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的心輔所大全 part2
今天主要是介紹心輔所考試入學的準備方法與時間安排,歡迎大家分享與轉發,有準備要考心輔所研究所的朋友也可以珍藏起來啦!
👉🏻右滑看圖文,或是往下看文章
/
📍研究所考試入學介紹
如果你是下列對象,滿推薦你使用考試入學的方式進入研究所哦:
💡大學並非心輔系
💡沒有跟你想要報...
#木的心輔所大全 part2
今天主要是介紹心輔所考試入學的準備方法與時間安排,歡迎大家分享與轉發,有準備要考心輔所研究所的朋友也可以珍藏起來啦!
👉🏻右滑看圖文,或是往下看文章
/
📍研究所考試入學介紹
如果你是下列對象,滿推薦你使用考試入學的方式進入研究所哦:
💡大學並非心輔系
💡沒有跟你想要報考的心輔系教授有連結(例如:擔任過課程的助教、研究助理等)
💡大學剛畢業想要念研究所而非有其他工作經驗
💡沒有太多諮商的實務背景與經驗
畢竟推甄會需要有相關的實務訓練背景、以及研究計畫的撰寫,若在這部分沒有特別有經驗或是優勢,考試入學應會是你的最佳選擇。
/
📍自己念v.s.報名補習班
選擇考試入學,一定會碰到是否要報名補習班或是自己念的難題,可以從以下幾點考量:
1️⃣自己對於應考科目的熟悉程度
🌟這些考科在過去你是否對內容有足夠的熟悉度?
🌟知道要去哪裡找答案嗎?
🌟自己是否有能力組織這些理論概念?
2️⃣下載近一兩屆研究所考古題試做看看
了解這一兩年考題的走向,大概會考什麼樣的概念或理論,以幫助自己可以念對方向,避免白做工。透過做考古題,衡量一下自己有多少把握,是否還需要透過補習班的整理來幫助自己學習
3️⃣做筆記與整理概念的能力
心輔所每一個考科涵蓋的知識與理論都相當的龐雜,建議在準備時要有自己可以整理這些知識的方法,除了做好筆記、心智圖之外,是否能夠有能力整合,並用自己的語句敘述出來,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對於這些理論概念還相當的不熟悉,需要從零開始,那也可以考量一下補習班幫你整理好的重點,對你來說是否會幫你在準備過程中更省力。
4️⃣有多少決心/時間要考上心輔所
如果先給自己設定目標,希望一年能夠考上,那也可以衡量自己這一年要花多少力度達成這個目標,進而去評估自己需要什麼樣的資源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
📍時間規劃與安排
研究所考試多在每年的年初,各校的考試時程也不一樣,記得多follow各校研究所考試資訊,事先排定考試的時程(有些學校可能撞期),也避免自己錯過報名喲!
下面的時程供大家參考:
✍🏻3-6月:熟悉考科期,心態較為輕鬆,主要以多看、多蒐集資料為主
🌟多找理論學派的書籍來看:
我會安排每兩週看完一個學派章節(以corey的書為主),並去圖書館找該理論學派的創始人寫的書、或是他的傳記來看。心態上就是輕鬆閱讀,可以更了解該學派創始人的人性觀,還有創立這個理論學派的背景為何,幫助自己未來在寫申論題是更有內容。
🌟多找諮商輔導相關文章、研究來看:
可多看輔導相關的期刊或是學報,建議以可以直接上「華藝線上圖書館」搜尋輔導相關文章,更了解其相關研究、內容,甚至有針對某些族群或議題的個案,適合的治療措施與方法。
🌟各考科的教科書至少都閱讀過一遍:
文末會整理一些書單可供參考。我會建議在這段時間,可以至少每個教科書章節內容都閱覽過一遍,看不懂也沒關係,可以先畫下來、做筆記,至少有一個概念做底子。
/
✍🏻7-12月:整理概念期,心態較為嚴謹,開始做屬於自己的筆記、錯誤本,並練習撰寫申論題
🌟製作屬於自己的筆記:
把各考科的教科書重新閱讀,看更細、做適合自己閱讀的筆記。建議可以使用心智圖的方式,可以從小概念整理為大概念,也更可以組織架構自己對於該理論學派的邏輯思考。
🌟配合考古題撰寫:
考古題撰寫可以等到約10-11月再開始密集安排,因為前面還在組織理論概念,直接寫考古題也可能較為挫折。從考古題錯誤的部分去找答案,整理為自己易錯的錯誤本,幫助自己複習容易錯的地方。
🌟撰寫申論題:
建議在考試前,還是要寫寫看申論題,並有自己的一套寫法架構會比較安全。如每一個理論學派大概的人性觀、重要概念、治療方式與處遇,都需要能夠寫出來,在撰寫上要如何寫得流暢、更通順,也是可以練習得來的。如果能夠找到願意幫忙看的師長、讀書會成員,從建議與回饋中去調整寫法,也會滿有幫助的!
