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貓癲癇後遺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貓癲癇後遺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貓癲癇後遺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貓癲癇後遺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立百病毒】是什麼?專家說它比新冠病毒可怕?陳時中:「4大恐慌因素仍須警示」:新冠病毒還在肆虐,外國媒體又報導警告另一種病毒「立百病毒(英文:Nipah)」可能引發下一波大流行,而且立百病毒人畜共通,比新冠病毒更容易傳播。到底立百病毒是什麼樣的病毒,它對人類真有迫在眉睫的威脅嗎?【註1】 19...

  • 貓癲癇後遺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0 07:30:00
    有 26 人按讚

    【立百病毒】是什麼?專家說它比新冠病毒可怕?陳時中:「4大恐慌因素仍須警示」:新冠病毒還在肆虐,外國媒體又報導警告另一種病毒「立百病毒(英文:Nipah)」可能引發下一波大流行,而且立百病毒人畜共通,比新冠病毒更容易傳播。到底立百病毒是什麼樣的病毒,它對人類真有迫在眉睫的威脅嗎?【註1】
      
    1999年首次由豬隻傳染給馬來西亞農民的「立百病毒」,症狀包含嘔吐、痙攣與腦腫脹,部分患者還會有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等嚴重呼吸道問題,嚴重者會出現腦炎與癲癇,並在24到48小時內發展成昏迷狀態,WHO指出,立百病毒死亡率為40%至75%,遠高於新冠肺炎。【註2】
      
    總統蔡英文於2月9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發表談話,其中對於疫情後的衝擊,不得再忽視新興傳染病,從「立百病毒」來看,我國仍會面臨挑戰,因此她已委請副總統賴清德,前副總統陳建仁針對「立百病毒」做超前部署。【註3】
      
    ■立百病毒疫情
    「立百病毒」具高致死率(40-75%)、且人畜共通,比「新冠病毒」更容易傳播的「立百病毒」曾於1999年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造成疫情,且2001年起在孟加拉陸續有疫情通報,但該病毒與1999年造成馬來西亞疫情的病毒為不同株,除此之外,印度也陸續出現疫情。
      
    1998年第一次在馬來西亞發現立百病毒(Nipah virus),1999年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流行,孟加拉在2001年、2003年、2004年的冬天皆發生流行,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人感染死亡率高,從印度至西太平洋在果蝠分離出病毒,可能為自然宿主。
      
    ▶馬來西亞
    1998年第一次在馬來西亞養豬戶爆發腦膜炎,進而發現立百病毒,對該國的143個屠宰場的668工作者篩檢,只有7個工作者有立百病毒陽性抗體反應且集中於爆發疫情的三個省份,陽性抗體反應者皆位於有養豬的農場,沒養豬的農場的工作者皆呈陰性反應。
      
    從1998年9月到1999年5月在馬來西亞三個省份爆發265例腦炎,多數為養豬的農人,在豬隻及受感染的病例身上的有呼吸道及神經症狀,並且分離出同樣的核酐酸序列。1638位軍人參與撲殺疫區約一百萬隻豬後有兩位軍人發病。
      
    2001年1月至2月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的Siliguri發生流行,在18個病人中有8個病人有IgM及IgG,此處鄰近孟加拉,經基因定序發現與孟加拉流行的品系較靠近而與馬來西亞流行的品系較遠。(備註:「IgM抗體」是病毒感染後,最早出現免疫反應的抗體,大約在感染後1~2周出現,濃度會隨著清除病毒的作用遞減,之後人體會產生「IgG抗體」,可能在體內停留數月之久) 【註4】
      
    ▶新加坡
    1999年:在新加坡有11個屠宰廠的工作人員因為接觸由馬來西亞輸入的豬隻而受到立百病毒感染,造成1人死亡。【註5】
      
    ▶孟加拉
    2019年2月:孟加拉西北部巴利亞丹吉區(Baliadangi Upazila) 發生5人死亡之家庭群聚案,其中1人檢驗陽性。
      
    2019年6月:於同地區發生疑似家庭群聚案例,3人住院中,發病前一天皆曾食用棗類,檢體檢驗中。
      
    ▶印度
    2018年:印度喀拉拉邦(Kerala)更發生該國第3次疫情,累計17例死亡,與受感染果蝠有關。
      
    2019年6月:喀拉拉邦也公布1例確診,監測的86例接觸者中,包含2名曾照護個案且有發燒症狀之護士。
      
    ■立百病毒傳播方式
    立百病毒可藉由蝙蝠及豬隻傳染給人類:
    ▶人類大多數是「直接接觸」生病豬隻或經由呼吸道飛沫、接觸生病動物之口鼻分泌物或其組織所感染。
    ▶「食用」到受感染果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或椰棗、樹汁等,也可能導致感染。
      
