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論文英文名字縮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論文英文名字縮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論文英文名字縮寫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67的網紅Hiroshi的譯想天開(口筆譯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去竹科口譯,沒想到這場會議直播到許多國內外的據點,而有兩位粉專的followers直接認出我的聲音(另兩位看到動態才知道是我)。其實雖然我沒有太多精力經營社群,還是有一定量的學生看過我的影片或貼文,因此近幾年幾次口譯中就有同學傳訊說他們在現場。在聞聲不見人的情況下,還能準確認出我,代表我聲音有一...
論文英文名字縮寫 在 Hiroshi的譯想天開(口筆譯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去竹科口譯,沒想到這場會議直播到許多國內外的據點,而有兩位粉專的followers直接認出我的聲音(另兩位看到動態才知道是我)。其實雖然我沒有太多精力經營社群,還是有一定量的學生看過我的影片或貼文,因此近幾年幾次口譯中就有同學傳訊說他們在現場。在聞聲不見人的情況下,還能準確認出我,代表我聲音有一定的辨識度。這是好事,但也蠻恐怖的,深怕口譯做的不夠好。特別最近被認出的會議都蠻高技術含量的,像半導體設備工程、區塊鏈、OLED等等都很難準備到充分,其中我覺得同步口譯最困難的,在於細節的完整,而若講者語速很快有些細節真的蠻難抓的。特別是以下的部分:
1. 數字
講到業績營收、成長率、稅前盈餘等等,不免一連串數字,但問題是單位,若投影片秀出來的單位是千、或是百萬,然後講者直接講出數字,常常就要做腦內轉換。數字一多,講者又朗讀時真的會打結(有時候真的完全快速照念,我會思考是否請聽者看投影片上的數字就是)。再來是幣值,投影片秀的是USD,但講者已經換成日圓了,那說真的投影片還真的借不到力。
2. 縮寫
我個人非常怕縮寫,除非我知道那是什麼。跟逐步口譯不同,同步口譯我看不到聽眾的表情,不知道我重複的縮寫有沒有念對,是B還是D還是T?最近很紅的GAFA,唸出英文字母卻不知道是什麼真的蠻可怕的。更不用說一堆機種的名字、酒類的代碼、指標的名稱等等(真的公司內部的人才熟)。
3. 人名、地名
特別是人名超難!有些公司視訊會議,一開始大家就要介紹彼此,開頭就說我們這邊有Araki桑、Mizutani桑等等五六位,問題是除非音質很好速度夠慢,要講出那些不認識的人名還真的很難。特別是日本人叫台灣人都是用"英文名",常常聽到一些不熟的英文名。
4. 專有名詞
常見的專有名詞或許還難不倒口譯,但一些技術上的,若事前資料沒準備到,臨場還真的很難。也有過碰到神奇的寶可夢名稱,急忙邊講話邊用手機查的經驗。
5. 講故事
"我昨天跟王教授在85度C聊天,我叫了一個黑森林蛋糕,他叫了一杯拿鐵,然後我們就聊到XX大學OO教授發表一篇叫做Orz的論文,然後赫然發現reviewer裡頭有我們這次的主講人hahaha教授....好啦我們歡迎他"。引言人常常會講這種故事,別小看這故事有時候"人事物地"是很複雜的。口譯員很想翻好,但真的有時候猜不透故事走向阿。
總之就是知識常識要一直累積,然後有更多經驗才能越來越好了。
論文英文名字縮寫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嚴震生:蔡英文400頁論文英文拼寫錯誤150多處!
【摘要:讀完蔡英文的論文發現:1,英文書目顯然是後來加上去的,不僅字型不一樣,且沒有頁數。2,書目中引用的作者名字,有的有姓,名字是縮寫,有的只有姓無名。完全不規範。3,引用的文獻格式也非常混亂。4,不到400頁論文,英文拼寫錯誤150多處。這樣的論文根本不會被通過。】
正文:
嚴震生:蔡總統論文讀後感:我真的對不起很多碩博士生
上個月我在名人堂發表一篇《我對不起很多碩博士生》的文章(http://taiwanus.net/news/press/2019/201910171839591284.htm),那是根據林環牆教授及徐永泰博士看過蔡英文總統博士論文所做出的報告而抒發的感想。當時蔡總統的論文還未公開,因此我僅能在論文格式上表達意見,如今可以上網「聞香」,我花了一個星期讀完整本論文後最大的感想就是:「我真的對不起很多碩博士生」。
除了研讀美國憲法的判例而必須接觸美國大學的法律期刊外,我對國際貿易法並不熟悉,不過蔡總統的博士論文很像是我們國際政治經濟的專著。只是,與一般博士論文不太一樣的地方是,這本論文比較像一本有關傾銷及反傾銷的教科書,而不是具有原創性的論文。整本論文都在介紹相關的法規,直到最後幾頁,才將她個人的論述提出,表示其他存在的觀點皆有其不足之處。此外,通常到了博士論文的層級,至少應該對論文的主題提出一些假設,然後在論文中驗證這些假設是否成立。無論是上述哪一項選擇,通常會在論文一開始就有較為清楚的說明。最後,誠如林教授及徐博士所言,一本論文竟然沒有一篇單獨的結論,確實有些不尋常。
不過,以上這些看法仍有不同領域可能存在的盲點,同時美國和英國的訓練有所差異,也是學術界熟知的事實,因此我還是認為或許我的觀察未必客觀。在《我對不起很多碩博士生》一文中,我將重點放在論文的格式,儘管當時我還沒有機會閱讀這本論文。如今在看完論文後,我發現當初的批判可能還嫌保守,以下是部分格式方面的觀察。
這本論文的英文書目,顯然是後來加上去的,不僅字型不一樣,且沒有頁數。無論是期刊或書,都有部分未按照英文字母的順序排列。此外在引用期刊論文時,為何部分期刊給予全名(Cornell Law Review),部分則是用縮寫(Harvard L. R.)?同一個引述作者(蔡總統一度誤以為已經過世的恩師John J. Barcelo)的三篇不同文獻,為何沒有分別列出?蔡博士在英文書目中,僅採用作者的姓,名的部分是英文縮寫,但也有作者沒有名,或是名字被拼出而非縮寫。部分的期刊卷數在刊名前面,部分則是在其後並以Vol.的方式呈現;部分有完整頁數,部分僅列出引用的頁數,部分則完全沒有頁數。書章併入期刊文獻,或許可行,但一些期刊論文沒有出版日期則不能接受。簡言之,文獻可以用任何一個方式呈現,但基本上內部應當有一致性,而不是引用這篇論文就採出現的格式,另一篇就換另一個出現的格式。
事實上,我最難接受的部分,是整本論文雖然在英文寫作的能力方面非常有水準,但卻有相當多拼錯的字。通常博士論文有拼錯的字很平常,我指導教授就告訴我,無論再仔細也會有遺漏之處,多年後回頭來看總還是會發現一些錯誤。不過,四百頁的博士論文有二、三十個錯字,大概還可以接受,但如果一百五十個就有些超過了。它所顯示的,就是論文是在時間相當緊迫的情況下交出,才會有如此多的問題。
一些年輕人對《我對不起很多碩博士生》的反應是,嚴教授過分在乎格式,而忽略了內容。請問超過一百五十個拼錯字的博士論文,難道沒有可受公評之處嗎?如果這是蔡總統當時的態度,我當然也會懷疑她治理國家是否認真,是否在乎一些基本的規範,還是恣意而為?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原載:2019-10-16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