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賓士吃機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賓士吃機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賓士吃機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賓士吃機油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流氓中醫師的極道診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次開車直播時都會有粉濕問醫濕開什麼車,也有粉濕好奇醫濕是不是都開很好的車子,今天就開一篇來好好介紹一下我的三個兄弟、好朋友們。(如果對車子沒有興趣的可以跳過) 什麼?男人不是都把車當老婆嗎?沒有喔~ 醫濕我的觀念老婆是老婆,車子是兄弟🤣 醫濕目前名下有三台車(全都手排)~ 【第...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萬的網紅白同學DIY教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開 Lexus Is200t 友善試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LwBO6zUX08 白同學LEXUS油電車Rx450h友善試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oLreUPPLg 白同學在嘉義蘭潭活捉(REPSOL ...

  • 賓士吃機油 在 流氓中醫師的極道診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18 03:54:59
    有 2,206 人按讚

    每次開車直播時都會有粉濕問醫濕開什麼車,也有粉濕好奇醫濕是不是都開很好的車子,今天就開一篇來好好介紹一下我的三個兄弟、好朋友們。(如果對車子沒有興趣的可以跳過)

    什麼?男人不是都把車當老婆嗎?沒有喔~
    醫濕我的觀念老婆是老婆,車子是兄弟🤣

    醫濕目前名下有三台車(全都手排)~


    【第一台.小白】

    1988年的Mazda RX7 FC3S Turbo II,這台車是醫濕人生中的第一台車,也是靠著自己在奶茶店打工賺錢買的,那時候才大一還大二的樣子。醫濕我是當年被頭文字D毒害的一群,因爲高橋涼介的一句「我對我的轉子引擎有絕對的信心」而產生興趣。後來經過自己上網研究和請教業界人士後,對轉子引擎瘋狂的著迷,所以當時存了第一筆買車錢首選就是RX7 FC3S。它是一台基本上沒有什麼電子輔助系統的機械車,當年我就是靠著這台車把自己的駕駛技術練上來的。

    這台車有我難以割捨的情感和諸多心血,它跟我走過很多風風雨雨,也因爲是第一台車,所以就算壞了,我也是老二捏著砸錢在修。十年磨一劍,因爲生活遭遇和經濟狀況,我差不多用了十年在修它改它,而現在的它是台輪上450匹,車重僅1頓初的小怪獸。

    當初買它時是瞞著我老母買的,因爲我老母認爲開車很危險,整天怕我車禍所以非常反對,而我老爸只說了一句「只要你能自己負責和負擔得起,老爸沒意見。」但瞞了老母兩年多,最後還是被她知道了,她見既然都買了有段時間了,只問我「爲什麼要買跑車?買台普普通通四門家用車不好嗎?」

    這時我不得不提到我爸的一個朋友,他是道上的大佬,當年聽到我想買車,當我父母都不太願意時,他當著我父母的面對我說「買!年輕人就該買台車,最好還是台兩門的小跑車好好享受年輕的自己。」我非常認同,別想著等到自己年紀有了才想玩車,往往那個時候你已經沒時間沒心力了。


    【第二台.大白】

    2005年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8 GSR。醫濕的所在地冬天下的雪很可怕,由於小白是後驅車,在雪地裡的性能和安全性實在不高。曾經在大雪紛飛的夜裏,下班的我開著小白在還未鏟雪的高速公路上回家,一路上只敢開40,因爲稍微踩多一點車屁股就亂滑,然後看到一台Audi 用著它的壁虎系統從我旁邊以90-100的速度刷過,被洗臉的我決定我要入手一台四輪傳動的車子來因應冬天的雪地。

    後來因緣際會之下,後來在2015年年初,小白進廠大修,剛好市場上有人放出幾台EVO 8代在賣,我跟師父討論後,在他的建議下收入了這台EVO 8代,而且很剛好的是它是醫濕我喜歡的白色。(當年其實已有EVO 10代,但價錢昂貴所以沒有考慮選10代。而且醫濕我這個人喜歡玩別人沒有的,由於EVO是直到10代才在加拿大上市,所以老款EVO都是進口,在加拿大的數量比日本製的壓縮機還要稀少。)

