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財富自由預測模型excel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財富自由預測模型excel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財富自由預測模型excel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1萬的網紅酪梨壽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天真】 搬來台灣後肚子愈養愈大的大白,最近終於痛定思痛,開始重拾輕度運動習慣,只要不下雨就會出門快走,也默默開始(自以為有效的)飲食控制。比如說,這個月冰箱裡開始出現大量的水果優格。 在大白的字典裡,吃優格 = 飲食控制。 前兩天我嘴饞找不到零食,偷開了一杯大白買的「植物の優」,甜到最後幾口...
財富自由預測模型excel 在 酪梨壽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天真】
搬來台灣後肚子愈養愈大的大白,最近終於痛定思痛,開始重拾輕度運動習慣,只要不下雨就會出門快走,也默默開始(自以為有效的)飲食控制。比如說,這個月冰箱裡開始出現大量的水果優格。
在大白的字典裡,吃優格 = 飲食控制。
前兩天我嘴饞找不到零食,偷開了一杯大白買的「植物の優」,甜到最後幾口難以下嚥。瞄了一眼杯身上的營養成分表,忍不住告訴大白殘酷的真相:「你知道這杯熱量有多高嗎?吃這個減肥你只會愈減愈肥!」
大白臭臉反駁:「熱量什麼的我才不管,我飲食控制只看含糖量!」
「那你知道這杯優格的含糖量,比你最愛的曠世奇派巧克力雪糕還高嗎?吃這種超甜優格妄想瘦身,你還不如繼續吃雪糕還胖的爽快一點咧!」
我家冰箱冷凍庫有一格囤滿大白珍藏的各式巧克力雪糕,這就是為什麼我這麼急著幫他買保險。
「妳懂什麼!我買之前有看過營養成分標示!」
「哈,那你知道這杯優格營養成分標示上的計量單位是『每份』,但『本包裝含2份』嗎?一支曠世奇派雪糕的含糖量是18公克,但一杯植物の優的含糖量就有12.5x 2份 =25公克!」
我這輩子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視力和算術這麼好過。
大白大驚失色,彷彿養兒十年才被老婆告知孩子不是他的種,衝進廚房打開冰箱翻出他珍藏的所有減肥食品研究,兩分鐘後悲憤泣訴:「優格廠商太壞了吧!怎麼可以這樣騙人!」
「垃圾食物的營養標示不是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嗎?廠商沒有騙人,是你太天真了!而且2份算什麼,Costco家庭號洋芋片還有每包裝含10幾份的呢。」
「台灣廠商太奸詐了,日本的食品標示法就有規定營養成分表不能誤導消費者或造成混淆!」大白憤憤不平。
我不知道日本廠商是不是真的比較老實啦,但活到44歲連市售含糖優格就跟珍奶一樣只會愈吃愈肥這件事都不知道,我老公是不是天真到不適合放他單獨出門?
#圖為上當的日本人決定棄植物の優改吃自然零
#但這款也沒好到哪裡去吧
#螞蟻人大白與無糖優格誓不兩立
水果優格的騙局,讓我想起大白幾年前曾經沉迷炒股,每天短線進出,用他擅長的excel建立一套炒股模型,向我驕傲展示這個模型是根據過去五年來股市的走勢建立,只要他照模型無腦操作,絕對穩賺不賠。
投資白癡我不懂股票,但總覺得炒短線基本上就是賭博,問大白哪來的自信可以用過去五年的歷史預測未來盤勢?
大白怪我為何總是潑他冷水,不支持他的財富自由大夢。
我嘆口氣說,隨便你怎麼玩,用你自己的老本冒險,不要動到家用或我的錢就好。
就這樣,大白勇往直前,前半年還真的照著那個簡陋的神秘模型痛快大賺了好幾票,以為自己發財了,但結局慘烈到我不忍再提。
只能說人若腦袋有洞,名校商學院企管顧問什麼的都是浮雲。
這麼容易被優格含糖量騙倒的男子,就別羊入虎口學人家炒什麼股票了吧。(輕吐煙圈)
#請幫我點播一首杜德偉的天真
財富自由預測模型excel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
「你覺得,為什麼會有貧富差距?」
「仔細想想你的答案,
真的是貧富差距的原因嗎?
