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致報導者們 【《報導者》成立6週年,邀請你一起壯大非營利媒體、深耕社會影響力,系列活動即將展開】 6年前的今天,「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宣布創辦非營利媒體《報導者》。此後,在社會大眾捐款的支持與負託之下,我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走到現在,6年來始終不變的核心價值,就是彰顯非營利媒體的公共性,...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上一堂很有事的印尼學:是隔壁的窮鄰居,還是東協的老大哥?」介紹 訪問作者: 何景榮 內容簡介: 說到印尼,你首先浮現腦海的是什麼? 東協?印傭、移工?沙嗲?峇里島? 或者是……一片空白? 印尼是世界第四大國,還是台中港的第一大進口國! 印...

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 在 Zhou Yongyou 周永祐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7-04 20:06:37

藝拍 Art Auction 藝術品拍賣所 週三晚上 9 點,線上直播拍賣就在臉書社團中,歡迎有興趣參觀或參與的朋友及早加入。 這次有 3 張永祐的畫作唷~ 2015 年 壓克力彩 麥克筆 原作 22.5(長)x 15.5(寬)cm 備註:畫布尺寸為 1 號(1F) (有底價) 預估市價 T...

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 在 Zhou Yongyou 周永祐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7-04 20:06:38

藝術最壞的時代【唯我獨尊】 倒數 4 小時,今天晚上 9 點,線上直播拍賣就在臉書社團中,歡迎有興趣參觀或參與的朋友及早加入。 這次有 2 張永祐的畫作作為開場唷~ 1 《青椒蛋炒飯》 2017 年 壓克力彩 原作 41.0(長)x 31.5(寬)cm 備註:畫布尺寸為 6 號(6F) 起拍...

  • 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1 12:00:43
    有 1,242 人按讚

    #致報導者們 【《報導者》成立6週年,邀請你一起壯大非營利媒體、深耕社會影響力,系列活動即將展開】
     
    6年前的今天,「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宣布創辦非營利媒體《報導者》。此後,在社會大眾捐款的支持與負託之下,我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走到現在,6年來始終不變的核心價值,就是彰顯非營利媒體的公共性,以深度調查報導探討公共議題,努力開拓公共對話空間,藉此促進各項公共利益。
     
    去年成立5週年之際,我們開出了「報導者五週年列車」,全台巡迴與各地讀者面對面交流對話。今年我們更進一步,邀請所有讀者、贊助者與我們一起「壯大非營利媒體、深耕社會影響力」,並規畫從9月到年底的三波系列活動:
     
    【系列一:9月Podcast節目週年活動】
    我們努力透過Podcast節目走出同溫層,將於9月11日19:30 - 21:30舉行線上週年活動,邀請你與曾經上過《報導者》Podcast節目的金曲歌后阿爆、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竹梅、葉永鋕的輔導老師瑪達拉・達努巴克一起交流對話。
     
    👉報名Podcast週年活動:https://bit.ly/38wjENC
     
    【系列二:10月釋出品牌設計開源系統】
    我們長期致力於開源運動,透過Medium「報導者開放實驗室」分享所有多媒體作品的原始碼與製作方法,10月更將公開釋出品牌設計開源系統,以持續落實非營利媒體的開放分享精神。
     
    👉報導者開放實驗室:https://bit.ly/3jvUSUl
     
    【系列三:12月舉辦贊助者交流年會】
    歲末年終,我們將發表今年度影響力報告,並邀請所有贊助者進行交流對話。我們期待這場多元開放的交流年會能激盪出更多火花,並與所有贊助者共同拓展非營利媒體的影響力。
     
    除了持續推出各項深度調查報導,我們也將秉持非營利媒體的創新實驗精神,積極規畫各項內容新產品,並在適當時機推出,敬請期待。
     
    儘管這個世界在疫情籠罩下充滿各種不確定性,但我們非常確定《報導者》的核心價值,也深信這是所有讀者與贊助者對於我們的期待。邀請你在《報導者》6週年之際成為我們的重要後盾,讓這場非營利媒體的小革命繼續勇往直前!
     
    #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六週年 #壯大非營利媒體 #深耕社會影響力

  • 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21 11:00:49
    有 237 人按讚

    #致報導者
    【10/23-25,在 Photo One'20 攝影市集,與《報導者》書櫃相遇】

    嗨,你還記得這些書嗎?
     