/
✍🏻1-2月:密集衝刺期,進入考試時程,安定自己的心情,按部就班完成考試
🌟以考試時程為作息唸書:
這個時間應該各校的考試時間、考科時段安排都已經公告了!建議可以開始配合考試時間作息,包括起床時間、休息時間、什麼時間應該要念什麼科目等,讓自己的生理時鐘習慣,也透過規律的作息讓自己在考試時有最佳狀態。
🌟練習安定自己的心情:
在考前一定會有很多「考不上怎麼辦」、「我就爛」、「我要落榜了」這些災難化的思考,這是很正常的!
除了密集唸書之外,不要忘記安排休息、耍廢的時間讓腦袋放鬆休息,當負面想法出現的時候,可能外出走走、和朋友或伴侶訴苦、看個搞笑影片、運動等,幫助自己維持心情的正面愉快,告訴自己「不要擔心,已經準備這麼久,會有好結果的!」
/
📍必備書單(右滑參考圖九)
心輔所得考試用書,相信網路上有很多神人大大已經整理了許多,這邊分享幾個歷久不衰的經典教科書供大家參考!
/
回到自己身上,在準備考試過程中會有許多挫折、難受、負面情緒,如何面對與處理這些部分,也是念諮商很重要的學習與過程!
有相關問題、進一步提問、考試過程內容準備等,歡迎下面留言讓我們知道喲!祝福大家都能夠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木的DJtime #心輔所 #考試入學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諮商與輔導重點整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見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
#借鏡他國遠距教學經驗
#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的第一線教學現場實況初步蒐集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
#監督各部會局處整合改善
疫情警戒期間,我辦公室收到來自老師、家長、校方等各方許多意見,反應因應「停課不停學」的 #遠距教學 問題。例如老師必須緊急應變、準備、進修、處理軟硬體設備;學生家裡網路頻寬不夠、家長必須邊工作邊協助小孩上課蠟燭多頭燒;學校擔心有學生學習進度落後等等。
但其實遠距教學不光是因應疫情而來,已是數位科技快速成長下的各國趨勢。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完善遠距教學的各項準備,當時的重點在保障 #弱勢或偏鄉學生 的學習權益。
七月警戒期間,我請我辦公室在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服務的同仁柯青余、王格致和徐邱宜婕,請教多位校長、教師及家長在教學現場的實際狀況,以下重點整理跟大家分享。
📊 #花蓮縣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共訪問:11位校長5位教務主任1位老師4位家長(涵蓋11所小學、7所國中與1所高中)
➡到課率
學校間差異頗大,有學校到課率為百分之百、也有學校的到課率和實體一樣、還有學校的到課率變為60-80%。有趣的是,還有一所學校表示,到課率比以往實體上課時高。
➡數位硬體資源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校有告訴我們比較明確的狀況,他們表示,硬體部分沒有問題,缺少部分學校都已想辦法補及借給學生。有提到借用數量的學校,通常學生出借平板率為2%到5%;有兩間學生人數較少的學校出借平板率為20%。
➡教學現場實況
① 除了兩間學校表示出席率幾乎百分之百外,不少學校都有零星缺席狀況,並表示。比實體上課時差,需要老師加倍努力克服。包括打電話提醒學生上線,像有受訪者提到,有時學生是睡過頭,老師電話提醒後就會上線。四所學校表達他們有事前演練過,其他則未告知演練狀況。
