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貿易逆差壞處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貿易逆差壞處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oun (峰兒)看板Economics標題Re: 貿易逆差會有什麼壞處呢?時間Tue Jun ...
※ 引述《dynasty (局外人)》之銘言:
: ※ 引述《soun (峰兒)》之銘言:
: : 出口就是賣東西給外國,所以視為收入。進口就是向外國
: : 買東西,所以被視為支出。一旦有貿易赤字,表示你支出大
: : 於收入。收入不足的地方,當然要對外借錢融通。
: 只要把外匯存底當作一個國家對進口貨品的「支付能力」來想即可。
這部分我有意見:
外匯存底是中央銀行所持有,假如該國實施外匯管制,不允許
人民持有外匯,那麼民眾對外國商品購買必須透過央行進行,如此
我同意"外匯存底當作一個國家對進口貨品的「支付能力」來想即可。"
這句話。但是該國允許民眾可以自由持有外匯、使用外匯,我想這句話
就不適合。因為購買進口貨所需的外匯,不一定要透過央行。
而且就發問者的問題,這句話我覺得有點離題。
: : 貿易赤字對經濟體系的影響從國際金融理論角度來說是不確定的。
: : 貿易赤字是因為借錢進口資本財所產生的,這樣若能換到未來的
: : 產出成長,這未必是件壞事。特別是貧窮的農村經濟要轉型到現
: : 代工業經濟,對外舉債融通大型投資案是一個可行的辦法。像美
: : 國建國初期,向外國借錢,從事基礎建設,雖然產生貿易赤字,
: : 但是換來高度經濟成長。南韓1970年代出現龐大的貿易赤字,但
: : 是那個時代也是他們經濟高度成長的時代。當然,假如你的貿易
: : 赤字是因為借錢進口消費所產生,這樣所產生的債務,假如無助
: : 於下期的產出,而債務必須償還,這樣的貿易赤字對經濟體系有
: : 不好的影響。
: 這裡說的,比較像是發展政治經濟學中的「進口替代」策略,
: 利用進口機器設備、技術的方式來幫助國家產業轉型升級,這中
: 間產生的貿易逆差可以算是一種投資,目的是希望轉型之後能賺
: 回更多的錢。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國家的進口替代策略都能成功轉
: 型,像是1950的南美各國,外債借了不少,重工業也搞了,但是
: 因為違反國家經濟秉賦的比較優勢,不管作什麼都虧錢賠本,目
: 標產業根本拉不起來。再加上為了控制資源往重工業流動,採取
: 高匯率政策,導致國際收支連年赤字,在重度債務與大量入超的
: 雙重壓力下,經濟要翻身根本無望。在發生幾次債務危機之後,
: 這些國家才開始學乖,改走出口擴張路線,貿易赤字的壓力才逐
: 漸減輕。
: 從古到今,貿易赤字這種東西,對任何國家都是洪水猛獸,除
: 了美國以外,還沒有看過哪一個國家可以長期維持貿易赤字還能
: 維持繁榮興盛的,只能說真的是God Bless American吧。
dynasty兄所說的 "貿易赤字這種東西,對任何國家都是洪水猛獸" 這樣的評論,
不知是您的的高見,還是某些政治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的高見。當然
這樣的認定已經涉及價值判斷,在經濟學裡,已經是屬於規範經濟的範疇,
很難說是對是錯。因為這個版有許多學習經濟學的莘莘學子看,而且
您是針對我的文章提出您的觀點,所以我必須對您的文章,回應我的看法,
因為我的看法跟您不太一樣。
就我所知,經濟學家對於貿易赤字並非像您的看法是個洪水猛獸,
例如:Mankiw,Daniels and VanHoose, Shapiro。他們認為單憑貿易赤字
是無法斷定是好是壞,他們的說法可以使用國民所得會計帳表示
出口-進口=國民儲蓄-投資
國民儲蓄-投資>0,我們稱為淨資本流出。國民儲蓄-投資<0,稱為淨資本
流入。所以這個方程式是說明:當我們有貿易赤字時,外國人會借錢給我們,
買我們發行的債券,或是買我們的股票,持有我們的資產。不論是持有債券
或是股票,這表示外國人持有我國資產(就是 國民儲蓄-投資 <0的意思,
國民儲蓄不夠本國投資所需的資金,必須由外國取得)。
這條方程式是個恆等式,他常被教科書用來說明了貿易帳(或是經常帳)和
資本帳之間的關係。
貿易赤字不一定是洪水猛獸可以這樣看:經濟健康的國家提供良好的
投資環境,會吸引外國人投資,這會使資本帳盈餘,而相對的產生貿易赤
