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買櫝還珠反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買櫝還珠反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買櫝還珠反義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龍貓大王通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王辦過幾次團購,最受不了的一件事,不是收錢、不是有人欠繳、是打包裝箱。 現在住的地方,有位子讓住戶可以丟紙箱,所以要找到免費紙箱很容易,麻煩的是把商品放進去以後,得找一些包材或緩衝材——以前家家戶戶大多有訂報紙,所以過期報紙就是最好的包材。 收到包裹時,閱讀這些「包材」是意外的樂趣。還記得...
買櫝還珠反義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王辦過幾次團購,最受不了的一件事,不是收錢、不是有人欠繳、是打包裝箱。
現在住的地方,有位子讓住戶可以丟紙箱,所以要找到免費紙箱很容易,麻煩的是把商品放進去以後,得找一些包材或緩衝材——以前家家戶戶大多有訂報紙,所以過期報紙就是最好的包材。
收到包裹時,閱讀這些「包材」是意外的樂趣。還記得90年代全台瘋大家樂的時代,也有人拿六合彩賭報來包水果,小孩子當然沒法賭六合彩。有時難免有種「買櫝還珠」之感:這些包材比貨品本身更令人感到新奇,好像有什麼未知的世界,偷偷溜進了家裡。
浮世繪的故事跟這個故事一模一樣:幕末時代,浮世繪已經變成日本社會裡隨處可見、隨手可得的物品,這些用人手一張張使用木刻畫板印出的美麗版畫,變成了平凡無奇的即時垃圾。
如同一印刷就開始過期的報紙,沒有太多人在意這些版畫,是來自於葛飾北齋或歌川廣重等等大師的手筆。這些浮世繪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它的材質,而非材質上的色彩——揉成一團的浮世繪最好用,塞在箱子裡,可以保護精美的陶器。
這很重要,因為這些陶器是要坐船運往遙遠的歐洲去的,一路舟車顛簸,只能麻煩北齋與廣重,好好保護這些貴重的商品了。
妳的垃圾是我的黃金,歐洲人就如同發現六合彩賭報的大王,他們發現這些日本人棄如敝屣的「包材」,充滿著優美的筆觸與磅礡的氣勢,驚為天人;
另一方面,在日本本土,這些浮世繪不但因為印量龐大而成為包材,就精神意義上,對於當時急速現代化的日本來說,浮世繪也代表著「過氣」「老土」等等傳統意義。人們急著拋棄木屐、作服與兜襠布,急著穿上皮鞋、西裝與紳士帽。
原本大眾流行文化裡常見的浮世繪,那鮮艷的色彩反倒變成了俗豔。在海外的日本之光,在日本反倒是全面被拉黑。
這種時代與價值觀的劇烈交替,最終形成了巨大的鴻溝。有一整個世代的日本人,其實對本國的浮世繪保持著既熟悉又陌生的距離。他們的眼睛對這些畫作熟悉,但他們卻不理解這些線條與色彩背後的美麗與巧思。
有趣的是,即便是在重振浮世繪名聲的海外,對於浮世繪這樣特殊的日本藝術,也未必清楚這些藝術深處的精妙:你甚至能在Uniqlo裡找到印著北齋海浪浮世繪的 T-shirt,但那不過就是片海浪,也許你曾好奇過,這幅《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到底何德何能讓人穿著它上街?
