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資安防護教育訓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資安防護教育訓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資安防護教育訓練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iThome Secur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美國總統拜登接見各大科技業與教育界領袖,共同解決國家與產業的資安問題,其中,NIST將與產業協力針對技術供應鏈的安全,開發新框架。 私人企業也將針對各自擅長部分,繼續投入資安防護的強化。例如,Google聚焦軟體供應鏈安全、開源安全,微軟在產品服務整合網路安全與提供進階資安解決方案,IBM則加入資...
資安防護教育訓練 在 iThome Secur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總統拜登接見各大科技業與教育界領袖,共同解決國家與產業的資安問題,其中,NIST將與產業協力針對技術供應鏈的安全,開發新框架。
私人企業也將針對各自擅長部分,繼續投入資安防護的強化。例如,Google聚焦軟體供應鏈安全、開源安全,微軟在產品服務整合網路安全與提供進階資安解決方案,IBM則加入資安人才培育的行列,Amazon將把自家內部的安全意識訓練服務對外免費釋出
資安防護教育訓練 在 科技大觀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Q博展知識
資訊安全是目前各國爭相競技的一個產業,隨著生活科技化,愈來愈多資訊流通在網路上,引起駭客的覬覦。
究竟資訊要怎麼樣保護才會安全呢?資安防護又是怎麼演進的呢,就讓Q博一一為大家介紹!
【藏頭文跟資訊安全也有關係?】
💾資安發展史👁🗨
1️⃣在還沒有電腦以前,就已經有密碼學,當時是為了保護資料。如圖像隱碼術,可以把訊息藏在圖或文章裡,藏頭文就是其中一種。
2️⃣計算科學出現以後,密碼學這個字第一次就出現在圖靈的文章裡,開啟了近代密碼學的研究。
3️⃣布盧姆將計算複雜度應用在密碼學上,複雜度越高,解碼就越難。
4️⃣姚期智院士研究亂數的產生,用不確定性來保護資訊。
5️⃣李維斯特、薩莫爾和阿德曼提出了RSA加密演算法,RSA至今仍被廣泛應用。
6️⃣米立卡和戈德瓦塞爾提出了零資訊安全證明理論,即一個人無須揭露機密,也可以證明自己確實知道這個秘密
7️⃣迪菲和赫爾曼是公開金鑰密碼系統的先驅者。
科技始終從善意出發,以便讓人生活更方便,但資安剛好相反,因為要防範惡意。因此吳宗成指出,資安人應該「要有攻擊者的思維,要有保護者的善心」,才能做好資安工作。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UrlMap?t=jvj
【資安風險與創新】
防毒軟體在研發時,其實能夠真正辨識出是不是威脅的比例非常小,因此防毒軟體會被設計成看到黑影就開槍,只要軟體偵測到它不認識的檔案就會直接警告使用者,這樣能夠避免被使用者追訴責任。但是這樣就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誤判率,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傳統的維持資安的方法是利用黑名單等方法,他的好處是反應成本低,但是能夠防護的層次也很低,只要沒有在黑名單的檔案就會被放行。近代的防毒軟體改善了這個問題,只要偵測到覺得有威脅的檔案就會警告使用者,但是這也延伸出大量的誤判事件,讓資安人員疲於奔命的確認事件的真實性。近期利用AI,藉由偵測檔案出現的情境,判斷出威脅的嚴重性,來達到低反應成本與高防護層次的效果,打個比方,一把菜刀出現在廚房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把菜刀出現在火車上就是一件威脅度較高的事件。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UrlMap?t=cZj
【臉部辨識與資訊安全】
蘋果人臉辨識技術Face ID的隱私條款被懷疑有漏洞,使任何第三方程式開發者都可以使用你的臉部資訊,使大家對臉部辨識的資訊安全產生疑慮。
為了解決資訊爆炸帶來的資安問題。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的研究團隊就因應人臉辨識資訊盜用問題,用AI深度學習的「對抗訓練(adversarial training)」技術研發專門反制資安漏洞的科技。該團隊開發出新的『反辨識』演算法,研究出如何只改一點點、不讓原圖改變太多就能讓不法辨識系統失效的方法。世界資訊龍頭更要領頭對自己的研究發表與應用性產品提出資安評估,隨同其應用一同發布,並督促法律與教育跟進新科技步伐。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UrlMap?t=gHC
