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focus.io】中歐投資協議敲定 半路殺出程咬金
拜登團隊來「關照」 阻華擴貿易圈
.
本月21日,隨著中國在投資金融、製造和房地產開發領域做出「巨大讓步」,中歐雙方已就雙邊投資協定達成共識,並將文件送交歐洲議會審查,擇日簽署。但隨著美國侯任總統拜登團隊向歐盟表達「關照」,板上...
【@businessfocus.io】中歐投資協議敲定 半路殺出程咬金
拜登團隊來「關照」 阻華擴貿易圈
.
本月21日,隨著中國在投資金融、製造和房地產開發領域做出「巨大讓步」,中歐雙方已就雙邊投資協定達成共識,並將文件送交歐洲議會審查,擇日簽署。但隨著美國侯任總統拜登團隊向歐盟表達「關照」,板上釘釘的協議可能隨時被拉倒。而原計畫歐洲當地時間22日上午,中國副總理劉鶴和歐盟代表東布羅夫斯基(Valdis Dombroviski)的電話會議據報也已取消。
.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自2013年啟動談判,至今歷時七年。協定包括雙邊投資自由化、投資保護、爭端解決和可持續發展四大方向,旨在降低本國企業在對方領域投資門檻很難度,並為中歐下一階段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鋪路。
.
中歐欲擺脫對美依賴
.
2016年特朗普上台後,先後對中國、歐盟發起貿易戰持續至今,令中歐雙方加速同其他經濟體簽訂經貿協議步伐,以求分散風險。2016年後,歐盟先後同日本、加拿大簽訂自貿協定;中國也促成RCEP達成;中歐投資協定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加速談判。
.
但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爆發影響,深受疫情所害的歐洲國家,對華民意普遍轉差,令協議面對不利輿論環境。與此同時,多個歐洲國家決定禁止華為參建國內5G系統,歐盟加強中國企業的投資審查,乃至新疆強制維吾爾人勞動醜聞,都令中歐雙方互信降低。
.
本月9日,習近平同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時,中國官方新華社通稿中提及雙方「均表達了促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真誠意願」,被外界視為談判加速信號。19日,北京又公布《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確立了「原則開放投資,個別領域禁止」的「負面清單」制度,向外商示好。終於,北京在21日的談判中決定向歐盟企業放寬投資中國金融服務、地產和高科技製造業,換取在投資歐洲新能源產業上的讓步,雙方達成原則性協定。
.
即使如此,協定在歐盟內部仍存相當爭議。一方面,由於北京拒絕遵從國際勞工組織(ILO)關於「強迫勞動」的較嚴格定義,有機會威脅歐洲勞工工作機會,並帶來人權疑慮。歐洲議會內包括綠黨及社會民主黨聯盟在內的左派勢力已誓言拉倒協議。另一方面,該投資協定對歐盟境內擁有大型企業的德國、法國等「核心國家」較有利,但不利於中小企業為主,且主要為勞工輸出地的東南歐國家。當協定送交歐洲議會後,也要面對東歐國家議員激烈反對。
.
歐洲仍需面對「中美困境」
.
早在拜登上台前,便已透過當時團隊外交顧問,候任國務卿布林肯對外放風:拜登政府將透過同國際盟友合作方式「應付中國威脅」。而在中歐協定達成後數小時,拜登政府候任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 也在Twitter上發言稱「就我們對中國經濟行為的共同擔憂,儘早與歐洲夥伴進行磋商」。
.
據彭博社報道,蘇利文為代表的拜登外交國安團隊,已以中國執行較低勞工標準對西方國家整體不公,及北京在維吾爾勞工問題上存惡劣紀錄為由,要求歐盟重新考慮協定簽署。除了「曉之以理」,拜登團隊亦提醒歐盟同中國簽訂投資協定,可能將影響拜登上台後美歐貿易爭端解決,及美歐間高質量貿易協定TTIP的談判。
.
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歐盟(不計英國)前三大貿易夥伴分別為美國、中國和英國,佔其貿易總額的15.2%,13.8%和12.6%,中美兩國對歐盟經濟都具不可替代作用。加之美國對歐盟在政治和價值觀上影響遠大於中國,中歐協定能否簽署仍是未知之數。而拜登團隊的快速反應,也令北京抓住美國政權交替,外交策略未成型窗口期進一步拓寬「國際朋友圈」的努力遇阻。
.
