歲和40歲的賭徒,如果在賭博前遇到我,我會問他倆同一個問題。
你們想要什麼,我已經知道了,可是你們有什麼,自己知道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