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資本利得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資本利得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資本利得計算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張金鶚,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下面是我最新修正的房地合一干方案,敬請指教!我預計在明天下午財政部公聽會提出,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讓房地合一稅儘速通過。金鶚 -------- 房地合一稅建議方案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 3/9/2015 基本原則: 1、保障「基本自住」需求(給予優...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Introduct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投資理財#房地產投資#賺錢方法#投資房地產入門 投資房地產致富 | 投資報酬率怎麼算 | 新手必懂的5種投資方式 繼上次跟冰蹦拉分享完小資族買房後,這次蕾咪想分享如何投資房地產,你到底想賺資本利得還是現金流呢?另外蕾咪也會說明房地產投資種類的差別並教大家5題的投資報酬率計算方式!希望大家有個基本的...
資本利得計算 在 Sam投資趨勢|美股投資X加密貨幣X自由工作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16:03:22
奧運獎金要一次領還是月領? 我們就用得到金牌來比較,一次領2000萬(網路上查實拿2000萬不用繳稅) 還是月領12.5萬,來討論 情境一: 獎金完全不投資 這也是大部分的人會選擇月領的原因,每個月領12.5萬,等於一年領150萬 只要可以領超過160個月(約13.3年),未來能領到的錢就超...
資本利得計算 在 投資理財先生 投資理財 ︳勵志成長 ︳正能量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58:39
分為兩種 方案一:《全部所得合併計稅》 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稅 並按股利金額的8.5%計算可抵稅額,每戶申報以8萬元為限 方案二:《單一稅率28%分開計算》 股利所得按28%稅率分開計算應納稅額,再由納稅義務人報繳 以方案一來說如果你的股利收入超過95萬以上,就超過8萬元上限 而超...
資本利得計算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8:48:55
#八百回合經濟談 〔#基金 #散戶的好夥伴〕 認識了#金融市場 之後,下一步就能開始著手投資,此時你卻發現自己資金不,或是對選股能力沒有把握,這時候「基金」就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這次就讓政經八百帶大家認識一下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 ( mutual fund ) 是集合投資人的資金,並委託專業投...
-
資本利得計算 在 Introduct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1-23 18:00:13#投資理財#房地產投資#賺錢方法#投資房地產入門
投資房地產致富 | 投資報酬率怎麼算 | 新手必懂的5種投資方式
繼上次跟冰蹦拉分享完小資族買房後,這次蕾咪想分享如何投資房地產,你到底想賺資本利得還是現金流呢?另外蕾咪也會說明房地產投資種類的差別並教大家5題的投資報酬率計算方式!希望大家有個基本的概念呦~
如果喜歡這個影片,別忘了點喜歡跟留言分享喔:)
---
可以看到更多的蕾咪~
訂閱蕾咪PressPlay專業知識服務→ https://app.pressplay.cc/CFP
想看蕾咪IG限時動態→ https://www.instagram.com/ramihaha/
想找蕾咪FB留言聊天→ https://fb.com/ramihaha.tw/
觀察蕾咪旅遊部落格→ https://ramihaha.tw/
---
可以看到更多影片!
【理財教學】賺超過薪水?邁向財務自由!被動收入與主動收入差在哪?
❤ https://youtu.be/JeblgTqh_J0
【投資教學】買進就下跌、股票被套牢怎麼面對?基礎3種投資策略解密!
❤ https://youtu.be/XHQ52YkGcOo
【理財教學】保險原來這樣買?我適合哪種保險?基本保險觀念剖析!
❤ https://youtu.be/dDb2ROuaLB8
【理財教學】擺脫月光族!SOHO族、自由工作者必看3招理財術!穩定收入又能加薪!
❤ https://youtu.be/BOWf0hpBh7U
【投資教學】美股投資選股策略快速教學,4本經典好書入門推薦!
❤ https://youtu.be/JGT-jUj4cL4
歡迎有更多的理財問題,可以留言跟我說,
我會挑選適合的問題,錄製更多教學影片囉!
希望從這理財的小小習慣去改變我們彼此的生活啦!
歡迎訂閱蕾咪的頻道喔:)
※這不是商業影片! ^^
※This is NOT a sponsored Video. -
資本利得計算 在 吳秉叡 BRAYW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11-02 12:51:14今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查政院版的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仍有人質疑綜所稅拉高到45%是劫貧濟富,一個好的政策遭人扭曲,讓我很不服氣!
