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象印熱水瓶使用方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象印熱水瓶使用方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象印熱水瓶使用方法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什麼男孩喜歡冒險犯難,就算吃過苦頭也樂此不疲?】 很多頭胎是女孩、第二胎是男孩的媽媽曾經告訴我,帶孩子一直是周而復始的餵奶哄睡、牽牽小手、唱唱兒歌,規律而安穩,於是就繼續勇敢的製造第二胎, 沒想到,兒子出生後才真正體會到何謂心力交瘁,尤其打從男孩學爬、學走開始,驚悚劇情就開始輪番上演,翻箱倒...
象印熱水瓶使用方法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男孩喜歡冒險犯難,就算吃過苦頭也樂此不疲?】
很多頭胎是女孩、第二胎是男孩的媽媽曾經告訴我,帶孩子一直是周而復始的餵奶哄睡、牽牽小手、唱唱兒歌,規律而安穩,於是就繼續勇敢的製造第二胎,
沒想到,兒子出生後才真正體會到何謂心力交瘁,尤其打從男孩學爬、學走開始,驚悚劇情就開始輪番上演,翻箱倒櫃,挖插座、拔插頭、玩剪刀、玩電扇…,愈是禁區,他們愈有興趣。
媽媽們的視線絲毫不敢遠離,神經分秒都得緊繃,這才領教到帶孩子太傷神。
的確,生養三個男孩讓我確信,冒險的特質確實是深深烙印在典型男孩的基因裡,似乎生來就是他們的印記。
.
(((冒險傾向,是典型男性與典型女性的區別特徵)))
咱家三男孩一路以來的肢體發展模式如出一轍:
才學會走路,不穩的腳步就開始一路衝,顯示他們內心「跑比走更過癮」的強烈慾念;
真的會跑了,上下樓梯就不再一階一階乖乖走,「三階併兩階的彈跳」才是基本步伐;
一旦到遊樂場玩耍,溜滑梯上不多時就會看到千奇百怪的實驗姿勢---躺、俯、側、衝,三小子總是大膽展現驚人特技,非得找出世界上最新奇刺激的溜滑梯玩法不可。
這一路走來,我心知肚明,典型男孩天生對開發自己的身體潛能躍躍欲試,挑戰極限的細胞如千軍萬馬,難以阻擋!
我在一次又一次飽嚐驚嚇之後,確實已練就一顆比一般父母更強勁的心臟,對咱家三個男孩成長中的諸多行徑,早已見怪不怪,尺度不由得愈放愈寬。
.
我記得小子之一六歲時在中庭嬉戲,突然發覺從花圃的磚頭圍欄上跳下來非常刺激,於是就開始在社區裡大力搜尋各種高度的磚頭圍欄,
他愈爬愈高,愈挑戰愈過癮,一位媽媽路過,還沒看到我,就急得上前去阻止,沒想到一轉身就瞥見我,對於我的神態自若大表不可思議!
我記得我回答道:「你擋不了他的啦,他每次跳,每次就會想一想他自己的極限!而且真的要跳到摔痛了,他才會停手的!」
果真,到了一個令我不可思議的高度時,小子一跳下去就哀哀叫,然後,終於服輸,自動收手!
我判斷這等嘗試尚不具有嚴重的安全威脅,於是就任由小子自行接受苦果而學著自我收斂。
.
研究兩性差異的英國心理學家傑夫.特雷齊曾提出:「冒險傾向可以稱得上是典型男性與典型女性的區別特徵。」
他提出,在人類遠古的生活中,男人要負責打獵、覓食,往往需要勇敢無懼、主動出擊,長期演化的結果,「手腳快於大腦、敏捷動作先於審慎思考」的冒險本能,已深深烙印在男性的基因深處。
.
