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護理師產業現況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護理師產業現況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護理師產業現況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護理師產業現況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City News 城市新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31)天上午傳出新北雙和醫院一名62歲新冠肺炎確診男病患,突然持水果刀砍傷三名女性護理師,一人腹部被刺傷,另外兩人胸部與手部受傷,都已經緊急接受治療。 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表示,疫情的升溫帶來的不只是身體的病痛,焦慮、擔憂甚至憤怒的情緒也將轉嫁至所有醫護人員身上。政府應如實告知民眾醫療現況,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8月2日《早安健康》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7第一屆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頒獎典禮,大會評審團由「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楊志良理事長擔任召集人,同時由「台灣路竹會」劉啟群會長、《早安健康》林文玲發行人及「台北市數位行銷經營協會」邵懿文理事長,從創新力、號召力、整合力、社群影響力、執行力和...

  • 護理師產業現況 在 City News 城市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31 15:12:03
    有 17 人按讚

    今(31)天上午傳出新北雙和醫院一名62歲新冠肺炎確診男病患,突然持水果刀砍傷三名女性護理師,一人腹部被刺傷,另外兩人胸部與手部受傷,都已經緊急接受治療。

    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表示,疫情的升溫帶來的不只是身體的病痛,焦慮、擔憂甚至憤怒的情緒也將轉嫁至所有醫護人員身上。政府應如實告知民眾醫療現況,降低與期待不符而導致的情緒外,更應規劃針對醫療人員的心理輔導資源,提供 精神支持。

    5月28日工會也發出一封給給政府與社會大眾的一封信,請求全國上下、同心協力配合,一起打贏這場疫情之戰!

    全國醫師工會希望政府與指揮中心協助:
    ①#強力促使設有專責病房之醫院落實降載,預先騰出醫療量能以供未來疫情之需

    ②#監督設有專責病房之各院落實分艙分流,規劃防疫動線,極力避免人員與設備在兩區間交叉流動,才能有效避免人員過勞與院內感染發生

    ③#為醫療人員投保防疫險與疫苗險,協助有意願投保防疫險與疫苗險的醫療人員投保,甚至以專案給付。

    全國醫師工會希望社會大眾幫助: 
    ❶ #減少出入公共場合、#落實社交距離、#正確戴好口罩、#勤洗手:
    落實維持更要做好這三項技能,並且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合,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我們就有機會阻斷傳播鍊。 

    ❷ #善盡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的責任:
    不論是因什麼症狀求醫,都希望完整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不因想逞一時之快,隱瞞旅遊接觸史,反讓更多人暴露在染疫風險之下。

    ❸#小病不去大醫院:
    減少進出人潮繁多的醫院是減少病菌傳播的一個方法,小病可不需到大醫院檢查治療,配合院方轉診至其他醫療人手與資源充足中小型醫院。 

    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

  • 護理師產業現況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8 19:38:30
    有 1,669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今日新增240例本土病例,本土案例已超過境外移入,另新增2起死亡個案;320名基層醫師投入社區篩檢,保全醫療量能;教育部:全國各級學校明起停課,改線上學習至28日】

    台灣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自上週六(5月15日)確診個案破百例之後,各地陸續加開篩檢站,希望盡快抓出社區確診個案。今日則新增245例案例,其中240例本土案例、5例境外移入,其中萬華茶藝館相關佔了88例、具萬華活動史者67例、獅子會2例、南部進香團2例、宜蘭遊藝場1例,其他疫調中、還沒找出群聚相關的個案共80例。

    今日也新增了2起死亡個案,分別是亞東醫院院內群聚的一名年長者,以及一名萬華確診婦人,在家等待入院時過世。

    近日本土案例大量增加,今日本土案例累積數有1,121例,超過境外移入的1,086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現在社區流行階段,擴大設立篩檢站是這段期間的目標,將會從雙北大範圍往外擴點。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陳穆寬今表示,耳鼻喉科共有320名基層醫師,願意投入第一線協助。

    此外,教育部也宣布,明(19)日起全國各級學校停課,大專校院及高中以下學校改採線上教學,家長也可以比照相關規定申請防疫照顧假。

    ■疫情發展:保全醫院是重要目標,指揮中心呼籲輕症者勿前往醫學中心,將資源留給重症患者

    今日新增的240例本土個案,其中112例男性、128例女性,年齡介在未滿5歲到9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5月5日~17日之間。雙北確診人數依然最多,分別是新北市106例(中和區33例最多)、台北市102例(萬華區48例最多)、桃園市12例、彰化縣10例、基隆市、高雄市各3例、新竹縣2例、新竹市、雲林縣各1例。(見今日全台新增病例圖)