字,例如美國建國初期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作了三十年的債務國,
也就是資本的淨輸入國,他由一個英國的殖民地成為世界的強權。Mankiw的
總體經濟教科書除了舉美國的例子,也舉了南韓的例子,我在前文已經說過。
反過來說,貿易盈餘,有時候不是健康的特徵。例如1980年代的拉丁
美洲也有經常帳盈餘,那是因為它的前景黯淡,無法吸引外資而產生的。
到了1990年有所轉變,人們對拉丁美洲的前景看好,外資流入使得他的資
本帳產生盈餘、而經常帳赤字。
事實上,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解釋:一個快速成長的國家,通常會輸入更多
的商品,而衰落的經濟體系會減少他們的進口,所以一個國家相對其他國
家快速成長,是有可能貿易赤字;而成長緩慢的國家有可能貿易盈餘。
我個人常做這樣的比喻:國際貿易就是國與國作生意,好像是經濟體系
裡的公司與公司做生意。哪個公司不借錢、不舉債,但是有公司賺大錢,可以
償還債務;也有公司經營不善而倒閉。
我從大學開始用助學貸款唸書,假如我沒貸款,是不可能完成學業,
那麼這個貸款是洪水猛獸嗎?我不這麼認為,我想在未來可能的收入
不僅可以讓我還錢,並且改善生活。我對貿易赤字的看法也是這樣,
不能單看貿易赤字就認定他是洪水猛獸、是壞的,而要看其他的部份。
峰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150.17
※ 編輯: soun 來自: 219.68.150.17 (06/15 10:00)
> -------------------------------------------------------------------------- <
作者: dynasty (局外人) 站內: Economics
標題: Re: 貿易逆差會有什麼壞處呢?
時間: Thu Jun 16 02:32:13 2005
※ 引述《soun (峰兒)》之銘言:
: 貿易赤字不一定是洪水猛獸可以這樣看:經濟健康的國家提供良好的
: 投資環境,會吸引外國人投資,這會使資本帳盈餘,而相對的產生貿易赤
: 字,例如美國建國初期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作了三十年的債務國,
: 也就是資本的淨輸入國,他由一個英國的殖民地成為世界的強權。Mankiw的
: 總體經濟教科書除了舉美國的例子,也舉了南韓的例子,我在前文已經說過。
: 反過來說,貿易盈餘,有時候不是健康的特徵。例如1980年代的拉丁
: 美洲也有經常帳盈餘,那是因為它的前景黯淡,無法吸引外資而產生的。
: 到了1990年有所轉變,人們對拉丁美洲的前景看好,外資流入使得他的資
: 本帳產生盈餘、而經常帳赤字。
九0年代的拉丁美洲?嗯...1994年墨西哥發生債務危機,
1998年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相繼爆發金融危機,這些國家有一
些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重度外債。外資會流入,一來是因為國
際熱錢氾濫,二來是因為這些國家採用低匯率政策,將匯率訂
在不合理的高價,除了吸引外資進入之外,也擴大了貿易赤字
。當這些拉美國家撐不下去而向IMF求援之後,IMF開的藥方之
一,都是要求增加出口,減少貿易赤字。我想以拉丁美洲作為
佐證,可能不是很適合。
: 事實上,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解釋:一個快速成長的國家,通常會輸入更多
: 的商品,而衰落的經濟體系會減少他們的進口,所以一個國家相對其他國
: 家快速成長,是有可能貿易赤字;而成長緩慢的國家有可能貿易盈餘。
不好意思,這裡我不太懂,為什麼成長快速的國家就會輸入較多的商
品,而衰落中的國家會有貿易盈餘?日本和中國大陸,甚至是亞洲四小龍
等長年的貿易出超國,看起來不太像是在衰落中的國家吧,至少在過去四
十年經濟起飛的階段並不符合這樣的說法。基本上一個成功的以出口導向
作為發展戰略的國家,一定會有相當的貿易順差。當然這個貿易順差的產
生還是有一定的代價,例如要以高匯率的方式,壓縮國內消費來補貼出口
部門,同時對於外資的進入給予一定的管制,以保護本國幼稚工業的發展
。這種作法基本上為欠缺資本的後進國家累積了不少日後升級的本錢,已
