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貓咪吐膽汁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貓咪吐膽汁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貓咪吐膽汁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NaoGaTsu (那歐卡茲)看板cat標題Re: [心得/分享] 貓咪吐了時間Sat Sep ...

貓咪吐膽汁 在 汪咪博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9 02:25:33

《寵物知識小學堂》 狗狗嘔吐原因與處理方法 引起狗狗嘔吐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可能是由有很多被我們所忽略的細小因素造成的,而在愛犬發生嘔吐後,我們應該要用什麼方法去處理呢?治療嘔吐的方法又是那些呢?就讓我們藉由這篇來好好了解一下吧! 一、 引發嘔吐的可能情況 1、吃得太飽太撐 狗狗是不會判斷自己...



感謝前文推文處samantha83貓友的討論,
但我再翻閱了《小動物腸胃科學》後,發現仍有疑義之處,
所以再回一篇文章做討論。

以下部分文章恕刪,
並留下我先前回應的部分以利討論。

: 貓咪的嘔吐其實分為兩種,一種叫「逆流」,一種叫「嘔吐」
: 貓咪是逆流機制非常發達的動物,他們會使用逆流(吐)的動作來保護脆弱的腸胃道,
: 而在臨床上,一般貓咪進食後三個小時內的嘔吐都算是逆流,
: 嘔吐物的狀態會是完全未消化的食物,
: 或是在胃中消化到一半、還可看出食物原型的糜狀物,
: 或是單純只有黃綠色的胃液(胃中無食物的狀態)。
: 基本上只要「逆流」的狀態並非在吐毛球的狀況下經常發生(例如一週連吐三次以上),
: 就不需要太擔心,但如果一週發生三次以上,
: 就需要去檢查一下是否胃酸分泌過多或是其他腸胃異常所造成的影響,
: 但通常除非是食道發育異常(例如巨食道症)或是呼吸系統發育異常,
: 或是誤食異物造成的腸胃賭塞,
: 否則貓咪一般不會因為生理疾病而出現頻繁逆流的情況。
:
: 而如果貓咪發生的是「嘔吐」(三小時後吐出來的東西),
: 由於是由腸道嘔吐而出,所以嘔吐物的狀態會已完全看不出食物的原型,
: 而在吐出來的液體中帶有糜狀物、泥狀物或是細碎的食物碎屑(非常細的細屑)
: 如果這個「嘔吐」的行為在24小時內有頻繁發生,
: 或是同時有發生拉肚子(軟便、水便、血便)、食慾降低、活動力降低、嗜睡等等症狀,
: 就需要立即帶貓咪去掛急診就醫了。
:
: 所以依您的描述,貓咪的嘔吐狀態是屬於「逆流」,
: 因此可以再觀察一下.只要沒有頻繁發生就不用太擔心。


: 推 catcher36: 推實用~但可以請問有可能預防逆流嗎?貓咪大概一個禮 09/09 00:03
: → catcher36: 拜會吐兩次,是逆流的情況,實在很困擾.... 09/09 00:03
: 噓 samantha83: 紅明顯 如果你說的逆流是regurgitation的話 那不是這 09/09 01:55
: → samantha83: 樣分的 09/09 01:55
: → samantha83: 兩者的差異是內容物是主動或被動流出 如果貓咪有肚子 09/09 02:07
: → samantha83: 用力的動作 (通常是會用力收縮好幾次 會聽到嘔嘔嘔的 09/09 02:07
: → samantha83: 聲音) 就是嘔吐 而逆流則不會有這樣的情況 跟進食之後 09/09 02:07
: → samantha83: 時間長短並沒有絕對關係 09/09 02:07

我回應的內容主要來自於《小動物腸胃科學》討論「嘔吐」的一章(p.42~p.46)
、過去曾讀過相關的書籍、期刊、
這些年因為工作關係累積下來照顧眾多貓咪的經驗、觀察,
以及和獸醫師的交流討論。

《小動物腸胃科學》是這本: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64793

關於嘔吐和逆流的差異,
我節錄《小動物腸胃科學》p.42~p.46的相關段落如下:

「嘔吐是食物和液體從胃的逆流。它是一種反射行為,
涉及的前驅症狀為噁心,可能還包括焦慮、流涎、舔唇和不安。」

「嘔吐為腦幹嘔吐中樞受到刺激而造成的反射行為。…
尤其是十二指腸,有時稱之『嘔吐或噁心的器官』。
擴張或刺激腸黏膜,可能會刺激嘔吐中樞,其他器官(如胰臟)發炎,
也會可能導致嘔吐。這些器官的傳入神經纖維行經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

「急性緊迫會刺激高級中樞如大腦皮質,可能會導致嘔吐,
此種狀況較常發生在人類身上。」

「診斷嘔吐時需要盡快了解以下問題:首先,它是嘔吐或逆流?…

仔細詢問病情通常可以讓獸醫判斷病患為嘔吐或反流(註,指的應該是逆流),
雖然有些病例會同時有此兩種症狀。

嘔吐是從胃有力地噴出胃的內容物,而逆流是從食道或咽部吐出消化物,
雖然逆流為被動行為,但也可能出現作嘔(gagging),
而作嘔可能會引發乾嘔(retching)。逆流的病患不應有噁心的情形,
但如果吞嚥功能受損,可能會有流涎的情形。

逆流的食物常不含有膽汁,pH值也不應為酸性(除非從胃裡逆流回食道)。
比起嘔吐物,較常見動物將逆流物重新吃下吐。
逆流的食物通常未經消化且可能呈食道的形狀。
逆流可能在進食後立刻發生,也可能發生在數小時後,尤其是貓,
因其食道正常的運動速度較慢。

嘔吐通常伴隨噁心的症狀及有力地噴出食物,也可見到腹部用力。
嘔吐物的pH值可能呈酸性。

咳痰–從呼吸道和咽喉排出物質–也是一種需要用力的行為,
必須與嘔吐和逆流鑑別。

貓會以咳痰和逆流和方式去除咽喉和食道的毛球。」

以結論來說,貓的逆流和進食時間不可能沒有關係,
因為食物進了消化系統後,在不同的消化階段的嘔吐表現與型態皆不同,
(例如,嘔吐發生在進食後超過12小時,表示有胃排空延遲)
而貓在逆流上「看起來」比較沒有相關性,
很可能只是因為食道正常運動的速度較慢(所以進食至數小時後都有可能逆流),
而逆流也的確可能出現作嘔、乾嘔的反應,
若家中有很常出現剛進食完沒多久就把食物吐出來的貓友,
應該也有觀察到貓咪一開始是要吐不吐在乾嘔,
後來出現「嘔嘔嘔嘔」以及腹部用力的行為,
之後吐出的是食道形狀的條狀未消化乾乾或未消化濕食的經驗,
因此經驗上這「的確」是會發生的,並非逆流就不會有這個狀況。

以上 :) 希望這些討論對家中有愛吐貓咪的貓奴有所幫助 :)
祝各位一切順心 :)

--

貓咪行為問題諮詢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atbehavio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162.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t/M.1504916279.A.1E7.html
justsmall: 謝謝分享!家有嘔吐貓很受用! 09/09 09:32
czaritza: 感恩 09/09 09:46
c3h7oh: 所以貓咪吃完沒多久吐有什麼可以避免或緩解的嗎? 09/09 09:46
c3h7oh: 每次看他嘔都很心疼 09/09 09:47

如果貓咪真的很常吐的話,
建議還是做完整的檢查(血檢+腹腔超音波+x光+內視鏡等)會比較好,
需要請獸醫師診斷出確切造成貓咪嘔吐的原因,才能治本。

samantha83: 當然不是完全沒有相關性 但並不是絕對 你第一篇回文中 09/09 13:46
samantha83: 指出主要是用時間來分辨 我才會提出並不是正確的 酸鹼 09/09 13:46
samantha83: 度也不是一個分辨的指標 通常還是要經過問診以及飼主 09/09 13:46
samantha83: 觀察準確程度來鑑別兩者 甚至也是要和咳嗽反射區隔 因 09/09 13:47
samantha83: 為很多飼主其實並無法真的分辨 09/09 13:47
samantha83: 而且臨床上其實貓是不常有逆流的情況發生的 大多都是 09/09 13:49
samantha83: 嘔吐 而這並不正常 平常可以觀察嘔吐的內容物 顏色 頻 09/09 13:49
samantha83: 率 進食時間後多久吐 嘔吐時的動作<-這點很重要 09/09 13:49
samantha83: 等資訊提供給獸醫師 獸醫師需要區別兩者 才能夠有進一 09/09 13:50
samantha83: 步的鑑別診斷 09/09 13:50
samantha83: http://i.imgur.com/bvmga9d.jpg 09/09 14:24
samantha83: 附上書中表格 我懶得打來源有人問再補好了哈哈 可以看 09/09 14:26
samantha83: 到飼主在家能夠自己明顯觀察出來的就是前兩項 以及嘔 09/09 14:26
samantha83: 吐物中有沒有膽汁 剩下都需要檢查 而且酸鹼值以及進食 09/09 14:26
samantha83: 時間是都有可能的 不能完全當作標準來判斷 大概是這樣 09/09 14:26

