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謹言慎行造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謹言慎行造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謹言慎行造句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期末考數學的時候,因為我的疏忽,被其他班的家長申訴,如果學校沒有處理妥善,恐怕會告到教育處去。校長立刻就到我的教室,把整個過程問了一遍,再邀請處室主任和另兩班的老師開會討論、檢討過程、後續處理的方式、整個制度的調整....過程中沒有一句責怪、沒有一點情緒,就事論事,在最忙碌的期末找出時間來,讓大家坐...
謹言慎行造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期末考數學的時候,因為我的疏忽,被其他班的家長申訴,如果學校沒有處理妥善,恐怕會告到教育處去。校長立刻就到我的教室,把整個過程問了一遍,再邀請處室主任和另兩班的老師開會討論、檢討過程、後續處理的方式、整個制度的調整....過程中沒有一句責怪、沒有一點情緒,就事論事,在最忙碌的期末找出時間來,讓大家坐下來好好談,只想著怎樣解決問題。
我冷靜地敘述整個過程,告訴校長和同事,都是我的疏失,後續的處理我都會配合。
以前只要被召見進校長室,我都會很懊惱,我為什麼會這麼沒水準?活像個潑婦!才講兩句話就怒吼?我連坐在他的旁邊都不願意,寧可站得離他遠遠的;只要聽他開口說句指責,我就心跳快速、全身顫抖著想要趕緊離開。
現在回想起來,那四年不管做什麼都被否定,去演講各校依照規定給我公文請公假,他說是我想架空他,逼迫他給公假;說妹妹是下愚,沒辦法改變,說特教宣導沒有用,大家左耳進右耳出,我不需要這麼努力;要我列出演講的行程,然後告訴我,他有裁量權,不准去,我去演講出了事誰要負責?
貢丸湯事件沒有得到他的支持,說我利用營養午餐經營自己的事業;分享了一句學生寫的造句,提醒自己和大家要注意孩子們觀看的網頁,他問我為什麼可以發有性暗示的文章?
說我自以為是、倚老賣老;說出書就是違法,問我不是學校發言人,憑什麼接受媒體的訪問?好老師就是應該要留在教室裡,不可以到處拋頭露面。捐了很多錢給學校,讓生病的孩子做心理諮商,他說我是網紅老師只成就自己!!憑什麼要別人認同你......
看不見我的努力,不管做什麼都是滿滿的否定和批判、禁止,讓我對這個職位的這個人沒有一絲尊重。只要他規定不能做的事,我一定用力做,做到最好、做到最滿。我想的不是怎樣解決我們之間的問題,考慮的都是最糟還會怎樣呢?
想到要跟他對話,又要被批判羞辱,心裡就是滿腹的抗拒。光是聽到他叫我的名字雅琪都受不了,最後一次對話時,他頻繁的在會議上叫我的名字,我拍了桌子告訴他,「雅琪不是你叫的,請叫我沈老師。」
同事覺得我很帥氣,我卻懊惱了好幾天,我不是叛逆、不懂事的孩子,見過大小場面,我教育孩子要有禮貌,可是在他的面前卻常常失控,沒有教養、沒有對上的尊重,我氣自己沉不住氣,不能謹言慎行....我只顧著保護自己,沒有餘力維持該有的教養。
當我奮力回擊時,沒有勝利的快感,得到的是更多的挫敗和痛苦,沒有人想要隨時武裝自己呀!
直到這一次的事件,我才發現原來我不是那樣的離經叛道,不是喜歡唱反調,原來我可以跟那個位置的人好好溝通、原來遇到事情的時候可以坐下來好好溝通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有批判和指責。
我一直認為自己不在乎別人的想法,尤其是那個位置的人,我管他想什麼?誰需要他的認同?我的目光只要看著孩子們就好。結果在跟現在的校長討論幫助孩子的過程時,校長對我說了一句:「辛苦了!!」讓我淚流滿面,我問他,「您讓我弄不懂了,為什麼同樣的位置,我做同樣的事,上一個說我做的都是錯的?在他的眼裡我應該比一個不適任教師還不如,為什麼您告訴我我辛苦了?」
當受到善待時,我回到我原本該有的樣子;當我感受善意時,就能好好溝通處理問題。
為什麼孩子在我們面前總是憤怒?為什麼在我面前總是說謊?為什麼想盡辦法逃避該盡的責任?為什麼孩子必須用各種方式讓我們看見他?為什麼必須張牙舞爪的保護自己?是不是我們給孩子的環境沒有安全感?是不是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讓他不由自主的武裝自己?
