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貨幣符號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貨幣符號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貨幣符號英文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
貨幣符號英文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8-12 07:19:36
一直想造訪越南🇻🇳,今年終於成行。 對於巴拿山佛手的壯麗甚感興趣,這次一訪,雲霧繚繞,十分壯觀。下午時分,濃霧散去,陽光突然灑落,很感動! 旁邊的遊樂園Fantasy Park🎡🎢🎠吸引了好多孩子! 會安古鎭裡滿滿的燈籠🏮,濃濃古味。 原來越南有好幾座粉紅大教堂。 招牌「竹桶船」(當地人也稱為碗公船...
貨幣符號英文 在 一天一Google / 知識型instagram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1:13:22
#agad247 #知識 #20180424 每一篇po都會有的#️⃣ 代表number 第..篇 我應該不會介紹得太晚吧哈哈😅 . 其他地方也會看到#️⃣ ☎️電話上的米字鍵*️⃣與井字鍵#️⃣ 「米字鍵star、井字鍵hash」 它們是「垂直服務代碼」 從用戶端向上(垂直)發送到電信總局的指令 ...
貨幣符號英文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貨幣符號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導遊闢謠解惑 ~ 認識西班牙】
昨天問的西班牙地圖,有不少人認出很多西班牙地理、文化、景點、藝術、音樂 ... 的東西,現在導遊公佈答案在此:
1. España:西班牙的英文是 Spain,西班牙文則是 España
2. 西班牙國土面積 504800 km2
3. 西班牙人口 46087000 人
4. 歐元:西班牙的貨幣
5. 西班牙的國徽:由幾個組成西班牙的王國的紋章組成
6. 西班牙國旗
7. 西班牙是 1986 年加入歐盟(那時候叫做歐洲共同體)
8. Ramón María del Valle-Inclán: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西班牙小說家、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和新聞記者
9. langosta:大西洋典型的龍蝦
10. Torre de Hercules(海克力士塔):建造於公元一世紀,是目前唯一還在使用的古羅馬燈塔,世界遺產
11. 指南針
12. Cueva de altamira y arte rupestre paleolítico del norte de españa(阿爾塔米拉岩洞以及西班牙北部舊石器時代的岩洞壁畫):保留了三萬五千到一萬一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的岩洞壁畫,世界遺產
13. Leonardo Torres Quevedo:西班牙著名的工程師和數學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電腦遊戲和機械手臂的原型,也是西班牙第一個飛船的設計人。
14. Mar Cantábrico:坎塔布連海
15. Museo Guggenheim Bilbao(畢爾包的古根漢博物館):由建築師 Frank Gehry 設計
16. 西班牙的鄰居:法國
17. Guernica(格爾尼卡):畢卡索的名畫,第一次展於 1937 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的西班牙館
