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資料科學沈之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資料科學沈之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資料科學沈之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資料科學沈之涯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劉昱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先講結論,我正式畢業、正式登出臺大,剛拿到熱騰騰的畢業證書。 行人寥寥,樹影搖曳,再次回首臺大校園,感懷流年似水,六年時光就在聲息中飛速而過了。今天終於拿到畢業證書,心中才較為踏實了。這年來為了學業奔走,日夜孜矻,莫敢自遑。不能說有多少智識上的長進,但收穫頗豐,學術上的產出和軼事趣聞,讓人感到美...

資料科學沈之涯 在 Simon Shen 沈旭暉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8 09:56:33

🌍 關於GLOs Confederation的不同公司,終於要逐漸介紹,感謝明報訪問,這是關於STEM教育的一篇 由國際關係學者進化未來學學者 沈旭暉與教授團隊推STEM教材 年輕教授沈旭暉專長分析國際關係,育有兩名女兒的他近年也在轉型,認為資訊科技、編程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將成新一代溝通必須認識的...

  • 資料科學沈之涯 在 劉昱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6 17:33:16
    有 1,690 人按讚

    先講結論,我正式畢業、正式登出臺大,剛拿到熱騰騰的畢業證書。

    行人寥寥,樹影搖曳,再次回首臺大校園,感懷流年似水,六年時光就在聲息中飛速而過了。今天終於拿到畢業證書,心中才較為踏實了。這年來為了學業奔走,日夜孜矻,莫敢自遑。不能說有多少智識上的長進,但收穫頗豐,學術上的產出和軼事趣聞,讓人感到美麗而安穩。是較人虛長幾歲,但也不算白費。

    ·

    真的很幸運,能在二十三歲的尾巴拿到第四個臺大學位、第二個臺大碩士,要談客家精神,大概已經發揮極致,畢竟只繳兩份學費。過程就像買菜送蔥,知識也讓人恬淡、平靜、滿足。除了份內的事,我也和師長同學有些著作,目前期刊一篇、研討會三篇,至於努力中的還有兩三個。回首過往,至少不是混過來的,但求心安理得。

    ·

    不過,這些年來也遇到許多困難險阻,但幸有貴人相助,我銘感五內。雖然研究所雙主修制度推出三載,所辦、研教組和圖書館卻沒有預期到有人可以在制度內達標,從學分認定、畢業考試申請,到論文繳交,都是經過密切聯繫,想出解決方案。他們替我排除萬難,我點滴在心。剛從研教組職員手中慎重地接過證書,「你是臺大第一個喔,恭喜。」比起頭銜和證書本身,以經驗譜寫歷史,參與制度臻善,其實更令人滿足自信。希望後繼的學生,走的比我順利、比我安穩。

    ·

    負笈臺北六年,誠要感謝爺奶父母及親族照拂,舅舅舅媽安置,讓我毫無後顧。倘若有聲名、有令譽,我要將一切獻于爾等。研究所兩年,我非常感謝恩師宏浩的知遇,他嚴格正直、真誠自然,不吝給予指教,我學到很多,是我大學四年所遠遠不及。此外我在師門也悠遊自在,老師除了指教,也願意給我各種支持和關照,讓我見名於共著期刊,首現SCI是莫大的榮典,我不勝感激,師恩難報。還有朋友、同學及愛人在精神上的扶助,同樣也是莫大的鼓舞,我亦是心懷感謝。

    ·

    最近修論文煩躁,偶爾看奧運消息,令人振奮,國人無不為之喝采,選手的沈澱與積累,著實不易。但比起能夠分高下、競輸贏的場合,學術生活可能就沒法那麼熱血,甚至還有些枯燥。宏浩師曾經跟我說,學術做得好,你越要忍受孤寂。到頭來能跟你聊上話的,可能真沒幾個。相較萬眾矚目的威武,學術的競逐更像燃燒自己、創造知識,在幽冥中護持青燈,於黑暗裏匍匐前行。這種使命感無法獲得普羅大眾的共鳴,但於自我成就上,同樣具有豐富的建設性,精神已然十分富足。因此,看奧運也成為另一種鏡射,使我鞭策自勵。很高興在東奧結束前,碩士生涯也告一段落,不過研究生涯卻不會因此中輟。很喜歡做實證,不只因為實證可以玩玩資料、代代模型。實證是用積極的方法,做入世的研究。

