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鳥冷知識其拾柒
【冠狀病毒概論】
前幾天,有收到一則朋友傳來的訊息
.
『請問有機會的話可以講一些關於冠狀病毒的事嗎?之後學測打算申請生物相關科系,想說筆試、面試可能會用到。』
.
想了一想,或許有不少朋友也有這種需求,今天就來聊一下冠狀病毒相關的事情。
那這一篇文,比較不會談有關疫情的事情,...
#凡鳥冷知識其拾柒
【冠狀病毒概論】
前幾天,有收到一則朋友傳來的訊息
.
『請問有機會的話可以講一些關於冠狀病毒的事嗎?之後學測打算申請生物相關科系,想說筆試、面試可能會用到。』
.
想了一想,或許有不少朋友也有這種需求,今天就來聊一下冠狀病毒相關的事情。
那這一篇文,比較不會談有關疫情的事情,畢竟疫情新聞每天都在更新,另外這方面的東西可能考試也比較不好出。
所以,這一篇文比較著重的點是
.
『冠狀病毒本身的特性』
.
倘若你是準備申請三類科系、三類指考的,或是準備生物相關競賽的,或許這一篇文的內容會對你考試有所幫助。
當然,如果你只是單純對生物、或對這隻病毒有興趣的朋友,這一篇文也可以看看。
___
在一開始,我們先來聊一聊病毒最基本的組成元素。
基本上,病毒至少會有兩種結構:
1.遺傳物質:可能是DNA或RNA
2.殼核(capsid):成分為蛋白質,目的是保護遺傳物質,所以會包在遺傳物質的外面。
而根據遺傳物質的形式,病毒可以分成DNA和RNA病毒,另外,再根據雙股與單股的差別,病毒共可以分成以下這四種:
1.單股DNA病毒,如:細小病毒
2.雙股DNA病毒,如:痘病毒
3.單股RNA病毒,如:冠狀病毒
4.雙股RNA病毒,如:呼腸病毒
而今天的主角冠狀病毒,就是屬於單股RNA病毒。
.
『那這些分類間的差別是什麼呢?』
.
以上的分類,最主要會影響的就是病毒的複製方式。
___
在開始談病毒複製的細節前,我們先來談一點關於遺傳物質的事。
.
『遺傳物質的目的是什麼?』
.
原則上,遺傳就是要透過遺傳物質(如DNA),表現出該生物的特性,而表現特性最主要的元素就是蛋白質,就好比說大家熟知的酵素也是由蛋白質構成的。
換言之,從DNA轉變到蛋白質這一個過程,至關重要。
而上述的過程,原則上可以再拆成兩部分:
1.DNA變成RNA,這過程又叫轉錄。
2.RNA變成蛋白質,這過程又叫轉譯。
當然,過程中還有很複雜的步驟跟酵素,但這邊先不提,選修生物就有寫了,有興趣、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再自行參考。
今天的重點是病毒的複製方式。
___
先講DNA病毒,DNA病毒比較單純。
DNA病毒在細胞中主要要做兩件事:
1.複製DNA,因為他想把自己的遺傳物質變很多。
2.產生蛋白質,剛剛有提到,一隻病毒在遺傳物質外需要有殼核的保護,而殼核又是蛋白質的成分,所以它需要有了蛋白質之後,才有辦法再跑出細胞。
那剛剛有提到DNA病毒分成單股和雙股,具體差異如下。
雙股DNA進到細胞後,可以馬上進行轉錄產生RNA,再經由轉譯產生蛋白質。
.
『但,單股DNA必須先經由複製變成雙股DNA,才可以進行後續步驟』
.
___
.
講完了DNA病毒,接著講一下RNA病毒。
RNA病毒一樣在細胞中有兩個最主要的事情要做:
1.複製RNA,因為它本身遺傳物質是RNA,故要把RNA變多。
2.製造蛋白質,原因如同前述。
接下來的地方就比較麻煩一點了,RNA病毒又可以根據性質的不同大致分成:
1.正型(+)RNA病毒,如本次的主角冠狀病毒。
2.負型(-)RNA病毒,如正黏液病毒,常聽到的流感也屬於此類。
剛剛有提到,一般流程是:
1.DNA經轉錄變成RNA。
2.RNA經轉譯變成蛋白質。
因此,照理來說
.
『RNA病毒應該省略第一個步驟(轉錄),直接走第二個步驟(轉譯),就能產生蛋白質了吧?』
.
