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案例分享》
再跟大家解釋案例前,先跟大家說一個好消息!
🔥2019第一屆Uncle 大S翹臀曲線訓練講座正在籌辦中!🔥
另外很興奮的告訴大家,這次除了台灣場之外,我們也決定加開香港場💪🏻💪🏻💪🏻一直以來,香港朋友對我們的熱情支持與肯定讓Uncle受寵若驚,好多香港朋友詢問我訓練飲食相關問題,也...
《學員案例分享》
再跟大家解釋案例前,先跟大家說一個好消息!
🔥2019第一屆Uncle 大S翹臀曲線訓練講座正在籌辦中!🔥
另外很興奮的告訴大家,這次除了台灣場之外,我們也決定加開香港場💪🏻💪🏻💪🏻一直以來,香港朋友對我們的熱情支持與肯定讓Uncle受寵若驚,好多香港朋友詢問我訓練飲食相關問題,也不斷的收到私訊詢問是否來香港開課。搞得我心癢癢,真的好想去啊(笑)
-
之前講座有香港朋友不辭辛勞與交通成本,特地來台灣找我上課,也有香港健身業界的教練朋友前來與Uncle學習翹臀秘笈,所以Uncle與團隊成員決定努力促成這件事,希望可以在香港見到大家!當然,這次一樣有我們翹臀女神 @jessicababyfat前來助陣,特別從杜拜飛回來,師徒再度合體,這次她會擔任重要的專業動作人體示範model及小幫手😎。 -
-
📝以上見證都是先前參加講座的學員,訓練時間三到四個月左右。 每位學員的訓練狀況,本身的體態目標也有所不同(增肌or減脂),也有屬於各自的生活型態,有上班族、學生、自由業者等,所以訓練頻率、強度也不一。
-
舉例有人因工作一週只能練一次,但也都因應講座規劃的訓練大綱及原理,依照自己的狀態安排,成功掌握訓練方向及成效:
📌案例(1)(年齡23)臀圍增長4cm,上臀也飽滿許多,腿的比例看起來更長,腰身更細
📌案例(2)(年齡30)原本泡芙人身形,訓練一段時日,體重不變,是因為同時增肌與減脂,因此體態緊實許多,腰臀比來到0.7的黃金比例
📌案例(3)(年齡35),雖說訓練頻率不高,但因為有效訓練並掌握飲食原則,體重-5kg,減脂減重成果顯著,減去大部分的內臟脂肪(腹部脂肪)也有一定程度的增肌,腰臀比非常漂亮。
-
-
照著Uncle規劃的16週訓練計畫與原則,剛接觸健身的初學者,或是訓練一段時日的有經驗訓練者,都能有所突破及進步。
📝我常強調:「訓練質量永遠大於訓練量,練得多不如練得對」,這一點適用於所有階段的訓練者。
-
-
🤔大家都知道uncle專注研究女體,尤其對屁股更是專精,想試問各位,訓練時大家是不是常遇到以下狀況:
-
-
🤷🏻♂️訓練有臀腿不分的窘境
🤷🏻♂️腿部成長大於臀部
🤷🏻♂️對於臀肌感受度不佳或是根本感覺不到臀肌發力
🤷🏻♂️無法增加臀部的圍度
🤷🏻♂️無法增加上臀的飽滿度
🤷🏻♂️無法感善hip dip(臀外側)
🤷🏻♂️無法提起臀摺(微笑線)
-
-
📝不單單只是臀部而已。擁有良好的背部曲線,不僅顯腰身,更顯胸型。
-
那大部分背部練不好的原因:
-
🤷🏻♂️無法感受到背肌的發力
🤷🏻♂️肩胛問題(夾擠、翼狀、圓肩等)限制訓練成效
-
-
以上都能在課程為各位解惑👍🏻
-
-
-
📝另外針對飲食部分,課程也會提到: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理解與攝取
📌增肌、減脂不得不了解的賀爾蒙
📌食物正確的認知(何謂原型碳水化合物、精緻碳水化合物)
📌增肌、減脂飲食方向掌握
-
-
-
總教學時數12小時
含8小時的動作教學4小時學術講解
-
-
🔹針對大S翹臀曲線訓練目標設計
🔹有效率的訓練及飲食安排 正確達標
🔺學術專業探討:營養、飲食、訓練法則
🔺專業訓練實作:動作正確性建立、肌肉徵召度提升、訓練動作教學
🔺課程講義
🔺Uncle Sean規劃為期16週大S翹臀曲線訓練計畫
-
-
🔺第一堂10:00~17:00
🔹上午/
✔增肌、減脂飲食理論與實作講解
✔確立訓練方向、基本訓練知識講解
🔹下午/
✔動作安全性建立
✔啟動臀肌教學
✔發力感受訓練
✔訓練動作教學上半身
✔訓練動作教學下半身
✔Jessica訓練經驗分享Q&A
-
-
🔺第二堂10:00~17:00
🔹上午/
✔講解不同訓練法則效益與體驗
🔹下午/
✔訓練調整
✔『進階』訓練動作教學上半身
✔『進階』訓練動作教學下半身
✔Uncle Sean 總結 Q&A時間
-
🙌🏻隨課附贈 @teamjoined 翹臀圈 及 @modeldesignfit 運動短褲
-
-
💵💵這次也有為鼓勵積極認真的學員,辦比賽獎勵 改變最大者 前三名者有比賽獎金🤗💵💵 -
-
-
🔥台灣場報名時間:2/13(21:00) 至售完為止
台灣場地點:健築美學塑形健身房
上課時間:
A班(週六)(3/16、5/18) 10:00~17:30
B班(週日)(3/17、5/19) 10:00~17:30
-
-
🔥香港場報名時間:2/27(21:00)至售完為止