    立百病毒也有有限的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案例:
    ▶在孟加拉與印度疫情均發現,立百病毒可經由接觸患者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引起人傳人。
      
    ■立百病毒感染後症狀
    ▶感染立百病毒後:
    初期的症狀與流感類似,有些無症狀,有些呈現輕微或嚴重急性呼吸道症狀。嚴重個案可導致腦炎及抽搐,並於24─48小時進展至昏迷。
      
    ▶康復後:
    可能有後遺症,如抽搐或人格改變。【註6】
      
    英國衛報等多家歐洲媒體報導指出,英國和荷蘭政府資助的獨立組織「藥品普及基金會(Access to Medicine Foundation)」,點名「立百病毒」是下一個可能引發大流行的傳染病種,理由包括:
    ▶潛伏期更長(有病例顯示長達45天才發病)
    ▶傳染物種更多種(豬、馬、羊、狗、貓等)
    ▶傳播途徑更直接(直接接觸病毒,或吃下受污染的食物)
    ▶感染立百病毒會引發嚴重的呼吸道症狀、腦炎,致死率最高可達到75%。【註7】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總統對立百病毒的狀況很擔心,且也召開過相關會議,他表示,立百病毒對我國威脅小,各界對於立百病毒會出現恐慌,主要有四個因素:
    1.自然宿主為蝙蝠
    2.會人傳人
    3.致死率達4到7成
    4.沒有藥物及疫苗
      
    這四大恐慌因子,讓人容易聯想到新冠疫情的初期,易令人感到害怕,不過日前衛福部與農委會召開過會議討論,認為立百病毒在台灣引起大流行的風險低,但礙於新興傳染病的種類多,只要有潛在風險,都應該提醒社會要提高警覺。
      
    ■陳時中分析立百病毒不會在台灣大流行的原因
    (一)蝙蝠不會飛這麼遠,難從印度、孟加拉飛至台灣
      
    (二)立百病毒除了蝙蝠以外,豬為主要宿主,但台灣為了防範非洲豬瘟,對豬的管制相當嚴苛,養殖業的感控能力也好,難以藉此傳播至台灣。
      
    立百病毒雖致死率高,不過染疫者會出現發燒症狀,台灣目前廣設發燒篩檢站,還有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的詢問,絕對能阻絕立百病毒入侵台灣。立百病毒也不是透過飛沫傳播,主要是透過接觸或體液接觸,只要環境衛生做好,都可以大幅降低傳播的可能性。【註2】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新冠還沒走...更致命「立百病毒」又來襲?人畜共通恐更易突變傳播」:http://bit.ly/3kbVnSl
      
    ∎【註2】
    (ETtoday新聞雲)「WHO列9種「最強病毒」清單 它狠甩新冠肺炎!致死率竟高達75%」:http://bit.ly/3kgh3g9
      
    ∎【註3】
    (聯合報)「立百病毒並未於中國爆發 陳時中指4大恐慌因素仍須警示」:http://bit.ly/3bzxfoA
      
    ∎【註4】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新興傳染病-立百病毒」 :https://bit.ly/3u6orz3
      
    ∎【註5】
    (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立百病毒感染症」:https://bit.ly/3ulPiXX
      
    ∎【註6】
    (Heho健康)比新冠還致命的「立百病毒」疫情全在亞洲!5招預防一次看:http://bit.ly/3bsafrO
      
    ∎【註7】
    (康健雜誌)「新冠病毒還沒走,更厲害的立百病毒又來犯?病毒專家憂人畜共通更易突變傳播」:https://bit.ly/3aK06rh
        
    ➤➤照片
    ∎(環境資訊中心) 印度爆發人畜傳染病立百病毒累積11死,國內暫無威脅仍須注意防治:https://bit.ly/3pJwAGl  
      
    ∎ ( VMEDO ) nipah virus infection:https://bit.ly/3aylkIz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興傳染病 #立百病毒
      
    衛生福利部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行政院農委會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貓癲癇後遺症 在 拉給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15 22:24:36
    有 205 人按讚

    這是一篇給貓奴的文(不喜貓者、沒有興趣)都可以略過噢,會想發這一篇文章,一方面是自己的紀錄,一方面希望假如有天你們有碰到一樣的情況,也可以有幫助(但還是希望大家用不上。)

    / 癲癇貓 /

    2/17牛奶小發作
    在深沈熟睡中跳起來,流了很多口水,有稍微爆衝甩口水,一下就恢復正常,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她這樣,當下並沒有與「癲癇」症狀聯想在一起。