但,事實上
.
『並非所有RNA病毒都能直接產生蛋白質』
.
因此,科學家就把能夠直接形成蛋白質的RNA病毒,稱之為(+)RNA病毒,就像本次的冠狀病毒。
反之,若還需要其他步驟才能產生蛋白質的RNA病毒,就稱之為(-)RNA病毒。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問
.
『那(-)RNA病毒該怎麼產生蛋白質呢?』
.
很簡單,既然只有(+)的RNA能夠轉譯出蛋白質,那做為(-)RNA的病毒就先想辦法做出(+)的RNA即可。
因此,(-)RNA病毒進到細胞後,會先做出(+)股的RNA,再繼續作蛋白質,而這個過程,同樣稱之為轉錄。
至此,病毒的遺傳方式也講得差不多了。
___
接下來再來講一下冠狀病毒的其他性質吧。
1.冠狀病毒屬於(+)RNA病毒,詳細複製遺傳方式剛剛有提了。
2.冠狀病毒體積非常大,是RNA病毒中最大的。
3.冠狀病毒殼核的外面有多一層叫『外套膜』的構造,成分是宿主的細胞膜和病毒的醣蛋白。
4.冠狀病毒是感冒的第二大來源(最大來源是鼻病毒)。
.
以上,是幾個冠狀病毒比較重要的性質。
___
寫在最後,這一篇文雖然我有省去一些細節,但資訊還是偏多。
我個人是覺得,以高中生準備大學二階的筆試面試、指考閱測、生物比賽…等,會到這樣的難度就差不多了。
如果考到更深的那就算了,真的考出來應該也沒幾個人會XD
___
這裡是凡鳥手札🐣,一個紀錄心情的地方;一個說故事的搖籃;一個為夢想展翅的園地。你,準備好,振翅高飛了嗎?
如果喜歡的話💖,記得要追蹤👇
👉ig帳號:@ordinarybird123
#醫學生 #凡鳥 #凡鳥升學 #學測 #醫學 #冷知識 #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 #手寫 #手寫字 #study #studygram
負股rna病毒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全球首個以棘蛋白技術製造疫苗的諾瓦瓦克斯,14號公布了亮眼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數據,稱其新冠疫苗的總體療效可達90%,預防中重症的有效率為100%,甚至對於病毒變種的效果也達到93%,可望繼輝瑞BNT、莫德納和嬌生後,成為第四款在美獲得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
2.這是否意味著棘蛋白技術的全面成功? 專家認為,這種從體外合成蛋白的技術,過去雖廣泛使用於對抗人類乳突病毒(HPV)、肝炎及流感等病毒,但要生產出大量且結構正確的蛋白抗原,所需要的技術和手續非常繁複,加強的佐劑也必須一再調配,諾瓦瓦克斯是靠著它的獨家專利,也就是一種名為基於皂苷的Matrix-M佐劑助攻,才得以讓保護力數據一口氣超越牛津AZ及嬌生,直逼領先群的輝瑞BNT和莫德納,且基於它的疫苗技術安全性已平順走過二三十年,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那天,股價表現亮眼。
3. 這意味著即便掌握重組蛋白技術,再加上超完美佐劑,也未必就是必然成功的方程式。如今美國以外,法國以外,諸如印度、中國、 古巴、越南,包括台灣的高端及聯亞雖然也宣稱,將由相同技術同步邁向三期人體試驗,但誰也不能保證保護力能達世界級的標準。
4.諾瓦瓦克斯從開發之初便鎖定變種毒株,且強調疫苗經過長期安全驗證,將自己定位為年底前的加強針,或替美國突破國內最保守的24%拒打疫苗者的利器,他的強項也包刮常溫運送技術,可望協助美國撲滅全球疫情。目前他們的生產鏈已在亞洲日韓及印度多地超前部署,在就看它的訂價策略,決定能否後發先至地跟兩大領先者分食市場大餅。
{內文}
新聞片段:
「今天早上,一款新疫苗展現出令人鼓舞的結果,諾瓦瓦克斯發布第三期臨床試驗數據,稱其新冠疫苗的總體療效可達90%,預防中重症的有效率為100%,甚至對於病毒變種的效果也達到93%,這可能會使該疫苗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以作為加強針來說。」
