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資訊管理研討會2022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資訊管理研討會2022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資訊管理研討會2022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Microsoft Taiwa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本週免費活動&課程精選(2021.9.22 ) 放完4天的中秋連來個🔥報復性進修🔥吧 來來來 ~小編都幫你準備好本週的精選活動&課程囉💓 ❶9/23【活動推薦🔥】雲端智慧生產力轉型術 | ERP on Azure 📌活動簡介: 在數位轉型已然成為顯學的時代,您跟上它的腳步了嗎? 想要知道如何應...
資訊管理研討會2022 在 Microsoft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週免費活動&課程精選(2021.9.22 )
放完4天的中秋連來個🔥報復性進修🔥吧
來來來 ~小編都幫你準備好本週的精選活動&課程囉💓
❶9/23【活動推薦🔥】雲端智慧生產力轉型術 | ERP on Azure
📌活動簡介:
在數位轉型已然成為顯學的時代,您跟上它的腳步了嗎?
想要知道如何應用雲端✅高彈性✅易部署✅節省成本優勢為您的企業創造先機嗎?
那就不可錯過由緯謙科技、台灣微軟及安侯企業管理共同舉辦的本場研討會!
將帶您瞭解數位轉型趨勢,以及利用ERP上雲打造高效能工作環境。
👉立即報名:https://aka.ms/event_wiadvance0923
❷9/24【活動推薦🔥】數位轉型三部曲 智慧製造x生產管理x 雲端應用研討會
📌研討會簡介:
台灣微軟本次與天微資訊與達易智造聯合舉辦線上研討會,透過三部曲解說如何運用雲端系統結合地端資料,打造最有效率的工廠管理,達成真正的智慧製造!
👉立即報名:https://aka.ms/MSxKSinformxDOTZERO
❸9/28【Microsoft Dynamics 365 免費線上課程: Activate Digital Selling 】
📌課程簡介:
當今日益數位化的世界需要敏捷的電子商務戰略。Microsoft Dynamics 365 虛擬培訓日:啟用數位銷售旨在協助您熟悉行銷、銷售和商務產品,這些工作領域可齊心協力打造無縫的數位購買體驗。您可以立即運用新技能和訓練成果,在客戶旅程的每個階段促進有意義的互動。
👉立即報名:https://aka.ms/Baseline0928_D365
❹9/28【活動推薦🔥】 eSparkle Reimagination 數據應用再進化
📌活動簡介:
數據被視為這個時代的金礦,但擁有數據卻無從發現洞見,再多的數據都是枉然... 😥😥
但龐大的資料處理起來費時耗力,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
讓伊雲谷數位的eSparkle 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賦能服務,幫助您梳理雜亂且數量龐大的資料,將資料轉化為商業智慧!
👉立即報名:https://aka.ms/event_eCloudvalley0928
❺9/28 SQL 2012 EOS資料上雲動手實驗營
📌講座簡介:
SQL Server 2012 即將於2022/7終止支援,想學習和知道如何評估資料上雲可行性嗎?
👉立即報名 9/28 SQL 2012 EOS 資料上雲線上動手實驗營:http://aka.ms/datamodaiw928
❻9/29【金融業自建RPA流程不求人 解開日常反覆作業流程枷鎖】
📌課程簡介:
您或許了解 RPA 是什麼?但是否曾想過自行架設符合工作需求的 RPA 呢?
為了跟上不斷更新的市場資訊,金融業同仁每日皆有數以萬計的資料及報表待處理,那麼該如何才能打破重複性作業的枷鎖呢?
在過去,架設系統或撰寫程式都須仰賴 IT 技術人員協助,但透過 Power Automate,組織中的任何人都可自建 RPA 流程,不僅可以透過自動化流程處理大量耗時繁瑣的事務;更值得一提的是,透過低程式碼及拖拉方式,即可輕鬆架設,以解開反覆作業枷鎖,提升效率及生產力。
👉 立即報名:https://mktoevents.com/Microsoft+Event/295798/157-GQE-382?wt.mc_id=AID3040671_QSG_OLA_550914
👉 首播時間:9月29日(三)下午2:00-3:00
❼9/29【活動推薦🔥】 自動化雲端服務,企業維運高效率
📌講座簡介:
精誠軟體服務打造「自動授權指派解決方案」,更自行研發「雲端管理CMP平台」,協助企業優化管理效率,又有🌟一站式雲管理平台🌟能充分掌握雲端使用成本,節省營運成本、有效控管預算!
