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貓黴菌藥副作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貓黴菌藥副作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貓黴菌藥副作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貓黴菌藥副作用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獸醫老韓 Shawn Ha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上週老韓出差高雄,順道找林瑋真獸醫師見面聊天。 林瑋真所成立會思考的狗行為獸醫團隊是國內專注在動物行為診療的獸醫品牌。 「你知道嗎」林瑋真說,「我最近看診一隻禿毛的貓咪,飼主開門見山就請我開情緒藥物。」 「喔,所以牠是焦慮引起的過度舔毛囉?」我問。 「牠主人覺得牠是!」林瑋真說,...

貓黴菌藥副作用 在 汪咪博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02:25:33

《寵物知識小學堂》 延續上週的狗狗常見皮膚病的第二項 過敏性皮膚炎 這個病不著重在治療、著重在控制。 過敏性皮膚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環境溫暖潮濕,濕度達70%、室溫超過25度以上,就是過敏源孳生的溫床;塵螨、黴菌、花粉是最有名的過敏原,另外包含一些蟑螂、蜘蛛的皮屑、甚至有些狗會對自己的皮屑...

貓黴菌藥副作用 在 汪咪博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9 02:25:33

汪咪博士~寵物知識小學堂 你家的狗狗有皮膚病的困擾嗎?趕緊來看看牠屬於哪種皮膚病?又該怎麼預防跟治療呢? 以下分享3種常見的皮膚疾病與預防方法,一起來看讓狗狗吃什麼、怎麼做,才能達到預防勝於治療! (1):趾間炎 狗常見的皮膚疾病除在面積大的地方外,狗腳掌其實平常若不多加注意,也可能感染黴菌,...

  • 貓黴菌藥副作用 在 獸醫老韓 Shawn H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4 23:30:12
    有 834 人按讚

    <貓脫毛是行為問題嗎?- 心因性脫毛沒有你想的那麼多>

    上週老韓出差高雄,順道找林瑋真獸醫師見面聊天。

    林瑋真所成立會思考的狗行為獸醫團隊是國內專注在動物行為診療的獸醫品牌。


    「你知道嗎」林瑋真說,「我最近看診一隻禿毛的貓咪,飼主開門見山就請我開情緒藥物。」

    「喔,所以牠是焦慮引起的過度舔毛囉?」我問。

    「牠主人覺得牠是!」林瑋真說,然後馬上補一句

    「但是案情不單純!!」

    原來,飼主當初發現貓舔禿了肚子,就 #自行尋求行為諮詢師協助,也自己選購了號稱紓壓的營養品使用,但好一陣子症狀都無法改善,轉輾才來求助林瑋真獸醫師。

    「我第一時間就覺得案情不單純。」林瑋真流露出柯南的銳利眼神,「所以我把標準檢查流程都run一遍,發現牠根本就是黴菌感染!」

    「這才是過度舔毛的主因啊!」我恍然大悟,也瞬間覺得這故事很有既視感。

    「貓咪的治療被憑白耽誤了幾個月,也太辛苦了...」

    也許是因為近年來行為學盛行而產生的副作用,這些脫毛的貓咪,#經常被過度解讀成壓力所引起的「心因性脫毛」。

    實際上,理毛是貓咪的天性也是正常行為需求,會舔到禿,#絕大多數都是疾病造成搔癢或不適所引起的,常見的原因有異位性皮膚炎、食物過敏、膀胱炎...等 (完整圖文連結在留言處)。

    有研究針對21隻先前被認定為心因性脫毛的貓咪,進行一遍各項標準檢查以排除其他病因,結果發現,當中「純的」心因性脱毛只佔2隻(10%)。

    貓貓脫毛,正確尋求協助的途徑應該是這樣的:
    看似行為問題—> 獸醫師檢查—> 排除其他疾病原因—> 確診—> 正確治療

    「排除疾病問題之後,再帶著貓咪來找我行為諮詢,才是對貓比較好的」林瑋真說。

    以下開放苦主留言~

    #完整內容連結在留言處
    #獸醫老韓ShawnHan
    #會思考的狗行為獸醫團隊
    #林瑋真獸醫師
    #貓咪脫毛

  • 貓黴菌藥副作用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1 22:00:30
    有 46 人按讚

    今天連假大家去哪裡玩呢?
    最近台中空氣品質都不好🥲
    好多過敏兒都發作了~過敏系列的疾病有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結膜炎、氣喘等。
    今天先介紹很常見的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
    根據研究顯示,台灣每三個有一個孩童有過敏性鼻炎。因接觸到過敏原,引起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症狀。研究顯示,控制好過敏性鼻炎可以降低氣喘的發生率喔~~

    而過敏性鼻炎又可按‘’持續時間‘’分為
    🔸間歇性:症狀少於4週或每週少於4天。
    🔸持續性:症狀持續超過4週或每週大於4天。
    又可按‘’嚴重度‘’分為:
    🔹輕度:患者正常的生活,在運動、休閒、睡眠、上學及工作等都沒有受到影響,也沒有嚴重的症狀。
    🔹中/重度:患者的症狀嚴重,可引起咳嗽、呼吸不順暢等狀況,在睡眠、運動、休閒、上學及工作上造成影響。

