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焉#一些想和大家聊的事
ㅤㅤ
近日熱議的國中歷史新課綱,刪減武則天等中國史內容。
想起去年寫過一篇期末報告,比較中國與日本史上被訛傳殺子的女皇異同。
那段時間穿梭圖書館的書架,翻找著幾本「正史」和「野史」,拼湊持統天皇謀殺皇子武氏殺女的真相卻越讀越覺荒誕,今天跟大家分享。
ㅤㅤ
武則天在唐史書...
#狼焉#一些想和大家聊的事
ㅤㅤ
近日熱議的國中歷史新課綱,刪減武則天等中國史內容。
想起去年寫過一篇期末報告,比較中國與日本史上被訛傳殺子的女皇異同。
那段時間穿梭圖書館的書架,翻找著幾本「正史」和「野史」,拼湊持統天皇謀殺皇子武氏殺女的真相卻越讀越覺荒誕,今天跟大家分享。
ㅤㅤ
武則天在唐史書裡的惡事,是殺死自己強褓中的嬰兒,並嫁禍於前來探視嬰兒的唐高宗皇后王氏。
從後晉《舊唐書》到宋《唐會要》及《新唐書》,再到司馬光《資治通鑑》,隨時間離唐朝越來越遠,史書記載的「武氏殺女」描述卻越來越詳細。
ㅤㅤ
《舊唐書》的〈則天皇后校勘記〉中說:「武后奪嫡之謀也,振喉絕繈褓之兒,菹醢碎椒塗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婦之恆態也。然猶泛延讜議,時禮正人。」
正篇中無論本紀或后妃列傳,都未提武則天如何殺害嬰兒一事,文末史臣的自述中卻以「振喉絕繈褓之兒」草草幾字帶過這項罪狀。
ㅤㅤ
到了宋代,北宋人王溥所撰之《唐會要‧卷三‧皇后》中以:「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十四字,描述武則天(當時位份為昭儀)殺女嫁禍一事,言武則天女兒暴斃,但稟奏皇帝是皇后所殺,依舊沒有前言後語詳述當時的過程。
爾後,宋代歐陽修等人所著的全新官修唐史《新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一》中,則詳加敘述了所謂武則天親手殺害自己強褓中的嬰兒並嫁禍給王皇后的橋段。
ㅤㅤ
〈高宗則天武皇后〉中說:「昭儀生女,后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后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后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后意。」
ㅤㅤ
之後《資治通鑑》中說:「后寵雖衰,然上未有意廢也。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后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曰:『后殺吾女!』昭儀因泣訴其罪。后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
將武則天殺女嫁禍的情節描述得更生動,加入了質問左右下人、皇后無法自證清白的橋段,宛如小說一般具戲劇張力。
ㅤㅤ
第一次修正史時不加以詳述,反而是後面的新修史書才提及。隨著時間推移,出現越來越多在以前沒有記載的武則天惡行,這是不太合理的。若當年有風聲訛傳,當朝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一文,雖提及許多武則天的罪狀與缺失就應該提及,卻也都沒有說到陷害王皇后的這兩個行徑。
ㅤㅤ
《舊唐書》中:「史臣曰:治亂,時也,存亡,勢也。使桀、紂在上,雖十堯不能治;使堯、舜在上,雖十桀不能亂;使懦夫女子乘時得勢,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義之威。」
ㅤㅤ
ㅤㅤ