還是只是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
這兩個問題,
是我在「物理」課上,向學生提出的。
「呃⋯物理和貧富差距有什麼關係?」
別急,繼續往下看就知道了。
最近,我設計了一堂課,
這堂課涵蓋物理學、經濟學和哲學。
最初的靈感,
來自於清大林秀豪教授的一場演講。
我希望藉由這堂課,
帶學生體驗一場,
「科學與人文的思辨之旅」。
整個課程共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討論「事實」。
從物理的角度,用科學方法,
來探討貧富差距的根源
第二部分,討論「價值」。
從政治哲學的角度,
討論財富分配的問題。
以下是課程內容,還有簡單的流程分享,
文長慎入。
——————Part1——————
課程一開始,
我先讓學生分組討論三個問題。
問題1:
你覺得,為什麼會有貧富差距?
學生討論出的答案有:
「努力程度不同」、
「對金錢渴望不同」、
「家庭背景不同」、
「資本家邪惡、貪婪」、
「有錢人能用複利加速賺錢」、
「國家稅制不公」⋯等。
問題2:
請重新檢視你的答案,
是貧富差距的原因,
還是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
若只能從中挑選一個,你認為
造成貧富差距的「核心原因」是什麼?
看到第二個問題時,
學生就會「意識」到,
一開始討論出的許多答案,
其實,並不是造成貧富差距原因,
而是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
這時,才會開始走向較為「深度」的討論,
從發散到收斂,
慢慢提煉出一個,
他們所認為的核心原因。
當然,這個答案離真實的原因,
可能還相差甚遠,
所以,我們需要第三個問題。
問題3:
想像在一個國家裡,
一開始所有人的財富都相同,
假設都是 5 萬元。
財富的轉移完全透過「猜拳」決定。
猜贏的一方,總資產加 1萬;
輸的一方,總資產減 1 萬。
(資產不得扣至負值)
國民彼此間不斷交換猜拳,
若干時間後,
如果把財富當成橫軸,
對應人數當成縱軸,
你覺得,這個國家的財富分布圖,
會長成什麼樣子?
大部分組別給出的答案,
都是「常態分佈」。
接著,我讓學生直接進行遊戲,
驗證想法是否正確。
「剪刀、石頭、布!」
「喔耶!!」「不!!」
霎時間,教室裡猜拳聲、歡呼聲、
哀嚎聲,此起彼落。
遊戲結束後,
我立刻統計每位同學最後剩餘的資產,
當場用Excel畫出來,
呈現在投影幕上。
當然,以統計的角度來說,
想看到有意義的統計結果,
樣本數就必須夠龐大。
一個不到40個人的班,
可能不容易看出有意義的統計結果。
所以,我額外用程式,
模擬了1000個人猜拳的結果(照片3)。
「你們看到了什麼?」我問孩子。
反應比較快的孩子馬上說:
「貧富差距。」
接著,我再將現實世界的財富分布圖呈現出來(照片4)。
「這是美國的財富分布圖。」
我停頓了一下。
兩張圖放在一起對比,
「遊戲」和「真實世界」的財富分布,
竟出現了高度的相似(照片5)。
學生驚呼連連。
再來,這兩張圖,
都有一條「指數遞減」的曲線,
這條曲線是什麼?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波茲曼分布」曲線。
它是由物理的理論模型——「氣體動力論」,
所計算出來的結果。
「什麼是氣體動力論模型?」
簡單來說,
物理學家認為,
氣體是由一顆顆,
極大量的原子或分子所組成,
它們不斷的運動,進行碰撞。
每一次的撞擊,
都會有原子失去部分的能量,
有原子獲得對方的能量,
但整個過程,
總能量依然是守恆不變的。
對應到猜拳遊戲,
學生,就是氣體原子;
錢,是能量;
猜拳,是碰撞;
整個國家的財富總值不變,
相當於,整個系統的總能量守恆。
物理可以從「理論」上,
算出平衡時,
所有氣體原子的「能量分布」,
就是圖中的指數曲線
——波茲曼分布(照片6)。
所以,不只是猜拳遊戲,
連物理的氣體模型所給出的結果,
竟然都和真實世界的財富分布
——如出一徹。
「在猜拳遊戲和氣體模型中,