此部分已在本文內文中討論囉 :)
討論上有些迴圈了,就不再重覆贅述。

不過您這裡有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就是「很多飼主其實並無法真的分辨」這件事。

一來,飼主終究並非獸醫師,他們通常缺乏貓咪醫學上的專業與知識,
所以他們自然「不知道」需要哪一些資訊去協助他們判斷,
貓咪「這次」(他們當下看到的)的嘔吐,到底是嘔吐還是逆流,
是需要非常擔心地將貓咪送急診,還是可以再觀察一下,
看看貓咪是否有出現頻繁嘔吐、食慾降低、活動力降低等狀況,
若有異常指標出現再將貓咪送醫。

由於我這些年在工作上的需求,時常和不同的獸醫師進行交流討論,
有時他們會說:

「這個狀況(並非指本文中的嘔吐和逆流)的話,
你就先摸摸他們的腹部,看看腸道中是不是有很多水分,
是不是很硬。如果有很多水分,你要判斷是不是飲食導致的話,
那你就先禁食禁水12小時看看,如果有恢愎正常,
那可能就是飲食導致的。」

問題是一般飼主怎麼會知道「摸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才算是有很多水分?」

這種專業知識的缺乏,
導致飼主很難判斷貓咪當下的狀況到底應不應該立即送醫的情況,
真的非常多,例如

軟便–怎麼樣才算是軟便?
有些獸醫師認為只要「拉出來」時有成型就不算軟便,
即便外圈濕潤或貓咪埋砂、鏟砂時按壓很容易變型,也都不算軟便,
不需要吃藥改善這個狀況,可以再觀察,
但有些獸醫師認為只要便便本身是軟的、水分過多就是軟便,
不論拉出來的當下是否成型。
飼主又要怎麼判斷呢?軟便到什麼程度需要就醫呢?
又要如何觀察呢?
如果因為飼主工作型態的關係,無法第一時間盯著貓咪大號來判斷呢?
是否需要禁食禁水?要禁的話要禁多久?
貓咪熱量攝取如果本來就非常高,適合禁食禁水嗎?
尤有甚者,什麼樣程度、狀態的稀便(像人類的拉肚子)需要就醫呢?

食慾降低–
食慾降低到什麼程度會具有很大的風險?
是食量到平常的一半以下、1/3以下,還是75%以下?
如果貓咪平常餵食是用一天60kcal/kg計算,
和平常用一天40kcal/kg計算的貓咪,食慾不振的算法會不同嗎?
如果他一餐食慾正常,一餐食慾不振,算是食慾降低嗎?
貓咪食慾降低達多久需要立即就醫?48小時?72小時?96小時?
如果貓咪食慾不振達上述時間標準,
但活動力、精神、排泄狀態和平常無異,需要就醫嗎?
貓咪怎麼樣才算是出現黃疸?
如果貓咪沒有出現黃疸,
但食慾一樣不振,活動力、精神和平常無異,需要就醫嗎?
天氣變化、貓咪胃口變化造成的食慾不振和疾病造成的食慾不振如何區分?


粉刺–下巴粉刺到什麼程度需要就醫?

掉毛–掉毛到什麼程度需要就醫?
(真的聽過貓咪換毛季正常換毛帶去看醫生的。)

眼鼻分泌物–眼淚多到什麼程度需要就醫?

還有諸多貓奴日常生活中的大小擔憂皆是如此。

同時,
貓是非常容易因為環境變動而緊迫的動物,
尤其是不少貓會因為在獸醫院極度緊迫的情況下,
會有失禁、顫抖、全身性高血壓(白袍效應)、
甚至因為高度的壓力出現自發性(間質性)膀胱炎的情況,
這對貓咪來說也是健康風險,因此當然能免則免。

相信版上有不少貓友一定有經歷過,因為比較謹慎且擔心貓咪的狀況,
因此一覺得貓咪有異常狀況就二話不說往獸醫院帶,
結果看完診後獸醫師認為沒什麼異常或是可以再觀察的經驗,
這種情況下如果貓咪又是比較容易緊張、不易帶進外出籠,
或是飼主想帶貓咪進外出籠需要和貓咪大戰一場的個性,
這也都只是平白增加貓咪的健康風險(因為緊迫),
也是浪費獸醫院的醫療資源,
相信版友們多少也遇過獸醫院門外大排長龍,
結果前面一組的飼主帶貓咪來看醫生,只是因為芝麻綠豆大的小事,
醫師不斷安撫飼主說「這可以再觀察看看,應該沒什麼問題」,
飼主還是一大堆問題,東也擔心西也擔心的狀況,
然後排在你後面或門外的飼主一臉擔憂焦頭爛額。

因此,如何能讓飼主「學會」透過以他們自身照護貓咪的經驗,
去掌握一些特定狀態下的指標、型態,
讓飼主得以判斷貓咪當下的情況是屬於正常、可再觀察,
還是需要立即送醫掛急診,
對獸醫師、對飼主本身、對貓咪本身,
以及對其他飼主(和他們的貓咪)來說,都是好事。

二來,由於現代室內飼養環境和飼主工作型態的關係,
有很多需要飼主「第一時間」觀察到貓咪的異常狀態,
以鑑別不同特定病症或是用來判斷嚴重程度的需求,
其實很難被達成。

以本文的嘔吐、逆流,飼主要如何判斷來說,
如果飼主日常需要工作,
或是並非時刻緊盯著貓咪(畢竟人家也有他們的生活安排),
那麼要觀察到貓咪「嘔吐當下的行為動作」通常就是難上加難,
飼主只能夠在回家後看見家中有嘔吐物、嘔吐物的型態、貓咪當下的狀態,
飼主「當然」也只有這些依據去判斷貓咪當下是否需要送醫,
這就不是飼主能力上能不能做到正確判斷和「真的能分辨」的程度,
而是除去把家中弄得像《全民公敵》中四面八方全架上全時錄影寵物攝影機,
任何死角都不放過,然後一發現有嘔吐物,
飼主就開始調拍得到嘔吐物的那隻攝影機的錄影記錄開始看影片,
然後才一定得以判斷貓咪到底比較接近嘔吐還是逆流的程度不說,
飼主基本上就是處在資訊缺乏的狀態,
而需要判斷貓咪當下的健康狀態是否需要送醫,
因此,如何讓飼主在有限、他們能取得的資訊下做出相對正確的判斷,
也是此文討論中的主要重點之一。

以上,一點討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san: 推推 09/09 14:29
samantha83: 我是看不太出來迴圈在哪? 用進食時間判斷逆流和嘔吐 09/09 19:52
samantha83: 就不是正確的 很多貓常常在進食之後沒多久就吐了 但並 09/09 19:52
samantha83: 不是逆流 絕大多數都是嘔吐 那篇文一出很多飼主就會覺 09/09 19:52
samantha83: 得是逆流 但並不是 09/09 19:52

後來想想還是仔細回應好了,這樣討論才有意義 :)

迴圈的地方在於「進食時間」,您是卡在這裡,對嗎?
《小動物腸胃科學》在談到「犬之自發性巨食道症」(p.6)時,
在「臨床一點靈」中說到:

「鑑別逆流與嘔吐饒富挑戰性,且某些病患兩者皆會發生。
進食後嘔出的時間點不一定能用來鑑別逆流與嘔吐,
因為有些病患會在進食後立刻嘔吐,
而有些可能在進食後數小時才發生逆流,
尤其是巨食道症患者。」