另一方面,蘇利文在拜登上任前便施壓歐盟,也意味美國新政府不大可能放鬆對中國的制衡,也不大可能改變特朗普政府時期,施予中國企業的投資限制措施。至於美國的海外盟友們,可能會遇到「更溫和、更講道理、更體恤盟友需求」的美國,但那個「國防安全靠美國,催谷經濟靠中國」,兩頭通吃的好光景,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
Text by Business Focus Editorial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BF國情聚焦
.
@businessfocus.io 瞭解更多商業財經資訊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expert
質量的定義國中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嗎?公斤與公尺、秒一樣,都是由法國規定的!】
🎁 開學到現在,孩子還抓不到學習重點?洋蔥幫你整理好了!免費領取 >> https://cplink.co/YpEsOOvi
第一次被定義時,是在1791年,法國國民代表大會規定,「一立方分米溫度為4℃的純水,質量為一公斤」
但不同環境下,不同純度的水有些微差異,因此科學家們利用「鉑銥合金砝碼」製造不同圓柱形的砝碼,高與直徑都是39mm,並選出一個最滿意的,在1889年國際質量大會中,將它的質量訂為1公斤也稱作千克原器。
⭐️ 你能想到千克原器長怎樣嗎?趕快來看看吧!>> https://cplink.co/h4rqZqQO
⭐️【99元物理課】國中課程難度大提升?孩子能力也可以大提升,不再卡關 >> https://cplink.co/KdjYuCbN
🤩【教師節感恩回饋】套組優惠7折,通行碼【TD2021】立即前往選購 >> https://cplink.co/Ri5Z68zV
#國中物理 #公斤 #KG #質量與密度
質量的定義國中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嚴重肥胖(severe obesity)青少年的增肌減脂]
最近我的體重管理門診越來越多青少年,從6歲到18歲的都有,而且常常一來就是BMI在95百分位切點值的120% 以上的嚴重肥胖,通常9-18歲只要BMI超過85-94百分位切點就建議要抽血確認肝功能指數跟代謝症候群相關數值。
近年來特別受注意的是兒童嚴重肥胖 (severe obesity) 引起的健康危害風險,美國心臟學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建議在 2 歲以上的兒童,定義嚴重肥胖為 BMI 超過該性別年齡層第 95 百分比的 120% 或是 BMI 絕對 值大於 35 kg/m2。依據此定義,可以推算我國兒童及青少年嚴重肥胖的 BMI 參考標準(如附圖)。
2018年的《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指出:國內的醫療政策對何種體位應該轉介至醫療院所尚未完整規劃,由基層醫療體系對肥胖兒童進行實質照顧是國際趨勢,也是對整體國民健康的負責態度。
教育部在2015年台灣的國小到國中生的體位普查,發現過重跟肥胖已達到近30%😱,體位正常但有隱藏血脂異常的國小學生也越來越多😰
分享一17歲嚴重肥胖個案是皮膚科醫師轉介給我的,168cm、體重101kg, #BMI高達35.7,已經遠超過這個年齡的嚴重肥胖標準,在成人的標準來看也是病態性型肥胖(morbid obesity)了😥😥😥
本來要處理因肥胖造成的生長紋,但皮膚科醫師建議先減重,所以轉介來我這邊用純飲食控制,一開始抽血果然肝功能指數GPT飆高到190,應該是有嚴重脂肪肝,再來就是血脂全面異常(總膽固醇257、三酸甘油脂255、高密度膽固醇31、低密度膽固醇180)、尿酸過高(9.1),跟他的爸爸討論了在家早上跟晚上的吃法、帶去學校的點心,教導弟弟在高中的營養午餐中挑食物吃。
經過一個月後,抽血看到 #肝功能幾乎完全正常,
總膽固醇從257降到233
三酸甘油脂從255降到正常89(正常小於150)
象徵好的高密度膽固醇也上升至41(正常男性要大於40)
低密度膽固醇也從180降到169(正常小於130)
尿酸從9.1下降到5.7(正常值)
40天體重下降了6.8kg,脂肪下降7.3kg,本來肌肉偏少的弟弟,肌肉還增加了一些。
青少年的飲食控制大原則是: #邊長高邊減脂來降低身體質量指數,顧及要營養充足且不能流失肌肉,所以每週一公斤的下降速度是安全的😊