18. Perro de montaña de los Pirineos(庇里牛斯山區的牧羊犬):庇里牛斯山地區的巴斯克人數百年來沿用的一種牧羊犬
19. Mortadelo y Filemón:西班牙老少都愛的漫畫,是漫畫家 Francisco Ibáñez 的創作
20. 西班牙的鄰居:安道爾
21. Sagrada Familia(聖家堂):建築師高第的心血結晶,預計 2026 年完成,世界遺產
22. Los relojes blandos de salvador dali(達利的軟鐘):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最具代表性的創作之一。
23. Sol de Miró(米羅的太陽):米羅免費替西班牙旅遊局設計的 logo,是世界上第一個以抽象符號來標示一個國家的例子
24. Tárraco(塔拉戈):羅馬帝國時期的近西班牙(Hispania Citerior)的行政和商業中心,現在那些羅馬遺跡是世界遺產
25. Santiago Ramón y Cajal(拉蒙-卡哈爾):著名的西班牙醫師,于 1906 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被公認為現代神經科學之父
26. Ebro(埃布羅河):伊比利半島第二長的河流
27. Francisco de Goya(哥雅):西班牙西班牙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宮廷畫家,在馬德里的普拉多美術館可以看到許多他的著名畫作
28. el racimo de uvas(一串葡萄): 西班牙生產品質優異的葡萄酒,全國有 69 個受原産地名稱制度(Denominación de origen)保護的法定產區,其中拉里奧哈(La Rioja)產區更曾被評為全球最佳葡萄酒產區
29. 西班牙的首都:馬德里
30. 馬德里的 Fuente de Cibeles(希西貝萊斯女神噴泉):馬德里最重要的地標
31. Real Monasterio del Escorial(艾斯柯里亞皇家修道院):菲利普二世于 1563 年下令修建的皇家修道院,世界遺產
32. Las Meninas(侍女圖):西班牙黃金時代畫家委拉斯奎茲(Diego Velázquez)在 1656 年完成的一幅畫作,現收藏於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
33. Muralla de Ávila(阿維拉的古城牆):修建於公元十一世紀,世界遺產
34. la concha de Santiago(聖雅各伯朝聖之路的貝殼):聖雅各伯朝聖之路的標誌,而聖雅各伯朝聖之路則是世界遺產
35. Catedral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供奉聖雅各伯的聖骨的教堂,聖雅各伯朝聖之路的終點,世界遺產
36. Vasco Núñez de Balboa:西班牙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的探險家
37. Duero(杜艾羅河):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條主要河流。
38. Hola:西班牙語的「你好」,發成「歐(o)拉(la)」的音。
39. Acueducto de Segovia(塞哥維亞的引水橋):建於西元一世紀,羅馬帝國留下來的一個重要的工程,世界遺產
40. 西班牙的鄰居:葡萄牙
41. Guitarra(吉他):典型的西班牙樂器及佛朗明哥音樂的樂器
42. Bailaora flamenca con castañuelas:拿響板的佛朗明哥舞者
43. Toro:鬥牛
44. Tajo(塔霍河):是伊比利亞半島最大的河流
45. Guadiana(瓜地亞納河):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一條界河,是伊比利亞半島第四長的河流
46. Molino de Viento(風車):卡斯提亞-拉曼恰(Castilla-La Mancha)自治區典型的景觀