立即報名論壇,為您的企業在數位化轉型時代以最優成本發揮最大效益🏃🏃
👉立即報名: https://aka.ms/event_systexcloud0929
❽9/29【活動推薦🔥】 上雲釋放中小企業 IT 系統壓力!讓企業 IT 變Easy
📌研討會簡介:
晉泰科技將透過豐富的上雲經驗,引領您隨著資訊技術推陳出新,在不同階段逐步調整,降低系統升級壓力,並適時導入最新雲端技術,讓企業IT如虎添翼!
報名研討會,掌握數位轉型關鍵!
👉立即報名: https://aka.ms/event_Genesis0929
❾9/29-9/30【Microsoft Azure Data 基礎課程】
📌課程簡介:
AI 與數據為現今數位轉型的內功精粹,帶您了解在雲端環境中管理資料所涉及的角色、任務和責任,獲得在 Azure 中使用關聯式和非關聯式雲端資料服務的基本技能,及探索建置資料分析解決方案,全程參與課程贈送微軟 DP-900 證照考試資格
👉立即報名:https://mktoevents.com/Microsoft+Event/291929/157-GQE-382?wt.mc_id=AID3038670_QSG_SCL_547345
#每週課程精選 #Microsoft #Microsoft365 #Azure #AzureSQLDatabase #SQLServer #PowerAutomate #RPA #Dynamics365
資訊管理研討會2022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是李總統99歲冥誕,他是台灣現代歷史重要的人物,透過 #台灣智庫 與 #李登輝基金會 合作舉辦一系列論壇,並且在今明兩天舉行研討會,有系統地探討李登輝在台灣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留下的寶貴資產,來深化台灣的民主、提升民主品質。
推動 #李登輝學,因為李登輝可說是探討台灣民主的鑰匙,以他作主題,可以更深入了解台灣民主的發展,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台灣民主,推動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98年前的今天,這位台灣民主化的關鍵人物誕生,此後,若要了解近代台灣的政治、文化、歷史,都不可能跳過對李前總統的討論。也因此,了解李登輝作為一個個人、一種體制、一個時代,其實是為了瞭解台灣,是為了了解我們為什麼成為今天的自己。
/
從去年11/9系列活動的前導講座直播開始,我們陸續討論出李登輝在政治領導、憲政改革、經貿戰略、農業改革、公民參與等的貢獻與成果,我們可以快速地回顧:
#11月9日前導直播回顧:揭開提煉歷史的工作
回顧整個系列活動初始,11月9日,我們以「時代精神、歷史意識與政治領導:從李登輝學到學李登輝」為題,進行了一場前導直播,邀請詩人李敏勇、作家范疇、導演魏德聖,分別從不同的宏觀脈絡對談李登輝學的意涵。李敏勇老師撰寫了關於李登輝前總統與彭明敏先生的歷史小說《夢二途》,他在直播當時的一句話特別令我印象深刻,他說:「(李登輝)之後我們怎麼樣去建構現在所謂的寧靜革命,或是寧靜革命要怎麼樣真正有成果,如果沒有接續地完成,就會變成歷史的頓點,這非常的可惜。」
而《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的作者,范疇老師則表示,台灣智庫開啟關於李登輝的社會探討非常有助於「提煉歷史、面臨當下、打造未來」。這非常精確地說出了李登輝學的研究旨趣。2024年,則是台灣進入大航海時期的400週年,現在魏德聖導演在籌拍的《台灣三部曲》,就是要說台灣四百年的故事。那是世界第一次的大交流時代,打造了台灣的海盜性、海洋性,是一種掠奪的英雄主義性格,但也是短視的表現。現在,我們珍視這片土地,台灣就是我們的永恆居所,加入世界四百年的台灣經歷過幾個外來政權,現在要告訴世界,民主在這裡生根茁壯,而且台灣可以貢獻國際,李登輝學也是寶貴的台灣故事。
#11月15日國際兩岸座談回顧:政治領導如何在危機中平衡前進
在李登輝學第一場座談會,我們討論了李前總統的國際兩岸策略、台海危機的今昔。最近,美國國務卿龐佩奧發表了聲明,解除過往畫地自限的對台交往「內規」(internal guidelines),其對行政單位所頒發的台灣「接觸準則」(contact guidelines)也全部作廢。台美關係正常化又往前跨了一大步,這在李登輝的時代是難以想像的。1999年李前總統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在國際亟欲與中國展開交往,以為把中國納入自由世界就可以讓中國民主化的氛圍中,台灣因此開始被稱為「麻煩製造者」,中國對台恫嚇都歸咎於台灣的挑釁。
