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讚美工作表現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讚美工作表現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讚美工作表現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讚美工作表現英文產品中有4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沒有蘋果日報的七月一日,香港的報紙就長這樣,太陽升,東方紅。2021直接變1984。 同事陳虹瑾蔣怡婷寫的《當蘋果落下》,照片來自Thomas Kuo(顧爾德)臉書。 《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落地香港,不到1年,剛過26歲生日的香港《蘋果日報》也落地了。 6月17日起,《蘋果日報》(以下簡稱...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ezManag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職場是從五年級到九年級的集合處,五代同堂之間每個世代個性不同, 報導指出年輕人討厭主管委婉說話拐彎不說清楚,但是直接說又馬上玻璃心碎一地,不能委婉又無法直接,到底該如何給反饋建議? :: giving effective feedback.提供有效的反饋。有效=照你預期的方向走 ::我給反饋是否會導...

讚美工作表現英文 在 Dotcept 每日一個值得嘗試的體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29 03:41:57

👩‍❤️‍👨♥️【男女相談】情侶相處丨「直男」的罪名丨搖身一變,直男變暖男🧸🍯 !警告:此文章存有嚴重偏頗之嫌,會被冒犯的男生請小心服用,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單身的男生總是羨慕身邊那些甜蜜戀愛中的情侶,渴望自己也可以遇到一位情投意合的「真命天女」👰🏻‍♀️然而,即使對喜歡的女生苦苦...

讚美工作表現英文 在 Self-Care • 生活哲學 • 香港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1-22 13:23:38

︵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現在塑造自己的人生價值也不會遲。 松浦彌太郎給年輕人的人生建議 ▫別忘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模仿是塑造自我風格的重要過程 ▫讚美與道謝不是隨口說說,而要出於真心 ▫越是微不足道的約定,越要遵守 ▫思考不想做的事,從中找到自我核心價值 ▫結交能一...

讚美工作表現英文 在 莫莉 Molly Chia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23 10:28:32

#文長 這陣子也玩了很火紅的 Instagram 提問遊戲 各種另類的問題都有 但其中有幾種每滑一下就看得到 大概是「我非常沒有自信、如何找到自信?我很容易受到別人影響而退縮...」 其實當下我已經直接回覆在動態上 但現在想要完整的再分享一次我的想法 - 首先有一點 #絕對不要認為別人就一定超有自信...

  • 讚美工作表現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1 15:14:45
    有 763 人按讚

    沒有蘋果日報的七月一日,香港的報紙就長這樣,太陽升,東方紅。2021直接變1984。

    同事陳虹瑾蔣怡婷寫的《當蘋果落下》,照片來自Thomas Kuo(顧爾德)臉書。

    《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落地香港,不到1年,剛過26歲生日的香港《蘋果日報》也落地了。

    6月17日起,《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短短1週之內被迫關門。直至截稿,至少有7名《蘋果》員工被抓,除了管理層級,更有負責撰寫評論者,港警並警告,未來不排除逮捕更多蘋果人。

    蘋果終究沒能撐到今年七一。中共歡慶建黨百年的同時,香港的新聞自由正在急速死亡。曾是新聞自由堡壘的香港,在無國界記者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從2002年的全球第18名,摔到2021年第80名。

    本刊訪談的15名前香港《蘋果》員工,在《蘋果》年資最長者達25年半,最短者僅5個月,他們之中,不乏在《國安法》正式生效之後,仍堅持到《蘋果》報到的記者。走過自由的黃金年代,香港新聞界最壞的時刻可能還沒到,有人卻說,最壞的年代,最需要記者。

    6月23日,收到《蘋果日報》正式停運的消息時,Ruby(化名)在旺角的咖啡店裡看著手機的新聞標題,幾乎不可置信。手機不斷彈出同事傳來的訊息,「回公司、回公司」,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工作最終日 公司的死期

    2018年,Ruby加入《蘋果》港聞組擔任記者。這是她畢業後的第1份全職媒體工作。最初,她寫人物專訪、城市裡大大小小的人情故事,但沒過多久就遇上了反修例運動與香港政治環境變動最劇烈的時刻。「我好像是專門寫抗爭新聞…由2019年開始,全部的東西都是和抗爭有關。」

    前一天,她已交出在《蘋果》的最後一份稿件。她想轉換跑道,幾週前辭職,只是沒想到,原訂工作的最後一天,竟成公司的死期。

    香港《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深夜正式生效,阿婷(化名)在7月進入蘋果工作。其實,當時她也拿到其他媒體的工作機會,會選擇蘋果,有2個原因:「我待過親建制的媒體,想試試香港最自由的媒體;還有,我想見證歷史。」入職不到1年,歷史突襲阿婷和她的同事,她嘆:「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會來,但來的時候,每個人做100次準備都不夠…」