    陳時中表示,今日的確診個案數雖然較昨日下降,但單日的確診數浮動並不代表疫情有明顯變化,不會太樂觀看待。他指出,單看萬華這幾天的快篩陽性率狀況,「第一天陽性率11%、第二天9.7%、第三天10%,昨天則是7.9%,但篩檢的人數並沒有下降,確診人數也從前日的245人,下降到昨日95人,初步觀察萬華地區的確診者慢慢變少,但還無法確定疫情往下降。」

    針對疫情現況,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陳志榮表示,目前已開始社區傳播,但民眾開始戴口罩、做好防護措施,就能夠慢慢阻斷傳播鏈。但他認為,因為社區現在大爆發,疫調也無法做到詳細,加上有一定比例的無症狀感染者,因此肯定會有確診者沒被找到,「接下來疫情若趨緩,大家還是要有心理準備,很難回到以前那樣承平時期,日後還是會持續每天都有本土個案發生,大家還是要維持警戒,做好防疫。」

    陳時中說,目前抗疫的目標是要將已經確診的病患,趕快從社區找出來,就不會再造成傳染。而此時確診的病人大量增加,保全醫院是最重要的任務,醫院不只要照顧確診病患,還有其他的病人,將醫療量能用在需要的重症患者上,才能讓致死率降低,「將量能用在輕症,是得不償失的事情,」陳時中說。

    ■近千名病患考驗全台防疫量能

    這波疫情從社區爆發以來迅速增加近千名的本土病例,嚴重考驗這一年以來準備的防疫量能,根據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全台負壓隔離病床共658床,目前空床數剩下241床,分別是台北區47床、北區15床、中區33床、南區54床、高屏區65床及東區27床。(見全台負壓病床圖)

    羅一鈞表示,目前的空床不代表不讓病患使用,而是要預留給嚴重度較高、需要做呼吸治療的病患,因此每一床都會由各區指揮官、衛生單位做調整。目前針對確診病患,已有負壓隔離病房、專責病房、集中檢疫所,來進行病患嚴重度的分類,若輕症、無症狀,還是會盡量安置在集中檢疫所。

    除了病床數,檢驗量能也大大緊繃。指揮中心提供數據,現階段全台單日的檢測量能
    為一天27,682件,但這波疫情以前是一天16,291件,增加約1.7倍。

    確診個案在一夕之間大爆量,且延續至今第4天,每日都有百名民眾確診。不止醫療量能受到考驗,各地方政府防疫措施也得有別於去年,要在極短時間做出應變。

    一名官員透露,北市率先設立快篩站,運送的方式也在變化中快速摸索。他指出,北市第一天快篩時,無法預料會有10%的快篩陽性率,衛生局也因為擔心會有偽陰性感染給偽陽性的個案,因此決定採高規格,一車載一人,「光是一天就載送60多趟病人,原本只有2個救護分隊輪流載送,當天一晚上就擴及4個分隊協助,」今日北市也宣布成立專屬運輸車隊來強化運送效能。

    而新北市防疫專責分隊的救護能量也非常吃緊,新北市消防局指出,從疫情在社區爆發以來,專責載運有相關疑似病例的「防疫車」從8輛緊急增加到24輛,平均每天載送疑似病例從平均5件左右,上升到每天將近百件,加上篩檢站快篩出陽性的民眾,迅速增加載運的負荷量,新北市目前也正協調規劃其他運送方式,以免壓縮到其他正常救護能量。

    ■今2起死亡個案,一人為亞東醫院病患、一萬華婦人確診在家等待送醫時過世

    今日也傳來不幸的消息,有2名確診病患死亡。一人是昨(17)日傳出亞東醫院院內感染的其中一名病患,住在指標個案的隔壁床。亞東醫院表示,個案是一名86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重病史,也有固定服藥,但長期臥床,身上有氣切管路,鼻胃管與尿管長期使用。因為肺炎併發肺纖維化急性惡化、尿道感染,在4月26日到亞東醫院急診就醫,並於隔天住院,當時檢驗為陰性。