    2017年,《報導者》出版第一本專書《血淚漁場》,盼議題帶來的省思持續發酵,至今年《烈火黑潮》為止,我們已出版5本調查報導專書;
    2019年初,獨立設計出版首本影像專書《凝視・1095》,貼近現場紀錄,以影像留住台灣的1095個日子;
    2019年底,上網公開第一份影響力報告並開放預購,忠實自剖並呈現4年來追蹤報導的影響效應。
     
    過去錯過了沒關係,
    這個週末再次相遇。
     
    歡迎來 台北國際藝術村 Taipei Artist Village逛市集,將《報導者》7本出版品「下架」帶回家👜~
     
    ■市集營業時間:
    10/23 (五) 10 : 00 - 22 : 00
    10/24 (六) 10 : 00 - 18 : 30
    10/25 (日) 10 : 00 - 18 : 30
     
    #搶先看
    【《報導者》書櫃】https://medium.com/twreporter/4c4b5ca8cce6
    【《報導者》影響力報告】http://bit.ly/2tfht06
     
    @PhotoONETaipei #書的實體見面會 #免運 #自備購物袋最高 #報導者

  • 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17 08:00:45
    有 1 人按讚


    【報導者基金會簽訂團體協約,優於勞基法保障勞權】
    「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簡稱報導者基金會)歷經半年三次勞資協商,於今(16)日正式簽訂團體協約,條文皆優於勞基法,對於勞工權益有實質保障。勞動部長許銘春和台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皆到場觀禮,並指出這是高標準的團體協約,期盼媒體業界能夠跟進。
     
    報導者基金會今日下午3點舉行簽約儀式,由基金會董事長黃榮村和員工董事林雨佑、編輯部記者嚴文廷、社群部編輯洪琴宣、數位部工程師余崇任共4名勞方代表共同簽署團體協約。
     
    報導者基金會有超過半數員工加入全國傳播媒體產業工會(簡稱全傳媒),並在全傳媒協助下,由4名勞方代表和基金會執行長何榮幸展開團體協約協商。勞資協商僅三次便達成共識,最後送交基金會董事會通過。與國內一般動輒耗時數年、協商數十次才能簽訂團體協約的狀況相比,報導者基金會團體協約從啟動到正式簽約僅不到半年時間,實屬少見。
     
    報導者基金會的團體協約共有17條條文,內容包括休息日加班出勤時數加權、加班時數補休費率、每月得申請遠距工作天數、懷孕在家工作天數、增加全薪病假,以及記者業務費、進修補助、健康檢查等福利,並保障年終獎金與合理加薪,協約條文皆優於現行勞基法規定,也彰顯基金會對於勞動權益的重視。
     
    國內已有公共電視、蘋果日報、中央社等大型媒體簽訂團體協約,報導者基金會則是第一個簽訂團體協約的中小型媒體(報導者基金會員工約30人),也是第一個非以企業工會,而是以產職業工會簽訂團體協約的媒體,希望能鼓勵其他中小型媒體一起重視勞工權益,提升勞動條件,產出更多優質的報導內容。
     
    報導者基金會董事長黃榮村表示,感謝執行長何榮幸代表董事們折衷協調,勞工董事林雨佑整合同仁意見,以及全部同事能夠互相欣賞互相尊重,才能順利簽訂團協。董事會對於團協結果非常欣慰,也祝福同仁能繼續充滿鬥志,把優質新聞品質發揮出來。
     
    報導者基金會創辦人、執行長何榮幸說,《報導者》長期追蹤報導華航機師、長榮空服員罷工等重大事件,也努力在媒體自己內部保障勞動條件。基金會前幾年因為人數不足沒有成立工會,但在第一屆翁秀琪董事長任內就已主動設立「勞工董事」,第二屆黃榮村董事長則進一步支持簽訂團協。而勞資協商過程之所以順暢,是因為大多數是把成立四年來優於勞基法的勞動條件寫入團協;如今在全傳媒的協助下順利簽訂團協,希望能作為其他媒體的參考。
     
    全傳媒理事長鄭一平表示,公共電視團協談了10年才簽訂,蘋果日報談了2年多,他自己工作的壹電視則是談了6年到現在沒簽訂,對於報導者基金會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簽訂團協,他非常感動,這也證明了「勞資雙方的橄欖枝」握在資方手上,感謝黃榮村董事長,也希望報導者基金會能夠繼續發光發熱。
     