每一個失控的孩子,都有他保護自己的方式,檢討孩子的同時,我也檢討我自己。
我以為已經喪失信任別人的能力,還好,還能拉回來一點點。
謹言慎行造句 在 綠豆爸.粉圓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傍晚和粉圓媽一起去採買晚餐的食材,超市像是鬧區般,每條走道都是滿滿購物的人潮,當中有不少是爸爸或媽媽帶著孩子一起的組合,而我在不同的三條走道,聽見三對不同的組合:媽媽和女兒、爸爸和兒子、阿嬤和孫女,卻都說出了相同的一句話:「再這樣,下次不帶你來了!」
這句話會造成四個負面影響:
一、下次還是會帶孩子來,所以大人在孩子心中的「信用破產」
沒有大人會希望孩子不被自己所信任,但很多大人卻往往在生活、言談、行為中,傳遞出「說話不算話」的訊息,於是孩子很難真正相信大人,而沒有信任做為基礎的親子關係,就很難走向合作與共好,雙方總是互相猜忌、甚至爾虞我詐。
「言出必行、謹言慎行」是我們給自己的期許,在話要說出口之前多停留三秒,讓理性的自己快速判斷是否能夠做到?或是已經說出口的話,就必須要溫和而堅定地去執行一次,然後再和孩子一起討論修正。
信任,是所有人際關係中的基石,千萬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壞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信任感。
二、這是一句威脅的話語,因此孩子的行為反而會變本加厲,造成大人必須用更重的責罰
孩子愈來愈精明,當他們知道這句威脅是一枚「空包彈」並不會真正執行時,孩子是會反擊的,因此行為會更加誇張,大人愈不希望孩子做的事,孩子反而更要去做,最後大人就只能大罵孩子、甚至是出手打孩子,用自己的威權暫時震攝住孩子,然後,親子關係的裂痕就更深了。
也有的孩子會在人際關係上模仿大人的威脅,所以「再這樣,下次就不怎麼樣」的照樣造句在孩子的人際關係中就經常出現,也連帶影響孩子的交友,甚至讓孩子成為團體中的小霸王。
陪伴孩子面對行為的自然結果,才是大人要最重視的議題,如果自然結果無法接受或承擔,就需要設計有邏輯性的合理結果。如果孩子在超市的行為會造成自己或他人的影響,的確「下次不帶你來」是一種可行的合理結果,但大人必須要確定能夠執行,學齡前的孩子留在家裡也要有其他人可以照顧。
三、這也是和孩子「權力鬥爭」的宣戰句,即使孩子在賣場就範,也會在生活其他層面另闢戰場
每個孩子(大人也是)都需要有人愛、有權力、有價值、有能力,因此若在生活當中,孩子總是感受到大人掌握大權,而自己沒有作主的權力時,就會激起孩子與大人的「權力鬥爭」的錯誤目標,孩子會在吃、喝、拉、撒、睡、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層面遍地烽火,走到這一步的親子關係,對大人和孩子都是辛苦和雙輸的。
在生活中適時適量的「賦權」給孩子(也不是兩手一攤的把所有權力丟給孩子)是相當重要、也需要大人的智慧的。以超市採買為例,可以提供一定預算或是某些類別的物品,交由孩子作主決定要買什麼,一方面孩子有了作主的權力,另一方面,在挑選的過程中又能提供成長的能力,然後幫家庭採買則會讓孩子感受到貢獻的價值。
四、印證孩子最大的恐懼:大人的愛是有條件的
每個孩子(大人也是)都需要最親近的人無條件的愛,也就是無論自己犯了什麼錯,最親近的人仍然願意接納他、關心他、愛他,然後陪伴他一起面對錯誤所造成的影響(也就是行為結果)。
這句威脅的話語聽在孩子耳中,就印證了「我這樣,你就不愛我」,而有條件的愛是孩子最大的恐懼,因為他們會很害怕被遺棄了!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大人會覺的這句話很有效,那其實是孩子怕被大人丟下,所以只好委屈求全、乖乖投降呀!