同時,您上面張貼的表,《小動物腸胃科學》在p.7中,
亦有一張表2.1如下:

https://i.imgur.com/TjPKJ6e.jpg

我們可以在這場表中,看到逆流和嘔吐的區分似乎有明確的分野,
那為什麼同書在同一篇章的前一頁,就說「鑑別饒富挑戰性」呢?
又為什麼在表中「進食後多久吐出食物」這一項,
一邊是「立即或遲至幾小時後」,
另一邊是「較遲,可能遲至數小時後,也有可能立刻發生」呢?
這兩項實際上都是在表達「立即至數小時後都有可能發生」,
兩段的敘述本質上似乎沒有差異,
但如果進食時間對於判別貓咪是否是嘔吐或逆流沒有意義(相關性),
又為何需要這一項呢?獸醫師診斷時,又為何需要知道進食後多久嘔吐呢?
例如在《小動物腸胃科學》p.6中的案例中,
有提到:

「病犬吐出的食物雖偶爾是經過消化含膽汁的,
但通常是不含膽汁且未消化的食物。
病犬會在進食過後數分鐘至一小時左右吐出食物,
吐出食物時腹部無特別收縮,雖然有時是真的嘔吐,但經確認為逆流。」

但經表中說明,嘔吐「會有」腹部收縮的症狀,
如果有時是真的嘔吐,那就是嘔吐,如果沒有腹部收縮的表現,
那就不是嘔吐,又如何確認為逆流呢?
所以表中的分野並不是一個「絕對」的分野,
和時間一樣,都是需要搭配其他狀態,如嘔吐物的型態、顏色等等,
才能夠進一步判斷到底是嘔吐還是逆流。
所以,「進食時間」仍是一個用來判斷動物是否為嘔吐或逆流的一項依據。

同時,
因為這是針對小動物而言用來分辨嘔吐、逆流的大致通則,
每種動物在食道、消化系統上的差異,以及當下健康狀態的差異,
都會導致鑑別嘔吐與逆流上的困難,
但我們今天討論的是「貓」的嘔吐與逆流,而非「小動物的嘔吐與逆流」,
因此,《小動物腸胃科學》中談到的:


雖然逆流為被動行為,但也可能出現作嘔(gagging),
而作嘔可能會引發乾嘔(retching)。逆流的病患不應有噁心的情形,
但如果吞嚥功能受損,可能會有流涎的情形。

逆流的食物常不含有膽汁,pH值也不應為酸性(除非從胃裡逆流回食道)。
比起嘔吐物,較常見動物將逆流物重新吃下吐。
逆流的食物通常未經消化且可能呈食道的形狀。
逆流可能在進食後立刻發生,也可能發生在數小時後,尤其是貓,
因其食道正常的運動速度較慢。
(P.3有特別提到,就水在食道中移動速度而言,
犬是每秒80~100公分,貓是每秒1~2公分,真的超慢)

嘔吐通常伴隨噁心的症狀及有力地噴出食物,也可見到腹部用力。
嘔吐物的pH值可能呈酸性。

咳痰–從呼吸道和咽喉排出物質–也是一種需要用力的行為,
必須與嘔吐和逆流鑑別。

貓會以咳痰和逆流和方式去除咽喉和食道的毛球。」

就要特別留意在針對貓,或與貓的日常生活行為有關的描述。

因為貓和犬不同,
貓是一種會以咳痰、逆流方式去除消化系統中毛球的動物,
而逆流的行為可能會引起作嘔和乾嘔,
所以在「貓」的身上,正因為牠們會吐毛球,
所以逆流狀態在貓身上並不會不常見。

家中有會吐毛球貓咪的貓奴,
應該也都經歷過貓咪一開始是發出「咳~咳」的聲音,
後來開始腹部用力,想把毛球嘔出來,
結果就「嘔嘔嘔嘔」用力過猛一併將半消化物吐出來,
而嘔吐物中有一條已結成條狀的棒狀毛球的經驗,
這算是咳痰引起的逆流?還是逆流引起的嘔吐?
還是逆流和嘔吐同時發生呢?
這種情況對貓咪而言並不會少見,
但對犬而言當然少見(他們又不吐毛球),
又如何會說貓咪這類嘔吐絕大多數都是「嘔吐」而非逆流呢?
尤其貓咪又是一種自然作息為「狩獵→進食→自我梳理→睡覺」的動物,
所以在換毛季時,貓咪很容易會出現進食後開始理毛,
理完毛後,因為卡毛球所以開始大爆吐的情況,如何會說這很少見呢?
家中有愛吐貓的貓奴應該看到這裡都心有戚戚焉吧。

所以,我們在看這種表時,要特別留意表中描述的是小動物的判準,
而非單針對貓的判準。

這就和血檢報告一樣,一般乾食貓的CREA在高標上下,
可能就需要特別留意貓咪的腎臟狀況,
但由於全生食、全濕食貓飲食中含有大量蛋白質,
所以CREA指數通常會接近在高標(比一般正常貓來得高),
這並不代表「不正常」,因而不能與一般乾食貓同一而論,
就此認定貓咪有慢性腎衰了。
此處我們討論的問題,也是同理,犬和貓不可同一而論。

同時,《小動物腸胃科學》p.3中亦有提到,
但我們要留意,這是針對「小動物」理論上的通則:


逆流是咽喉或食道吐出食物或唾液,最常因為食道疾病而引發。

雖然也有動物會同時出現嘔吐與逆流,
但仍須鑑別這兩種問題的不同。

逆流通常是一種被動行為而沒有反胃的情形。
有些動物會因食物在咽部而乾嘔,可能與主動的嘔吐行為混淆。

逆流的食物未經消化,可能呈現出在食道內成形的圓筒狀。
其pH值不應為酸性,然而胃的內容物也不一定永遠都維持酸性,
因此無法藉pH值區分逆流或嘔吐。

逆流出的物質「幾乎」不含膽汁,
除非逆流之前發生過胃食道逆流。

逆流可能在進食後立即發生,也可能在進食過後數小時才發生,
尤其當病灶位於頸部食道後段或胸部食道區段時更明顯。

部分患有逆流的動物可能出現吞嚥困難,
且可以看出動物會重複的嘗試吞嚥。」

所以在上述表2.1中的分別,在p.3對逆流的說明中,其實都有例外,
並不是絕對的判準,都一樣需要搭配其他的指標才能做進一步的判斷。

samantha83: 貓雖然食道蠕動慢 但以正常貓來說食物要下去不過就是 09/10 02:46
samantha83: 幾十秒的事情而已.... 我從頭到尾都只是表達: 進食時 09/10 02:47
samantha83: 間不是絕對相關 並沒有說完全不相關 以臨床定義來說就 09/10 02:47
samantha83: 不是這樣區分的 所以我才指出你第一篇的分法是錯誤的 09/10 02:47
samantha83: 如此而已 我想這並不衝突 09/10 02:47

我並沒有認為有衝突喔 :)
反之,我不認為您想表達的和我說明的所有衝突,
正因為進食時間有其相關性,
因此「將」進食時間當作一個判斷依據是正常的,
也正如同我上述說明的,如果進食時間沒有相關性,
獸醫師自然在問診時就不需要知道貓咪的進食後多久吐,
因為和用以判斷是否為嘔吐或逆流無關,
而既然會使用進食時間來作為問診的項目之一,
自然在臨床上就是「會」將其視作判斷上的參考,這應該是沒有爭議的?

我也從來沒有說過進食時間是唯一的判斷依據,不是嗎 :)

samantha83: 而臨床上逆流是不常見的 主要逆流的鑑別診斷通常都是 09/10 02:47
samantha83: 有阻塞/異物 或是先天/後天巨食道症所引起 而毛球症也 09/10 02:47
samantha83: 算異物一種 但其實一般短毛貓是不太會毛球症(至少在嘔 09/10 02:47
samantha83: 吐的原因裡面比例少) 長毛貓則相對常見 09/10 02:47

短毛貓吐毛球在嘔吐原因裡面的比例少嗎?
這我就很好奇是否有文獻數據佐證了,
很好奇是使用什麼樣的樣本抽樣(例如飲食狀態、貓咪品種等)來做統計。
通常,貓咪吐毛球對於飼主來說並不是需要送醫的情況,
實際上要如何統計、計算這些實際上會吐毛球,但不為獸醫師所知的數量?
因為我工作的關係,有幸照顧大量的貓咪,
從我的實務經驗上來看,短毛貓吐毛球為嘔吐原因的狀況並不少見,
同時,不論是版上還是fb的大社團貓瘋,
也經常會出現短毛貓吐毛球而詢問要餵哪一款化毛膏最好的文章,
從經驗論,我是蠻好奇怎麼會有短毛貓吐毛球在嘔吐原因裡面算比例少的情況。

samantha83: 我想你看了書應該也知道時間並沒有"絕對"相關性 那當 09/10 02:47
samantha83: 然不能跟別人說就是這樣區分 而我提的則是一般獸醫師 09/10 02:47
samantha83: 會問的區分標準 自然會需要平常飼主留心 09/10 02:47
samantha83: 另外嘔吐物出來前都會經過食道 所以如果是固體的出來 09/10 02:48
samantha83: 都會是長條狀的 這也不能當做標準 09/10 02:48

《小動物腸胃科學》針對逆流、嘔吐的判斷標準正如我上面所節錄的,
這本書應該不算是一般那種坊間的普通貓書,而已經是專業書了,
既然專業書中是這樣寫的,又如何不能當作標準呢?
如果不能當作標準,專業書籍中又為何要這樣寫呢?
換言之,這實際上以「理論」來說,就是區分標準,不是嗎? :)
從上述的進食時間、嘔吐物的型態、嘔吐物pH值、貓咪當下的狀態等等,
皆是如此,不是嗎?