對我來說,《巨匠的風情—日本名畫散步》是一本不需要推薦的書,它的功能性一見即知。日本知名前衛藝術家赤瀨川原平先生,翻出 14 幅經典的浮世繪作品(也包括其他的山水畫與寫生畫等等),解釋這些畫作之所以經典的原因。同時,赤瀨川先生畢竟是現代藝術家,他也會以現代的觀點來對比這些大師的創意,從中找出大師魅力能夠跨越時空的原因。簡單說,這本書就是一本日本畫小字典,而且還加上了最新版的註解,不但溫古,還能知新。
就像電影並非只是展示畫面與音聲,而是這兩種素材的組合,才能呈現出作者無法以口語言說的真意,這些日本畫也有超越畫布之外的精神意義,繪師對於他們揮出的每一筆,都賦與了極大的期望,期望這些畫布上的交錯,能夠完整呈現他們對於藝術的堅持與闡釋。來舉個例子,看看書中提到尾形光琳所作的《紅白梅圖屏風》:
——
這棵梅樹使用的是滴染畫法。沾了顏料的筆尖在先畫好的、水分飽滿的筆觸上點一下,新的顏料便在原本潮濕的筆觸中渲染開來。渲染的範圍會依顏料的濃度與原本筆觸濕潤的程度而有所不同。畫面傾斜的程度、是否沾附些許灰塵、當天的濕度、氣壓或許影響不大,然而顏料滴染的程度多少會因為這些因素而無法預測。
這種享受不確定性的畫法,在日本畫的世界已經成為一門技術。
因此日本畫的部分成果等於是仰賴偶然的力量,也可以說是交付給大自然的力量。
這完全不同於西方世界掌控所有意識的想法,而是意識觀看著演變的結果且不加干預,只是靜靜凝視自然的變化。這種觀點或許可說近乎神明。
這是西方人無法理解的作法。他們認為把一切交給偶然、隨著自然演變的結果行動是不能允許的「軟弱」行為,唯有人類的意識能凌駕世間萬物。
——
這已經不只是東西方的畫技差異而已了,這是東西方精神層面上根本性的差異,這不是能從 Uniqlo T-shirt 上看到的事實,而這本書裡有很多這種令人驚喜的諄諄教誨。
《巨匠的風情—日本名畫散步》會告訴你,一幅畫就是一個偉大的故事,而這個故事裡,有著執筆的那個人、那個時代、那個國家、以及那個國家形而上的精神觀與宗教觀。《達文西密碼》其實沒有解釋太多達文西的名畫,不過《巨匠的風情—日本名畫散步》,倒是純正的日本近代藝術解剖圖,你不需要是藝術系學生,也不需要什麼知識根柢,這本書一樣能說到你懂。
大王不送書(以後也不想再送了),我直接送錢(霸氣)。
只要你買書,然後在下面留言告訴我(順便請分享),3/1 晚上八點為止,我會抽出兩位幸運朋友,轉帳 $100 給你們。
出版社可沒有給我一毛錢(出版社真的沒有隨便業配的財力),大王寫了這麼多,完全虧本,但是因為這本書就是有這麼好,所以一定要推薦。
◎你可以在這裡買到這本書:
博客來:https://bit.ly/3dEdiQ8
讀書花園:https://bit.ly/3dEdlLO
三民:https://bit.ly/3snbK0W
金石堂:https://bit.ly/37GWIvf
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
買櫝還珠反義 在 大人的世界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898年,上海的《蘇報》上刊出了這麼一篇文章,名叫〈論白話為維新之本〉,作者署名裘廷梁。
是了,那年頭的中國已經有人開始鼓吹廢文言、興白話——這可算是後來胡適等人推動白話文運動的先聲。最近我們看到的文言白話爭議,不少問題當年就已經吵過好幾輪啦。就算不看中國,1920年代的台灣也有過新舊文學論爭,其中批判傳統文學最力的作家張我軍還曾寫下這麼一段話:
「台灣的一班文士都戀著壟中的骷髏,情願做個守墓之犬,在那裡守著幾百年前的古典主義之墓。」
不過回到我們的裘先生。最有意思的是,他雖然鼓吹白話的重要性,把它稱為維新之本,但這篇落落長的文章,卻是用文言所寫成的。這到底該說是口嫌體正直還是⋯⋯?
不過話說回來,今天急於讓我們相信文言文價值的人,好像也沒幾個是用文言文寫作的啊。
還是來看裘廷梁用文言文寫白話文的八大好處。
--
有文字為智國,無文字為愚國;識字為智民,不認字為愚民;地球萬國之所同也。獨吾中國有文字而不得為智國,民識字而不得為智民,何哉?裘廷梁曰:此文言之為害矣。
人類初生,匪直無文字,亦且無話,咿咿啞啞,啁啁啾啾,與鳥獸等,而其音較鳥獸為繁。於是因音生話,因話生文字。文字者,天下人公用之留聲器也。文字之始,白話而已矣。於何證之?
