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讀寫障礙遺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讀寫障礙遺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讀寫障礙遺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讀寫障礙遺傳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特殊生是這世界的肉身菩薩 特殊生不該被視為負擔, 而是讓我學會用一種更謙卑的心情來照顧對待。 然而,我對特殊生的教育是: 老師的愛是懂你的特殊,但不讓你特殊! 「學務處!學務處!陳老師,學生現在在學務處!」電話那頭幫忙安撫學生的老師,來不及細聽我的詢問,便著急地不斷喊著。 「對不起,我現在要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過度活躍症 專題 - 何美怡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鍾先生的兒子今年6歲,最近半年經常坐立不定,很難安靜做功課,且說話又多,喜歡打斷別人說話。鍾先生懷疑兒子患上過度活躍症。 (一) 鍾先生的兒子究竟是頑皮,還是患上過度活躍症呢...

  • 讀寫障礙遺傳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07 20:00:00
    有 2,537 人按讚

    ▍特殊生是這世界的肉身菩薩

    特殊生不該被視為負擔,
    而是讓我學會用一種更謙卑的心情來照顧對待。
    然而,我對特殊生的教育是:
    老師的愛是懂你的特殊,但不讓你特殊!

    「學務處!學務處!陳老師,學生現在在學務處!」電話那頭幫忙安撫學生的老師,來不及細聽我的詢問,便著急地不斷喊著。
    「對不起,我現在要監考,請幫我先安撫他,我監考完就立刻過去。」電話這頭的我也緊張不已。
    五分鐘後就要模擬考,我急著向班上說明接下來可能遇到的狀況,要大家在待會同學進教室後,不要刺激他,也希望大家穩定自己,盡可能不受環境影響,好好專心考試。
    我嚴肅而著急,一邊也用訊息關心情況。

    * * *

    我的學生現在正在情緒崩潰邊緣,他平日溫順善良,但遇到「固著點」時就會崩潰爆炸。他非常介意自己「遲到」的行為,偏偏他是一個很難入睡、經常失眠的孩子。雖然我對他的情況非常了解,不在意他的失誤,總是安慰說:「沒關係,老師也會犯錯,老師可以理解你的不小心失誤,沒有那麼嚴重。」但他依然會陷入「遲到SOP」裡。
    只要一遲到,他就會大聲地斥責自己、打自己的頭、要求自己不准搭運輸工具(從台北到蘆洲跑步上下學)、並在周末逼自己跑二十一公里,這些對自己的懲罰不因氣候改變,不論寒流或大雷雨,他依然堅持必須如此。
    高三了,或許課業壓力讓他更難入睡。昨天,他再次因為遲到暴走,一到學校就在我座位旁情緒激動地大罵自己,我要他看著我的眼睛,慢慢緩和情緒說話。與他磨合了這麼久,我總是不捨他的這套模式,試圖引導他其他作法和轉念思考,但他有他的固著,所以,我也逐漸找出處理方式――安撫、尊重他的作法,給予安全提醒,甚至給他跑步後的糧食補給當精神支柱,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於是,我在安撫後,從抽屜拿出一包能量飲,跟他說:「這給你跑完後喝,老師為你加油。」他雙手接過,深深一鞠躬,才終於回教室繼續上課。

    * * *

    每天早上,我最擔心的就是這孩子的遲到,幸好他多半只遲到一天,第二天就會準時出現。
    「老師,大晏還沒來。」沒想到,他今天再次遲到。這兩天是模擬考,他因此錯過了第一堂國文。
    「媽媽,大晏現在還沒到學校喔。」我趕忙發訊息給家長。
    「老師,他一早發現自己遲到後心情很激動,但八點四十分就已經出門了。」家長無奈表示。
    我看看時鐘,現在已經十點,他還沒出現,到底去了哪裡呢?
    過了約莫半小時,特教老師帶了我的寶貝上來,他看來依然情緒緊繃,口中唸唸有詞。我趕忙關心,但他卻越來越激動。
    教室內,大家正在考第一次模考,我必須盡快讓他平靜,也得繼續監考。
    於是,我帶他進到教室坐下,發下了考卷,跟他說:「遲到的問題我們等一下再說,現在同學在考試,你也必須考試,記得先做到保持安靜,不要影響其他人,我們先寫考卷。」他點點頭。
    我回到講台環顧四周,看著其他孩子振筆疾書,也看著他眼神不定、唸唸有詞的樣子。眼淚突然就掉了下來……

