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貧窮布施的故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貧窮布施的故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貧窮布施的故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貧窮布施的故事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萬的網紅轉角國際 udn Global,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吃垃圾的大象 🇱🇰🐘 「誰逼得『森林之王』落魄地吃著塑膠垃圾?」斯里蘭卡東部安帕賴(Ampara)的垃圾掩埋場,近年來出現了一批令人心痛的「不速之客」,一批來自於鄰近自然保留區的野象群,因為自然環境與生態習慣的改變,開始每天例行性地離開叢林、進入垃圾場內翻食垃圾,甚至因此中毒暴斃。相關問題嚴重地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心靈語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禪心】你為什麼活得那麼累? https://a88.pics.ee/8ZDWA https://goo.gl/PJyAZD 人一切痛苦的根源在於內心對世界錯誤的認知, 以及由此產生的種種迷茫的行為。 最新影片請訂閱 心靈語坊 LINE ID 【 @a0931695598】 歡迎免費訂...

  • 貧窮布施的故事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27 16:36:57
    有 893 人按讚

    #吃垃圾的大象 🇱🇰🐘
    「誰逼得『森林之王』落魄地吃著塑膠垃圾?」斯里蘭卡東部安帕賴(Ampara)的垃圾掩埋場,近年來出現了一批令人心痛的「不速之客」,一批來自於鄰近自然保留區的野象群,因為自然環境與生態習慣的改變,開始每天例行性地離開叢林、進入垃圾場內翻食垃圾,甚至因此中毒暴斃。相關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斯里蘭卡原本「敬愛大象」的國際形象,並引發國內動保團體、鄰里居民的不斷抗議,因此當局只好緊急動工,在垃圾場周邊挖掘壕溝,試圖阻止野象繼續吃垃圾——然而相關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在現代開發的壓力下,斯里蘭卡的人象衝突密度卻是世界最高,儘管民間一直有「崇拜大象」社會文化,但為了生存空間彼此對抗的這場「人象戰爭」卻仍不斷白熱化。

    引發國際媒體關注的安帕賴「垃圾野象群」,可能是棲息在斯里蘭卡東部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根據《路透社》的紀實說法,事發的安帕賴垃圾掩埋場,位於保留區東側的「野象走廊」附近,不少野象群才會被聲音與味道吸引,並養成定期進入露天掩埋場翻找垃圾、撿吃市場蔬果廚餘的不良習慣。

    然而野象在翻找廚餘的時候,往往會混食塑膠袋或其他人造垃圾,再加上廚餘的腐敗、混沾汙染等問題,掩埋場也多次出現「大象中毒」的成群暴斃事件。因此吃垃圾致死的大象,也才引發海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與同情譴責,斯里蘭卡當局這才會緊急開挖「阻象壕溝」,試圖以物理壁壘來阻擋大象的誤食悲劇。

    「政府的規劃根本毫無章法。」地方居民抱怨,除了野象之外,垃圾場還吸引了大量野鳥、野猴與其他各種野生動物的致死覓食:「這座垃圾場5年前興建,但光看地圖就知道它離野象活動的保留區太近了,當初到底在想什麼?會不會造成生態汙染?現在又該怎麼辦?根本都沒有認真規劃的政策邏輯。」

    根據英國《國際發展研究所》(IIED)與其他環保團體長期的倡議追蹤,目前在斯里蘭卡全境約有6,000~7,500頭野生的錫蘭象;除了首都可倫坡與人口稠密的西南沿海以外,斯里蘭卡全島各地都有野象的活動蹤跡。

    長期以來,以佛教為大宗信仰的斯里蘭卡社會,就一直存在著「尊敬大象」的信仰文化;每年的「佛牙節」,各地也都會有身披七彩裝飾的「吉祥大象」大遊行——這是因為在佛教信仰中,大象是其宗教體系的「不可思議」動物;例如佛陀故事裡,就有釋迦摩尼前世是一頭「六牙白象」投胎的典故,而這六牙也就暗喻了佛教核心觀念中的六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所以在佛教傳播的地區中,白象或是大象也就成為了信仰象徵的「護法動物」,像是經典中的普賢菩薩,也同樣以六牙白象為坐騎。

