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豐盛的應許經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豐盛的應許經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豐盛的應許經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豐盛的應許經文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7萬的網紅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彩虹爸爸媽媽如果真的愛孩子,就去認領全台中小學上下學校門口交通導護、還有營養午餐抬餐定點擺放,少在那邊想孔想縫。 2019年秋季由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所引起的 #宗教進入校園 的莫大爭議中,部分彩虹愛家的基層志工認為他們的付出被社會大眾否定而感到氣憤、難過。其實我們深信基層志工多數是出自於無私的...

  • 豐盛的應許經文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14 11:01:04
    有 326 人按讚


    彩虹爸爸媽媽如果真的愛孩子,就去認領全台中小學上下學校門口交通導護、還有營養午餐抬餐定點擺放,少在那邊想孔想縫。

    2019年秋季由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所引起的 #宗教進入校園 的莫大爭議中,部分彩虹愛家的基層志工認為他們的付出被社會大眾否定而感到氣憤、難過。其實我們深信基層志工多數是出自於無私的愛想來陪伴孩子,他們付出了愛、時間與關懷,卻得到負面的回應。志工的愛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出自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本身。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創立於1999年七月,其創辦初期原名為「彩虹兒童福音中心」,直到2004年才正式變更為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而談到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我們要先認識「陳進隆先生」,他就是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的創辦人,也曾擔任過彩虹愛家的執行長、亦是現任彩虹愛家的秘書長,他與他的太太謝慧燕女士就是彩虹愛家第一位的彩虹爸爸、彩虹媽媽。

    2019年10月底,一個由家長召開的聯合記者會中放了一段陳進隆先生於2019/07/21在浸信會安樂堂演講的錄音,內容讓我們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們整理了一份歷年來陳進隆先生的演講及接受媒體訪問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彩虹愛家創辦人及現任秘書長對於彩虹愛家到底有什麼看法與期望?

    原本應該更早一點整理好的,但有越來越多的網頁在事件爆發後開始消失不見,為了補齊資料,我們多花了很多時間慢慢蒐集已經消失的資料。

    在下面這些網頁、影片、錄音檔中,我們可以窺見彩虹愛家創立的目的即是「宣揚福音,讓孩子及家長進入教會到主的面前」,即便彩虹愛家多次在社會大眾面前否認自己的宗教色彩,但我們卻在教會媒體、教會演講中 #看到他們秘而不宣的企圖。

    回到先前所提,大部分基層的志工是出自熱忱,然而彩虹愛家卻以 #轉化過後的宗教思想植入教材,再以 #完整的生命教育裝備 吸引這些熱心的家長加入,這些熱心的志工其實本身也是彩虹愛家眼中的「好土、沃土」,再讓這些不知情的志工入班教授孩子這些其實連志工也不完全了解真相的「生命教育」。

    彩虹愛家一直以他們 優質的生命教育 所自豪,而我們卻看到彩虹愛家的高層試圖抹掉過去,這是在隱藏什麼? #他們又對基層彩虹志工隱瞞了些什麼?優質的生命教育就是抹去過去的痕跡、否認曾經說過的話、擦掉它們、就可以當成不存在了嗎?這樣的態度能為孩子帶來什麼樣的生命教育呢?

    我們想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一個謊言只會帶來更多謊言,好好的面對過往才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

    以下我們都已經完成備份,請問彩虹愛家準備好面對了嗎?

    🔺彩虹兒童福音中心,一個以 #文化宣教 為精神,幫助教會作兒童佈道的機構

    要傳福音,勢必先重視兒童的福音工作,包括兒童福音預工,及教會兒童事工的強化。

    為什麼教會應該重視兒童事工?
    1. 今日的兒童是教會未來的棟樑。兒童不來,教會無以為繼。
    2. 兒童階段是接受福音最好的時期。兒童事工做得好,可奠定青少年事工基礎,減少青少年的叛逆困擾。
    3. 兒童是教會接觸社區家長的最佳途徑。兒童來,父母就會來。兒童事工可強化成人的福音工作。
    4. 兒童事工一定會和社區工作結合。教會若要擴大與社區的接觸,兒童事工可列為第一優先。