    EVO 8是台任勞任怨的好兄弟,它沒讓我顧車過,唯一比較有花到錢的也就是修修老車漏機油、換了掛掉的原廠避震系統和渦輪翻新小升級而已,我沒有改很多東西,畢竟是代步用,所以雖然它的硬體足以調到輪上500匹,但我請師父壓在350匹讓車好開就好。

    至於它的性能,三菱的全時四驅系統成績在車界和拉力賽事上有目共睹的,代號4G63T的鑄鐵引擎,相信懂車的人都知道它有多可怕,這邊就不再贅述了。

    喔,對了,你們所熟知的短髮妹、外拍妹跟綠茶妹它都載過,是我三台車裡唯一載過三任感情的,這樣你們就知道這三段感情有多短🤣


    【第三台.胖白】

    2018年Honda Civic Type R FK8。有鑒於大白也有年紀了,我不想讓它冬天還受鹽、雪的危害,加上早年我都有在外診,大白的油耗有點吃不消,所以萌生了再買一台代步車來取代大白受苦。

    那時候經濟上有寬裕一點,因此想買台全新車,至少不用三不五時就得東修西修的。我當時想著我已經有小白大白兩台性能車了,所以第三台就來個家用車吧,加上我老母希望我買「正常」一點的車,於是我就從各家日本車廠上去挑,最後選定要嘛Honda Fit(小車)或是Mazda CX5(小SUV)然後我跟家人說這兩台車時,我媽跟我說⋯⋯

    「你孤身一人開什麼SUV !?」

    於是被老母爆擊噴血後的單身狗我默默的把CX5從名單上移除,乖乖的進了Honda dealer 坐下簽了這台Civic Type R......

    疑?
    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啊不是說好要買台普通家用車?
    說好的Honda Fit呢?

    很多人看到我簽單上寫著Civic Type R都問我是不是被魔神仔牽去買Civic Type R了?

    藍鵝...他們並不知道,我就是我自己的魔神仔。我也不知道爲什麼坐在業務面前,明明都談好Honda Fit的價錢準備簽字時,我會多問一句「疑?那Type R勒?」我那時候看著Civic Type R的單不斷的告訴自己,多個3萬多塊而已,我就能入珠....啊不是,我是說入主紐柏林最速前驅車,要馬力要操控要空間要ㄏㄧㄠˊ咖稱一次滿足,然候我鬼畜的手就簽字了。

    當時拿著單子的我走出dealer我還一副「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幹嘛?疑?我簽了台FK8?」

    至於這台Civic Type R FK8我這邊就不著墨太多,300匹的馬力說真的也不算什麼,但看過它跑紐柏林的就知道操控性有多可怕,很多大馬力的名車在賽道上都被FK8電到歪腰,直線上FK8的尾速快過近400匹的車,所以不得不佩服Honda的黑科技。

    我在胖白身上沒有花什麼錢改,僅僅換了短彈簧和買了套Rays的名圈而已。因爲原廠其實就已經改好了才賣你這台車,算是非常佛了。

    入手胖白後,醫濕我才圓了自己自駕長途旅遊的夢。(因爲小白大白有年紀,我不想太操勞它們,加上油耗傷不起,所以跑長途的重責大任就落在胖白身上😂)胖白雖然也是性能跑車,但它能文能武,舒適程度上,醫濕曾經連開好幾小時出遊,腰背也沒有不適感。(可能我對舒適度的要求也不高吧!)

    我老母看到胖白後問我「啊你怎麼買喜美?」我說「性價比比較高。」然後老母看了一下尾翼說「你又買跑車?」

    我:「妳不要看到什麼有尾翼的都是跑車啦!它只是一台很普通、最低配置的喜美!」

    我老母要是知道這台我口中很普通的喜美在台灣要賣到200多萬台幣,應該會打斷我的狗腿。

    好啦~三台車子就介紹到這裡,你們一定發現我的車全是日本車。是的,醫濕我對歐美車比較無愛,就像看謎片也是都選日本的(喂

    不是說歐美車不好,單純自己無感而已,我承認現在很多歐美車動輒原廠就給你300-400匹甚至500匹,用最高端的電子技術,給你最享受的舒適和駕馭,你說BMW 的M3、M4或是M2CS不香嗎?賓士的AMG系列不香嗎?奧迪的RS系列不香嗎?