    不過在佛牙節受信徒崇拜的大象隊伍,多是馴化後的「人工養殖象」,儘管受人供養喜愛,每年慶典時候,卻也不時傳出「虐待動物」的檢舉控訴。更何況那些活動在自然環境中,不斷「與人類爭奪生存空間」的野生象群,更存在著加倍嚴重的「人象衝突」。

    儘管民族文化中極為崇拜大象,但斯里蘭卡的「人象衝突密度」卻是全球最高,平均每年會有80人因大象死亡;但大象因此死亡的數字卻是人類的3倍,高達250頭以上——若再進一步細分斯里蘭卡野象的死亡原因,只有7%為自然死亡,其於93%的死亡通報都與人類相關,包括車禍意外(13%)、毒殺(3%)、電網電死(9%)、槍殺(20%),以及被炸彈陷阱炸死(22%)。

    斯里蘭卡的「人象戰爭」之所以如此嚴重,一方面是因為國土規劃的政策不良,另一方面則是農村與野象保留區資源重疊的爭奪問題——前者的問題,就像是這次上新聞的安帕賴垃圾場一般;後者的問題,則與氣候變遷、人類開發與農村經濟牽扯惡性循環。

    斯里蘭卡全國約有13%的國土被劃為自然保留區,但過去半世紀的人口增長,連帶地擴張了農村規模與糧作的資源需求。因此像是農地切割、包圍保留區,或者是水庫與灌溉系統爭奪森林水資源,都往往會在乾汛交替的季節變換期間,連帶增加「野象入村」的人象衝突頻率。

    對於外國人而言,這或許只是「人類萬惡」的典型故事;但在斯里蘭卡,至今仍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務農過活。這些普遍貧窮且經濟條件彈性較低的農戶,可能只要「一次大象襲村」就可能全族破產、甚至家破人亡;而野象大多「晚上入村」的夜行習性,也會影響居民的生活型態,小則晚上守田不敢睡覺,大則村莊長期宵禁,甚至影響下一代教育機會(為了避免夜間通勤遭遇象襲而沒有課後活動、甚至不讓上學)。在此環境之下,交織的惡性循環也成了現實殘酷的生存之戰,亦很難用現代動物保育、或者是宗教信仰的方式來緩解人象衝突問題。

    《IIED》認為,儘管許多NGO與動保團體都積極於在人象衝突前線提供保險、財務補償與防禦性資源(幫村民挖豪溝、電網、瞭望台,並提供嚇跑野象登門的「閃光震撼彈」)。但聰明的野象久而久之也會摸清人類的把戲(會主動拔掉或用外物破壞電網),因此問題的解決核心仍得回到清楚而專業的農村政策,以及公平合宜的國土規劃。

    Photo Credit:Reuters、Reuters、AFP、AFP

    #人象衝突 #斯里蘭卡 #大象 #動保 #環境 #環保 #野生動物 #佛教 #SriLanka #elephant #錫蘭 #SaveTheEarth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 貧窮布施的故事 在 新聞人事全面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08:13:44
    有 2 人按讚


    值得一看。
    梁家權的兄長,是前大台及亞視主播,現時廣播處長梁家榮。
    (2011年前亞視誤報江澤民死訊時,梁家榮是亞視新聞總監,當年他有客串報《六點鐘新聞》。)

    【 永別了香港的好 】

    記者協會前主席岑倚蘭在fb上載了記者鄭美姿訪問末代港督智囊顅汝德的舊文章⋯⋯重讀,憶故人,哀今天!

    👇👇👇

    文: 鄭美姿

    【永別了香港的好】N年前的訪問,今日睇番,先記得佢曾經講過這麼多記者的好,有種溫暖心靈的感覺,但溫暖之後,虛空加倍。香港的好永遠過去了,不要再懷緬了。

    ====全文=====

    16/7/2011/ iMoney 鄭美姿

    末代港督智囊顧汝德︰高官聰明人做蠢事

    午後的國金二期大堂,陽光照進了室內,記者迎來清癯的顧汝德。他奉上一個大大的笑容,看見記者獨自一人,卻沒有攝影同事在旁,竟翻一個白眼道:「Oh, the photographer一定去了yum cha(飲茶)啦!」然後興致勃勃拉記者去咖啡廳,嚷著要一塊兒「飲茶」。