經成為現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模仿的發展方式,應該不能算是一種沒落的
象徵吧。
: 我個人常做這樣的比喻:國際貿易就是國與國作生意,好像是經濟體系
: 裡的公司與公司做生意。哪個公司不借錢、不舉債,但是有公司賺大錢,可以
: 償還債務;也有公司經營不善而倒閉。
: 我從大學開始用助學貸款唸書,假如我沒貸款,是不可能完成學業,
: 那麼這個貸款是洪水猛獸嗎?我不這麼認為,我想在未來可能的收入
: 不僅可以讓我還錢,並且改善生活。我對貿易赤字的看法也是這樣,
: 不能單看貿易赤字就認定他是洪水猛獸、是壞的,而要看其他的部份。
: 峰兒^^
我想您的想法與我並不會相差太過遙遠,基本上我也同意貿易
赤字的發生並不完全是壞事,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如果是在刻意
的政策安排下產生貿易赤字,是可以當作一種對未來產業轉型的投
資而「容忍」「一段時間」,但在可見的未來之內,一定要有轉虧
為盈或是縮小赤字的可能存在,不然一定會引發後續的金融或債務
問題,這就是我「洪水猛獸」說的由來。
而且在現實上,我們根本無法期待當貿易赤字發生的時候,就
一定會有相對應的外國投資進入來平衡資本帳與經常帳之間的差距
。或許教科書上是這樣推論的,但從經驗上來看,外資要不要進來
買你的帳,除了一個國家的投資環境以外,還有匯率、利率等金融
因素,以及政治、社會的非經濟因素。以美國為例,儘管美國已經
是全球最大外資吸收國,他還是對貿易赤字相當頭痛,整天動手動
腳要降低貿易赤字,從70年代的德國、80年代的日本,以及現在的
中國大陸,都曾經或正在被美國施壓要求改善雙邊貿易不平衡的現
象。如果連美國都那麼害怕貿易赤字了,我實在很難想像有哪一個
國家會對於貿易赤字的現象欣然接受而沒有任何戰略性的考量。
再以美國為例(不好意思,我對美國的狀況比較熟),美國之
所以能夠長年享受貿易赤字,主要是因為只有美國政府有權發行美
鈔,而美鈔這種貨幣在過去至少有三十年的時間是被當成黃金來看
待的,所以美國政府能不斷印美鈔來支付大量的進口商品而不怕別
人不收。同時美國跨國企業的投資報酬率極高,世界各國收到的美
鈔又因此源源不絕流回美國作為投資。即使如此,貿易赤字給美國
的壓力還是每年都沸沸揚揚的重大問題,而世界上除了美國之外已
經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吸收那麼多的外資和印那麼的多鈔票(例如發
行公債)來平衡經常帳的不足,過大、過久的貿易赤字對任何一個
國家而言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現象。
如果我是國家領導人,打死我也不敢長期容忍貿易赤字的存在
而不設法扭轉。雖然國際貿易之間基本上是一個平衡的狀態,有人
出超就一定會有人入超,但是除非作為一個內需市場龐大(最好有
一億人以上是中產階級)、資源豐富(有金礦最好),人才濟濟的
大國,否則站在入超的那一邊且賴著不走,恐怕不是明智的選擇。
--
『...故教養有道,則天無枉生之才;鼓勵以方,則野無抑鬱之士;
任使得法,則朝無倖進之徒。斯三者不失其序,則人能盡其才矣。』
<上李鴻章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4.27
※ 編輯: dynasty 來自: 140.112.150.127 (06/16 16:12)
> -------------------------------------------------------------------------- <
作者: soun (峰兒) 看板: Economics
標題: Re: 貿易逆差會有什麼壞處呢?(1)
時間: Fri Jun 17 17:22:51 2005
首先 很謝謝你回我這麼長的文章,看完之後,發現您還是博學之士,讓
我受益良多。我也明白您的看法,您指的洪水猛獸是長期的貿易赤字,而
非所有的貿易赤字。這點我同意,沒有一個國家一輩子處於貿易赤字,
就好像一般人,在正常的時候,總不能老是欠債,借錢總是要還。正如
昭鳥兄說的:出來跑的總是要還的。這讓我想到Sachs教授的跨時經常帳模
型,他強調一國的貿易經常帳的決定是代表性個人為了追求效用極大所做的跨
期選擇的結果。在這樣的跨時貿易,受限於跨時經常帳平衡,其意義是一個
國家的終生貿易支出要等於終生貿易所得。假如把國家比喻成一個人,跨時經常
帳平衡就是人的一生的消費要等於一生的所得。但是在這個模型裡,是允許單
期經常帳不平衡,只要符合跨時經常帳平衡就行了。而且跨時貿易可以不受單