長期下來,孩子會發展出討好的性格、或總是要吸引過度關注,也會害怕獨處,甚至連自己玩都持續不了多久。
從生活中和孩子分工合作
超市的採買是可以甜蜜幸福的,在出門前先和討論採購清單,和孩子分工合作,讓孩子幫忙找尋或拿取架上的物品、幫忙看價錢、幫忙推推車(但必須跟在大人身旁,太多孩子把推車當賽車了)、幫忙結帳、幫忙放進袋子裡、幫忙提袋⋯⋯等。
當孩子有積極的事務可以幫忙時,既不會無聊、又能展現能力與價值,自然就不需要呈現不良行為,而大人也就不用再烙下威脅的話語了,親子關係的正向循環,或許就從超市採買這裡展開囉!
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4978
#綠豆粉圓爸遇見阿德勒的九堂教養課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2800
謹言慎行造句 在 林叨囝仔 The Lins' Kid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別用你的情緒綁架孩子】
連假到了,和孩子相處時間增加,難免有些父母會覺得:「好累喔!」
連假為孩子安排了豐富的行程,但孩子卻不聽話,甚至哭鬧發脾氣,常常令爸媽要抓狂。
孩子聽話,爸媽會說的話,被我列入排行榜第一名是:
「你再不乖,我就要生氣了!」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呢?
只是,咦?爸媽生氣跟小孩有什麼關係呢?好吧,身為三個孩子的媽,我也想不出爸媽生氣到底跟孩子有什麼關係。
從小到大,我們被教育要畏懼強權,某些事情不做是因為怕被打、怕被罵、怕被處罰,而不是因為有辨別對錯能力。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具有威脅,因為總有一天,孩子的翅膀長硬會飛了,看到外面的世界何其美好,許多過往所被限制禁止的事情,如今沒有人管了,下場如何請自行想像。😂
回到剛剛談到的「你再不乖,我就要生氣了!」這句話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
第一、情緒是自己的,應該為自己情緒負責。
第二、情緒是中性的,每個人都有情緒。
第三、大人的情緒不應該凌駕小孩之上。
遇到孩子不配合甚至哭鬧,我們通常想到的是馬上解決這個窘境。想當然爾,孩子絕對不會配合,這時大人只好拿出自己的優勢來對付,就是用自己負面孩情緒來掌控他們,把自己產生的情緒怪罪在孩子身上。
「你再不乖,我就要生氣了!」
「你再哭我就揍你!」
有效嗎?如果有效我就不用寫這篇文章了嘛😩
遇到這種狀況,請孩子或是幫他們說出他的情緒:難過、傷心、沮喪、失落、生氣、抓狂⋯⋯等,接著問他希望怎麼做(例如:想哭5分鐘),接著情緒處理完了再來處理事情。但我們做的往往相反:先處理事情再壓制情緒,這讓孩子不斷地壓抑,沒有表達自己的機會,內心世界找不到一個出口。
再來,很重要的一點。當大人說出
「你再不乖,我就要『生氣』了!」
「你再哭我就揍你!」,
彷彿在教導孩子,我長大也可以用我的情緒控制人。來造樣造句一下,
「你不給我錢,我就要生氣了!」
「你敢離開我,我就殺了你。」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不要覺得誇張,這就是社會新聞常出現的啊🤔我只能說,我們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每一件都影響孩子的生命。謹言慎行、以身作則,這是我常常提醒自己的。但父母一定會犯錯,總會有情緒爆炸的時候,這時別太沮喪,不要吝嗇和孩子道歉並承認自己的軟弱,孩子可以感受得到,也會學習低頭的美德喔!
情緒有好幾十種字彙你知道嗎?
林叨囝仔都這樣教👉👉賴馬情緒寶盒
幫助孩子說出情緒 找到出口
情緒寶盒這裡買👇👇👇👇👇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13297&search=%E6%83%85%…
#thelinskids
#不打不罵教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