這是一個遲來的好消息,雖然結果並不讓人意外,美生技公司諾瓦瓦克斯14號宣布,其投入研發的兩劑式新冠疫苗,在美國和墨西哥的三期臨床試驗,不但沒有安全疑慮,常見副作用也很典型且輕微,預計九月將申請美FDA緊急授權,成為繼輝瑞BNT 莫德納和嬌生後,第四款在美獲得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
諾瓦瓦克斯執行長 Stanley Erck:
「在今年稍晚時候,美國將會需要加強針,我認為我們的疫苗對此將會非常有用。」
根據美CBS報導,這是一個擁有新技術的小公司,在疫情期間寫下的傳奇故事,打從公司成立以來,它就曾歷經連續兩次三期臨床試驗失敗,股價一度低到要下市,但所擁抱的「重組蛋白技術」,卻讓它因新冠病毒起死回生,最終以一個傳統的方法,端出了令全世界驚豔的三期臨床結果。
諾瓦瓦克斯官方影片:
「Novavax 是一種疫苗技術,結合了基因工程的力量和速度,可以有效地生產一類具有高免疫原性和保護性的新型疫苗。一旦確定了新病原體的 RNA 或 DNA 序列,Novavax 就可以確定疫苗開發所需的基因。Novavax所專門設計出的疫苗納米顆粒,由於僅含目標病原體的關鍵成分,所以具有高度純化、穩定性和高免疫原性,無疑是替疫苗開發和製造提供了先進的方法。」
所謂「重組蛋白技術」,不像領先問世的兩大疫苗廠輝瑞BNT及莫德納採用的mRNA技術,是一種前所未見的大膽嘗試;諾瓦瓦克斯是透過昆蟲細胞,先產生冠狀病毒特殊的棘蛋白,然後將其注入患者體內,以啟動他們的免疫系統。由於必須是在體外合成蛋白,結構調整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過去雖廣泛使用於對抗人類乳突病毒(HPV)、肝炎及流感等病毒,但由於這種技術只會選出最重要足以產生中和性抗體的蛋白,有時候不太容易辨識所需要攻擊的感染細胞,最大的難度就在於,要生產出大量且結構正確的蛋白抗原,所需要的技術和手續非常繁複,加強的佐劑也必須一再調配,所以時間一拖就是大半年。諾瓦瓦克斯是靠著它的獨家專利,也就是一種名為基于皂苷的Matrix-M佐劑助攻,才得以讓保護力數據一口氣超越牛津AZ及嬌生,直逼領先群的輝瑞BNT和莫德納,且基於它的安全性已平順走過二三十年,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那天股價表現亮眼,讓輝瑞與莫德納也不得不俯首稱臣。
CNBC記者:
「這是第一款採用久經考驗的真實技術的疫苗。它是一種蛋白質疫苗。這是我們已經在市場上看到存在於其他疫苗中一項技術。唯一的問題是它是否可以具備更具容忍的安全性。但它註定會被推遲上市。我的意思是他們將在第三季申請批准,以獲得緊急使用授權。更何況他們供應現在確實有限。」
外界一度以為掌握重組蛋白技術,再加上超完美佐劑就會是成功的疫苗配方,結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大疫苗公司,賽諾菲和葛蘭素史克強強聯手,卻礙於各種技術上的卡關,讓整個計畫如噩夢般的拖延,甚至造成歐盟在內各國預訂者的不滿。如今這兩家公司二期試驗有成,已著眼於三期通過後充當各國的補強劑,其他法國以外,
諸如印度、中國、古巴、越南,包括台灣的高端及聯亞雖然也宣稱,藉由相同技術同步邁向三期人體試驗,但誰也不敢保證保護力能達世界級的標準。搶得機先的諾瓦瓦克斯聲稱,其可望於2021年第三季每月生產1億劑,第四季開始逐漸拉高產能,到每月生產1.5億劑。由於它的問世已確定將會落在美國七月四號達成群體免疫之後,它對自己的定位,也將優先強調施打後的安全性,期盼突破美國內部約24%保守的抗拒疫苗者。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 Dr. Natalie Azar:
「即使是流感疫苗,我們每年也有多家製藥商生產流感疫苗,但你知道,擺在檯面上的事實是,我不認為它會成為美國疫苗軍火庫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知道這會替全球性防疫注入力量,當然需要國際性的努力,這才是他的一個重要角色。」