    策略
    1. 培訓「彩虹媽媽」──讓媽媽透過說故事的活動,進入校園,接觸兒童

    https://www.ces.org.tw/…/m…/031604/activity/rainbowchild.htm

    🔺2003.09.04今周刊

    「彩虹董事陳進隆還希望把美語當介面,要作文化宣教士, #宣揚基督精神。因此,彩虹的產品除了強調透過藝術學習美語外,還強調學美語也要學品格。因此,彩虹的股東還出資經營一個非營利組織──彩虹兒童教育中心,在全台訓練了二千名義工性質的彩虹媽媽,以 #到學校說故事的方式,關心國小學童的品格教育。」

    https://reurl.cc/GkWK33

    🔺2005 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志工心流體驗與組織承諾之研究 作者:黃迺毓 陳惠玲

    第二章第一節
    四、彩虹兒童教育中心的發展與現況

    執行長陳進隆所言:「需要在哪裡,呼召就在那裡!」更加 彰顯其信仰基督教的堅定信念,如是:
    「聖經上寫明耶穌說:『讓小孩到我這裡來』,因此,我 #深信兒童事工是宣教上不可缺乏的一環!」⋯⋯。「我們不只是要說故事,還要 說夠精采的故事,⋯⋯」。陳進隆說,他會一直在兒童事工上努力下去,他很 #期待未來全國的每一間小學都有彩虹媽媽說故事,用『復活』 取代『輪迴』、用『愛』取代『功德』,#從小改變孩子們 文化觀、 價值觀、 人生觀。」(陳怡萱,2004:13)

    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7220

    🔺2010.11.14台南基督成功教會:讓孩子到主這裡來

    https://vimeo.com/16814037

    🔺2012.07.24國度復興報

    「今年的音樂劇,希望能達到一千場的演出。」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的秘書長陳進隆說,「若有 #五十萬個孩子觀賞彩虹聖誕劇,影響進入家庭, #就能有兩百萬人都能聽見福音。」

    「今年的聖誕音樂劇《追星》,我們想來談一談如何找到生命中最閃亮的那顆星星─聖誕節降生的耶穌基督,也幫助孩子一生找到對的目標,持守對的道路。」

    「陳進隆表示,「文化宣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而「創造節期」則是好玩又有效的方式。他期盼彩虹音樂劇每一年都引發更多的參與,使更多演戲的、看戲的、送禮的、聽音樂CD的人,在操作與體驗之中,被基督的愛打動,並且透過表演、音樂、與故事,#不斷將福音帶到社會文化中。」

    https://krtnews.tw/chinese-church/local/article/1657.html

    🔺2012.12.16台灣信義會真道堂:讓孩子到我這裡來

    「教會旁邊的 #學校就是教會的牧區、#那邊的羊就是教會的羊」

    「文化宣教透過文化的手段, 在人還沒進教會之前就去宣教」

    「親愛的主,謝謝祢幫助我們看到孩子現在的光景,他們都是祢的羊、他們是祢草場上的羊,他們在那裡好像無父無母,我們要把圈外的羊,帶到這個圈裡面來」

    證道:陳進隆秘書長
    經文:太18:5
    大綱:
    一、神如何看兒童?
    二、這世代兒童的景況與需要
    三、他們不來,我們進去
    四、孩子生命改變了
    五、讓我們來關懷兒童,接待耶穌
    六、看重兒童的教會必蒙福
    七、讓我們一起改變台灣

    https://reurl.cc/RdxyaD

    🔺2013.01.22國度復興報

    「陳進隆指出,今年協會的目標是與更多的教會聯結,透過集體行動,讓改變與文化宣教的力量更加擴大。」

    「慕義堂許玉華師母表示,#彩虹愛家的生命教育課程是種有趣的佈道方式,藉由建立友誼,來讓人認識耶穌」

    「彩虹中區辦公室高靜琴主任代為報告,教會以生命教育作福音預工,藉此和非基督徒建立關係,#也讓志工生命與耶穌信念對焦,當志工們對信仰產生興趣後,教會再進行支持關顧工作。」