    ·

    記得天津南開大學的一段掌故,校長張伯苓找經濟系主任何廉辯論,他詰問何廉:「為什麼要建立這些商品的價格指數?你可以了解什麼?」何認為,透過價格指數的建構,有助於中國的科學建設。張伯苓卻批評,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用顯微鏡找大象」。在張的語境下是批評,我卻認為,「用顯微鏡找大象」就是學術的精神、學術的態度。用嚴謹細膩的方法,去探究看似無疑的問題。胡先生說「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大抵如是。更況民生商品是一個入世問題,要了解中國百業趨勢,價格指數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

    會談這個故事,其實與我的論文有關,做的是農地價格指數。我與老師協力,利用配對法和Lasso,共同提出一個建構農地價格指數的新方法。農地價格指數在臺灣鮮有所見,我們的研究在方法上也解決了選樣偏差、特徵眾多所造成的多重共線性等等。在農地方面,無疑是大的斬獲、好的貢獻。我國歷來重農桑,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慎重地、小心地回答了。能夠參與如此神聖的事,我戒慎、感激而滿足。

    ·

    當然,並非所有研究都順遂可期,而學術的過程中本身就充滿痛苦。這幾年來,我很能感同深受。但「學術溺水」實難透過求助收效,我唯一意識到的是,只有自己能夠真正幫助自己。直言之,自我排遣是研究生生活中的要事。雖然領域是計量經濟,文本中矩陣、算式、表格遠多於情感豐沛的文字,但人文的精神不能偏廢。我很感激,在這段時間裡,董橋小品相伴,陳之藩和周作人的散文也在一旁,高陽小說引人入勝,他們為我注入精神活水,是沛然莫之能禦的。此外,有珍饈美酒左右,也令人飽滿幸福。林語堂喜歡吃香港鏞記燒鵝,甚至為他題寫菜單。胡適熱愛馬丁尼,他有自己的秘方。老民國的金絲眼鏡高高穩穩地架在鼻翼上,一身鐵灰白柳西裝,案前不放筆墨紙硯,而是佳餚一桌瓊漿一壺,處處顯露學者的講究、學者的體面。我也好吃,愛肥前屋、吃麵屋武藏,享用浙菜必點韭黃鱔糊,點心要福州芋泥和布朗尼。偶爾也下廚,烹角煮、燒獅子頭,雖然無關學術,卻同樣在漫長的征途裏平添不少逸趣。

    ·

    我真的很幸運,自己境遇好、運氣好,讀書可以讀的多,朋友交的雅。早歲得公器得頭銜,活到24歲還算不賴。董橋自謙坐穩一個又一個位子,那是僥倖,不是才情。不過董公是真實力,而我的情況大抵如前。最重要還是感謝所有協助我的親族師長、同僚與友朋,我永矢弗諼,只是暫時無以報厚恩,人生旅途再慢慢償還。

    ·

    至於未來的規劃,可能先遷西湖鴨母嶺,安頓一番。承蒙恩師垂愛,我會續任研究助理,繼續完成未竟的研究。沒意外的話年底會先做兵,其他的事可能就走走看看。疫情可怖,卻也留給我時間想想,可能也不全然壞事。早歲許身公共事務,後來才漸漸覺得底子太薄、本領太小,政治工作是需要精密的計算而非算計。大衛伊斯頓對於政治的定義是社會價值的權威分配,如果不先學好計量、學好數學,其實也是忝居所司,令人惴慄。不過,學優才有資格分配,這是橫亙中外之理。薩伊德把知識分子刻畫的很清晰,他不斷強調知識份子的應該具有「良知」,也要和權威對抗,致使知識份子具有邊緣性。這種想法實與傳統相若,政治是推己及人,大概就是「君子不匱,永錫爾類」。無論身在何處,都要精進智識、懷抱溫柔,繼續影響周遭的人,這是我時刻提醒自己的。此一矜持,近來歲月格外受用。我的研究生生涯就要告一段落,黨代表也面臨卸任,由衷希求於此之際,同大家共勉。