有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的不同嗎?」我問。
「沒有。」學生答。
「有邪惡、貪婪的資本家嗎?」
「沒有。」
「有錢滾錢、複利的優勢嗎?」
「沒有⋯」
這就是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建立模型、設計實驗,
控制好變因,
將不重要的變因,
一層、一層地抽掉,
剩下能夠對結果造成顯著影響的,
才是真正「重要」的變因,
也就是「核心原因」。
「所以,
拿掉了你們方才討論的這些原因後,
都還是有貧富差距的現象,
表示,這些原因很可能都⋯」我問道。
「不重要!」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
「至少,他們不是核心原因,
只是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
我補充道。
若再往下想一層,
你還會驚訝的發現,
氣體模型拿掉了「個體差異」、
甚至也拿掉了「人的意識」,
竟然也得出和現實世界相同的結果。
所以,個體上的差異——
智商、努力、價值觀⋯等因素,
只是決定,
個人位於財富分布的什麼位置,
但並不是貧富差距的核心原因。
「所以,貧富差距根源,到底是什麼?」
學生各個眉頭深鎖,陷入沈默。
幾分鐘的討論後,
有些小組也順利觸及到核心了。
貧富差距的根源,
物理學家給出的答案是——
「自由競爭(市場)」。
(感謝網友補充,
這結論有一派經濟學家並不認同。)
前面所提的波茲曼分布曲線,
就是物理預測,
在「自由競爭」下的財富分布結果。
越接近該曲線,
就表示該國政府介入越少,
競爭越接近自由市場,
或說,純粹的資本主義。
所以你會發現,
美國的財富分布結果,
非常接近該條曲線,
但在財富下層的人數少了些,
代表美國實際上,
還是有政府介入,實施社會福利。
有興趣的朋友,
不妨找找北歐國家的財富分布圖,
來比較一下。
這個部分可以讓學生稍稍體會到,
物理學家「嘗試」將物理對世界的解釋,
推展到什麼程度,
不只自然現象,
連社會現象都試圖參一腳。
——————Part2 ——————
如果課程只到這,
那就只是一門科學課。
108課綱強調素養、強調跨領域教學 。
你說,「不是已經跨了物理和經濟學了嗎?」
「No~還不夠!我還要再加一點
——哲學。」
科學討論「事實」,哲學討論「價值」。
課程的前半段,
學生理解了貧富差距的「根源」,
這是「事實層面」。
課程的後半段,
我希望學生思考,
財富應該「如何分配」,
這是「價值層面」。
科學告訴我們,
世界「是」怎樣;
但不會告訴我們,
世界「應該是」怎樣。
要討論「應該是」怎樣的問題,
我們需要哲學思辨。
關於財富如何分配,
在政治哲學上,
位於光譜兩端的是兩種分配正義觀:
「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
自由主義追求「自由分配」,
認為政府不應介入市場,
只需要做到保障個人財產權不被侵犯,
就算合乎正義。
社會主義則追求「重新分配」,
認為政府應該強力介入市場,
利用國家的力量,
進行財產重新分配,
才算合乎正義。
光譜上不同位置,
所對應到的經濟體制分別是:
「資本主義」、「共產主義」,
和介於其中的「社會民主主義」。
不同的分配方式,
沒有對錯,
只是價值選擇。
我借用了羅爾斯在《正義論》中,
所提出的「無知之幕」的概念,
設計了四個問題,
希望學生體會到,
「立場,是如何影響價值觀」。
問題1:
如果你有「預知未來」的能力,預見了在財富自由分配的制度下,你將位於何種階層。以下兩種情況,你會希望國家實施何種財富分配的方式?
(1)你位於財富分布的「上層」
(2)你位於財富分布的「下層」
問題2:
假設你完全不曉得,自己到底會落於社會財富分布的什麼位置,你會希望國家實施何種財富分配的方式?為什麼?
問題3:
如果你是「國家領導人」,你會讓整個國家,走向何種分配制度?為什麼?
問題4:
上面三個問題,你的答案是否相同?如果不同,那麼你認為,從誰的立場出發,才符合「正義」?為什麼?
看著學生伏案沈思的樣子,
我想,我應該成功的在孩子心中,
種下了思辨種子吧!
