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1指考英文作文的題目是「近年來,很多大學鼓勵教室以英語講授專業課程,請寫一篇英文作文,說明你對這個現象的看法。文分兩段,第一段說明你是否認同這個趨勢並陳述理由;第二段說明如果你未來就讀的大學必修課是以英語授課,你將會如何因應或規劃。」
/
這種題目其實沒有標準答案,論說文的題材就是選定...
今年2021指考英文作文的題目是「近年來,很多大學鼓勵教室以英語講授專業課程,請寫一篇英文作文,說明你對這個現象的看法。文分兩段,第一段說明你是否認同這個趨勢並陳述理由;第二段說明如果你未來就讀的大學必修課是以英語授課,你將會如何因應或規劃。」
/
這種題目其實沒有標準答案,論說文的題材就是選定一個立場(主題句),並且補充說明(支持句),再下結論(換句話說主題句)。
我們今天來討論這個題目的第一段論述,你是否認同這個趨勢並陳述理由,但我今天文章取向要用反問的方式來處理。
這個月與實體課高一至高三的學生詢問過立場,幾乎8成都是站在正方,其實支持是一回事,對於自己的立場我們要多一個步驟,ask why並且反饋。
/
簡單說明一下,因為篇幅有限,
💡當場收集到支持方同學的答案不外乎這幾項:
a.學專業課程同時可以提升英文能力
b.因為許多資訊都是英文文獻,所以用英文授課與學習比較好
c.國際化,英文好才有競爭力與國際觀
d.早點培養英文實力,也可以跟來台灣的外國學生講英文
其實乍聽之下會覺得沒有問題,但可以再多問為什麼。
/
🔦針對a.b.c,可這樣提問,
-上大學學習專業科系的目的是什麼?優先順序?
-大學科系每一個班級的英文能力,聽說讀寫都差不多嗎?
-若以學測/指考成績來看,分數高代表能理解教授用英文教授專業課程嗎?英檢分數高?
-教授英文不好,但教授專業知識很強呢?目前有多少教授可以英文教學並有效表達專業內容?
-台灣目前母語有包含英文嗎?若是第一層語言英文就造成同學學習專業課程的障礙,那是否先使用主要的母語-中文,能夠先建立起專業知識系統?
-「順便」學習英文的立意良好,但若效益不彰,是否透過其他方式補足英文更好,也不會耽誤專業課程進度?大學端增加英文課程、生活英語、商用英語?個人端選擇家教?補習班?這樣是否更能達到因材施教?
-國際化代表著英文實力一定要很好嗎?
-英文好代表具備國際觀嗎?
-題目說「近年來」,現階段有條件直接轉為英文授課與接收嗎?
-外國學生來台灣的大學讀書,除了學習專業課程外,有可能希望透過英文還是中文?是否需要考量進去?
/
💡當然站在不支持方同學的答案:
a.學生英文程度不好,可能光理解英文就很吃力,結果兩頭空,也造成老師授課困難
b.多數老師英文不好,表達上沒有用中文精準,可能連中文表述都無法有效表達
c.分程度班學習困難,也不見得每間學校都有資源
-
🔦針對a.b.c.可以這樣提問:
-是否有些專業資訊,英文版比較豐富,或是可能使用英文的時機點比較多?這樣是否要學習如何結合專業課程與用英文表達?
-是現階段不支持還是永久不支持?為什麼?外語非常多種,也不見得很多專業知識起源都是英文,但出國多半共通語言也是英文,那英文不好要怎麼處理與因應?
-若老師英文不好,是否有其加強的必要?為什麼?
-若學生還是擔心英文問題,英文確實有其重要性,那政府/校方或個人是否可以提出其他方案來培養英文能力?要如何做?
/
當然以上只是我與學生互動時提出的部分反問問題。
/
嘿,其實我不知道你是站在哪一方,也不知道你一開始的想法是什麼,但其實很有趣的是,若只是純支持與反對的第一層想法,都只是表面。
像是很多人會站在所謂「國際化」的角度去寫支持的想法,但,你的支持句的論點夠有力嗎?還是英文授課冠上國際化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解釋一切?