    「飲茶」是行內術語,一班記者開完記招後,往往聚在一塊飲茶交換八卦情報。顧汝德突如其來自口中吐出這個小小的術語,親切感油生,無怪乎當年他就任港督衛奕信和彭定康的智囊身為中央政策組首席問時,曾討不少傳媒歡心,更獲記者通風報訊救過一命。這位外號「魔僧」的前朝顧問,事隔14年後出山月旦政事,給香港高官的贈言是:「曾蔭權等高官都是聰明人,只是偶爾還是會做出愚蠢的事情。」

    「魔僧」顧汝德多年沒有在鎂光燈前高調亮相,最近他一本關於官商勾結的新書推出,又時值民怨沸騰的七一遊行月,媒體都找他月旦特區政策功過。前朝智囊事隔14年後再出山,政府制度已變但不少人面依舊,不論曾蔭權、曾俊華,還是某些立法會議員,都曾跟顧汝德共事前朝政府。

    他對於復建居屋、財政預算,以至教育政策等,意見無一不與特區政府唱對台,但談到昔日人物今天落得弱勢下場時,顧汝德的表情反倒讓記者有點意料之外。他收起了一副看透世情的淡定,卻皺皺眉頭,煞有介事的說:「他們幾位都是很聰明(Clever)的人,老實說,在港英政府時期,他們的表現比當時的外籍官員全都要好。我也老大不明白,為何今天他們有時會做出了愚蠢的事情?」

    他口中的「愚蠢的事情」,包括曾蔭權被傳媒發現其住所有僭建物後所作出的回應,還有唐英年的「點解你做唔到李嘉誠」言論,以及政府的直資學校政策、高官對示威人士所落的「激進」標籤等等。

    顧汝德對記者的提問幾乎都有問必答,唯一是請他解釋為何高官會由以前很聰明的人,變成今天總在幹蠢事時,他思量了一會後終也棄權,「Um......I don't know.」

    以記者新聞觸覺辦事
    當學者和記者出身,廿幾歲在英國大學研究院畢業後,他取得英聯邦獎學金前赴香港大學做學術研究,並當過港大的經濟系教授。他隻身由威爾斯來到1962的香港,住進銅鑼灣的?房,400幾呎住了幾伙人。劏房日子給他的回憶不是髒亂卻是香港人原來很「斯文」,原本說着英語的他,刻意加進「斯文」這個廣東話:「一屋幾戶卻得一個廁所,地方擠迫,但人人都好斯文,相處太平,我就覺得香港人有前途,會進步。後來我又住過香港仔,日日看見那些水上戶帶子女上學,而小孩子的校服都是白色的,很乾淨,我在想,人人不論貧富都有書讀,這個地方未來必然很好。」

    擅於發掘生活裏的美好細節,處處以其植根心內的Journalistic Trait(新聞工作者的特性)為榮,大概就是這種精神,讓他有別於今日特區政府的中央政策顧問組。「我喜歡新聞記者,因為我自己也是從那裏來的,從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在《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做過逾10年記者。就是那種Journalistic Trait,讓我經常採用一種新聞工作的方法去做政府顧問工作。」

    六四自發上街「數人頭」
    如何才算是運用記者的「Trait」去施行政策和體恤民情?顧汝德側一側頭,跟記者說起了1989年100萬香港人上街、聲援北京學運的那段軼事。彼時他就任港英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不過兩個月,5月便發生了港人上街事件。當時港督衛奕信沒有委派他任何工作,可他卻於遊行當日獨個兒走到灣仔去,站在遊行路線的一個轉角位,一心想着算一算遊行的人潮。

    「我希望得到一個梗概,想親眼看看遊行的人是如何互動的,而警察的反應又是怎樣。方法只是算一算每分鐘走過的人數,每15分鐘再重複數算。其實我這樣做只是基於我的記者特質(Trait),挺自然的。」

    顧汝德當下的直覺是,港府毋須憂慮香港人對回歸會反應過激,他認為港人能夠順利過渡很多風風浪浪,「那次是很文明的遊行體驗,警察對巿民好友善,巿民也不對警方反感。這對記者來說是一些很直接的觀察和氣氛感受,是了解民情的重要資訊。」

    後來衛奕信從其他人口中得知顧汝德公餘時間親身視察,遂緊張地追問他的所見所聞,更請他呈上一份見聞報告。說著顧汝德眨眨眼道:「那我對著衛奕信當然一口答應,難道還說那不是我獲分派的工作不成?」