一證之五帝時,有作衣服,有作宮室,有作舟車,有作耒耜,有作弓矢,有教民醫藥,有教民稼穡,有教民人倫之道,悟一新理,創一新法,制一新器,一手一足,一口一舌,必不能胥天下之民而盡教之。故凡精通制造之聖人必著書,著書必白話。嗚呼!使皆如今之文言,雖有良法,奚能遍傳於天下矣?
再證之三王時,誓師有辭,遷都有誥,朝廷一二非常舉動,不憚反復演說,大聲疾呼,彼其意惟恐不大白於天下,故文告皆白話。而後人以為佶屈難解者,年代綿邈,文字不變而語變也。
三證之春秋時,《三墳》、《五典》、《八索》、《九邱》,在爾時為文言矣,不聞人人誦習。《詩》、《春秋》、《論語》、《孝經》皆雜用方言,漢時山東諸大師去古來遠,猶各以方音讀之,轉相授受。老聃楚人也,孔子用楚語,翻十二經以示聃,土話譯書,始於是矣。故曰「辭達而已矣」。後人不明斯義,必取古人言語與今人不相肖者而摹仿之,於是文與言判然為二,一人之身,而手口異國,實為二千年來文字一大厄。
--
請言白話之益。
一曰省日力:讀文言日盡一卷者,白話十之,少亦五之三之,博極群書,夫人而能。
二曰除驕氣:文人陋習,尊己輕人,流毒天下。奪其所恃,人人氣沮,必將進求實學。
三曰免枉讀:善讀書者,略糟粕而取菁英;不善讀書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買櫝還珠,雖多奚益?改用白話,決無此病。
四曰保聖教:《學》、《庸》、《論》、《孟》,皆二千年前古書,語簡理豐,非卓識高才,未易領悟。譯以白話,間附今義,發明精奧,庶人人知聖教之大略。
五曰便幼學:一切學堂功課書,皆用白話編輯,逐日講解,積三四年之力,必能通知中外古今及環球各種學問之崖略,視今日魁儒耆宿,殆將過之。
六曰煉心力:華人讀書,偏重記性。今用白話,不恃熟讀,而恃精思,腦力愈濬愈靈,奇異之才,將必迭出,為天下用。
七曰少棄才:圓顱方趾,才性不齊;優於藝者或短於文,違性施教,決無成就。今改用白話,庶幾種精一藝,游惰可免。
八曰便貧民:農書商書工藝書,用白話輯譯,鄉僻童子,各就其業,受讀一二年,終身受用不盡。
買櫝還珠反義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生的目標
最近有位舊病人來看診,他的情況有些複雜。許多年前,他好好的,是位典型的矽谷工程師,生活穩定,前途很好。就在一切順利的時候,他身體出了大問題,西醫檢查確診為慢性白血病,經過一些強力的西藥治療,病情控制住,暫時轉為沈潛性。兩三年前這位病人第一次來找我看診,是因為他的身體又開始無緣無故低燒、全身無力、體內發冷、體外燥熱等等,他知道是他的白血病在蠢蠢欲動。經過幾次中醫治療,他的情況再度穩定下來,暫時不用擔心他的白血病。後來這位病人又來看診,是因為他突然眼睛有雙重影像,西醫檢查了腦、眼睛、視神經、重症肌無力等等,都沒有找到原因,經過幾次中醫治療,他眼睛雙重影像的問題消失了。最近這次來看診,是因為心臟突然走走停停,十分緊張,而這次對中藥的反應很快,一周左右,心臟問題就穩定下來了。
我想不用我多說,大家都會覺得這位病人身體確實有不少問題,寫起醫案討論,可以洋洋灑灑寫很多東西,然而,那些以後再寫。這位病人的病情,固然引起我深度的關切,但是,另一件事讓我和他打開了話題。這位病人每次來看診,身上的衣服總有一件是Arc’teryx品牌的,從外套、上衣、到背心等等。Arc’teryx是我最喜歡的品牌之一,在一般門市店比較少看到,只有滑雪、登山的玩家才會選購的。這位病人有那麼多件Arc’teryx,想必是「玩家級」的人物。果然,交談多次,知道他們夫妻兩常常出遠門,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在偏遠的山上拓荒式的徒步旅行,常常開著自己的RV到處走走。同時,這位病人也是泛舟嚮導,也帶領童子軍活動,還因為為了教導童子軍,拿了NRA射擊教練的資格。最近和他聊起了重型機車,他說他正在想如何把他的越野重機運到非洲,在非洲草原上追尋野生動物的蹤影!我想華人中像他一樣會玩的,大概不多見了。