香港場地點:Infinity Fitness Gym(鰂魚涌英皇道1065號東達中心1樓7室)
上課時間:
A班(週六)(3/30、6/1)10:00~17:30
B班(週日)(3/31、6/2)10:00~17:30
-
➡️(關於詳細收費資訊及上課資訊,會在報名當天公開,目前籌備中)
➡️請於2/13當天上官網 www.modeldesignfit.com搜尋 點擊Uncle Sean訓練講座
-
➡️這次因管理作業,一律只提供線上刷卡付款(可分期)
-
-
-
-
#健築美學
#大S翹臀曲線
#臀叔
資訊安全的三大基本安全性原則或目標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景氣持續熱絡 美台復談TIFA
時序進入下半年,市場對於通膨的爭論不休,有人認為低估通膨,代表人物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里安(Mohamed El-Erian),有人認為通膨上升是暫時性影響,代表人物聯準會主席包威爾,如新冠疫情緩解、供應鏈瓶頸消除,則通膨僅是暫時性攀升,明年有機會朝聯準會長期目標回落(附註1)。通膨的問題有兩點,第一、短期因素是否會變成長期因素,促使市場預期通膨變得不穩固,第二、就業市場是否回升到足以讓聯準會討論升息。即使我們認同包威爾的說法,這些問題都還要時間來驗證,但我們所能掌握的大原則,是即使開始縮減QE規模或升息,歐美央行政策都還是屬於寬鬆政策(accommodative stance of monetary policy),景氣都還是屬於復甦階段(附註2),若有黑天鵝事件造成股市的動盪,通常金融市場會產生金融緊縮,但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發生這種現象。撇除通膨的問題,接下來7月有幾點觀察事項,如7月初歐美將會公佈採購經理人指標,7月中美國企業將公佈財報,除此之外,美台將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因此,相關產業變化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歐美企業信心調查結果經濟維持熱絡
美國製造業供應鏈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簡稱ISM)公佈全美採購經理人指標(Purchasing Managers'Index,簡稱PMI),該協會每次的調查達400家以上的採購經理人,對於新訂單、生產、供應商交貨、就業、存貨等10項問題的看法,指標在50以上的製造業景氣屬於擴張期,若滑落到50以下則屬於收縮期,如圖1所示。而6月PMI指標為60.6,前期為61.2,若以PMI分項因子來看,10個構成項目因子當中,有3項指標走低,整體分析,市場需求強勁,新訂單、新出口訂單與生產維持擴張,雖然供應商交貨速度有改善,但市場原物料、勞動市場仍還是短缺,造成價格指標連續13個月上升,如表1所示。
歐元區經濟以德國為首,而德國IFO經濟研究機構(IFO是Information and Forschung的縮寫)每個月公佈商業氣候指數(IFO Business Climate Index),每次調查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包括製造業、零售業與建築行業等,且企業家數達7000家以上,調查當前與未來6個月經濟情勢的看法,每個月約在25日左右公佈調查結果,而受到經濟逐漸重啟效應,6月指數從99.2上升至101.8,顯示企業對於未來前景看好,如圖2所示。
若美台簽署TIFA有利於台灣OO產業出口
自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美國對全球戰略發生改變,美中關係由「戰略合作」轉向變成「戰略競爭」,並且發動美中貿易戰,原本市場預期台灣是這場美中貿易戰的受害者,但受益於美國的轉單與大陸強化對台灣半導體的下單,使台灣在這場美中貿易戰中反而是受益的,即使2020年全球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GDP僅成長2.3%、美國GDP甚至負成長3.5%,2020年台灣出口值3,452億美元,其中對中國(含香港)出口1,514億美元,占比44.0%、成長14.6%,對美國出口506億美元,占比14.7%、成長9.3%,使2020年在新冠疫情期間,台灣GDP還是成長3.1%。如圖3、4所示。