    這名個案在5月15日第一次採檢陰性、16日二採確診、17日轉入負壓隔離病房,下午不幸病逝。由於他有多重疾病、病情複雜、年紀大,家屬有簽署不急救同意書。

    除了死亡個案外,今日亞東醫院更增加2名醫護確診,目前院內感染已達11人,亞東醫院將於明日再進行醫護採檢。除了醫院已將門診降載、住院病人只出不進等措施外,今日再暫停夜間門診至5月31日。

    此外,陳時中表示,今天也有一名60多歲在萬華上班的婦人過世,她在5月10日發燒、14日就醫採檢、17日倒臥家中,送醫急救無效過世。這名婦人是在哪家醫院採檢陳時中未證實,相關細節尚不清楚。台北市長柯文哲則在記者會中表示,目前的快篩站都是快篩、病毒核酸PCR同時進行,PCR部分從篩檢到結果出爐需要一段時間,因此會請民眾返家等待結果,市府也因此在今天提出團隊來快速輸送快篩陽性的民眾。

    ■仁惠醫院爆院內感染,高雄市停止室內5人以上聚會、擴大關閉8大類場所

    高雄市鳳山區仁惠醫院一名60多歲行政人員昨(17)日確診(Ct值21),醫院連夜進行清空,衛生局一早也對周遭地區進行消毒。高雄市市長陳其邁今早表示,醫院緊急匡列303人,第一圈匡列的94人(醫護、病患)中,已有1名護理師快篩呈陽性,第二圈43人(廠商、陪病家屬)今日採檢。目前將55名工作人員列為居家隔離,預計醫院最快6月上旬才能重新啟用。

    陳其邁表示,該行政人員5月8日曾到萬華,當日搭高鐵返回高雄, 5月10日就已出現喉嚨痛症狀, 兩度到診所就醫時都未誠實告知萬華旅遊史,直到送醫急診才告知。對此,陳其邁表示會追究到底,該開罰就會開罰。而確診護理師疑似是在院內進行體檢時,跟行政人員站前後排導致感染。

    針對仁惠醫院感染事件,高雄市防疫加嚴。陳其邁宣布,今日起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家庭聚會和社交聚會。擴大關閉8類場所,包含電影院、表演廳、圖書館、社區大學、遊樂園、游泳池等皆關閉至5月28日;寺廟、宮廟及教會等其它類似場所至6月8日暫時不能進入。

    ■全國各級學校19日起全面停課,改線上學習至28日

    由於疫情嚴峻降低群聚感染風險,陳時中表示,截至昨天,共有28例本土案例為學生,分別是大專校院7人、高中4人、國中6人、國小7人和幼兒園4人。

    為了維護師生健康,教育部長潘文忠宣布,從明(19)日起至28日止,全國各級學校,包括兒童照顧中心與補習班,全部停課,各級學校改採居家線上學習。教職員工以到校為原則、暑假不再補課的前提進行課程,課程的規畫與評量方式以彈性多元處理,從寬來認定,務必以防疫為優先。至於有些無人照顧、不得不到校的學生,仍可以到校上課與用餐,弱勢學生則改以發餐券、餐盒等,確保用餐不中斷。

    潘文忠表示,家中有12歲以下學童或身心障礙的子女,家長可以請防疫照顧假,若家長真的無法在家照顧,也可以送到學校,在學校人數大幅減少情況下,可以確保防疫效果,至於今天雙北實施在家線上課程後,台北市教育局開發的線上學習系統「酷課雲」當機等問題,也已經緊急調高頻寬,並提供無需帳號登入的線上學習資源「因材網數位學習資源」(https://bit.ly/3eUg6c4),分科安排近幾週課程單元。

    關於今天的線上學習系統「酷課雲」塞車,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台北市中小學就有33萬人確實是很大挑戰,目前已經擴充頻寬並採取分區分流上線,此外有載具需求的學生則由學校借用電腦、網路需求的學生則是提供短期租約的SIM卡,並持續優化系統,讓學習課程不中斷,原則上也不會再補課。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指揮中心宣布前完全不知情,也是看到直播才得知停課訊息,未來停課剛開始一定會出現各種問題包括線上學習、與孩子互動以及網路設備等,建議給予學校與老師更多彈性調整空間,並以防疫為優先。