(((典型男孩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環境的風險)))
除了源自演化的結果,典型男性天性中有一股假想自己是英雄的趨向,因此很容易在自我幻象中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環境的風險,與典型女性趨向保守觀察、被動等待的天性大異其趣。
這使得典型男孩往往是自己莽撞行事的受害者。
咱家三小子自學步以來,大小災難頻仍,真是防不勝防:牙齒撞斷,額頭撞成大腫包,玩玻璃用品掛急診縫針,被生鏽鐵片劃破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然而這些意外只是讓我血壓陡升的小插曲,三個蠻小子的膽大包天與衝動行事,還曾把我嚇到心跳快停止。
.
有一年寒假,娘家辦了一次旅遊,一行二十多人一下火車,才走進渡假村,就看見一小子頭殼鮮血直噴,我立即被嚇得六神無主。
在人生地不熟的台東,一陣兵荒馬亂,立即飛車送小子至數十公里外的慈濟醫院急救,止血、縫針、照X光,我緊緊抱著小子,全身不自主地顫抖,眼淚奪眶而出。
才短短幾分鐘,小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走在我後頭的這一小子,一進渡假村,望見廣場上不遠處立著一座金光閃閃的戰車模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爬了上去。
萬萬沒想到戰車的粗大砲管是可以活動的,才爬上去,鋼製的大砲管就往前旋轉,朝小子的後腦勺重種打下來,等我們發現時,小子已嚎啕大哭,被自己的噴血嚇得臉色發白。
頓時全家人臉一陣青一陣白,所有的玩興都消失殆盡。
真是皮啊,這個模型擺在那裡好幾年,從來沒人想過要爬上去,也不會有客人連check in的手續都還沒辦妥,就開始四處探險啊!
我這個媽媽萬萬沒想到,一個已經能走能爬、能自己過馬路的八歲孩子,還需要我隨侍在側的緊迫盯人?
那場可怕的意外真正讓我感受到,男孩真是難以預測的不定時炸彈,總是想要劃破寧靜,在無風無浪之中衝撞出驚濤駭浪。
.
(((男孩遭受意外傷害的機率遠高於女孩)))
環境本身並不可怕,然而一旦結合男孩的冒險衝動,就變得危機重重。
由於典型的男孩普遍容易高估自己的實力,因此我的母親生涯始終沒辦法輕鬆平靜。
到了青春年少,男孩的理智也不會隨著日漸成熟的身軀而大幅進步。
每當看到驚悚的山難、水難事件,我就在心裡警覺起來,該如何面對三小子不斷向我苦苦逼求,准予放行他們參加各類暗藏危機的活動呢?
而無奈的放行之後,又該如何安撫自己揪結的腦神經細胞呢?
或許直到三小子長大成人,我都還得叨叨絮絮,要他們不要開快車,要他們不要喝酒上路,要他們不要熬夜放縱?
.
典型的男孩們不但容易假想自己是英雄,對勇於冒險的人物也莫名崇拜,重點不在於這些人物做的事情到底對或錯,而在於他們敢為人所不敢為!
因此典型的男孩們還有一個潛在的大危機,也就是當一堆男孩聚在一起時,稍稍受到帶頭英雄的鼓譟,很可能就集體做出更為驚悚大膽的蠢事,如:打群架、集體飆車、貿然闖禁區等。
以上原因造成男孩遭受意外傷害的機率遠高於女孩。
然而無論急診、外科手術、抑或造成終生遺憾等案例屢見不鮮,也不論統計數據有多嚇人,都很難遏止男孩大膽冒險。
.
家有冒險小子,採取全面圍堵的方法,絕對是下策,父母除了要有超強的心臟,還要適度相信他們對自己身體之控制能耐,且必須從小建立嚴明的規定,更要把握住各種機會教育,讓他們認識危險。
.
