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論文致謝詞 範本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論文致謝詞 範本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論文致謝詞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54的網紅吳佩蓉,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沒真寫論文再一發】高雄市議員黃香菽碩論涉大量抄襲?! 李眉蓁的碩論涉及抄襲,嚴重違反學術倫理,等同學歷詐騙的惡行,即便明顯違反《學位授予法》,卻僅對外宣稱,「放棄」本不屬於她的碩士學位。而她所屬的政黨要員和民代,選擇力挺到底。李眉蓁的論文指導教授持續神隱,不願說明為何讓這麼瞎的論文從他眼皮...
論文致謝詞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沒真寫論文再一發】高雄市議員黃香菽碩論涉大量抄襲?!
李眉蓁的碩論涉及抄襲,嚴重違反學術倫理,等同學歷詐騙的惡行,即便明顯違反《學位授予法》,卻僅對外宣稱,「放棄」本不屬於她的碩士學位。而她所屬的政黨要員和民代,選擇力挺到底。李眉蓁的論文指導教授持續神隱,不願說明為何讓這麼瞎的論文從他眼皮下通過;選舉公報刊登不實的學歷,中選會也未對外正式公告刊誤;教育部端出了八項措施後就裝沒事,反正距離立院開議尚早,再過個把個月,已船過水無痕。
李眉蓁沒真寫論文,像她這樣的案例還有多少呢?
在我揭露李雅靜論文涉及濫權及盜用科技部的研究計畫成果時,曾一併提到李的論文口委,竟由學經歷均不適合的前立委侯彩鳳擔任,當時的貼文提及侯的女兒,即現任高雄市議員黃香菽,其碩論〈台灣民意代表服務之評比-以高雄市為例〉與臺北大學黃聖賓的碩論〈地方民意代表進行選民服務內容分析之研究-以第8屆、第9屆臺北市議會為例〉中文摘要部分段落高度相似,而黃香菽在參考文獻並未提到黃聖賓的著作。
經過昨天一整天的人工比對,再次發現苦主不只黃聖賓一人,黃香菽涉及抄襲與不當引用的對象,還包括了維基百科、高雄市議會網站、方翊琴(碩論〈地方民意代表服務品質對選民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新北市林國春議員服務處為例〉)、黃桂蘭(〈以Facebook 社群行銷探討服務選民的效益與滿意度之分析—以民意代表為例〉) 、張清泉(碩論〈高雄市議員連任因素之研究〉)等。(詳見附圖)
黃香菽是前幾年才畢業,照理論文比對軟體已在校園中普及,為何還出現如此離譜的抄襲?黃香菽的碩論大概只有第四章的「訪談資料分析」像是「自創」,從第一章一路抄到結論,而三位主要苦主黃聖賓、方翊琴、黃桂蘭的著作,均未列入參考文獻。光是人工比對就已找出這麼多抄襲段落,若用軟體查核,應該可以抓出更多。
離譜的是,2018年選舉公報上,黃香菽的學歷除增添一筆碩士外,她還成為該校的講師,真是讓人驚到吃手手啊 !
李眉蓁和黃香菽等幾位民代,已明顯侵犯他人的著作權,違反《學位授予法》的規定,校方和教育部不該坐視。多年來,國家投入了大筆預算建置教育環境,盡可能合理分配教育資源,也努力提供完善的職場或就業機會,希望全國學子能擁有公平競爭的學習環境,也讓多數人憑藉努力和實力來取得晉身的機會。這些弊端和亂象,已侵蝕毀壞這個相對公平的教育制度。
高等教育的各種違建態樣,仍持續搖晃著。大學和教育部就算無法好好把關,也別再把風了!否則,您們真的對不起從小學到高中階段,承受著升學壓力,早出晚歸,補習熬夜,擠入大學和研究所取得文憑的多數國人。
後記
黃香菽出身政治家族,父親是前議長黃啟川,母親是前立委侯彩鳳,堂兄黃柏霖也是市議員,嚴重抄襲的情況不下於李眉蓁。黃香菽自2014年當選,已連任一屆,她在碩論致謝詞寫下「感謝最親愛的家人以及所有服務處的同仁,因為有您們的協助做為我的後盾,讓我可以在假日最多行程的時候,安心地去完成我的學業」。
大學開啟窄門,讓原本必須大學畢業才能攻讀研究所的一般生和在職生,能以同等學力報考或申請,而各校開設的在職專班,更吸引了不少許多想重回校園進修的人,當中也包括政界人士。
受教權理應人人平等,民代或民選首長攻讀碩博士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有些政客先是「善用」了「實質影響力」擠入錄取名單,排擠了其他人的機會,接著在學校和教授的護航下,即便翹課連連,抄襲論文,卻能一路綠燈,順利取得學位,欺世盜名,將假學歷高掛選舉公報來增添選民的好感度。
同樣是在職,這些民選首長和民代和一般在職生待遇其實是大不相同的,參選公職能對外募政治獻金,並獲得選舉補助款,當選後的月薪優於一般上班族,還能聘請助理和得到各種津貼,民選首長和政務官甚至還配有專車、司機。代議政治原是希望選出這些人,專職為大家服務,結果他們把時間和資源拿來充實自己,甚至抄襲論文混張文憑,而選民卻得自食其力,賺錢繳稅養這些人,想進修念書,常得留職停薪或請事假,這些諸多不合理的現況應該要設法改善。
#省力女抄人+1
#教育部
#黃香菽
#李眉蓁
#論文抄襲
論文致謝詞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搞烏龍?請問侯彩鳳前委員,您是不是搞錯自己的指導教授了?