科學,給人理性的腦,
人文,給人溫暖的心。
希望這場,
科學與人文的思辨之旅,
能讓學生看見,
有別於以往的課程風景,
願他們都能夠成為——
有「溫度」的理工人。
—————————————
感謝以下幾位老師和朋友:
林秀豪教授,讓我認識了這個研究;
江毅中老師,在哲學專業上給予建議;
洪鼎堯老師,在社會科學專業上給予建議;
Dong Qi Fong,在程式技術給予支援。
教學資源分享:
簡報:https://reurl.cc/Z7eYYV
學習單:https://reurl.cc/2gY55a
參考資料:
[1]A. Drågulescu, V.M. Yakovenko.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money. Eur. Phys. J. B 17, 723 – 729 (2000).
[2]無法逃脫的經濟賭場。科學人,217期03月號。檢自:https://sa.ylib.com/MagArticle.aspx?id=4666
財富自由預測模型excel 在 新北創力坊 InnoSqua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明鄭老師就超強大,一場講演可以整理到這樣精粹,創力坊找老師來主講論壇,卻沒啥人來報名,惱怒耶~ (其實快額滿快報名ㄟ)
ps : 未來關愛工作是主流,好在小編做過幾樣,導遊、講師、顧問,小放心ing
[創力坊近期活動]
10/11 新創社群經營 凡.不凡 (有不凡閱讀鄭老師喔)
https://www.accupass.com/go/normaltop
10/11 台北橋新創武術館#4 TA圖像-->產品發展 (有怪力館長喔)
https://www.accupass.com/go/kungFu_4
10/21 罹癌後,我更了解UX (有一代才女采倪喔)
https://www.accupass.com/go/ani
筆記來了:不過因要趕回家直播,所以只完成簡報的筆記(簡單整理版)
有空再做心得彙整版(如果真的有空~)
聽到最振奮的是預計十年左右可以預期無人車滿街跑
聽到最驚悚的是未來多數人會失業可能會透過VR痲痹自己
-------------------------------------
AI的觀察:將帶來巨大財富、變革、挑戰
AI是什麼?
弱人工智慧:單一能力(是工具)
強人工智慧:跟人一樣(是幻想)
----------------------------------------
人工智慧史
符號主義
統計主義
深度學習+大數據
深度學習的基礎:
2006,三位北美教授的發明
像是超級EXCEL,經過多層次計算直接算出答案(決策、預測、分類)
但是不需要寫公式,用大資料訓練即可
AI已經領先人類的領域:圍棋、德州撲克、物體識別、語音識別
AI已經無所不在:手機的APP多數運用AI技術,提供你需要的內容,提高精準度
(購買、搜尋、新聞、翻譯、美圖、駕駛、對話)
google、亞馬遜、臉書等,運用於虛擬後台的數據
----------------------------------------
AI的應用需要五個條件:海量數據、客觀精準標注、單一領域、超大計算機、頂尖AI科學家
AI持續進步終將成為平台
未來機器學習技術藍圖:深度學習>增強學習>敏感性資料建模>跨領域自然語言理解>遷移學習
----------------------------------------
應用商機
。人工智慧應用的四波浪潮,同時性發生,不一定誰先誰後
第一波:網際網路智慧化
第二波:商業智慧化
第三波:實體世界智慧化
第四波:全自動智慧化
----------------------------------------
第一波:網際網路智慧化
搜尋引擎、廣告系統、社交網路、電子商務網站等
利用大資料資源不斷提高資訊分的精準度和利用價值
中國BAT三足頂立
用錢寶(貸款APP)剛開始兩年
第一次下載就可借1000元,一個月後還1000元,並加100元手續費
壞帳率比銀行還低,因為透過大數據分析放賬對象是否比較容易還錢
2017年底會放貸到3000萬筆(收益約30億)
----------------------------------------
第二波:商業智慧化
銀行、保險、證劵、教育、能源、交通、政務、供應鏈等可以
醫療機會龐大但敏感性資料有挑戰
機會:啟動中國toB企業軟體朝代,但toB創業困難重重
追一科技
深度學習客服、讓機器人理解業務場景
機器人精准度回應與速度高達95%滿意
可省下大企業元客服的50%人力
未來的客服不只是解決客戶問題,還會成為銷售者
----------------------------------------
第三波:實體世界智慧化
新應用、介面、商機:安防系統、新零售(攝像頭、感測器)、智慧家居
線下用戶行為軌跡可上傳
傳統行業將有巨大提升:零售、交通、倉儲、物流、教育、醫療、農業、能源、娛樂...