以2020年台灣對美國出口505.5億美元分析,與貿易戰前2017年比較成長37.5%,其中電子相關(即機械及電機設備項目)金額約292.5億美元,占比約57.8%,與2017年比較成長59.7%、對美出口前六大傳統產業商品金額約176.8億美元,占比約35%,與2017年比較成長12.1%,如圖5所示。由於美中由「戰略合作」轉向變成「戰略競爭」,未來美國對於電子相關商品的安全性需求增加,如2020年台灣對美國「交換器與路由器」出口較2017年成長195%,加上美台將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台灣企業將陸續回台投資,2020年台灣資本形成較2017年成長20%,來到4.52兆台幣,創下歷史新高。
一旦美台簽署TIFA,雖然電子相關產業受資訊科技協定(ITA)影響關稅趨於零,但由於未來美國對安全性產品需求增加,勢必持續會有轉單的效應,而TIFA對於台灣產業影響較大,如台灣對美國出口相關傳統產業前三大產品。
附註:
有關物價評論可參考「通膨攀升,聯準會為什麼不會「緊」張」一文。
有關復甦階段可參考「經濟循環與股市之關連」一文。
前次介紹的電動車與生技相關題材ETF表現很好,本期將介紹美國大型成長股ETF,該ETF挑選的成份股都是市場中大型企業,且基本面良好的個股。
後續文章,請點入:
https://pse.is/3hhkb3
培養你的全球經濟觀點與ETF養錢術$299。
一天不到10元,每周讓你了解全球重要經濟議題,運用ETF,增加你的財富。
資訊安全的三大基本安全性原則或目標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衛星資料鏈,絕對不是用阿斗衛星。
日前路透社引述美方六個消息來源,報導稱美國即將對臺灣出售至少4架MQ-9B「海上衛士」(SeaGuardian)大型無人機,以增強臺灣對中共軍事動態的監控能力。
政策調整的試金石
誠如國內媒體報導,我方是在2017年11月的「美台年度國防檢討會議」(DRT)中,正式向美爭取MQ-9無人機系統,並於2018年底開始獲知可考慮出售,而今年1月美臺雙方政府高層取得共識並確定可以「全系統」獲得MQ-9後,軍方才將此案改列優先項目積極推動。
臺灣在四月初就向美方提出了粗估報價的要求,以期國防部能趕在8月下旬前完成(「戰備急需」)建案程序,將MQ-9無人機案正式納入2021年度國防預算,呈送立法院。但數月來美方遲遲一直未提供報價,進入七月後,眼見預算截止期限將屆,軍方日感焦急。
川普政府於7月24日正式宣布調整對無人機系統技術的輸出規範。主要係將「飛彈技術管制制度 」(MTCR) 規定下「第一類技術」(必須管制輸出) 之定義,從任何可攜載500公斤以上籌載飛行超過300公里以上距離之載具縮減為時速800公里以上者,並對一般國家申購無人機的審核指導原則也將從「假定否決」,放寬為「正常審查」。這大大的鬆綁了大型無人機的輸出,不僅有利美國國防廠商拓展海外商機,也為美國政府在此日益關鍵的軍事技術領域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彈性與外交裕度。這是面對中共這樣大國挑戰者的現實下,美國所決定採取的政策挪移。既符合戰略競爭需要,又不違背MTCR的精神與字面規定。
在這重要政策宣示的一週後的7月31日,美國就向臺灣提交了MQ-9B大型無人機的報價。可見美方遲遲未報價顯然是為了配合政策宣示。這讓對臺灣輸出大型長程的無人機仍得以在符合MTCR規定下遂行,美方堪稱用心良苦。而做為在此範式挪移下的優先適用者與試金石,臺灣或在某種程度上亦可謂 “與有榮焉”。
川普政府雖顯然有意在11月大選前盡可能將對臺灣的軍售全部“清倉”,但可能還是會有一些實際作業進度上的困難有待克服。故M109A6自走榴炮、M142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等今年3月初臺灣正式申購(且已編入臺灣2020年度國防預算)的四個項目可能較無問題,但像MQ-9B無人機以及金額數倍於此的魚叉CDCM岸防飛彈系統等案(規劃為2021年度國防預算下新增案)能否趕得及在未來兩三個月內通知國會,則仍須在未來數週內進一步確認。
軍事需求
華府人士透露,台灣軍方高層今年初對於藉由先透過軍購引進大型無人機,迅速建立原先闕如的長程,長持續性情監偵暨目獲能力(ISTAR) 的做法表示認同。臺灣方面並認為這可與中科院自行研發中的「騰雲」無人機 (基本上外型,動力系統,系統概念等均“重度參考”了 MQ-9)並行不悖。
針對外界對MQ-9B這個檔次的無人機在戰時能否存活的質疑,美方專業意見則認為,大型無人機由於可攜載較大較重的感測系統酬載,故能在更遼闊的空域、從更遠的距離外執行偵查、監控與目標辨識等任務,戰時的存活率反而可能猶勝於較小型的載具或(臺灣長期依賴的)地面站臺。而MQ-9B平時的多功能任務彈性、成本效益與政治敏感性/安全性,也都遠比傳統(載人)飛行載具為高。同時,從美方所收到我軍方所提出的任務系統酬載需求來看,臺灣顯然有意藉MQ-9B長達40小時的滯空性能來擔負電子偵查任務,以填補空軍近30年來始終未能籌建的電偵機角色。而戰爭發生前若能精確掌握敵方動態,往往可以藉偵知軍事蠢動徵兆提供充分戰略預警,從而避免衝突爆發。