因為重組蛋白疫苗的另一個優勢,是它可以像AZ疫苗一樣,儲存在普通冰箱裡,比需要超低溫冷鏈的mRNA疫苗更容易取得及保存。再加上諾瓦瓦克斯在製作疫苗時,就已經針對英國及南非變異株進行測試,整體有效性為89%,醫界普遍認為變種毒株,存在某種程度的互通特性,當諾瓦瓦克斯能在最新三期試驗中,證明對原始毒株與變異後的強化毒株,都具有相當高的免疫反應,自然可以預期,它能在後疫情時代,替美國無論在國內或海外撲滅新冠疫情。
諾瓦瓦克斯執行長 Stanley Erck:
「這個世界必須接種疫苗才能阻斷這場大流行病,而我們的疫苗是該工具包中的工具之一。」
儘管諾瓦瓦克斯已經宣布,將把在美國、英國及歐洲尋求緊急授權的時間,從原先的六月推遲到九月底,不過它的全球產線早已超前布局。2021年2月加拿大在訂購數百萬劑諾瓦瓦克斯疫苗後,便已拍板在當地新設的廠房代工分裝;4月則確定技術轉讓給韓國SK生技,擴大亞洲供應鏈;而日本武田製藥也在政府協助下,與諾瓦瓦克斯簽訂合作開發備忘錄,一旦疫苗確定取得緊急使用許可,將在2022年初購入至少1億5千萬劑,並努力取得專利,替日本全境1.25億人口代工生產2.5億劑疫苗。至於它的兩大主要代工廠,雖然印度血清研究所正因當地疫情膠著而無法擴大產量,但英國的富士藥廠早就被視為AZ疫苗以外,英國最重要的抗疫武器。
英國首相 強森(2021/3/30):
「諾瓦瓦克斯是我們對抗新冠病毒武器庫中潛在的重要新武器,它將英國東北部富士子公司負責生產。我今天可以對外宣布,(英國)疫苗工作組已經和GSK藥廠達成協議,也要在東北協助完成這款珍貴疫苗的製造與裝瓶工作,使我們英國能取得五千萬到六千萬劑疫苗的最大量,一旦它通過英國藥物監管機關核准。」
根據這星期北美生技展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底前輝瑞及莫德納各要出貨給美國6億劑疫苗,美國先前還採購了嬌生、諾瓦瓦克斯、AZ等多款,隨時可以交貨。就算美國因應印度變種Delta打算補強第三劑,粗估仍會有10億劑以上疫苗釋出市場。且伴隨美國逐步解除戰略物資的出口禁令,其他各國加速施打後,也將釋出過量採購,諾瓦瓦克斯及其所代表的重組蛋白技術,正在市場上急起直追,用紮實的數據證明自己的保護力,現在就看它的訂價策略,能否後發先至地跟兩大領先者分食大餅。
https://youtu.be/CkLcnEVjC48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TVBS%E6%96%87%E8%8C%9C......
並開啟🔔
負股rna病毒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電影《十二夜》金句:為何放假一定要去旅行?
文章日期:2021年4月23日
【明報專訊】這場COVID大流行已困擾全球超過一年,確診人數已近1.5億,死亡人數更已超過了300萬。因為COVID具高度傳染性,所以前所未有地,幾乎所有國家都採取了一系列疫情前無法想像,可形容為嚴重影響個人自由的所謂「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限制聚會人數和時間,情况嚴峻的時候,甚至戒嚴和封城,國際旅遊更接近全面停頓!
過去一年多,我們恍如生活在一套反烏托邦科幻災難電影中,生活模式出現巨大變化,口罩已成為法律下的必需品,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簡稱WFH)已成為很多工作崗位的一部分,連學生都同樣在家上學。夜生活更早已變成遙遠矇矓的記憶,連上電影院這個百年人民習慣都已瀕臨「絕種」。近日在Netflix上,見到電影中所有人不戴口罩、自由聚會時,反而有種不現實,或者在看歷史紀錄片的感覺!
疫情持續逾年 生活模式變化大
全人類的寄望是科學,希望能盡快成功發展出有效疫苗,各國領袖告訴我們,到時就可回復到從前的「正常」生活。慶幸皇天不負有心人,全球各地科學家們全力以赴,破紀錄地不到一年已研發出多種不同技術的疫苗,並且開始為數以億計的人民接種。
漫長黑暗的隧道,終於出現一點曙光!但這是隧道盡頭的陽光,還是迎頭而來的火車頭燈光?美國人永遠最樂觀,雖然死亡人數已恐怖地逼近60萬,比二次世界大戰加越戰加韓戰還要多,但隨着加速接種疫苗,經濟重開的步伐也在加快,有些傳媒更自我安慰式宣布美國治疫反超前中國,已取得勝利。中國總確診才10萬不到,死亡人數不到5000,美國勝利?有點誇張無稽吧!
