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譚舜仁學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譚舜仁學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譚舜仁學歷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芭樂人類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針對服貿爭議與近日的佔領運動,人類學家的集體發聲 ── 臺灣人類學教師聯合聲明 近日臺灣社會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出現劇烈爭議,對於民主的實踐也有許多論辯、省思與行動。臺灣人類學學術社群本於長期關注國家社會的立場,發表以下聲明: 1. 服貿的爭議中,呈現了社會中存在多種對臺灣未來發...
譚舜仁學歷 在 芭樂人類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針對服貿爭議與近日的佔領運動,人類學家的集體發聲
──
臺灣人類學教師聯合聲明
近日臺灣社會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出現劇烈爭議,對於民主的實踐也有許多論辯、省思與行動。臺灣人類學學術社群本於長期關注國家社會的立場,發表以下聲明:
1. 服貿的爭議中,呈現了社會中存在多種對臺灣未來發展的觀點和期待。政府提出之兩岸服貿協議草案所構築的自由市場經濟和兩岸更緊密發展的政治藍圖,與人們殷殷期盼重視分配正義、弱勢保障、戒慎中國政經力量、以及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和一味發展大型資本的主張殊異,甚且有巨大扞格。人類學者向來致力於理解與呈現相異的聲音,我們認為,不同的觀點應該被正視,同時,各方須立即營造出更平等友善的對話協商空間。
2. 318學運除了對國家前途方向認知的不同,也源於臺灣民主體制的長期失靈,使得多元觀點無法在現行體制與政治權力結構中,獲得足夠的尊重、對話與決策容納,終而導致學生與民眾發起公民不服從的抗爭行動。人類學的研究早有發現,不同群體間權力的長期高度不對等,極易引起共同體內部的衝突。我們認為,國家權力應要有所節制,同時必須與更多異議者分享協商,以實質的民主機制來修復裂痕。
3. 臺灣不但正在書寫新世紀的島嶼歷史,也處於形構共同體未來理想樣貌的重要時刻,我們支持、鼓勵人類學相關領域教師與學生,秉持參與觀察的人類學準則,在街頭、教室、社團、網路等不同場域,參與此次事件,進而建置常續關懷機制,以實踐人類學強調多元涵容的人文核心精神。
連署網站: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40326233040
相關校系教師連署人(依單位及姓氏筆劃順序):(85人,持續增加中)
王嵩山(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
台邦.撒沙勒(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李舒中(長庚大學醫學院人文及社會醫學科)
何撒娜(韓國首爾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西江大學社會學系)
林益仁(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
林淑雅(靜宜大學法律學系)
陳其南(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陳怡君(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張瑋琦(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黃國超(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
翟振孝(國立歷史博物館)
廖紫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劉子愷(伊利諾大學人類學博士)
日宏煜(慈濟大學人類發展研究所)
林美容(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林秀嫚(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傅 君(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林淑鈴(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徐雨村(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洪馨蘭(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劉正元(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陳玉苹(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張育銓(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葉淑綾(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蔡政良(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譚昌國(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
邱韻芳(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容邵武(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梅慧玉(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廖志輝(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林開忠(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
黃美英(暨南大學歷史學系)
王雅萍(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林修澈(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官大偉(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高雅寧(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陳文玲(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黃季平(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李宜澤(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林徐達(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葉秀燕(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賴淑娟(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羅正心(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陳毅峰(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
楊政賢(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
李威宜(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呂玫鍰(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林淑蓉(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邱鴻霖(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許瀞文(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黃倩玉(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魏捷茲(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顧坤惠(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李翹宏(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林文玲(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林秀幸(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林靖修(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許維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莊雅仲(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連瑞枝(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蔡晏霖(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族群文化研究所)
江芝華(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呂欣怡(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陳伯楨(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陳瑪玲(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林開世(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胡家瑜(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童元昭(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謝世忠(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羅素玫(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方怡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余安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余舜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心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郭佩宜(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陳文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黃宣衛(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黃智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劉紹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劉璧榛(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楊淑媛(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鄭瑋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趙恩潔(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