    https://krtnews.tw/chinese-church/local/article/3600.html…

    🔺2013.01.25 台灣教會公報

    「#生命教育成福音媒介彩虹媽媽志工變同工」

    「邀請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秘書長陳進隆分享「文化宣教與台灣福音化藍圖」,並邀請幾位教會師母分享如何連結生命教育與教會事工。」

    「協會堅持團長一定是基督徒」
    「事實上,#很多彩虹媽媽就是因此信主」

    https://tcnn.org.tw/archives/7971

    🔺2013.02.24 萬華信心聖經教會:讓孩子到我這裡來

    「一個禮拜一次,一個學期下來至少16~18次,從小一到小六,這個班級就會被你所影響、被你所改變,他們會不會更靠近耶穌,會!」

    「這麼多年下來我們發現這個工作 #不僅是帶領孩子信耶穌,我們也帶領校園裡面很多的 #愛心媽媽信耶穌。」

    「我們剛剛提到 #學區可以變成你的牧區,後面還有一句話,這是彩虹的策略,叫做志工變同工」

    「外面還有大量的兒童流離失所,等待著我們帶領他們進入教會」

    「主,請你祝福我們的教會,主祢把附近的小學交給我們、祢把附近的小學賞給我們,讓附近小學的孩子們,我們有機會去接觸他們、帶領他們進入教會來。不只他們來、他們的爸爸媽媽也來。」

    http://www.fbwh.tw/blog/postdetail/343

    🔺2013.05.17基督教論壇報

    「陳進隆秘書長表示,此座談會共同目標是得著青年、預備領袖,透過學校、教會及彩虹愛家的專業培訓三方彼此連結、贏得青年,讓 #學區變牧區志工變同工。」

    https://www.ct.org.tw/1238632#ixzz66VWVh3aU

    🔺2013.06.11基督教論壇報(已被刪除,我們有截圖下來)

    「進校園說故事 彩虹愛家培育文化宣教士」
    「陳進隆提到,近幾年有許多生命教育志工被裝備起來,與詩篇六十八篇11節『主發命令,傳好信息的婦女成了大群』的應許吻合」
    「有不少家長因而信主。這項事工不僅進到學校服事孩子,家長也成為福音的對象。」
    「陳進隆提醒『我們不進去,別人會進去』,透過生命教育是將『#學區變牧區的文化宣教』」

    🔺2013.08第12屆青年宣教大會(原網址已被刪除,我們一樣有備份)

    陳進隆 獻身兒童族群事奉
    彩虹的呼召:文化宣教,建立耶穌信念的教育
    以文化為工具、以宣教為目的
    彩虹的異象:讓孩子到主這裡來
    兒童、幼兒階段在教育中宣教是現階段具有『三好』的源頭宣教