如果進食時間不能當作區分標準,為何需要問診知道進食時間呢?
又為何需要特別提及「立即、數小時之後」的區別呢?
(即便實際上嘔吐和逆流都有可能立即發生,也有可能數小時後才發生,
但臨床上,逆流「經驗上」會在進食後多少時間內發生呢?
以貓咪來說,食物被吃下去至進入腸道,平均需要花多少時間呢?
貓咪在逆流的案例中,有多少比例是胃食道逆流呢?
正是因為如此,才會需要知道進食時間,不是嗎? :) )
如果嘔吐物的型態不能當作區分標準,為何需要特別提及「食道形狀的圓筒狀」呢?
又為何需要特別以未消化物、「幾乎」無膽汁作為判斷標準來說明?

我認為諸多問題在本文中,我應該皆已說明得足夠詳細了,
便不再多加重覆述了。

samantha83: 你書中貼的表格不是寫都有可能嗎 臨床定義也並不是使 09/10 03:08
samantha83: 用時間來區分啊 09/10 03:08
samantha83: 逆流是內容物被動的從食道/咽喉/胃流出 嘔吐則是反射 09/10 03:11
samantha83: 是動物本身主動的強力收縮消化道使內容物排出 區別並 09/10 03:11
samantha83: 不是使用時間分別 可能有相關性 但不是區分的"標準" 09/10 03:11

若以您這樣的見解,腹部是否有用力,也不能當作區分標準了,
這明顯就是有問題的,不是嗎?

讓我們再看一次書中說的是什麼:

「雖然逆流為被動行為,但也可能出現作嘔(gagging),
而作嘔可能會引發乾嘔(retching)。」

「嘔吐通常伴隨噁心的症狀及有力地噴出食物,也可見到腹部用力。
嘔吐物的pH值可能呈酸性。

咳痰–從呼吸道和咽喉排出物質–也是一種需要用力的行為,
必須與嘔吐和逆流鑑別。

貓會以咳痰和逆流和方式去除咽喉和食道的毛球。」

「病犬吐出的食物雖偶爾是經過消化含膽汁的,
但通常是不含膽汁且未消化的食物。
病犬會在進食過後數分鐘至一小時左右吐出食物,
吐出食物時腹部無特別收縮,雖然有時是真的嘔吐,但經確認為逆流。」

「逆流通常是一種被動行為而沒有反胃的情形。
有些動物會因食物在咽部而乾嘔,可能與主動的嘔吐行為混淆。

逆流的食物未經消化,可能呈現出在食道內成形的圓筒狀。
其pH值不應為酸性,然而胃的內容物也不一定永遠都維持酸性,
因此無法藉pH值區分逆流或嘔吐。

逆流出的物質「幾乎」不含膽汁,除非逆流之前發生過胃食道逆流。」

以上,若按照您的見解,
不論從腹部是否特別收縮、嘔吐物中的pH值、嘔吐物的型態(圓筒狀)、
進食時間、嘔吐物中是否含膽汁,皆無法當成區分的標準了。
如此一來,那張表2.1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samantha83: 但臨床上獸醫的確是這樣區別的哦 典型的逆流是完全不 09/10 03:17
samantha83: 會有這樣的狀況的 通常都是嘴巴一打開 東西就掉出來了 09/10 03:17
samantha83: 你如果背對你的動物 你根本不會知道他吐 因為完全沒 09/10 03:17
samantha83: 有聲音 除非是有明顯的異物 阻塞 可是這樣就會什麼進 09/10 03:17
samantha83: 去就立刻出來 而不會有偶爾才吐的情況 像你一開始回原 09/10 03:17
samantha83: po的信中那樣的情況 專業來看就不會只靠那些資訊區別 09/10 03:17
samantha83: 嘔吐和逆流 09/10 03:17

這就是我在此文中回應給您的文章想表達的呀 :)

飼主「無論如何」都不會是專業的,如果他們是,又何必跑去獸醫院求助?
我當然知道專業來看就不會「只靠」那些資訊,
尤其獸醫院可以取得更為詳細的檢驗報告來確認貓咪到底是嘔吐還是逆流,
也不單只能透過這些資訊去判斷。

但是,飼主「正因」他們不是專業的,
他們「只能」仰賴這些資訊去判斷。

如果飼主人人都是獸醫師,我們就不用討論這些了 :)

samantha83: 說逆流少見也是因為會導致逆流的病都很少見啊! 所以當 09/10 03:18
samantha83: 然會講貓咪逆流是不常見的情況 09/10 03:18
samantha83: 獸醫臨床上會問 只是參考 因為有些微相關 但不代表三 09/10 03:23
samantha83: 小時以內吐就一定是逆流啊! 你回原po當中的判斷 也並 09/10 03:23
samantha83: 沒有問及其他方面而是直接使用時間做判斷 所喔我才會 09/10 03:23
samantha83: 跳出來說這不正確 因為並不是唯一判斷標準 09/10 03:23

除了進食時間,
您是否有看到我有提及嘔吐物的狀態、貓咪當下的狀態呢? :)
您是否也有看到我提及的這一段:

「但通常除非是食道發育異常(例如巨食道症)或是呼吸系統發育異常,
或是誤食異物造成的腸胃堵塞,
否則貓咪一般不會因為生理疾病而出現頻繁逆流的情況。」

我並沒有將進食時間當作唯一的判斷標準喔 :)

samantha83: 不好意思 事實上表格上寫的真的很多都有例外 但我只是 09/10 03:27
samantha83: 提出你當初回原po的內容並不能"只靠"時間就判定他一定 09/10 03:27
samantha83: 是逆流 你沒有詳細問診是無法確定他的貓究竟是什麼情 09/10 03:27
samantha83: 況 除非你在未公開的信件內容有詳細問診 那我沒意見 09/10 03:27

既然表格上寫的真的有很多例外,
那這樣連「腹部是否有收縮」都不能拿來當成判準了,不是嗎?

b大寫信給我,是為了知道飼主如何去判斷他的貓咪是否有就醫需求,
我回信給他,也是站在飼主的角度告訴他我會怎麼判斷我的貓咪是否要送醫,
我亦提供了相應的資訊與思路,請他自己去判斷、觀察何時要帶貓咪就醫。
如果我已確定了他的貓究竟是什麼情況,為何要請他「再觀察一下」呢?
b大的貓咪,未送醫前,只有b大自己最清楚貓咪實際上究竟是什麼情況,
也只有他能做到觀察貓咪的狀態,並做出是否送醫的判斷。

samantha83: 所以你如何只靠那些內容就確定對方的貓是逆流呢? 你 09/10 03:28
samantha83: 原本的文章就是讓飼主覺得 嗯我的貓是剛吃完就吐 那是 09/10 03:28
samantha83: 逆流吧 但就不是這樣啊 09/10 03:28

同上,我並非只將時間當唯一的依據喔,
如果真的有飼主這樣認為,那肯定是他誤讀了。

samantha83: 在臨床上,一般貓咪進食後三個小時內的嘔吐都算是逆流 09/10 03:30
samantha83: <-這是上一篇文章中的內容 難道這也是我理解有誤? 09/10 03:30

您能接受《小動物腸胃科學》中提及的「可能」,
以及表格中的「例外」,以及種種這些專業書籍提及但不能當成區分標準的狀態,
卻不能接受我所說的經驗上的「一般」?