    ·

    最後,疫情當前,首要是多保重自己,願神恩能永顧,祈使體膚長健,萬事安康。謹守防疫規定之外,也別忘了幽默感,偶而逾矩的言詞、煽情的畫面也非不可,不要悶壞氣壞才好。話說多了,再講下去,可能要比我論文篇幅還長。總之我們還會再會,願在追求真知的道路上相遇,成為照耀幽暗的微明,繼續邁步,奮力前行。

    ·

    歲在辛丑孟秋
    筆于福州山麓

  • 資料科學沈之涯 在 Irene 與資料職涯大小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3 09:16:09
    有 22 人按讚

    【關於為何選擇要建立粉專?主題如何聚焦?】

    我決定開始建立粉絲專頁,與近期的轉職旅程有關,因為在這趟轉職旅程中,我開始靜下心認真思考自己做過的所有事情,我發現我常常沒有留時間把腦中的知識與感受好好紀錄、沈澱甚至轉化成人人都能了解的內容,並分享出來。
    -
    例如,這些年,我在工作中很常擔任講師、工作之餘大量投入資料科學社群活動,我們會以活動舉辦者的角度得到很多體驗,同時也會從聽眾的角度聽到很多回饋,但可惜的是,當一次一次的講座結束、活動舉辦完成,我就這樣讓它過去了,感覺好像,少了些什麼。因此第一個主題誕生了,我的目標是用生活化的方式闡述與「#資料科學」有關的主題。
    -
    另外,由於我天性就是個雞婆?或者是說義氣十足的個性,導致我很常會與剛開始要踏入職場、突然轉職的朋友聊天,腦中也開始建立起一些職涯話題的框架,這也是為什麼,第二個主題會與 「#職涯發展」有關,我希望一些小小的經驗分享,能幫助到更多人。
    -
    最後,為何第三個主題會提到關於 「#女力」的主題,這與我人生經歷過的重大轉折有關。我曾經非常低潮過,因此也有找專業人士聊聊,透過一些自我覺察的流程,並且做了些艱難的決定。我雖然不是什麼專業人士,但我希望
    透過一些簡單的力量:分享更多書籍、影集、故事,幫助大家啟動與自己的對話,克服人生遇到的困難。
    -
    這張照片是我房間的一角,牆壁上是 - 幾米的 Happy Together 1000 片拼圖,拼圖是我舒壓的方式之一😌

    #女力 #自我覺察 #資料科學 #職涯規畫

  • 資料科學沈之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1 01:28:41
    有 18,234 人按讚

    76歲的「氣象先生」任立渝退休了!他從1968年23歲就開始在中央氣象局擔任氣象預報員,在1993年自中央氣象局退休前,一直是中央氣象局最具代表性的發言人;之後他又陸續在台視、中視、華視、TVBS等電視台擔任新聞氣象主播;2021年5月31日,任立渝在TVBS光榮退休,長達53年的氣象預報生涯畫下完美的句點。

    影片:https://fb.watch/5TumfMQoSG/

    左上圖攝於1991年4月26日;每逢颱風季節,最受民眾信賴的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任立渝。(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右上圖攝於1993年10月8日;自中央氣象局退休的任立渝被台灣電視公司聘為氣象主播,以「氣象先生」的新身分,在台視晚間新聞播報氣象。(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左下圖攝於1997年3月22日;中視新聞主播沈春華歡迎氣象主播任立渝加入中視新聞陣容。(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右下圖攝於2021年5月31日;在TVBS晚間新聞播報完最後一次氣象預報後的「氣象先生」任立渝從TVBS新聞部副總詹怡宜手中接下TVBS金麥克風獎盃,光榮退休。(圖片來源:TVBS新聞部)

    《任立渝的氣象預報經歷》

    中國文化大學氣象系(1982年更名為大氣科學系)畢業的任立渝,當兵時被選進海軍氣象中心擔任預報員,1968年(23歲)退伍後考進中央氣象局服務,從預報員一路做到預報中心主任,1993年自中央氣象局退休後,隨即轉戰電視圈,擔任過老三台及TVBS的新聞氣象主播,直至2021年5月底。

    1990年5月~1992年7月: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
    1992年7月~1993年10月:中央氣象局一組組長
    1993年10月~1997年3月:台灣電視公司氣象主播
    1997年3月~2006年4月:中國電視公司氣象主播
    2006年5月~2009年8月:中華電視公司氣象主播
    2010年6月~2021年5月31日:TVBS新聞台氣象主播
    2021年5月31日:正式宣布退休,自TVBS新聞部光榮引退。