弟弟非常棒👍👍這位爸爸也非常偉大,從每次的回診都會聽到爸爸語氣中,透露著自責QQ(畢竟平常都是爸爸在準備飲食),還有肥胖紋造成孩子的自卑,讓他也非常心疼⋯⋯每次我都會花很多時間對家長跟孩子做心理治療,希望讓他們知道這些都是可逆的,一個月4kg,五個月就有20kg,努力都是時間的累積。
希望我們的政府可以及早制定醫療政策, 並籌措醫療經費來源,兒科醫師跟家醫科醫師,尤其是基層醫療體系,應建構精準的醫療計畫與相關的配合政策,協助這些兒童及青少年找回健康,還有撫慰這些家長們焦急自責的情緒🤗
#兒童青少年純飲食肥胖治療
#兼顧長高跟營養充足
#青少年嚴重肥胖會造成許多代謝疾病延續到成人
#增加白髮人送黑髮人機率😢😢😢
質量的定義國中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人的史上最胖
猶記得國民健康署公布我國成人過重與肥胖盛行率,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高達45.4% ,轉眼間2016-2019年已達47.97%,又上升2.5個百分點,每兩個成人就有一個有過胖問題,創歷史新高。
其中成人 #過重比率去年48%飆新高。
在過重跟肥胖者身上, #腸道菌基因高跟基因低的比率會越來越低,顯示在肥胖者的腸道菌多樣性會越來越差(生態系很貧瘠的意思)。
當調節免疫的好菌下降了,抵抗病毒的功能就會變差,得流感的機率與重症風險明顯提告,肥胖也是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危險因子,英國曾發表研究, #武肺重症患者中超過七成都是體重過重,缺乏製造短鏈脂肪酸的好菌,就無法誘導記憶T細胞(memory T cell)的形成,想當然爾打疫苗效果可能就不甚理想。
目前過重的定義為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身高平方)大於等於24kg/m2;大於等於27 kg/m2就算是肥胖。其實以目前BMI的研究發現,去除吸菸與癌症的研究對象後, #整體死亡率最低點的 BMI 為 20-22 kg/m2。如果考量醫療費用,則最適低點為 18.5-22 kg/m2。而且當定義BMI < 23 kg/m2 為正常時,有較低的整體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勝算比。
目前糖尿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國小跟國中被診斷第二型糖尿病的兒童跟青少年越來越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當BMI<22.4 kg/m2 時,罹患糖尿病的勝算比下降 ; 當 BMI ≧ 25 kg/m2 時,罹患糖尿病的勝算比則逐漸上升至 2.23 倍 。
總結以上,BMI建議在22 kg/m2是最為健康的目標,可以避免代謝症候群跟心血管疾病的產生,而且有最低的整體死亡率,當然,大於22不是不行, #前提是你多出的公斤數務必是肌肉而不是脂肪,以亞洲人普遍肌少的基因,加上對蛋白質的吸收度、肌肉合成的效率都不如西方人,大部分門診「不想要太瘦」的人都多慮了,妳多的絕對都是脂肪,根本沒多少肌肉可以瘦😂
至於為何現在的台灣醫療不是22以上就要介入,而是24以上呢?因為臨床實務來看,如果有太多的陽性個案被篩檢出而需要臨床介入時,則必須考量公衛與醫療資源是否足以負擔或提供公平的就醫機會。
以 BMI 於 24 kg/m2 為過重切點, 臺灣約有快二分之一的人口符合且可能需要介入,但若是以 BMI 於 23 kg/m2 為過重切點⋯⋯⋯那可能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口可能需要介入⋯⋯以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很積極沒錯,但可能醫療超載,所以還是要在疾病預防或治療與公共衛生間取得最佳的平衡。
目前在我門診最小幼稚園的被爸媽帶來,兒童跟青少年肥胖是個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不適合使用藥物,附圖為高中生使用純飲食一個月達到一半的治療目標。
註:減輕過多體重(excess body weight loss, EBWL%)=[減少體重除以(起始體重-BMI等於22時的體重)x100]
#台灣國小到高中過重已達快三分之一
#以BMI22作為最健康的切點
#肌少症要下修到19到20巨巨可以上調到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