samantha83: 以臨床來講 最準確的區別方式就是動物嘔吐當下的動作 09/10 03:32
samantha83: 因為典型情況兩者非常不同 所以獸醫師會以此來先判斷 09/10 03:32
samantha83: 是嘔吐或逆流 但當然需要更詳細檢查才會知道確切原因 09/10 03:32
samantha83: 以及病患是不是那個"例外" 09/10 03:32

所以,依您的見解,動物嘔吐當下的動作,
「也」不能當成區分標準,不是嗎?
尤其貓咪又有咳痰+逆流排出毛球的行為,
再加上飼主很可能根本分不清楚作嘔、乾嘔和噁心的區別,
若非獸醫師「本人」看到動物嘔吐當下的動作,飼主如何判斷呢?
如果連獸醫師都需要更詳細檢查才能知道確切原因以及是否為例外,
請問飼主在看到貓咪嘔吐時,依您的見解,飼主該怎麼做呢? :)

samantha83: 當然不是這樣講啊 醫學都有例外 當然是挑例外最少的去 09/10 03:41
samantha83: 當判斷標準 書裡面提及的內容都是提醒醫師 "會有例外" 09/10 03:41
samantha83: 這件事情 你信中是直接很明確指出這個狀況是逆流 但光 09/10 03:41
samantha83: 靠這些資訊是"不能"判斷到底是何種狀況的 而上篇文章 09/10 03:41
samantha83: 也以進食後時間做為區別標準 並沒有像我們討論這麼詳 09/10 03:41
samantha83: 細 一定會有人誤會 所以我才提出來這件事情而已 09/10 03:41

好的,那麼以我在本文中提到,家有愛吐貓的貓奴們都一定會遇到的狀況,
皆已經全在表格的例外之中,這算是「例外最少」的嗎?

同樣的問題,
如果飼主看到貓咪一開始「咳~咳」,後續出現張嘴乾嘔的動作,
之後腹部用力收縮,將未消化的食物連同棒狀毛球一同全部吐出來,
請問這是咳痰、逆流,還是嘔吐?您會建議飼主怎麼判斷是否需要送醫?

samantha83: 我一開始話說太死說嘔嘔嘔就一定是嘔吐也是有偏誤的 09/10 03:43
samantha83: 但臨床上這會是獸醫師最想知道的事情 09/10 03:43
samantha83: 這是獸醫師問診技巧了....問診自己會需要更加好好描述 09/10 03:44
samantha83: 兩者的狀況去問 腹部有沒有收縮是最好觀察的 09/10 03:44
samantha83: 飼主雖然分不清楚但獸醫師的問診可以區別兩者 當然不 09/10 03:45
samantha83: 會要求飼主可以直接說出哪個情況是如何 但描述動物當 09/10 03:45
samantha83: 下情況是可以做到的 臨床上我們也會問飼主問說有沒有 09/10 03:46
samantha83: 當下的影片之類的 來加以區別 09/10 03:46

這也是我在本文中談到的,
現代飼主的飼養環境非常可能無法讓飼主看到貓咪嘔吐當下的狀態,
如果飼主下班回家後,打開房門看到地上有圓筒狀嘔吐物,
您會建議飼主怎麼判斷是否需要送醫呢?

samantha83: 通常貓一個月嘔吐一次的頻率是可接受的 超過此頻率通 09/10 03:53
samantha83: 常是有潛在性消化道問題 要不要送醫當然就看飼主個人 09/10 03:53
samantha83: 能否負擔 不是我決定的 而你說的情形就會比較像毛球症 09/10 03:53
samantha83: 引起的狀況 09/10 03:53

此處所謂的「潛在性消化道問題」指的是什麼呢?
飼主要如何判斷這個健康風險?是大是小?
貓咪是有急迫性需要就醫的需求,還是可以再觀察?

所以毛球症連帶著未消化食物一起吐出來,伴隨腹部收縮,
算是咳痰、逆流,還是嘔吐?
飼主要如何判斷到底是毛球症連帶造成了嘔吐?
還是是「真的」嘔吐連帶把棒狀毛球順便帶了出來?
這個狀況下,若是前者,飼主要如何判斷是否需要立即就醫?還是再觀察?
若是後者,飼主又要如何判斷是否需要立即就醫?還是再觀察?

另外,關於「臨床」這件事,
有些獸醫師說他們「臨床」上,
認為貓咪不分性別,年滿三個月以上、體重滿2kg就可以結紮了。
有些獸醫師說他們「臨床」上,
認為公貓需要年滿7個月以上,才可以結紮;
因外有些獸醫師說他們「臨床」上,
認為公貓需要年滿1歲,泌尿道才會發育完全,才可以結紮,
才能避免泌尿道發育不全可能提高罹患泌尿道疾病的風險。

請問,哪一方獸醫師所說明的「臨床」上的經驗和做法,
才是正確的呢?

samantha83: 呃…要看貓咪得到的是什麼病啊風險要大也可以很大 要 09/10 04:05
samantha83: 小也可以小 以獸醫角度來看當然會建議送醫囉 09/10 04:05

所以,您沒有將我上述的回應全看完對嗎? :)

重貼一次關於此部分的討論給您看,
站在獸醫立場,真的會希望貓奴不分大小事全送醫嗎?
至少就我認識的幾個獸醫師來說,肯定和您所謂的「獸醫角度」不同。

以下是我上面回應過的內容:

-----------------

不過您這裡有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就是「很多飼主其實並無法真的分辨」這件事。

一來,飼主終究並非獸醫師,他們通常缺乏貓咪醫學上的專業與知識,
所以他們自然「不知道」需要哪一些資訊去協助他們判斷,
貓咪「這次」(他們當下看到的)的嘔吐,到底是嘔吐還是逆流,
是需要非常擔心地將貓咪送急診,還是可以再觀察一下,
看看貓咪是否有出現頻繁嘔吐、食慾降低、活動力降低等狀況,
若有異常指標出現再將貓咪送醫。

由於我這些年在工作上的需求,時常和不同的獸醫師進行交流討論,
有時他們會說:

「這個狀況(並非指本文中的嘔吐和逆流)的話,
你就先摸摸他們的腹部,看看腸道中是不是有很多水分,
是不是很硬。如果有很多水分,你要判斷是不是飲食導致的話,
那你就先禁食禁水12小時看看,如果有恢愎正常,
那可能就是飲食導致的。」

問題是一般飼主怎麼會知道「摸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才算是有很多水分?」

這種專業知識的缺乏,
導致飼主很難判斷貓咪當下的狀況到底應不應該立即送醫的情況,
真的非常多,例如

軟便–怎麼樣才算是軟便?
有些獸醫師認為只要「拉出來」時有成型就不算軟便,
即便外圈濕潤或貓咪埋砂、鏟砂時按壓很容易變型,也都不算軟便,
不需要吃藥改善這個狀況,可以再觀察,
但有些獸醫師認為只要便便本身是軟的、水分過多就是軟便,
不論拉出來的當下是否成型。
飼主又要怎麼判斷呢?軟便到什麼程度需要就醫呢?
又要如何觀察呢?
如果因為飼主工作型態的關係,無法第一時間盯著貓咪大號來判斷呢?
是否需要禁食禁水?要禁的話要禁多久?
貓咪熱量攝取如果本來就非常高,適合禁食禁水嗎?
尤有甚者,什麼樣程度、狀態的稀便(像人類的拉肚子)需要就醫呢?

食慾降低–
食慾降低到什麼程度會具有很大的風險?
是食量到平常的一半以下、1/3以下,還是75%以下?
如果貓咪平常餵食是用一天60kcal/kg計算,
和平常用一天40kcal/kg計算的貓咪,食慾不振的算法會不同嗎?
如果他一餐食慾正常,一餐食慾不振,算是食慾降低嗎?
貓咪食慾降低達多久需要立即就醫?48小時?72小時?96小時?
如果貓咪食慾不振達上述時間標準,
但活動力、精神、排泄狀態和平常無異,需要就醫嗎?
貓咪怎麼樣才算是出現黃疸?
如果貓咪沒有出現黃疸,
但食慾一樣不振,活動力、精神和平常無異,需要就醫嗎?
天氣變化、貓咪胃口變化造成的食慾不振和疾病造成的食慾不振如何區分?


粉刺–下巴粉刺到什麼程度需要就醫?

掉毛–掉毛到什麼程度需要就醫?
(真的聽過貓咪換毛季正常換毛帶去看醫生的。)

眼鼻分泌物–眼淚多到什麼程度需要就醫?