② 一所缺課率高達20-40%的學校的校長提到,過去實體上課時,出席率其實非常好。他認為遠距學習會造成高缺課率,主要因為該學區位於都市與鄉村的交界,許多家長已另外花錢將學生送往都市學校就讀;留下的學生多數來自隔代教養家庭或社經弱勢家庭,部分家長較不重視學生數位學習,但許多則是因為家中無人照顧小孩,只好將小孩帶到工作場所,到田裡或到工廠,導致學生無法專心遠距上課。
③ 針對線上缺課部分的彌補:
部分受訪校長認為,學校的老師都已經非常盡力去叮嚀與家訪,但要改善家長的重視還是很難;但,學校已經準備規劃實體補課,希望可以彌補線上學習不足的地方。也有受訪老師及校長表示,老師已針對少數缺課學生特別聯繫家長,透過家長手機進行個別補課。
④ 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部分學生表現比實體上課時好,更能發表意見;但也有些校長認為遠距數位學習效果並不好,只能是過渡作法,希望能早日回到實體上課。
⑤ 有家長擔心無法進行實體考試,會影響未來升學。也有家長反應,老師之間數位能力落差相當大,效果很不一。也有家長建議,希望讓北部都市的老師與花蓮進行數位交流,交換課程,讓學生透過多元師資幫助學習。
📊 #北市大安區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受訪者:20位校長、1位主任、1位老師、6位家長(分布於21所公立國中小學)
➡到課率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知道、也願意提供比較具體的狀況,他們提到學生到課率95%以上、幾乎百分之百(有些睡過頭就沒辦法到課;或是低年級有家長因防疫把小孩送到鄉下阿公阿嬤家,比較沒在管。)
➡數位硬體資源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一半的受訪者有回應數位軟硬體資源的部分,他們表示硬體設備上沒有問題。其中有四所學校的受訪者很具體的提到,全校需要借平板或網卡的只有一兩位或個位數。
➡教學現場實況
① 有三所學校提到事前演練過,多數學校表示在調整後,整體教學狀況良好。有些國小因低年級注意力較難集中,會以非同步教學方式進行或在晚間上課,因為需要家長陪同。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遠距效果沒有實體好,期待早日回到實體上課,因為前一兩週新鮮感降低後,學生專注力容易下降。
② 帶給家長的挑戰與機會:
部分受訪者提到,家長都很配合,只是過去實體上課時老師負責的課堂管理,會移轉成為家長與學生間的衝突。但,也提供了機會,讓有些家長更了解孩子狀況,與老師更緊密合作。
③ 對體育藝能等課程的挑戰很大:
部分受訪者提到,體育課與表演藝術課等過去很靠實體互動的課程,受到很大影響,非常依賴老師能否找出新方法,例如利用互動軟體來保持學生興趣。
④ 評量方式的公平性:
有些家長相當擔心評量方式能否公平;也有家長擔心,學生上網時間過久,變成網路成癮。
⑤ 部分受訪者提到,原本資訊能力較弱的老師特別辛苦,需要自學或學校資訊小組的協助。當然,資訊能力強的老師,對學校幫助也很大;例如,龍門國中因為有老師資訊能力特強(被稱為龍門國中唐鳳),還自行開發了軟體,成立「龍門雲端聯絡本」,讓學生家長與老師透過這個系統互動。
【#數位落差 不是只是硬體】
相比其他國家因為疫情超過一年以上的遠距教學,台灣的教學受到影響的程度相對較小,且也有較多的準備時間,但,我的團隊蒐集到的訊息顯示,準備的仍然很不足。特別是,硬體的電腦、平板或網卡相對仍比較容易快速補足,可是,數位學習高度挑戰家庭的支持能力,因為家庭空間環境、家長職業或家庭照顧支持系統不足所導致的學習上的落差,卻沒有解決。
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參考國外經驗來完善準備,包含網路建置、強化頻寬、充實載具及設備、軟體與數位平台的支援,特別是教師的數位能力以及教育的整體思維等各面向;我尤其強調必須要保障各類弱勢學生的學習權益,不能讓數位落差成為他們的學習阻礙。
