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不朽的青春 展覽音樂 發行之前
前言
從沒想過一開始與友人們,兩位喜愛的導演黃邦銓與林君昵加上聲音周震周師傅的合作,從紀錄片《天亮前的戀愛故事》講述台灣早期飄盪到日本的作家翁鬧,台北電影節電影正發生《南光木漏れ日》,到參與北師美術館《青春不朽》修復黃土水少女胸像紀錄短片,組成了四人的...
寫在不朽的青春 展覽音樂 發行之前
前言
從沒想過一開始與友人們,兩位喜愛的導演黃邦銓與林君昵加上聲音周震周師傅的合作,從紀錄片《天亮前的戀愛故事》講述台灣早期飄盪到日本的作家翁鬧,台北電影節電影正發生《南光木漏れ日》,到參與北師美術館《青春不朽》修復黃土水少女胸像紀錄短片,組成了四人的木漏類比團隊。無論是認識底片膠卷拍攝出來的溫潤質地,與電影聲音更緊密的互動,過程無意中似乎一直都指向著那個,不曾經歷的台灣早期時代。這些珍貴的經驗好像也讓我明白,對於膠卷紀錄時間莫名著迷的感受。
首次與作品對話
除了這部紀錄片配樂,因緣際會,參與了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覽的語音部分:這當中包含了語音導覽朗讀與其背後的配樂。戰戰兢兢面對這首次的語音朗讀嘗試,本想針對北師研究團隊規劃的六大主題,創作六首音樂(作為語音朗讀的背景),卻不知怎麼才創作了第一系列破曉的覺醒的音樂,從第一件作品《黃土水-少女胸像》到第二件作品《鹽月桃甫-萌芽》心裡就直覺不對!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我怎麼能適切的創作出一個極中性的音樂能涵蓋不同藝術家在不同時間點、不同心境完成的作品?當下判斷,自己的能力還做不到,於是就閃過那就逐一與每個作品對話的念頭。
既然出現這個念頭,那就這麼做吧!
與北師美術館的團隊提出自己這樣瘋狂的想法也獲得支持之後,
我真的開始了一段奇妙內在的創作旅程。
看著螢幕裡的作品圖像,配讀研究團隊寫的關於藝術家與作品相關文獻,第一次做音樂不是聽著導演或編舞家侃侃而談心中的想法,無法從話語的節奏去多認識眼前的藝術家想表達的思想內在,唯一的線索與途徑是筆觸、色彩、形體、作品的主題,在不斷地凝視中尋找可以走入的線索:有時是整體畫面、有時是主題給予的聯想,或是藝術家本人的生命經歷,直覺地選擇以什麼樣的器樂、聲響、表情等,寫下每一首音樂。
到了傳統的變革這個主題,想著音樂上要如何能詮釋這個「變」,才能真的與畫作呼應,腦海裡馬上出現玉鳳的琵琶聲響,心想若是從自己的角度編寫另外有傳統器樂帶入,應該會很有趣。特別要大力感謝江湖中傳說的琵琶俠女音樂家鍾玉鳳的兩肋插刀,義氣相挺,豪爽答應這個奇怪的邀約(?)無論是《呂鐵州-鹿圖》中詮釋活潑的小鹿,《鄉原古統-春之庭、夏之庭》想創造某種木管樂器與琵琶交織而出現的東洋帶入一點點西洋味道,《林玉山-庭茂》玉鳳使用面板三弦創造出古琴的韻味等。另外還有玉鳳向《陳澄波-東台灣臨海道路》致敬的創作曲,輪指的手好美,也是湧上岸邊的浪花。我看著出神。
(p.s. 關於每一首音樂更多的創作過程,待日後慢慢分享)
從展覽語音導覽到即將發行的展覽音樂專輯
當時,心裏想著語音導覽要給人什麼感覺?