至於部分評論渲染凸顯MQ-9的「斬首作戰」能力,美方官員認為這根本就不是此案的核心驅動邏輯,有識者毋須畫錯重點。事實上,就臺灣而言,這個檔次的無人機有無武裝固然在能力與任務彈性上有差,但卻無關宏旨。況且,美國也可能考慮將無人機系統與武器部分的軍售分開處理,目前似尚未做出最後決定。
規格與價格
軍方的專業背書顯然與層峰即便在中科院依國防自主政策仍在自行發展類似之大型無人機的情況下仍積極支持此案頗有關係。同時,臺灣軍方對於自製與外購雙規並存顯然也並非毫無配套規劃,而其主要作法為盡可能確保次系統的共同性。譬如説,空軍提出的MQ-9B光電系統規格就採用了與「騰雲機」相同的MX-20,而非美軍原標凖構型所用之NTS-B光電酬載。
根據美方的背景說明,提供給臺灣的MQ-9B將會包含衛星資料鏈,所以該機將可充分發揮其長程性能與較廣闊的作業高度限制,不至於因受限於C波段無線電遙控鏈路的視線距離而只能在150海浬內作業或必須保持高空飛行以維持最大視線距離。至於外傳價錢可能會比原來預估的(約三億多美元)為高,則主要因為臺灣空軍所提出的採購要求包括先進電偵系統(射頻涵蓋為0.5-40GHz,通信涵蓋VHF到D波段,定向精度可達1度RMS)、SeaVue海面蒐索雷達(與空軍現役P-3C反潛機所用者同級)、Link-16鏈路系統、武器以及前述的不同光電酬載之整合測試等。但在權衡申購的選項與服務等差異後,整體價格應仍與北約國家(如比利時等)近年的採購成本相當。
構建無盟約的聯合作戰能力
當然,蔡政府所考量的不僅是純軍事能力或國防產業自主層級的得失或價格的問題,而更著眼於對進一步提升美臺戰略合作有何裨益。由於這牽涉更宏觀的視野,值得我們較深入探討。
臺美之間已四十餘年沒有協防條約,雙方軍事合作固然密切,但終究跟能夠大規模聯合演訓,驗證雙方制定之共同作戰計劃的條約盟邦相去甚遠。美臺斷交後的頭三十年,美軍對臺灣的軍事干預規劃僅限於「概念計劃」(CONPLAN),而非類似協防條約時期「樂城計劃」(Rochester)的正式美臺聯合「作戰計劃」(OPLAN)。直到1995/96年臺海危機之後,美國政府才授權將概念計劃提升到作戰計劃層級,美軍太平洋總部隨後也成立了常設的聯合小組專責因應(包括中共犯臺場景在內的)區域突發事件的計劃與執行。美軍還曾針對臺海想定舉行過多次指揮所演習與至少一次的實兵演習,作戰計劃也從「應急」性質(contingency planning)逐漸向「預先妥備」(deliberate planning)演進。但這一切仍僅限於美國單方面的規劃,並沒有與臺灣聯合作戰的假設。
近幾年來,美方更進一步透過各種方法,在沒有正式邦交與共同防禦協定的局限下盡可能強化美臺軍事合作以及共同作戰的準備。然而,在前述限制下,若中共犯臺,即便美軍確實來馳援,美臺的聯盟作戰頂多也只能屬於「臨時特設」(ad hoc)性質。在缺乏兩國統一作戰指揮計劃,又沒有經常性聯合演習 (包括,指揮所,實兵,實彈)以驗證美臺聯合作戰的情況下,現階段只能盡量先設法讓雙方的準則得致統一協調,並致力於C4ISR (指揮,管制,通信,資訊,情報,情報,監控,偵查) 與後勤之共通。而既然美軍不可能採用台灣自製的系統或自行發展的準則,那自然就得由我們設法配合美軍了。
近一兩年來,中共對臺的軍事威脅無論在能力還是意圖上均顯著升級,美國在其新的國家安全戰略下也決定對中共的戰略競爭正面迎擊,故美方視近期內迅速加強臺灣的防衛能力為最優先目標。而讓臺灣採用與美軍使用相同或至少共通的系統裝備來構建在戰時可共通的C4ISR能量,就是這個思維下的邏輯性與務實性結論之一。而這也正是前述臺美雙方政府默契的基礎。
戰略合作積木
由此可見,美國同意釋出大型無人機給臺灣,可不是單純的軍火交易,而是有完整大國博弈思維脈絡與政策配套的。個別軍事合作本身絕非臺海安全的萬靈丹,區區數億美元的軍售更不足以構成讓美國願意與中共為敵的所謂“保護費”,但卻是可以踏著逐步晉升與雙邊戰略關係的積木。能與美國的一級盟邦(英、法、荷、西、意、比)使用相同的MQ-9無人機來構建可與美軍共通的C4ISR能量,就是美臺雙方高層在前述共識下的這麽一塊積木。這暗喻著跨越了一個重要門欄,走向新的戰略合作境界。
當然,這美麗勇敢的新世界不是沒有它的挑戰的。
一位美方人士日前對筆者說的好: “臺灣被冷落多年,現在好不容易獲得重視了。好消息是「臺灣會得到很多(亟需並盼望了多年)的幫助」,但壞消息也是「臺灣會得到很多(有些恐怕超出預期或難以消化)的幫助」。”
誠哉斯言! 在臺灣政府(與社會)顯然不願大幅提高國防支出,而美國又急於協助臺灣立竿見影的鞏固自衛能力並在防堵中共步步進逼的陣營中做出一定貢獻的局面下,我們該當如何優先選擇對國家最有利的方案?怎樣才能將有限的資源做增進國家整體安全投資報酬率最佳的運用?何以因應美方有時愛深責切的態度與壓力?