    6月17日清晨,港警以「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香港《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及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等5名高層,隨後正式起訴張劍虹、羅偉光,並凍結《蘋果》3間相關公司共港幣1800萬元資產。其後,警方動員逾500名警力搜查壹傳媒大樓,並帶走44部電腦和大量新聞材料。6月21日,黎智英顧問Mark Simon透露,《蘋果》缺乏資金,可能在6月25日前會被迫關閉。

    恐懼纏繞著蘋果辦公室。6月21日下午,陳沛敏表示,如果同事決定辭職,可以不用通知期,即時生效。負責國際、突發及英文版的主管相繼離職,動新聞和財經版亦停止運作。6月23日,警方拘捕筆名李平的蘋論主筆楊清奇,《蘋果日報》當天表示,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宣布將提早於當晚關閉,並在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

     

    法治框架中 紅線在哪兒

    滂沱大雨中,Ruby搭計程車趕回將軍澳壹傳媒大樓,路上買了5份《蘋果日報》,想回辦公室後分派給同事。2天前,她和一群同事像去戶外教學一樣參觀公司的印刷廠。看著機器吐出一份一份滾燙的報紙,她說當時有種看電影《Spotlight(驚爆焦點)》時的感受。《Spotlight》講述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們如何揭發天主教會在波士頓性侵兒童醜聞。「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做傳媒的人來說,那個moment都是一件好浪漫的事情。這是一個大家同心合力的結晶。」

    但過了這一晚,這些都要成為歷史。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表示,從以《國安法》起訴黎智英,到拘捕公司管理層、打壓《蘋果》,這些動作背後,港府想傳遞給香港新聞界訊息很簡單,「就是做報導、做評論、做新聞工作是會有後果的。」他指出,香港新聞界在《國安法》落地後的一年內經歷多次打擊,例如整肅香港電台、撤換有線電視與《Now新聞》高層,又例如記者蔡玉玲運用查車牌資料做報導,就被控「虛假陳述」並遭定罪。「整個氣氛都是對新聞業不友善,是不是記者知道太多事情,對整個(政府)管治會不好呢?」

    《蘋果》熄燈後2天,香港政府公布新人事任命,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出任保安局局長。以往,政務司司長這個香港政府的「第二把交椅」均由政務官擔任,李家超上任後,成為首名具保安局背景的政務司司長,香港負責制定政策的機構和實際執法的機關,現在都由有保安局背景的人出任。

    6月23日,李家超在接受商業電台專訪時表示,《國安法》公布1年來,國家安全的嚴重風險已降低,但須防範資金以「基金」形式透過「媒體、藝術、戲劇」等「軟性」途徑進行思想方面的滲透,「宣揚港獨及危害國家安全的訊息」。對傳媒的整肅,可能尚未到頭。

    陳朗昇觀察,香港的傳媒工作者一直站在法治的框架中思考紅線在哪裡?到底什麼樣的報導、評論會有問題?但從特首到警方,沒人說得出標準在哪裡。「不是法律,而是政治問題。」他說.......

    ·········《蘋果》前總新聞主任李家聰是《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的負責人,今年6月從《蘋果》離職,卻以特約方式持續參與節目製作,對外他都說:「離職原因很複雜。」《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是他去年八月底一手規劃的節目,彼時,香港2家主要電視台《Now新聞》及有線新聞台均有高層人事異動,立場親中的空降新團隊引發電視台大批記者離職,「網路上很多年輕人說,現在沒有一個可以看的電視台了,都給建制派說話了,《蘋果》可不可以開一個新聞播報?」

    「我想了很久,很想做,我主管、最近被捕的(動新聞總監)張志偉就跟老闆提,他(黎智英)一口就說,『應該做,馬上做。』那是(去年)810大搜捕後,黎智英被抓進去調查,2天後放出來時,」李家聰在電話那頭笑道,「《蘋果》是很奇怪的公司,很自由,沒有規範,可以讓你不停做你想做的事情,黎智英是不能停下來的人,隨時有新想法,要做就做,企劃案都無需提。」於是他和團隊從零開始,訓練同事當主播,用現有機器建出「很山寨」的攝影棚,不到1年,《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每日直播都有1萬多人收看,最後一天直播甚至有3萬6千人在線觀看,單集點擊率已近40萬次,「香港話講,我們是『用蔗渣價錢做出燒鵝的味道』。」

    彼時親民主派的香港新聞台節目正在消失,「像是47人案(47名泛民主派因「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審訊,我們都會在法院門外做直播,別家媒體肯定不會放在重要位置,但我們用一整節15分鐘做,人家不敢做、怕做的,我們更應該站出來。」

     