    * * *

    大學時,媽媽鼓勵我利用課餘時間,多多做些公益活動。當時我除了暑假到醫院當外科病房的義工,看到非常多因為車禍或生病開刀、外型幾乎人不像人的病人,讓我非常震撼之外,最大的影響,就是每周六到天母聖安娜之家服務的體會。
    聖安娜之家是一個專門收留與照顧重度腦性麻痺患者的機構,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重度腦性麻痺患者。
    在此之前,我接觸的多是輕度腦麻患者,他們身體或顏面失調、走路歪斜、說話也不清楚,每次看到他們,我總是很心疼。
    當我來到聖安娜之家,舉目所見是一個個躺在病床上蜷縮著身體的人們,他們的四肢扭曲在一起,眼神空洞,看起來年紀很小;但事實上,他們因為重度腦麻幾乎停止發育,外表看來是孩子,但實際年齡卻已經四、五十歲了,有些狀況好的還可以在地上爬行,狀況不好的則是終年躺在床上流口水。
    他們因為沒有牙齒、無法咀嚼,一輩子吃的食物都是食物泥,而我們的工作就是在周六去幫忙餵食。
    餵食的時候,會拿著一個裝滿稀飯的大碗,和一條很大的毛巾,餵進食物之後,患者因為不太能咀嚼吞嚥,便會將食物吐出來,這時候就要把吐出的稀飯再餵進去,並用毛巾幫他們擦口水。一來一往,一口口的稀飯餵完,常常都需要一兩個小時。
    餵食過程中,我也會跟他們說話,每當他們對我笑時,我就覺得很有成就感,就更賣力跟他們說話。
    可是事後,工作人員卻告訴我:「他們其實沒有意識,他們的笑不是笑,只是神經抽動。」
    這個答案讓我很震撼,那時的我就想到佛家的「因果說」。
    佛家因果相信「前世因,今世果」,相信「這輩子多行好事,下輩子就可以解脫超生」。
    我想的是:「如果我們相信佛家因果,相信每個人透過這輩子努力都可以改變命運,那麼,眼前這群重度腦麻患者,他們從出生到死亡就是躺在這裡,他們可以在今生改變些什麼?他們這輩子來人世的意義又是什麼?」

    * * *

    畢業後,雖然無法再如以往前往聖安娜之家當志工,但多年來,在那裡的記憶一直深深烙印在我心裡,這個問題也一直盤旋在我的生命中。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宥勝的一段訪問,他提到自己前往印度的垂死之家當義工,當下也想到與我類似的問題,之後的某一天,他突然體會到:這群天生有殘疾的人們就是這世界的肉身菩薩,他們用自身的殘缺來告訴我們:「生而健康、可思考、可改變的我們有多麼幸福,以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是多麼值得感恩!」
    後來,也有網友與我分享另一種說法,她說:「讀過一個理論,特殊的孩子是幫我們承擔了大自然中必然的遺傳變化機率,所以我們要心存感激,成為他們的代言人,協助他們。」
    這兩種答案都讓我無比震撼,也無比安慰,之後,便以這樣的觀念擴及所遇到的一切。

    * * *

    在強調教育應普遍普及公平的現代,特殊生會被安置到班上,一個班級裡常常會有好幾個情緒、肢體或讀寫障礙的孩子。
    這些孩子有時表達與眾不同,有時程度完全跟不上,還有身體的缺陷與辛苦,他們像是脆弱的幼苗,需要更多理解與照顧,也需要環境更友善的包容;只是,這些原本應該被保護的不同,卻常淪為被霸凌的下場,因為班級適應問題,有些老師不免對此感到不耐或心煩。
    我也常因為這些孩子在班上,擔心自己處理不好與各種突發狀況而壓力沉重,可是,當我理解「特殊生是這世界的肉身菩薩」後,想法就改變了。
    我想既然這是緣分,就代表上天認為我們有能力可以照顧他們。特殊生不該被視為負擔,而是讓我學會用一種更謙卑的心情來照顧對待;既然我們擁有比較多,就可以去付出更多,這才是上天給我們幸福健康的意義,也是人世的一切教導我們的道理。
    於是,我把這樣的思考帶給學生:「特殊生的特殊不是他們願意的,如果可以,大家都想選擇跟『你們』一樣,可是命運如此,他們著實也非常辛苦。你們既然擁有這麼多,也能從對方身上體會這層道理,就該把你們擁有的一切用感恩知足的心回饋出來,他們需要你們的照顧,也需要你們的包容。
    「你們的一切都是上天給予,應該感謝天,相信擁有的一切都有使命,而且憑什麼欺負那些天生就有缺陷的人。另一方面來說,這世界每個人都不完美、都特殊、都需要被接納包容,誰又有權利去評斷別人的優劣呢?」