(((在安全合格的場地裡,讓男孩正確地冒險)))
全然禁止男孩嘗試有創意的冒險行為,顯然會造就一個無法滿足搞怪欲望、處處搧風點火、騷擾他人的皮蛋。
最好的方法就是帶他們到真正安全的場地、在合格教練的監督與教導下,帶領他們正確地冒險。
愛在地上玩滑水,不如讓孩子去上溜冰課,戴好護具、向教練學習正確的動作與防衛方式;
愛從高處往下跳,就帶孩子到有著各種安全體育器材的運動公園,讓他們盡情發洩、探索體能極限;
喜歡到溪邊玩跳水,就讓孩子到合格的游泳池,在大人監督下安心嘗試。
安全的場所、適當的器材、正確的技術訓練和妥善的防護,是從事危險活動時的必備條件。
.
(((建立嚴明的行為守則,而且不輕易妥協)))
對不知天高地厚的冒險小子而言,「危險」這兩個字是不存在的!
當他們內心燃起尋求刺激的衝動時,興奮感必定會沖毀所有的理智。
因此,建立「不輕易妥協的規定」、「利用各種方式讓他們認識危險行為的後果」,是保障孩子安全的最重要法則。
兩歲時禁止碰插頭、插座、熱水瓶;
五歲時禁止單獨過馬路、一個人在公園遊玩;
七歲時禁止使用過於尖銳的刀具;
九歲時禁止下課後和同學在街上閒逛;
十二歲禁止和同學私約到溪河或海邊游泳;
十五歲不能沒有理由隨意外宿,或是從事未成年者被禁止的活動…………
這些要求雖然專制無情,但在孩子還不夠成熟,無法正確判斷環境安危的階段,為了保障他們脆弱的肉體、甚至心靈,以免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卻都是必要的規範手段。
典型男孩的心理成熟遠遠趕不上身體成長,明明身體已經強健有力,卻無法相對應的明辨事理,以約束自我,所以當然更需要明確的外力和他律,來幫助他們避開麻煩。
比如,孩子看到濕濕滑滑的地板還是要忍不住滑個幾下,就請他務必回家先戴好護具、頭盔;孩子放學之後隱瞞大人和同學四處遊蕩,就可能必須暫時取消幾天他下課後的自由時間;孩子老愛跑到窗口跳上跳下,就請他先坐在「隔離椅」上安靜休息幾分鐘。
.
(((給予足量的監督陪伴,挪去環境的危險因子)))
孩子的意外多半都是大人不在場時造成的,如果您家兒子每天都忍不住要把創意巧思用在冒險遊戲上,我們就只好認命地付出更多時間陪伴與監督,這也是為什麼教養男孩特別辛勞的緣故。
為了減輕負擔,父母也可以先為孩子盡可能挪去危險因子,像是在尖銳的桌角、椅角處做好防護;堅硬的牆面與地板要鋪上軟墊;用物品擋住或封住插頭、插座;
把刀子、三秒膠、打火機、尖銳錐子等危險物品隔絕在孩子的視線之外;把孩子常會靠近的窗戶鎖緊;把藥品擺在孩子拿不到的高處……等。
父母必須時時檢視環境,預想各種潛在的危險性,這樣就不至於總是要提心吊膽,也能放手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探索。
.
(((了解男孩控制肢體的能耐,避免無謂的擔心)))
給予仔細而足量的陪伴、多與孩子互動、投入他們的活動,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
我們可以很熟稔孩子控制自己身體的能耐與限度。
有些家長對於男孩的一舉一動都緊張過度,隨時喊著:「不准跑」、「不准跳下來」、「不准爬高」、「不准追逐」……這可能是因為爸媽對於孩子控制與運用身體的能力不夠熟悉所致。
如果我們常常陪在孩子身邊,觀察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身體來行動,比如在公園,他們是如何一點一滴建立起攀爬、跳躍、平衡的能力,
當我們眼見為憑,確信他們有能力控制好自己的肢體,那麼就有限度的成全男孩們吧!