    3/16牛奶大發作
    在深沈熟睡中跳起來,流了很多口水,爆衝,看起來很驚嚇(瞳孔放大)接著倒下抽蓄(像ㄧ隻魚)尿失禁

    兩次的時間都是在晚上七點多,前面剛開始發生的狀況幾乎一樣。

    第二次的情形,我們兩個都是第一次遇到,當下也做了些錯誤的方式(壓制她身體、把手放入口中)都不是正確的程序,應該是要清空周圍、稍微固定住身體,讓她在有限範圍內抽蓄,也不需要把手放入口中(如果可以,一定要錄下整個過程。)

    4/15今天距離上次癲癇差不多一個月,我們也有點緊張,畢竟不知道她會不會是固定頻率的發作、又或是什麼樣的情形,突然導致癲癇的發生。

    這一個月我們經歷了許多衝擊,直到現在,都還不是穩定狀態,依舊在試驗藥物、觀察她的生活狀態,然後也在努力過濾任何可能造成癲癇的疾病。

    當初去第一家醫院,開始用藥時,連藥物到底是什麼都搞不清楚,天真以為這就像一個普通的病,醫生開藥我們負責確實餵食,就會有好的發展;結果事實上,當我們開始投藥每次都成功以後,她狀況突然變得很不佳,癲癇沒有復發,可是腿部無力、雙眼呆滯無神,一直睡,不喝不吃,情況非常不對勁。

    這之中我們回第一家醫院三次,第一次是發作當晚,第二次是回診拿藥,第三次是我們發現吃了藥物以後,情況不太對勁提早回診,醫生幫我們做了超音波(除了腎臟,還幫我們超音波腦部;這邊我想補充一下,超音波其實是不太可能可以這樣照腦部,但當下我並不知道,只覺得她身體其他地方照之前都要剃毛,為什麼頭部不用?)

    另外醫生還對於頭部有一些血液不循環的解釋,甚至開了所謂促進腦部血液的藥物,但這邊不管是癲癇藥物還是所謂的促進腦部血液,都沒有處方,所以事後發現無法得知確切處方有點無奈。

    *可以用腦部照超音波通常是新生兒,基本上成人、成貓的腦部是無法用超音波做檢查的哦!

    總之,第三次回診後,醫生的建議我們覺得好像沒有太大幫助,醫生認為她那時不好的狀態是藥物不夠,應該要服用更多(我們隔天還是覺得她症狀不妥,就去現場排了台大外科門診。)

    這是第四次看醫生,在台大動物醫院,也一樣做了血液檢查、X光、跟一些神經學檢查,醫生、實習醫生問診非常詳細,這一次我們拿了14天的藥物回家。

    使用的藥物是巴比妥,這是貓癲癇最常被使用的藥物,價格比較不負擔、抗癲癇效果不錯,比較常見的副作用有:嗜睡、食慾增加。

    巴比妥的服用需14天才能較穩定到達血液中的濃度,也需要在服用2週後抽血去檢查劑量是否符合標準,太低會沒有效果,太高對肝臟的負擔會加重。

    我們在服用巴比妥、食慾促進的頭三天,效果不錯,她之前腿軟的情形有稍微改善,瞳孔的恍神感,有好一點點,但睡眠時間偏長;第三天她在睡前來之後,吐了胃酸;第四天開始感覺食慾稍微下降,然後只要陷入深沈熟睡以後,都有吐胃酸,通常一天發生一次,某一天有兩次。

    第四日開始,早上食慾還可,後來就沒有什麼進食,接下來幾天開啟了我求孩吃飯的路程,吃的非常少,睡的非常多(不吃飯這件事情到現在我還是有深深的陰影,跟醫生溝通時,我看起來應該是快哭了,每天還是會擔心今天的情況如何。)

    當時在網路上查詢貓咪與巴比妥比較少看到有人反應食慾降低,這讓我滿無助的,因為不知道她確切不舒服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而癲癇症狀是有很多疾病可能延伸出來的一個症狀而已。

    在那幾天也有寫信給台大醫生,與醫生反應目前狀態,醫生也有解釋她目前服用的巴比妥是最低劑量了,牛奶這樣的反應比較少見,也有建議如果真的精神狀況不好可以先帶去院外做血液檢驗,看肝功能有沒有狀況。(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都給了另一家曾經看過的醫院,雖然並不是神經專科,可是醫生蠻有耐心解釋,只要有問題都可以詢問,不懂的地方醫生也會盡可能解釋清楚,也給我們他們的處方跟診斷報告,方便回台大時可作為參考。)