    * * *

    特殊生是這世界的肉身菩薩,他讓我感恩,也讓我明白使命。
    然而,我對特殊生的教育是:老師的愛是懂你的特殊,但不讓你特殊!
    因為知道除了爸媽之外,可以影響他、理解他的,或許就是老師了,離開學校教育,出社會後,就不一定有那麼多人可以給他耐心和等待。
    所以,即便心中有包容,但引導他的標準如同其他學生一樣,是用「出社會後的處境」在進行教育思考。
    當他行為脫序時,我會說:「想想看,如果你以後在外面因為這種狀況而大吼大叫,你的老闆能接受嗎?」「如果你以後見到老闆時,都說這些他聽不懂的話,你的老闆會有耐心理解你?還是覺得你沒在點上,可能因此要你滾蛋呢?」

    我不斷提醒自己「愛他不只是理解他,還要幫助他進入社會,被其他人所愛」,不斷用更高視野帶領他看到這些行為的問題跟盲點,每個學期都設定不同的行為標準,並在每次脫序時嚴格制止。
    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這孩子雖然不像其他學生能夠立即就懂,常常會回到原點,但也逐漸改變。
    當老師給出愛,孩子也能明白我們愛他的苦心,就會願意跟從老師的行為設定慢慢有了進步。班上雖然不免還是有缺乏同理、不夠成熟的孩子,但也有更多善良溫暖的心靈。
    教育不是選擇你想要教的對象,而是想辦法把你不想教的對象變成一個可教的人。

    生命是如此無常短暫,我們應該用愛給別人更多包容和溫暖。

    .

    摘錄自《#最難的一堂課》
    作者:陳怡嘉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之前有位家長為了特殊生孩子的在校困境,跟我求援,讓我想起這篇文章。特殊生的校園適應,老師真的可以幫上很大的忙。

    非常感謝陳老師的付出與記錄,讓我們有可以學習的榜樣。我長期陪伴著,知道親師生都相當地努力,儘管遭遇很多挫折與不諒解,也沒放棄。

    祝願您,能試著理解這世上還有許多我們想像不到的困境,也許我們不一定幫得上忙,但能給出體諒的空間,就是貢獻!

    .

    以上文字摘錄自
    《#最難的一堂課》
    充滿挑戰的教育現場,老師如何帶著愛和勇氣站在台上
    博客來:https://reurl.cc/1gYZlX
    金石堂:https://reurl.cc/a59nR4
    誠品:https://reurl.cc/Agk7pY
    MOMO:https://reurl.cc/GdmxgW

    遠流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libfans

    女王的教室陳怡嘉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JiaJiaTeacher0903

    .

    贈書直播_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一種僥倖
    https://fb.watch/4IO_P1BsDm/

    #博客來六折書展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優惠價180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7218
    《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優惠價180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7041
    《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優惠價192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5991
    《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優惠價168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3204
    《療癒誌:洪仲清與你書寫談心》優惠價:156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0127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讀寫障礙遺傳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9-13 09:00:00
    有 50 人按讚

    💡《刻意練習》30年對「天才」的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什麼?
    ⁉️關於閱讀、寫作、國標舞,我的3個提問和1個反思

    🔗部落格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peak-deliberate-practice/

    【為什麼想讀《刻意練習》】

    之所以會認識這本書,來自於許多網路文章和書友的推薦,書中的重點也不斷被提及:「天才與庸才之間的差別不在基因、不在天分,而在刻意練習!」難道我們比別人優秀的那些事情,不就是因為自己比較「聰明」一點嗎?努力練習真的可以戰勝天賦異稟?