美國人特性就是什麼都不管,非常愛國,所以永遠偏頗、永遠雙標、永遠扮作樂觀、永遠虛偽,最擅長「Do bad, feel good, and say GREAT!」 短期內這種超樂觀態度,加上無限QE和數萬億財政刺激,對經濟反彈確有幫助,股市就更不用說,不斷創新高,直到今周才稍為歇息。
中國短命牛市 無助提升國際投資者信心
中國內部經濟早已重開,內地飛機乘客量已超越疫情前高位,第一季度GDP增長了破紀錄的18.3%,但仍稍遜部分人預期。中國更不接受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對全球央行的(越權)建議,不用擔心通脹,過早收水反而不美。中國反而決定對着幹,採取逆周期貨幣政策,提前收水,但又沒有財政上減稅作平衝;再加上嚴打幾乎所有所謂互聯網平台企業,中國股市又再次成功打造又一個短命的牛市,對提升國際投資者信心,發展健康資本市場,中國科技龍頭走出國際跟美國Big Tech的競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等大業,則毫無幫助。
不過,大流行是否真的會很快就成為過去呢?我們當然都希望盡快從這場噩夢中醒過來,我已完成兩次疫苗注射,除保護個人和家人健康外,亦在期盼關口重開,可以再次出外旅遊。
但不幸這個美夢有3個相關的大問題,第一就是始終疫苗產量有限,不可能馬上替全球78億人同時接種,今年內如全球接種人數接近20億,已非常不錯。第二個問題是發達國家異常自私,違反人道,超越種族滅絕的缺德囤積疫苗行為。「Charity starts at home」,先照顧自己人,無可厚非,但有必要訂購自己國家人口比例4至5倍的疫苗,導致發展中國家無法訂購嗎?發達國家中,平均25%的成年人已接種了最少一次疫苗,美國更已超過一半,但在近100個貧窮國家,500人之中,不到1個人曾接種疫苗!
早前美國曾召開所謂「四方安全對話」(QUAD,由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組成)峰會,又是討論如何對抗中國崛起,唯一稍為正面的結論是計劃在兩年內,為亞洲提供10億劑疫苗,主要倚靠印度號稱全球最大的疫苗產能。但會後不到兩周,印度疫情轉趨嚴峻,宣布馬上停止所有疫苗出口,即刻打了美國嘴巴!
西方食相這麼難看,真的難為他們還好意思指控中國願意跟全球分享疫苗的偉大人道救援行動(至今超過7000萬劑,送到超過60個國家,遠比世衛領導的COVAX計劃為多),為別有居心的所謂「疫苗外交」。這個指控比誣告中國在新疆進行種族滅絕更荒謬,更暴露西方自己的醜陋?
西方囤積疫苗 增「病毒變異」機率
西方的殘忍和自私,更間接導致第三個問題,就是病毒的變異。病毒不算是正式的生命,只是一堆雜亂的RNA,唯一目的是攻入宿主身體,倚靠宿主細胞替它不停複製病毒。過程經常「出錯」,這些錯誤成為所謂的「病毒變異」。愈多人受到感染,就愈多出現變異的機率。所以當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得不到足夠疫苗,一旦出現大爆發,肯定亦將出現多種變種病毒。不是每個變異都一定重要,但某些變異可令病毒變得更致命,有些則可提升病毒傳染度。
不幸COVID病毒正朝着最不好的方向變異,近月出現的主要變異病毒株,如英國、巴西和南非的,傳染度比原來(原種R0已高達5至6)的高出50%至70%,但致命率又完全沒有降低,甚至更上升了一點。大家可能有錯覺致命率上升比傳染度上升更嚴重,但其實相反,英國傳染病專家的研究顯示,假如致命率上升50%,總死亡人數亦將上升50%,是線性關係,但假如傳染度上升50%,總死亡人數將上升非常恐怖的10倍,是個exponential的關係!
我不是專家,亦不清楚此疫情預測模型的假設,但邏輯上似乎有點問題。假如某地方毫無社交隔離政策,採取所謂群體免疫的自由政策(瑞典之前接近,但已改變),同時假設沒有疫苗,那麼理論上,傳染度更高的變種病毒,將更快感染大量人,直至到達群體免疫臨界點,如R0是8,即約87.5%。但到最後,如IFR仍維持在約1.5%,那麼總死亡人數只應比原來R0是5,臨界點為80%的原種病毒略高,不可能是10倍吧!