資安防護教育訓練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醫療IT將有兩大變革!衛福部宣布電子病歷交換中心要改為FHIR架構,還要送草案讓電子病歷上雲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龐一鳴日前在臺灣資安大會上,宣布要將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架構改為FHIR交換架構,以符合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此外,衛福部還要放寬電子病歷存取權,將允許醫療機構將電子病歷上雲代管。目前衛福部正修改法規,接下來要公開草案、徵詢外部意見。
文/王若樸 | 2021-05-08發表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龐一鳴表示,衛福部計畫將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架構改為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FHIR,他將這種以FHIR格式交換的電子病歷,稱為新世代電子病歷,由4大元素組成。
為強化醫療資安體質,衛福部資訊處處長龐一鳴6日在臺灣資安大會上重磅宣布,衛福部要擁抱HL7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FHIR,將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改為FHIR交換中心,來降低眾多接口產生的資安風險;此外,衛福部也要放寬電子病歷存取權,將允許醫療機構上雲代管,目前正修改法規,接下來要公開草案、徵詢外部意見。衛福部希望藉這些做法,強化醫療資安防護基礎,一方面也希望臺灣醫療資料與國際接軌,要讓國內醫資廠商用符合國際標準的產品,出國「打國際盃」。
從公共衛生看醫療資安,得先養好體質才能預防資安事件
公共衛生出身的龐一鳴指出,醫療資安有如公衛和預防醫學的三段五級策略,公衛中的三段是指人生病的三階段,從無症狀或易感染狀態,到臨床病徵出現,再到傷殘或死亡的階段。這三階段對應到醫療資安,就是無症狀或被刺探狀態;出現弱點、發生資安事件;以及資料遺失、橫向擴散和系統癱瘓。
面對發病過程,公衛有5種策略來應對,像是促進健康、特殊防護、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限制殘障和減少死亡,以及最後的復健。「醫療資安也是如此」,龐一鳴舉例,醫療機構平時就應養成健全體質、蒐集情資來預防事件,並定期進行弱點掃描、做好特殊防護,再來才是資安健檢、加入監控機制(SOC)即時修補問題,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效果。
要是發生資安事件,醫療機構也要透過通報應變機制(如ISAC、CERT),來降低資安事件帶來的衝擊。最後一步,則是事件後的復原鑑定。(如下圖)
在這5種做法中,過去,衛福部已在資安事件處理有所著墨,包括近幾年建置的醫療資安情資分享與分析平臺H-ISAC,讓關鍵基礎設施醫院(CI醫院)加入,透過緊急應變處理(CERT)和聯合監控(SOC)等機制,來鞏固醫療資安聯防。
現在,龐一鳴則回過頭聚焦5級策略中的第1級,要培養好所有醫療機構的資安體質,來降低事件發生的可能。「醫院養好體質,可避免未來可能遇到的資安問題,」他比喻,就像這次疫情期間,民眾落實戴口罩,不只防疫,也防止其他耳鼻喉科相關疾病,連健保數據都顯示去年相關門診就醫次數大幅下降。
養體質第一招:電子病歷交換中心EEC改為FHIR架構
同理,為防止病從口入,衛福部打算將醫療院所的「口」防好,也就是簡化電子病歷的交換架構。龐一鳴指出,電子病歷是醫療機構和政府單位最常交換的資料,這些單位包括健保署、國健署、EEC、疾管署、地方衛生所等,由於這些單位彼此不互通,醫療機構得針對不同單位,採用不同交換標準,並配合不同網路工具來執行。
過去,健保署多年來每每針對不同專案,開設專屬VPN來建立加密的資料交換環境,來給醫療院所使用。然而VPN一多,就容易產生資安風險。
因此,龐一鳴認為,要是能先將EEC交換平臺改為FHIR交換平臺,採用主流的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HL7 FHIR,就能簡化交換流程,不必一對一客製化介接,連帶簡化醫院需使用的網路工具,減少破口出現。他希望,藉由衛福部EEC率先改用FHIR,帶動其他單位擁抱FHIR,跟上國際趨勢、進一步簡化資料交換工作。(如下圖)
他將這種以FHIR格式交換的電子病歷,稱為新世代電子病歷,並由4大要素來推動。首先是資料標準,也就是要將新舊標準平行轉移,讓EEC先採用FHIR、健保署仍採用舊標準,爾後再調整;同時,龐一鳴也要藉此將衛福部內的資料交換,改以電子病歷為單位。(如下圖)