    因此,我帶著三個提問在讀這本書,盼望能從中找到答案跟行動方向。也回顧自己曾被讚賞「有天賦」的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

    提問:被稱為天才的人哪一個不是天賦異稟?
    提問:如果不求成為頂尖,只需達到專精該怎麼做?
    提問:現在開始刻意練習,還來得及嗎?
    反思:拆解自己的國標舞天賦

    【這本書在說什麼】

    《刻意練習》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被譽為「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根據他30年的研究發現,所有領域的「天才」發跡和成長過程,全都可以歸納成「刻意練習」的產物。

    作者說道:「我從未見過有人不經長期密集練習就發展出超凡能力。」這些所謂擁有「天賦」的佼佼者們,只是比其他人更善於改善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採用正確的方式學習跟訓練而已。

    「刻意練習」的目標並不是「發掘」潛能,而是「打造」潛能,讓以前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而這需要改變現況,也就是脫離舒適圈,並強迫自己的大腦和身體去適應新的行為和技能。

    【1.被稱為天才的人哪一個不是天賦異稟?】

    答案:都不是,而是因為刻意練習。這本書裡,我特別喜歡這句話:「一旦假設某件事情是天生的,等於告訴自己對此束手無策。」如果我們承認天賦的重要性,就等於把一個無形枷鎖加諸身上,認為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企及天賦的高度。

    然而作者用多年來的研究證據,打破傳統觀念對於天才的迷思,例如音樂神童莫札特、高爾夫球傳奇老虎伍茲、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等等。這些研究的結論是:只要培養得當,任何孩子都可能成為天才。

    對於寫作能力的後天培養,書中提到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的例子。他是個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發明家,同時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作者進一步說明他如何精進寫作能力,成就不凡的文學典範。

    起初,他對於英國雜誌《旁觀者》的文章品質驚嘆不已,下定決心練出好文筆,卻找不到老師指導。接著他針對自己欣賞的寫作風格挑出好幾篇文章,簡短寫下每個句子的內容,提醒自己句子的重點。

    幾天後,試著依據當下的提示重現文章,目的不在一字不漏地複製原文,而是用自己的寫法,試著寫出鞭辟入裡且充滿文采的句子。回頭參考原文,與自己的文章比較,適時修正,從中學習如何清楚中肯地表達想法。

    為了訓練自己對文章的整體結構和邏輯,他寫下句子重點,打亂在不同紙條上,等自己忘了,便開始重新仿作。他依照自己認為有邏輯的順序,重新安排紙條,最後再跟原文比較結果。可以看到的是,沒有老師指導的他,專注投入練習,用模仿寫作和排序給自己回饋,進一步解決問題。

    🔖學習不是挖掘某人潛力的方式,而是開發這種潛力的方式。
    🔖Learning isn’t a way of reaching one’s potential but rather a way of developing it.

    【2.如果不求成為頂尖,只需達到專精該怎麼做?】

    答案:採取三個步驟,設定明確目標、高度專注、意見回饋。

    我的理念比較偏向於追求「通才」。世界之大有趣的事情太多,與其鑽研一件事到100分,我反倒偏好用相對少的心力,學到80分但是多學幾種。當然,要學就得好好學,最起碼要學懂、學透。

    在選定想要學習發展的項目之前,很推薦這段TED演講〈只要 20 小時就能學會任何事〉,用近似於書中「目標練習」的方式,短時間內學會一件事,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是否有興趣。避免練習了一大段時間才發現不是自己喜歡的。

    這套方法的順序是:決定要達成的結果並且拆解這項技能、把技能學到可以自我糾正的程度、移除任何會對練習造成障礙的事情、反覆練習跟改善累積到20個小時。

    ☝️2-1. 設定明確的目標

    一旦確認自己對這件事抱持興趣,就往前設定更明確的目標,最好是有十足的挑戰性。以我自己為例:練習長跑時,當身體習慣了10公里的距離,就設定更高目標在42公里全馬。或者培養出閱讀習慣之後,就設定每年要讀52本書。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書裡提過類似的實驗結果:「有設定具體目標的受試者中,高達62%的人實現目標;沒有設定目標的那組,僅22%達成目標。」但是,光說不練的設定目標是沒有幫助的,需要再搭配以下的步驟。

    ☝️2-2. 高度專注

    作者提到,無論是目標練習或者刻意練習,都必須投入百分之百的「專注」。投入練習的時間必須先重「質」再重「量」,要盡可能排除一切會致使分心的事情。在教導如何提升專注力的這本書《極度專注力》提到一項數據:「 人一旦分心或受到干擾,平均要花20分鐘以上才能重新回到狀態。」要讓練習發揮百分百效用的方法,就是在練習時段裡只專注做「一件事」。