但可惜的是,即使教育部都有努力,但,這次停課不停學開始後,實務現場的狀況看出還是準備的不夠好:教學使用的軟體、硬體及教學方式等各面向,規劃應變多半只能靠學生、教師、家長、行政人員自己,辛苦測試執行;不少學生學習也因此中斷,根據民間團體調查,全班皆能在家線上學習的國高中小學生僅佔50%(之前記者會訊息)。
【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借鏡他國】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蒐集的各國資訊顯示,疫情下的停學以及遠距教學,會使得原本就存在的教育上的不平等,更加的擴大。
也因此,這些國際組織建議政府增加教育資源,優先關注如何彌補學校停課或改為線上教學時,學習機會受到較大影響的弱勢學生。另一個重點建議則是,全面協助教師培養數位能力。教師的數位能力不是只是會技術操作電腦與軟體,還包括如何更為彈性地結合數位與實體教學,以及,有能力依學生個別差異而調整的教學方法。最後,各國教育政策都相當關注學生以及老師在疫情期間及之後的心理健康與情感支持。
【重返學校後該做的事】
📍彌補不平等與跟上計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政府以鼓勵課後輔導,以及鼓勵建立學生的同儕教練網的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核心課程跟上。OECD也認為建立學生彼此教導的關係,有助於同時幫助學生的學習與社交。
法國政府去年就宣布增加教師額外150萬小時的財務支持,讓老師能在課後輔導落後的學生。荷蘭政府則額外拿出244百萬歐元幫助學校彌補covid-19帶來的影響,主要也是補助各校舉辦假期中與課後的補課活動。
📍支持老師們發展數位能力、共學交流,以及安全的數位平台與教學軟體
政府應拿出資源協助老師們學習如何專業地將數位工具與教學整合,並支持老師們建立共學網路,交流並發展創新的教學方式。
此外,政府也有必要,開發或提供能夠保護個人資料安全的平台以及教學軟體,確定所有的學習者都能安全地使用。
📍關注與提供學生心理與情緒支持
疫情期間,許多學生在家庭中,以及缺乏社交活動,往往面臨更高的心理壓力或情緒沮喪,恢復上課後,非常多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心理諮商支持以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韓國與希臘決定聘用更多的學校醫護人員以及心理諮商人員。
【監督教育部 如何全面縮小數位落差 讓每一個老師與學生都被培育】
去年審查前瞻三期預算時,我已提案要求教育部應加快培育 #教師數位教學能力 以及 #學生數位學習能力。
近期,綜合以上第一線實況以及國外經驗,我在紓困4.0預算審查中,持續針對遠距教學及停課提出4個提案,包括教育部應先全面盤點居家線上學習實際執行現況(特別是針對資源不足之偏鄉、弱勢及特殊需求的學生)、針對遠距教學進度落後的學生提供 #補救教學、針對遠距學習常遇到加倍困境的 #特教生 須成立專門小組處理,以及停課期間學校仍應提供學生 #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 。
目前教育部已執行:
❶ 公告放寬學習扶助要點結餘款的繳回條件,讓受疫情影響學習進度的學生可以獲得補救教學。
❷ 正在推動編纂 #各類特教生線上學習參考指引。
❸ 發佈「嚴重特殊傳染性疾病期間各級學校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確保學生輔導支持不中斷,接住上萬學生。
保障學生受教權,特別是弱勢學生,一直是我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我會持續追蹤。最後,數位教學,並不會如同許多師長認為的,只要回到「正常」生活,就不用再面對。從國際組織的趨勢看到,數位學習勢必是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教育趨勢。我們如何幫助老師在能力與思維上準備好,也才能將其整合到教育中,真的是未來的重中之重啊!