    至於雙北的學校教職員,侯俊良指出,由於三級警戒區屬於疫情熱區,雙北市府建議沒事不要外出,應給予學校彈性,如果教師可以在家線上教學或居家辦公,不見得一定要到校;此外,呼籲防疫同島一命,對於被標記、匡列或隔離的師生不該被歧視或霸凌。

    ■北市醫院成立專責病房,專屬運輸車隊運送陽性者、輕症者送防疫旅館

    台北市市長柯文哲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為了維持醫院量能,防疫戰略需要重新調整。從醫學數據來看,COVID-19確診案例只有20%會喘、需要住院,僅4%會進到加護病房甚至需要插管。快篩或PCR確診者不用馬上進醫院或是負壓病房,可先收容觀察,除非轉重症才送醫院,或是入院治療10天後病情穩定,即便還有傳染力,仍可轉出送到防疫旅館,現在也已經徵用多間防疫旅館收治陽性患者,「保留醫院做最有效率使用......這個戰略才是保存最多勝面」。

    柯文哲指出,台北市今日公布4項新措施:

    一、台北市所有大型醫院必須提供專責病床或人力。醫院可成立院內專責病房,將床數交出來供調度,不然就提供一定比例的醫護人力供調度,去檢疫所或是防疫旅館服務。現在住進防疫旅館的很多是快篩陽性者,會進駐一定比例的醫護人員,不會讓旅館人員承擔第一線責任。

    二、成立專屬運輸車隊,負責運送快篩、PCR陽性病患。目前有8輛救護車,每車可載送1到3人;消防局2輛巴士各可載送19人;另徵調民營巴士10輛,各可載送21人,並統一由消防局調度。

    三、可以居家辦公就居家辦公,再視情況異地辦公,相關部分由人事處處理。

    四、台北市疫苗進行管制調度,給防疫有關人員優先施打。

    ■北市快篩站陽性率從11%降至4.7% 柯文哲稱「好消息」

    疫情雖嚴峻,但柯文哲仍稱「有好消息」。台北市快篩站陽性率5月14日是11%;15日 9.7%;16日10%;17日 7.9%,而今(18)天截至記者會下午3點,只有4.7%。柯文哲認為,數字下降代表只要民眾都停止活動,疫情仍可控制,並再次呼籲全台灣國民要靠國民素質來打贏這場防疫戰爭。

    新北市昨天在聯合醫院板橋院區外開設首個快篩站,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今日指出,昨日共篩檢198人,有10人陽性,其餘188人陰性。陽性率約5%,「(陽性率)仍有點高。」

    新北市今日新增106例本土,中和區新增33例最多、板橋區新增26例,因應中和疫情升溫,預定5月20日會在鄰近中和的地方增設第二個社區篩檢站。侯友宜表示,新北市目前雖仍為三級警戒,但已視同「準四級」,將擴增新北市檢疫隔離關懷中心人力,並動員1,200人力進行稽查,不戴口罩者直接開罰。

    ■外送員染疫,工會呼籲強制統一無接觸送餐

    全台居家防疫,外送量大增,外送員也出現確診案例。

    台中市昨日新增3案例,其中一例(案1591)男性足跡皆集中在自助餐和豆漿店,疫調後才坦承是鄰店便當店的外送員,因疫調不誠實遭到台中市府開罰30萬元。今日則有外送平台外送員疑似在母親節時接觸到帶原者,家中已有4人確診,該外送員初步檢測雖為陰性,但日前皆有在樹林地區送餐,外送平台已通知該外送員不得上線外送。

    全國外送員產業工會籌備會今日發出聲明指出,呼籲政府協助外送員進行定期篩檢、並優先施打疫苗;要求外送平台強制關閉一般配送方式,僅開放無接觸配送,於頁面明顯處載明,以及協助調配外送員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

    針對客戶和商家,外送員工會也呼籲,公寓住家配送僅至一樓門口,放置顯眼位置;公司行號、學校機關僅配送至一樓服務台或警衛室,並對內公告;商家應強勢落實實聯制,並將餐點、貨物放置特定區域標示單號,減少外送員接觸機會。(文/陳潔、林雨佑、嚴文廷 ;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柯皓翔、戴淨妍;攝影/余志偉、楊子磊、陳曉威)