/
之前在「段落寫作」文章概念提過,一篇文章需要主題句、支持句與結論。
所謂的「支持句」除了支持主題之外,概念還有「配套措施」與「前提條件」,並提出論證與解決方法。
段落思考講究整段的表達、句子結構與邏輯。
當然並沒有要你寫學術論文,但在多半淺層思考的普遍高中內容上,技術面(單字文法)差不多能力的狀態下,優秀的內容(基本面)會讓你更加突出。
而具備清楚邏輯思考的能力,並能適時地點出問題與提出可能的解決方式,也是現代的必備技能之一。
這才是考作文,不論中英文,論說文最主要的目的。
/
這篇指考作文主題,事實上也呼應了台灣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當然不太可能直接考同學對於此政策的看法,但題目可以與此政策思考的方式做個類比與推導。
當然沒有所謂「標準答案」,但都是很值得去思考討論的議題,雙語國家政策部分已經在實體課與同學QA過,其實不同的時空背景、現狀以及文化上都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而高中這階段,尤其高一開始,最重要莫過於「基本面」的培養,那這要如何培養呢?不然你文法再強、單字背再多,可能會出現一個狀況「我不知道要寫什麼」。
先給各位提示「觀察」、「提問」、「傾聽」、「整裡」。日後我們會在相關邏輯建立之文章來介紹。
先到這邊,未來會在IG限動跟各位粉絲互動,也歡迎私訊我對於指考作文題目的不同觀點與提問,讓我們一起思考與產出。
喜歡記得按愛心、收藏與分享哦!🥰
/
e.g.
What are the pros and c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雙語教育有什麼優缺點?
#林軒英文 #joeenglish #雙語 #學測戰士
論文進度規劃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資源的研究初學者該如何起步
🗣️ 還沒有寫論文經驗,想在 PGY 階段寫出一篇論文,曾找過主治醫師,但老師可能手邊沒 data,或還不信任我,不想帶我,想詢問在這個階段,要如何得到寫論文的 data?或是如果得不到,有什麼突破困境的方法嗎?⠀⠀
⠀⠀
⠀⠀
答:(蔡依橙)沒經驗、沒背景是常態。我們都是這樣起步的。除了上課時我們會針對這主題做分享之外,以下重點先跟大家預習。
⠀⠀
⠀⠀
🤔 找老師的考量
⠀⠀
找老師當然很重要,我個人認為的價值順序是:「真的有 publication 的,然後找願意教學的。」
⠀⠀
老師自己沒 publication 的就不要了,就算看起來很厲害,可能也是一張嘴而已,我們年輕的時候,對於嘴砲跟真的有實力,往往分不出來,要特別小心。能夠量產的老師通常更理解架構與重點,要優先考慮。
⠀⠀
請去找出科裡主治醫師的英文發表名字,並一個一個 PubMed 一下,秤秤老師們幾斤幾兩,然後才選對象唷。Google Scholar 也行,尤其現在又提供 h-index 可以快速評估。
⠀⠀
📍 Impact factor 業務被出售後,學術評價怎麼走?
(閱讀文章>> https://bit.ly/3zzugGX)
⠀⠀
有成績的如果有很多位,找愛教學的。不然光是自己好,不懂怎麼教學,或不願意教學,都很糟。住院醫師時期很難獨立作業,病人資料多在老師手上,靠行難免。
⠀⠀
⠀⠀
💪 說服老師的重點:讓自己能寫作、有利用價值
⠀⠀
這次來上課,你將學會寫作、統計與製圖的重點。有了這些能力,在競爭「好老師」的過程,你就比其他同學更容易被選上。現實點說,就是因為你有「利用價值」,可以在整個論文生產部分幫上忙。
⠀⠀
一旦有老師願意給你題目,一週內就一定要用 Email 報告進度,讓人家知道,把資料交給你,把時間花在你身上,是值得的。
⠀⠀
所以,認真預習、專心上課、互動實作、課後繼續練習,讓自己更有「利用價值」吧!