**感謝花蓮縣與台北市大安區這些願意受訪的校長、老師與家長們的寶貴意見,讓我們對遠距教學的現況與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諮商與輔導重點整理 在 Miss Nancyelle 南西大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爺挑戰天天寫字 Day 25
歲末年終,我們騰出一點點時間和預算,一起做好事 🤍
我有一份非常珍貴的人生禮物,就是從小就被教育一個道理,永遠要記得幫助他人,不論是物質上或者心靈上,重點是量力而為,不求回報。而人生最奇妙的,是最終所有的圓滿和富足,都將幻化作各種美好的形式,回到自己身邊。
我真心希望和大家分享這份禮物,所以每年年底都會整理一個清單,今年如下🥰
—
2019年,逾16000名少女獨自面對家庭暴力、虐待或疏忽照顧等危險處境。勵馨透過心理諮商、團體活動、訓練自立生活等等方式,守護這些女孩。我們的小小捐款,或許能為她們的人生帶來一些不同的選擇。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專案名稱:女孩的幸福中繼站 在家園‧重馨被愛再出發
https://www.igiving.org.tw/npo/project_ct?p_id=1782
—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的「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由李永豐、柯一正、吳念真等人發起,劇團跑遍了台灣各個鄉鎮,讓弱勢或偏鄉孩子們,都有機會欣賞國家劇院級的表演活動。主辦單位發現,很多弱勢孩子們下課離開學校之後,時常處於無人關心,或沒有長輩督促功課的情況,長期下來造成學習與競爭力的落後。
教育政策、家庭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改善,於是吳念真導演呼朋引伴,成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快樂學習協會」,為弱勢的小朋友,提供免費的課後輔導。讓經濟弱勢的小朋友,藉由免費課輔的幫助,擁有更好的學習資源。
https://afterschool368.eoffering.org.tw/contents/project_ct?page=1&p_id=1
—
在這個歲末迎新、親友團聚的時節,許多獨居弱勢長者們的孤獨身影,讓人非常不捨;且對獨居長者來說,身體的功能退化,讓生活起居乃至料理三餐都不簡單。
財團法人老五老基金會堅持在小年夜當天新鮮現做年菜,連結志工一同送達長輩家中,歡慶過年。並致力擴展幸福年菜、採買年貨、居家修繕、餐食服務等關懷活動。我們的小小捐獻,或許能讓他們的年過得暖一點。
財團法人老五老基金會(台中市)
專案名稱:15屆擁抱獨老 愛不打烊
https://www.igiving.org.tw/npo/project_ct?p_id=1818
白永恩神父基金會則提供每週五天兩餐的熱食到宅服務,提供宜蘭頭城孤貧長者營養均衡的飯菜與懇切的問候,讓送餐成就無數條社區關懷的連絡網。
專案名稱:宜蘭社區孤貧長者計畫
https://www.igiving.org.tw/npo/project_ct?p_id=1216
—
惠光目前由一位指導員及兩位儲備指導員負責訓練導盲犬,目前有數十隻犬隻陸續返校進入專業訓練期;除了訓練,專員需定期至北中南之寄養家庭訪視幼犬;且為增加大眾對導盲犬的認知,勤跑各級學校、企業、機關團體,進行導盲犬的宣導教育。
在繁重的業務之下,原有兩台訓練用車已不敷使用,亟需募集五人座廂型車一台。
惠光導盲犬
專案名稱:用愛支持導盲犬上學~導盲犬訓練用車籌募
https://www.igiving.org.tw/npo/project_ct?p_id=473
—
上頭的連結都是點擊即可線上完成捐款!若大家有時間,或者手邊剛好有物資,也可以主動聯繫各單位,直接詢問最急切的需要。
—
以上資料來自網路,還有使用起來非常方便的兩個網站:
🤍 igiving公益網
https://www.igiving.org.tw/
勸募專案、募集物品等資訊平台,可於線上快速完成許多搜尋與操作。
🤍 愛物資
http://www.igoods.tw/
物資捐贈媒合服務的平台,協助將物資分享給需要的人。
#永遠記得多少不重要因為聚沙成塔
#匯合成溫柔的大海吧
諮商與輔導重點整理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專校院心輔資源不足 #花蓮通過率20% #台東通過率0%
#教育部長承諾
#明年初全國大專校院補齊專業輔導人力
#3個月內完成大專校院心輔通盤檢討
最近幾天發生多起大學學生疑似自殺的事件,除了台大的3起事件外,淡大、成大和海科大也傳出憾事。
我非常擔心是不是學校的心輔資源、支持系統失能,漏接情緒低潮的學生,於是在星期一的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質詢了教育部潘文忠部長,要求必須要通盤檢討大專校院的專業輔導人力及學生支持系統。有四個重點,都獲得部長承諾改善:
1⃣明年初全國大專校院一定會補齊法定人力
我的辦公室整理了「107年度公私立大專校院推動學生輔導工作評鑑」的審查結果,發現大專校院心輔資源不只是質與量上堪憂,還存在 #城鄉差距 的問題。
根據該評鑑的審查結果,就連全台灣各方面資源最豐沛的台北市,也 #只有52% 的大專校院的心輔條件通過評鑑。資源比較不充裕花東就更令人擔憂,花蓮5所大專校院,僅有1所通過 #只佔20%;台東更是2所皆不通過, #通過率是0%。
評鑑不通過的主要原因為「專業輔導人力未符合學生輔導法規定」。
但評鑑結果公布至今已經過了1年半,根據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的說法,國內還有25所大專校院專業輔導人力不符法定1:1200的師生比,佔全台160校的15.6%;而這25所大專校院中,竟然還有7所是國立大學!