    第一好:機會好
    教育當局看重生命教育,這給教會一個參與體制內教育的機會。

    第二好:效果好
    兒童心思單純,就像耶穌所說的好土,種什麼.收什麼,接受基督價值觀的效果最好。

    第三好:數量好
    若能在國中、小就介入教育,將能得著最多數的人,而且得著孩子就有機會得著父母。

    🔺2014.03.23伯大尼禮拜堂:讓孩子到主這裡來

    https://bethanytw.org/…/%E8%AD%89%E9%81…/viewcategory/7-mp3…

    🔺2014.10.26南崁多加福音中心:讓孩子到我這裡來

    「有個孩子寫信給我們,他說在校園裡面有同學的媽媽講故事、做生命教育,後來這個媽媽就邀請這位同學進入教會,後來他就信耶穌了。」

    「這是一個很好的見證,#孩子可以因為校園裡的彩虹媽媽進到教會」

    「到校園裡把美好的信念放到孩子的身上,有機會他們就會一起進到教會,跟我們一起。」

    https://m.youtube.com/watch?v=a_JBr7rA_Mw

    🔺2014.12.23國度復興報

    「該協會秉持以基督信仰進行教育工作,#平均每週可接觸13萬名小學生。」陳秘書長說

    https://krtnews.tw/chinese-chu…/…/article/default/10171.html

    🔺2016.06.14 東華浸信會:讓孩子到我這裡來

    https://www.donghwa.url.tw/…/index.php/ser…/2016-sermon-menu

    🔺2016.08.10 基督教今日報

    「全台有600多所小學(約為台灣小學總數的1/4),每周有一堂課的時間,#學習具基督信仰價值觀的生命教育。」

    http://www.cdn.org.tw/News.aspx?key=9066

    🔺2016.11.20台北聖教堂:讓孩子到我這裡來

    「可能有一天你走在路上,「彩虹媽媽好、彩虹爸爸好」,你就鼓勵他、邀請他進入教會來,所以我們從小讓孩子接觸基督徒,#讓孩子接觸屬基督的信仰」

    「祢的國能夠臨到台灣,臨到整個孩子的世界,幫助我們讓我們能帶更多的孩子到祢的面前,求祢幫助我們保守我們,讓我們的工作在校園裡能持續的進行」

    https://m.youtube.com/watch?v=pKjGGByJOeg

    🔺2017.03.16衛理神學研究院

    把學區變牧區,志工變同工
    進入學校、改變文化、#把人帶進教會
    彩虹愛家的宣教模式:非基督徒—生命教育志工—信念衝突—拆毀重建—生命陪伴(備課讀書會、各種課程培訓)—相信耶穌—豐盛生命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1273929422676078&id=144436792292019&set=a.1273929312676089&refid=13&__tn__=%2B%3D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1273929642676056&id=144436792292019&set=a.1273929312676089&refid=13&__tn__=%2B%3D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1273929542676066&id=144436792292019&set=a.1273929312676089&refid=13&__tn__=%2B%3D

    🔺2017.12.24基督教論壇報

    「『最好的師傅』的創作核心是—耶穌是救主,同時也是我們最好的師傅」

    「彩虹愛家已經製播了18齣聖誕音樂劇,更進到校園、偏鄉、育幼院、安養院、監獄及醫院等「戲」說福音」

    「感謝主,讓彩虹愛家可與眾多單位配搭,把聖誕節耶穌的愛傳到各個角落!」陳進隆說,聖誕節的主角—耶穌基督正是那位師傅,只要你用願意的心親近祂,祂就能成為你的師傅。」

    「這次聖誕劇故事中白羊城內的主要角色都有聖經人物的對應」

    https://www.ct.org.tw/1316753

    🔺2018.08.07基督徒宜蘭禮拜堂:讓孩子到我這裡來

    「我們希望透過文化、透過教育,#讓孩子能更認識上帝,過去20年來我們開始進入國小做生命教育。」

    「哪裡有最多的小孩?就是學校,學校的小孩最多,比起我們教會主日學的孩子多的多了」

    「有時候孩子要來不容易,我們可以出去,現在有個管道、一個機會,學校歡迎我們,學校需要生命教育」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給他基督的信仰,在學校裡面,這是我們的機會」