    顧汝德偏愛香港,他能夠從香港經常被詬病的「批評文化」中,看出難能可貴的社會動力;而他也很偏心新聞記者,總能看出他們稜角背後的真心好意。說得宿命論一點,難道這是緣份?但顧汝德不至感性如此,他想一想說:「我曾有過不少愉快經驗,就是當事情有可能搞砸時,幸得人家的提醒,讓我銘記於心。」

    這種美好記憶錘鍊成他的生活智慧,就是不要漠視任何人的任何意見。特區政府強調聆聽民意,但早自十幾年前,顧汝德這個前朝顧問已行這一套,他四出收風探取民情,再寫成報告上呈港督,意見直抵天庭,是為朝中的心腹顧問。他曾立下一條規矩,精神是但凡任何人想求見發表意見,他也不會推辭、不會拒絕。「一個人的想法有限,你需要靠其他很多很多意見才能琢磨好一個政策。」

    然後,考驗來了。

    一個電話救一任港督
    那是1995年施政報告發表前兩天的早晨,他正在埋頭做最後的修辭和校對工作。那天「肥彭」彭定康要求他必須於「before lunch」的時間,將一份「perfect」的施政報告放在他的案頭。顧汝德自覺忙昏了,恰恰這時,他的秘書走過來,說有一名記者來電。「我認識這個記者的,但她不是做硬新聞的人,通常報道軟性故事。所以我說不聽了,很忙啊!」

    誰料秘書小姐拉長了臉,揶揄顧汝德不總是說身為中央政策組必須來者不拒的嗎?雙方對峙了好長的一分鐘後,顧汝德擺擺手投降,拿起了電話筒,而那時已經11時許了。

    「記者在電話中說,前一晚她出席了某官員的off record簡布會,官員說施政報告中有一個關於政府某個特別項目的數是錯的,準確的數字會於周五才公布。」施政報告的公布日期為周三,但那位職位極高的官員卻提供了一個錯誤的數目,用意是要讓港督難堪。

    顧汝德獲告知這件事後,隨即給這個高官打了一通電話,但沒人接聽。他遂動身到港督府,用府中的電話直接給該高官致電,高官不敢不接來自港督府的電話,惟他仍然堅持不肯提供準確的數字,說這不關顧汝德的事。

    「我當了記者這麼多年,有幾多次你寫一個新聞,是能一個版本到尾的?你總是不斷有東西要更新、有文字要修改。施政報告頁數和很多內容已經編印了,不能改,我只能在某些地方拿掉一個百分比,再改一兩個字眼,減低那個錯誤數據的殺傷力。」

    這個秘密顧汝德守了這麼多年,卻不能讓人知道,連港督也給蒙在鼓裏,「不,我不能報仇,因為如果讓港督府知道,這就是一件醜聞(Scandal)。我只能應付了問題再前行,不能開火。」

    事件給顧汝德的啟發是,你必須聆聽所有意見,你不能設限,只能來者不拒。而且你最好懂得欣賞記者,以及肯定新聞工作的價值,「我素來喜歡新聞記者,why not?因為我自己也是那裏來的。記者總是經常想告訴你,你哪裏出錯了,他們喜歡判斷(Judge)事情,他們會問所有的問題。一般的批評是,記者說的寫的不一定對。這我當然知道,我當日寫的那份施政報告就幾乎出錯了嘛!但我的總結是,不要小看新聞記者,他們批評你,但他們也擁有一些消息,一些資訊,是你所不知道的。有需要時請相信他們,傳媒在真正把關時,都是有道德的人(Ethical people)。」

    回歸後不捨得離開香港
    兩星期前的七一遊行,人數是最近幾年之冠。如果你也是走出來遊行的一員、如果你也擁有一點Journalistic Trait,或許你能夠觀察到,人潮中竟偶爾亮出了一方方A4尺寸大小的港英殖民旗幟。香港回歸已經14年,14年以後你還能在示威人群中得見前朝遺痕,也夠耐人尋味。

    這叫顧汝德回想起昔日1997年殖民政權告終,他是萬般不捨的離開香港,他說自己不是眷戀港英皇朝,只是赫然發現自己必須告別廣東人社會而返回英語國家,竟心生徬徨。「雖然我的確是鬼佬,但我留在香港35年,其間曾經回家的日子少過3個月,你要我回國,我覺得奇怪極了,我想留在這裏,但不行。」