教育部長承諾 #明年初全國大專校院一定會補齊法定人力 。
2⃣重新評估大專校院法定專輔人力1:1200是否足夠
前面所說補齊法定人力只是符合「現有」法規的最基本底線而已。
台大心輔人力已經於法合格,但仍然發生憾事;並不是心理師、社工師的人力補齊,就可以處理好所有學生各方面的心理支持需求。
因此我提出臨時提案的第一點,要求教育部三個月內需要就《學生輔導法》第11條所定的1:1200比例重新檢討,至少須把學生心輔服務需求量、專輔人員薪資及業務量、專輔人員流動率等納入評估。
3⃣諮商安排應有「分級制度」或「風險評估指標」等制度性改革
學校提供的免付費心理輔導資源是許多情緒困擾學生重要的救命繩,學生運用心輔資源的需求也快速的在成長。
以台大學生心理輔導中心為例,學生到心輔中心接受個別晤談的人次在近十年內迅速飆升:
2009年4322人次
2015年8174人次(近乎成長一倍)
2019年11390人次,則已經突破一萬人次
因此,補足現有法定專輔人員的學校,仍然常常有學生難以預約到時間,或要排隊很久的情形發生,甚至可能緩不濟急,遲了伸出援手的時機。
我諮詢了臨床心理師的專業意見,發現可能有更適宜的諮商安排,例如研擬類似急診檢傷分類的分級制度、風險評估指標,讓目前大排長龍的心輔預約現象,能夠有根本制度性改革,以真正協助到有需要的同學。部長也表示肯定分級制的構想,並會進一步研議。
4⃣通盤檢討大專院校學生心理支持系統
《學生輔導法》中強調的「三級輔導工作」,包括❶發展性輔導、❷介入性輔導、❸處遇性輔導。
在學生還沒有進入到需要「介入性」和「處遇性」等個別輔導的程度前,學校就應該整合校內各單位資源、檢討年度三級輔導工作計畫,針對全校學生執行「發展性」輔導。
例如,台大管中閔校長已坦承,11月13日於台大社科院墜樓的學生並沒有接受過校內諮商輔導的經驗。這正體現出目前大專校院的「學生心理支持系統」並不健全,仍有潛在的危機個案在心輔中心「介入性」和「處遇性」輔導的保護網之外,有檢討改進的必要。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其實自殺不是個人議題,而是 #社會決定,有愈強的 #社會連帶,自殺風險愈低;社群中個人愈孤立,自殺風險愈高。
校園中,除了心輔中心,還有同學、有老師、有導師、有社團活動、有系所、有住宿輔導組、有校園安全中心、有學務處;在偌大的校園中,如何串連起來,讓學生不感覺到孤立,應該是最難卻最需要處理的議題。
因此我提出臨時提案的第二點,是要求教育部通盤檢討大專院校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從學校行政單位、心輔中心到系所等各單位,要一起合作確保學生得到充分社會支持。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