    國安法逼迫 當局眼中釘
    港聞靜態組採訪主任蔡元貴工作到公司營運的最後一日。他1999年入職,至今已22年。他說《蘋果》政治立場向來鮮明,這些年受到不少壓力。「2019年之前,報紙和網路經營狀況很差,被一些廣告商杯葛嘛,就算政府不搞我們,可能也會很辛苦。」但他回憶,自他入職以來,《蘋果》的編採政策從沒因政治壓力而改變。「從1999年開始做,感受到外界政治壓力越來越緊縮。所以在《蘋果》好幸運,當很多人都不敢講話的時候,你還敢講。」

    但今年4月開始,前所未有的壓力,逐漸逼到《蘋果》眼前。4月15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稱會依照《港區國安法》「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對國家安全事宜的處理」,時任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強調「假新聞和國家安全直接有關」,將採取調查,並影射批評《蘋果日報》。5月17日,香港警方根據《國家安全法》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多數股份,及黎智英擁有的3家公司銀行帳戶內的資產。當天,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停止印製報紙。

     

    報導不具名 是認輸了嗎
    5月底,港聞組記者阿凱(化名)身邊已有4、5個同事離職,其中包含他的主管。當時,除了年資淺的同事,還有一批中高層主管離職。阿凱證實說,「當時真的有幾個中高層的人走,他們對外都說是個人理由,但其實也是透露《蘋果》可能會關,記者可能會被抓…」那幾個月,公司迎來更詭異的低氣壓,上層甚至開始盤點人力,問人員:「有沒有想要走?」傳言流竄,「有人說他們是逃兵,但我覺得,他們不是害怕而離開的,中高層的人總是會被找到,比較像是提醒同事,每個人都應有不同考量。」

    「我想自己還可以留多久呢?我還有3、4個採訪沒有做完,我一定做完,所以傾向要再待一陣子。但下一步是什麼?要等到總編被抓時走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堅定說,要跟《蘋果》走到最後。」5月初,阿凱在越洋電話那頭說。

    當時他的工作已比過去艱難得多。官方活動這兩年已很少邀請《蘋果》記者,《國安法》實施後,他的受訪者紛紛拒訪,「大學教授以前很樂意回覆採訪,現在敢說話的很少,『刊登在蘋果』會不會被視為支持《蘋果》?」報導紅線在哪?哪些是「敏感詞」?「現在很流行說勾結外國勢力,像採訪外交新聞、流亡人士,都要小心,不然就會被認為是宣傳港獨思維,我們要引用比較多官方內容,盡量平衡報導,也是保護自己。」

    據悉,去年中《國安法》落地,港蘋記者從此幾乎不在報導中使用真名。今年4月,《蘋果》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這是很重要的改變,像黑警這樣的詞改掉,我覺得OK,但武漢肺炎並沒有情緒化,只是形容某個疾病從哪裡發生,感覺公司更保守了。我們不應該禁止、不能用哪個字眼,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編採做法變了,」6月底,當阿凱再次接受我們的採訪,他無奈提及那場會議。

    蔡元貴也證實,港聞靜態組近期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涉及國外制裁的內容也都盡量避免報導。

    幾乎每位受訪的港聞記者,都提到「武漢肺炎」一詞用法的轉換。不少人也提及,《國安法》去年通過後,稿頭幾乎不再放記者名字,有些記者對此安心,卻有人對公司做法感到憤怒。雙方妥協後的做法是:若記者堅持要掛名才掛名,其他報導一律隱去記者真名。

    6月24日清早,香港書報攤湧現購買最後一期《蘋果日報》的排隊人潮。(達志影像)
    這一年之中,阿婷曾訪談香港本土青年組織與其他敏感題目,類似稿件,她都堅持在稿頭掛上本名。「我主管再三問我:『真的要掛嗎?妳確定喔?』我說:『確定。』」為什麼如此堅持?「我想…表現一種:『我就不怕』的態度吧…」

    港聞記者駱嘉輝(化名)說得直接:「光榮和安全,我不用思考,安全第一。」這整年,他做的重要報導都不具名。港聞記者阿海(化名)說:「可是,自己的獨家或重要故事,還是會想給自己credit啊。」阿海又說:「雖然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出事,但受訪者是具名受訪,我們不下byline(記者署名),對受訪者也不公平。」記者阿強(化名)曾經質疑公司的做法:「我為什麼不要具名?我覺得這樣好像是我們認輸了。有同事問公司,為何要後退一步?為何讓人家覺得你怕《國安法》呢?」我們問阿強,此刻回頭來看,如何看待公司1年前不讓你們掛名的決定呢?「我不知道…」他沉默了一會兒,答道:「也許他們(主管)的危機意識很高吧。」

    雖然阿強的立場是「不向《國安法》低頭」,但他仍不諱言,這一年中,經歷過前所未有的自我審查。例如在報導裡,「港獨」字眼是萬萬不可出現了;就連報導《國安法》後街頭的零星民主行動,有人高舉或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到最後他連受訪者說的原句都不敢寫,自動替受訪者隱去「那8個字」,轉而改寫成隱晦的「光時」2字。駱嘉輝更曾在挑照片時,和同事討論半天:照片裡的人手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字樣,那8字是否該打上馬賽克?