剛點選了幾篇新聞連結,李雅靜議員的口委之一侯彩鳳受訪時反問:「不夠格當口試委員?」
誠如侯彩鳳所言,「夠不夠格?」外界自有評斷。當然,大學和教育部也有相關法令依據或準則去審酌、判斷。
讓我感到詫異的倒不是侯展現的自信,而是報導中她說自己是「中山大學第一屆高階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EMPP的學生,論文指導教授是已故的前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黃俊英」,而我前幾天查閱資料庫時看到其指導教授的大名,明明不是黃俊英啊?!
剛再次進入資料庫搜尋,由黃俊英教授擔任指導的碩博士論文共有322筆,他曾指導過的立委學生有黃昭順,並無侯彩鳳。
經比對研究生和指導教授兩個欄位,檢索結果,侯彩鳳的指導教授叫做李秉正。侯在致謝詞中提及的指導教授和口委,也未見黃俊英先生。
侯委員,毋通安捏喔!抄襲事小,口試委員符不符資格也不算頂重要,若把指導教授搞錯,真的該被老師打屁股!
隨手查了一下侯委員的女兒,現任高雄市議員黃香菽的碩論,發現一處滿有趣的地方。黃香菽是「正修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105年的碩士,她的題目是〈台灣民意代表服務之評比-以高雄市為例〉,對比黃聖賓「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98年的碩論〈地方民意代表進行選民服務內容分析之研究-以第8屆、第9屆臺北市議會為例〉,兩者的中文摘要部分段落高度相似,至於其他章節有無類似的「引用」,尚不得而知。
而黃香菽的參考文獻,並未提到黃聖賓的著作(詳見附圖)。等有空北上時再繞去國圖進行實際比對。先行預告一下,以免屆時又被某些特定民代和名嘴帶風向、自個兒望文生義,妄自指涉他人所誣陷。
新聞連結
李雅靜論文口委惹議 侯彩鳳秀資歷反問不夠格嗎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007260089.aspx
論文致謝詞 在 職場裡的人類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定錨:我生命中的那些1/3》
雖然課堂上我們從來沒有講過話,人類圖學霸林勝輝的臉書和粉專,總是誘發我源源不絕的寫作靈感,這篇文章也不例外。前些日子,讀他寫一連串爻與身體的故事,使我重新觀看那些圍繞在我身邊、對於我的生活產生深刻影響的人們,再一次領悟,人和人之間的相遇,絕非偶然。
比方說1/3,都說稍微位處上卦的角色,會很難忍住對於下卦的睥睨,但我對於1/3的理解與依賴,遠遠超越了其他的人生角色。我最好的閨蜜是1/3、我在職場的軍師是1/3、以及我最後嫁給了1/3。在我行星的月之南北交,不同的閘門,清一色全開一爻,deep dive到馬里亞納海溝的堅持,包覆了我在職場的世界觀。整體設計位於三爻的閘門即使不多,這些頻繁來到我周遭的三爻,一個接一個敲開了二爻畏縮的窗戶,於是放膽一搏慢慢出現在我的字典中。有時居然也會講出,「不試試看怎麼會知道」這樣衝鋒陷陣的話來。
光是打「一」這個單字,就能充分串接一爻給予我的共通感受,沉穩。當然我是後來才知道,他們下了多大的後天功夫,展現宛如先天的出手沉穩。中學時代我住校,課業跟不上又羞於打交道,每天晚上老是失眠。1/3的閨蜜於是跟室友互換床位,一屁股睡在我房間下鋪,「好啦,同學,天塌下來下面也有我當你墊背,不要害怕,快點睡覺。」此後一路為我墊背了二十幾年。