    香~當然香。

    車子快嗎?當然快。

    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事實不能不承認,我心裡也都知道也很清楚。但是醫濕我就是對日本車有個情懷在,尤其是90年代到2000年初期的日本性能車。現在很多車廠生產的車是爲了滿足市場消費者的虛榮,當然也是爲了賺錢反正你要大馬力要多豪華,我做給你,你就掏錢就是。

    然而當時90年代日本很多性能車的出現是爲了因應賽事,車廠爲了參加賽事才搞出這麼一台車,是有些比賽規則規定要有多少該車的市售量才能參賽,所以這些車才被作了幾台賣給民間。簡單說那個年代你有錢想買這些車,車廠還不屑賣你的那種感覺。這是爲什麼,我就算有了胖白,還是把小白大白留在身邊的原因之一。

    如果真的要說有沒有喜歡的歐美車的話?有吧,唯一會想收藏的只有老的保時捷911 Turbo或是 911 GT2 RS,藍鵝...我買不起。🤣

    好了,介紹個車扯這麼遠。最後來解個惑,時常有人問爲什麼當醫生了不買台能搭自己身份的高級車,如果不喜歡歐美車,那日本車也有像Lexus之類的高級品牌不是嗎?

    我這個人是這樣,我並不認爲什麼身份就一定得開什麼車來襯托自己的地位。而且以我現在這個年紀開台Lexus或是雙B,大多人還是會覺得「你家有錢」或是「你家人買給你的」,這並不是我想要的。我反而覺得車的選擇和年齡、心境比較有關。

    比如說,我寧可自己是個有了年紀的大叔駕駛著保時捷,開車門下車後被一旁的地方媽媽跟迷妹們說我是個很有品味的帥大叔,然後要約我去吃晚餐。而不是開了車門下車後被說「他爸媽買的」的洨孩。(我只是打個比方,不要高潮不要對號入座,我沒有仇富,我也知道現在很多年輕人賺錢能力很強。)

    所以說,醫濕覺得現在自己這個年紀開個Honda, Mazda和Mitsubishi不爲過,而且誰說當醫生就不能改車玩車作個熱血醫師呢?當然啦,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這篇文章僅闡述我自己的狀況,大家看看就好。

    PS. 感謝台灣的車友幫我畫了這張圖,滿足我三台車同框的心願。(因爲家裡車庫不夠停,有兩台車停朋友家車庫。)

    #我玩車改車不是爲了飆車
    #我只是想跟別人不一樣
    #有個性不是罪
    #我想作自己
    #好自在(疑

  • 賓士吃機油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11 09:24:11
    有 1,461 人按讚

    特斯拉的秘密(三)

    電動馬達和內燃機引擎都是古老的科技,但過去一百多年,人類選擇了內燃機搭配汽油作為主要的陸上運輸模式,一百多年的發展下來,引擎因此成為相當精密的產業,工業成熟度很高,但內燃機現在面臨Clayton Christensen說的「破壞性創新」,將被一個相對比較低等的科技,給徹底的破壞。

    破壞性創新的特點是「低一點」的科技,因為生產成本的下降,而得以吃掉比較高科技的產品市場。內燃機加上油箱,就是汽油車的動力系統,而馬達加上電池,則是電動車的動力系統。內燃機引擎因為經過一個世紀以來的開發,已經沒有低成本的生產方式,而油箱基本上不佔任何生產成本,所以也沒有什麼成本下降的空間。但馬達加上電池,卻有很大的空間。馬達也許像引擎一樣古老,但大電量的電池,卻是「新科技」,一個不斷地還在更新進程的新科技。隨著電動車的需求增加,投入電池開發、生產的新創事業,不計其數,因為有利可圖,進而趨動更多人投入開發。