    #延伸閱讀
    【守住醫院、才能守住更多人:雙北疫情外溢全台,社區聯防如何儘速補位】https://bit.ly/3uZVaWG
    【清院不封院、防疫更細緻,從SARS到COVID-19,和平醫院為何仍是台灣疫情關鍵槓桿?】https://bit.ly/3uQGgC8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社區篩檢站 #集中檢疫所 #死亡個案 #院內感染 #外送員 #亞東醫院 #仁惠醫院 #快篩 #停課 #遠距上課

  • 護理師產業現況 在 無論如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16 11:18:48
    有 65 人按讚

    無論如河開工推書:

    【從工會到書店兼居家護理所,無論如河燃燒護理魂】

    在承接「有河不可」成為「無論如河」書店兼居護所經營者之前,我是精神科臨床護理老師,像雜草般的生存能力是我在護理領域所學會的本事,熱愛護理教育,一度把護理臨床指導老師作為終身志業,醫院實習場域是個小型社會縮影,養成教育著重協助護生提早社會化以求適應。我在臨床指導老師處在學校體制與醫院鐵板般的制度二大板塊的重壓下,發現學校課程、護理教科書裡護理技術、知識與實際上的臨床護理實務教學,經常有難以接續的斷層。醫療現場醫護集體無感,視而不見的別開頭去,忽略病人的真實狀態與問題,只求用SOP的標準流程快速完成醫護技術與工作,讓我在教學現場常有如霧中尋路般的痛苦,只能靠著直覺摸索,苦於自己到底能帶學生往哪去的無解困窘。

    作為一個臨床指導老師,身處醫院與學校體制之中,除了從中找出隙縫安置自身,更渴望從護理實務教育中貼近理解學生年輕世代的生活世界,協助護理學生領略護理之美。但對於各種臨床現象常有一堆問號的困思如濃霧罩頂,被各種田野經驗故事土石流掩埋,我常常無法提取護理實踐知識脈絡與社會、體制、結構、護病間的關係,這是我為何離職進入輔大心理研究所學習行動研究的原因。

    我的碩士論文為《困獸猶鬥、霧中取徑:四十解惑的精神科護理臨床老師專業自主歷程》,論文中表明「我離開護理,只為了重返護理」,從一個離職唸心理所又重返精神科臨床實習指導老師工作的主體位置,進行困獸猶鬥般的行動研究探索歷程,開始學習個人身上原有的團體整體的系統位置,不放棄尋出路找方法的可能性。

    《對抗生命衝擊的女人》這本書時提出:「沉默」極可能一種活在不利處境中的人不得不選擇的一種生存策略。其所表現出來的依賴權威的現象,不見得代表她們沒有自主思想; 只是她們學會隱藏,甚至是裝死式的木訥呆滯。由這個角度來看,「沉默無聲」是一種對不利處境與不公對待的一種無言抗拒; 在「沉默」中,生命得以無聲地避免招惹壓迫而苟且生存著! 「沉默」不只可能不簡單,它更應該被細膩與尊嚴地了解。

    過去的我在護理臨床處境裡經常是使用這種策略,沉默地在縫細之中尋找讓自己得以生存可能性的空間。後來校護協進會創會理事長鄭麗貞接手學校衛生護理學會理事長,邀請毫無組織經驗的我擔任祕書長,讓我看到校護當年創協進會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從無到有的血汗歷程,所有豐碩的果實從來都不是憑空而生。在學會工作沒錢沒人,也要創造條件讓校護實務工作者寫出自己的實踐知識、動不動就要跟上有關學校護理有關的時事投書發揮作用力、力擋品質不良的學生健康檢查、投入88風災的救災相關後續行動、開記者會指出校護兼職問題等等…,我開始學習面對不公不義,面對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勇於發聲!

    心理諮商所畢業後,一邊從事教學工作一邊籌組工會,二份工作的情緒勞動與工作強度負擔都大,日夜不停沒有假日,組工會無償卻爆肝,只因不捨畢業學生回來哭訴護理勞動現況的種種沉疴,創辨基護工會企圖影響護理學生,即便醫療市場重視護理人力成本大於專業、營利邏輯至上,但仍應堅守護理專業價值,捍衛勞動權。基護工會在2011年籌備會期間,發現短短半年已有七起護士身亡新聞事件,因而在北、中、南、東四區舉辦各種相關活動,目的是喚起護理人員長期缺乏的勞動意識,集結組織護理人員。2012年11月4日,正式成立「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對我而言,這不只是一個工會,更是一個護理體制外的勞動教育場所,因此主張工會理事長採直接民主以及常務理事輪值制,不應一人獨覽話語權,而是讓付出努力有所改變學習的人,輪值當理事長,學習拿麥克風踏上「護理師」這個公共角色與社會對話。