丈夫無用,兒子無能,扛起了治國大業後在後代被抹黑成殺子的毒婦,最後被《新唐書》評為「所以著其大惡而不隱」的「武氏之亂」。是「牝雞司晨」,亦
「懦夫女子乘時得勢」。女人和懦弱的男人同樣身份、同樣是亂世成績而起的奸佞。
武則天在執政上有功有過,卻得到除了「執政」外的更多批評,史家這些批評是否是因其女性身份兒在起始點上就已經具有偏見是昭然若揭。
ㅤㅤ
新舊唐書貴為列名中國二十四史的「正史」,正史卻諷刺地繼續訴說男性領導者的正統性。
原來是從一開始,身為一個女性就已經是錯。
錯的何止是苦為女人,更是及笄之年就嫁給四十歲的男人,二十六歲開始守活寡。
ㅤㅤ
但千年以來編修史書的男人沒有人覺得哪裡不對勁。
到頭來即使勸農桑,薄賦役,擺科舉廣納人才,終究是一句「懦夫女子乘時得勢」。
ㅤㅤ
課本沒告訴我們那句「懦夫女子乘時得勢」是什麼意思,
是性別弱勢在正史裡本身就不正確,
但十四歲嫁給年長自己二十六歲的男人無需質疑。
讒言佞語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交友的長篇文,分成六章節 。
幾年來的經驗中,從中觀察剖析,也想用這篇文提醒大家,不要降低自己和不同水準的人在一起,交友與談感情都一樣,需要謹慎的眼光。
1 . 物以類聚
2. 人會接近比他們成功的
3. 成功的人總是安靜
4. 點頭之交
5.工作呈現他的價值觀
6. 攀附來的友情只顯示狼狽
「物以類聚」
20歲年輕的時候,對於交朋友來者不拒,沒有任何界線,A圈的朋友來找我,我也把B圈的帶出來,於是AB就攪和在一起。這樣不是不好,但是不夠周全,會延伸很多不必要的複雜與麻煩。
30歲結友繁仍到了一個漸形沉穩的年紀,圈子也提升到一個水平。知心的爾汝之交,寥寥無幾,所以格外珍惜,不會把他們和其它參雜在一起,會讓圈子越簡單越好。
在生活中也可以觀察到喜歡到處交朋友的人就會和到處攀關係的人是好朋友,他們做的事情都會是一樣的。
這類型的人,都喜歡去攀附別人,而不是努力在提升自己的學識、能力上面。
也許因為自己的朋友會拿捏分寸,所以不習慣現在年輕人的「風格」。
去年有一位姊妹,一起來頒獎典禮後慶功宴,她欣賞的一位歌王,深情款款唱經典名曲給那位姐妹聽,如小巨蛋演唱會的還原現場,但結束後就是乾乾淨淨,她完全沒有和在場的人留聯絡方式。
因為她自己本身也夠有人脈,若今天換成一個普通人,這個人就可能千方百計的想辦法靠近。
有一次她也帶我去參加聚會,都是知名製作人評審,我也沒有再後續聯繫。
這一直都好像是我們圈子的一種存在默契。
但是很多人,尤其女孩子很喜歡去接近她崇拜的人或是想認識的人,也很容易和同性打成一片,見過一次就可以變成寶貝姐妹,隔天約碰面去逛街,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也可以網路約出來吃飯,這是我覺得蠻特別的現象。
很早以前我的一位同學,只要她來我聚會,她看過的人,就會去聯絡、去加好友、約吃飯,她現在身邊聯繫的人都是因為來參加我這裡活動而認識。
這其實沒什麼不對,但其實也說不上來很正確,就是一種讓人不是很尊重的感覺。
對於這樣的人,建議漸行漸遠,因為正常的人,是先提升自己,本身有實力,讓別人主動來認識她。同樣三觀的人,才會走在一起。
「人會想接近比他們成功的」
你可以思考一下,我假設舉例 蔡依珊辦一個生日晚宴,參加的人有微風集團的孫芸芸還有紅豆食府林牧潔以及日盛幫的關穎,
她們身邊有請秘書還有一些外圍的人來幫忙,雖然也像朋友但總是會有距離,不會是閨蜜等級或是能夠一起參加她們隱私的聚會,會另外約。
那天那些人帶了他們的朋友來協助佈置蔡依珊生日場地或來送花祝賀的,那請問是名媛他們會去認識那些人帶來的朋友還是那些來參加的人想來認識孫芸芸她們?
孫芸芸、關穎,肯定不會跑去和蔡依珊說:我可以認識你助手帶來的朋友嗎?
肯定不會,她們的身份會認識和她們同等或比他們更強的,這很現實卻是真實。
大部分都會是別人來問:我可以和孫芸芸關穎認識嗎?