⠀⠀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學,寫作投稿都上手!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 追尋當代典範的足跡
⠀⠀
另外,仔細閱讀已經有大量成績的研究者早期起步的足跡,會給自己更多啟發。
⠀⠀
我不敢說自己是典範,只是拿來舉例給您參考。如果您到 PubMed 搜尋 I-Chen Tsai,會發現其實我早期是以 case report 起家的,然後練習兩篇 correspondence,接著才陸續有 original article,而且那個過程滿緩慢,但過了一個突破點後就井噴了。而且 original article 之外,我仍持續寫 case report 搶快,把一些新技術先做發表。雖然後來也寫 correspondence,但切入點跟行文口氣與最早的兩篇不同,不那麼中二。
⠀⠀
然後,你可以去查我是哪一年畢業的,對照我的每一篇文章,大概是在 R 幾的時候發展,去思考「為什麼他可以而我不能」,持續找到可以突破的點。
⠀⠀
我在住院醫師時,對不少國外比我大約 5-10 歲的大師,做過這樣的調查,讓自己一直都用世界級的標準,要求自己。如此一來,度過起步最困難的時期,會變得更容易。
⠀⠀
⠀⠀
#身為一個年輕研究者……
.研究資源稀少,不知如何起步?
.很害怕統計,規劃圖表都有困難?
.選投期刊有障礙,想提升成功率?
.不需要研究所學歷,就想發表論文?
⠀⠀
⠀⠀
#讓自己具備做研究的能力
新思惟陪著每一位校友,度過最困難的初學起步階段,讓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被全世界看見,至今研究課程的校友們共發表了超過 2000 篇的 SCI 文章。最適合初學者的入門課程,歡迎你一起來學習!
⠀⠀
⠀⠀
🔸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降載,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今年僅此一班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論文進度規劃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資源的研究初學者該如何起步
🗣️ 還沒有寫論文經驗,想在 PGY 階段寫出一篇論文,曾找過主治醫師,但老師可能手邊沒 data,或還不信任我,不想帶我,想詢問在這個階段,要如何得到寫論文的 data?或是如果得不到,有什麼突破困境的方法嗎?⠀⠀
⠀⠀
⠀⠀
答:(蔡依橙)沒經驗、沒背景是常態。我們都是這樣起步的。除了上課時我們會針對這主題做分享之外,以下重點先跟大家預習。
⠀⠀
⠀⠀
🤔 找老師的考量
⠀⠀
找老師當然很重要,我個人認為的價值順序是:「真的有 publication 的,然後找願意教學的。」
⠀⠀
老師自己沒 publication 的就不要了,就算看起來很厲害,可能也是一張嘴而已,我們年輕的時候,對於嘴砲跟真的有實力,往往分不出來,要特別小心。能夠量產的老師通常更理解架構與重點,要優先考慮。
⠀⠀
請去找出科裡主治醫師的英文發表名字,並一個一個 PubMed 一下,秤秤老師們幾斤幾兩,然後才選對象唷。Google Scholar 也行,尤其現在又提供 h-index 可以快速評估。
⠀⠀
📍 Impact factor 業務被出售後,學術評價怎麼走?
(閱讀文章>> https://bit.ly/3zzugGX)
⠀⠀
有成績的如果有很多位,找愛教學的。不然光是自己好,不懂怎麼教學,或不願意教學,都很糟。住院醫師時期很難獨立作業,病人資料多在老師手上,靠行難免。
⠀⠀
⠀⠀
💪 說服老師的重點:讓自己能寫作、有利用價值
⠀⠀
這次來上課,你將學會寫作、統計與製圖的重點。有了這些能力,在競爭「好老師」的過程,你就比其他同學更容易被選上。現實點說,就是因為你有「利用價值」,可以在整個論文生產部分幫上忙。
⠀⠀
一旦有老師願意給你題目,一週內就一定要用 Email 報告進度,讓人家知道,把資料交給你,把時間花在你身上,是值得的。
⠀⠀
所以,認真預習、專心上課、互動實作、課後繼續練習,讓自己更有「利用價值」吧!