期經常帳平衡的限制,可能選到更好的結果而有貿易利得。在此也顯示貿易赤
字不見得是件壞事。
雖然我們在長期貿易赤字有相同的看法,但是對於您的回文,我有一些不同
意見,當然我的認為對的東西不見得是正確的。
※ 引述《dynasty (局外人)》之銘言:
: 九0年代的拉丁美洲?嗯...1994年墨西哥發生債務危機,
: 1998年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相繼爆發金融危機,這些國家有一
: 些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重度外債。外資會流入,一來是因為國
: 際熱錢氾濫,二來是因為這些國家採用高匯率政策,將匯率訂
: 在不合理的高價,除了吸引外資進入之外,也擴大了貿易赤字
: 。當這些拉美國家撐不下去而向IMF求援之後,IMF開的藥方之
: 一,都是要求增加出口,減少貿易赤字。我想以拉丁美洲作為
: 佐證,可能不是很適合。
這部份可能我沒說情楚而使您誤解,我並不是說整個九十年代拉丁美洲
的國家的狀況都處於良好的狀況。就你所提的,好像是指九十年代拉丁
美洲所發生的通貨危機(或稱作金融危機),對於這方面的理論我稍有了
解,跟您提一下。我前面提到拉丁美洲在八十年代因有債務危機,無法
吸引外資而產生經常帳盈餘。您所指的墨西哥債務危機應該是在1982
年8月,至於1994年所發生的是通貨危機。前面我說過,在這些發生債
務危機的國家,因為經濟環境不好,外資不願進入,而且欠債總是要償
還,所以必須要有貿易盈餘。所以我在前面提到的1980年代的拉丁
美洲有經常帳盈餘,那是因為它的前景黯淡,無法吸引外資而產生的。
因為債務危機的關係,拉丁美洲國家,就開始一連串的改革。我以墨西
哥為例,墨西哥透過經濟改革,使他的財政開始有盈餘,通貨膨脹下降,
成長率提高。在1989年,他的通膨率20%,經濟成長率12.9%,但在這
時候卻產生貿易餘赤字,原因之一就是1989年下半年,大規模的國際資
金流入墨西哥。因為從1988年11月以後墨西哥的改革重點是自由化和金
融制度改革,使得他的經濟環境變好,吸引投資人的注意。你文中所提到的
熱錢,它是會找有利可圖的地方鑽營。假如墨國的經濟環境不好,賺不到錢
,我想這些熱錢,應該不會進入。而且這些國際資金也不完全都是熱錢,
因為外國投資在1989年為主要部份,證券投資在1991才超過外國直接投資。
因為外資的進入,才導致墨西哥貿易餘額的惡化,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墨國
那段時間的貿易收支惡化是因為國內儲蓄低於投資所導致的,這跟我前文說
的相符合。
至於墨西哥的1994年的貨幣危機,是沒有人預料到的,因為人們預期墨
國的前景看好。甚至於那時所存在的通貨危機理論無法預測危機的發生,因此
才會發展出另一套通貨危機理論。您說的「這些國家採用高匯率政策,將匯率
訂在不合理的高價,除了吸引外資進入之外,也擴大了貿易赤字」,這點用在
墨西哥,我是不同意。墨西哥在那時候是以低通貨膨脹目標,執行以匯率為基礎
的穩定政策。因此外資大量流入,增加外匯存底,而造成貨幣供給增加。為了
達成低通貨膨脹目標,墨國採行沖銷措施,儘管如此,雖然通貨膨脹率下跌,
但是他還是高於披索貶值率,這樣使得披索實質價值升值。從這裡看見,披索
的升值並非像您所說的是直接來自政府的政策,而是資本大量流入,政府為了
抑制通貨膨脹,所做的政策反應所導致的結果。
附帶一提,除了採行沖銷措施,墨國同時採行緊縮的財政政策,來抑制通
貨膨脹,此舉提高了利率,對經濟成長有不利的影響,而成為通貨危機發生的
起初條件之一。
阿根廷的例子也很類似,在1980年代,債務危機和高通貨膨脹使他成為拉
丁美洲最糟糕的國家。1991年訂立法案開始採用聯繫匯率制度,控制通貨膨脹。
你由他在1997年的通貨膨脹率0.4%,就可以看出成效。因為通貨膨脹的下降,
使那些逃避高通貨膨脹的阿根廷資金回流,開始有經濟成長,股票也開始上漲。
不單是貨幣的改革,他也執行一連串的經濟政策,包括解除經濟管制、出售
賠錢的國營事業改為民營、減稅、消除貿易障礙、開放資本市場。在這樣好的情
況下,會發生金融危機,當然有他的道理,篇幅有限,所以我在此不說,我只是
想跟您說,你不能用經濟基本面惡化的理由去判斷發生在九十年代拉丁美洲的金
融危機,說這些國家的經濟基本面有問題,其實不然。
至於你說IMF開的藥方之一,都是要求增加出口,減少貿易赤字。這道理很
簡單。借錢給你,要確保你還債,就是要你賺錢。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外資
