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耳聞幾件心理師違反倫理的荒唐行徑,老實說真的非常無奈,也非常生氣😡
諮商室內是一個獨立於現實環境的獨特空間,心理師與個案彼此袒露自我,在一個共享的環境中交流彼此的脆弱、價值與信任,但仍然保有自我的界線。
而踏入諮商室的當事人,常常是帶著脆弱與迷惘尋求協助,儘管大多學派崇尚心理師與當事人的地位...
最近耳聞幾件心理師違反倫理的荒唐行徑,老實說真的非常無奈,也非常生氣😡
諮商室內是一個獨立於現實環境的獨特空間,心理師與個案彼此袒露自我,在一個共享的環境中交流彼此的脆弱、價值與信任,但仍然保有自我的界線。
而踏入諮商室的當事人,常常是帶著脆弱與迷惘尋求協助,儘管大多學派崇尚心理師與當事人的地位平等、當事人才是自己的專家,但人在脆弱的時候會抓著身邊的浮木,而帶有專業知識的心理師,自然容易讓當事人信任。
因此心理師才需要專業倫理進行規範,避免在有意或無意下傷害到當事人。
儘管我們在諮商前會告知當事人權益,但大多數人仍不清楚如何判別心理師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倫理,而自己受到的諮商到底是不是正常的?
以下提供一些諮商絕對不該出現的狀態:
❌心理師私下邀約見面,無論名義是喝咖啡、討論諮商都不該有此行為。
➡️倫理規範我們不應利用諮商關係建立非諮商室內的雙重關係,我個人是不會在諮商室外與當事人見面的。
❌心理師與你有不當觸碰,包括擁抱、撫摸、親吻等私密接觸。
➡️當事人要求握手我都要討論半天了,誰跟你抱來抱去。
❌心理師篤定的跟你說:你這樣做是錯/對的、你必須好好聽父母的話/你應該要離開家裡自我獨立啊、你怎麼會這樣做/你怎麼不這樣做等等,這類過於主觀且強加個人價值觀的言論也非心理師該說的,這會讓正處於脆弱狀態的當事人更自我懷疑、或過於將心理師的話作為人生的依循。
➡️諮商是協助當事人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答案,心理師不會也不該強加自己的價值觀!
可能還有,不過我現在想不到。
但更多的是需要當事人與心理師共同判斷與討論是否合適,若你在諮商中感覺不自在、不舒服,或心理師說了一些話讓你受傷,其實心理師也很歡迎當事人提出來討論,我們盡量不給予傷害,但有時仍不小心說出讓當事人不舒服的言論,而這樣的討論有助於彼此關係的深化,也可討論當事人對此議題的看法,有時諮商效果會在彼此坦承中更進一點。
甚至有時候當事人的不舒服,來自於自己的議題,並非都是心理師的責任。
因此我很難在這裡完全說清楚,諮商關係中的責任歸屬(或者說除了極端狀況,很多時候本來就沒辦法區分對錯)。
但我仍然試圖給予一些提醒,畢竟諮商關係中當事人本就容易屈居劣勢(這樣的關係狀態有賴心理師傳達健康的諮商關係予當事人,兩人在關係中慢慢建立平等又信任的狀態)。
也希望未來不再發生類似的事件(好啦可能很難)。
拉里拉雜講了很多,祝福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健康、舒適的諮商關係。
-
#發瘋心理師
-
看更多專業文章:http://psychocounseling.center
合作洽詢:[email protected]
-
#語錄 #心情 #感情 #情緒 #愛情 #人際關係 #家庭 #自我 #諮商 #助人者 #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諮商倫理界線 在 貓心—龔佑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學學趣]
很多人在認識了我本人之後,都感到非常失望,覺得我在文章裡面看起來是個很成熟的人,為什麼現實互動起來,卻很容易踩到對方的地雷。
我想我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完美,我是一個有亞斯跟過動傾向的人,一路上一直在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經歷了很多挫折,也許已經沒有像過去那樣惹人討厭了,但某些時候,過去留下的陰影,還是讓我在人際互動上,特別容易焦慮。
但我知道,對於我的生命,我得努力地去活,就好像喬安姐不想一輩子帶著受害者家屬的標籤,她也說,大芝要想辦法自己把加害者家屬的標籤撕掉,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一些人生的課題,要怎麼撕掉標籤,很難,但是畫地自限,僅僅用標籤來解釋自己,那就什麼都無法改變了。
我也不想一輩子都帶著焦慮依附的特質來毀滅我的關係,所以我很努力地在諮商室裡討論我的人際焦慮,哪怕只有一點點的進步,我都覺得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我會犯錯,而且犯過還不少的錯,因為我太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會踩到諮商倫理界線的事情,在他人的提醒之下,我做了修正,我不期望每個人都能接受,但是我會不斷的學習,同時我也需要前輩們的協助。
這就是我,我知道我的文章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所以我想藉由這篇文章,讓更多的父母聽到孩子的聲音,同時也要讓父母了解到,自己沒有把孩子教好,一點都不可恥,因為每個人都在學習的路上,沒有人天生就知道怎麼面對自己的孩子,尤其當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容易在外面惹出麻煩的孩子的時候。
把好父母的標籤與壞父母的標籤都撕掉吧,撕掉自己的,也不要再往別人身上貼了,我們都在改變的路上,而這個社會也是。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