    ☝️2-3. 尋求意見回饋

    漫不經心地重複同一件事毫無助益,重複的目的在發現自己的弱點,並聚焦加強改善弱點,直到找出最佳策略為止。每次練習都要找出自己哪裡不足,透過回饋來尋求改善的方向,訂定改善計畫並持續執行。

    最好的方式是找教練或老師,監測自己的練習狀態並給予即時回饋。次好的方式則是像富蘭克林那樣,找到經典範本進行臨摹和重現,在自己與範本的差異之間尋求回饋並改善。

    以我自己目前在進行的寫作練習來說,正是採用了作者提到的寫作方法在執行。作者提到,如果只是把腦子裡出現的東西通通告訴讀者,這種寫作只能法稱為「知識陳述」。

    要讓程度更進一步,必須釐清文章的作用,讀者可以學到什麼,有哪些重要的概念和想法值得分享?在思索如何將訊息更清楚地傳達給讀者時,自己對寫作的主題又有了新的見解,這稱為「知識轉化」。

    寫作過程的本身,改變並增加了寫作者一開始具備的知識。把閱讀過的書,消化後寫成書摘與筆記的做法,也可以呼應到《搞定!》的作者艾倫強調過的簡單概念:「大腦是用來產生想法,而不是保存想法的。清空雜念的腦袋,生產力最高;把越多的想法從腦中移出來,思緒越清晰。」

    🔖成就卓越需要的是努力、有計畫、難度漸增的刻意練習。
    🔖Excellence demands effort and planned, deliberate practice of increasing difficulty.

    【3.現在開始刻意練習,還來得及嗎?】

    答案:永遠都來的及。

    作者提到,要發展大腦思考相關的專業領域,年齡並不是真的問題。作者多年來的研究指出,大腦年齡對於學習的差異有以下兩個:

    1. 成人大腦雖然在某些方面不如兒童或青少年那樣有適應力,但還是有足夠能力學習和改變。
    2. 成人大腦適應力不同於年輕大腦,學習機制也會有所不同。只要夠努力,大腦會找到出路。

    因此重點不在於開始學習的時間早或晚,而在於不同的年齡階段,要懂得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成人在學習過程若面對瓶頸,只要堅定地朝著目標邁進,嘗試不同解決方法,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

    我自己在而立之年才開始認真「閱讀」的學習過程,也遇到類似狀況,起初讀得非常慢,讀完一本書簡直天長地久。後來找到突破的方法是,同時讀三到四本不同主題的書,一本書讀累看膩了,就切換另一本繼續讀。

    這個做法讓我可以不被卡住,而且持續透過閱讀,學習不同主題和領域的內容。過了一陣子之後再回頭讀原本擱置的書,偶爾還會併發出不同的想法,讓閱讀的吸收過程更為多元。久而久之,加快了閱讀的速度和吸收的程度。

    🔖越過任何障礙的最好辦法是從不同的方向去想辦法。
    🔖The best way to get past any barrier is to come at it from a different direction.

    【4.拆解自己的國標舞天賦】

    回顧自己的國標學舞過程,大四時加入社團,半年內成為副教學,一年內跟資深舞者同台演出,出社會後常駐公司社團教學長。陡峭且快速的學習曲線,讓我常被稱讚有跳舞的「天賦」,但拆解自己的學舞過程後,發現跟天賦沒什麼關係,重點在於刻意的練習。

    曾經,身為內向者的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塊「跳舞的料」。自有記憶以來,跳舞跟肢體不協調幾乎是畫上等號。那種在舞台上展露笑容、擺動肢體的事情,光想就令人渾身不對勁。

    我之所以對國標舞產生興趣,是受到真人真事改編電影【獨領風潮】的啟蒙。主角皮耶‧杜蘭自願到紐約公立學校,指導一群留校察看的問題學生國標舞。當他被學生的家長們質疑,為何要浪費課後輔導的時間在這種舞蹈上面,而非指導學業?他答道:

    🔖如果你的女兒相信我的帶領,也代表她相信自己。如果你16歲的女兒既堅強又有自信,她怎麼可能隨便讓個白癡搞大她的肚子?如果你的兒子學會觸摸一個女孩的時候帶著尊敬,那麼在他一生當中又會如何對待其他的女人?