讓身心狂野的他們不再被綁手綁腳,而能享受運用肢體的樂趣。
同時,沒有受過傷的孩子確實不懂得什麼叫做「害怕」,讓孩子親身經歷一些無傷大雅的小跌倒、小挫折,不啻是增強孩子評估安危的最有效方法。
象印熱水瓶使用方法 在 職場裡的人類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8啟發的通道:說真心話的藝術》
100個人裡面,大概有101個,跟我說過一樣的話,職場,別放太多真心。我想,這就是半澤直樹之所以這麼火紅的原因吧。在講求倫理而迂腐至極的體制內,能夠暢所欲言地說出真心話:對於你的作為,我會加倍,啊,不,是千倍奉還。
G中心與喉嚨中心被高度啟動的我,被許多人這麼形容著,妳真的好會說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很知道怎麼適度幫腔,也懂得關鍵勸退。說這些話的人,殊不知在出社會之前,我有很強烈的表達障礙,不是講了半天還講不到重點的那種,我的狀況更糟,是連一句話都講不清楚的坑巴和吞吐。索性不講話,當個啞巴。
我後來選擇的職業,是巨大的轉捩,雖然看起來像是個諷刺的笑話。一個話都說不好的人竟然去應徵一天到晚都在講話的公關產業嗎?我爸勸我,妳還是乖乖報考公務員吧,專心查案就好,不大需要講話的。
也不知道自己在彆扭甚麼勁,我這一生面對重要抉擇都是這副德行。國考的經濟學我故意交了白卷,來到公關公司面試時,卻又尷尬到無地自容。面試我的5/1主管,是個口若懸河的辯才,跟他面試簡直像聽TED演說那麼暢快,而我依然甚麼都講不好,面試終了,他挑眉看著我,妳真有心想學公關嗎?
其實我那時根本不知道甚麼是公關,心裡卻如同熱水剛剛煮到沸點,就被人急急倒出來的一股腦滾燙,不假思索地冒出直煙,說出當天我說得最完整的一句話:是,我願意學。
「胸中有一些不吐不快,無法多等一秒,否則就會燙死自己」的胸中小廚房,隨著年齡增長,也感覺心裡的悶燒爐,從膳魔師的可攜式大小、擴張成五公升的象印熱水瓶,隨時準備無預警傾倒,所到之處,有時氾濫成災。
面對看似言談木訥、偶爾在會議上又突然語驚四座的我,5/1老闆用上了很聰明的方法,在一次一次和死線賽跑的提案前,仍然保留一段Quality time給我,一邊挑釁,一邊詰問,「你的立論點是?」、「你為什麼覺得這個邏輯對方會買單呢?」、「這一頁跟下一頁有甚麼關係?」、「好,如果你要說的是A,那我就不懂了,這跟B有哪裡不同?」。
很難描述那些時間具體給我的感受,總是覺得自己被扒光、被逼到牆角,很想反擊又不知道該怎麼出拳,狼狽到流下淚來,對方遞上衛生紙,「不要用哭來解決事情,那是最軟弱的,你只要把自己說出來,就好了,我現在也只要求你把自己好好說出來。」
串連著G中心和喉嚨中心的1-8通道,在那段時間得到了全面的啟蒙,我對著上司說出了所有「真心話」,包括我認為客戶的Brief很蠢、也不那麼認同團隊一起產出的Idea,我覺得為什麼不怎麼怎麼做就好了呢?