⠀⠀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學,寫作投稿都上手!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 追尋當代典範的足跡
⠀⠀
另外,仔細閱讀已經有大量成績的研究者早期起步的足跡,會給自己更多啟發。
⠀⠀
我不敢說自己是典範,只是拿來舉例給您參考。如果您到 PubMed 搜尋 I-Chen Tsai,會發現其實我早期是以 case report 起家的,然後練習兩篇 correspondence,接著才陸續有 original article,而且那個過程滿緩慢,但過了一個突破點後就井噴了。而且 original article 之外,我仍持續寫 case report 搶快,把一些新技術先做發表。雖然後來也寫 correspondence,但切入點跟行文口氣與最早的兩篇不同,不那麼中二。
⠀⠀
然後,你可以去查我是哪一年畢業的,對照我的每一篇文章,大概是在 R 幾的時候發展,去思考「為什麼他可以而我不能」,持續找到可以突破的點。
⠀⠀
我在住院醫師時,對不少國外比我大約 5-10 歲的大師,做過這樣的調查,讓自己一直都用世界級的標準,要求自己。如此一來,度過起步最困難的時期,會變得更容易。
⠀⠀
⠀⠀
#身為一個年輕研究者……
.研究資源稀少,不知如何起步?
.很害怕統計,規劃圖表都有困難?
.選投期刊有障礙,想提升成功率?
.不需要研究所學歷,就想發表論文?
⠀⠀
⠀⠀
#讓自己具備做研究的能力
新思惟陪著每一位校友,度過最困難的初學起步階段,讓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被全世界看見,至今研究課程的校友們共發表了超過 2000 篇的 SCI 文章。最適合初學者的入門課程,歡迎你一起來學習!
⠀⠀
⠀⠀
🔸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降載,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今年僅此一班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論文進度規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要在時間裡面預留自己,自己才能夠真正活在時間裡。」
你也跟我一樣不習慣計劃嗎?
我總覺得,計劃趕不上變化,每次想好的事情,最後都不會如預料一般發生,尤其當變動產生的時候,內心就會覺得很阿雜(煩躁),覺得為什麼事事都不如意!
可是我後來發現,如果你的日子沒有計劃,那麼你就只能倚靠著別人把你的日子給填滿。比方說,這一陣子以來我一直覺得好悶喔、身體各種出狀況,一直那邊大吼大叫說要休息要渡假,雖然是這樣講,各式各種論文進度、演講、文章、每週需要產出的Podcast 等等,還是壓力山大,就像潮水一樣不斷地湧現,似乎沒有完全停止的一天。
直到前幾天,冥想的時候內心突然冒出了這句話:「你有在時間裡面預留你自己嗎?」真的是心臟爆擊!好像我的行事曆經常都是靠著別人的邀約來填滿,雖然每天寫日記,可是記錄的卻都是過去的事情,所以日子走著走著,就變成別人的形狀了。幸好我身邊都是對我不錯的貴人,所以幾年下來,我也沒有走得太歪。總之,因為這個發現,我開始阿布說九月底排了一個休假,訂了車票,希望自己可以來一場能夠不要被網路綁架的旅行(到時候大家可以監督我一下)。
前幾天在上通告、線上演講的時候,內心突然有一種聲音是:「你現在真的有活在你想要的樣子嗎?」,讓我重新開始思考,自己有沒有真的走在自己所選擇的路上。有句話說,現在的你是10年前的累積,如果10年後你想要變成一個不一樣的自己,現在就要開始規劃和累積成自己想要的模樣,開始存錢、開始培養好習慣、開始鍛鍊身體、開始做一些自己以前也不會做的事情,只有離開你的舒適圈,才有可能產生改變。
說的總是比唱的簡單,雞湯總是別人的比較好喝,要跳脫舒適圈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啊(不信假日的時候從床鋪上面移動看看,就會知道這多麼不容易)!這就是為什麼現實治療學派認為,如果要改變,有一個關鍵是重要的:幫自己設定目標,就算就目標不一定會達成。
等等,設定目標又不達成,那是用來設定好玩的嗎?我想起多年前 陸子鈞曾經跟我分享一個精闢的句子:「初衷就是用來忘記的。」我覺得這句話應該還有後半,後半應該是「重點並不是你的初衷是什麼,而是隨著日子的推進,你的初衷產生了什麼樣的改變?」(比方說,你的目標沒有達成的原因是什麼?中間遇到了什麼困難?可以做一些什麼事情,來調整或減少這個困難?)