    就是這段話,讓我義無反顧地踏上學習國標舞這條路。對我來說:「國標舞就是一門探究人與人之間溝通與尊重的藝術」。我的學舞方式,跟書中醫學界外科之父威廉·豪斯泰德的法則很像:「看一次,做一次,教一次」(See one, do one, teach one.)。

    ☝️看一次

    正式參加社團前,為了能比較快進入狀況,我在網路上不停欣賞過去10年,國際頂尖選手的比賽影片。透過反覆的觀摩和欣賞,大致掌握了國標舞的情境跟感覺。雖然肢體還沒開始學習,但大腦已經植入了這種舞蹈的印象。

    加入社團後的課堂之餘,特別去找國際Top3選手的基本步教學影片,把課堂上老師教過的步子,都透過影片再重現一次,自己分解每個步子該怎麼運用身體。透過影片的記憶,把許多基本動作的模樣烙印在腦中。

    ☝️做一次

    由於自己是從零學起,在課堂上不熟練的部分,得額外花時間找鏡子繼續練習。我盡可能地把自己在鏡中的動作,做到跟腦中影片的模樣一致。不停地模仿,不停地嘗試。

    課堂上只要有空檔,就纏著學長姐們問東問西。這部分是書中的意見回饋,透過別人對自己的回饋,快速改進不足的地方,走到正確的修正方向。

    ☝️教一次

    透過影片和練習的累積,漸漸地熟練不同的舞步。到了這個階段,我把懂的部分轉化成自己的語言,主動去教導還不熟練的同學。偶爾還會被問到很難的問題,也激發我再嘗試新教法或者改變自己跳舞方式。

    在教學的過程中,建構出自己運用肌肉的邏輯系統,不斷修正跟提升技巧。很深刻的感觸是,當你可以教別人的時候,才代表自己真的懂了。因此,教學也成了我樂此不疲的事情。

    雖然從不以職業舞者為目標,但長年累月下來,在舞技上的持續進步,以及從舞蹈上實踐的自我探索,讓我到現在仍然保持熱忱,繼續維持跳舞的習慣。

    🔖如果你不把自己推出舒適圈,你永遠不會進步。
    🔖If you never push yourself beyond your comfort zone, you will never improve.

    【後記】

    書中有一個概念比較抽象,作者說刻意練習講求的是發展出更高效率的「心智表徵」(Mental Representations)。心智表徵較弱的人看來隨機或混亂的一堆事物,專家有能力看出其模式。專家能見林,普通人只能見樹。

    我聯想到查理蒙格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用的名詞「心智模型」(Mental Model),他這麼解說:「在頭腦裡形成一中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提高對事物的認知。」蒙格說的是理解與判讀能力的培養,必須跨領域、跨學科去涉略不同的知識,構築出大腦思維的模型。

    對於傳統教育著重於提供「知識」,作者也有話要說:「知識不應該成為目標,但學生卻能在運用刻意練習的過程中獲得多知識。」作者呼籲人們要透過刻意練習,將重心聚焦於技能表現以及如何精進。

    最後,這本書打破我對於天賦認知的迷思,也有助於建立信心迎接任何學習過程中的挑戰,引述書中最喜歡的句子:「學習不再只是一個實踐某種遺傳命運的方式,而是按照自己的選擇掌控個人命運與打造潛能的方法。」

    🔗部落格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peak-deliberate-practice/

  • 讀寫障礙遺傳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3-05-25 12:20:20
    有 8 人按讚


    把一個社會的教育制度摧毀,無疑是等同於把這個社會的未來謀殺。在香港,不論是融合教育政策、母語教學、新高中制度抑或直資制度,最出問題的往往不是制度原意,而是實際執行操作與初衷之間的巨大距離。制訂政策的人,不理實況,頭痛醫頭,腳痛治腳,藥石亂投,處方朝令夕改,最終把香港普及教育鬧成一團糟是必然之事。

    坐視教育階級化是個極為嚴峻的問題。在十九世紀末的香港,書香門第專享教育之福,貧者良佳子弟偏無扶掖之道。倡建東華三院主席梁雲漢立心設校,深知「然以為數眾之多之清貧子弟,倘任令其失於教養,豈只其本身難以自立,苟不幸誤入歧途,實社會之隱憂」,遂與當年東華總理合議辦學,「俾能作育英才,造福社會,方為基本救濟之良策」。昔香港開埠,富貴華人猶知寒門子弟之苦,懂得籌謀香港發展,集資推動本地學校興建。人心不古。今人無不識字,無不擁更佳世界視野,卻短視而自私地忽略不公現實,認為「更多教育資源是富人應得的」也沒有問題,誠為可恥。

