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負重背心伏地挺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負重背心伏地挺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負重背心伏地挺身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秒懂家醫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疫情期間的建議(四)在家如何增肌 重點:用做30下以內會力竭的徒手動作,取代原本在健身房裡的訓練動作。 例如: 1. 空手深蹲取代槓鈴深蹲 2. 伏地挺身取代胸推機 3. 桌子划船取代啞鈴划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SaYXeKiN...
負重背心伏地挺身 在 健身女孩Sunn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1 09:13:56
很榮幸可以跟 @iamstipke 合照 拍影片🔥🦍💪🏼 . @iamstipke 不只人長得帥 身材也是超級粗😂 看他跟 @hx_6_7 muscle up 超級輕鬆欸🤣 也是力量派的街健大神! . Dejan 也是阿心的偶像之一! Dejan最讓阿心崇拜的就是 負重耐力 基本功的訓練 而且玩...
負重背心伏地挺身 在 秒懂家醫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期間的建議(四)在家如何增肌
重點:用做30下以內會力竭的徒手動作,取代原本在健身房裡的訓練動作。
例如:
1. 空手深蹲取代槓鈴深蹲
2. 伏地挺身取代胸推機
3. 桌子划船取代啞鈴划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SaYXeKiNk)
研究發現,只要能做到接近力竭,輕負重的動作也能增加肌肥大。
如果真的太壯了,伏地挺身可以做50下怎麼辦?你可以:
1. 換成單邊運動:如弓箭步、單腳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WIyvN3htwk)、單手伏地挺身。
2. 加重:背包裡放幾瓶水幾本書,當加重背心用
3. 暫停:蹲到底時hold住兩秒,再站起來
4. 增加行程:伏地挺身時雙手用書本墊高,增加關節活動範圍
不過,上一篇建議我們談到,過度運動會使免疫力下降。居家運動也是適度就好,或許目標可以放在維持肌肉量,而不要為了增肌狂操猛練。
參考文獻:
J Strength Cond Res. 2017 Dec;31(12):3508-3523.
負重背心伏地挺身 在 一分鐘健身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期間的建議(四)在家如何增肌
重點:用做30下以內會力竭的徒手動作,取代原本在健身房裡的訓練動作。
例如:
1. 空手深蹲取代槓鈴深蹲
2. 伏地挺身取代胸推機
3. 桌子划船取代啞鈴划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SaYXeKiNk)
研究發現,只要能做到接近力竭,輕負重的動作也能增加肌肥大。
如果真的太壯了,伏地挺身可以做50下怎麼辦?你可以:
1. 換成單邊運動:如弓箭步、單腳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WIyvN3htwk)、單手伏地挺身。
2. 加重:背包裡放幾瓶水幾本書,當加重背心用
3. 暫停:蹲到底時hold住兩秒,再站起來
4. 增加行程:伏地挺身時雙手用書本墊高,增加關節活動範圍
不過,上一篇建議我們談到,過度運動會使免疫力下降。居家運動也是適度就好,或許目標可以放在維持肌肉量,而不要為了增肌狂操猛練。
參考文獻:
J Strength Cond Res. 2017 Dec;31(12):3508-3523.
負重背心伏地挺身 在 消防員戰術肌力與體能訓練週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把自己的身體當作一塊肌肉
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聊聊一件事,就是one muscle approach ,身體就只有一塊肌肉這件事。
這個標題乍看之下非常的沒有解剖學概念。
小編在健身界的社群上,最常遇到的討論,就是:
我要增加某種運動表現,要增強哪塊肌肉?
這個動作練到哪塊肌肉?
光是深蹲這件事,就有前蹲舉、高背槓背蹲舉、低背槓背蹲舉這三個討論使用哪個肌肉比較多。
但延續深蹲的例子,以上三種深蹲決定蹲多重的絕對不是他們討論的,動最多的肌肉。決定蹲多重的是整個動力鏈最弱的鏈環「下背」。
這個舉例就是在告訴我們一件事。不是沒在動的肌肉就沒在用力。
身體活動時,有些地方應該用力的動,有些地方要用力的不要動!「中軸穩定、四肢發力」是不變的道理,如果失去中軸的穩定,四肢的力量自然下降。
所以,我們將解剖學的概念先解開,在解剖上需要用肌腱、關節做為分界好界定事項。在訓練學上,肌腱、關節、韌帶就是肌肉之間的延伸,它們是整串的。
提升運動表現,就是把相似的人體可負重功能性動作的肌力,提升起來。
例如消防人員在救護時,要經常以環抱的方式將傷病患抬起,這個動作就是一個前負重的蹲,那麼我就是訓練前負重的蹲。
把身體當一塊肌肉訓練的好處是這樣,所有一般大眾想要練的東西,都可以一次訓練到。
身體是一整體的,不可能在訓練時,手臂離開身體,練到很強壯再回來接回去。
身體每個部位是彼此協同,完成動作。
美國肌力與體能訓練天王Dan John說過:「當一個人得了腸胃型感冒,不要當他的深蹲捕手;你認為臥推是上肢動作,那麼在你最大肌力臥推時,用叉子叉你的腳,應該不影響吧?」
所以破除迷思,以動作變強為目標,別把時間浪費在思考這是練到哪塊肌肉。選擇訓練時,應該以最大化效應為目標做選擇,例如有人想要強壯的二頭肌,與其花20分鐘拿啞鈴坐在那邊做著二頭彎舉訓練身體2%的肌肉,不如找個單槓做反手引體向上。躺在板凳上臥推與標準單手伏地挺身,小編會選擇單手伏地挺身,除非單手伏地挺身再加負重背心沒有挑戰性了,才會改練臥推。
小編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