希望能清楚傳遞研究團隊書寫的文字內容,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讓聽的人透過耳機的聽覺環境創造出一個心裏空間,在這樣隱性的邊界裡,即使現場觀展的人數眾多,是可以有機會與藝術家的作品獨處對話的一點點時光,透過音樂與聲響,多一些不同角度欣賞眼前的作品。
隨著畫冊的募資發起,北師美術館提及這些音樂出版分享的可能性,這些大概是我一開始從未想過的事情。一開始出發點是即使展覽已經結束,但希望這些音樂能夠在大家欣賞畫冊時,成為一種陪伴。幾經討論,大家都有共識覺得語音朗讀留在展覽當中,而出版的音樂讓它單純只有音樂。
展覽結束後好幾個月,再一次又與《不朽的青春》有另一個連結。重新混音31首語音導覽裡的音樂,也將木漏類比團隊《青春不朽》紀錄片音樂收錄在專輯的最後成為第32首。特別要感謝北師美術館團隊一路的支持,以及後期混音、母帶處理的劉詩偉,很有耐心的聆聽,看我寫的每一首筆記,這些與無人聲歌曲混音的不同邏輯,非常感謝詩偉很細緻用心一起走過最後這個階段。
最後在詩偉的工作室聆聽完成後的母帶,一口氣聽完這32首音樂,腦海仍舊是前輩藝術家的畫作、雕塑,歷歷在目。
不朽與耕作
《不朽的青春》展覽開始後,不再是在螢幕前看到作品,而是真正站在作品面前時,內心有許多翻騰,許久沒有再一次感受到純美術的力量,那樣純粹、安靜、直接、飽滿、充滿生命力!時代不曾停下腳步,藝術家也不曾停下步伐,現今創作媒材從物件到數位科技,音樂創作也是,科技的進步,開展了全新不再只是用音符來創造聽見的世界。
試著理解黃土水說的精神上的不朽。
看展的過程,讓我從前輩藝術家身上學習到,創作本身就是生活裡實實在在感受的累積,忠實而炙熱地將當下觸動的所思所感用自己擅長的媒材記錄下來,更是一種非得不可的精神意志。不曾經歷的時代,卻能夠透過藝術作品讓人們有機會靠近那個時期生活著的台灣。
母帶完成後,花了一段時間將每一首音樂取了名字,希望它們各自獨立有新的生命也呼應著前輩藝術家們的作品。我也期許自己像個農夫耕作般,不問為什麼順應著自然大地,繼續不斷不斷地創作。
我的前言似乎太長了,大概是太多想分享,謝謝你耐心閱讀,也希望你會喜歡這些音樂,
五月十七日會數位線上發行,期待你們聆聽後的回音。
#不朽的青春
#北師美術館
#鍾玉鳳
讓世界聽見玉山的聲音 在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相信許多人還記得《看見台灣》片尾,原聲童聲合唱團在玉山上歌唱的震撼與感動!
馬校長對土地、對部落的熾愛,深深激勵著齊導演,馬校長帶著住在玉山腳下的小朋友們,在黑夜中攻頂玉山主峰;齊導不畏高度,成功飛上玉山,一圓馬校長的夢想「讓世界聽見玉山的聲音」!
敬愛的柏林兄:
隨著日子越來越接近六月二日的「家入希望·為愛而聲」慈善音樂會,我的心情激盪不已,是感傷,是思念。
去年六月十日,同樣的音樂會,彩排完才進飯店準備休息,就接到許多好友的電話,說你好像在飛行拍攝時發生意外;這怎麼可能?天啊!這不會是真的吧!我打開電視看著新聞跑馬燈,一時愕然悲痛到哭不出來,無法相信也希望這不是真的。
你的離去將滿一年,直到現在還是無法接受你離開的事實。還記得去年「家入希望·為愛而聲」慈善音樂會前兩天(六月八日),我和原聲的伙伴參加了《看見臺灣Ⅱ》開拍記者會,看著你在台上說著你的夢想,非常感動,也感到驕傲。記者會結束,我向你致意,告訴你如果需要原聲幫忙儘管說,你緊緊地握著我的手說:「謝謝校長」。
今天下午帶著孩子們唱著日語歌曲「乘著氣球上天空」,這是你最喜歡的歌之一。2014年我們去日本巡演,返台後參加「台中心動」音樂會;彩排時,我特地請你站在指揮的位置,讓孩子們唱這首歌給你聽。唱完,你高興地說:「這首歌簡直就是為我寫的嘛!」從此,只要你來看孩子,一定唱這首歌給你聽,現在只能唱給天上的你聽。孩子們認真地唱著,賣力地露出笑容,我的心情卻是陷在無限的哀傷和思念裏。
永遠記得和你的第一次見面,透過阿貫老師告知,你想邀請原聲孩子登玉山,並在玉山頂上唱「拍手歌」,要把這畫面放在紀錄片的尾端,希望藉由孩子的歌聲撫慰並激勵臺灣人民。當天我因為帶孩子去演出,到晚上十點半才回校長室,我拖著疲憊的身體,面帶倦容很勉強的聽著你說你拍紀錄片的動機和想法;當你播放預告片時,我被你那些在空中拍攝的畫面及配樂震撼而深深感動,當下就和原聲夥伴取得共識,願意無條件協助拍攝。願意如此協助除了是被影片感動之外,對於你熱愛臺灣的心與對這塊土地的執著,也是原因之一。