    「作為前朝的高層,一個政權完結之時,最漂亮的做法是離開。那時候很多私人企業給我聘書,他們看中你的人脈關係,認為有利其公司發展。他們給你很高人工,純粹因為你的關係,我受不了,受不了由一個專業的職位,變成一個純搞關係的人。況且這甚至算是某種形式的貪污。」

    港人甚麼都要100分
    顧汝德最後到了愛爾蘭,在大學裏做研究,直至2003年政府改行問制責,管治制度全然改變,他才高高興興的接受了PCCW一個業務拓展的職位,回流香港,做了一年。重返這個讓他偏心的地方,他在批評聲中,看見了香港討人喜歡之處。

    「遊行和反對政府這些事情,你以為以前沒有嗎?1967年暴動、七十年代公務員罷工、教學語言示威,八十年代政局動盪,個個年代如此。香港人甚麼都要Excellence,接受不了Quite excellence,所以地鐵遲了少少就投訴也要上頭條。這件事在倫敦在紐約不會發生,不代表在香港發生就是問題。」

    說着他突然又轉講招牌式「唔鹹唔淡」的廣東話,揚揚眉頭得意的說:「香港人乜嘢都要十分好!This is not an excuse but what Hong Kong is.」

    對香港的好、香港的壞,他也包容的照單全收,顧汝德就是這樣的偏心,他口中的讚美總比批評多,整個訪問他唯一最狠的用字也不過是說曾蔭權和某些高官偶爾的言論夠「Stupid」(愚蠢),一邊說還一邊笑得真誠,令人誤以為他真的沒有輕蔑之意。大概這就是英式風度的一種,也是唯一一樣特區高官縱使聰明卻永遠學不來的風範,也算是顧汝德曲筆留給記者的回應,解釋了為何聰明的人會幹出愚蠢的事。

    -\-\-\-\-\-\-\-\-\-\-\-\-\-\-\-\-\-\-\-\-\-\-\-\-\-\-\-\-\-\-\-\-\-\
    我看特區政府︰
    「港英時代在政府擔任要職的港人,都很聰明,而且表現較其他外籍官員優秀得多,因為AO競爭非常激烈,留任到現在的高官,質素都很高。問題是這群高職的人沒有勇氣和眼界去服務香港,而唯一試練他們的方法,是透過選舉,所以普選是必要的。香港根本沒有面對甚麼真正的危機,財政儲備多得浪費,政府必須信任巿民,必須有勇氣作出改變。」

    我看有錢人︰
    「聖經說:『How hard it is for the richman to go to heaven』,有錢人很難做,因為他們距離一般民眾太遠,他們相信人窮是因為沒有努力,這是最愚蠢的想法。我當記者時接觸過很多四十至七十年代的大商家,他們經歷過戰亂,體驗過戰爭時人與人的互助互愛,他們對人是很關愛的。縱使一般不相信福利制度,不認同政府花錢搞福利,但他們會關照自己廠的工人,對下屬和員工心存厚道。」

    我看富二代︰
    「他們小在國際學校讀書,留學外國,生活圈子全是有錢人,令他們以為自己很優越。距離一般階層太遠,他們對大眾不能信任,還覺得害怕,以為一般人都想騙錢(有時是對的,但不是常態)。富二代沒有了父輩的厚道,態度傲慢。反而富三、四代會有改變,他們不再沉迷地愛錢,因為生活太過人工化,是回歸常態工作生活的契機。」

    我看新聞記者︰
    1. 必須喜歡發掘事情背後的所以然;
    2. 對「準確性」要求嚴格;
    3.喜歡跟人接觸和聊天,不論對方是富是貧、是好是壞,也不要存有偏見,因為『人』是記者採訪故事的開始,是報道的來源。」

    我看直資學校︰
    「聰明的孩子是基因使然,而不是由於其父母有錢。有錢加上成績優異的10%學生上直資學校,另外10%成績同樣優秀的卻要上其他學校,這是浪費人才,荒謬的制度,對香港不是好事。兼且這是沒必要的,因為特區政府有足夠儲備、足夠金錢去資助學校教育,根本毋須搞這一套。」