所以此恐怖預測,肯定有很多有關社交隔離措施的假設,或者亦包含一些醫療系統因面臨太多疫症而崩潰,死亡率飈升的假設,亦可能是針對某個時間點的預測。
只看美英新聞 或有錯覺全球疫情好轉
很多人整天看美英新聞,可能有錯覺全球疫情正在好轉,幸而近日連香港疫情也在改善,但如果大家看清楚全球情况,不幸地其實疫情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尤其印度、巴西,正在加速惡化。今年1月後,美英等原來重災區開始接種疫苗,所以全球每日確診人數曾大幅跌至40萬不到,但最近的7天平均確診人數已超越1月高位,升至78萬,更無減速迹象。死亡稍為滯後,7天平均死亡人數已反彈至約1.2萬,仍未超越1月底的約1.4萬。未來數周非常關鍵,將證明專家的恐怖預測會否成真,確診宗數和死亡人數加速上升,打破之前所有紀錄。
此未來發展非常重要,不止影響疫情嚴重地區,亦關乎接種疫苗率相對高的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和現在活在非常清潔和安全「氣泡」內的中國。因為根據研究,現在可算第一代的疫苗,對變種病毒的防禦有效性,比對原種的低很多,即使輝瑞(Pfizer)及BioNTech,對原種有效率高近95%,但對南非變種的有效率大降90%,即只約完全不及格的10%。近日美國白宮首席防疫顧問福奇(Anthony Fauci)和輝瑞CEO,已呼籲所有人未來將需要每年接種新調製的「booster shot」。
明顯COVID已由本希望是一次過的「大流行」(pandemic),演變成長期的風土病(endemic),但又同時仍然是大流行!更差的是最初時,很多專家認為COVID的變異速度比感冒慢,所以較容易控制疫情,但現在證明不是,變異速度絕對算快,且比想像中更快「擊敗」疫苗,甚至能避過以為最準確的PCR測試,愈來愈長的隔離期,連21天都可能不足夠!COVID病毒有點季節性,但不算明顯,去年夏天,北半球的疫情仍非常嚴重。
不少人料已戒掉「旅遊毒癮」
最後,人類仍需繼續生活下去,無論多麼不想,但仍須接受現實。我承認大部分人已感受「疫情疲勞」,症狀類似創傷後壓力症(PTSD),有種豁出去,不管一切後果,想回復原來生活模式的衝動。我相信部分回歸正常生活,包括旅遊是有可能的,但回復100%是不切實際的夢想,如果有50%已不錯。商務旅遊肯定減少最少一半,個人旅遊的頻率較具爭議性,有多少人將成為YOLO(you only live once)的信仰者,變得更崇尚及時行樂?但又有多少人明白到COVID的出現,或是地球反擊戰的一部分,提醒我們不應罔顧地球健康,高碳排放生活模式導致全球暖化,飛行旅遊的「罪孳」尤其深重,因此醒覺而減少旅遊?另外,不少人可能亦享受較休閒、更健康,較少飛來飛去的生活。
即使有了疫苗,亦不見得全部人積極搶先接種,部分原因是仍未通關。但我認為亦有不少人已成功戒掉「旅遊毒癮」,似乎回答了電影《十二夜》內的金句問題:「為何放假一定要去旅行,唔可以係屋企瞓覺?」
我們的祖先,可能不到三代前,絕大部分從未坐過飛機,可能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國家,甚至自己的城市或農村。他們的生活質素,對生活的滿意程度,真的比現代人低很多?莫講現在差不多每個人都有互聯網,都有智能手機,不用是諸葛亮,都可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即使到處旅遊,大部分人不也只是在低頭望手機?