今年,對我們來說特別難熬,她失去了父親,而我爸罹癌動了大刀。她遠從上海回台灣為父親治喪,在火葬場外我們緊緊相擁,那份彷彿來自地底的厚實穩當,即使生死交關也不曾變過。在對岸待得太久,她的口音已經沾染了當地的氣韻,「我沒事兒,妳有甚麼事兒妳就出聲,我在呢。」
職場上的1/3,是另外一種type。我初來乍到的時候,公司正忙著年度熱銷檔期,誰也沒空理會新人,但我必須針對這個檔期提出溝通的計畫,細節跟許多部門都有關係,光是拼湊資料、媒合需求就花了快兩個星期。計畫完成了,有人提醒我,「Hey, you should ask somebody first, it will make easier for you.」那個somebody後來成為了我職場上的引路者,以一爻獨特的敏感,為我剖析了周遭的脈絡,告訴我得回補哪些內容,才能說服推動決策;在推動的過程中,偶有逆風,大家不確定是否還要往前,她披著三爻的小飛俠披風出現了,「我覺得,不試永遠不會知道,我願意一起試。如果行不通,起碼我們多知道一件行不通的事情啊。」
是的,比起閨蜜,她更是俠女。可能2/4內建的天生唬爛基因,我曾誤以為她行雲流水的簡報功力,也是屬於即興演說的類型。直到有次,我們共同合作一個品牌跨界的案子,在寫稿之前,我自認為已經消化夠多內容,也抓好幾個檯面上有賣點的關鍵,準備大書特書即可。沒想到她大費周章地跑去回翻日本的資訊,找出對方品牌在草創時期的青澀理念,又一路爬梳了數十年來如何跨界翻紅的案例,橫跨了各種產業,交叉出共通點,她開心地跟我說,「Landy,我覺得我挖到寶了,妳看對方的初心始終如一啊,還保留了可貴的玩心。這不是很好玩的故事嗎?」那一刻,我感受到抄近路的羞愧,也由衷佩服她一旦上路,絕對一步一腳印不浮誇不偷懶不馬虎的執拗。
好的,我的先生,必須是那個最棒的1/3,所以留到壓軸。哈哈哈。
我們交往的時候,是我人生狀態最差的時候,經過失敗的感情,工作得不上不下,每天穿著浮華的衣裳走來走去。所以我很訝異有人可以這麼篤定,生活得嚴謹而規律,每天會閱讀英文商業雜誌,又畫又寫地歸納了好幾大本投資分析,我說你做這些事要幹嘛呢?不覺得很辛苦嗎?他回答我,「我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未來讓我的家人過好的生活。」
從來沒有人跟我說過這麼實際的話,所以他的求婚也是很實際的,讓妳的每一天都過得像今天,我說出來的話,絕不食言。那時我心裡覺得有點好笑,想說就不能說個我愛你之類的嗎?
而這麼多年來,我慢慢明白,說我愛你簡單,互相照應著過生活猶如當日,有多難。1/3做到了,以他「路遙知馬力的黑馬精神」,為我和孩子建構了家的地樁,也帶領我做了好多很三爻的實驗,像是每次都嘗試不一樣的店家、回家永遠都在發掘新的路線,然後讓他不預期的輪迴交叉,使我們總是遇到店家突然公休、找新路不小心迷路的窘局。
在彼此取笑的過程中,我也懂得了三爻的碰撞,好比黑暗中兩個打火石拼命想要擦燃的過程,動作可能看來笨拙,卻是迎來火花之必需。
1/3對於2/4的啟迪,是一種深切的定錨,因此就算海天遼闊的探險,2/4也覺得萬無一失。我回想起自己碩士論文的首頁致謝詞,是這麼形容我的先生的,「永遠只關心我飛得夠不夠高,而從不擔心我是否飛得太遠。」
給予忠實可靠的後盾,從不尋找捷徑而是探索新途,迷失時可以全心倚靠,喪志時看著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孬甚麼孬。是了,這就是我生命中的那些1/3帶給我的。