    https://m.youtube.com/watch?v=o0LuQBxQ3PM

    🔺2019.07.21 浸信會安樂堂:讓孩子到我這裡

    「台灣的社會如果要轉化為一個具有基督意識的國度,其實有個關鍵:#現在的兒童是不是我們能把他們帶到主的面前。」

    「彩虹媽媽彩虹爸爸加起來有6000位,這6000位的志工每一個禮拜進入學校服務,#我們可以服務到150,000個孩子。」

    「假設現在台灣所有的孩子都能夠上到生命教育課,都能夠有基督徒能夠陪伴他們,而這些是屬基督的價值觀所建構起來的生命教育,我想也會幫助他進入教會。」

    「主啊,我好像看到一個景象、一個圖像,就是好多的孩子他們要進入到教會裡面來,我們教會張開了雙臂來迎接他們。」

    https://drive.google.com/…/1_ie8u-RQRqfVb4VwKh8kmq-MaS…/view

    ————————————————————————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從創立至今一共20個年頭,即使教材一改再改,但他們核心價值一直沒變:『學區變牧區、志工變同工』,不停試圖在國中小灌輸孩子及家長「屬於基督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立意良善,宗教志工卻用以入侵校園,在校園內偷渡他們的教義,被宗教志工綁架的生命教育亟待被釋放。

  • 豐盛的應許經文 在 Sam Tsang 曾思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11 07:10:17
    有 137 人按讚

    編按:
    2019年10月,曾思瀚博士赴台舉辦台北巡迴講座「誰的釋經,哪個傳統?」,宇宙光十分有幸是主辦單位之一,為了使本刊讀者對曾博士有初步認識,本期我們以「上帝陪伴人」為主題,採用問答的方式,請曾博士分享他在神學方面的領受,期盼讀者也能由此受益。

    一、上帝從創造至今,祂的計劃從未改變,請問,超越受造的上帝為何要陪伴人?又是如何陪伴人?

    我首先給的是傳統答案。上帝是藉著祂的話語(亦即聖經)陪伴人。我們讀到上帝以往作為的記載,這就成為上帝的話語,告訴我們,祂現在依舊陪伴在旁,因此,固定閱讀聖經能讓我們知道祂在陪伴。祂的陪伴也出現在大自然,有時候我們可以在其中經歷祂的作為,體會祂的大能。詩人往往以大自然為主題,頌揚上帝的陪伴,例如〈詩篇〉十九篇1~6節:「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它的量帶通遍天下,它的言語傳到地極。上帝在其間為太陽安設帳幕;太陽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歡然奔路。它從天這邊出來,繞到天那邊,沒有一物被隱藏不得它的熱氣。」接著要探討的是比較少人討論的主題,就是上帝的百姓聚會時,祂也在旁陪伴。

    山姆‧威爾斯(Samuel Wells)曾在《上帝的同伴》(God's Companions)書中提到,我們對鄰舍行善,上帝就在其中陪伴;我認為這之中還有許多可以探討的地方。傳統上,福音派教會認為上帝的陪伴是屬於個人領域的神祕經驗,靈恩派尤其如此。我相信聖經教導更強調同儕團體,並支持那些與我們相左的人,上帝就是透過這種艱難的途徑,讓我們察覺祂的陪伴。上帝陪伴的主要用意,不是「讓我感覺良好」,而是要「建立榮耀祂聖名的群體」,這不僅需要敬虔的委身,也要積極的努力。我認為要從本體論、形而上的問題──「上帝為什麼需要我們成為祂的同伴?」進展到宣教、教牧的問題──「成為上帝的同伴是什麼意思?」因為沒有人能識透上帝的心意。所有這些臆測都是徒勞,但是我們可以從祂藉著亞伯拉罕建立一個國家,又藉著十二個缺陷重重的人建立教會,了解祂創造萬物的旨意──這就是我們應該朝向的目標。

    請不要誤以為我的評語是要駁斥靈恩傳統經驗(charismatic tradition),〈使徒行傳〉是歷史事實的記載,我在著作〈使徒行傳〉注釋已經探討過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其中對聖經的詳盡分析,已經勾勒出更廣泛的神學架構。〈使徒行傳〉傳的信息不是要我們尋求一模一樣的經驗,如果有人有過相同的經驗,很好;如果沒有,也很好。我的回答是要提倡每個人都能獲得的常態經驗(normative experiences),進而使這個世界更美好,而不僅讓自己的感覺更好。我們能夠成為基督徒,就是一種超自然經驗,如果以為靠自己就能「決志」跟隨耶穌,就是低估聖靈的大能以及我們全然敗壞的事實,同時也高估自己隨時都能擇善而行的能力。信耶穌本身就是一種超自然經驗,同時也是一種常態經驗。

    二、既然上帝陪伴人,那麼人真的可能見上帝的面嗎?聖經教導我們「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請問這是勉勵?還是條件?