第2要素是連結跨部會資源,透過經濟部補助一年一度的臺灣FHIR聯測,來推動FHIR普及,同時也要協同經濟部輔導廠商的FHIR產品服務等。
再來是透過產官學合作,來發展醫療機構所需的FHIR資料格式轉換工具,以及培育FHIR人才資源。最後則是新世代電子病歷的交換應用,比如發展交換平臺,來試做疫苗護照等應用。
疫苗護照FHIR新機遇,未來還能推廠商打國際盃
龐一鳴坦言,疫苗護照是衛福部擁抱FHIR的另一個契機。目前,WHO、歐盟和世界多國都已倡議推行疫苗護照,要讓民眾透過App,出示自己在該國接種疫苗的證明,來加速出入境和進出特定場所的身分檢查。而這款App,就需要與該國衛生部門資料串接,而他們用來串接接種資料的交換標準,「就是FHIR。」
對臺灣來說,要加入國際疫苗護照行列,就得用FHIR來串接電子病歷中的疫苗接種紀錄。但龐一鳴指出,過去以來,臺灣醫療院所電子病歷交換的主要對象,一直是健保署,因此交換架構是臺灣健保署專用,而非國際通用。於是,要與國際串接資料,臺灣勢必得採用FHIR。
他認為,疫苗護照是臺灣練兵FHIR的大好機會,也能順勢將「國際標準轉化為國內標準。」他期望臺灣趁這次機會實現3個目標,也就是做好FHIR疫苗護照,再來是醫療機構採用FHIR國際標準,讓國內醫學研究更容易與國外互通,最後是臺灣醫資廠商大規模採用FHIR,讓自家產品不再只是臺灣標準,而是遵循放諸四海皆準的國際標準,如此才能「打國際盃。」
龐一鳴指出,這項計畫也已知會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和數位政委唐鳳,盼能落實。
養體質第二招:允許電子病歷上雲託管,放寬存取權
接下來,衛福部養好醫院資安體質的第二招,是要放寬電子病歷存取權,允許電子病歷上雲代管,再由政府監督雲端業者和代管業者。這是因為,對臺灣眾多的專業小型醫療院所來說,管理醫療相關資料十分耗力,委外處理要是出事了,廠商不負法律責任,「導致小診所苦不堪言。」
為解決這個問題,衛福部擬定草案,要開放電子病歷上雲、交由第三方代管。龐一鳴指出,許多雲端業者的醫療資料處理服務,既符合歐盟最嚴格個資法GDPR,也符合美國主流的醫療資料保護法案HIPAA,更遵從國際標準FHIR,對人力不足的小型醫療院所來說,就會是個解方。而政府要做的,就是監管雲端業者和代管業者,多一道把關。
衛福部要開放電子病歷上雲,還有另一個用意。龐一鳴表示,由於長年法規規定,電子病歷只能存放在醫院中,導致醫院用雲相對落後。「但現在是上雲時代,醫院不用雲,大部分醫療AI幾乎不能用,」而開放上雲,就能促進醫療院所對AI的採用。
目前,這套上雲草案已完成內部意見整合,最近將公開草案、徵詢外部意見。龐一鳴希望,藉由改善電子病歷的交換架構和存取權,來打好醫療院所的資安體質。
要將資安稽核納入醫療評鑑,還要強化社交工程防治演練
回到醫療資安層面,衛福部也有幾套做法,來鞏固原有的醫療資安機制。首先是擬定在醫院評鑑中,加入資安稽核項目,來吸引更多醫院加入醫療資安聯防機制。這是因為,受限於資安法規定,衛福部無法全面將聯防機制推動到每家醫院,所以得想辦法讓不同身分的醫院加入。
再來,衛福部也會繼續推動資安人才培訓,並與其他政府部會協商,來強化醫療資安聯防。同時還要提升醫資廠商資安意識,將逐步要求醫資業者備妥資安防護措施。
今年,衛福部也計畫辦理更多演練,來加強醫院資安事件處理經驗。這些演練包括資安事件通報,也就是加入H-ISAC的會員醫院將收到H-ISAC演練警訊,會員醫院得依此回覆,進行通報等等。此外,衛福部也會針對社交工程,辦理模擬演練,至少10家醫院參與演練,並各自提交報告。
衛福部也鎖定聯網程度越來越高的醫療儀器(OT),將醫療儀器生命週期納入資安管理,以6種配套措施來納管,像是汰舊換新、採購評估、教育訓練等等。(如下圖)
近期醫院被勒索軟體攻擊次數下降,盤點5大方法降低事件發生率
最後,龐一鳴盤點近幾年醫療勒索軟體攻擊事件,指出2019年8月,臺灣38家醫院在幾個小內接連遭到WannaCry病毒大規模攻擊,是因為病毒從內網橫向擴散,「我們也藉此檢討EEC架構和健保VPN設置,並來改善。」
在那之後,自2020年至今,臺灣只有零星幾家醫院受到攻擊。比如2020年,只有兩起北部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的受害通報,今年至今也只有3起通報。(如下圖)
他也歸納出5種方法,來降低勒索病毒威脅,包括落實資安長制度、拒絕釣魚郵件(即社交工程攻擊)、建設好網路防火牆,還有USB管控和IT防禦。他認為前4種是對付80%攻擊的關鍵,而IT防禦雖只擋20%攻擊,但也是重要的防護基礎。
龐一鳴建議,IT防禦範圍包括善用H-ISAC情資分享,來掌握勒索軟體防護攻略,此外還有採用各種資安縱深防禦工具和技術來防範威脅。醫院透過有效的管理方式,就能杜絕大多數的攻擊嘗試,讓IT有餘力應付高明的駭客,而不會因層出不窮的事件疲於奔命,這也是IT防禦的心法。
資料來源:https://www.ithome.com.tw/news/14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