(中環資產持有Netflix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19118362905&issue=20210423
負股rna病毒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OVID-19 疫苗來了!】:關於AZ疫苗你應該知道的
首批11.7萬劑牛津AZ(Oxford–AstraZeneca COVID-19 vaccine)疫苗於3/3上午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一批只有11.7萬劑,將優先提供在專責病房、負壓隔離病院或負責採檢單位的醫事人員接種,第二批疫苗才會開放沒有直接接觸到的工作人員接種。
根據最新研究結果,接種一劑AZ效果是76%,接種12周以上後再打第二劑,保護力可提升到86.4%,兩劑之間隔越久效果可能更好【註1】;按理來說,AZ疫苗需要接種2劑才具備完整保護力,因此11.7萬劑只能提供5萬人接種,但陳時中強調,由於2劑疫苗間隔長達8週以上,因此這次的疫苗將作為11.7萬名第一線高風險醫護人員的第一劑疫苗,確保保護力範圍愈大愈好。
陳時中說,凡是有資格接種的醫事人員都會造冊列入,至於醫事人員接種意願就是他們的個人選擇,未來如果疫苗有剩下,會再往下開放其他風險等級比較高的族群。【註2】
■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
AZ疫苗(Oxford–AstraZeneca COVID-19 vaccine),又稱牛津疫苗,為「阿斯特捷利康藥廠」與「英國牛津大學」與合作開發的新冠疫苗。
AZ疫苗是種含有可表現新型冠狀病毒棘蛋白(S protein)的「腺病毒載體疫苗」,用於預防新冠肺炎感染,可避免因新冠肺炎感染引起的嚴重併發症。
AZ疫苗目前已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歐盟等其他先進國家及我國緊急授權使用,目前優先施打對象為第一線醫護人員。
■AZ疫苗為「病毒載體疫苗」
「病毒載體疫苗」通常會用腺病毒(adenovirus)傳遞至人體。製造病毒載體疫苗首先得將病毒載體的自我複製能力消除,再將一段製造病毒棘狀蛋白的 RNA 或 DNA 放入腺病毒基因序列中,最後將之遞送至人體細胞,製造抗原刺激免疫系統。該病毒DNA不會整合到人體基因體內,而是會被轉錄或複製到mRNA中轉譯成蛋白質。
病毒載體疫苗與 mRNA 疫苗最大的不同在於疫苗穩定度,因為主要使用穩定度較高的 DNA,結構上的不同使病毒載體疫苗能在 2°C 至 8°C 儲存 6 個月。對於偏鄉與基礎交通建設不完全的國家與地區來說十分有利。
▶「阿斯特捷利康藥廠」與「英國牛津大學」共同開發的AZ疫苗: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的ChAdOx1新冠疫苗(AZ疫苗)由安全性高的黑猩猩腺病毒為載體製成,載體中包含在新冠病毒表面的棘突蛋白,就是將新冠病毒蛋白編入黑猩猩腺病毒載體,並在傳遞至人體後,製造棘狀蛋白引發抗體出現。
▶由莫斯科 Gamaleya 研究院(Gamaleya Research Institute)與俄羅斯國防部共同開發的新冠疫苗 Gam-COVID-Vac(Sputnik V)也是此類。Sputnik V 會透過腺病毒 5(adenovirus 5)將 DNA 打入人體細胞,接種 2 劑後預計產生 2 年新冠病毒免疫力。2 劑疫苗分別由 2 種人類腺病毒的血清型組成,皆含有新冠病毒的 S 抗原,所以能進入細胞且產生免疫反應。
▶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製造的重組病毒載體疫苗 JNJ-78436735(Ad.26.COV2.S)疫苗採用人類腺病毒 Ad26 誘發免疫反應,疫苗預計能在 -20°C 維持穩定 2 年,2°C 至 8°C 的環境下保存至少 3 個月。【註3、4】
■AZ疫苗:種類、保護力、運送方式
▶疫苗種類:DNA疫苗。
透過改良的黑猩猩的腺病毒當載體,攜帶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的基因(雙股DNA)。改良的腺病毒可以進入細胞,但不能複製,一旦病毒進入細胞,便會將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置入細胞核中,細胞會據此製造刺突蛋白,並呈現在細胞表面,供免疫細胞辨認。免疫細胞會據此製造針對刺突蛋白的抗體,直接攻擊新冠病毒,以及被冠狀病毒感染的細胞。
▶保護力:
共兩劑,間隔8-12周。疾管署指出,AZ疫苗不含可複製的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顆粒,不會因為接種本疫苗而感染新冠肺炎。另外,依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此疫苗接種完成,2劑間隔12周保護力可達82.4% (62.7%~91.7%),並可降低新冠肺炎傳播率達67%,並且能有效預防因新冠肺炎感染而造成的嚴重併發症。疫苗的保護效果則視接種對象的年齡或身體狀況而有不同差異【註5】。
▶運送方式?