     

    身陷恐懼中 憂被警抓走
    「《蘋果》死掉,只是反映了整個行業快要死掉的問題。每個人的『最後』是不一樣的,我不一定能承受那種恐怖(挑戰底線),在香港,沒有記者認為自己是在做非法的事情,以前在香港做記者是挺好的,但現在要想,為了做對的事情,要付出什麼代價?讚美政府的文章沒有新聞價值啊,要批評它,找出問題才是我們的工作。」但恐懼不時鑽進阿凱腦中,「我有時候會想像這個畫面,早上6點鐘,警察上我家的門要抓我。我是不是該跟家人討論、做好心理準備?不能當沒有這一回事,但這很難跟家人討論,他們一定會叫你不要做啦。我心裡也一直有一個人在呼喊,『走啊!走啊!不可以留下來!』」

    阿凱終究留到最後一天。6月17日,羅偉光等人被抓那天,他在外頭採訪,他用訊息告知我們,「我問了採訪主任,他說如常採訪,我就繼續做已約好的訪問。有同事說:『做好今日,才有明日。』」

    同樣留到最後一天的港聞組記者S則說,早有心理準備了,只是沒料到會有500港警上門搜公司,她見長官被港警押出《蘋果》大樓,「那種感覺很差,不是害怕,而是憤怒。」6月17日,她回到公司時見電腦被抄走,抽屜被亂翻,唯一慶幸是,她把重要資料都處理掉了,「其他所有文件都被翻過了,去年公司被搜之後,我就只在抽屜放食物、零食。」但她顯然還是不甘心:「我們之前覺得,《蘋果》能熬過六四,是不是能熬過七一呢?」答案很明顯了,話筒那頭沉默許久,傳來一聲慘笑。

    凶險超乎預期。6月17日中午,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記者會上稱,《蘋果日報》有數十篇文章呼籲外國制裁,危害國家安全。他並稱:「行動是針對利用新聞工作為工具,做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一般新聞工作者與他們不一樣,不要和他們扯上關係,要和他們保持距離。」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甚至形容《蘋果》大樓是「犯罪現場」,媒體追問,一般人轉發《蘋果》文章、市民購買或訂閱《蘋果日報》是否違法?李桂華竟稱:「要視乎其企圖。」

    6月19日,羅偉光等人出庭那天,李家聰去了法庭旁聽,「我在公眾席上一直在想,他們到底做了什麼的大錯事?現在要面對牢獄之苦?我不禁想,如果今天坐在裡面的是我呢?」那天羅偉光對來支持他的同事們比了個握緊拳頭的手勢,示意「要加油」,卻讓旁聽的同事們哭了出來。

    全文連結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628pol001

  • 讚美工作表現英文 在 你的 • 我的小王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30 23:37:25
    有 31 人按讚

    ☀我的簡單生活☀ Part6
    🧺如何培養小人兒的收納習慣 🧺

    這個議題不僅關乎媽媽是否會過勞
    對媽媽日後的角色更有著莫大影響力!
    以後上戲總是扮演女傭角色?
    在小孩們後頭邊罵邊幫忙撿拾東西?
    還是優雅地動動嘴巴提醒?
    讓孩子們主動動手一起讓家裡保持整潔?

    —————————————————————
    當然,這絕對是充滿血淚的歷程😭🤣
    以下分享幾個重要的概念
    並且說明如何幫孩子建立收納習慣❤️

    ★為什麼需要孩子自己收東西?
    ✅自己的東西自己收,這是負責任的表現,也是學習為「自我」負責的開始😉
    當你期待孩子成為負責的人,那麼就從讓孩子管理自己的物品開始吧!