不敢進去,那麼能夠賺錢的來源就只有出口。
: : 事實上,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解釋:一個快速成長的國家,通常會輸入更多
: : 的商品,而衰落的經濟體系會減少他們的進口,所以一個國家相對其他國
: : 家快速成長,是有可能貿易赤字;而成長緩慢的國家有可能貿易盈餘。
: 不好意思,這裡我不太懂,為什麼成長快速的國家就會輸入較多的商
: 品,而衰落中的國家會有貿易盈餘?日本和中國大陸,甚至是亞洲四小龍
: 等長年的貿易出超國,看起來不太像是在衰落中的國家吧,至少在過去四
: 十年經濟起飛的階段並不符合這樣的說法。基本上一個成功的以出口導向
: 作為發展戰略的國家,一定會有相當的貿易順差。當然這個貿易順差的產
: 生還是有一定的代價,例如要以低匯率的方式,壓縮國內消費來補貼出口
: 部門,同時對於外資的進入給予一定的管制,以保護本國幼稚工業的發展
: 。這種作法基本上為欠缺資本的後進國家累積了不少日後升級的本錢,已
: 經成為現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模仿的發展方式,應該不能算是一種沒落的
: 象徵吧。
真抱歉,寫了您看不懂的東西出來,容我再詳細解釋。假如兩個相互貿易的國家,
對方的進口,就是自己的出口,假設原先兩國處於貿易平衡。其中有一個國家的
經濟成長提高,另一個國家經濟成長維持不變,我們可以推論:經濟成長提高的
國家,對進口品的需求會提高;另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不變,進口需求也不變,
這樣,經濟成長提高的國家,出口不變而進口增加產生貿易赤字。反過來說,
其中有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降低,另一個國家經濟成長維持不變,經濟成長降
低的國家對進口品的需求降低,就會產生出口不變而進口減少,產生貿易盈餘。
我想這樣狀況是有可能發生。
中國大陸、日本、台灣,並非一直處於貿易盈餘的狀態,在經濟起飛快速成
長初期,並沒有貿易盈餘,反而是貿易赤字。就以中國大陸來說,1953年的GDP成
長率15.6%,成長率很高,但是他的貿易餘額是赤字的。1957年GDP成長率下跌
到5.1%,貿易餘額是盈餘的。1978年是大陸經濟改革的開始,GDP成長率是11.7%,
貿易餘額是赤字的1985年GDP成長率是13.5%,貿易餘額是赤字。這些資料是來自
高長先生的大著「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修訂三版>>」的第四章。他裡面也
提到:每當國內經濟發展加快時,對機器設備,重要原材料的進口需求就會迅速
增加,進口失控,出口也隨之增加,但出口增長往往趕不上進口增加的速度,貿
易赤字大增(115-116頁)。他的說法和所列出的資料符合我上面所說的。台灣和
日本的情況,因為篇幅和時間限制,在此不說。
假如按照您的意思,貿易逆差是洪水猛獸的話,日本和台灣的貿易情況是值
得您擔心的,因為台灣跟日本的貿易逆差不是一年兩年的事,而且他是台灣最大
貿易逆差國。一般的看法似乎是不像您的說法,需要把這種狀況扭轉過來。例如:
經濟部國貿局所發布的中華民國93年對外貿易發展概況裡有這樣的敘述:由於
我國仍有相當多的關鍵機械或零組件仍需仰賴自日本進口,我自日本進口成長與
否,一向和我國的景氣息息相關,2004年我國經濟持續穩健成長,出口擴增,
而帶動進口需求的增加,使自日進口大增33.7%。自日本進口亦以機械用具及電
機設備二大類為主,機械用具大幅成長38.8%,電機設備則成長22.2%。此外,
玻璃、雜項化學產品、光學儀器亦分別大幅成長66.2%、55.4%及46.6%,其餘
各項產品如鋼鐵、塑膠及其製品、有機化學產品、運輸設備、銅及其製品等成長
均超過20%以上。綜觀2004年我國自日本進口主要產品均大幅成長,亦使我國
對日貿易逆差持續嚴重。 這段話印證我上面的描述:經濟情況好的時候可能產
生貿易赤字(或是貿易盈餘減少),經濟情況不好的時候可能產生貿易盈餘。
倘若把台灣對日貿易赤字當成是不好的,利用關稅或是其他的貿易障礙去扭轉
這樣的情況,我想對台灣經濟有不利的影響。
峰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1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