    👉🏻 症狀: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涕倒流、夜咳、慢性咽喉炎、反覆流鼻血、打鼾,甚至影響睡眠品質,造成日後的專注力不集中、學習力下降。長期下來,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診斷:
    1️⃣ 病史、理學檢查。
    2️⃣ 皮膚過敏原測試。
    3️⃣ 測定血清中特異性IgE的濃度。
    4️⃣ 鼻黏液抹片檢查。
    5️⃣ 血中Eosiophil總數。

    ⚠️ #其實最重要的是避開過敏原‼️
    ✔️環境過敏原:灰塵、塵蹣、蟑螂、貓狗毛🐶、黴菌孢子、花粉🌹等。
    ✔️環境污染物: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香煙尼古丁🚬。
    ✔️食物:花生🥜、堅果、蛋🥚、牛奶🥛、螃蟹🦀️、小麥等。
    而 #環境太冷、#PM2.5是血液過敏原測試不到但也是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發作的誘因。

    🙋🏻‍♀️⚠️平常家長可以幫小孩做哪些預防呢⁉️
    1️⃣#戴口罩😷:無論是否這次疫情,戴口罩可以避免灰塵、花粉或PM2.5等,也可以保暖鼻腔,避免冷空氣誘發過敏性鼻炎。
    2️⃣#勤洗床單:最好使用防塵蟎床單,最好每週洗床單、睡衣,#可以高溫清洗或烘乾(55-60度以上,可以殺死塵蟎)最好,如果無法烘乾最好可以曬太陽🌞、也可以使用防塵蟎洗衣精、防塵蟎吸塵器、床上最好不要有絨毛娃娃、如果有的話也需要勤洗高溫烘乾最好。如果窗簾是布的也需要清洗。
    3️⃣#空氣清淨機:過濾PM2.5等其他空氣中過敏原。
    4️⃣#除濕機:台灣氣候濕熱,將濕度控制在50%以下,可以抑制塵蟎的生存及減少黴菌孢子。
    5️⃣#榻榻米:盡量不要使用榻榻米,塵蟎是吃人類的皮屑,榻榻米不好清洗是非常適合塵蟎繁殖的地方。
    6️⃣#避免過度勞累或壓力太大,充分休息,不要熬夜。
    7️⃣#適量的運動,可提升免疫力。
    8️⃣#避免刺激性食物及菸酒。
    👉🏻 治療:
    1️⃣#H1抗組織胺 :
    可緩解打噴嚏、流鼻水、鼻子搔癢症狀及減少因鼻水倒流引起的咳嗽,
    2️⃣#鼻去充血劑:
    促進鼻腔內血管收縮,可以緩解鼻塞症狀,不適合長期使用,可能會有鼻黏膜萎縮的副作用。
    3️⃣#類固醇鼻腔鼻噴劑:
    #最有效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局部作用在鼻腔黏膜,較不會造成全身副作用,須持續使用才能有效減少復發。孕婦或2歲以下幼兒不適合。少部分可能會有局部鼻黏膜乾燥及出血的現象,一般在停藥後即可改善。
    4️⃣#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用於季節性過敏性鼻炎與學齡前孩童持續型過敏性鼻炎。
    5️⃣#鼻黏膜血管收縮噴劑 :可使鼻黏膜血管快速收縮,所以能很快消除鼻塞,但長期使用若突然停用,容易引發反彈性腫脹,造成藥物性鼻炎。建議不要連續使用超過3天。 不用於孩童。
    6️⃣#抗膽鹼鼻噴劑:只用於流鼻水症狀。
    7️⃣#肥大細胞表面穩定劑:用來預防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發作。
    8️⃣#短期口服類固醇:可用於嚴重病人、其他治療效果不佳時。
    9️⃣#減敏治療
    症狀嚴重且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及過敏原控制仍未改善的病人,可考慮施行減敏治療,可分為皮下、舌下、鼻內療法,但是減敏治療的療程常需3-5年,且有引發下呼吸道嚴重過敏反應甚或休克死亡的潛在風險,必須在醫師嚴密監控下才可進行治療。
    🔟#手術治療
    若合併有鼻息肉或鼻道結構異常(如:鼻中隔彎曲、慢性肥厚性下鼻甲、腺樣體肥大),且對藥物治療反應不良者,可考慮手術治療鼻道阻塞問題,但若持續接觸過敏原,之後仍會復發。

    👩🏻‍⚕️:過敏性鼻炎容易造成哪些併發症呢?
    1️⃣過敏性結膜炎而造成結膜及眼瞼發癢、眼睛紅腫、流淚、畏光。
    2️⃣中耳炎👂。
    3️⃣慢性鼻竇炎👃。
    4️⃣睡眠障礙,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5️⃣習慣張口呼吸,可能造成臉型發育異常。
    6️⃣鼻黏膜腫脹,靜脈血鬱積在眼睛周圍,形成黑眼圈👀。