47.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y Sancho Panza(來自拉曼恰的吉訶德和桑丘·潘薩):十七世紀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小說《唐吉訶德》書中的兩位主人翁
48. Paella(燉飯):西班牙最有名的一道美食
49. Islas Baleares(巴利亞利群島):西班牙有名的度假勝地
50. Mar Mediterráneo:地中海
51. Autogiro(自轉旋翼機):介於飛機和直升機之間,由西班牙工程師 Juan de la Cierva 發明
52. Naranjas y limones(橘子和檸檬):橘子和檸檬是盛產于西班牙東部沿海的水果。
53. La Dama de Elche(埃爾切的婦人):西元前四世紀初、西元前五世紀末的伊比利人石雕
54. Submarino Peral(佩拉爾潛艇):由電力推進的螺旋槳潛艇的前身
55. Canario(金絲雀):金絲雀原產於加那利群島(Islas Canarias)
56. Plátano(香蕉):加納利群島(Islas Canarias)產的香蕉
57. El Teide(特伊德):加納利群島的特內里費島的火山,世界遺產
58. Tomate(番茄)
59. Federico García Lorca(加西亞·洛爾卡):20 世紀的西班牙詩人
60. Camarón:一種西班牙典型的蝦子
61. Olivos(橄欖樹):安達盧西亞自治區一望無際的橄欖園
62. Guadalquivir(瓜達幾維河):西班牙的第五長河
63. Giralda(西拉達塔):塞維亞主教座堂最醒目的建築,世界遺產
64. 哥爾多巴大清真寺(Mezquita de Córdoba)裡的伊斯蘭教的馬蹄形拱,世界遺產
65. Estrecho de Gibraltar 直布羅陀海峽
66. Manuel de Falla(法雅):西班牙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音樂家
67. La Niña, La Pinta y la Santa Maria:哥倫布率領的三艘船
68. El Océano Atlántico:大西洋
69. Cristóbal Colón(哥倫布)
70. 西班牙的鄰居:摩洛哥
詳細資料,請參考我的舊文章:
https://lichingwang-barcelonaguide.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html
#西班牙 #西班牙地理 #西班牙文化 #西班牙景點 #西班牙藝術 #西班牙音樂
貨幣符號英文 在 猛烈南瓜在飯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小學同學提到,當年有同學錄cassette,帶本龍虎豹返學,供人閲讀而賺錢。
嗰個唔係我,雖然我好想我係。
當譚詠麟未做校長未投共,張國榮最當打,龍虎豹好睇好睇但係又好鬼貴的年代,是人生其中一段美麗的日子。
一,純粹個人感受,冇乜教育意義。早兩晚,見到好多香港人通頂抵冷去鳥不生蛋嘅九龍灣排隊買口罩。我心諗,假如佢哋係去買來炒,我都仲覺得呢個城市正常少少。真係慘情嘅係,我相信當中絕大多數都係出於恐懼。
二,尋日,又有人搶購廁紙。記憶中,1983年都試過搶購廁紙。用銀紙換廁紙,呢個行為我覺得好有符號意義。可能我敏感啦;總之搶購廁紙呢個現象,我好主觀咁覺得非常之咁唔老嚟。
三,八、九十後嘅朋友,可能唔知道1983年發生咩事。1983年9月,港元大幅貶值15%;好多人即刻去超市搶購,米同廁紙,就係兩樣搶到冇晒嘅嘢。我記得,當時因為父母都要工作,收工去到美孚間百佳,已經乜都冇。媽媽就好淡定,話咁就算啦。
四,1983年10月,港英政府作出一個果斷嘅決定:聯繫匯率。當時中英正就香港前途問題談判,港英政府就將貨幣發行,變成完全「規則為本」,有如標靶治療咁準確。