然而,李前總統巧妙地藉國內的民主化改革取得國際認同,用國際的認同鞏固政權正當性,在改革黨國威權體制的同時,尋求對外關係突破,由「三不政策」走向務實外交、元首外交,從推動《國家統一綱領》,設定高難度的統一門檻,到建立兩國論,不斷將兩岸關係國際化。儘管,在李前總統卸任後,台灣對外關係仍被認為扈從在美中關係之下,台灣也難以再走上被統一的路線,服貿在國民黨完全執政下仍被公民運動擋下,就是深刻的例子,因為自由民主已經在台灣成長。
96飛彈危機過後25年的今天,兩岸情勢依然緊張,國內也是本土政權完全執政;但不同的是,經歷三次政黨輪替,台灣認同趨向穩定多數,防中與抗中成為主流民意,而國際社會也在美中角力、數位轉型,以及這一年來嚴峻的武漢肺炎疫情中,看到中國的威脅。台灣民主治理的體制、地理戰略優勢、防疫表現亮眼、在高科技產業供應鏈與乾淨網路中能扮演關鍵角色,已經使各國對台戰略產生質變。
#11月28日憲政改革座談回顧:分期付款式民主轉型成就與未逮
談過外交兩岸,接著我們回過頭來看內政議題。李登輝學座談會的第二場主題就是憲政改革,李前總統主政時期「穿著衣服改衣服」的六次憲改,可算是他留給台灣最寶貴的資產,也是他認定的未竟之業。
綜觀過去的修憲過程,憲政改革工程非一黨一人可促成,領導者之遠見必須配合政治正當性、民意所趨、朝野合作三個國內因素,再加上一個外部因素:國際局勢,才能抓住憲政時機推動修憲。李前總的六次修憲妥善處理這些面向,他除了要「穩定國民黨內部鬥爭」,還妥善「回應野百合學運」、「適時和在野黨合作」,以及「開拓國際空間」,援引各種憲改動力才能促成。
以此觀之,目前台灣有絕佳憲政時機。政治正當性而言,台灣經歷三次政黨輪替,民主深化,行政或立法權力正當性都已不是問題;民意趨向而言,小英政府有史上最高民意授權,且台灣認同穩定居高;朝野合作而言,一來民進黨完全執政,二來各政黨之間對修憲有一定共識;就國際局勢而言,台灣地位比起李前總統時期提升許多,民主治理、經濟發展和防疫成果都讓國際肯定台灣,再也不是「麻煩製造者」。在絕佳的憲政時機上,屬於台灣的憲政改革勢在必行,而且需充分討論。
李前總統說:「台灣應該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更合乎台灣現狀的憲法,一套更能夠落實台灣民主,實現主權在民的選舉制度,以及一個更符合台灣土地與人口比例的國會與政府架構。」我們是否能再迎來一個憲政時機?讓我們都以台灣為主體來思考,用實踐理想的毅然決然,和享受生活的理所當然,讓台灣盡早走向一個「正常國家」。
#12月12日經貿戰略座談回顧:再探戒急用忍爭來的時間與空間
接著,我們談到李前總統的經貿政策,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戒急用忍」,這個政策的出現和總統直選、國際與兩岸關係走向正常有密切的關聯。最近,網路上瘋傳一張2002年的手寫字條,是黃適卓董事長公布當年蔡英文總統謄寫的備忘錄,訴說著李前總統卸任後,朝小野大的阿扁政府面臨要求讓台積電赴中生產的巨大聲勢,李前總統籌組的台聯建言延續戒急用忍的理念,延緩「護國神山」台積電八吋晶圓廠的西進。若不是二十多年前,李前總統「戒急用忍」經貿戰略的超前部署,或許美中貿易戰中我們也會成為受制裁的對象;數位轉型下受制於中國最多的,可能是台灣;而疫情下供應鏈斷鏈受害最深的,也會是台灣。
「戒急用忍」是1996年李前總統在台海飛彈危機之後脈絡,提出的對中投資主張。許多人理解的「戒急用忍」是禁止赴中投資,但其實真正的意思是要審慎評估、放慢腳步,因為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技術、資金、人才被掏空的後果,台灣經濟體承受不起,且台灣當時西進的速度已經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飛快。但是當年不論是國內企業,或國際大廠,都汲汲營營要進入中國市場,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其高速成長的經濟更是強大的吸力,好像不跟中國做生意就會被世界淘汰。逆勢而為的「戒急用忍」等於直接與企業作對。不過,各國對中投資涉及的是可大可小的經濟利益,中國對台灣的主權聲索卻未曾改變,李前總統認為,民眾和國家經濟,不能和個人的企業同等看待,所以,那時他的態度很堅定。