    報導者基金會勞工董事、勞方協商代表林雨佑表示,記者的工作是旁觀他人跟紀錄,自己報導過很多工會事件,實際參與其中才明白工會組織辛苦的地方。感謝基金會同仁積極表達意見凝聚共識,所有勞方協商代表和基金會協商代表的努力,今天團協才能順利簽訂。
     
    勞動部長許銘春和主管機關台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相當重視,親自出席觀禮。許銘春表示,團協是她任內的重大政策,她仔細研究了報導者基金會團協的17條條文,覺得非常不容易,條文雖少卻相當完整,包括遠距工作、全薪病假、加薪和年終獎金等,代表報導者基金會視員工為重要資產,希望所有媒體業都願意來跟進。
     
    賴香伶則說,對於想簽訂團協的工會,勞動局每一個都會下去輔導或上課,沒想到報導者基金會不用輔導也不用上課,就跑在前面,優於法律也優於業界規定,是「高標準」的團體協約。
     
    報導者基金會在2015年9月1日成立,接受社會各界捐款,做為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的營運經費。《報導者》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文/林雨佑,攝影/吳逸驊)
     
    #團體協約 #報導者 #勞動條件 #勞權 #勞動基準法

  • 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0-13 22:00:11

    本集主題:「上一堂很有事的印尼學:是隔壁的窮鄰居,還是東協的老大哥?」介紹
           
    訪問作者: 何景榮
       
    內容簡介:
      說到印尼,你首先浮現腦海的是什麼?
      東協?印傭、移工?沙嗲?峇里島?
      或者是……一片空白?
      
      印尼是世界第四大國,還是台中港的第一大進口國!
      印尼人更是目前台灣人口占比最高的外國人!
      身為台灣人,我們真的必須好好認識這個東協鄰居。
      跟著「最了解印尼的台灣新二代、靠印尼脫魯的台灣囝仔社會學家」何景榮,
      揭開印尼的神祕面紗、不可思議的各種面向,
      以及台印之間動人的連結與故事!
      
    搞懂印尼有多重要?
      2002年就有媒體報導,印尼的丹堤咖啡有246坪,鼎泰豐五家有五種菜單。創造「金磚四國」一詞的前高盛投資公司首席經濟顧問歐尼爾,於2014年再提出「薄荷四國」,其中就包含印尼。2018年,已有2000家、2萬人左右的台商布局印尼市場;政府更計畫2020年在印尼設立台商專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預測,印尼的GDP在2023年將躍升為全球第六!
      
    你知道嗎?這個東協鄰居,正與台灣發展出越來越緊密的關係!
      台中港高度仰賴印尼進口的天然氣,印尼則倚賴台中輸出的工具機;印尼人目前是台灣占比最高的外國人,台印跨國婚姻下誕生的新住民第二代,早已不計其數,而印尼在台設置的外交代表機構,數量和規模都位居第二。在文化上,台灣和印尼更有著親切的連結,不只是台劇和珍奶、雞排在印尼爆紅,你到印尼旅行也不用怕餓死,因為許多印尼食物的發音,幾乎跟台語一模一樣!
      
    以前你不知道印尼很正常,但看了這本書,若沒有眼界大開、笑著流淚大喊「台印一家親」,那就很反常了。
      無論你是單純愛看故事的人、印尼台商、正在學印尼語、準備去印尼玩的讀者,或只是想提升國際觀,何景榮的專業印尼觀察都能滿足你的需要。他擅長以武俠劇般的筆法,結合幽默鄉民口吻,用台印混血的雙眼,為你展現這片不可思議的新天地,無難度拉近你與「萬島之國」印尼的距離,除了知識滿載,更能摸清楚如何跟印尼人交陪、交朋友!
      
    作者介紹:何景榮
      印台客(最了解印尼的台灣人)
      麻辣人氣教授
      十大傑出青年
      
      印尼媽媽、台灣爸爸的印尼在台新住民第二代。自詡為「最多穆斯林朋友的基督徒」「最了解印尼的台灣人」,擅長「三秒觀察,立即辨識東南亞移工各國國籍」,頻繁受邀到各單位、學校,到處演講關於印尼的一切,聽眾總是讚不絕口。
      
      早在1970年代,亞洲武打片熱潮襲捲東南亞國家時,負責電影拍攝業務的印尼籍何媽媽,與台灣籍的何爸爸在峇里島片場邂逅,譜出異國戀曲。跟著媽媽在說母語的環境下長大,何爸爸又在國營事業技師退休後擔任大樓管理員,也讓何景榮從小看見勞工的辛勞與偉大!
      
