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變動成本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變動成本法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變動成本法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Markowitz (重生)看板Accounting標題Re: [問題]變動成本法+標準成本下固...

變動成本法 在 好日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8:16:49

𝙂𝙪𝙚𝙨𝙩 𝙥𝙤𝙨𝙩 𝙛𝙚𝙖𝙩. 芳|文字‧心理‧療癒 你真的懂悲傷嗎?理解之後再一起戰勝悲傷吧 - 談論到悲傷,你想到什麼? 哭泣?脆弱?還是認為它不應該被發現! 假如要我說,我會說悲傷是付出與愛的證明 投入於某人或某事物 面對無法避免的失去,悲傷便降臨了 因著投入成本、每個人性格的不同 悲傷...


今天念書也在這個癥結點糾結很久,後來參考了Horngren的釋例9-2,

好像有一些心得想法,想請各位高手幫忙看看我的想法是否合理?

關於釋例9-2變動成本法與歸納成本法下的營業淨利之差異,

Horngren的作法是先將歸納成本法的已分攤固定製造成本,

拉齊至基準產量下的固定製造成本,

所以歸納成本法下才有生產數量差異調整項=r*(基量-產量)

然後再純粹比較不同產、銷量水準(or 期初存貨量、期末存貨量差異)下,

歸納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之營業淨利差異。

我自己推導的式子如下:

代碼
OI:營業淨利
p: 單位售價
vc:單位變動製造成本
r: 單位固定製造費用=預計固定製造費用/基準產量
基Qty:基準產量
產Qty:實際產出下之標準投入量
銷Qty:銷售量
初Qty:期初存貨量
末Qty:期末存貨量

1. 歸納法下之OI=(p-vc)*銷Qty-r*銷Qty-r*(基Qty-產Qty)
2. 變動法下之OI=(p-vc)*銷Qty-r*基Qty

1式減2式→ r*(產Qty-銷Qty)

另外1式中的銷Qty也可替代為(初Qty+產Qty-末Qty)

→姑且稱作1"式:(p-vc)*銷Qty-r*(初Qty+產Qty-末Qty)-r*(基Qty-產Qty)
=(p-vc)*銷Qty+r*(末Qty-初Qty)-r*基Qty

→1"式減2式→ r*(末Qty-初Qty)



※ 引述《poopooyou168 (CC)》之銘言:
: 蕭靖老師有"稍微"解試了一下,再加上我自己的"加油添醋",你參考一下
: 因為FR*基量 是最快就可以拿到的數字
: 標準成本制下,有個特點就是可以簡化帳務處理
: 你也可以說他是規定
: 而且分錄也是為了編 歸納成本法+標準成本法用的阿
: 歸納成本法下的OH就是用標準已分攤(r*產量),因此要調2個
: 變動成本法下的OH,你就把它想成是對內用,要趕快編出來,
: 所以用最早就拿到的彈性製造費用,因此最後只要調一個
: 總之一開始都是錯的,最後都會調回去的
: 以上僅供參考
: ※ 引述《puding0713 (eaten)》之銘言:
: : 最近有個問題有點打結,
: : 就是在關於分錄和編表的問題,
: : ※標準成本制下有關製造費用的「分錄」:
: : 借:製造費用 (實際金額)
: : 貸:有關貸項 (實際金額)
: : 借:WIP
: : 貸:已分攤製造費用<<<(製造費用分攤率*實際產出下之標準小時)
: : ※變動成本法+標準成本制下的「報表」:
: : SALE
: : -VC
: : =CM
: : -FC<<<(標準固定製造費用=製造費用分攤率*基準小時)
: : =NI
: : 想請問為什麼報表上的FC要用標準固定製造費用呢?
: : 還是說分錄跟報表的呈現沒有關係...?謝謝各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6.98.180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