    ★小孩這麼小怎麼可能自己收?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在「能勝任的合理範圍內」收拾自己的東西。例如:針對年紀非常小或剛開始要建立收玩具習慣的孩子,我們可以準備單一的大收納筒,請他幫忙全部丟到桶子裡即可。等收拾的習慣建立後,再分隔出不同的收納品項讓孩子分類收納
    (次子一歲多翻箱倒櫃時期,就能夠聽指令把東西收回去了,當然一歲多孩子的「收」,請了解不可能完整擺放如初,他們單純就是把所有東西「塞」回原來的抽屜,這樣已經很棒了喔!)
    ⚠️小聲說:斷捨離讓孩子翻不了多少物品出來,真的才是唯一解🤣

    ★小孩怎麼樣就是不收阿,那怎麼辦?
    ✅請先想想小孩「為什麼不想收!」
    1️⃣玩具太多,怎麼收都收不完嗎?
    那就從減少玩具開始,或改成玩完一樣玩具後,需要先收完,才能再搬下一樣出來
    (⚠️千萬別堆積如山之後再要小孩收,我相信就算是大人都不會想收,更何況是孩子呢?)
    2️⃣小孩收拾的時候,總是在很糟的情緒氛圍之下嗎?
    孩子把收東西這件事跟「氣氛會很糟」、「又要被罵了」連結在一起,自然會逃避這個不舒服的情境,可以從改變收拾氣氛開始

    ★運用故事或遊戲引導孩子收拾,讓收玩具不再是單調、無聊的事情
    Ex:「投球比賽」鼓勵孩子將球全部投擲進入球桶
    Ex:幫套書找出所有鄰居
    Ex:有些時候我們會把手當成是大怪手,看誰可以抓取最多玩具,載送它們回家...等

    ★記得適時正向鼓勵孩子
    ✅孩子只要有整理的「意願」就值得鼓勵孩子囉!
    ✅看見孩子的願意、耐心和負責
    ✅當然更可以「一起」收拾~
    「媽媽與我同在」是重要的支持感來源!
    ✅請耐住性子等候,孩子一邊收拾,請一邊在旁邊讚美鼓勵
    「媽媽看見你很認真在收玩具喔~」
    「果然是負責任的厲害寶寶~」
    「真的是很棒的好主人耶~把東西放回原位,我們之後找它們一定很快!」
    「很開心我們一起把家變乾淨!」
    ✅收拾完畢、地板清空之後,我習慣會請孩子們帶爸爸一起欣賞乾淨的客廳和遊戲室,請孩子們拍拍手謝謝自己和手足,因為大家一起把漂亮整潔的家變回來!

    ★關於孩子的個人物品或家中的公共事物
    ✅平時即可和孩子一起討論
    讓他們參與物品的收納方式和位置
    讓孩子知道他是家裡的一份子
    有共同維持環境的義務
    而不是特定人或值日生要負擔的工作

    ★斷捨離,孩子也可以開始
    ✅當玩具數量開始變多的時候
    我會請孩子選擇幾樣~
    1️⃣比較少玩的玩具
    2️⃣已經少看的書籍
    3️⃣他很喜歡也願意分享給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或書
    4️⃣為別的小孩準備驚喜禮物🎁
    連同孩子的衣服或自己斷捨離物品
    帶著孩子一起裝箱寄出
    幫物品們尋找新的好主人

    ★固定且規律的收玩具時間,建立儀式感
    ✅我們家在午睡、爸爸下班到家前
    以及晚間睡前,固定一起收拾整理
    我收拾我的活動空間
    孩子們收拾自己拿出來的玩具和書
    ✅唯一的規定就是:地板不能有東西!
    所以不知道該怎麼收的,可以整理疊放在桌上、地墊上,但就是不能散落在地板上
    ✅睡前收拾完會帶著孩子「欣賞」恢復乾淨的環境,跟孩子們說「我們要睡覺休息了,遊戲室也要關門明天才營業囉,謝謝幫書和玩具們放回它們的家,讓他們也好好休息~遊戲室明天見!晚安掰掰💤!」

    —————————————————————
    ➡️喜歡看收納文分享的在此⬇️

    ☀️我的簡單生活☀️系列
    Part1 小人兒出沒的收納術
    https://reurl.cc/EzOkRK
    Part2 斷捨離前的生活與開始
    https://reurl.cc/n0W9Nd
    Part3 簡單生活的實踐守則
    https://reurl.cc/Q38yRZ
    Part4 我的簡單廚房
    https://reurl.cc/EzO3pg
    Part5 我的簡單冰箱
    https://reurl.cc/ygxdqM

    ❤️祝福「收拾」不再是親子衝突的開端
    ❤️地方媽媽的小小分享,希望有幫助到地方媽媽😉

    #Laurencemylittleprince4y0m
    #Lucusmylittleprince2y0m
    #Alanamylittleprincess0y11m
    #你的我的小王子
    #三寶媽的簡單生活
    #房價這麼貴多點空間真的賺很大
    #愈早開始媽媽愈早輕鬆倒吃甘蔗
    #生活就是學習學習就是生活
    #日常中的很多瑣事其實比注音符號英文字母還值得學習
    #學齡前的學習焦點在自理能力和其他軟實力

  • 讚美工作表現英文 在 V媽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9 12:20:00
    有 18 人按讚

    【 V媽碎碎唸 】是變聲?還是太用力?