「成功的人總是安靜」
交朋友要交和你差不多或是比你優秀的,不要降低自己去迎合不同程度的人,因為三觀不同,放在一起沒有更好的提升,你想帶領他們也拉不上來,因為他們只想一步登天,不想過程中的磨練操練。
而「認識」有分熟和不熟,有些只是表淺,其實彼此連對方的本名、來歷都搞不清楚。
我也觀察發現,程度高或成功的人,比較不會主動認識新朋友,或是把自己的圈子沾染複雜。
越有聲望的人,多半都比較謹慎,只會和熟識的,雖然聚會場所,會表現出得體的交際,但絕對不會和剛認識的人約見面、留電話。
因為他們對隱私很保護,也知道自己的影響力不是給不熟的人消費。
他們最常講:「不用幫我介紹新朋友喔,謝謝。」「我不想啊,我只想自己熟的朋友吃飯」、「那天有誰?」、「有不認識的我就不出席了」。
她們對於交朋友總是很安靜。
「點頭之交」
有些人,他們變成妳朋友,但卻沒有改變自己和你站在同一個水平,表示這樣的人沒有因為跟你做朋友而成長,這種朋友其實可以歸類為點頭之交就好,
分享孔子對朋友的定義: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有益處;
與走邪門歪道的人交朋友、與讒媚奉迎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有害處。
走邪門歪道的人,不一定只有指偏門或犯罪,還包括不工作、不務正業或投機取巧過生活。
如果你願意帶領朋友成長,但他們卻只想著攀關係來接近夢想,那這樣的性格已經更深蒂固,你盡力了也只能漸行漸遠,點頭之交即可。
「工作呈現他的價值觀」
沒找到自我定位的人,才會到處交朋友、拉攏關係,因為他們本身沒有社會實力。你可以觀察那些人,尤其男生很多在網路找女生做伴遊的、傳播的,或是女生沒有正當職業的。
一個人能被尊重,除了最重要的品格外,還有看他的工作,因為職業展現的是他的世界觀。
之前當副總開會的時候,董事長說了一句話:「一個人一定要在一個產業待上兩三年以上,才能知道他的能力。」
包含他的耐力、紀律、抗壓性,他的企業思維、領導力、分析力,研究系統結構,從他深度的訪談看出他思考邏輯,語文能力...等。
甚至公司餐會上如何應對進退,看出他是否圓融處世,身段是否彈性,八面玲瓏... 等等,都是他的表現。
我們可以從一個人在工作中的態度與能力再去觀察他的品格。但如果一個人連工作都不想努力,很散漫或做偏門,那這樣的人表示對自己的格局只能這樣,連人品也不用觀察了。
「攀附來的只顯示狼狽」
什麼人和什麼人走在一起,有實力才會被人尊重。
這年代的速食友情比愛情更多,現在的活動舉辦、社群媒體、個人平台網頁...都開放式,任何人都有機會可以去寫信、發訊息給想給的人,要發給蔡英文也不是難事(只是她能不能看到而已)
但一個有高度的人,絕對不是用這種方式來接近想靠近的人,而是先把自己成為那樣的人,以至於他們平等,就算沒有達到同等,但努力提升,已經不至於差太多的高攀。
當你變成了別人受邀的座上賓,當被人肯定,成了別人的口袋名單,任何人都會看見你的實力,那時是別人來認識你,不是你汲汲營營的追求。
不是認識很多人就是對的,
人家承不承認你才是王道,
認了,挺不挺你才是真理,
其他都關係都是虛無縹緲。
想靠關係走捷徑的人,他們的生命不夠穩紮健康,一個真正想進步的人,是承受極苦的熬煉,淬煉出能力,藴育出內涵,展現他的卓越。
總結: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跟著蜜蜂找到花朵,跟著蒼蠅找到廁所。
#這是我多年前也分享的文
#現在的年紀比較不會遇見
#順便分享金環獎
#頒獎典禮
#女人工作的熱情
讒言佞語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史上拓拔皇朝若沒有魏徵不惜捨身犯顏,直諫唐太宗李世民二百餘次,諫言若是李世民不願採納改進,甚至惱怒把魏徵推出斬首,能成就大唐「貞觀之治」流芳萬世,至今仍存風貌在日本京都的卓越功勳嗎?
魏徵的諫言:《十漸不克終疏》
魏徵作為唐太宗時期最為有名的諫臣,一生所諫二百餘事,大部分被唐太宗採納。其中,尤以貞觀十三年的《十漸不克終疏》最有價值,文中直白的指出唐太宗不能堅持到底的十種表現,充分體現了魏徵居安思危的治國理念。
1、陛下在貞觀初,清靜寡慾,教化波及偏遠之地。現在使臣遠行萬里之外,購買駿馬,尋求奇珍異寶。當年,漢文帝拒收千里馬,晉武帝焚稚頭裘,陛下常常議論起他們,認為他們比肩堯舜。而陛下如今所為,是要變得比漢文帝、晉武帝還要差嗎?