    下面是幾篇相關新聞報導:

    *1993年10月8日《民生報》第12版:

    任立渝 掀起三台 氣象 戰
    中視祭出「雷達氣象」
    華視借重卡通動畫
    將與「專家」比高下

    【記者 姜玉景/報導】光輝十月,三台「晚間新聞」將展開一場「氣象大戰」,台視新聞部花了一番心血,從氣象局挖來的「氣象先生」任立渝,選在雙十節登台亮相;台視新聞添加任立渝,「中視新聞全球報導」則由任立渝一手調教的「徒弟」劉蕙苓,擔任氣象小姐,造成「師徒同台對壘」的緊張情勢外,中視還要亮出百萬元添購的祕密武器「雷達氣象」,告訴觀眾更準確的天氣;華視「晚間新聞」則以上卡通動畫的天氣圖,使氣象的播報更生動、活潑。

    和「氣象」結緣近30年的任立渝,往年,每逢颱風季節,他都會出現在三台新聞中說明颱風的最新動向,十月起,任立渝成為台視氣象主播後,專屬台視一家,每天晚上他都會在「台視晚間新聞」中,和觀眾分析明天天氣是晴天,還是會下雨。

    談到氣象知識,任立渝是專家,可是,上電視播氣象,他還是「新手」,這幾天,任立渝在新聞棚練習播報時,發現播報工作沒有想像中的簡單,主播李四端還傳授他幾招「保持你自然、輕鬆的態度,就對了。」

    台視新聞部聘請任立渝報氣象,主要是借重他的權威,在觀眾心目中樹立一個形象,不只「重大新聞,必看台視」,連氣象也看台視。

    長期以來,中視新聞對「氣象」人才和器材的投資,都花了不少心血。迎戰任立渝,「中視新聞全球報導」選在雙十節當晚,也要秀一下百萬元購買的「雷達氣象」,「氣象小姐」劉蕙苓解釋,這套機器,在梅雨季或是有颱風來臨前、或有大雨發生時,預測比衛星雲圖更準確。

    中視氣象除了有「雷達氣象」助陣,劉蕙苓覺得,目前國外重要城市的天氣,只能作到分析明天的天氣,可是我國一年有200萬人出國旅遊,服務這些人口,中視新聞將與國外氣象機構合作,取得國外重要城市未來一周的天氣,讓國人出國旅遊時,只要收看中視氣象,就可以知道要帶厚重的冬衣,還是輕便的夏衫。

    台視打出「任立渝」專業形象牌,中視以「雷達氣象」添增準確度,華視「晚間新聞」靠「晴時多雲偶陣雨」的電腦動畫作背景,再配上周明華和孫紀蘭兩位年輕可愛的氣象小姐播報明天天氣,華視的用意是,透過活潑且生動的畫面,讓觀眾以輕鬆的心情看完短短五分鐘的氣象。

    *1997年3月24日《聯合晚報》第10版:

    台視 vs. 中視
    氣象主播大戰 今晚正面交鋒

    【記者唐在揚/台北報導】台視與中視的氣象主播大戰今晚正式登場,由台視跳槽到中視的氣象主播任立渝,將在斥資兩百多萬的三度空間電腦動畫設備輔助下,進駐中視氣象主播台。

    台視從氣象局新挖來的專業主播熊台玉也將在體育部經理傅達仁的陪伴下出現。另一方面,台視第二「冠軍」頻道今起對外試播,除在晚間7時30分播出一小時的全新閩南語新聞外,任何重大新聞也將在此新頻道以現場方式播出。

    *2006年5月2日《民生報》C8版:

    任立渝 為跳槽 上教堂禱告
    打造華視新氣象 兒子提醒他既簽約就不能背信

    【記者葉嫦芬╱報導】華視總經理小野最嫉妒的男人竟然是氣象主播任立渝,小野說,「我老婆每天晚上都要看到任立渝報氣象才肯睡,實在讓我太嫉妒了!」任立渝昨天到華視報到,小野親自迎接,還幫他戴上華視員工的帽子、穿上華視員工外套,小野幽默的說,「從這刻起你就是華視的人了,以後要習慣說,我們華視」。