財政部前任張部長發明財政健全方案,將綜所稅拉高到45%,事後證明是得不償失的,並沒有增加多少稅收,反而降低國際人才、大公司來台灣的誘因;現有部分立委同仁提案說明表示,所得稅率最高級距45%稅率降到40%,是所謂劫富濟貧,讓我們實際試算看看。
我曾說過,稅改方案是一個套餐,不能拆開看;在台灣,若以最高級距45%共有6518戶,若從45%降到40%,平均每一戶享受到422萬減稅利益;然而兩稅合一扣抵額刪除,營利事業所得稅並從17%增加到20%,也就是說,個人綜合所得稅最高級距45%之6518戶可扣抵稅額123億將會喪失,除以6518戶,每一戶將喪失188萬的扣抵額。
營所稅若從17%增加到20%,個人綜合所得稅之最高級距45%的6518戶,他們營所稅將增加160億,除以6518戶,每一戶將增加246萬的營所稅。
綜合以上,188萬加上246萬,總共434萬的稅捐增加,扣掉422萬的減稅利益,每一戶還要多繳12萬的稅,何來的濟富?最高級距45%共6518戶,每一戶需多繳12萬的稅,濟富在哪裡?外界不斷質疑這次稅改劫貧濟富讓我很不服氣!
各種扣除額,包含薪資所得扣除額,都有增加,這難道對薪資所得者不好嗎?有增加稅捐嗎?我想社會大眾自有公評!
在資本利得方面,假設公司賺了100元,要先繳20元(20%)的營所稅,再加上個人股利所得稅,26%,80%*26%=20.8%,20%加上20.8%,對於個人而言,股票的資本利得稅其實是40.8%,資本利得稅比綜所稅最高級距的40%還要高,如果還要分級課稅,這樣稅率會飆到多高?
個人絕對贊成稅制改革,我也提案將薪資所得扣除額拉高到20萬;現今稅制計算複雜,身邊許多朋友向我反映會支持這項政策,哪怕多繳一點稅,只希望計算簡單化;我要告訴財政部許部長,要有信心,咬定青山不放鬆,多對國人說明,這個方案絕對是好方案!
◆訂閱吳秉叡Youtube頻道:https://goo.gl/yN4LCH
◆吳秉叡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ubray
◆加Line好友:http://line.me/ti/p/%40ubt7534c
資本利得計算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下面是我最新修正的房地合一干方案,敬請指教!我預計在明天下午財政部公聽會提出,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讓房地合一稅儘速通過。金鶚
--------
房地合一稅建議方案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
3/9/2015
基本原則:
1、保障「基本自住」需求(給予優惠減免,至少不會增加目前負擔),但不應過度保障「非基本自住」需求(超過基本自住保障範圍,不應給予優惠減免)。
2、不鼓勵「非自住」需求(至少與一般薪資所得稅負相當,以避免房地產投資炒作)。
3、自住與非自住的界定,要能符合社會觀感與認同(一人以一戶自住為限)。
4、房地產資本利得差異非常大(從幾萬元到上億元),單一稅率容易造成賺少多負擔,賺多少負擔,採累進課稅才能符合公平原則。
5、非自住長期持有給予減免稅負優惠(長期未買賣不會炒作房價,同時鼓勵長期出租,協助政府租屋供給不足);短期持有給予加重稅負懲罰(不鼓勵短期買賣造成炒作房價,同時容易空閑住宅,浪費資源)。
6、房地合一稅收至少30%以上指定作為公營社會出租住宅及相關租屋的租金補貼。
7、儘速通過「房地合一稅」是最高目標。各種折衷妥協方案(找出平𧗾點)應有專業評估結果為依據,其中包括:合理性(符合社會觀感與比例原則)、公平性(量能課稅原則)、政治可行性(大多數人可以接受)、行政可行性(行政操作可以執行)等四項。
具體建議:
1、採用「累進稅率」並比照綜合所得稅率課徵,簡明易懂。
(參考102~103年度綜合所得稅率:52萬以下5%、52萬~117萬12%、117萬~235萬20%、235萬~440萬30%、440萬以上40%)
2、採「平均一年資本利得」計算累進稅率:為避免房地產不相同的期間累計所得過高,固採取平均一年利得。如此再比照綜合所得稅率課徵,較為公平、合理、也可行。
3、採用「分離課稅」,不但可以隨同「土增稅」抵扣,較符合行政操作,而且避免併入綜合所得稅的「合併課稅」,容易提高累進稅率級距,產生較大阻力。
4、自住免稅範圍:自住一屋且都市地區50坪以下,非都市地區100坪以下(如此可不限定金額,避免四千萬豪宅爭議,也較符合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原意)。
5、持有時間:1年以下2倍稅率、1~2年1.5倍、2~3年1.2倍、3~5年1倍、5~10年0.8倍、10~20年0.6倍、20年以上0.4倍。
6、適用時間:理想是不設「日出條款」,前次移轉價格可以透過大量估價方法獲得。但是若妥協,至少應自實價登錄時間起,即近五年內交易適用。
7、原有土地增值稅應予抵扣,以避免重複課稅,但抵扣方式應採「稅額抵扣」而非「稅基抵扣」較為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