    我看八十後︰
    「政府中央政策組做過調查,指八十後是本港有史以來所受教育最高的一群,但他們的就業前景卻最差。我覺得這壞透了,八十後面對這個困局反應負面很正常,我覺得他們好斯文。他們很多的投訴都是對的,不是嗎?」

    我看弱勢社群︰
    「給予耐性,並且時刻保持樂觀,必須相信你們的問題可以解決。我出身在威爾斯鄉郊,家裏一直沒電力沒廁所,只得一個水喉,有老鼠牆壁永遠潮濕,傳來異味。但我上了大學和寫書,我有一些天份,但並不因為我有錢,不因為我父母是好人。不同人有不同天資,即使貧窮也沒有例外,你必須懷抱希望。」

    Leo Goodstadt 顧汝德
    ˙1962年獲英聯邦獎學金由英國來港,在香港大學任經濟系教授及進行學術研究
    ˙留港任新聞界逾10年,曾為財經雜誌《Euromoney》特派記者及《遠東經濟評論》副編輯
    ˙1989年港英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為前港督衛奕信和彭定康心腹
    ˙1997年定居愛爾蘭,從事學術研究
    ˙2003年回流香港後曾任職商業機構
    ˙現為都柏林大學聖三一書院商學院兼任教授,一半時間留港。

  • 貧窮布施的故事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6-11 19:32:35
    有 261 人按讚

    【 一條破毯換得雪白肌膚的故事 】- 小影片大啟示
     
      我聽過這樣子的一個故事,是我年少時剛接觸佛家師父,他某日我去寺廟當志工的時候,他對我所講的一段話,現在回想起來印象深刻,影響非淺。
      
      在久遠的佛陀時代,在市區裡居住者一對極為貧窮的夫婦,兩人平日裡相依為命。這一對夫妻家中最值錢的就是一件冬天裡兩人賴以取暖又破又舊的毯子,有一天來了一位出家眾,對這位婦人開示了布施的種種好處和妙用。婦人聽了出家人所講的因果故事之後,心有同感地覺得他和丈夫此世之所以這麼貧窮,全部都是因為過去世慳貪、吝嗇、小氣,才會導致這一世的貧窮。於是就和丈夫商量決定要把他們唯一僅剩的這條毯子,請求這位出家人能夠幫忙把毯子供養給當時的毘婆尸佛。
     
      當這一位出家人把兩夫妻所供養的毯子帶回去寺廟的時候,恰巧當時的佛正在和來訪的幾位國王和大臣們在做開示,當時的國王覺得很訝異,看到佛親手把這對夫妻所供養的毛毯雙手接過來,同時嘴裡還念誦著迴向祝福的話語,看了心中覺得很感動,但是又有一些不理解,毘婆尸佛知道他們心中的疑惑,接著就對他們說:「在我心中覺得最清靜、最有誠意的供養,就是這對夫妻這種布施的方式,因為這是他們全部的家當,他們沒有想到冬天來臨的時候,他們賴以取暖的毛毯已經不見,只為了要累積資糧和懺悔過去世的不知道累積福德資糧,這種心境就是最大的福田。」
     
      各位知道這對夫妻供養僅有的毛毯,後來竟然九十一劫之中所得的果報世生生世世都有如白筍般細緻的膚色,從未再為生活資具困擾過,最後投生到釋迦牟尼佛的時代,跟著佛出家,最後修成正果。
     
      這是我十八九歲時,禪宗師父對我所講的一席話,但是對我未來的人生影響至深。只要一有機會,習慣性地與眾生結善緣。 —@王薀先生✨
     
     
     
     
    真正美滿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
    而在於你是否認識真正的自己,
    喊出自己的聲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 #王薀先生 每天給你正能量❤
     
     
    健康養生大作【#靜坐—這一檔子事】試閱
    http://goo.gl/oSnvll
     
    感恩留言/分享,歡迎Tag朋友一同分享
     
    影片來源:YouTube 【顛覆你對人性的看法! 社會實驗 - 跟流浪漢要飯】

  • 貧窮布施的故事 在 心靈語坊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7-11 07:00:14

    【禪心】你為什麼活得那麼累?
    https://a88.pics.ee/8ZDWA
    https://goo.gl/PJyAZD

    人一切痛苦的根源在於內心對世界錯誤的認知,
    以及由此產生的種種迷茫的行為。

    最新影片請訂閱 心靈語坊 LINE ID 【 @a0931695598】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影音 https://goo.gl/zp0G0k