還有諸多貓奴日常生活中的大小擔憂皆是如此。

同時,
貓是非常容易因為環境變動而緊迫的動物,
尤其是不少貓會因為在獸醫院極度緊迫的情況下,
會有失禁、顫抖、全身性高血壓(白袍效應)、
甚至因為高度的壓力出現自發性(間質性)膀胱炎的情況,
這對貓咪來說也是健康風險,因此當然能免則免。

相信版上有不少貓友一定有經歷過,因為比較謹慎且擔心貓咪的狀況,
因此一覺得貓咪有異常狀況就二話不說往獸醫院帶,
結果看完診後獸醫師認為沒什麼異常或是可以再觀察的經驗,
這種情況下如果貓咪又是比較容易緊張、不易帶進外出籠,
或是飼主想帶貓咪進外出籠需要和貓咪大戰一場的個性,
這也都只是平白增加貓咪的健康風險(因為緊迫),
也是浪費獸醫院的醫療資源,
相信版友們多少也遇過獸醫院門外大排長龍,
結果前面一組的飼主帶貓咪來看醫生,只是因為芝麻綠豆大的小事,
醫師不斷安撫飼主說「這可以再觀察看看,應該沒什麼問題」,
飼主還是一大堆問題,東也擔心西也擔心的狀況,
然後排在你後面或門外的飼主一臉擔憂焦頭爛額。

因此,如何能讓飼主「學會」透過以他們自身照護貓咪的經驗,
去掌握一些特定狀態下的指標、型態,
讓飼主得以判斷貓咪當下的情況是屬於正常、可再觀察,
還是需要立即送醫掛急診,
對獸醫師、對飼主本身、對貓咪本身,
以及對其他飼主(和他們的貓咪)來說,都是好事。

-------------

samantha83: 不太懂你所謂急迫性需求是指? 貓咪會隔天死掉這種算急 09/10 04:06
samantha83: 迫?還是? 嘔吐的鑑別診斷非常長 無法靠頻率就知道到底 09/10 04:06
samantha83: 發生什麼事情 09/10 04:06

就是需要立馬帶貓咪去就醫的急迫程度,
如果不立馬去就醫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錯過黃金治療期,
或是可能病情會惡化到需要住進ICU長期觀察等等。

如果不能光靠頻率就知道發生什麼事,一個月一次可接收的頻率是從何而來呢?
飼主又該怎麼觀察貓咪的狀態、知道貓咪目前的狀態是否需要送醫?
您會建議飼主去觀察貓咪健康狀態上的哪些項目與行為?
而在這些項目與行為有異常時,便建議送醫嗎?

samantha83: 現在醫學講究的是實證醫學(就是要有論文 做實驗等等) 09/10 04:10
samantha83: 所以如果沒有一定的實證醫學來支撐的話 那就沒有所謂 09/10 04:10
samantha83: 的"正確" 也因此會有醫生依照不同學校 不同經驗而有不 09/10 04:10
samantha83: 同的說法 09/10 04:10

好的,所以依您此處的說法,您剛剛所謂的「臨床上」,
主要依照貓咪嘔吐當下,腹部是否有收縮來判斷貓咪為嘔吐或逆流,
也沒有所謂的「正確」,是嗎? :)

samantha83: 我已經講很明白 嘔吐一個月一次以上通常有潛在性消化 09/10 04:16
samantha83: 道疾病 代表你的貓是生病的 生病的不送醫你知道他發生 09/10 04:16
samantha83: 什麼事情嗎? 長期慢性嘔吐可能是食物過敏造成 也有可 09/10 04:16
samantha83: 能是消化道淋巴瘤 你不帶去醫院檢查又如何知道呢? 09/10 04:16

是的,
所以您這裡說明的是「嘔吐一個月一次以上『通常』有潛在性消化疾病」,
且這個疾病有可能是食物過敏、也有可能是消化道淋巴瘤,
但因為您說「通常」,也就代表有可能貓咪沒有消化疾病,對嗎?
此時,飼主要怎麼觀察、判斷,他要在何時帶貓咪去就醫呢?
如果他的貓咪是一個月吐四次(一週吐一次),全是吐帶白色泡泡的透明液體,
這個狀況需要立即就醫嗎?還是可以再觀察?
這個吐白色泡泡的透明液體的狀態,「通常」會是非常嚴重的疾病,
還是「通常」飼主可以再多觀察貓咪的進食、飲水、排泄、精神等狀態的情況?

samantha83: 呃 會寫在教科書裡的是經過實證醫學的檢驗 所以是可以 09/10 04:18
samantha83: 當作判斷標準的 尤其逆流和嘔吐應該是被討論到爛掉了 09/10 04:18
samantha83: 如果獸醫光靠嘔吐頻率就知道發生什麼事情 那要血檢X光 09/10 04:21
samantha83: 超音波幹嘛 09/10 04:21

對的,所有獸醫師(應該說所有類型的醫師),以及你我都明白,
如果要盡可能地確診,最理想的情況就是病患一進來,
就可以取得相應疾病診斷上所有需要的數據(如血檢、腹超、X光、內視鏡),
飼主也會100%完全配合同意立馬進行檢查處置,
同時每一位飼主也都不會有任何預算上的限制與考量。

但這不可能。
同時,就算沒有預算考量,飼主願意配合,
每一位貓咪的情況也都不一樣,
並不是所有貓咪都適合有芝麻綠豆大的事就帶往獸醫院檢查,
也不是所有的獸醫師和「其他在等著看診的飼主」都樂見這個狀況。

那麼《小動物腸胃科學》中的論述算是有經過實證醫學的檢驗嗎? :)
關於逆流的圓筒狀嘔吐物,現在可以當作判斷標準了嗎? :)

samantha83: 單純只是講嘔吐和逆流的狀況應該是不需要扯到這麼遠才 09/10 04:23
samantha83: 是 我想嘔吐和逆流我們討論的很清楚了 而我所提出的區 09/10 04:23
samantha83: 別方式你不認同就罷了 就這樣 謝謝你 09/10 04:23

老實說我不認同的是您對於「區分標準」的見解,
您一方面認同表2.1上以腹部收縮與否作為嘔吐和逆流的區分標準,
但同時又認為該書同篇章陳述的「其他區分標準」不能當作區分標準,
承認進食時間有相關性,但又認為是微相關,但這項又是在表2.1上,
表2.1上的嘔吐與逆流的進食時間區分卻幾乎沒差異,
這能代表有相關性嗎?(都是立即可能發生、數小時後也可能發生)

同時,您認為臨床上主要以腹部收縮為區分,
卻也承認臨床上會因不同學校、不同經驗而有所差異,
臨床上的說法「沒有所謂正確」,而認為以實證醫學檢證過的判準為主,
但《小動物腸胃科學》這本書中的論述,
難道不是以實證醫學檢證過的理論作為論述,
並輔以實際案例來做討論的專業書籍嗎?

整串討論下來,您對區分標準的見解實在有些雙重標準(如圓筒狀嘔吐物),
同時也讓我摸不著頭緒,您到底是以實證醫學驗證過的判準為主,
還是以臨床經驗上構成的判準為主。

samantha83: 你可以看一下你自己貼的表2.1 09/10 04:35

另外,這篇要談的不是單純的嘔吐和逆流,
而是「飼主」在有限的資訊以及缺乏專業知識的情況下,
該怎麼去判斷嘔吐和逆流。

samantha83: 我自己貼的表格並不是這樣喔 很明顯兩者差異最大的地 09/10 04:54
samantha83: 方就是有沒有噁心和腹部收縮啊 並沒有雙重標準好嗎== 09/10 04:54
samantha83: 飼主不用會分 那是獸醫師的責任..... 09/10 04:54
samantha83: 你剛說的結紥並沒有實證醫學的說法 但嘔吐和逆流有 09/10 04:55

飼主「需要」會分,也需要有基礎的判斷能力,
才能知道貓咪在什麼情況下是絕對必要送醫、不能拖的。
照護好「自己的貓咪」最大一部分的責任絕對是落在飼主身上,
而不是獸醫師。