    特斯拉的電池很貴,一開始的Roadster,因為技術不成熟,所以有提供客戶換電池的服務,要價一萬二千美金。現在的特斯拉,電池保固八年,所以幾乎都還沒有客人需要換電池。馬斯克說,再過幾年,電池模組大概可以賣5千到7千美金。這才約十年的工夫,價格就砍下這麼多,而且這個比較便宜的電池,壽命還比較長,充電比較快,安全性也比較高,而且容量還更大。而且電池的開發,不純只為電動車。除了電子產品需要鋰電池外,一旦鋰電池成本再降下來,家家戶戶都會裝上一顆大電池,離峰時充電,尖峰時放電,搭配綠色能源生產,電池會徹底改變家戶使用電力的方式。而更成熟的電池科技,又會回頭過來,降低電動車的成本。這個正向回饋的機制,不但內燃機產業沒有,連燃料電池也沒有。有人用的東西,才會有誘因開發更便宜的產品。

    這個資本主義的精神,厲害到連天然資源的稀缺,都可以想辦法克服。原先鋰電池的量產,有一個大關卡是稀土金屬「鈷」的使用,電池裡,鈷的價值比鋰還高,但鈷的產量很少。馬斯克在今年有一場重頭秀,叫做「電池日Battery Day」,很多專家都預期,特斯拉將會發佈和中國廠家「寧德時代」的共同研發成果,不用鈷的電池。特斯拉真的達到不用,甚至只是少用,鈷元素,那電池成本的下降速度就更快,會更快拉平和內燃機車的成本差距。

    彭博的一個報告估算,現在電動車的製造成本,大約有近四成是在電池身上,五年內,就會降到三成以內,到時電動車和內燃機的成本就會拉平。

    而電池以外的差別,還有很多。舉例來說,電池馬達和引擎以外的傳動系統(drivetrain),原理也不盡相同。據估算,馬達大概只需20個部件,而內燃機要200個。而這十倍的用料差別,影響很多層面,因為差別不只在數目而已。內燃機就是進行不斷爆炸式的燃燒汽油,進油、進氣、點火、爆炸、排氣的循環不斷地進行,過程複雜且傷害零件,所以要潤滑、要過濾氣體,廢氣還要觸媒轉換,每一個零件,都有故障的可能。

    2015年有一個調查,全美汽車維修的前十五項熱門,全部是濾網、火星塞、進氣、排氣系統的控制和感應器,只有一項是電動車可能有的,就是油箱蓋/充電插座蓋的替換,便宜地不得了的工序。為什麼特斯拉不用廣設維修點?因為電動車不用換機油、不用換進氣濾網,馬達也幾乎也不會壞。車子系統的基本差別,回頭過來,還會影響銷售方式。豐田需要銷售代理賣車,也需要這些代理維修車輛。而事實上,對很多代理來說,維修才是真正賺錢的部門。但特斯拉的車,很少需要進廠,所以也可以跳過這個中間人,只要開一個直營廠,就可以應付好幾個州的維修需求。

    但20個部件和200個部件的差別,還不只於此。豐田的200個部件,也許就代表了200家上游,這200家上游做的生意,都是和內燃機有關的生意,也許有少許部件,是可以用在電動車,但大部份是不行的。也就是說,這200個上游,沒有任何的誘因,幫豐田快速轉進到電動車。豐田越快切換,他們就越早丟了生意。所以九百萬輛的商機,背後就是代表百萬、千萬人的生機,在豐田內外,都充滿了抵制開發電動車的既得利益。如果不是特斯拉的威脅迫在眉睫,這些既得利益,到死都不想開發電動車。

    豐田及傳統汽車大廠卡死在內燃機,造成成本居高不下,還有一個設計思維上的巨大不同。

    比較高級一點的車,會讓你客製一些配備,比如說比較先進的安全系統,但傳統車廠是你選定了,再加減就不容易,真要加裝,就要進廠大動手腳。但如果你訂特斯拉,有些功能是要加錢,但你日後要加也可以,付錢後就可以啟動。功能一直在那裡,只是特斯拉隱藏起來而已。