    當日學堂廣授三字經、千字文、幼學故事瓊林這類教材已算「唔話得」,縱然此不時非彼一時,教材發展已一日千里,但教育的平等原則是永遠不可更動的。直資制度下,不少學校以提供學費減免予貧苦學童為直資制度並無違反平等原則的擋箭牌,事實上,它們的門檻根本早已排擠了窮人。在面試甄選新生的過程,校方沒可能在短短十數分鐘「感應」得到孩子的天賦跟才能,因此,能夠仗賴參考的,自然只有其家境優勢。出身富貴的,就算不一定成為李雲迪或方力申,總算是琴棋書畫都接觸得上的孩子,潛能要引爆時總可以引爆;出身清貧的,就算體內是巴哈或是菲比斯的基因,也不大可能為學校爭到甚麼錦標,因為他連到外面學音樂或「操水」的資格跟空餘都欠奉。

    貧苦孩子的真實生活,於不在其位者的幻想中,是毫不立體的。貧窮極嚴重地影響着每一個孩子的心智與成長,日積月累,對他們人格的塑成關係重大。當其他滿身名牌的孩子掉了輔幣在地上也懶去撿回時,生計拮据他們為着10元8塊而躊躇掙扎。對錢銀看得很大不是他們「度縮又孤寒」,他們只是不得不被扭曲和學習低頭做人。生活無憂的人,不會想像得到為甚麼低下階層會連學樂器的金錢也付不起,到公立泳池游泳的時間也掏不來。極端的少數,家,是劏房。冷氣機是遙不可及的,而當僅餘的電風扇也壞掉了時,炎炎夏日汗直流,他們也捨不得花可以換來一日三餐的同等金錢維修它。寄居公屋的多數,雙親都要謀生,留守家中看顧年幼弟妹的責任,落在了較年長的孩子肩上,其自由也就隨之而減。要談操作偌大一輛巴士的夢想,當九巴司機,也得先有足夠金錢取考車牌。這些都不是個別例子,而是在城內幽暗角落發生着的悲劇。

    助長貧富懸殊的、任由貧窮千秋萬世地遺傳下去的制度,必須盡快終止。除此以外,教育對每個學生的貼身關注程度更須緊隨社會需要與演變而與時俱進。非主流的弱勢社群,更需要得到老師妥善的照顧,小班教學無疑是尚待完善化的正途。此外,非華裔的學生,都是香港人的一分子,中文作為他們的第二語言,要學好是應份之宜。偏偏,香港教育部門一直將他們隔在融入本地人族群的門外,加強族裔差異,讓歧視與誤解越種越深。而大吵大鬧或不與人相處的「麻煩學生」,不都是因為無心向學而生事,更可能是自閉症、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等因素影響。當老師與學生的比例太大,部份一心作育英才的老師也會因壓力太大而顯得有心無力。

    沒有孩子是失敗的,除非社會把他邁向成功的門一一關上,然後指摘他們是失敗者。應該如何處理教育界的貧富問題,需要香港人對固有核心價值的反省;應該如何處理南亞裔學生,是個關乎香港人身份建構的題目;應該如何保護條件不足的學生,更是個重新審視香港人文關懷水平的契機。千瘡百孔的是整個社會,太多問題,只是政府、市民及相關人士都尚未願意正視與解決。

  • 讀寫障礙遺傳[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5-05-14 15:09:20

    過度活躍症 專題 - 何美怡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鍾先生的兒子今年6歲,最近半年經常坐立不定,很難安靜做功課,且說話又多,喜歡打斷別人說話。鍾先生懷疑兒子患上過度活躍症。

    (一) 鍾先生的兒子究竟是頑皮,還是患上過度活躍症呢? 0:26

    (二) 如何評估是否患過度活躍症? 2:39

    (三) 過度活躍症的成因是什麽? 3:00

    (四) 過度活躍症有什麽治療方法?一般要多長時間才治愈?治愈後會發作嗎? 3:20

    (五) 家長應如何照顧患過度活躍症的兒童? 4:22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