    這半年來很有趣,在私訊裡將近10位小孩的爸媽問及他們家的小孩是否已經變聲?這比例在我們接到的教養提問私訊裡,算是非常高,我自己也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湊巧!或許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家有個青少年吧,大家不約而同的婉轉提出問題之前都說說一句:『正男國中了,請問Vicky老師,他幾歲變聲呢?』然後,我們會有對話,例如提問家庭的孩子是幾歲男孩?大致上都是因為爸媽覺得怎麼小孩小三或小五而已就提早變聲了?或是家有女孩也會變聲嗎?等等,因此,提出變聲疑慮的阿爸阿母並沒有限定家裡的小孩是男是女,而大部分這些被誤會是變聲的小孩都是小三到小五的年紀。這種提問,我通常會邀請大人幫我偷錄一段孩子自由說話的影片和一段專門說話(例如講故事)的影片,觀賞孩子們使用聲音的影片是很有趣的歷程。

    寶寶出生以後,他們需要透過不斷的肌肉反射來刺激神經,才能慢慢建立肌肉髓鞘,一直到肌肉髓鞘與脊椎相連,才能建立一個完整的肌肉神經網絡,然後用意識去控制各個部位的肌肉。兩歲以後孩子呢開始講話,說話的時後可以訓練喉嚨肌肉,間接刺激頸部神經,因為這個地方的神經非常重要,它們的排列和背部神經的排列是一致的。有些小小孩,這一區塊的肌肉無力、神經發展相較遲緩,所以他們看起來通常懶得動、懶得說話、口齒也容易含糊不清; 有些孩子則完全相反,他們一天到晚狂動、這一區塊的肌肉相較緊繃、聲音偏高亢、說話也超級快。所以,我們在講座裡會簡單提及,小時候的“手腳肢體的動”和未來的”語言說話“息息相關,這會涉及很廣,我們在此先打住。

    回到之前所提邀請大人拍的發聲影片話題,這些被爸媽以為提早變聲的男孩女孩有一個很有趣的共同特質,就是『他們會大聲用力的丟出心裡的話』!心裡話一定要大聲用力丟出來嗎?我們應該都有玩過丟球,有人會很用力地丟出快速球,過於用力的話,嘣的一聲就失準了或對方接不到; 有人丟球很無力,過於軟弱也會失準、對方一定接不到,因此,要練習剛剛好的平衡,丟出球的人和接球的人都是剛剛好的狀態,就像說話的人和聆聽的人都要維持彼此間的平衡。

    為什麼這些孩子需要大聲用力地丟出心裡話呢?這牽扯到許多背後的議題,例如
    小時候孩子在表達的時候,聆聽者是不是有真實聆聽?
    他周邊大人的榜樣是不是也都是那種愛你在心口難開型的?
    或是這孩子從小是否有被允許有彈性、開放的表達自己?
    也有可能他某一次的練習體貼的時候,大人放大讚美小孩是超級大暖男,導致這孩子誤以為江華藏在內心是會被讚美的體貼表現,然後就不不敢放心表達自己、只要一表達就得用力大聲地把話丟出來?
    甚至也有可能是這小孩大聲說話是因為沒有自信?
    或是長期缺乏被關注、他大聲把話丟出來是想被聽見或是用大聲來武裝自己?
    也有可能這孩子長期處在吵雜環境中,他大聲用力說話才能被聽見...
    總之,太多太多太多的原因,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非常獨特。
    如果可以找到背後形成的原因,從那裡著手工作,當然那是最好的治本方法。

    那麼如果還沒找到源頭呢?那也沒關係,有幾種簡單的方式協助他練習輕柔的釋放出自己的聲音,而不是大聲用力地丟出話語。

    第一個,是練習輕輕丟球,是的你沒聽錯,我們在前面和講座裡其實都有帶過身體的動與說話有關,練習用肢體輕輕送出球就像喉嚨肌肉輕柔地說出話一樣。

    第二個方式,就是練習一些向上提升水平的活動,例如游泳、漂浮都好、小五左右可以練習騎獨輪車、練習丟三顆沙包、玩平衡板...很多水平不用暴衝的活動都可以協助到孩子。

    第三個方式是語言的練習,練習輕柔音的繞口令,例如英文的L或國語的ㄌ:借我獻醜丟臉舉例一下:六十六歲的陸老頭,蓋了六十六間樓,買了六十六簍油,養了六十六頭牛,種了六十六棵垂楊柳。六十六簍油,堆在六十六間樓;六十六頭牛,綁在六十六棵垂楊柳。忽然一陣狂風起,吹倒了六十六間樓,翻倒了六十六簍油,折斷了六十六棵垂楊柳,砸傷了六十六頭牛,急煞了六十六歲的陸老頭。英文的繞口令也很多:像是Red lorry, yellow lorry……...總之,像這樣有流動性的音都可以協助這些急著大聲用力把話丟出來的孩子。

    我自己在學校陪伴這樣孩子唸英文的時候,也會注意到他們念一個句子很容易一字一字把字丟出來,例如 A mouse runs fast in the big house. 那時候,我就會說:在每個字的下面裝一個小氣球輕輕飛上去,直到最後一個字再輕輕送字下來他一邊唸我會一邊輕柔的比一下假裝是聲音在飛。像這樣:A mouse runs fast in the big house.