    華視新聞部將於9日全面改版,任立渝和他的氣象團隊,昨天起正式加入華視,小野說任立渝到華視,可說是天上掉下來的寶,也是天意。華視在加入公廣集團後,積極建立正面形象,為了區隔以往,任立渝的「華視新氣象」是小野的第一砲,未來任立渝在早、晚間的氣象播報外,更會增添一段夜間氣象播報,讓晚回家的觀眾也能知道隔日的天氣預報。任立渝也表示未來將加強氣象教育的推廣、漁業氣象的深度報導,以及國內外旅遊氣象的在地報導,與民眾更接近。

    提及和任立渝洽談一直到簽約的過程,小野透露當初任立渝合約到期後,兩人接觸相談融洽,為了讓任立渝的氣象播報成為華視重要的品牌,他下令不論多少錢、什麼條件都要把任立渝請來。

    任立渝說他在面臨老東家誠意的慰留、以及華視所給予的尊重和寬廣揮灑空間時,心裡確實掙扎了很久,曾到教會去禱告,還被小野的友人撞見,也開了家庭會議,兒子提醒他既然跟華視簽約了就不能背信。

    *2010年6月1日《聯合報》C2版

    任立渝 T台復出播氣象

    【記者江祥綾╱台北報導】國內資深氣象主播任立渝去年8月自華視氣象退休,休息了10個多月後,本月1日起正式在TVBS復出。從事氣象工作30年,任立渝自豪是「人體測量機」,他更笑說:「我現在憑感覺就可以知道現在氣溫大概幾度,風速是幾級風。」 4年多前,任立渝與旗下的氣象團隊被華視以年薪千萬元價碼,從中視挖角過來,這回退休後再復出,少了原有的氣象團隊,但T台仍相當禮遇,外傳年薪百萬元,且如遇特殊天候如颱風季節,還會再視增加時段按件計酬。

    昨天在任立渝的T台歡迎記者會上,主播莊開文也特來站台,她透露當年跑新聞在氣象局巧遇擔任發言人的任立渝時,和幾個小女生超興奮。而任立渝休息的10個月內,也和老婆去了日本、韓國和香港等地,決定再復出,任立渝坦言:「看了線上的氣象主播,都覺得還差一點,看自己身體還可以,又有機會所以就再出來播報。」

    *2021年5月31日《聯合新聞網》即時報導:

    傳奇再見!
    氣象主播任立渝最後一報光榮退休

    2021-05-31 21:28
    聯合報 記者林怡秀/即時報導

    陪伴台灣民眾超過半世紀的氣象先生任立渝,5月31日在TVBS晚間新聞播報最後一次氣象後,光榮退休,任立渝感性表示:「在TVBS是最愉快的工作經歷,在TVBS的這11年是最快樂時光。」任立渝也在鏡頭前,以一貫溫柔的語氣,祝福觀眾「在疫情期間都健康平安,也希望缺水能快快解除」、「謝謝大家這麼長的時間的支持」,簡單幾句話,感受得到任立渝對氣象的熱情,始終如一。

    受到疫情影響禁止群聚,同時配合任立渝行事低調的個性,TVBS在內部為他舉辦了小型歡送會,由新聞部副總經理詹怡宜送上TVBS金色麥克風獎座,感謝任立渝為氣象專業的付出。任立渝也自爆最後一天播報,「一早就嚇到,小學六年級的孫子看到退休的新聞還大叫。」

    任立渝一再強調對於各界的讚美他不敢當,同時,任立渝也跟年輕後輩分享兩件事:「一,要知道自己的能力,並且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本領;第二點則是要記得,吃虧就是佔便宜。」而11年前任立渝到TVBS的歡迎會上,代表獻花的主播莊開文更是哽咽表達感謝,「曾經在颱風新聞對談前,問任先生是不是要先給他要提問的問題,結果任先生直說不要緊、儘管問」,顯見任立渝的氣象專業「早就準備好!」

    歡送現場並播出TVBS主播主管們預先錄製的感謝影片。主播方念華感性地說:「在這個講求血脈賁張的名嘴時代,您不疾不徐、像春風一樣的風格,永遠讓我敬佩。」氣象主播彭志宇則回憶:「每一次颱風播報,您就是拉一張躺椅在辦公室稍做休息後,整點又繼續播報,敬業精神令人佩服。」已76歲的他如今離開螢光幕,專業形象依舊深刻留在所有觀眾的記憶中。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