精選積木並確保足夠的作業維持資源來發揮其戰略角色功能,將會是臺灣在這個新世界裏必須嚴謹、睿智、勇敢面對的重大課題。
資訊安全的三大基本安全性原則或目標 在 我的化妝品實驗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化妝品配方師對化妝品配方的設計,必須滿足四個要求:安全性、穩定性、使用性和有效性。
((PS.我覺得,其實是五個要求,最重要的一個是,還要能滿足老闆的單價成本,這通常都是老闆客人最在意的))
首先,安全性,化妝品必須符合國家法規,化妝品必須具備正常日常使用的充分的安全性。化妝品和藥品的本質區別,藥品是可以基於風險收益原則,受控下使用的,而化妝品決不允許正常使用過程中存在可預見的潛在風險;
第二,穩定性,化妝品在保質期內,應符合其出廠標準,功能不發生明顯變化,換句話說,配方中的各種成分不應該在儲存過程中發生不期然的化學反應,同時包裝應該給予內容物足夠的保護,從而避免環境的影響;
第三,使用性,一個優秀的化妝品配方,使用時顧客的視覺,嗅覺,觸覺都將獲得充分的愉悅;
第四,使用後,保濕效果,防曬效果,清潔效果,色彩效果,諸如此類,你的產品用後的功效,應該達到產品標籤或廣告上宣稱的功能,實實在在打動顧客的心,簡要的說,就是“it works”。
一早激勵完自己,開工打樣去.....
《文章分享》科研 || 修煉的歷程----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化妝品配方師
優秀的配方師具備匠人精神,用近乎“偏執狂”的理念去創造產品,精益求精,拂去心頭的那一縷浮躁,用心體驗每一個原料,完成每一道工序,主動積極去迎接每個產品的開發。
作者:蔣麗剛 來源:聚美麗
蔣麗剛:珀萊雅研發總監、聚美麗專欄作家、研發工程師社群聯合發起人
或許你還不清楚你的使命!當消費者選擇裝滿夢想的那個小瓶,滿懷期待變得更年輕美麗的時候,你,化妝品配方師,對他們來說,就是那瓶中的魔法師。
A.化妝品配方師做什麼
人人都愛美食。作為大廚,他的工作,是選擇優秀的食材,奇思妙想搭配合適,恰到好處的烹飪,成就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所謂的匠心,就是長期經驗積累下的靈感迸發,恰到好處掌握其中的度,尋找平衡之美。平衡,我們稱之以為“道”。化妝品配方師,其實理念與美食烹飪完全相同,追求的同樣是,設計配方做出的產品,看著誘人,聞著愉悅,塗著舒適,用著有效,用美食做對照,就是色香味俱全,並且營養健康。
專業一點說,化妝品配方師對化妝品配方的設計,必須滿足四個要求:安全性、穩定性、使用性和有效性。
首先,安全性,化妝品必須符合國家法規,化妝品必須具備正常日常使用的充分的安全性。化妝品和藥品的本質區別,藥品是可以基於風險收益原則,受控下使用的,而化妝品決不允許正常使用過程中存在可預見的潛在風險;
第二,穩定性,化妝品在保質期內,應符合其出廠標準,功能不發生明顯變化,換句話說,配方中的各種成分不應該在儲存過程中發生不期然的化學反應,同時包裝應該給予內容物足夠的保護,從而避免環境的影響;
第三,使用性,一個優秀的化妝品配方,使用時顧客的視覺,嗅覺,觸覺都將獲得充分的愉悅;
第四,使用後,保濕效果,防曬效果,清潔效果,色彩效果,諸如此類,你的產品用後的功效,應該達到產品標籤或廣告上宣稱的功能,實實在在打動顧客的心,簡要的說,就是“it works”。
B.配方師的成長歷程
化妝品配方,80%的經驗科學加20%的理論知識,過程沒有捷徑,唯有努力的實踐和認真的總結。從跨出校門到或許有幸成為大師,你會經歷4個階段,分別是學徒,初級化妝品工程師,化妝品配方師,化妝品技術大師,前3個階段的修煉估計最少花費10年時間。而只有1%,或者更少的化妝品配方工程師,能有幸成長為大師。
為便於說明,以護膚化妝品配方工程師舉例。
Apprentice,也就是學徒階段,這個時候的你只是個打樣員,每天,你需要足夠的勤奮,努力2年來度過這個階段。
世界上的化妝品原料,約有2萬種,真正的框架性原料,大約600-800種。這時候的你,在師傅的指導下,每天不停的按要求,打樣調整,然後繼續打樣繼續調整。2年下來,應該對150-200種骨架原料的性質爛熟於胸了。你應該經歷過水,乳,霜,粉底,防曬,可能還包括洗髮護髮,潔面的配方打樣並瞭解其配方框架,瞭解水包油類油包水類產品的配方原理,瞭解常見乳化劑的性質,知道不同流變劑的流變特性,瞭解防腐劑的搭配和增效,基本原料的應用技巧已經掌握,對配方中原料的添加先後次序帶來的影響,也開始有一定的領悟。