    當然,多吃甜甜水果、聽讓人開心的音樂、每天的感恩語詞還有開心亂唱歌,都是很棒的方式。這些都會幫助孩子有能力用適當的力氣,將聲音從喉嚨剛剛好的送出來,這些孩子開始懂得享受表達內在聲音的滿足感,也會變得較有自信而不害怕為自己出聲。總之,這些小三到小五的孩子不一定是提前變聲,而且反倒是一個很棒的機會,讓我們更認識這個孩子,並且引導他用一種新的方式去連結他的身體、呼吸和聲音。這是多棒的學習機會!

    ❤在YT直接聽V媽說:https://youtu.be/ophnrSfrUOA
    ❤在Podcast聽V媽說:https://reurl.cc/Y1jkVx
    ----------------------
    感恩蛋殼上裂縫的存在,因為有裂縫,光才能走進來~歡迎分享、留言互動喔!
    ----------------------
    如果您想每天看到V媽的新Po文,請在我們的專頁右上角按下 "讚"
    ---------------------
    ❤V媽慢慢刷觸覺教養神器和大紙捲在現貨舖:https://vmashopping.cashier.ecpay.com.tw/

  • 讚美工作表現英文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27 15:19:55

    職場是從五年級到九年級的集合處,五代同堂之間每個世代個性不同,
    報導指出年輕人討厭主管委婉說話拐彎不說清楚,但是直接說又馬上玻璃心碎一地,不能委婉又無法直接,到底該如何給反饋建議?
    :: giving effective feedback.提供有效的反饋。有效=照你預期的方向走
    ::我給反饋是否會導致我所希望的改變?
    ::最好的反饋會以人們引以為豪的方式改變人們。

    #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案例討論:
    請聽10分:48秒傳產老闆高薪聘經理人兩個月解雇的案例,你會怎麼透過好的feedback避免失敗的結局? 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 lihi1.cc/NOlrM 一起交流分享 (FB私密社團加入需填email,若被拒絕請再寫一次即可)

    ★ 優惠方案:
    #ezManager五種超值方案:現在就幫自己加分,讓你Level Up!
    透過知識價值的傳遞,讓你 #職涯勝利
    #黃金職人領導力|VIP職人超越力|伯爵經理人通行證|專屬1對1職場問題諮詢|職涯成長新星
    ::2分鐘說明影片 https://lihi1.com/p6101
    📚 專屬一對一線上諮詢六大主題選項:
    1. 好履歷健檢|獲得成為職場贏家的敲門金磚
    2. 團隊管理類|帶人疑難雜症經驗轉換給助力
    3. 向上管理類|想受到賞識體貼上意又不委屈
    4. 抗壓管理類|突破職場倦怠抗壓增強軟實力
    5. 溝通技巧類|成熟大人職場提升自信好感力
    6. podcast新手入門諮詢

    ★ 本集導讀書籍:《the making of a manager: what to do when everyone looks to you》
    (暫譯:優秀管理者的後天養成之路)
    ★ 亞馬遜去年最佳商業書第一名、華爾街日報暢銷書。原文書 9折購 https://lihi1.cc/dnwIH
    作者:Facebook 產品設計副總 Julie Zhuo 的十年管理心法。

    ★ 本集重點摘錄:
    在Julie還是新手主管的時候,她認為feedback是“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改進建議-也就是去發現問題 並提出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
    但結果證明,這是一個相當狹隘的定義, 但隨著管理職涯的經驗與成熟,她發現很多事情可以激勵人採取積極的行動。 而且 讚美往往比批評更有動力。
    身為主管的您,應該始終牢記的問題是:我給反饋是否會導致我所希望的改變?