    〈希伯來書〉十二章14節:「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這不是神學命題,其希臘原文也不是條件句;反而幾乎是〈希伯來書〉的五個警告:二章1~4節、三章12節~四章2節、六章4~8節、十章26~31節、38~39節(根據馮蔭坤,Ronald Y. K. Fung)的最後一個警告。這節經文中的「聖潔」,以名詞形式只出現在〈希伯來書〉此處。經文中的「主」,暗示我們應該如何解釋「聖潔」。這裡的聖潔不是指儀式或者傳統習俗上的聖潔,而是活出以耶穌為「主」的生活形態,〈希伯來書〉作者也提到努力與所有人和平相處,鼓勵信徒與世人建立健全的關係,這足以反映信徒與上帝之間的健全關係。這節經文說的不是親身面見上帝,是比喻手法,旨在鼓勵身為見證人的信徒要有健全的人際關係,結果就是他們同時也能經歷上帝。經文說的就是聖潔的生活形態,包括認真依循上帝所賜關於生命的訓示,並且要仰望耶穌(十二章2節),祂就是我們犧牲奉獻的典範。

    三、掃羅與大衛都曾有上帝的陪伴,結果卻完全不同,其中的意義是什麼?對我們的啟示又是什麼?此外,大衛與拔示巴犯下大錯時,上帝是否仍與他們同在?或是「任憑」他們犯錯呢?

    我認為就上帝的同伴來說,掃羅和大衛並不符合山姆‧威爾斯敘述的概念。一般人會用「我與上帝的關係」形容自己的認知,我不反對這點,但是當我套用山姆‧威爾斯的同伴觀念,就會引到另一個同樣有效的方向。如果教會要與年輕人或整個社會連結,就不能僅用個人靈修(personal devotion)作為靈性(spirituality)的典範。

    山姆‧威爾斯的觀念涵蓋的不只是個人與上帝的關係。如果上帝與這個世界同在,那麼我們就需要成為這個世界的同在,參與這個世界的同時,也在經歷自己身為上帝的同伴──我們成為上帝在這個世界的器皿,如此一來,就得以目睹上帝如何透過人成就事情,也能看到,即使這個世界如此破碎,上帝依舊與人同在。

    南非廢除種族隔離政策,就是基督徒積極投入真理與和好事工非常好的例子。他們成為上帝的手,看到上帝透過他們的努力,成就大事,也經歷到上帝與教會同在。當然,非信徒會說這只不過是基督徒在行善而已,但如果從基督徒的角度看這件事,就能說,上帝用超自然的方式除掉仇恨,然後用建設性的東西取而代之。

    我的教會裡有一群非洲信徒,其中的胡圖族人與圖西族人一起敬拜基督。自從盧安達爆發種族滅絕,這兩個族群就互相為敵,但他們現在已經和好,並且致力在局勢依舊緊繃的盧安達和剛果修復兩個族群的關係,以及提倡和平。他們成為上帝在這個世界的手,不但因為彼此關係修復而親身經歷上帝,更因為進一步造福世界而經歷上帝。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議題,但我只是分享冰山一角而已。這類充滿想像的集體靈性觀(imaginative and communal view of spirituality)可以參考山姆‧威爾斯等原創作家的著作。

    四、上帝創造時,是否給予我們holy的本質?但卻必須借由與祂有健康的關係,才可能達到聖潔?