五,我知道有人話聯繫匯率令香港資產價值波動;又有人話不如用一籃子貨幣。過去十幾年,我都唔知寫過幾多篇。簡單咁歸納,規則為本既好處係透明度100%,而且唔會因為政治考慮左搖右擺。係,任何制度都有代價,但聯繫匯率換來嘅穩定,變相令香港金融市場嘅成本同美元市場掛鉤。之後歷史證明,減少匯率風險,亦都係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嘅一個好重要原因。
六,唔係話法治、司法獨立等唔重要。但係,如果你明白到,法治嘅對立面,係人治。聯匯,其實就係將法治精神,完全發揮響貨幣政策,係一個零人治嘅貨幣政策。比起打晒飛機嘅 inflation targeting,聯匯係更實淨 。
七,熟悉貨幣史嘅朋友就知,1973年之前,世界各國嘅金融秩序叫 Bretton Woods,就係美元掛黃金,各國貨幣掛美元。
八,其實1972年之前,港元掛英磅。當年英磅同美元脫勾,港元由1972到1974年,掛美元。1974到1983,港元又自由浮動。呢段日子,唔見得香港嘅通脹受控,又或者大家對港紙極之有信心。
九,當大家都見到紙幣購買力不斷削弱,買磚頭買股票,都好過揸現金。就係呢十年,成就大家今日所認識嘅地產發展商。呢段日子,好多人就算十幾厘息都要供樓;不過,佢哋大多數都苦盡甘來。香港嘅磚頭信仰,有一定嘅歷史因素。
十,所以,當我見到連廁紙都被搶購,從前嘅景象響腦海湧現,內心係幾咁感觸?又話說,七、八十年代另一個令我印象好深刻嘅,就係我成長嘅旺角。當年有啲炒金嘅鋪頭,外面會掛個電子板報金價。記得本來得四個位,但到後來竟然唔夠用!個時我又經常同老頭去寶生銀行買賣紙黃金;我就涼冷氣。
十一,雖然我住美孚,但由於父母工作嘅地方響旺角,小學就響太子返,中學就去油麻地,所以我自認係香港嘅 Proto-MK,又曰「原祖MK仔」。
十二,我班小學同學,真係來自 all walks of life,而且大多數都好早熟。當年譚詠麟張國榮好紅,我有同學仔就幫人錄 Cassette 賺錢;我哋都只係三、四年級。又有同學仔,唔知邊度搵到攞龍虎豹返學,當然係收錢先有得睇,冇記錯我都係五、六年班。亦都有同學仔搵到教師用書,但好似無乜市場。此外,我哋仲有好多經濟活動;而返學,最主要係接觸客戶、收數、放數、交換情報。
十三,我小學成績,勁過當今行政長官;咁多年,只係試過一次唔係全級第一名。不過,我操行試過攞過 E,周會畀校長捉上台打手板示眾。Proto-MK 仔,真係有歷史㗎。
十四,中學,真係命運嘅安排,去咗一間以自由聞名嘅男校。又好自然,我由太子殺落油麻地,每日蒲好景同信和呢兩個聖地。如是者,我中學嘅成績,只夠我升大學。不過,記憶中呢段永遠都係夏天嘅八、九十年代,到今日都仲係充滿各種色彩。
十五,講咁多童年回憶,我只想帶出嘅係,其實我身邊好多同學、朋友,其實都好似我咁,成長於一個相對市井街頭嘅環境。學壞?一個人去到六、七十歲,一樣可以學壞;只要你畀啲權力佢,佢就壞㗎啦。
十六,成長經歷裡面,最富教育意義,一定係買買賣賣,搵錢駛錢嘅經驗。當時,我哋習以為常,甚至都冇乜點諗過大個之後做咩;一直去到中六、七呢兩年,我見到另一個世界。
十七,我讀嘅,話晒都係名校;名校,就一定會搞下外交,識下其他女校。當年,我成績雖然中游浮沉,但叫做都有唔少師弟跟我,所以,我嘅高中生活,主要都係嘗試打入「學界上流社會」。無錯,可能係我人生第一次見識到咩叫社會階級。
十八,女校,都係個幾間啦,咁都會搭下其他男校;作為 Proto-MK 嘅我,第一次同啲公主皇子打交道。中六個年夏天,有晚,我忽然覺得世界好大,我要去美國讀大學。
十九,大家知唔知 Snob 呢個字點解?話說從前英國大學,雖然冇話規定貴族專利,但當你父母都係養牛,你讀大學為乜?所以,大學生都係貴族,而好似 Harry Potter 場景入面嘅宿,就會有個牌寫住學生同畢業生嘅名。當然,唔會就咁「陳大文」;而係連名帶姓加封號「旺角西洋菜街陳大文公爵」。不過,去到維多利亞年代,終於有啲平民入到大學,不過佢哋冇封號,點算?佢哋就會寫 sine nobilitate,即係拉丁文嘅「冇封號」咁解。
二十,偏偏,就係呢種 Snob 最講階級。維多利亞年代,本來就係貴族歿落嘅時代,但亦都係中產發夢成為貴族嘅日子。
廿一,我成長嘅七、八、九十年代,客觀係脫殖同建立香港本土意識嘅三十年,但主觀呢,我都認自己有時對英國嘅眷戀比英國人更甚。