    基護工會的民主精神與文化,延續到無論如河書店兼居護所的社會實踐,我和另外三名工會資深幹部作為書店出資者,我們自稱「書店女工」而不是老闆,對等的合作關係讓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時俱進。其經營理念著重在「書店作為社區護理的平台」,強調三段五級的預防重於治療,與民眾對話「好生好死」的觀念。我們在臨床經常看到許多「無效醫療」宛如地獄的現場,醫護人員泰然自若地快速工作,隔絕感覺停止深思,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醫院龐大結構的小螺絲丁,稱職地完成手頭上的工作。缺乏人文反思的醫療,將讓人深陷「活不好也死不了」的處境而不自覺。無論是我創辨基護工會或是接手書店,我都意圖在醫療體制外,開拓護病之間對話空間,尋找一個醫護人文繁花盛開的精神花園。

    台灣的過度依賴醫療已造成許多濫用與傷害,健康並不只在身體,心理及靈性亦是,希望透過深化閱讀與藝術生活化之文化風氣,使人從中獲得自助助人的力量。在選書方面,身心靈系列、文學、生態、藝術人文、歷史與社會勞動等是我們著重的類別,也透過不定期舉辦新書分享、讀書會、藝術體驗,以及生態環境、勞動教育、醫護講座等各類活動,促進對話與交流。近期又與陳光國醫師合作性治療身心聯合門診,創立「性好門診」,滿足個案生理、心理、性衛教諮詢的需求,並擔任性健康管理師的培訓工作。在離開醫院的這些日子裡,我們想做的永遠是將護理從醫院帶出來,走到民眾身邊,讓大家知道護理是獨立且美好的專業。

    作為全球首家書店兼居護所,期待未來能再拓展長照功能,實踐「小規模多功能」的社區護理之多種可能性。即便開書店經歷各種艱難,經濟狀況屢屢拉警報,但精神層次的提升與各種故事的開展,讓我感激這份遇合,書店是超越夢想不可置信的美好存在。我從護校一路摸索到心理研究所,求學之路曲折無人引導,與各種書的相遇餵養了我的靈魂,讓我成為今天的自己。Paulo Freire說:「所有知識都要服務於人往前的行動;所有的行動都要朝向社會變革;所有社會變革都要指涉更正義的未來」。期待這本「護理的一百種可能」,可以作為護理主體現身的小踏腳墊,讓尚在框架裡的人們,踏上之後望見更寬廣的蔚藍天空。

    本文摘錄至《護理的100 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

    PART 1 原來護理離我們那麼近|斜槓人生,就此開演!
    作者 梁秀眉

  • 護理師產業現況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8-08 11:41:13

    8月2日《早安健康》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7第一屆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頒獎典禮,大會評審團由「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楊志良理事長擔任召集人,同時由「台灣路竹會」劉啟群會長、《早安健康》林文玲發行人及「台北市數位行銷經營協會」邵懿文理事長,從創新力、號召力、整合力、社群影響力、執行力和個人魅力五個面向進行評比,今年共分為三大組別:「個人組」、「非營利事業機構組」及「公部門組」。

    個人組共計超過百位專業醫療工作者報名參賽,其中除一般常見的醫師、藥師及營養師之外,更有目前逐漸受到社會重視的兒童職能治療師與心理治療師,同時更號召17000名網友參與人氣投票活動;而非營利事業機構組及公部門組則吸引了將近20組團隊報名,橫跨北中南各縣市衛生局,精采程度可見一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獎名單:
    公部門組:南北資源差異,讓行動數位落實縣市公衛
    本屆公部門組公共健康數位傳播首獎為【嘉義縣政府】。由於嘉義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西臨臺灣海峽,東則阿里山山脈以及玉山主峰接壤,居民以年長者居多,故縣府衛生局以「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積極透過全方位數位整合宣傳,搭配行動醫療車,提醒年輕人能夠帶家中的長輩參加定期健檢,而偏鄉的年長者則能夠享受行動醫療車的便利服務,不必再受路途之苦,大幅降低醫療資源的不足及解決偏鄉照顧的不便。