DNA不如RNA脆弱,腺病毒堅韌的蛋白質外殼更有助於保護內部的遺傳物質。因此,AZ疫苗不必保持冷凍狀態。當在2-8度C冷藏時,該疫苗有效性預計將持續至少6個月【註6】。
■AZ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之反應及因應措施
▶本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
▶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38℃),通常約48小時可緩解。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寒顫、關節痛及噁心,這些症狀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
▶如有接種部位紅腫及硬塊發生膿瘍、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
▶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機率,但仍有可能罹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民眾還需注重保健與各種防疫措施,以維護身體健康。【註7】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專家指出,理想的新冠疫苗應具備以下幾項特性
1.安全且僅有輕度,短暫的副作用(例如酸痛和低燒)。
2.可為大部分的疫苗接種者(> 80%)提供長期保護(超過一季),特別是在弱勢族群中,例如老年人、患有其他潛在疾病、肥胖等易受感染高風險人群。
3.不僅能預防疾病,還可以防止病毒傳播給他人。
4.以單劑量給藥。
5.能夠快速大量生產。
6.易於存放(例如,不需要很大包裝或不需儲存在超低溫下)。
7.可以輕鬆運輸(例如,除了在冷鏈之外,透過寄送來運輸)。
8.易於管理(不需要特殊的設備,就可自行管理或不需要重新培訓人力即可進行管理)。
專家也指出,目前沒有一個新冠病毒疫苗具備以上所有優勢,我們也可能永遠無法擁有具備以上所有特徵的疫苗,由於因為各種原因,開發出來不同類型的疫苗具有不同特徵。最重要的是,新冠疫苗要在接種疫苗後長期安全性高,並能保護大部分接種者不會罹患中度至重度新冠疾病的疫苗。【註3】
■國衛院疫苗二廠,盼能在三年內完成
國際科學上認為新冠肺炎的疫情可能會「流感化」,變異病毒可能超出疫苗範圍,因此未來疫苗的研發非常重要,研發過程又需要「小量的量產」作實驗所用,國衛院現有一座研發用的疫苗廠,已規劃興建第二座,盼能因應未來新的疫情發生時,加快臨床試驗的腳步,全案已送至國發會討論,盼能在三年內完成。
設置的目的是因應未來若出現新的疫情,都能迅速研發、少量生產、加快後續臨床試驗的進度,無須再對外委託,釐清成效後,也能加快技術轉移的腳步。
因此國衛院的疫苗廠是著重研發及小量量產,台灣應要能自行掌握疫苗的研發與製造,這個目標並非一蹴可幾,需要國家與產業界共同合作,目前中研院、國衛院及產業界已達成共識,未來兩研究單位將與業界合作成立平台,希望逐步朝疫苗自給自足的方向邁進【註8】。
【Reference】
📋 更多COVID-19學術資料都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COVID-19學術資源網」:https://forum.nhri.edu.tw/covid19/
1.來源
➤➤資料
∎【註1】
( Yahoo 新聞)AZ疫苗「2劑隔8周」 最快6月才有完整保護力 :http://bit.ly/38kkUUy
∎【註2】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首批AZ疫苗11.7萬劑 採檢、直接照顧染疫者醫護先打」:http://bit.ly/38mYHFp
∎【註3】
(環球生技月刊 Global Bio & Investment)「霍普金斯大學專家全面剖析新冠疫苗:4類型、8大特性、優劣勢評析」:http://bit.ly/3kVS7dW
∎【註4】
(GeneOnline 基因線上)4 大 COVID-19 疫苗大解密!:http://bit.ly/30sq9x0
∎【註5】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疫苗簡介-C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http://bit.ly/30oaAGy
∎【註6】
(健康醫療網)「新冠疫苗如何做? 疫苗製成、保護力、施打情形一次看」:http://bit.ly/3kYtc9M
∎【註7】
(工商時報)「AZ疫苗懶人包 接種禁忌、副作用一次看」:http://bit.ly/38k6BiY
∎【註8】
(工商時報)「國衛院疫苗二廠,拚三年建成」:http://bit.ly/2Oh5XvJ
➤➤照片
∎【註2】
▶AZ疫苗介紹
▶全國COVID-19專責醫院及其他醫療院所「醫事等相關工作人員」資格名冊
∎【註7】
▶AZ疫苗副作用一覽表
∎(Technews 科技新報)疫情緩解的關鍵,疫苗種類、原理、研發一次看懂:http://bit.ly/3rv6DvT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AZ疫苗 #牛津疫苗 #阿斯特捷利康藥廠 #英國牛津大學
衛生福利部 / 疾病管制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