在影片剪輯後製的過程中,你多次上山來找我,除了說明工作進度,其實很多時候是在跟我述說你的擔心與焦慮,特別是票房。你擔心票房無法打平,不但血本無歸且不知何向支持者交代;我總是樂觀的告訴你別擔心,相信臺灣人的眼光。宣傳期間,你開始面臨一些惡意的批評,你問我要如何回應?其實你早有答案,只是說出來宣洩一下情緒。我常常覺得,《看見臺灣》之所以賣座,除了是內容感動人心外,你謙虛的態度與那份對臺灣執著的愛,才是許多人願意挺身支持的主要原因。
你常對我及許多人說,多虧原聲的幫忙,讓這影片能夠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其實回過頭來仔細想想,真正受惠的是我們。影片正式上映後,你常常受邀去宣傳或演講,不管國內、國外,你常會花很多的篇幅來介紹原聲,然後你就會把演講的照片line給我,每每收到你傳來的照片,我常會有一股莫名的感動。因為你不斷的宣傳,讓原聲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見,得到更多的支持。
兩個星期前,阿貫老師催著我趕快將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補助的齊柏林計畫案執行完畢。調來東埔國小上任不到一年的我搞不清楚狀況,追問之下,才得知《看見臺灣》紀錄片在國人的支持下,票房超過預期,你為了要感謝各界的支持,將票房所得部分盈餘依比例回饋給拍攝紀錄片時,贊助經費的企業基金會,而中國商銀文教基金會將這筆經費再轉贈予東埔國小用來種樹及美化校園。
你就是這麼善良,阿滿常說你就是因為這麼善良,才會讓人特別懷念與不捨。日前我已將計畫執行完畢,在後山種植臺灣原生樹種,搭建布農傳統石板屋、設林中步道。老師們並討論決定,將步道命名為「柏林小徑」,表達我們對你深深的感謝。
今年寒假,原聲再次進錄音室錄製第四張專輯。記得上一張專輯錄音結束後,你和萬姊一起請孩子們吃牛排,還發給每位孩子紅包。今年你沒來,孩子們很想念你。這張專輯經大家討論後,取名為《為你而唱》,表達我們對你的思念和敬意,謝謝你這麼愛原聲。
孩子們反覆地練著「乘著氣球上天空」,希望能唱到完美;雖然你已無法親臨現場,但我們知道,你一直乘著無形的氣球在你喜歡的天空翱翔,庇佑著你最愛的臺灣。
柏林,我們永遠愛你!
Bukut Tasvaluan 馬彼得
讓世界聽見玉山的聲音 在 Dora 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請幫我轉po,讓更多人認識這群孩子....感激不盡!!❯
與你分享~ 來自 玉山山麓《原聲童聲合唱團》的感動.....
上星期六,開了4個多小時的車,到南投縣信義鄉的久美部落,拜訪羅娜國小的〈原聲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
〈原聲合唱團〉的孩子,曾在周美青夫人的帶領下,兩次來到榮總93病房,用歌聲安慰93的孩子和家長們 . 聽過他們的演唱,才知道,何謂 “天籟之音” - 他們的歌聲 能touch到心靈深處,讓人不自覺掉下眼淚…..
和孩子們相處的兩天,深深的震撼了我 ; 也深深的感動了我….更深深的吸引了我 - 我會再回去看他們…..
《原聲合唱團是由一群住在信義鄉11個部落的原住民孩子組成的合唱團,由羅娜國小的馬彼得校長指揮帶領,馬校長沒學過音樂,連五線譜都不會看,基於愛孩子的心,於2008年5月成立台灣原聲音樂學校.
這是一所體制外的假日學校. 迄今剛屆滿三年。學生來自玉山山麓信義鄉的11所部落國小,皆為原住民且大多數家境困難。
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給部落孩子更多機會,幫助他們建立信心,因為住在偏遠山區除了交通不便、資源缺乏外;還存在著許多不利的因素,影響著孩子們的學習。而,透過課業的輔導和合唱的練習,希望培育部落的菁英和典範,並帶領孩子走出部落,讓世界聽見玉山的聲音….》
Dora媽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