      出生於印尼雅加達,三個月後與家人返台定居,在台灣受教育、成長。曾自言:「人生就像在打怪,每次看到歧視或瞧不起我的人,就像開始一個新的關卡。」為了扭轉社會對新住民第二代的歧視,一直以來以當「人生勝利組」來證明新二代並無學習障礙。從政治大學政治系碩士畢業後,考取教育部留學獎學金和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獎學金赴美攻讀博士,2016年取得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社會學博士,同年當選第54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一路上獲獎無數,是辯論比賽冠軍暨最佳辯士、優秀學生第一名、外交特考第一名,也曾在德國杜賓根大學和泰國暹羅大學當訪問學人,在財團法人賽珍珠基金會擔任特聘顧問。
      
      南亞海嘯期間,接受台北市政府委託,協助印尼受災戶導入教育資源。也曾經配合美國海巡署與中華民國駐美外館,出海營救受困於美國領海、我國籍漁船上的多位印尼漁工。Dcard網站上的紅人,被網友評比教學認真、有趣,學生也打出將近滿分的課程評鑑認證。曾為「獨立評論」「換日線」的專欄作家,目前為逢甲大學通識中心的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移民研究、全球化研究、印尼文、伊斯蘭與穆斯林文化、東南亞新創產業/電子商務、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
      
      期許平反台灣人對東南牙人矮人一截的刻板印象,堅信所有在台新住民二代,都像同樣身為新二代、在印尼長大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有著跨文化的先天優勢與出人頭地的未來。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0-12 18:00:12

    本集主題:「迸裂土地而出的力量:走過二十年,十二個九二一災後堅持至今的故事」介紹
           
    訪問作者:謝志誠
       
    內容簡介:
    堅持不懈的韌性,跨過國界的圍籬、縣市的疆界,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本心」。
      
      九二一大地震雖然帶給人們難以抹滅的傷痛記憶,但臺灣社會將這份傷痛轉換為社會支持的力量,無論是農村振興,人際關係與資源的流動,都帶來了不同的啟發並促成政策的制定。
      
      隨著世界的流變,我們也要往前邁進,用遼闊的視野,
      流轉在人與人間的正面力量,在尋求安身立命的同時,進一步凝聚共好的社會。
      
      記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地震後的重建與新生故事
      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蔚藍文化 合作出版
      
      ․他們在Gaga指引下協力前進——林建治與黃盈豪
      ․只想讓學生們多幾箱共讀的好書,一封email產生閱讀的蝴蝶效應——陳一誠
      ․用空手道讓震災區孩子走出傷痛,更在世界發光發熱——黃泰吉與廖德蘭
      ․埔里鎮唯一的村長——陳芳姿
      ․從鏟子到鍋子,長照二十年——廖振益
      ․走在長照二.〇前面的機車行黑手——邱慶禧
      ․清圳引水水長流——廖學堂
      ․為愛多走一哩路——馬麗芬
      ․卯上主流媒體與文化的行動者——馮小非
      ․從青蛙的社區經驗到蝴蝶的社群營造——廖嘉展與顏新珠
      ․讓太平藍登上世界舞臺——葉晉玉
      ․地方創生先驅者,博士回鄉推生物科技——賴敏男
      
      這十二個故事所累積的經驗,不僅是臺灣的資產,過程中,他們面對災難與困境所展現的「信心」,立基於「社會信任」的互助精神,「堅持不懈」的毅力,則正是當前臺灣社會最需要的三要素:信心、信任與堅持。
      
    作者介紹:謝志誠
    財團法人豐年社董事長
    前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
      
      前台南縣學甲人,1957出生。2013年從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系退休。長期投入與關心台灣環境保護議題,2006年6月和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合著「黑面琵鷺的鄉愁(續篇)」,紀錄投入長達十餘年「反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運動;2011年和台灣大學何明修教授合著「八輕遊台灣-國光石化的故事」,紀實報導糾纏臺灣二十幾年的八輕(國光石化)周遊臺灣的始末,以及臺灣近二十餘年來的石化工業發展來龍去脈,臺灣社會、地方發展與環保意識的轉變;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於1999至2000年間,擔任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副執行長,2000年6月起擔任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至2008年7月基金會解散,仍固守崗位至2009年11月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公告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清算終結登記止。
      