    這道理在特斯拉和蘋果比較像,和豐田比較不像。特斯拉和蘋果其實都是電腦公司,只是他們生產的電腦,一個當手機用,一個當車子用。如果車子的設計,是繞著電腦轉,所有的功能,都連在這電腦,日後的軟體更新,不用連硬體一起動,就可以技術升級。蘋果手機可以一代又一代的更新作業系統而變得更強大,特斯拉也可以。對特斯拉來說,要多一個功能,就是把硬體連到車子的大腦,就可以由軟體來中央控制。但對繞著引擎運轉的豐田來說,多一個功能,簡單如多一個照相機,那就是要再多一個電腦,多一個介面連結,工程浩大而困難,而這個多出來的電腦晶片,很可能和其它系統,尤其是動力系統,完全沒有關係。

    把硬體裝上電腦,要比把軟體裝上硬體困難多了。

    日經曾把一台特斯拉拆開給豐田的工程師看。工程師看了,搖搖頭,在科技上,豐田至少落後特斯拉六年。特斯拉的系統,環繞著兩個大電腦晶片組,控制著所有的系統,動力、環境偵測、空調、驅動、娛樂系統等等,通通由這兩個大腦控制。而這兩個大腦,上面只有印著特斯拉的名字,不像豐田,通通是上游供應商的名字。也就是說,特斯拉開發並完全掌握這兩個大腦,從晶片設計到程式編寫,全都是自家搞的。也許晶片是讓台積電做的,但設計是特斯拉內部做的。

    以電腦為核心的生產,還有一個內燃機沒有的效果,摩爾定律,即電晶體數目每兩年倍增的了不起矽谷定律。摩爾定律也許沒有之前那麼神了,但晶片越來越強大且便宜的趨勢還是在。特斯拉花最多的錢在電池和電腦上,而這兩個品項,又最受科技發展影響,成本隨年下降。請問豐田要怎麼競爭?

    美日德各三大傳統車廠,會被洗牌洗掉一半以上,因為他們都受制於舊的生產方式,都擺脫不了內燃機的過往成功。以前矽谷專家喜歡說,這是一場戰爭,看是特斯拉先學會造車,還是傳統車廠先搞懂電動車。現在這場比賽結果已經出爐,特斯拉取得了勝利。不過我認為傳統車廠裡,還是會有幾家存活,豐田其實是機會最大的大廠之一,寶馬和賓士也許是另外的倖存者,但未來太複雜,沒有人知道。

    所以回到股價的問題上。取得生產科技勝利的特斯拉,年銷九百萬輛不會只是夢。但如果年銷可達九百萬輛,可以有現在這個每股一千五百元的價值嗎?距離這個系列文章的開始,才幾天而已,特斯拉股票又漲了一成。這個股票,已經不是九百萬輛與否的問題,而是史上最大的多空交戰。有二百億美金的資金正在放空特斯拉,也同時有多頭推升特斯拉市值超過二千五百億,說實話,沒有人在談基本面了。

    我是認為,長期來說,特斯拉成為一兆美金的公司,只是時間早晚,也就是說,一股五千美金,也不是問題。但現在買特斯拉,你能安安穩穩地抱到那一天嗎?你能在股價跌回兩百元一股,也不怕嗎?

  • 賓士吃機油 在 火星爺爺的故事星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9-19 20:52:17
    有 495 人按讚

    賓士AMG GT 63 S,要價1,130萬。別誤會,這不是我的夢想車。我想表達的是,如果你擁有這款車,加油或換機油,你會餵它劣質油品嗎?

    今天下班在超市採買,我想的就是這個。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比這台車珍貴,那我們都餵自己吃什麼?

    自己下廚後,我盡可能吃天然食材,加工越少越好。今天的晚餐是蛋炒飯+烤香魚(又是)+橄欖油醋燙青菜+大蒜蘋果雞湯(怪異但美味)。

    有些人可能會為了買這部車,拼死拼活。我永遠覺得,比這部車更值得投資的,是你自己。

    為自己下廚,好好吃一頓飯,不需要你拼死拼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