完成這個階段,當你閱讀一個成熟配方的時候,你已經可以調理清楚的識別每個原料在配方中的用途,已經不再是一團亂麻的一堆莫名其妙的原料組合。
通過這2年的學習,對於化妝品評價,耐熱、耐寒、離心穩定性、pH值、黏度、外觀等常規指標檢測已經熟儼。對化妝品的使用的舒適性的優劣判斷有初步的感覺,也就是,你開始明白化妝品是怎麼回事了,你入門了。
這也是你確立未來工作方向的時間段,正如一切手藝活,只有少數人能在化妝品配方這條工匠之路上成為大師,你這時候還能趁早回頭。這個階段,用句詩描述是“昨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Junior,初級化妝品工程師階段,你在這裡,會積累2-4年。這個時候的你,是初學步後躍躍欲試的階段,師傅已經漸漸放開手,你已經沒有成熟配方直接模仿了,你的工作大多轉為對其它公司的市場產品的主動模仿。在具體配方開發過程中,師傅轉為做樣品評估的工作,對配方的開發方向,往往僅僅給予建議,同時做點troubleshooting方面的指點。這個時候的你,是最困難的,面對未知的世界,每天的你都希望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希望自己的模仿做到一模一樣,你突然發現你的知識遠遠不夠。這個時候的你,會開始接觸大量的原料供應商提供的資訊,對世界上主要原料供應商的強項,優勢品種開始有認識,你會從原料供應商處尋找解決方案。同時,你開始在配方中不停的折騰,配方中這個原料丟一點,那個原料也丟一點,最終一個配方中可能會含有30-50種原料。不要緊,由簡入繁,這是你主動積累的第一個階段。完成這個階段,你已經可以通過調整配方組成和製備工藝,改進產品的理化指標、使用性能,提高產品的性價比。
經歷這個階段後,你已經基本形成自己的配方框架和配方思路,也應該大致熟悉400-600個原料的性能了。這個時候的你,對化妝品乳化劑帶來的膏體狀態,不同膚感表現,對經典乳化劑對的搭配已經可以靈活運用,對油脂的輕中重的手感,鋪展性已經非常熟悉。特別的重點是對流變劑的掌握已經爛熟於胸,對路博潤家所有的卡波,亞什蘭家所有的纖維素,賽比克家的反轉增稠劑,以及克萊恩家的Aristoflex AVC, 道康寧家的DOW CORNING RM 2051,如此等等,都能按需信手拈來。於膏體的外觀,通透如啫喱,厚重如雪花膏,細膩如黃油,對你已經不是問題。你也該瞭解配方中水相油相折光率變化對外觀的影響。
你的感覺變得更靈敏了,你可以分辨不同公司同種原料間的細微差異,哪個更滑,更輕,更柔軟。你應該可以摸出不同公司提供的GTCC,裡面大致的辛酸和癸酸的分佈比例,你開始明白不同原料公司的水準差異。
你對化妝品法規的認識,應該是全部掌握了,需要樹立的配方價值觀,也建立了。從今天開始,Don’t be evil ,是你必須的信念。
你這時候的參考書,主要有英文版CTFA詞典,HAPPI 和 C&T雜誌,以及賽百庫,英敏特資料庫,《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應該被你翻爛了吧。另外,如果你會翻牆上GOOGLE,那麼,恭喜你。
對於你的人生之路,是關鍵十字路口了,是繼續做工程師,還是投身原料公司去賣原料,是該做個抉擇了。
這個階段,和王國維認識稍不同,我更認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真實寫照。
Senior,化妝品配方師階段,在過去的5年工作中,你估計已經把市場上著名品牌的典型產品都已經摸了個遍了。如今你的能力,在塗抹一個產品時,腦子裡面就先蹦出配方主體架構,你情不自禁的會先猜這裡面有哪些乳化劑,增稠劑,然後才對照成分表看看自己猜的對不對。哪怕你在吃霜淇淋,吃蛋糕,巧克力的時候,你會想這裡用的是什麼乳化劑,裡面cocoa butter 和 shea butter的比例,熔點多少度,你入迷了。你更多的開始做思維實驗,對化妝品世界的眼界開闊了,配方開發思路拓寬了,沒見過的東西已經不多了,你不認識的原料也不多了。這時候你會發現,你不會的東西短期想突破會變得非常困難,因為背後往往它蘊含著你不具備的知識或不知道的原料。不過,你會記掛在心裡,耐心等待時機來最終解決它。另外,雖然你自己還在繼續努力提高,但你已經具備做師傅帶學徒的資質了。