    我個人認為「與上帝的關係」是個遭濫用的詞語,但這可以涵蓋各式各樣的意思,我不喜歡使用這個詞語。就〈希伯來書〉而言,我們「必須」從猶太人的觀點詮釋其中的聖潔。舊約聖經裡頭,聖潔的規條是要透過各種宗教儀式,把上帝的百姓分別出來,有別於迦南人,藉此保持身為上帝百姓的身分。與上帝建立關係或許是其中一部分,但就猶太人來說,這不是聖潔的主要意義。

    我樂於見到的聖潔是,在耶穌是主(lordship of Jesus)的前提下,承認自己的身分。這種身分的延伸意義是,讓我們能夠在上帝呼召我們前往的任何地方,投入各式各樣服事。這種分別為聖的觀念比較近似公開見證,就像以色列人成為周邊其他族群的見證。

    五、在上帝的陪伴中,我們發現食物是個重要線索,雖然年代不同、情境不同,但食物與陪伴的關係相當明顯。基督徒生命中該如何看待陪伴?又該如何看待食物呢?

    我認為解讀這些經文必須謹慎,它們不都跟食物相關,它們的文體也各不相同,我們不能直接把它們歸類為同一個主題:食物。在某些情況下,它們說的是食物,在其他情況下,例如主餐,食物則象徵其他意義。在少數例子,好比先知以利亞,食物具有比我們現代詞彙更深遠的社會意義──在屬靈旅程中,上帝的百姓像同伴一般,聚在一起用餐,不只飽餐一頓而已。此外,耶穌也用天國盛宴的比喻,例如〈路加福音〉十四章,形容食物的社交功能,我們邀請的客人,顯示我們相信上帝是什麼樣子。我們不採用古代宴會的社交意義,因為它的要旨不在食物,而在人際關係,以及我們相互對待的方式。

    就應用來說,我們要進一步探討取得食物與分配食物的方式。食物就是經濟,經濟影響民生,不只關係自己的生活,也關係生活在遠方的人以及食物來源等等,它更關係到我們的各種資源,並反映國度的價值。這個議題一定要從「食物於我有何益處」(what food does for me)轉移到「食物如何為上帝的榮耀,增進人類福祉」(what food does for the greater good of humanity for the glory of God),世人必須學會公平分配它們,以彰顯上帝的公義。

    六、食物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因此,上帝創造中,必然會為人類預備食物,但我們是否可以說:人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對食物錯誤的認知?

    我想你指的是〈創世記〉一到二章,這個答案非常複雜。上帝給人類第一個命令就是〈創世記〉一章28節的生養眾多,遍滿地面,這反映上帝的形像。我們可以說,人類的第一個錯誤就是選錯食物,但這是憑著少數幾節經文犯下見樹不見林的失誤。〈創世記〉二章15到17節,上帝允許的一切和上帝禁止的一樣形成明顯對比。因此,人類始祖可以吃所有的樹所結的果實,只有一棵樹例外。

    人類始祖的錯誤,就是假定上帝禁止我們享受生命,沒有把祂視為想要祝福我們的上帝。亞當和夏娃把目光放在不能得到的事物上,卻沒看到上帝可以賜給他們豐盛祝福。亞當和夏娃的舉止透露他們選擇相信蛇,說服他們上帝的應許不可靠、並詆毀上帝的善意。(創世記三章4節)

    ……(請見2019年10月雜誌)

  • 豐盛的應許經文 在 謝智謀-小謀老師 Chihmou Hsie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12-26 07:58:23
    有 10 人按讚


    以靈性為本之野外獨處
    美國Montreat大學25年來提供Discovery Program,發現參與這個以基督信仰為本之課程學生普遍認為,在野外獨處中透過獨靜、禱告、禁食、經文默想、省思日記等方式,可以提升靈性敏銳度,與上帝更加親近,甚至以一種全新的面貌經歷神。
    其中一位學員自獨處中這樣說著,"我深深厭惡每一個難熬的片刻,這樣的過程幾乎令我崩潰,使我感到身心枯竭、靈裡空虛、破碎、絕望又無助,而且無力掙脫。無處可逃的我只好轉向上帝,才發現原來上帝始終按著祂所應許的供應我,也察覺到原來自己的過去是如何悖逆與遠離他,然而,祂安慰我受傷的心靈,並使我得著永不枯乾且豐盛的生命。"(引自Daniel, 200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