聽得5/1老闆哈哈大笑,沒想到我是個外表柔弱,內在芒刺稜角有許多的人,他慢慢教我,若覺得合作是來自愚蠢的基準,該如何取得折衷、而不用照單全收;如果有其他的意見,要怎麼清楚地說到點上、卻又不必說得太滿,留點餘地讓各方去轉彎;更重要的在於,不必急,不必急著說、也不必急著讓別人第一時間買單,而讓自己太快退縮。
回想起來,他教給我最寶貴的一課,既是誠實表達,也是忖而後言,「能打動妳自己的,才能打動別人。不過,記得,每個人接收的步調和水平不同。」
當我面對越來越多的商戰場合,對於所謂的折衝斡旋,充滿了真心的使命感,我才真正懂得5/1老闆的深意,也開始領略1-8通道的「領導」與「啟發」,究竟是甚麼意思。那就是,把自己表達清楚,在正確的時間點。
擁有1-8通道的人,通常很難言不由衷,就算是像我這種、被戲稱為「假面超人」的PR角色,話由真心,才會活得比較健康,否則,那種違背心底願念的阻逆感,常常讓我覺得動彈不得,好像胸口的爐灶硬蒸了一尾活跳跳的魚,鍋子早燒熱了,魚還在掙扎著,怎樣都不肯就範。
於是,我依然會說出真心話,在習慣話講三分的職場。只是學會了把握時機、還有觀察臉色。在公關公司的後期,我最享受的,就是跟客戶開很煎熬的成效檢視、或任務下放的會議,那是一個時時心口不一、意在言外的詭譎場合,我看著身邊的主管,在就算是接近羞辱的時刻,也會從容地聽對方把話說完,接著不疾不徐地或反駁、或釐清、或追問、或總結,最後,情氛通常會翻轉,客戶會像是突然清醒或懂得一些甚麼,有的還會跟我們致歉或致謝。
我好奇地問老闆:「你剛剛說的,是真心話嗎?」老闆對我眨眨眼,「我說出了我最想說出的真心,以及,他們期待想聽到的真心。」
這一課,我又學了整整十年。從各種人情歷練裡,反覆斟酌當中的比例應該要是多少,當別人對我說出:「我想聽妳的真心話,別瞞我。」的時候,判別對方是不是真的準備好,還是他們只是需要一個不問任何理由的擁抱。
職場上,要默默等待說出真心話的正確時機,難如登天。我比較常面對到的,是會議中冷不防需要表態,怎麼辦,天人交戰。我真心覺得這個做法沒有勝算,但對方一付志在必得的樣子。
我後來使用的方法是,在嘴快說出真心話之前,我會真心地反問對方,不好意思,這部分可能超出我的理解範圍,我沒有很聽得懂這個方法的細節,所以我不確定這要怎麼work,你介意再為我解釋一次嗎?
有一些時候,不夠清晰的環節,會在雙方的對談中,被再一次的檢視,對方會發現難以自圓其說的部分,於是目的達成,我們都同意需要再多想想。
有一些時候,狀況會更複雜一點,總不可能要求大老闆為你重新複述一次細節,那麼,我會說出的是「一個小故事」,可能來自我最近看的一本書,也可能是早上在車上收聽到的新聞,從這個小故事,讓我聯想到跟這個決策雷同的地方,故事裡主角的選擇,最後引領了發生的結果,我覺得很有趣,想跟您激盪與分享一下。
這麼做,不見得能夠改絃易轍,但會為彼此爭取一些緩衝,讓1-8能夠盡量貼近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的信念,比直白地說出真心話,更能引領新的啟發。
我承認,1-8通道第一時間所迸發的靈感與創意,多半非常大膽而冒險,令人聽了就害怕,好像也沒甚麼佐證可以說明,這麼敢,就會成功,所以,被拒絕也沒有甚麼好意外的,而被動地在職場等待可以說出真心話的時機,也好似緣木求魚,上述的方法,是我目前我找到、能把真心話轉述得柔軟一些的撇步,提供給大家,也歡迎你們交流更好的方法。
而,甚麼是真心話?我現在會這麼定義,真心話是坦誠說出自己的心,同時也惦念著別人的心,能夠理解多少、又願意開放多少。先走入人心、再集結人心,讓心的信念得以流通,大家攜手找到光明可靠的路,這可能就是1-8所傳達的,登高一呼、振奮人心的領導風格吧。
象印熱水瓶使用方法 在 Starry Starry Tearo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Cuckoo Pressure Cooker使用二三事✨✨
非常漂亮的萬寧 x Cuckoo的韓國製加壓電飯煲,終於來到我家了!