我印象很深刻,那一場座談會,李安妮董事長特別補充一件有趣的故事。她說她曾問父親「戒急用忍」的意思,李前總統只是淡淡地回:「我也不知道啊,你們讀中國書的才知道。(台語)」李安妮董事長解釋,原來李前總統不是刻意引經據典,但要強烈地對國人表達,赴中投資不能急,要以台灣當前經濟戰略作為前提。李前總統的智慧與遠見庇蔭了後代,除了得到經濟優勢,還保住了主權存續。在經貿戰略上,我們有幸能夠在李前總統的基礎上,也要肩負起責任,建立國家品牌,做民主的科技重鎮,也從防疫大國走到觀光大國,展現台灣的軟實力。
#12月26日農業政策座談回顧:農為國本到農業轉型的產業永續
而李前總統推動台灣經貿走向國際的同時,也注意到城鄉差距擴大、農村人口流失、台灣小規模經營的小農與兼業農難以應付國際自由化競爭等課題。農業專業背景出身的他,特別重視農民的福祉和農業的發展,他曾說:「不管我在什麼位置上,我永遠都是農業人」。
農業政策可說是他最早展現政績的領域,1973年擔任政委時期,他就透過不斷研究、倡議,廢除了強迫農業產值投入工業部門的「肥料換穀政策」。李前總統也希望培育農民成為有技術,且有經營管理能力的農業主力,1981年,在他擔任臺灣省主席任內,就提出「八萬農業大軍」政策,以培力農民,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儘管李總統在2000年卸任,他還是持續關注農業議題。當時一次金改,想一步到位解決農漁會信用部的經管問題,引發熱烈反彈。李前總統認為農業金融雖需改革,但要慢慢調整體質,而不是直接衝撞。後來促成農業金融法,同時成立全國農業金庫,讓農業金融監理一元化,並解決逾放比過高的問題。
2014年,我在競選台中市長時,李前總統還曾陪我到東勢農友家座談。我記得他殷切地關心台中農業,並強調要幫農民解決休耕地的問題。他還說,補貼機制已經過時,政府應該鼓勵青農自立。他認為,如同太陽花學運一般,台灣需要青年世代共同打拼,才更有發展機會。「農為國本」是他身體力行的理念,他用他的專業,一輩子關懷這片土地和其所養育的人們。
#1月9日公民參與座談回顧:從爭選擇的自由到做自由的選擇
到了上週六所舉辦的第五場座談,我們討論公民參與。或許你會問李前總統是政治菁英,他和公民參與又有什麼關聯呢?回到台灣智庫展開李登輝學系列活動的初衷,李登輝學指的是李登輝作為一個個人(Individual)、一種體制(Institution)、一個時代(Era),關於台灣民主轉型的研究,而公民參與在民主鞏固的過程和民主社會的運行,都扮演重要角色。
作為台灣民主化的推手,在體制內,李前總統從政時期以「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作為治理國家的依歸;在體制外,他卸任後以「新時代台灣人」的公民身分,持續倡議理念20年。不論作為一種體制或個人,他都相當重視公民參與,而作為一個時代,他更是促成公民參與環境的關鍵人物。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終結萬年國大、落實總統與地方首長直選,談李前總統對台灣民主化最大的貢獻,絕對少不了他把台灣從威權帶向自由的指標性作為,但顯然他自己也認為絕對不止這些,他曾說:「所謂的民主主義並非只是握有投票的權利,而是人民主動參與政治時,透過監督政府才得以實現。」
我是野百合世代的,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選擇的自由,連參加讀書會都可能被搜查、逮捕;連在校門口的肥皂箱上演講,都要先做好被處分懲戒的準備。電影《返校》最恐怖的地方不在於它的恐怖元素,而在於它所反映出的真實面。所以解嚴後,公民社會得到一點解壓,90、91年代風起雲湧的學運試圖衝撞體制,公民運動碰上了政治機會,才迎來動員戡亂時期的終結,回歸憲政體制,有機會修改憲法。逐漸地,在李前總統主政下透過修憲,台灣人才可以選擇自己的政府、民意代表,靠著一棒又一棒的接力,我們終於爭到選擇的自由。