普通的產品已經難不倒你,你開始琢磨著對配方的細微調整達到希望的膚感,你開始遊走在山脊上了,看兩邊風景已經很清楚,你已經看得見峰頂在哪裡,並開始向遠處的峰頂前進。你開始磨練配方中的小料,如粉體在配方中的應用,你開始追求把配方恰好做在穩定和非穩定之間的那條界限上。雖然你熟悉的原料仍然是那400-600種,但是你知道的原料已經超過1200種或更多了,腦子是個圖書館,隨時會蹦出來解決方案。這個時候,你的配方中的原料,開始明顯減少,拋開宣稱原料外,一般不會超過20種原料了,你開始追求大道至簡。
這個時候的你,能夠根據給定的成本,產品性能要求、包材材質和結構,有目的的設計配方。你開始運用更多的化妝品評價手段,你設計挑戰實驗方案並根據實驗結果確定防腐劑種類與用量,你設計產品安全性評價實驗方案並根據實驗結果調整產品配方,你根據消費者使用調查結果,來調整產品配方滿足消費者需求。
你開始追求產品的功效。功效成分因為它有用,因此它總是化學性質活潑,或者有刺激性。要用好它,往往需要把配方成為一個適合的載體,你或許不能用傳統增稠劑,或許體系的PH值不在通常範圍,或者它不能見光和空氣。你的過去經驗,很多用不上了,你要尋求穩定性,功效性,安全性,使用感的平衡,在這裡的重要一課是,為了更重要的目的,有所得有所失,你學會了妥協,你長大了。你開始追求大“道”,你的關注點開始不僅僅是一個配方,你的關注點是一個完整的產品,以及給消費者帶來的益處。在這個過程中,你已經真正成為一個工匠了。
你這個時候的參考書,應該是日文版的CTFA詞典, http://www.cosmetic-info.jp/,CTFA線上網站,COLIPA網站,德國SFOW雜誌,日本的Fragrance Journal雜誌等。
在這個階段,或許你需要5年或更長的時間來跨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或許,“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一輩子也就只能呆在這裡了。
Master,化妝品技術大師。大多數化妝品配方師,終其一生無法達到,和所有的藝術一樣,你努力可以成為工匠,但成為大師則需要那1%的天才,很多時候,就差那1%。
作為大師,精神上,你必須是時尚和潮流的,越到高處,越會發現化妝品是時尚的一個部分,需要有顆不老的心去跟隨引領,便如同時裝設計大師一般的最後登臺。作為大師,你需要有全面的對美的認識,你需要瞭解人類從古埃及時期到未來100年可能的美。歐萊雅曾經出過一本書《所有人的美》,生動的描述了美在歷史中的進程,美在古埃及,羅馬,希臘,直至拜占庭,文藝復興的作用。大師需要對美術,音樂,舞蹈都有美的鑒賞力,越到高處,越需要全面的知識根基,如同金字塔。形而上者謂之道。
大師,大部分時間在做內部跨部門溝通合作,在做市場導向的前瞻性產品規劃,從事底層基礎技術的規劃和開發。大師,必須有信念,相信做成一件事情的路徑不止一條,你原本會的未必是最好的,永遠在不停的挑戰自我。
技術大師在配方上更多的是掌握方向,負責宏觀整體把握整個公司的產品分佈。大師花更多功夫的是思考配方外的問題。在開發配方前,會思考你的產品賣給誰,在哪裡賣,哪個季節上市,主打什麼概念,同系列中有哪些單品,搭配使用的次序如何,包材是怎麼樣的。瞭解這一切後,你會先考慮市面上有哪些類似定位的產品可供借鑒,他們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我們做這個系列的產品的突出點是什麼,可以有怎麼樣的競爭優勢。明白這一切後,從上而下對產品配方開發進行總體設計。
大師,往往超越當前的配方需求,創造新技術研發的基本條件,著眼於技術戰略的思考,在為未來3-5年的創新技術做預研和積累。在評估醫藥,保健品,食品,功效評價和皮膚檢測科學,載體和靶向等相關行業技術的發展趨勢,跨行業收集與分析新原料的功能、特點和動態。著眼于和供應商,大學的技術研究合作,從基礎的原料層面,合作開發需要的創新原料。
大師本人往往就是相關行業的專家,對本國的歷史文化傳承有深刻的領會,往往具備挖掘本土文化,慧眼識珠的能力。大師的技術參考書,往往要從《The Merck Index》,《黃帝內經》尋找靈感了。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大師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總結和培訓,把過去的經驗,竅門,失誤,一般性規律,形成系統化的教材,讓知識得以傳承,培養建設研發人員梯隊。大師一定有開闊的胸懷,把行業的發展放在前,做更多的消費者知識普及工作,參與討論法律的管理框架,維護行業正常有序發展。
大道無形,大師可能基本已經不再親自上實驗桌,但是他卻影響整個公司產品線的走向,引領者未來的技術和競爭優勢。正所謂,“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C.成為一名優秀的配方師的原則