    再次回台大是服用藥物第14天,做了巴比妥濃度檢測,報告需要3天左右才會出來;可是我們先請醫生降低藥量,因為這14天28次投藥裡,其中一次投藥失敗,隔天卻發現牛奶精神比較好(讓我們覺得也許許多症狀,跟藥物也是有點關係。)

    在這之中我也表達,不吃飯這件事情我認為已經比控制癲癇還嚴重,因為等報告出來其實還有五天,如果她繼續不吃五天,即使我每天帶去診所補充水份、鉀離子意義也不大。

    藥物調整後,精神明顯好許多,也比較願意主動吃飯,這週一醫生給我們說,牛奶巴比妥濃度檢測出來,發現其實劑量太低(一般期望值是20,牛奶只有10,基本上這樣的狀態應該要再加劑量,可是我們決定先不要調整,趕快安排核磁共振、腦脊髓液抽取的檢驗。)

    但礙於已經好幾週吃飯狀況不好,現在吃的量還是有點少,如果空腹太久還是有吐胃酸的情形,週二,我們還是有再次回診所補水、補鉀;也在週二接到電話,確定了今天的全身麻醉-核磁共振、腦脊髓液抽取、糞便檢驗。

    今天做完檢驗,有先聽了關於核磁共振的報告,發現了牛奶腦部確實與一般正常的貓不相同,左腦有一塊是空的,醫生解釋,這看起來比較像是已經這樣很久,可能從小就這樣,也許是胚胎在母體時,曾經有過短暫缺氧、或是其他原因,導致左腦沒有長好、也有可能是後天曾經感染過病毒,可是自體免疫好了,但腦部變成這樣(畢竟她沒有在出生時就照過腦部,沒有人知道到底多久以前、何時這麼確切。)

    可是這也是一個發現,就是腦部確實與一般正常貓不同,也可以確定不是腫瘤,那也可以確定,目前看來她確實是需要吃藥控制,以防癲癇在短期內發作,或是頻率變高,癲癇也許20秒就過去,可是也有可能無法停止在某次發作中猝死或是造成癱瘓與其他的後遺症。

    左腦有一大部份是空的,所以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她服用了巴比妥後如此敏感,副作用如此強烈。

    目前我們藥物都還在測試中,我自己認為她對於藥物的反應敏感應該是比一般貓明顯,而做了這些治療,醫生應該也比較好去理解我們回報的情形,也許不符合一般的貓,可是因為她並不是一般狀態,所以有一些特別反應,應該不會不合理。

    癲癇需要有很多耐心與時間,還有寵物的配合,才可以找出原因或適合的方式,現在,我們還沒有找到,情況也還稱不上穩定,新的藥物每8小時要投藥一次(面對這樣的狀況,就是如果有時間就多花時間陪她、觀察,有問題與醫生聯繫,然後也希望可以陸續把其餘可能的疾病排除。)

    希望大家如果真的不幸遇到了,可以不要像我一樣有這麼多衝擊或是碰撞,然後多紀錄她的飲食、精神狀況、用藥紀錄一定是有幫助的,不管是在轉診、回想都可以很確實的告知醫生噢!

    然後大家可以去看看寵物保險🤣
    如果你們的貓貓目前很健康可以考慮看看捏(?)

  • 貓癲癇後遺症 在 篠舞醫師的s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6-21 11:22:17
    有 604 人按讚


    有人拿這篇問我中醫是不是反疫苗?

    ....蝦?我認為中醫跟疫苗的概念並不衝突啊!

    -------------------

    講個歷史故事吧

    天花是個遠古時期就有的高死亡率傳染病,在全世界有好幾次的爆發


    而古代中醫師在對抗天花的過程中,就已經發展出疫苗的概念


    最早可能的紀錄,在宋朝 (清代醫學家朱純嘏的《痘疹定論》提到)
    更多可靠的紀錄則是落在西元16世紀左右

    當然以現在的角度來看,當時的接種手法的確粗糙 (幫幫忙那多久以前了...當時已經很劃時代了好不好)

    但這確實是疫苗預防的概念沒錯啊!!


    結論呢…也確實有效,大幅度的降低了感染天花而死的人數,大幅度地


    後來中醫種痘的技術輾轉傳播到俄羅斯,日本及歐洲,然後啟發西醫的醫學家琴納於1796年發明牛痘接種術


    最後的故事,就是人類成功的把天花根絕


    #所以說中醫都反疫苗是不是搞錯什麼了

    ----------------------

    我沒看過什麼正統中醫典籍提倡「不要注射疫苗」,如果有,我看。

        
    最後平心而論,現代疫苗發展至今,的確不是100%安全無疑慮,的確有東西值得討論,新的證據也不斷出現。但如果證據顯示利遠大於弊,那我就支持,我的看法就是這樣。
      
    中醫上工治未病,正氣存內...等這些文字背後乘載的概念我完全認同,我中醫師啊!