台灣今天公民社會的活力是30年前無法想像的。李前總統曾提過「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就是身為台灣人,卻無法為台灣盡力的悲哀。他說,「台灣人長期以來,有著自己無法治理自己國家的悲哀歷史」,而他生為台灣人,也曾處於想為自己做些什麼卻辦不到的年代。這裡指的,當然是公民參與、政治參與,而他在卸任後已經可以用「新時代台灣人」公民的身份參與,我們也習以為常地用各種方式對公共事務發表看法。「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已經轉變為「生為台灣人的幸福」。
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一直確保我們能做出「自由的選擇」,而這是我們恆常的追尋。制度沒有完美,台灣人當家作主後,對國家與社會的想像為何,如何藉一次又一次的公民參與改變政治,面對巨量的資訊和更純熟的資訊操弄,又如何防衛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這些是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在方方面面,都要面對的課題,因為民主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擔任台中市長時,我透過青年議會、社會創新等方式擴大公民的參與;現在擔任交通部長,我以「人本交通,連結共好」的理念,投入營造公民社會的環境。不論在什麼位置,擔任什麼角色,都能投入和促進公民參與,這也是李前總統精彩一生的示範。
/
以上,簡短地回顧我參與幾場座談會之後的心得。除菁英觀點,其實先前台灣智庫所作的三次民調,也充分地反映出現階段台灣人民對李總統極高的正面評價。對李總統當年的各項政績,不論是國際兩岸、經貿戰略,亦或是民主轉型,都給予極為高度的肯定。而特別的是,30歲以下的青年,所給出的正面評價,幾乎都高達八成,甚至到九成以上。這樣的趨勢,我們也在前幾場座談會的參與者和這次研討會的報名者身上看到。許多青年朋友的參與,代表年輕世代對理解台灣過去的渴望,以及對找尋台灣未來的關切。而這,正是我們舉辦「李登輝學」系列活動的最大目標:希望能探索「時代的課題」,激起「世代的對話」。
再次感謝這系列活動的所有參與者,許多舊雨新知因為李登輝學在此相會,可能是出於對李前總統傳奇一生的好奇、對李前總統下的政治體制有興趣,或是想要了解李前總統的時代,但我們一定有個共通點,那就是對台灣的關懷。在進行三次民調,從人民的眼光看李前總統的貢獻;舉辦五場座談,用世代的對話探討台灣的今昔之後,現在我們將展開兩天的研討會,邀請大家一同聆聽專家學者對李登輝的見解與定位。
這個研討會不會是個結束,而是透過李登輝學,提煉歷史、擘畫未來的開始。
資訊管理研討會2022 在 財經生活輕鬆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今(29)日舉辦2018集邦拓墣大預測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精彩內容節錄如下,提供參考:
半導體
AI (人工智慧)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已從銷售機會與生產方式升級兩項指標逐步顯現,包括OS廠商、EDA、IP廠商、IC晶片廠商都在2017年針對AI應用推出新一代的架構與產品規劃,AI帶來的影響將在2018年持續擴大,預期2018年至2022年半導體年複合成長率將為3.1%,AI將扮演半導體主要成長動能。此外,AI正從兩種不同的路徑影響半導體產業,一個是銷售機會,包含新的應用帶來新產品與新技術,像是更多的感測器、數學加速器、儲存單元與通訊能力,落實服務、建設通訊骨幹、並同步升級資料中心與伺服器,並且帶來半導體產業生產方式的升級。
通訊
相較於4G行動通訊技術,5G提供更快資料傳輸速率、擴大無線通訊覆蓋面積和降低網路時延,在消費類以外的應用,如工業、交通、醫療等垂直行業擴展。隨著韓國計畫透過2018年2月平昌冬季奧運展示5G技術,2018年將成為5G元年,預期各國行動運營商將以更積極態度採用5G技術,實現營收的多樣化,以挽救傳統語音和數據服務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下滑困境,而5G正式商業化預計將於2020年之後展開,目前以日、韓兩國在5G的布局上最為積極。
面板