新語音、視頻帶來新應用、新體驗、新介面
如:便利商店,透過感測器知道哪個產品位置更好,並透過捕捉行為,有些商品會推播優惠給你甚至寄到你家
感測器價位將下降並達到普及
曠視科技face++
人臉辨識並進步到物品辨識
可同時識別300萬的人臉
目前投入在金融與安防領域
----------------------------------------
第四波:全自動智慧化
硬體進步速度遠遠比軟體慢
自動駕駛將成為行業的催化劑
將帶動:機器人、AI晶片、感測器、高精度地圖、控制系統、汽車製造
未來的人不需要開車,不再有任何車禍發生
自動駕駛預計十年左右,採階梯式的普及化
機器不酒駕、不犯困
工業應用>商業應用>家庭應用
工業應用(檢測、流水線、組合)精密技術
馭勢科技
已實現廠區、機場等進行無人駕駛車輛
----------------------------------------
台灣的機會
第一波:網際網路智慧化:來不及了,機會不大
第二波:商業智慧化:商業智慧化(鴻海、廣達、醫療)
第三波:實體世界智慧化:半導體優勢+感測器、新用戶體驗(大立光)
第四波:全自動智慧化:智慧製造(鴻海、台積電)
----------------------------------------
中國AI機遇
優勢一:AI的開放
優勢二:AI人才快速增長
優勢三:政府政策推動AI發展
優勢四:龐大市場、巨大資料量
----------------------------------------
人類未來
AI將帶來富足的豐產時代
PWC預測中國2030GDP38萬億美金, 7萬億美金是AI帶來的
人類的學習不是簡單的深度學習公式
人類的優化來自於生存
為了繁衍而有了婚姻、政府...
AI只是人類的一個工具
弱人工智能十年後將取代50%的人類工作量,30年後90%
翻譯、記者、司機、保母、助理、保安、客服、交易員、律師、放射科醫生....
工業時代的催眠
只要我努力工作,即使工作很單純,就能慢慢獲得財務自由
AI時代
人的自我實現、尊嚴、成就感將很難在工作中取得
短短十年內,一個個領域被演算法和模型接管,人類制度將接受遠比工業革命更劇烈的衝擊
哪些工作會被消滅:重複性工作
哪些工作不會被取代:跨領域專家、頂級科學家、頂尖管理者、決策者、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哲學、藝術家、作家、導演、演員等
貧富會越來越大,無論是個人或是公司
強者會越來越強:更多數據、更準、更多客戶、更多收入、更多科學家
10%精英是否會凌虐90%普通人?可能會 (生化、腦神經催眠、VR)
精英的優越主義+失業者的抑鬱(工作成就感的消失)
----------------------------------------
李開復老師的心路歷程
人生的宣言是以下三本書
做最好的自己
世界因你不同
人工智慧來了
但把自己活得很累,天天在想影響力
凌晨2點與5點都會起來回信
白天五分鐘內回信
直到四年前罹患惡性淋巴癌第四期
臨終人的五大遺憾
一、多和我愛的人在一起
二、更快樂的過一生
三、不要拼命工作
四、為自己而活
五、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
過去常常敷衍愛我的人,直到生病
才理解到人生最重要的是親友、友情和愛
星雲法師回饋李開復:
改變世界太狂妄,最大化影響力只是在追求虛名
世界的玄妙,我們只懂皮毛
人生的意義是傳播博愛
AI沒有愛,不會關愛:這就是人類的機會
很多關愛的行業都會成長,支持90%失業的人口
導遊、按摩師、禮賓、調酒師、講師、美髮師、心理咨詢師、健身教練、顧問
換季疊衣師、營養師、催乳師、大廚、美髮生活師、愛心醫師......
台灣的核心優勢:服務意識、社會企業、關愛志工
如何重心解決AI革命帶來的挑戰
溫飽+醫療保障
了解AI學習AI
重塑教育
鼓勵關愛工作
改變工業時代價值觀
未來的機會:關愛型工作、創造型工作
運用AI作為工具
人類最重要的器官不是大腦而是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