    歡迎免費訂閱 "綠野花香" 影音 https://goo.gl/NRsrJj

    心靈語坊 粉絲團 歡迎按讚 https://goo.gl/KYwHh9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社團 https://goo.gl/ugNWIL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紅) 社團 https://goo.gl/UuKJy1

    全球健康養生 https://goo.gl/jmxnqA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官網 LINE ID 【 @a0931695598】
    將會第一時間收到 "心靈語坊" 最新發佈的影片。
    背景音樂~~
    ****************************************­************************
    lrc 歌詞


    *******************************
    某日,無德禪師正在院子
    裡鋤草,迎面走過來三位
    信徒,向他施禮,隨即問
    道:“人們都說佛教能夠
    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們
    信佛多年,卻並不覺得快
    樂,這是怎麼回事呢?”

    無德禪師放下鋤頭,對他
    們說:“想快樂並不難,
    首先要弄明白為什麼活
    著。”

    甲說:“人總不能死吧?
    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
    活著。”
    乙說:“我現在拚命勞
    動,就是為了老的時候享
    受糧食滿倉、子孫滿堂的
    生活。
    ”丙說:“我可沒你那麼
    高的奢望。我必須活著,
    否則一家老小靠誰養活
    呢?”

    無德禪師笑著說:“怪不
    得你們得不到快樂,你們
    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
    被迫勞動,而不是理想、
    信念和責任。
    沒有理想、信念和責任的
    生活當然很累。”

    信徒們不以為然:“理
    想、信念和責任,說說倒
    是很容易,但總不能當飯
    吃吧!”

    無德禪師說:“那你們認
    為有了什麼才能快樂
    呢?”
    甲說名譽,乙說愛情,丙
    說金錢。

    無德禪師說:“那為什麼
    有的人有了名譽卻很煩
    惱,有了愛情卻很痛苦,
    有了金錢卻很憂慮呢?”

    信徒們無言以對。

    無德禪師說:“理想、信
    念和責任並不是空洞的,
    而是體現在人們每時每刻
    的生活中。
    必須改變生活的觀念、態
    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變
    化。
    名譽要服務於大眾,才有
    快樂;
    愛情要奉獻於他人,才有
    意義;
    金錢要布施於窮人,才有
    價值。”

    一般人想擁有財富、名
    譽、地位、權力,並苦苦
    追求。
    這種貪慾的心理火焰,是
    非常猛烈的。
    當你內心強烈地去追逐
    時,火就越燒越旺,痛苦
    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強
    烈。

    柏拉圖曾經說過:“貪婪
    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
    最真實的財富。”
    不少人為過上好日子,所
    採取的手段就是拚命賺
    錢,以滿足自己增長得那
    麼快、那麼主觀的一種慾
    望的需要,而不是自己實
    際生活中的需要。

    所以,佛告訴我們,人一
    切痛苦的根源在於內心對
    世界錯誤的認知,以及由
    此產生的種種迷茫的行
    為。

    ******************************************************

    心靈語坊 心靈天使 天使心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天使心語 米米 美玉 心靈之旅 心旅行 心靈音樂 心靈勇者 心靈小語 人生心靈小語 心靈捕手 心靈判官 危險心靈 心靈 心靈勇氣 心靈雞湯 心靈鑰匙 心靈投手 身心靈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黃景昭 心靈饗宴 人際關係 無染心靈 心靈小品 文章分享 心靈語錄 心靈開運網 人際關係 心靈饗宴 心靈享宴 勵志小語 勵志文章 勵志 勵志格言佳句 勵志小故事 勵志影片 鼓勵 黃景昭 勵志歌曲 勵志故事 自信心 勵志小語 勵志小品 勵志名言 陳玉珠 勵志名言佳句大全 小故事 金嗓 音圓 宏音 大道理 勵志篇 心靈舒果 溫馨勵志小語 勵志的話 心靈活水 名言佳句 立志 分享 好文 好文章分享 溫馨小品 親子文章分享 感動 經典語錄 精彩 感人文章 感人的愛情故事 感人的歌 感人的話 感人 六子心世界 就是愛分享 分享 文章 好文 影音分享 愛分享學院 成長 影片 知識 成長一起去旅行 心靈新世界 小陳世界 我愛旅行 縮時攝影 gopro攝影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