其實Cuckoo這個韓國大熱品牌,一早已經街知巷聞了吧。尤其他們出的電飯煲,除了是韓國no.1品牌之外,更是讓其他亞洲地區都趨之若鶩,還記得好幾年前,Cuckoo在香港也曾刮起一陣風潮呢!現在竟現身於這期的萬寧換購,實在非常非常驚喜。
這部白色 x 金屬粉紅色加壓電飯煲,外型超級漂亮,比市面的電飯煲造型來得精緻呢!新機落地,自然忍不住試用一下各種基本功能。一個飯煲,無論有多少額外功能也好,最重要還是要煮到一碗鬆軟噴香的美味白飯。這方面Cuckoo絕不會令大家失望,備有多種煮飯的模式,例如白米、雜穀、糙米發芽,甚至備有高火力模式讓大家挑選。
眾多模式中,我獨愛煮得出焦香飯焦的煲仔飯模式。小時候媽媽的古早飯煲,煮飯常常焦底,媽媽覺得非常討厭,覺得浪費白米,殊不知這層又硬又焦的飯焦,是我心中的極品美味。取飯的時候,常常出盡力去將它們刮起來品嘗。不過隨著後來換了新飯煲後,幾十年來也沒再見到飯煲底有層飯焦出現了。想不到現在這個Cuckoo飯煲,竟有這個飯焦功能,能夠重溫童年的小樂趣,真叫我喜出望外。
趁記憶還新鮮,將這幾日的快樂試機的小經驗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
✨基本配件
每個Cuckoo多功能加壓電飯煲都會配有一個量杯、一個飯勺、一個蒸盤和一支清潔針。
✨內置模式
這個飯煲總共有13個內置程式,計有白米加壓、高火力白米加壓、白米快速、雜穀飯、高火力雜穀飯、糙米發芽、高火力糙米發芽、稠粥、稀粥、煲仔飯、嬰兒食品、蒸/燜、和自動清洗模式。
✨飯煲容量
此飯煲的白飯加壓/高火力白飯加壓模式,可以煮1-6cup白米。至於白米快速、雜穀飯、糙米發芽、及煲仔飯的模式,則最多可煮4cup米量。
至於煲粥的容量,稀粥可煮0.5-1cup白米,稠粥則可以煮1-1.5cup白米。
✨米和水的比例和煮飯的溫度
正常來說,用上隨煲附送的量杯,再加水到內鍋上的指示刻度便可以。如果需要特殊地調節煮飯的溫度,也可以進入調節溫度功能,自行調節一下。
✨操作方法
雖然飯煲上的面版有點複雜,不過實際操作其實不算太困難。首先將頂部的蓋子按鈕鎖上,然後反覆按功能鍵到所需要的模式上,再按一次”加壓煮飯”鍵便可以開始。
✨預約和保溫功能
此飯煲可以選擇預約煮飯功能,時間由最少的1小時到最長的12小時50分鐘。煮好飯或粥後會自動進入保溫模式。保溫時間最長為24小時。如果在保溫期間想吃熱飯,可以按下”保溫/再加熱”鏈,只需9分鐘就可以有熱騰騰的白飯出現了。
✨實際操作 - 白米加壓模式
今次用上日本產珍珠米,1量杯的份量,再根據內鍋上的指示注入清水,使用最基本的白米加壓模式烹煮。在開始後約12分鐘,蒸氣開始排出,蒸氣量算大。到了最後3分鐘會再有一次蒸氣排放。整個煮飯過程大約26分鐘。
煮好的白飯粒粒飽滿分明,質感軟糯,比起平時煮出來的白米飯有明顯不同,效果非常非常滿意~!