#訂做一個動態未來的自己
過去你的人生大概只有3種狀況:
1.被其他人的計劃給填滿,被過去和事情推拉著前進
2.被你自己今年年初所的目標給驅使,朝向你想要去的地方
3.上面這兩種的結合
其實還有第四種情況:每個星期或每個月,變動調整你和別人在你人生裡面所期許的目標,就像是Google Maps一邊開車一邊變更路徑一樣,雖然過程可能曲折離奇,但最終你可以比較靠近那個你想要的自己。這就是我所謂的 #動態未來的自己 。這個自己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形狀,而是會隨著時間,滾動式修正。
那要怎麼做呢?這次收到的這本年曆 #最____的一年 ,恰好提供的這樣的功能:
1.年底你就可以替明年做規劃
2.每個月可以有每個月的計劃,還有這個月一定要完成的事項(月份下面有check List,相當方便,尤其對於我這種不習慣做詳細規劃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戰士)
3.整本手冊,每一頁都可以180度翻開,書寫起來不會卡卡(這是我選購筆記本的最基本條件)
4.攤開兩面,剛好是一個禮拜,每天你都可以檢視這週自己做了什麼,變成怎樣的「週自己」
5.沒有過多的裝飾,你完全可以自己決定在上面如何運用。你可以當行事曆、check List,也可以拿來當作簡單的日記。為每一個格子剛剛好,不會太大也不會太小,所以寫起來也沒有什麼壓力。留白或填滿,都是人生的姿態。
最重要的是,這本手冊除了空白之外還是空白,沒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捷運路徑圖、人生語錄、各國匯率、電話簿等等(什麼年代了),所以整本你都可以自己決定,原本別的年曆用來放那些奇怪東西的空間,變成了完全空白方格子的筆記本,你可以像我這樣在上面直接寫你美麗(或醜醜的)字,抄寫一些你喜歡的歌詞,讓筆記本陪著你一起,前往未來的時光旅行。
#為你的生活預留空間
「你知道在台北生活最貴的是什麼嗎?是空間。當你生活的環境有更多的空間,你的心也會更自由、那個悶悶的自己,也可以好好的呼吸」小海豹跟我說,她盡可能把家裡面空出最多的空間,走無印良品的極簡風格,然後過耍廢的生活(不自律的女生多可怕,但有空間就沒差)。
我覺得挑選年曆好像也是一樣的,找一本寫起來順手的,最方便的方式,就是減少各種奇怪的導引跟安排,用最簡約的方式,讓你決定自己生命的樣子。
儘管如此,一段時間的盤點還是重要的。這本年曆還是提供了一個非常棒的功能,就是每三個月帶你一起回顧這一季發生的事情。一段時間過後,你就可以回頭看看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你,你可以統計這些日子以來的情緒,整理讓你開心跟不開心的元素,回想這些日子你嘗試了什麼不同的東西,書上的這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只有兩面而已,一個季節只會出現一次),就像是正向心理學裡面的「細數感恩」一樣,透過對回憶的回顧,讓你更清楚自己的模樣。
於是,你終於可以不用到年底才在懊悔今年又什麼都沒做;
於是,你終於可以不用覺得自己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還不曉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於是,你終於可以不用每一天早上坐在床頭覺得人生無望,因為你可以翻翻過去你已經走過的路,會發現你已經走了好遠了。
當一個人經常感覺不到生命意義的時候,是因為他不曾留心於每一個意義發生的片刻。這很正常,畢竟我們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忙,所以我覺得有一個方法可以稍微微調這個「沒有用心在生活」的狀況,就是在一段時間之後開始回顧,然後藉由每一次的回顧,為後來的日子去做安排。
如此一來,就算初衷改變,還是可以為明天的自己創造新的諾言。
最後,還是那一句話,分享給大家一起共勉:「你要在時間裡面預留自己,自己才能夠真正活在時間裡。」
#微亮計畫
#明年的計劃在這裡安排
https://lihi1.cc/opXlP
報我的名字有折價喔!
#折扣碼 HTB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