我指的雙重標準是同一本書中的判準,您一部分接受,一部分不接受,
但又認為臨床上的見解沒有「正確」,實證醫學上的判準經檢證而可用可信,
但《小動物腸胃科學》中提供的判準,
難道是非經實證醫學檢證的論述與理論嗎?
若否,那麼便應該以專業書籍中提供的判準為主(皆為區分標準),
而不是以臨床上的判準為主吧?(畢竟您說臨床上沒有所謂正確的)
如此一來,不論是您貼的表,還是我貼的表2.1,
還是《小動物腸胃科學》中對嘔吐和逆流中描述的區分標準,
皆「應該」為區分標準,怎麼會有不能被當成區分標準的情況呢?
要嘛就是全面接受實證醫學提出來的判準為主,
要嘛就是全面否定,全以臨床經驗上的判準為主。

另外,我舉的結紮例子,是要說明獸醫師們所謂的「臨床上」的見解,
其實也都是見解、觀點各異,
也認同您所說的「臨床上」的見解並沒有所謂的「正確」,
因其是建立在不同獸醫師的教育背景以及其臨床經驗的累積上,
所造成的觀察、經驗,甚至是價值觀上的不同,
(例如有些獸醫師是認為貓咪的身體有足夠的自癒能力,
非絕對必要的情況下不需要進行外部介入來治療)
但既然如此,又為何這麼強調「臨床上」的定義與認定呢?

samantha83: 醫療判斷是獸醫師的責任 不是飼主的 09/10 13:40

照護自己的貓咪是飼主的責任,不是獸醫師的。
判斷自己的貓咪是否需要送醫的責任,也是飼主的,不是獸醫師的。
如果飼主沒有分辨的能力、沒有用以判斷的基本知識,
何以判斷是否需要送醫?何以負起飼主應盡的責任?

samantha83: 另外不管是哪個表格 最明顯的不同就是所謂的噁心 腹部 09/10 13:40
samantha83: 收縮 所以自然會當作區分兩者不同的主要標準 其他都是 09/10 13:40
samantha83: 輔助判斷 到底哪裡雙重 09/10 13:40

那為什麼不是用「未消化」–「部分消化,可能帶有膽汁」,
作為主要的標準呢? :) 這也是表2.1上的,也是很明顯的不同,
為什麼不能作為區分兩者不同的主要標準呢? :)

我認為您的見解有些雙重標準的理由已如上述,
既然要談實證醫學,就全以實證醫學「檢證」過的標準為主,
既然《小動物腸胃科學》中有用以區分嘔吐和逆流的判準,
那麼這些被列出來的判準就「全都是區分標準」,
怎麼會有不能當作區分標準的項目存在(例如您認為圓筒狀嘔吐物不能當作區分)?

如果您認為實證醫學列出來的判準與實務經驗上有所不符,
那依您的見解,
您也應該以實證醫學去驗證(實驗、論文、期刊發表)您的實務經驗比–

–「目前的實證醫學來得正確」

這才是理性的,不是嗎?

samantha83: 我一直講臨床上 不代表這些臨床上是不經過實證醫學檢 09/10 13:40
samantha83: 驗 好嗎? 09/10 13:40

好的,那麼以腹部收縮為嘔吐與逆流主要的區分標準,
這個主張是經由哪一篇期刊研究(經同儕評審)發表出來的呢?

因為我在《小動物腸胃科學》中沒有看到這個主張與論述,
故無法知道您所謂的「臨床上」是否經過實證檢驗,
因此還請您不吝指教該主張是由哪篇期刊研究發表的,感恩。

《小動物腸胃科學》p.4寫到:


診斷逆流–

雖然可以根據臨床症狀懷疑為食道疾病,
但通常需要放射線學和內視鏡的檢查進行確診。
除了因飲水不足而造成的脫水之外,
逆流通常不會影響血液和血清生化學的結果。」

也就是說,「實證醫學」認為要確診基本上需要放射線學和內視鏡檢查,
並沒有提到腹部收縮作為主要區分。

從《小動物腸胃科學》中第一章談「吞嚥和逆流」(p.3~p.5),
至第十章談「嘔吐」(p.42~p.46)中,皆沒有提到以腹部收縮為主要區分標準。

甚至,在P.42中提及:

「嘔吐之前,腸道逆向蠕動使內容物進入胃部且動物開始乾嘔。…

雖然逆流為被動行為,但也可能出現作嘔,而作嘔可能會引發乾嘔。」

也就是在區分上,腹部收縮也有可能是逆流引發的乾嘔,繼而引發嘔吐。

在P.43中提到:

「嘔吐通常伴隨噁心的症狀及有力地噴出食物,也可見到腹部用力。」

並未提到以腹部用力(收縮)為主要的區分標準。

在P.3「犬之重力肌無力」的案例中提到:

「病史

…。並逆流通常發生在進食後幾分鐘內,
但偶爾會在沒有進食的狀況下吐出泡沫。
逆流出的食物是成型且未消化的。…」

在P.13中提到:

「罹患後天重症肌無力的病犬的死亡率很高(約50%),
根據一位專科醫師表示,
高死亡率有部分的成因是因為病犬實際上是因食道擴張造成逆流,
卻被誤診為嘔吐所致。」

如果腹部收縮是主要區分標準,可以用來鑑別嘔吐與逆流,
如何會從逆流誤診為嘔吐呢?

在P.14的「貓之食道狹窄」案例中提到:

「…。洗牙之後病貓開始出現食物與泡沫的逆流,
逆流物未經消化也不含膽汁,也出現乾嘔的情形。」

在P.19的「犬之phenobarbitone反應性乾嘔」案例中提到:

「鑑別診斷

帶有作嘔和乾嘔的嘔吐,鑑別診斷可能包括以下幾類疾病:

.本病犬出現口腔/咽/食道疾病且伴隨嘔吐,
嘔吐症狀可能與上消化道有關。
而某些罹患下列疾病的患者也會出現嘔吐。

.唾液腺壞死
.食道炎
.咽、食道或氣管內異物
.胃食道逆流

… 」

在P.26的「犬之永存性右主動脈弓」案例中提到:

「病犬就診前約一個月由飼主向繁殖場購得,
買回時即有頻繁的逆流(每日數次),主要逆流出食物,
偶爾也逆流出飲水。病犬吐出的食物未經消化也不含膽汁,
逆流為被動發生且腹部沒有用力,
此犬的逆流通常發生在進食後幾分鐘之內,
但最近卻在一個小時左右後發會發生。……

建議本病犬進行的診斷性檢查包含胸腔X光檢查…
使用鋇劑混合狗食進行正造影…
食道內視鏡也可用於檢查食道黏膜。」

並未提及以腹部收縮為主要的區分標準,
而有其他指標(如食物未消化、不含膽汁)協助鑑別。

在P.43中,上述我已有節錄過的內文,再節錄如下:

「咳痰–從呼吸道和咽喉排出物質–也是一種需要用力的行為,
必須與嘔吐和逆流鑑別。貓會以咳痰和逆流的方式去除咽喉和食道的毛球。」

所以貓在去除毛球時,也可能會出現腹部用力的行為表現,
這並非是嘔吐,而是以咳痰和逆流方式去除咽喉和食道的毛球。

綜觀以上,我們沒有看到以腹部收縮為主要區分標準的依據,
同時,以貓而言,腹部用力也有可能是吐毛球的行為造成,並非嘔吐。

若真有期刊文獻驗證了應以腹部收縮為主要的區分標準,
(例如,「以腹部收縮為主要區分標準可以有效鑑別嘔吐與逆流」等主張),
我一定修改文章中的論點,也會請b大刪除之前的文章,
並再發一篇以腹部收縮為主要區分標準的文章提供給貓咪的版友作為參考,
以讓貓友們有正確的判斷依據去觀察並照護自己的貓咪,
萬分感謝您。

san: https://imgur.com/CwkjoK0 09/10 20:39
san: S大的表格是小動物內科聖經的表格 其中很明顯指出噁心跟腹部 09/10 20:40
san: 用力是最好分辨逆流跟嘔吐的方法 其他的臨床症狀就是兩者都 09/10 20:40
san: 有機會發生 所以只能輔助判斷 09/10 20:40

您貼的這段中,
說明了詢問飼主病患在發作時的狀態會有助鑑別,
例如腹部收縮(乾嘔)或在嘔吐物中有膽汁,在「嘔吐」中是明顯的指標。

但這並不是說明可以以腹部收縮作為主要的區分標準,
此段亦提到了乾嘔和膽汁不是嗎? :)

同時《小動物腸胃科學》也說明,逆流也有可能引發作嘔和乾嘔(retching),
且貓咪會透過咳痰和逆流來吐出毛球,腹部也會用力,
如何能以腹部收縮作為主要的區別標準來作鑑別診斷呢?