2、子貢問孔子怎樣治理老百姓,孔子說:「這就好像用腐朽的繩子駕馭帝王的車駕一樣令人畏懼」,子貢問:「有什麼畏懼的?」孔子答:「不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他們就會成為我們的仇敵,如何不畏懼!」陛下在貞觀初,護民如子,輕易不大興土木。近年來,陛下愈漸奢侈放縱,欲用民力,還說:「百姓無事則易驕,勞役則容易管理。」自古沒有因百姓安樂而導致國家滅亡的,因老百姓易驕而讓他們服勞役又是哪門子道理?
3、陛下在貞觀初,常常損己利人,而近來卻因自己的貪慾而使百姓勞苦。雖也擔憂百姓吐槽,但還是將自己快樂的事情切記於心。陛下要修宮殿,就說:「不建此宮,就不方便。」陛下既然這麼說,誰還敢說什麼?
4、貞觀初,陛下親君子,斥小人。近來,陛下對小人輕慢卻接近,對君子敬重卻疏遠。太近了就不見其缺點,遠了就不看見其優點。不見優點,即使沒人離間也會疏遠。不見缺點,即使有時沒有分寸也會越走越近。想通過親近小人,疏遠君子,而達到治世的最高境界,我還沒有聽說過。
5、貞觀初,陛下不以奇異的東西為貴,不造無益處的玩弄之物。如今難得之物紛紛進貢,供娛樂的工程晝夜不息。上奢靡而望下簡樸,徭役多而希望農業興旺,這是不可能的。
6、貞觀初,陛下求賢若渴,對被舉薦的人信任而重用,往往是取其所長,總怕有所疏忽。近來,陛下隨自己的好惡,常因一人之過而棄用其推薦之人,即便是自己信任而任用多年的官吏,一旦懷疑也會不分青紅皂白的辭退。品行是靠平時的行為形成,事業是靠過去的功績成就。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多年之行不應該立刻被否定,陛下未能究其根源,使得讒言之人大行其道,堅守正道之人被疏遠。
7、貞觀初,陛下拱手高居,無所事事,沒有狩獵捕鳥的嗜好。多年之後,陛下不在堅定自己的志向,鷹犬之貢,遠及四夷;晨出夕返,馳騁為樂。如果發生了什麼意外,來得及救嗎?
8、貞觀初,陛下遇下有禮,意見上達無阻。而今庭外百官奏事,不但不受歡迎,而且有時會因言語不當而被責問,即便是真誠之言,也難得申述。
9、貞觀初,陛下孜孜不倦的尋求治國之道,常常不能滿足。近年來,陛下依仗功業之大,才智之明,驕傲自滿、放縱奢欲。興無道之兵,問罪邊遠地區少數民族。親近您的人阿諛奉承不肯直言,被您疏遠的人畏威而不敢言。如此日久天長,造成的損害不是一點。
10、貞觀初,連年霜旱,就連京畿百姓也紛紛攜老扶幼到關外求生,但是儘管如此數年,卻無一戶逃亡而去。之所以這樣,在於陛下以安定為本,憐憫撫育百姓,所以百姓始終沒有二心。近年來,關中之人疲於徭役,百姓苦不堪言。僱傭的工匠服役期滿本應遣散卻不遣。府兵本是輪流到京城護衛,卻不斷的強迫任用。此外,和市之物不絕於鄉間,道路上的商人絡繹不絕。如果發生天災,百姓之心恐怕不會如以前那樣平靜安心。
貞觀十七年(643年)元月十七日,魏徵病逝,唐太宗悲慟之極,親至魏徵靈前祭奠痛哭,並罷朝五日為魏徵舉哀,命文武百官前往送葬,贈魏徵為司空,諡曰文貞,陪葬昭陵。謂侍臣:「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俎逝,遂亡一鏡矣!」
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親征高麗受挫,感嘆「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
自古唯有開明的時代,賢明的君王,才會有不世出的諫臣,以及滿朝的良將賢臣,共同成就國富民強的歷史功業。但拒諫近佞臣導致亡國滅代的歷史教訓,則屢見不鮮。
(V編/魏徵十諌不克終梳白話譯文取材自網路)
讒言佞語 在 呂捷歷史-朕即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西遊記
常有很多在職場上受到委屈的朋友,來找我訴苦......