    作者介紹:陳鳳麗
    自由時報記者
      
      出生地是台北市,在新北市板橋區成長。世新廣電科畢業,一直以為會靠聲音討生活,沒想到後來成了文字工作者。在南投縣採訪二十多年,習慣在人群中當觀察者,工作需要理性、客觀,卻又常忍不住跟著採訪對象哭與笑。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07 16:17:49

    生長於彰化的柯金源,體驗到工業化、產業發展對生態的可怖破壞力。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家族務農,由於工廠的廢水汙染,使得農田生產的糧食有著品質的疑慮,母親家族是沿海養殖漁業,1980年代因工業發展需求,要填海造陸,養殖地乃被徵收,遂失去生活空間。於是,環境的受害,也連帶造成弱勢族群更大的痛苦。

    堪稱臺灣自然生態環境紀錄片代表人物的柯金源,30年來,始終如一地在同一個領域奮戰,他自言沒有倦怠的時間,即使仍舊悲傷、憤怒和無力,包含非但沒有因為報導或紀錄片的探討,改善環境污染,反倒讓受訪者遭受黑道的攻擊等,他仍舊鏗鏘有勁地表示,自己沒有悲傷的權利,必須將那些情緒轉換成保持前進的力量,直到改變的發生、到來。

    柯金源認為,這是他長期性的志業,唯有持續不懈,才能創造臺灣將來的可能性。

    多年下來,即便有各種挫折與痛苦,但柯金源的絕不停歇,終究累積不少成果,召喚起更多人對環境的關注,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使得對於自然的愛護之心萌芽在社會各個層面。

    當發財成為長久以來臺灣某種奇怪的慣性思維時,柯金源直指核心地說明,一旦環境被破壞,譬如空氣、水遭受污染,將來我們反而需要花更多的錢去買健康的水與空氣,這是異常荒謬的決定。唯有此刻設下環境的停損點,讓島國的生態慢慢修復,才不會導致慘烈局面在日後發生。對柯金源來說,這是價值觀的選擇,攸關於臺灣優質環境的想像與其未來。

    小檔案

    柯金源,人稱柯導、柯師傅,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1962年出生於彰化伸港,1980年代以打工方式購買第一部相機,開始記錄台灣自然景貌,而後任職媒體,主跑政經與社運。1990年,因目睹嘉義東石網寮村因颱風淹水39天卻缺乏媒體關注之慘況,決心專注耕耘環境新聞,並開始參與電子媒體。1993年起在平面媒體撰寫環境議題專欄,前後長達12年,共累積超過30萬字的臺灣環境田野調查資料。1998年他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已累積2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27部環境紀錄片作品。

    紀錄片作品有《來自斷層的消息》(2000)、《烏坵》(2002)、《阿瑪斯》(2003)、《彌猴列傳》(2004)、《記憶珊瑚》(2004)、《天大地大》(2005)、《產房》(2006)、《天堂路》(2007)、《前進南極》(2008)、《夢想巔峰》(2009)、《登峰造極》(2009)、《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2010)、《海岸群像》(2011)、《黑》(2013)、《空襲警報》(2013)、《餘生共游》(2014)、《命水》(2015)、《水戰》(2015)、《海》(2016),《前進》(2017)等。亦曾發表攝影個展如《意念的表象》(1990)、《再見海洋》(1998)、《海洋臺灣》(2000)等,並著有《山美-達娜伊谷的傳奇》(2002)、《臺灣水資源脈絡》(2003)、《我們的島》(2006)、《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2018)等書。

    1997年起,柯金源入圍與獲得國內外超過一百個重要獎項,其中包括個人入圍七次電視金鐘獎、獲頒攝影與非戲劇導演三座金鐘獎,以「動物救援」獲得NPO媒體報導獎【電視報導首獎】,《獼猴的戰爭與和平》更同時獲得美國【CINE金鷹獎】、美國廣播電視博物館【永久典藏】以及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動物影展IWFF兩項大獎與九項優異獎,近年代表作為紀錄片《海》,記錄臺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全片沒有旁白與配樂,以質樸的影像敘事深入海洋。多部作品入圍加拿大、瑞典、印度、新加坡、泰國、中國、西班牙等各國相關影展。


    創辦人:馬立群  總編輯: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林艾德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柯金源  場地提供: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