對於剛畢業進入化妝品行業,從事配方開發的新人來說,總是夢想早日成為一名優秀配方師。化妝品配方師掌握的技能,是門手藝,是經驗的積累,修煉過程中沒有捷徑,唯有“勤奮”這條道路。你需要日復一日勤奮的實踐打樣,勤奮辨別原料在配方中的表現力差異,勤奮的去學習嘗試新技術和新原料,與時俱進勤奮的學習行業資訊和法規更新,時尚潮流,同時培養自身對美的認識和修養,最終在勤奮的基礎上,練就一雙具有靈氣的雙手和靈敏創新的意識。
勤奮,是成為一名優秀化妝品配方師的基石,同時,工程師也需要積累知識技能,以及職業人脈關係。
感謝賽百庫,上面有外國同行專家George Deckner 對化妝品配方工程師的一些建議原則,曾經幫助我學習成長,或許對你也有所助益,其中部分內容根據我的領悟做了補充和修改:
1. 化妝品配方師,本質上是應用者,是一個創新者,而不是發明家;是工程師,而不是科學家。
2. 與原料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共同成長,與他們共同執行專案。
3. 努力成為通曉化妝品所有重要原料的專家,原料是產品配方開發以及解決技術問題的根本,很多配方師沒有很多的選擇,因為他們缺乏原料的知識。
4. 跨行業學習,觸類旁通,做好知識重用和技術移植,從相關工業學習如何解決類似的配方問題,積累種類廣泛的個人護理產品配方經驗。
5. 規避風險是任何時間緊迫的項目的關鍵,永遠預備多種選擇作為保險策略。不要在時間緊迫時,使用沒有驗證過的方案。
6. 調整配方時,不要因為想當然而不做驗證,重大失誤往往隱藏在背後。蒙蔽你雙眼的往往是你認為最熟悉和確信的成分,說不定,就是Methyl Paraben。
7. 永遠懷舊好奇心,保持開放和欣賞的態度,總是從市面上尋找並購買最好的配方,作為你的參照對象。
8. 學會行銷你的想法、要堅持用資料和藍本樣品說服人。
9. 瞭解行業的最新進展,從目前市場的產品和成分學習,研究、跟蹤新專利以及過期的專利。
10. 知識就是力量,把你所學所得及時整理歸檔,以便容易查詢。
另外,因為最終消費者使用的是一個完整的產品,且保質期內品質穩定,化妝品配方師需要考慮諸多細節,只有將所有的因素都考慮周全,才能做出一款完美的產品。同樣的,George Deckner的建議,列舉如下,希望幫助所有配方工程師們。
1、配方產品需要具有化妝品的誘人外觀,給消費者以愉悅感。
2、根據專案開發的需求,列出具有技術依據的方案作為參考配方,用多種方案規避風險。
3、權衡產品美學、安全性、穩定性、使用性、穩定性、工藝和成本,優化配方性能。
4、把消費者的需求作為你的目標,不要鍾情於某個技術,技巧只是手段,產品的本質是為消費者提供實際的功效。
5、別放過試驗失敗中的蛛絲馬跡,實驗室打樣過程即使出現過一次失敗,那麼轉移到大生產時候,失誤幾乎是百分之百會發生。
6、在配方中使用螯合劑和抗氧化劑以提高產品的穩定性。
7、永遠使用你的最終上市包裝做穩定性實驗。
8、產品在40℃和45℃的表現,是產品長期熱穩定性的極好預測。水包油系乳液在38℃的離心結果,也是乳液穩定性的極好判定手段。
9、時刻關注創新新的乳化劑、油脂、增稠劑,製造技術,他們在一起時,就構築配方的基本框架。
10、不同公司生產的同一化學名的原料,其性質往往有很大差異,替代前必須驗證。
10、生產工藝很重要,加料順序可能會對工藝和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無法實現穩定生產的產品,是沒有價值的。
11、不要因為成本而殺死一個技術,保持發展直到合適時機。
12、明白你所使用原料的化學性質,在配方中避免化學反應,大多數化妝品原料是多種成分的混合物,原料中的不純物以及微量成分,常常可能比主要成分對產品性能的影響更大。
13,永遠記住安全性,穩定性,使用性,功效性的先後次序。
14,DON’T BE EVIL。
優秀的配方師具備匠人精神,用近乎“偏執狂”的理念去創造產品,精益求精,拂去心頭的那一縷浮躁,用心體驗每一個原料,完成每一道工序,主動積極去迎接每個產品的開發。目前,國內的科研水準和科研氛圍不及知名外企,但是很多科研人員已經開始認識到這一點,並不斷向外企學習和自我完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化妝品科研技術能真正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