✨實際操作 - 煲仔飯模式
再接再厲,用上一樣的日本產珍珠米,1.5量杯的份量,根據內鍋的指示注入清水,再加入味噌、醬油和味醂,還有新鮮蘿蔔粒、娃娃菜絲、粟米和青豆,使用煲仔飯模式烹煮,做一個非常簡單的有飯焦版日式雜菜炊飯。
如同白米加壓模式一樣,在開始之後約18-20分鐘,蒸氣開始排出,蒸氣量和白米加壓模式差不多。到了最後3分鐘會再有一次蒸氣排放。整個煮飯過程大約36分鐘。
雖然珍珠米本身飯質偏軟,不過一樣能煮出焦香硬脆的飯焦。最驚喜的是用附送的膠飯勺輕輕一刮就能完整刮起飯焦,完完全全沒有痴底的現象。非常非常驚喜。
✨實際操作 - 稠粥模式
除了煮白飯外,飯煲另外一個最大的用途便是用來煲粥。這次用了1.5杯珍珠米,水量根據內鍋的指示(稠粥)注入,另外再加入元貝、粟米和陳皮,使用粥模式烹煮,做一鍋粟米元貝粥。
整個烹調過程需時約1.5小時,過程中的蒸氣排出比白米加壓/煲仔飯模式較少,到了最後三分鐘同樣有一次蒸氣排放。
煮好的稠粥,白米明顯完全煲透開花,元貝的味道比平常明火煲粥更能滲透到粥內,整鍋粥香氣四溢,質感也一流,效果實在驚喜。
✨實際操作 - 稀粥模式
另外也嘗試使用稀粥的設式,再煲一次一模一樣的元貝粟米粥。用了1杯珍珠米,根據內鍋(稀粥)的指示注入水份,也同樣地加入了元貝、粟米和陳皮,使用粥模式烹煮。整個過程的蒸氣排放量和時間,基本上和稠粥模式一樣,同樣需要1.5小時。
打開飯煲,水量明顯比稠粥增加,不過白米照樣煲透開花,味道亦充分滲透出來,味道質感也很好。
------------------------------------------------
⭐️後記
正在努力試機的這幾日,剛巧遇上小小孩無端發燒了。所以兩次煲粥的測試,重複用上小小孩最喜歡的粥品。
非常慶幸這飯煲的煲粥模式非常方便,效果又很理想,幫助了我渡過這個非常時期。將所有材料放進飯煲,按幾下按鈕,便完全不用理會也不用看火,自動變出一鍋香噴噴的粥出來。煲好之後更會自動跳至保溫模式,煲一次便可支撐兩餐,大大節省時間。
我想,如果家有開始加固的嬰兒,需要常常煲粥的話,這飯煲應可大大減輕煮婦的負擔呢。
------------------------------------------------
⭐️Shopping Tips
這次萬寧 x 韓國Cuckoo品牌家電換購活動,總共有六件電器可供換購。除了兩款非常出名的電飯煲外,還有智能電熱水瓶、LED護眼燈連無線充電、蒸氣手提掛燙機、和直立式蒸氣拖把。
由即日起至2019年7月24日,於萬寧分店購物淨額每滿$60,即可獲印花一枚。憑指定印花數量,即可以低至25折優惠價換購。詳情請參閱:https://www.facebook.com/2383873828604075/posts/2422032968121494/
🍚多功能智能電飯煲:
Mann Card25或30印花+$479
Mann Card35或40印花+$449
🍚韓國製加壓電飯煲:
Mann Card25或30印花+$1029
Mann Card35或40印花+$999
💧5公升智能電熱水瓶:
Mann Card25或30印花+$329
Mann Card 35或40印花+$299
💡LED枱燈連無線充電:
Mann Card25或30印花 +$299
Mann Card35或40印花 +$269
💨 強力蒸氣手提掛燙機:
Mann Card25或30印花 +$279
Mann Card35或40印花 +$249
💨 直立式強力蒸氣拖把:
Mann Card25或30印花 +$429
Mann Card35或40印花 +$399
------------------------------------------------
🍚 #CuckooHongKong #cuckoo飯煲 #cuckoo加壓飯煲
🍚Cuckoo Hong Kong
🍚Mannings 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