    但是這跟「疫苗有害不要打疫苗」完全是不同層次的討論議題。

    反疫苗的人可以去講你們自己的言論,但我不認同。
        
    P.S.如果相關歷史日期有寫錯歡迎指正

    #去人家家討論請務必有理性有禮貌喔

    ------------ 延伸閱讀 ----------

    陳, (1981, 03). 中國醫學-中國種人痘的歷史. Retrieved 06, 2017, from http://libir.tmu.edu.tw/handle/987654321/30760

    葛洪《肘後方》

    今天想來多談幾句疫苗的問題。這其實是兩種醫學觀甚至人生觀的戰爭。

    疫苗的觀念,來自人類希望一切病症都能預防的執念。希望一生下來,就保證此生不會染上那些可怕的疾病,所以先注入病菌,讓身體產生抗體。但是我們都知道,抗生素吃多了,抵抗力會變差,為什麼以為疫苗打下去,身體自癒能力不會變差?同樣的執念,人類不希望農作物生病、長得醜,於是發明了基因改造食物,讓農作物不會生病、快快長大。然而,基改食物終被證明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危害,為什麼你相信打了疫苗的孩子可以健康長大?

    疫苗已經變成一種集體迷信。家有貓狗的,大概都打過狂犬疫苗(我收養的兩隻流浪貓,當初也傻傻去打了),但是台灣已超過50年沒有人和貓狗的狂犬病例,目前也只有極少數鄉鎮檢出鼬獾有狂犬病例。如果你養的是家貓家狗,得到狂犬病的機率幾乎是零,但是為什麼還要定期施打狂犬疫苗?

    人的疫苗情況更嚴重。嬰兒需要打的疫苗越來越多,但是問題也越來越多。疫苗的副作用、後遺症通常被醫界否認,如果是施打後立即發病的,醫院會說那是嬰兒之前已有的感染,因為疫苗作用沒那麼快;如果超過一週才出問題的,醫院又會說疫苗效期已過,跟疫苗無關。所以雖然父母都清楚知道針打下去小孩才出問題,但真的能讓醫院認證因果關係、甚至得到補償的,微乎其微。即令如此,還是有一定比例顯示疫苗造成嬰兒各種疾病(從過敏、腦性痲痹、發展遲緩、癲癇到腦脊髓炎,而疫苗和自閉症的關連,恐怕也非「妄想症」可以一語帶過),談到這個問題,醫生通常都以「打疫苗引起不良反應的機率,遠低於不打疫苗得到重症的機率。」來回應──但後者是根本無法驗證的。這其實就是一個賭注:賭你不打、會不會生這些病;還是你打了,會不會生另一些病?在絕大多數國家裡(包括台灣),這是一項自由選擇。然而以我的親身經驗,當醫生給孩子施打疫苗時,不會告訴你有選擇的餘地,也不會依法告知疫苗可能的副作用。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不止是藥商和政府共犯結構的問題,要西醫否認自己的醫學觀念,恐怕更難。但是,當所有主流言論(包括世衛組織的聲明)都極力否認疫苗的危害,你不會覺得很奇怪嗎?一項顯而易見的良藥,如果不是面對太多疑難雜症的質疑和挑戰,需要這麼用力地宣稱自己的正當性嗎?

    感謝因為生小孩,讓我們有機會對這些觀念做一番蒐集、思索和釐清。我們生孩子時,選擇在家自然生產,讓很多人欣羨(或者擔心),但這不是一個異想天開的結果,而是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我們相信人就和所有動物一樣,都有自然生產的能力,而生產不是病,如果各種檢驗沒有不良跡象,就無須上醫院。同樣的,我們也相信維護健康最重要的不是疫苗,而是給孩子自然的飲食、自由的環境,讓他自然地生病、發燒、產生自己的抗體。加上所有我們信任的中醫,都斬釘截鐵地認為,嬰兒不需要打疫苗,還有好些國外的朋友,也不給孩子施打疫苗。所以我們做了這個選擇,而已。

    多嘴一句,大人的疫苗更危險。流感和子宮頸癌疫苗要更小心,不但效果可疑,被驗證的後遺症之高,遠超過嬰兒的疫苗。至於疫苗本身的其他問題,這裡推薦一本書,講得比我清楚得多。《素人父母不打針不吃西藥》https://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4334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