面板產業趨勢跟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可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像是OLED面板就受到電視和智慧型手機產業的青睞而需求日增。在小尺寸面板市場首要關注的就是OLED對液晶份額的蠶食鯨吞,其中最近剛發表的iPhone X系列產品將是OLED比重攀高的最大功臣,預估OLED在整體智慧型手機的搭載率,將從2017年的28%穩健成長至2018年的33%。相對於柔性OLED面板仍屬於少數品牌的稀缺資源,18:9全螢幕的推廣就顯得更加全面而迅速,預估18:9全螢幕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滲透率,將從2017年的9.6%大幅攀升至2018年的36.2%,涵蓋高階、中階、甚或是入門產品。
消費性電子
在效能提升、影像品質改善等方面的競賽之下,消費電子產品成長的動能越來越疲乏,尤其是近年來智慧手機的市場幾乎只是微幅成長的情況下,廠商開始嘗試更多不同的設計與可能性。全螢幕、新機殼材料以及更多鏡頭的應用,開始改變智慧手機產品的設計;智慧TV攜手OTT業者、VR廠商布局應用平台,都是為了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應用服務;而生理數據的收集、AI帶來的機器學習與資料分析,也提供消費者量身訂做的應用服務。這些嘗試與改變,皆使得廠商必須思考,未來AI應用導入與硬體支援、AR/VR互動介面的兼容,以及多樣化應用服務的提供等領域的相關布局。
AI 人工智慧
AI議題熱度在2017年快速竄升,不僅相繼投入的廠商數目持續增加,既有參與廠商也積極擴大產品服務布局範圍,欲搶奪各應用領域的領導者寶座。今年因應自駕車、無人機、製造業工廠應用等低延遲率與數據隱私等問題,AI快速從Cloud Computing走入Edge Computing時代,成為相關雲端服務廠商、晶片與矽智財廠商的布局重點,再加上各國對AI的重視與相關政策的推出,預計都將催化2018年AI在製造業、自駕車、智慧醫療照護服務、IoT等領域的發展與落實。
生物科技
導入大數據與AI人工智慧的機器學習技術,全面強化電腦輔助的藥物篩選與設計,縮短新藥開發時程與提高成功機率,新藥開發邁入3.0時代。傳統電腦輔助藥物篩選與設計,著重於結構及潛在藥物活性分子與受體之間的原子層級的交互作用;有別於新藥開發2.0時代的高通量篩選以及傳統電腦輔助藥物篩選與設計,新藥開發進入3.0時代,在大數據的輔助下,將分子層級例如基因體(genome)、轉錄體(transcriptome)、蛋白質體(proteome)、以及巨觀層級電子醫療數據、臨床文獻等龐大的資訊匯入,並導入機器學習技術,進行藥物潛在作用標的與疾病關係的驗證,以及各類藥物如化學小分子藥、蛋白質藥、雙標靶藥物等開發。
自駕車與車聯網
2017年全球前三大區域市場依序分別為中國、歐洲及美國,全球車市銷售量估計將來到9千3百萬輛,2018年估計有機會接近億輛大關。另外2017年全球電動車市場估計將達120萬輛,其中主要市場中國因受補貼下降與騙補事件影響,上半年銷售表現不如預期,但年中開始慢慢回溫,預期全年銷售量有機會超越60萬輛,而第二大區域市場美國在2017年估計將接近20萬輛銷售量。此外,全球車輛產業發展趨勢中,自動駕駛快速發展的態勢相當顯著,隨著部分國家如美國、英國等積極推展自動駕駛法規的發展,致力於讓自動駕駛車輛早日合法上路,間接加速了車輛產業的蓬勃,陸續出現了像是自動駕駛電動巴士的試運行計畫,在全球各地展開。
物聯網
2017年物聯網市場依舊呈現快速成長,各垂直領域也持續深化,其中「智慧互動與互連」是2017年物聯網市場的亮點,而「智慧管理」則是2018年物聯網市場的發展重點。在消費性物聯網的部分,語音助理開拓人與裝置之間的互動性,也讓人對於裝置的控制更加直覺,而裝置之間更協同的運作方式也成為必要,隨著語音助理技術的持續推進,消費者對於消費性物聯網裝置的接受度將持續攀升,預計2018年將會有更多基於語音助理的產品服務推出。在非消費性物聯網的部分,邊緣運算的導入讓底層硬體更具運算能力,可協助如工業領域現場設備端有更快的回饋與反應機制,也進一步降低資料傳輸與使用雲端相關的成本,邊緣運算預計將成為各行各業積極布局的技術之一。當相連裝置數持續增加、智慧功能越來越多、系統效能也不斷上升的同時,如何進 行有效率且有智慧的管理將成為關鍵,複雜的物聯網架構將朝向易開發、易擴充以及易維護的方向邁進,整合式的智慧管理將成為物聯網市場邁向下一里程碑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