在此我用一篇之前講的西遊記,來為職場中受傷的朋友慰撫一下心靈!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是一本寓言小說,以西天取經的故事來隱喻官場! 而職場如官場,西遊記到底教了我們什麼?
前往西方取經的團隊成員也常被解讀為:唐三藏是一個不辨忠奸的昏君,孫悟空乃忠臣兼能人,豬八戒是奸臣兼組織懶惰者,沙悟淨沉默踏實地負責勞務。
在一般人觀念裡,昏君是值得唾棄的,忠臣遭到誤解則委屈無比,奸佞無能之人得勢就如烏雲蔽日。而沒有聲音的踏實工作者,在故事中可有可無,僅是壯大陣容的背景。 我的觀點則不一樣。在職場中,常會見到像《西遊記》西天取經團隊的5種人物,如果用「人性」角度來觀察他們,就能從每個角色中學到職場眉角,跳脫既定刻板印象,並充滿諒解。
首先來看唐三藏。我認為,他雖看似最無能,卻是指引組織方向的重要領袖。凡在上位者,最大責任就是訂出大方向,適當用人,讓團隊對他有忠誠度,然後承擔全部後果。 領導者處理的不是「打怪升級」這種執行層面的事,像台塑集團已故董事長王永慶雖擁有一個石化王國,可不一定懂得化學分子式。因此,我們必須有個認識:在上位者並不是神,他可能誤信讒言、做錯決策,但若深具識人之明,並且最好有像如來佛祖那樣的堅固靠山,讓團隊朝著既定目標達陣,方能獲得最後成功。
至於最受歡迎的孫悟空,是最多人拿來自我比喻的角色。他雖然才氣縱橫,大鬧天庭時不可一世,一旦歸到唐三藏麾下,也只能乖乖聽話,因為他是被管理者,而且還和如來佛訂有「契約」,不得跳槽。 你可以想像這樣有多悶!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創造力完全被老闆和制度給框架住了,老闆又不喜歡他,只能為自己而活,但求問心無愧。 然而,這樣的人其實是有自我認知盲點的。孫悟空或許滿有才華,但他可能也剛愎自用、恃才傲物。殊不知,空有才華並不會讓你出頭天,還要找到良師益友,幫你發現盲點,才可能突破自我局限。 例如,孫悟空為什麼能大鬧天庭?因為天庭裡全都是公務員,無風無雨又是一天。而取經的路上,各個妖怪可都是自行創業者,遇到挑戰是會拿命跟你拚的!所以,工作者必須認知,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不全是因為你的才華洋溢而獲致的啊!
接下來,看豬八戒。這種愛拍馬屁又不會做事的人,在企業組織中最常見,也最討人厭。但是大家可別忘了,他很會討老闆歡心!別人要辛辛苦苦完成一個大專案才能得到稱讚,豬八戒只要講兩句話就弄得老闆龍心大悅,你不能說這不是一種高超的職場能力。 想像一下,在會議中,老闆正大發雷霆,豬八戒卻能適時三言兩語就讓老闆轉怒為笑,這種人才去哪裡找?老闆的快樂,是無法以金錢衡量的!大家都忽略了他對組織的貢獻!馬屁拍得好也是一種職場能力,不能忽視,很多人想學還學不來呢!
最後來看沙悟淨和白龍馬。他們倆都是踏實的工作者,如果沒有他們幫忙扛行李、載老闆,孫悟空如何救人?豬八戒如何耍詐?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忽視組織裡小職員的貢獻。
而最後要體醒大家一點,沙悟淨和白龍馬最大的不同在於,沙悟淨偶爾還會適時出聲(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了!大師兄救我!),讓人意識到他的存在,所以能成為《西遊記》的要角。反觀,白龍馬太沒聲音了,即使自己是好產品卻不知道要宣傳,就注定成為邊緣中的邊緣角色。
散播歡樂散播愛! 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