有一次我直截了當地問這位病人,如果他沒有得白血病,還會不會經歷這麼多有意義的旅程或活動?他說不會,他說就是因為得了白血病,不知道人生什麼時候會有變化,於是積極做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幾年下來,人生累積了更多美好的回憶。如果沒有得白血病,現在可能像大多數的矽谷人一樣,忙於一個個的科技專案。這讓我想到,這幾年來,無論是矽谷還是海峽兩岸,有好幾位功成名就的人,突然得了末期癌症,在臨終時才發現這輩子都花在追求事業與財富上,除了錢以外,人生沒有什麼色彩。他們後悔沒有陪孩子成長,後悔沒有多看看這個世界,後悔連幾本自己想讀的書都沒有讀完。相比之下,我這位病人的人生顯得更加「富裕」。
這二十多年來,或許是人生的變化、或許是老天的安排,我深入接觸過許多不同領域的人事物,從基礎科學、高科技、商業管理、公司購併、創業投資、到臨床醫學等等,深度不是最深的,但是,廣度確實比絕大多數的人廣許多。這讓我不斷地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問自己,人生的目標是什麼?也讓我嘗試從各種不同人的觀點來探討,人生到底在追尋什麼?
這讓我又想到Steve Jobs的一段話。賈伯斯2005年到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致詞時,他提到「connecting the dots」。他的意思是,人生有很多時候,不會知道當下做的事,當下那個點(dot),在未來有何意義。但是,人生後來就會知道,之前的每一個點,是如何連結而成後來的人生。如果我們把賈伯斯2005年的這段話,和其他功成名就人士的臨終感言做比較,或者和賈伯斯自己後來對人生家庭的一些後悔做比較,我們不難發現,其實,賈伯斯2005年說的「connecting the dots」不完全正確,人生不是那些「點」把我們連結到那裡,人生就是那些「點」!
不論我們自願或不自願,我們的人生都在蒐集每個當下的「點」,而人生的目標就是盡我們之力,蒐集讓我們感動、觸動我們內心的「點」。我們每個人有不一樣的人生,有的有結婚、有的沒有結婚、有的有小孩、有的沒有小孩、有的喜歡文靜、有的喜歡動態 ….,讓我們感動的「點」,自然有所不同。或許是在山頂看日出、或許是在海邊看夕陽、或許是牽著心愛人的手、或許是隨著小孩奔跑、或許是公司上市在股票交易所敲下的那一槌、或許是看到苦難人時掉下的眼淚、或許是教導行為偏差小孩走回正路的微笑、或許是高空彈跳懸空跳出時的刺激、或許是在書店角落看書的專注….。每一個讓我們感動、值得我們一再回憶的「點」,為我們的生命注入了意義,就像一顆顆珍珠,讓我們串成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鍊。
金錢,是重要的。想到北極看極光,想到南極看企鵝,沒有錢會麻煩許多。但是,金錢是一個工具,不是人生蒐集的終極目標,也不是蒐集感動的唯一工具,一味專注在金錢,反而成為最大的阻力。蒐集感動最重要的工具是「活在當下」,這也是千古智者給我們的忠告,唯有活著當下,我們才能看到眼前一顆顆閃亮的珍珠,否則,就像「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只把眼光注視在精美的盒子,卻把珍珠給退了回去。
當然,沒有了健康的身體,其它都是枉然,更別談什麼感動了。
(http://andylee.pro/wp/?p=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