san: Textbook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ch39 09/10 20:49

感謝,這本我會買來詳讀,查了一下分成vol.1和vol.2對嗎?
不希望買漏了 :)

san: 所以我幫你畫了重點 後面有說膽汁也可能出現在逆流中唷 作者 09/10 21:06
san: 特別講明 同時這只是大略讓獸醫師能初步思考的方向跟流程而已 09/10 21:06
san: 畢竟人為觀察的偏誤跟少數的例外是無法百分之百精確由臨床症 09/10 21:06
san: 狀做診斷 所以才需要影像學跟血檢之類的檢驗做最後確診 而不 09/10 21:06
san: 是看書看看臨床症狀就能確診唷 09/10 21:06

是的,您說的我完全認同喔 :)
後面您畫的重點裡說明,在很少數的例子中,膽汁也會出現在逆流中,
這點在《小動物腸胃科學》中亦有說明到。
但如果因為如此,膽汁「就不能」當作主要的區分標準,
以貓會吐毛球因咳痰和逆流會造成腹部用力,
同時逆流亦有可能引發作嘔和乾嘔的情況下,
這難道不是「很少數的例子中」(雖然吐毛球不少見就是了),
腹部用力也會發生在逆流中嗎?
為什麼同樣的標準(「在很少數的例子中」會發生例外),
「膽汁」不能作為主要的區分標準,
但「腹部收縮」卻可以呢?這不奇怪嗎? :)

同時,您說的也是我在這篇文章中想表達的重點,
獸醫因為「具有專業」因此可以也應該透過影像學、內視鏡等檢驗來確診,
如此一來,怎麼會是用「腹部收縮」作為主要的區分標準來鑑別呢?
不是應該以診斷性檢查來確認到底是逆流還是嘔吐以及其相應的疾病為何嗎?
反過來說,也正因為飼主「缺乏專業」,
他們不可能在家中就取得影像學或內視鏡的檢查結果,
就算真的能取得好了(可能家中什麼都有?),十有九九九也看不懂,
如此一來,飼主在有限資訊下,要如何區分嘔吐和逆流呢?
標準是什麼?有沒有什麼簡易的指標與判準是飼主以他們的經驗可以掌握的?

san: 痾 我想表達的只是就算都能當依據好了 都無法百分之百證明是 09/10 21:26
san: 對的 只能猜想也許答案是比較靠近這個的 然後飼主到底為啥需 09/10 21:26
san: 要會分呢? 獸醫師只需要飼主詳細描述發生的情況 而非加上飼 09/10 21:26
san: 主的猜想影響判斷 畢竟最後說話的會是這些檢驗的數值跟影像 09/10 21:26
san: 有病就該去看病 例行健檢就不會錯過治療良機不是嗎? 09/10 21:26
san: 就算今天症狀都很典型 讓飼主可以分出來 那飼主的下一步是? 09/10 21:33

對的,這就是我想表達的呀 :3
所以沒有什麼主要的區分標準問題,
這些指標(判準)都只是用來驗證獸醫師的「假設」(猜想)罷了,
即便有諸多指標指向某一種特定的疾病型態,
獸醫師也仍然需要做進一步的診斷性檢查(如血檢、尿檢、影像學、內視鏡等),
才能做出確切的診斷不是嗎?

但,這是「對獸醫師而言」才是如此,
因為獸醫師有其專業、後續有儀器設備可以去逐一盡可能地驗證他的猜想(假設),
對飼主而言不是這麼一回事呀,
飼主當然也知道「有病就要去看病」,
但問題在於,他們無從判斷貓咪當下的狀態是不是「真的有病」,不是嗎?

為什麼飼主需要會分?理由我已經在本文中重覆詳述過很多次了,
飼主「需要」會分辨,才能在有限的資訊下盡可能地做出正確的決定,
才能從「無從判斷」、不知道如何下決定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如果今天症狀都很典型,飼主分得出來,狀況又是需要送醫的狀況,
下一步當然就是送醫呀,更何況例行性檢查通常都是半年一次,
如果今天晚上就有飼主遇到貓咪吐了兩次有白泡泡的透明液體,
但貓咪的食慾、精神無異常,
請問飼主到底該怎麼判斷貓咪該不該立馬送夜間急診呢?
難道是要等到例行性檢查才去問獸醫師嗎?

況且,如果我們要飼主能分得出來,好做下一步的送醫動作,
至少也該讓飼主知道所謂的「典型」是什麼吧?

所以本文想說明的重點,以及問題在於:

飼主要如何判斷貓咪當下的狀態是否需要送醫?

吐毛球需要送醫嗎?如果是一天吐三次毛球呢?
如果是吐毛球同時下痢呢?

軟便需要送醫嗎?什麼狀態下才算是軟便?
拉出成型但壓了軟掉算軟便嗎?軟便多久算是嚴重不能再拖的?
軟便多久算是不嚴重可以再觀察,通常也不一定要吃藥的?

貓咪搔抓特定部位需要送醫嗎?抓到什麼程度就需要送醫以避免更嚴重?

貓咪長粉刺需要送醫嗎?長到什麼程度需要送醫?

貓咪食慾不振需要送醫嗎?怎麼樣才算食慾不振?
食慾不振多久就需要送醫?
有什麼相應指標可以觀察指標一異常就需要馬上送醫?

上述這些問題都是飼主需要判斷的,為什麼飼主「不需要會分」?
為什麼會覺得飼主不需要相應的基本知識與判斷能力?

這不就是為什麼有許多獸醫師,
遇到愛操心、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就往獸醫院跑的飼主,
會和他們說「這個你回去可以觀察一下貓咪是否有○○○、□□□等情況,
   如果真的有這個狀況,你再帶貓咪盡快來就醫。」
這不就是「希望」飼主會「分辨」嗎?

如果飼主不需要會分辨,
為什麼貓咪結紮完後,獸醫師會需要告知飼主術後照護上的注意事項,
如果發生了什麼事要盡快回診?
為什麼貓咪打完預防針後,獸醫師會需要告知飼主預防針可能的副作用,
以及什麼情況下算是急性過敏、什麼情況下算是慢性過敏,
出現什麼情況需要盡快回獸醫院打抗過敏針?

飼主真的不需要會分辨嗎?

san: 我只看到你一直很想用臨床症狀分別嘔吐跟逆流 但其實飼主分 09/10 22:38
san: 不分的出來根本沒差 因為飼主也不知道後面潛在疾病的鑑別診 09/10 22:38
san: 斷 這不在飼主基本的知識跟判斷能力唷 就算你說了獸醫也不會 09/10 22:38
san: 真的全盤相信飼主對嘔吐還有逆流的鑑別準確性 09/10 22:38

這是因為飼主「只能」用臨床症狀去區分。
飼主無論如何就是只能從有限資訊去判斷貓咪當下是否需要送醫,
而是否送醫的正確判斷需要飼主有基本知識和判斷能力。

獸醫師相不相信飼主的判斷是另一回事,
畢竟要飼主「先」做了判斷,決定要送醫後,獸醫師才能夠進行診斷,
如果飼主「沒送醫」,請問獸醫師是要怎麼做診斷?
所以問題仍是在於,飼主要如何在有限的資訊下,決定貓咪當下該不該送醫。
送醫之後,獸醫師當然需要依其專業進行診斷,
怎麼會去仰賴缺乏專業的飼主去對嘔吐和逆流作判別來下診斷?
飼主的判斷只純屬「到底要不要送醫」的判斷,
送醫後,飼主判斷的階段就結束了,
後續該怎麼檢查、該怎麼診斷、該如何區別病症,那就都是獸醫師的事了。

san: 我覺得你扯有點遠了 我只針對你想區分嘔吐跟逆流這點 覺得非 09/10 22:49
san: 常沒有必要 基本的衛教常識有是好的 但不需要做過多的判斷影 09/10 22:49
san: 響獸醫的診斷 09/10 22:49

好的,若如此,正如我上述問的,
如果今晚有一位飼主遇到家中貓咪吐了兩次帶白泡泡的透明液體,
但食慾和精神都沒有異常,
請問飼主該怎麼判斷該不該立即送醫掛夜間急診?

我上面已經說明了,飼主的判斷只會決定他該不該帶貓就醫,
如何會影響獸醫的診斷?獸醫師難道會需要飼主不專業的判斷去下診斷嗎?
※ 編輯: NaoGaTsu (118.169.9.189), 09/10/2017 22:53:1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