    本屆獲選的同時有 「台南市政府(組織創新)」、「嘉義市政府(社群互動)」與「新北市政府(健康促進)」等三個縣市衛生局單位。評審團召集人楊志良教授表示,台灣公部門長期處於南北資源不均的困境,但台南市、嘉義縣與嘉義市能夠了解縣市民眾的現況,並且積極的整合現有資源,讓公共衛生服務能夠可長可久的被完善,實屬難能可貴。

    而新北市政府則是善用其行動數位的服務,為民眾建立一個綿密且有效率的醫療網絡,這在公部門單位是相當罕見的創新與突破。

    非營利事業機構組:任重道遠,默默為公共衛生而付出
    本次非營利事業機構組獲得首獎的是【 南投縣國立草屯商工】。 草屯商工長期透過各式網路行銷及影片宣傳,持續推動校內及社區健康減重競賽,讓學生及社區民眾都能夠透過簡單且有效的方式,從減重來降低肥胖對人體健康的傷害。除了校內服務之外,更難能可貴的推展到社區服務,讓一般民眾也能夠配合學校的活動,一同為自己的健康而減重。

    另外得獎單位則是 「台灣心理健康發展協會(組織創新)」、「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社群互動)」和「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健康促進)」,在非營利事業機構組,評審團著重於服務時間的長短及持續性,因為公共衛生服務與教育服務不同,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所以在於持續服務的精神及態度上,就顯得格外重要。

    個人組:從數位傳播,破除民眾的醫病迷思
    本屆個人組參賽者將近100位,來自北中南各地分屬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大家對於目前的公共健康傳播皆有著相當沉痛的認知,那就是台灣民眾目前在於公共衛生的教育嚴重不足,導致醫療資源被過度浪費及偽醫藥流竄。

    今年獲選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的得主一共有25位,分別是王孟祺醫師、林世航營養師、林友祺醫師、林思宏醫師、白永嘉醫師、吳映蓉博士、吳宜樺治療師、吳予曦護理師、吳肇鑫醫師、呂紹睿醫師、江守山醫師、胡海國醫師、洪永祥醫師、陳欣湄醫師、陳保仁醫師、陳志金醫師、楊承樺營養師、徐嘉賢醫師、劉博仁醫師、劉宗瑀醫師、黃貴帥醫師、樓中亮中醫師、蔡宏斌醫師、廖偉呈藥師與蘇妍臣營養師。評審團的評比重點在於公共健康的文章篇數、影音數量及互動人數, 免除類似商品或醫療代言的置入文章,讓認真推動數位公共健康的醫療工作者,能夠被民眾所看見。

    本次個人組評選,因為決選候選人皆相當優秀,故評審團召集人楊志良教授及劉啟群會長特別要求追加獎項,讓認真備賽的候選人都能夠藉由本次評選獲得獎勵。

    「網路人氣獎」得獎者為許添盛醫師,許醫師以將近4000票的超高人氣,搶佔總投票數的1/4,充分展現其個人魅力及數位傳播影響力。

    「社群互動獎」得獎者為李錦秋營養師及王思恆醫師,二位皆是以網路化名-啾啾營養師與史考特醫師,透過幽默且有趣的插圖及淺顯易懂的文章,與民眾進行互動與解惑。

    「創新服務獎」得獎者為江坤俊醫師與黃峻偉醫師,二位醫師雖然服務於基隆及雲林等地方,但仍積極透過數位平台與病友互動,改善醫病服務無法連續的問題。

    本屆個人組「公共健康首獎」得主為葉勝雄醫師及魏智偉醫師, 葉勝雄醫師以大量且豐富多元的小兒科保健文章,在FB等數位社群平台擁有極大的傳播影響力; 而魏智偉醫師則是以急診室醫師的身分,以淺顯的文字、富情感的描述及手繪漫畫,透過FB、youtube及電視節目等多元豐富的傳播,讓民眾能夠理解正確的醫病關係。

    主辦單位《早安健康》發行人林文玲表示,公共健康是一門艱難的功課,它不是一朝一夕或者靠少數個人就能促成,希望我們都能夠藉由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的評選及集結,讓善的力量能夠被聚集,而後放大。

    期許明年各位參賽者都能夠再次齊聚在這裡,也希望早安健康能夠拋磚引玉,讓社會對於公共健康的議題更加關注,一同為公共健康傳播而努力,讓健康每天都做得到。

    相關文章
    全台首度!萬人讚聲,第一屆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得主出爐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090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