    四種激勵人改變的有效feedback方式:
    1. 在開始時設定明確的期望
    2. 盡可能頻繁地提供針對特定任務的反饋 (對事不對人)
    3. 周到而有規律地分享行為反饋
    4. 收集 360 度反饋以獲得最大的客觀性

    所以身為主管/老闆 可以先想想:
    1. 告訴你的同仁,對比 表現平庸或糟糕的工作,一份出色的工作看起來是怎樣的?
    2. 你有什麼建議可以幫助你的下屬能正確地開始
    3. 事先告訴同仁他可能須避免的常見錯誤

    ★ 本集分點章節:
    (00:00:55) 現在就幫自己加分,ezManager五種超值方案開通囉
    (00:01:40) 本集讀書會開始:什麼才是最佳的有效feedback反饋giving effective feedback.
    (00:06:53) 一分鐘商用英文 One min Business English (feat. Zach) Individual contributor
    (00:09:11) 四種激勵人改變的有效feedback方式
    (00:13:16) 受到反對聲音? 總結與回顧

    ★ 本集補充資料
    Individual contributor個人貢獻者
    An individual contributor is someone who does not have to be managed closely by a manager and performs tasks individually for a company. They do not work with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 If the job is very team-oriented, employees would more likely be called “team members” instead of individual contributors.
    Zach例句: The "XYZ developer company" only has individual contributors who do not have direct reports or managers.
    =====================
    Music C.C. by Chester Bea Arthur -Folk Physics / Free Sound Effects https://lihi1.cc/QIOep

    @同步更新至
    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ixerBox|Himalaya|好好聽FM|CastBox ....等28平台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 如果您喜歡,請贊助鼓勵我們繼續製作節目💰 https://lihi1.cc/s1mES (50秒影片教學, lihi1.cc/N8vYt )
    @活動: 一日之星|報名當來賓|Podcaster聯盟接案推廣計畫 https://lihi1.cc/C3EEF
    @如果你也想開始做自己的podcast ,歡迎使用 Firstory 的邀請碼W-B23W9K可得小額啟動基金

    ★ 本集快問快答:
    如果你已有你個人的優勢識別答案,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砥礪喔
    以上都來這網址分享 https://lihi1.cc/tZCUD 或 FB社團
    @ 歡迎分享
    1. 你為何會當上主管?
    2. 留下一句主管真心話

    @你也想要有一個公司以外的交流成長小組、經驗轉換&彼此支持嗎? 免費加入 讀書會群組
    :: IG:www.instagram.com/ezmanagergo
    :: FB社團: https://lihi1.cc/NOlrM

    @合作接洽 ezmanagerGo@gmail.com (不分大小寫)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影片,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

  • 讚美工作表現英文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4-10 23:04:13

    今日主題:◆總統維持現狀尊重賴揆台獨說 兩岸唱黑白臉不打自招?蔡英文大讚賴揆是誠實的人 藉台獨閣揆收買獨派?蔡英文:賴揆支持維持現狀 台獨工作者隨便喊喊?總統定調兩岸政策以執政團隊基調為主 賴揆聽進去?蔡英文稱滿意賴揆表現 連任危機端看行政院成績單?蔡英文指台獨說不會讓兩岸更嚴峻 忘了國台辦重話?賴揆拋台獨說衝撞現狀 兩岸政策蔡、賴誰說了算?

    ◆蔡英文驚句:川普是我們棋子 總統自我感覺良好?蔡英文嗆貿易戰台灣是棋手 夜郎自大?自欺欺人?習近平嗆門會越開越大 貿易大棋手蔡英文怎接招?蔡英文川普上身信口開河 是棋子、棋手傻傻分不清?蔡英文:不要小看台灣2300萬人 經濟國防有角色?游梓翔酸發推特告訴棋子川普 蔡英文只動口不動手?朝核危機金正恩遊走美中 台灣有本錢在兩強博弈?

    ◆蔡英文:你不知道我在接近你 總統文青囈語開眼界?蔡英文不認神隱少女、臉書總統 神回應嚇傻網友?網友酸中間隔拒馬、內心接近我 總統溫暖皮皮剉?蔡英文指行政團隊站第一線 總統退居二線抄很大?學者酸蔡英文退居二線抄襲馬 電視專訪刷存在感?

    ◆總統贈勳:鄉民懷念100分部長 嘲諷、讚美分不清?總統:官兵不捨、鄉民懷念 大鵬這麼好幹什麼換人?洪耀福爆自稱代表侯友宜傳話阻提名蘇 新北烏賊戰?侯友宜:哈哈!第一次聽到 民進黨搞曾參殺人詭計?過半議員拱游錫堃出征 蘇貞昌再戰新北燃內鬨火苗?高志鵬:洪耀福不應說選輸要辭 反擊花媽失敗主義說?綠委指2004、2005黨魁、閣揆下台 敗選先例非硬拗?蔡英文、陳菊聯手請蘇貞昌上轎 眼裡只有選舉跟選票?

    ✔密切鎖定【少康戰情室】訂閱➔http://bit.ly/2fXdOIH
    每週一至週五 TVBS 56台首播
    ●按讚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