    🙋🏻‍♂️:跟感冒怎麼辨別呢?
    👩🏻‍⚕️:感冒除了鼻塞、打噴嚏及流鼻涕,還會有喉嚨痛、咳嗽、痰、發燒等上呼吸道症狀、肌肉痠痛、倦怠、頭痛、或畏寒等症狀。

    #佳鴻診所

  • 貓黴菌藥副作用 在 林子民中医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8-24 15:28:18
    有 80 人按讚


    風膜(蕁麻疹)的西醫觀點

    沒來由地,身上忽然冒出一塊塊的疹子,紅腫、奇癢無比......。
    蕁麻疹又叫做「風疹塊」,有70%以上都找不出原因。有的患者擦藥後雖然暫時止癢,但過沒幾小時又開始發作,病情嚴重的甚至可能會拖超過一個月。部份患者的免疫系統過度敏感,病情惡性循環變成慢性蕁麻疹,服藥十幾年都治不好。

    「蕁麻疹的特色就是時好時壞,發生的時間跟部位都不固定,經常忽然發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邱啟勝說,有患者蕁麻疹發作時癢得受不了,就醫後稍微好轉,但才回到家沒多久又發作,不停跑急診的結果就是生活品質很差,有些病人甚至整晚都沒辦法好好睡覺。

    大多數過敏都是暫時的,但有些人一直無法適應,就會演變成慢性反應。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說,有些人一開始可能是因為海鮮引起蕁麻疹,戒吃海鮮後仍反覆發作,就是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過度敏感,「一旦啟動就煞不住車」,過敏反應遲遲停不下來。

    聽到「蕁麻疹」三字就長疹子?
    慢性蕁麻疹棘手的原因,除了反覆發作難根治外,其實有絕大多數的患者都不知道過敏原是什麼。一般醫院都可以做過敏原檢測,只要抽血就可測至少40種常見過敏原。最常見的吸入性過敏原有灰塵、蟑螂糞便、黴菌、花粉、貓狗毛,食物則包括魚蝦蟹、貝類、花生、牛奶等。

    然而在現代社會中,每天會接觸的東西太多了,污染也很嚴重,想揪出過敏原並不容易。「測不到的機會滿大的,」邱啟勝坦言過敏原永遠都測不完,例如去夜市兩個攤子各買一支烤香腸來吃,吃完如果過敏發作,很難去追查究竟罪魁禍首是誰,因為兩家香腸裡的食品添加物可能不同。正因為追查過敏原很困難,他建議有過敏病史的人最好養成記錄吃哪些食物、藥物,或是接觸哪些東西後會過敏的習慣,不但可以隨時提醒自己避開過敏原,也有助於就醫時提供資訊。

    過敏原千百種,不只是灰塵、花粉、海鮮會引起蕁麻疹,溫濕度、衣物摩擦皮膚(例如皮帶或襪子太緊、褲子摩擦鼠蹊部、女性穿著內衣等),甚至連情緒、壓力都可能是過敏原因。例如近年來就有愈來愈多年輕的上班族女性因為工作壓力過大、情緒緊張而導致蕁麻疹發作。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傷科主任陳萍和說,有個患者對海鮮過敏,只要聽到「要去吃蝦」就全身起蕁麻疹;邱啟勝也碰過有患者只要聽到「蕁麻疹」三個字,馬上就會長出疹子,這些都是因為心理壓力而引起的。「抽血檢查只是輔助,因為大多數過敏原因都找不出來,」楊賢鴻說,醫師看診時都會東問西問、盡量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工作環境或情緒壓力,用藥方向才會比較正確。

    輕微者用抗組織胺,嚴重者用類固醇
    目前治療蕁麻疹的第一線用藥是抗組織胺,可以止癢、阻止微血管繼續擴張。傳統型抗組織胺會有口乾舌燥、嗜睡、頭昏無力等副作用,常令病人困擾不已,不過現在已經有「第二代抗組織胺」,吃了比較不會想睡。

    「其實讓人愈想睡就代表抗組織胺愈強效、對付蕁麻疹的效果也愈好,但患者多要上班上課、開車騎車或操作機械,還是用第二代藥物較適合,」邱啟勝說明。若是嚴重急性蕁麻疹或慢性蕁麻疹,醫師會考慮使用類固醇,短期少量服用不會有副作用。

    「類固醇對於免疫的混亂有不錯的治療效果,」他指出,類固醇是一種強效型的抗發炎用藥,研究也發現,類固醇在發炎前期就能從源頭抑制,使身體不會產生組織胺等物質,可以用來治療過敏、自體免疫失調疾病(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若與抗組織胺並用治療嚴重過敏,效果通常都不錯。很多人擔心吃了類固醇會有「月亮臉」等副作用,邱啟勝強調,除非是特殊狀況,不然都會盡量短期(一個月內)使用、藥量也不大,可避免浮腫等副作用。

    如果吃藥一陣子後,情況比較穩定、不太發作了,就可以試著減少類固醇的藥量。然而臨床上也發現,有些慢性蕁麻疹患者必須靠長期服用類固醇才能控制病情,只要一停藥或減藥馬上就會發作。他說,如果必須長期用藥且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會改用劑量較輕的免疫調節劑來減少類固醇使用量。

    *摘錄自康健雜誌1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