廿二,至於剛才提到嘅公主皇子。坦白講,咪又係咁啦。我都有人做官嘅。不過,我想講嘅係,呢班無憂無慮到公卿嘅人,一生人都係以做個好學生作手段,等班主任點佢做班長。當然,考第一都好重要。
廿三,幾十年後,經此一疫,我諗返 MK 嘅價值,其實就係「機會係隨時間流逝」,有價值嘅嘢,你唔去把握就會變得冇價值。冇價值嘅又畀你變到有價值,你咪叻仔囉。
廿四,我真心覺得叻嘅 MK 朋友,有個特點就係「多窿路」:「冇口罩?我識人響泰國印尼,你要幾多?」「你冇酒精?我有箱雙飛人?咩嘩?你連雙飛人有80%酒精都唔知?」香港其實好多呢啲 MK,梗有一個響左近。
廿五,話說回來,係公主皇子定係 MK ,家底出身成長經歷,固然重要,但去到最後,係你點睇自己。正如維多利亞時代嘅 Snob,佢哋咪又係平民,偏偏最講階級。同樣道理,你屋企可以係好中產,但只要你嘅願景係晉身上流社會,你就係佢哋嘅一份子。
廿六,每年香港都出產好多青年才俊;佢哋嘅上位軌跡,不外乎都係做專業人士,做官,做生意,然後做公職,最後就成為新聞人物。冇話啱唔啱,都係一個選擇;只要唔損害人,真係冇乜話啱唔啱。
廿七,至於 MK 呢?其實你唔好以為佢哋純粹係為搵錢。對 MK 來講,人生最大嘅肯定係:「我有,你冇。」有嘅,可以係口罩、酒精、絕版波鞋、黃子華幢篤笑嘅入場券⋯⋯只要好多人想要又冇嘅,佢哋就會搵辦法去搵返來。
廿八,有時我都會諗,香港究竟係由班公主皇子話事,定係由 MK 經營?好明顯,假如係由 MK 經營,佢哋見到有人要口罩,咪去搵來賣囉;賺錢係一件事,但做生意嘅人最大滿足感一定係:「第二度你搵唔到㗎喇。」
廿九,公主皇子遇到問題,自然反應係問老師,問老頭,問阿媽。佢哋就點都先會攞到口罩,甚至有都唔用:「咩事前唧依家?你買唔到口罩,你估我想㗎?你等我諗下方法啦。」當然,其實最終佢哋係唔會諗方法。
三十,「咁叻,你哋諗方法吖笨?」其實,好多人都已經搵緊供貨,甚至乎佢哋只係好本能咁,見到有需求,佢哋就會去搵供應。
三十一,講過好多次,良好嘅動機,唔一定有好嘅結果,所以判斷一件事係咪道德,要睇結果。啲公主皇子最大嘅問題,就係佢哋以為自己「跟足規矩」;就算有時犯規,佢哋都係「跟足規矩咁犯矩」。
三十二,結果?公主皇子係唔睇結果。班主任欽點佢哋做班長,就係佢哋睇到嘅結果,甚至連背後有咩目的都唔會去諗。呢個就係香港「#做咗當得咗」嘅風土病嘅源頭,而爆發嘅途徑,就係 #填鴨式教育。
三十三,唔同階層,唔同界別,都有「林鄭月娥」呢種填鴨式教育極品。填鴨式教育治港,太平盛世冇乜問題,反正都係 business as usual ;呢班公主皇子指指點點,自我感覺良好,咪由得佢囉。
三十四,危機四伏嘅世界,你畀林鄭月娥呢類人去處理,就一定仆街喇。你知唔知佢最大問題係乜?佢成世人嘅成功,一係就來自制度嘅自動升遷,再唔係就討好班主任,佢從來都冇試過要感受其他人嘅需要,即係冇同理心;換句話講,佢連當年我個位幫人錄 cassette 嘅小學同學都不如。
三十五,好同理心咁諗,點解香港人搶口罩搶廁紙?點解香港人連澳門賀一誠、台灣蔡英文等都收貨?好大程度上,係因為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完全失去信心。咁梗係啦,次次都係做咗當得咗,但最終一鑊泡。對制度嘅信心危機,係會蔓延到唔同嘅範疇。搶購廁紙,反映香港人集體嘅精神狀態好脆弱,
三十六,我睇返當年立法會調查沙士嘅報告,大陸政府隱瞞,害到香港雞毛鴨血。#陳馮富珍 為咗病毒嘢叫 #SARS 定 #SRS 搞咗成十幾日,亦因為呢個原故遲遲唔將沙士加入去 #香港法例141章 《#檢疫及防疫條例》條裡面嘅附表,足足浪費兩個星期。沙士發生過嘅每件事,都重演緊。因為陳馮富同林鄭係同一種人,北京最鍾意嘅好學生。
三十七, 香港其實有好多人都有 street smart ,佢哋未必返過十九幾年學,就係咁邊做邊學邊打江山。當一個社會以呢啲人做榜樣,咪有希望囉。
三十八,但係,當一個社會,個個候任班長都以為自己叻過之前個件,咁咪仆街囉。我都幾肯定,林鄭以為自己一定叻過老董煲呔同思歪,佢發夢都冇諗過自己咁折墮。個問題出響個制度呀,懵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